教学情况-高电压及电磁兼容北京重点室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教学大纲电磁兼容教学大纲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涉及电磁场与电子设备相互作用的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兼容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具备电磁兼容知识和技能的工程师,制定一份全面的电磁兼容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电磁兼容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电磁波传播、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等多个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电磁兼容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基础知识2.1 电磁场理论2.1.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2.1.2 麦克斯韦方程组2.1.3 电磁场的辐射与辐射场特性2.2 电磁波传播2.2.1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2.2.2 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2.2.3 电磁波的传输线理论2.3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2.3.1 电磁干扰的分类与特性2.3.2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2.3.3 电磁屏蔽与抗干扰技术三、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方法3.1 电磁兼容分析3.1.1 电磁兼容测试与测量方法3.1.2 电磁兼容仿真与建模技术3.1.3 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与评估3.2 电磁兼容设计3.2.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3.2.2 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与技巧3.2.3 电磁兼容设计的实践案例四、电磁兼容标准与法规4.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电磁兼容标准4.2 国家电磁兼容标准与规范4.3 电磁兼容法规与政策五、电磁兼容实验与实践5.1 电磁兼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5.2 电磁兼容测试与测量技术5.3 电磁兼容实践案例分析六、电磁兼容的前沿与发展趋势6.1 电磁兼容的新理论与新方法6.2 电磁兼容技术在新兴领域的应用6.3 电磁兼容的未来发展方向七、总结与展望电磁兼容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保障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电磁兼容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为他们今后从事电磁兼容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高电压实验指导书
高电压实验指导书高电压实验室实验规程为了保障人身及设备的安全,凡进入高电压实验室进行试验的人员,必须仔细学习本规程,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
1、在做实验前必须先预习并掌握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熟悉设备及线路连接及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未熟悉本规则及各项设备操作程序者不得进行实验。
2、实验前先检查实验设备的连接线以及接地系统是否良好,电气开关的性能是否正常。
实验时要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要求学生必须穿绝缘良好的胶鞋。
3、做实验必须有两人以上,要严格执行监护制度,任何人在无监护人时不得进行高压试验工作,监护人发现有不熟悉或违反操作顺序时,有权停止其试验工作。
4、在合电源以前,应先仔细检查线路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可靠,各不同电位部分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否足够,然后再请指导教师检查。
在未经指导老师许可以前,不能私自接通电源。
5、接线经指导教师检查无误后,撤除高压部件(变压器、电容器、电缆等)上的接地线,人员撤出安全围栏关门后,方可接通电源。
6、实验设备接通电源后(警示红灯亮时),严禁一切人员进入围栏内的高电压试验区域,不得向遮栏内探头或伸手,以保证人身的安全。
7、试验完毕后,必须将全部高压设备用接地棒放电并接电,尤其是做电容器和电缆的试验后,务必仔细放电才能拆除接线。
8、在实验中如发生事故或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线路和设备,当发生不幸的人身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9、实验一、电缆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测试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意义。
2.掌握测试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设备使用和测试方法。
3.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电缆绝缘的质量状况。
二、实验内容及和基本原理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是一项最常用、最简便的试验。
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通常使用兆欧表(即摇表)进行,1000伏以上的电气设备应用2500伏摇表。
一般为了检查高压试验中暴露的绝缘缺陷,在耐压试验前后,都需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时为了避免被试品的电容较大,在摇测时应注意电容电流对摇表的反充电,故摇表摇的转速应均匀。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一、院系简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建校之初的电力工程系,哈尔滨工业大学3个专业1961年整体并入后,奠定了学院办学基础。
