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教案77063复习过程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复习案复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4、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背诵精彩语段。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 ,背诵精彩语段。
,背诵精彩语段。
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课时: 一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一、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 学生自学(了解作者、作品)(2分钟)分钟)1、知识补充、知识补充司马迁(约前145145—前—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10岁“诵古文”,岁“诵古文”,20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检测 填空填空本文节选自本文节选自 ,作者,作者,作者 ,, 朝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朝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朝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家、家、 家,《史记》是他用毕生精力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家,《史记》是他用毕生精力完成的我国第一部家,《史记》是他用毕生精力完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共体通史,全书共体通史,全书共 篇,鲁迅赞曰“篇,鲁迅赞曰“ 、、 ”。
”。
”。
二、自学指导二、自学指导 字词句子(注音、解释、翻译)(10分钟后检测)分钟后检测)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人 辍.耕 嗟.乎 鸿鹄.之志之志 谪戍.. 戊戌.. 当行. 度.已失期已失期 罾. 篝.火 陈胜王. 鞭笞. 社稷.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者……也 尝尝.与人佣耕,与人佣耕, 辍辍.耕之.垄上,垄上, 怅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陈涉世家》复习设计王晓雷【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2、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并适当拓展延伸。
【复习重点】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2、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复习难点】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复习方法】归类法、检测法【复习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复习过程】一、导入,出示复习目标。
直接导入,出示复习目标。
大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视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据此,这两课的复习目标是:1、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文言词语并翻译句子)2、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分析、评价语段内容。
3、分析人物形象并适当拓展延伸。
二、基础过关(一)文学常识1、《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字()()朝()家()家。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全书共130篇。
鲁迅誉为“。
(二)字音字形阳夏(jiǎ)辍耕(