经历搬迁、调整、合并和发展,2006年7月由原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在北京设立本部,在保定分设电力工程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学院坚持内涵发展为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稳步提高;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学科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服务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发展,随着科研实力和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卓著,为我校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信息技术、电力经济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和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7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
拥有《电机学》和《电磁场》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电路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课程》、《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等一批省部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一支知识、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实力较强、具备巨大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学院现有教师29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人才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7人、教授69人、副教授81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1%。
电磁兼容及重点标准全新体系概述
电磁兼容及原则体系概述一、电磁兼容原则旳重要来源有:a)CISPR 出版物。
是 IEC下设旳一种特别委员会。
它成立旳初衷是避免无线电业务中浮现障碍,目前世界各国对用电设备旳无线电骚扰旳限制大多取材于它。
b)IEC/TC77制定旳IEC61000系列原则TC77是IEC下设旳一种技术委员会,工作范畴有:A)整个频率范畴内旳抗扰度;B)低频范畴内(≤9kHz)旳骚扰发射现象。
c)美国军用原则。
国内军用原则重要取材于它,其中电磁兼容旳原则号为GJB151和GJB152。
d)其他。
国外先进公司旳内控原则,国内自主科研成果而制定旳原则。
二、电磁兼容基本名词术语a)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旳电磁骚扰旳能力。
b)电磁兼容裕量装置、设备或系统旳抗扰度限值与骚扰源旳发射限值之间旳差值。
三、电磁兼容测试原则旳原则体系a)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不波及具体旳产品,仅就现象、环境、实验措施、实验仪器和基本实验配备等给出定义及具体描述。
此类原则不给出指令性旳限值,以及对产品性能旳直接判据,但它是编制其她各级电磁兼容原则旳基本。
属于基本原则范畴内旳原则例有:GB4365《电磁兼容术语》;GB/T6113《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6113.2《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和测量措施第二部分: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措施》;以及如GB/T17626有关产品抗扰度测量旳系列原则等。
b)通用原则:通用原则给通用环境中旳所有产品提出一系列最低旳电磁兼容性规定。
通用原则中提到旳测试项目及其实验措施可以在相应旳基本原则中找到。
通用原则给出旳实验环境、实验规定可以成为产品族原则和专用产品原则旳编制导则。
同步对于临潮流未建立电磁兼容性测试原则旳产品,可以参照通用原则来进行其电磁兼容性能旳摸底。
通用原则把环境提成两类:一类是住宅、商业和轻工业环境。
电磁兼容实验室简介
电磁兼容实验室简介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各种干扰信号无处不在,它们时时刻刻都在产生干扰,影响着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由于安防产品现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就更容易受到来自线路和来自空间各种形式的干扰。
为了验证产品的抗扰度适应性,本实验室依据GB/T17626系列电磁兼容标准建立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周波跌落、雷击浪涌、静电放电、射频辐射、射频传导等抗扰度试验项目,用以验证电子电气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本实验目的是验证电气和电子设备对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态骚扰的抗扰度,是将一种由许多快速瞬变脉冲组成的脉冲群耦合到电气和电子设备的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的实验。
实践中,这类脉冲成群出现、重复频率较高、脉冲上升时间短暂,它们使设备产生误动作的,死机等情况经常可见。
本试验装置符合GB/T 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2.周波跌落试验:本试验是模拟由电网、变电设施的故障或负荷突然出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供电电压短时跌落、中断及电压变化。
试验目的是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经受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时的抗干扰能力。
本试验装置符合GB/T 17626.11-1999《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3.雷击浪涌试验:实验目的是评价产品在规定的工作状态下工作时,对由开关或雷电作用产生的有一定危害电平的浪涌(冲击)电压的抵抗能力。
本试验符合GB/T17626.5-1999《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4.静电放电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估电气和电子设备遭受静电放电时的性能以及人体到靠近关键设备的物体之间可能发生的静电放电。
本试验符合GB/T17626.2-2006《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射频辐射试验:试验目的是为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抗射频辐射电子磁场干扰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的依据。
本测试系统主要由标准信号源、功率放大器、场强监视器、计算机及操控软件和GTEM 室体组成,系统在80MHZ~1GHZ频率范围内产生的试验场强可达30V/m,可满足GB/T17626.3-2006《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中规定的全部试验等级。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直博、硕博连读研究生)(学科代码:0808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省(部)级重点学科。
经过多年发展,本学科形成了由40多位博士生导师、近百位硕士生导师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扎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范围宽的特点,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本学科立足于服务轨道交通和电力新能源行业,聚焦行业共性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发展战略,具有鲜明特色,并建立了良好社会声誉。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电机与电器主要研究电机电器动态分析及电磁场分析,电机电器参数测试及识别,智能化电器等。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电力系统分析、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监控、保护与信息技术,电力市场理论与运营技术,电力安全技术与管理等。
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电能变换电路的系统集成,电力电子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等。
4、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高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无机电介质绝缘性能与新型绝缘材料,气体放电理论及其应用等。
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主要研究超导电工技术及其电力应用,电磁场理论及应用,非线性电路与混沌理论及应用,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等。
6、轨道交通牵引供电与传动主要研究牵引供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牵引电机及其控制,列车控制网络,车网电气匹配,储能技术在轨道交通应用等。
7、新能源发电与主动配电网主要研究新能源及新型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电动汽车充电及能量管理系统,主动配电网及控制技术等。
8、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包括轨道交通状态检测与在线监测,新型传感器、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控制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实时系统等。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
电磁兼容原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
3. 学习电磁兼容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并不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的能力。
2. 电磁兼容的基本设计原则:a) 屏蔽:采用金属屏蔽或导电涂层等方法减少电磁干扰。
b) 滤波:利用滤波器去除电源线和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
c) 接地:合理设置接地,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
d) 布线:按照电磁兼容原则进行合理布线,减少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1. 实验桌椅2. 计算机3. 示波器4. 信号发生器5. 功率放大器6. 接收器7. 屏蔽盒8. 滤波器9. 接地线10. 导线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电磁干扰的产生与检测a) 连接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
b) 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的信号。
c) 通过功率放大器放大信号,观察接收器接收到的干扰信号。
d) 分析干扰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2. 实验二:屏蔽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屏蔽盒。
b) 将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放入屏蔽盒内。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屏蔽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屏蔽的作用和效果。
3. 实验三:滤波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滤波器。
b) 将滤波器串联在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之间。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滤波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滤波的作用和效果。
4. 实验四:接地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接地。
b) 将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接收器分别接地。
c)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接地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d) 分析接地的作用和效果。
5. 实验五:布线对电磁干扰的影响a) 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按照电磁兼容原则进行布线。
b) 重复实验一的操作,观察布线对电磁干扰的影响。
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
华北电力大学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教研室2005年12月编写人:张重远、王永强、汪佛池前言自1995年高压教研室成立以来,高压实验室几经搬迁,同时实验设备也不断得到完善,高电压专业所需开设的实验基本上已能全部开出。
鉴于2003版教学大纲与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高电压技术课程已作为全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实验内容较原来有较大的增加,为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重新编定了本实验教程。
本指导书是在原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并参考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高电压专业实验指导书,同时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高压实验室现有的条件编写而成的。
本指导书的编写及新增实验的开发得到校教育改革基金的资助,是教改项目“高压实验室综合性、研究型(开放性)实验体系的建设”的一个重要子项目。
本指导书主要作为高电压技术课程实验用,结合近几年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了原有的“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和“避雷器泄露电流的测量”两个实验中的部分内容,同时在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新增了“工频高压试验”、“直流高压试验”和“冲击高压试验”等实验内容,同时新增了部分开放性试验如:“冲击电流试验”、“极性效应和50%冲击放电电压试验”等实验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内容的开设力求让学生对常见的各种高电压设备试验方法、试验设备及试验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学生探索性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此次指导书的修订是由华北电力大学高压试验室张重远、王永强和汪佛池同志共同完成。
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若有不对之处,敬请使用者多提宝贵意见。
编者2005.12目录目录 (1)绪论 (1)实验一高压实验室参观及入室教育 (6)实验二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的测量 (7)实验三介质损耗角正切的测量 (13)实验四工频高压演示实验 (19)实验五直流高压演示实验 (24)实验六冲击高压演示实验 (27)附录一冲击电流的产生与测量 (30)附录二棒-板间隙的极性效应及其50%冲击放电电压的确定 (33)绪论随着高电压大电网的建设和高电压电气设备的研制,高电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随着高电压新技术的发展,高电压技术在其他的技术物理等部门(如高电脉冲医疗、高压静电除尘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电压技术 教学大纲
高电压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433Z10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 technique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自动化教材、教学参考书:1.《高电压技术》,张一尘,中国电力出版社2.《高电压技术》,周泽存,中国电力出版社3.《高电压技术》,刘吉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课程编号:050146Z10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雷电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对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的绝缘是个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各种气体、液体和固体绝缘材料在不同电压下的放电特性是高电压技术的重要课题。
其中气体包括大气条件下的空气、压缩空气、六氟化硫气体及高真空等常用作输电线路和电工设备绝缘及其他用途的材料。
因此高电压技术,研究如何提高气体绝缘的放电电压,研究影响气体放电的各种因素,如间隙大小、电极形状、作用电压的极性和类型、气体的压力、温度、湿度和杂质等,对确保电工设备的经济合理和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高电压作用下各种绝缘介质的性能和不同类型的放电现象,高电压设备的绝缘结构设计,高电压试验和测量的设备及方法,电力系统的过电压、高电压或大电流产生的强电场、强磁场或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措施,以及高电压、大电流的应用等。
能力:学生能掌握常用电介质的电气性能,能进行和设计电气设备绝缘预防性试验,能根据试验数据做出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初步判断,能分析过电压产生原因,配置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同时将之前学习的单个设备,通过绝缘配合构成系统,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运用与电气系统、电力系统安全、过电压防护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素质:学生在从事电气设备绝缘设计、试验、判断及过电压防护设施选择、配置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典型任务中,强化学生进行电气、电力设备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电磁兼容》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电磁兼容》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15111课程名称:电磁兼容英文名称: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讲课学时:26 实验学时:6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容兼容课程涵盖电路、电磁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电气传动等多门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掌握电力电子装置、电子线路等硬件、结构及电磁兼容抑制措施的综合设计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多门课程进行交叉,着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典型案例的讲解,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电力电子、电子线路硬件的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电路》、《电磁场》、《电机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电气传动》等。
三、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熟悉电磁兼容的基本技术;了解电磁兼容的标准、强制认证要求及电磁兼容在电气、电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学会考虑电磁辐射干扰及传导干扰的电力电子、电子线路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法。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程问题为主线,讲解在电力电子装置及电子线路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电磁兼容问题,重点讲述装置、线路器件的参数计算、选择方法及在电力电子装置、电子线路中作用。
使学生对电磁兼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独立的设计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1)3.使学生可以运用解析法及经验法对实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并能够提出解决电力电子装置或电子线路电磁干扰的措施,能够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1)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其他教学环节(课外教学环节、要求、目标)无。
国内外著名高电压试验室资料汇总
3
高压开关设备运行试验技术实验室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北京
官网无此介绍
1、开展高压开关设备运行和试验技术研究,高压开关设备机械和电气性能研究和高压开关技术标准研究;2、实验室可进行高压开关设备型式试验、大电流研究性试验,包括:126kV/40kA及以下开关设备型式试验、大电流电弧试验、绝缘子工频电流试验、绝缘导线防雷金具引弧性能试验等。
9
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现有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近1000万元,有国内独有或具有显著特色的多项设备,教学条件、科研环境优异
(1)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理论及应用:1.特殊大气环境中的高电压绝缘技术;2.高压交、直流输电及其电网运行技术;实验室设备:冲击电压发生器3.电气设备试验及测量技术。(2)高压电力系统信息的监测与管理的理论及应用;1.电气设备运行状态在线智能化监测技术;2.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术;3.高压电网综合信息管理技术。(3)1.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高压输变电中的应用;2.电力生态环境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3.电磁场理论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7
高压电气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西安
(1)特高压绝缘实验室:配置1套1800kV/2A工频试验系统和1套1200kV/4A工频试验系统,配置1套4800kV/720kJ冲击试验系统、1套2400kV/240kJ冲击试验系统和1套4200kV截波装置,配置2000kV/500mA直流试验系统;(2)换流装置实验室:换流阀运行实验室,双6P桥并联方案,两台换流变均为Y/Y接线方式,试品阀为5个晶闸管级串联组件,系统参数达到6500A/50kV。模拟实验室,增加20块RTDS处理器板卡、15块RTDS接口板卡、1套交直流控制保护试验屏柜和1套交直流系统接口柜;(3)特高压大容量实验室:试验回路采用直接试验和电流引入合成试验两种方案,购置短路变压器、温升试验系统、大功率整流装置、暂态记录仪等设备;(4)电磁兼容实验室:购置250kHz—20GHz信号发生器、专用天线系统、EMI接收分析系统等设备及测试软件;(5)绝缘产品及材料实验室:建立弯扭试验装置、15米高度的大挠曲试验装置、20-40Hz多频振动装置以及材料试验装置;(6)避雷器实验室:建立短路电流预击穿试验装置及热等效性试验装置、避雷器用脱离器的安-秒特性试验装置、交直流动作负载试验装置、长持续时间电流冲击耐受试验装置、残压试验装置、冲击电流均流试验装置、谐波特性试验装置、交直流电阻片老化试验装置等。
“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P E工 具箱 , D 可用 来 求解 具 有 一定 结 构 和 边 界 条 件 的边 值 问题 。
1 1 简 单 电磁 场边 值 问题 解 析解仿 真 .
工程 电磁 场 问题 不 同于 电路 问题 , 少 具 有 解 很 析解 问题 , 只是结构简单 的一 些问题才有得解 析。 即使简单 的电磁场 问题 , 由于解 析解形 式 比较复 杂 ,
摘要 : 工程电磁场” “ 课程基本概念抽象 , 对数学知识要求高 , 课程涉及问题 复杂 。笔者从边值问题 B P人手 , V 应用 M f b软件 和 A Y aa l NS S软件 ,
以课堂仿真例子来展示建立边值 问题的基本概念 , 通过仿真作业提高学生对边值 问题求解过程 的系统 了解 , 以实验的方 式提高学生学 习兴趣 ,
下 三 方面 内容 。
在讲授镜像法时, 布置的仿 真作业 给出了接地
导体 球 面外 点 电荷 在 导 体 表 面形 成 的感 应 电 荷 密 度 。其 中电荷 量 q=1 电荷 距球 心距 离 d=6 金 C, m,
属球 半 径 R= m。 5
具 有解 析解 的 电磁场 问题 的仿 真作 业 不仅 可 以 引导 学 生关 注 和使 用 Maa , 且 还 可 以引 导 学 生 tb而 l
深入 掌 握工程 电磁 场 的基 本 概 念 , 握 相 应 的学 习 掌
方法 。 12 P . DE工具 的 电磁 场 边值 数值 仿真
大 部分 的 电磁 场边 值 问题 无 法 获 得 解 析 解 , 必 须通 过数 值 方 法 才 能求 解 。基 于 M tb中 P E工 al a D
具箱 , 可引 导学 生完成 一些 数值 仿 真作业 。由于 Ma a t b中 P E界面 简单 友好 , 生 可 以很快 掌 握 边 l D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家电力公司自动化设备电磁兼容实验室总体介绍
EMC测试设备与环境
辐射功率测试系统-德国R&S公司
符合标准CISPR14、GB4343等。 测试频率范围30M-300MHz
EMC测试设备与环境
传导抗扰度测试场地(接地电阻小于0.5Ω)
按标准要求配置测试场地 可进行如下测试
快速瞬变脉冲群 静电放电测试 阻尼振荡波测试 振铃波测试 谐波发射与抗扰度测试 浪涌抗扰度测试 电压跌落、中断变化测试。 工频/脉冲磁场测试
模拟大功率感性负载操作引起的暂态干扰,一种常见干扰 瑞士夏弗纳公司 最大试验电压4.5kV。 符合标准IEC61000-4-4、GB/T17626.4、GB/T14581等
EMC测试设备与环境
组合抗扰度试验设备
可按标准IEC61000-4-5、GB/T17626.5等进行浪涌抗扰度测试 可按标准IEC61000-4-8、GB/T17626.8等进行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 可按标准IEC61000-4-9、GB/T17626.9等进行脉冲磁场抗扰度测试 可按标准IEC61000-4-11、GB/T17626.11等进行电压变化抗扰度测试
领导参观
领导参观
领导参观
服务项目
为您提供 电磁兼容认证测试服务(UL、CE、CCC等认证) 权威的EMC测试报告 有效的电磁兼容对策解决方案 线路板/装置电磁辐射扫描 机箱、机柜屏蔽性能测试 产品开发过程EMC测试 电磁兼容人才培训 电磁兼容问题技术咨询
我们跟踪产品最新技术发展,制定EMC测试方法,参与EMC标准制定
EMC测试
您对EMC测试了解吗?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电磁兼容认证,开拓市场! 开发过程测试,节约开发成本! 减少电磁辐射,避免对人体影响,成为绿色产品!
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课题 电磁兼容
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课题电磁兼容重点实验室是高校科研机构,其目标是推动科研进展和技术创新。
在2024年,电磁兼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电磁兼容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电磁兼容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同一空间或时间内共存时,不会发生相互干扰的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不同设备之间互相兼容且不会相互干扰。
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至关重要。
电磁兼容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电磁辐射问题,即一个设备锁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设备产生的干扰;二是电磁感应问题,即一个设备对周围设备的电磁场产生的干扰。
在2024年开放的重点实验室课题中,将针对电磁兼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我们将研究电磁辐射问题,通过设计优化的电源线路和防护措施,减少设备的电磁辐射。
其次,我们将研究电磁感应问题,通过优化设备的电磁防护层和屏蔽措施,减少设备对周围设备的电磁干扰。
为了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我们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电磁辐射的测量与评估:我们将开展电磁辐射的实验测量,分析各种电子设备的辐射特性,评估其对周围设备的干扰程度。
2.电磁辐射的建模与仿真:基于实验测量的数据,我们将建立电磁辐射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预测设备之间的干扰情况。
3.电磁防护材料与技术的研发:我们将研究新型的电磁防护材料和技术,设计出更好的屏蔽结构和防护层,以减少电磁感应问题。
4.电磁兼容测试标准的制定:我们将研究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电磁兼容测试标准,以评估设备之间的兼容性,确定电磁兼容优化的方向和目标。
5.电磁兼容方案的实施与优化:我们将根据实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的数据,制定电磁兼容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优化改进,以实现设备的良好兼容性。
通过以上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课题,我们的目标是提高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降低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通信。
总之,电磁兼容是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的一个重要课题。
自-中国电子学会关于举办电磁兼容设计及整改高级研修班(北京)
关于举办电磁兼容设计及试验测试干扰诊断和整改技术高级研修班的通知当今,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国内外电磁兼容标准的强制性执行和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电磁兼容设计将是硬件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参加由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持的培训班,成为学习掌握电磁兼容技术的捷径,通过培训,学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电磁兼容的基本技术和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增强产品竞争力、节省研发经费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帮助电子工程师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难题,中国电子学会组织了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连续举办了多期关于电磁兼容技术高级研修班。
学员普遍反映课程设置好,贴近实际。
为满足广大工程师的实际需求,我们在以往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并决定在北京举办为期4天电磁兼容技术培训,具体事宜如下:ﻫ一、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二、时间、地点:2012年3月1-4日2月29日报到, 北京(详细地址请见报到通知)三、课程特色:1、系统性:课程不是单纯的地讲述产品EMC各个项目的设计和测试原理、试验方法,而是从各个设计和试验的本质出发,带领大家一起把自己当作CISPR,IEEE,IEC标准和试验的制定者,从试验的诞生开始一个一个的阐述它的设计原理和试验方法,不停留在死记硬背,而是融合贯通后可以举一反三。
整改部分中,不是简单的介绍整改思路与方法,而且站在学员的视角从遇到问题开始一步一步如何分析到实现EMC设计、测试及整改的整个过程。
2、针对性:针对产品做各种EMC设计和测试项目,同时产品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的时候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如何把屏蔽、滤波、接地的设计技术在产品后期整改中体现并实施,并有针对性介绍试验仪器的选择和购买,性能和参数,帮助有建设EMC实验室的朋友们制定方案.另外,有针对性的和学员们一起探讨EMC的标准,看看标准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如何学习标准,如何发现标准中隐含的设计原理,如何分析标准中的错误,如何把数量繁多的标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教学情况-高电压及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2004年度年鉴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2005-1目录一、研究所情况简介 (1)二、研究生培养情况 (4)三、教学情况 (6)四、教学相关活动情况 (8)1.03/04学年度的考核 (8)2.高压实验室搬迁工作 (8)3.编写、制订、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修订实践教学大纲 (9)4.组织高压实验室建设立项申报,获得35万元的建设经费 (11)5.其他工作 (11)五、科研情况 (11)六、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成果及学术交流情况 (13)附录:发表论文清单 (14)一、研究所情况简介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主要开展高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复杂电磁场数值分析、现代电磁测量技术、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保护、电工新技术及电气绝缘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高电压与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目前一共有成员12人,其中教授6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后1人,讲师1人,助教1人。
研究所成员情况简介如下:研究所所长李成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分别于1982年、1984年在华北电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9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2-1995年在美国南卡洛莱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伦塞勒理工学院工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IEE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员会委员,高电压专委会电绝缘分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新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电工学科专家组成员。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等30余项。
已发表论文117篇,其中10篇被SCI检索,45篇被EI检索,获省部级三等奖两项,获专利三项。
电磁兼容实验室介绍
8
2 Radiated Emission 辐射发射
9
2 Radiated Emission 辐射发射
10
Radiated Immunity-Stripline method
高电压实验课程设计
高电压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高电压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相关安全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高电压实验,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上述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高电压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高电压的产生、传输和测量等方面的知识。
2.实验操作步骤:介绍高电压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仪器的连接、实验数据的采集等。
3.相关安全知识: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电压的安全范围、设备的接地等。
这些教学内容按照科学和系统的原则进行和安排,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高电压实验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高电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理论基础。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高电压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高电压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实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实验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我们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2004年度年鉴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2005-1目录一、研究所情况简介 (1)二、研究生培养情况 (4)三、教学情况 (6)四、教学相关活动情况 (8)1.03/04学年度的考核 (8)2.高压实验室搬迁工作 (8)3.编写、制订、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修订实践教学大纲 (9)4.组织高压实验室建设立项申报,获得35万元的建设经费 (11)5.其他工作 (11)五、科研情况 (11)六、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成果及学术交流情况 (13)附录:发表论文清单 (14)一、研究所情况简介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主要开展高压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技术、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技术、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复杂电磁场数值分析、现代电磁测量技术、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保护、电工新技术及电气绝缘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高电压与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目前一共有成员12人,其中教授6人(含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后1人,讲师1人,助教1人。
研究所成员情况简介如下:研究所所长李成榕,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分别于1982年、1984年在华北电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9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92-1995年在美国南卡洛莱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作为访问教授在美国伦塞勒理工学院工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IEE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员会委员,高电压专委会电绝缘分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新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电工学科专家组成员。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等30余项。
已发表论文117篇,其中10篇被SCI检索,45篇被EI检索,获省部级三等奖两项,获专利三项。
长期从事脉冲功率技术、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工新技术等领域中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有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电气绝缘与材料、高电压技术等。
研究所副所长丁立健,博士,教授。
1995年哈尔滨电工学院电工材料系电工材料与绝缘技术专业硕士毕业,2000年华北电力大学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业博士毕业。
1998年10月聘为讲师,2001年12月破格副教授,2004年1月低职高聘为教授,2004年11月破格教授。
IEEE会员;机械工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电压技术》分会委员;第一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磁干扰专委会变电站电磁兼容学组委员。
2002年被入选华北电力大学“151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2003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负责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电力公司科技项目子项目各一项,同时还是其它多个纵向和横向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
负责或参加完成的科研项目有9项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和验收;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一次、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
近年来,在国际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6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4篇,ISTP收录18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介质理论与电气绝缘技术、放电理论及其应用、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强场电磁兼容技术以及电工新技术等。
屠幼萍,硕士,副教授。
1988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高电压技术与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高电压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曾负责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计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个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IEEE汇刊和IEEE重要国际会议以及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6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1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电力系统电磁环境与保护、电气绝缘技术、高电压新技术等。
研究所成员王泽忠,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别于1982年、1984年、1989年清华大学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89年7月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1997年1月晋升为教授职称。
2000年1月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理论电工教研室副主任,电力工程系副主任。
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磁场》教材1部,编著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教材《工程电磁场》1部。
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科研成果“电机工程中大型涡流问题及其有效解法的研究”获1998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学研究项目“新型电工实验成套装置的研制”获电力部1996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被批准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度被批准为北京市学术带头人。
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与仪表专委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电气工程教学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工程电磁场数值分析、电磁测量与信号处理以及电磁兼容技术等。
李卫国,2004年9月调入华北电力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4年7月出生于北京市,祖籍辽宁省黑山县。
1982年华中工学院高电压技术及设备专业学士,1987年重庆大学理论电工专业硕士,1998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博士。
1998年在长沙电力学院评为教授,并于2001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
曾获电力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奖、湖南省电力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主持过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青年资助项目、湖南省电力工业局科技项目等课题的研究。
主持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建设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工科专业电路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二)。
在电网络拓扑中利用计算机自动系统生成网络函数方面,也作了相当的工作。
曾担任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被选拔为湖南省第三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要研究内容为网络图论在电力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基于局域网的低成本“真空开关真空度在线监测系统”研究、基于短距离无线接力通讯的“输电线路杆塔信号采集系统”等。
全玉生,博士,教授。
1982年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东北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高电压技术)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7年晋职讲师,1993年晋职副教授,2000年晋职教授。
长期从事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EI、ISTP收录;承担了输配电网故障选线和测距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长期致力于输配电网故障分析与定位技术、高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方面研究,在输配电网故障选线和定位技术方面有所创新。
主要研究方向是输配电线网的故障分析与定位技术、高电压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等。
王伟,硕士,教授。
1982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现武汉大学)电力系,后在华北电力大学获得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工学硕士学位,IEEE会员。
曾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New South Wales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工作,曾在《电机工程学报》、《高电压技术》以及IEEE的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有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及信息处理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应用技术、高电压应用与新技术等。
王景春,学士,高级工程师。
1981毕业于北京电力专科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1989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于高电压实验教学与高电压试验研究工作。
卢斌先,硕士,在读博士,讲师。
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理论电专业,硕士。
1989-1994年工作于哈尔滨电业局,从事变电站的设备维护工作。
1994-1996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电工学习。
1996年至今在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任教。
主要从事"电路"、"电工学"和"电磁测量"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97-1999年承担电力部青年科技出进费资助项目"配电线故障分析及定位"的研究工作。
自1999年以来,先后在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电测与仪表、现代电力、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报、黑龙江电力及各种国际会议、国内会议共计发表十余篇论文。
主要研究领域是电力系统传输线故障分析、电力线路故障测距、变电站电磁测量和变电站电磁兼容等。
程养春,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
199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8年华北电力大学任助教,2000年任讲师,2004年破格副教授。
主要从事高压输电线路绝缘子带电检测、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局部放电信号处理、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状态维修等研究。
讲授《高电压技术》、《电气设备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等课程。
曾负责和参加了多个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两个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国际领先”水平认定;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初评,等待终审)、华中电力科技二等奖1项、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1等奖、华北电力大学科技进步奖多项。
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在国内核心刊物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发表论文35篇,其中EI收录19篇。
王伟(小),硕士,助教。
2004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获硕士学位。
先后承担过河南电力公司,华北电网公司,东北电网公司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压器、GIS、电缆等电气设备局部放电的检测。
2001年以来,共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4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詹花茂,博士后,2004年12月调入。
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先后参加和承担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个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曾获华东电网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内核心刊物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EI收录7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过电压仿真、电磁场计算及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
二、研究生培养情况高电压与电磁兼容研究所承担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两个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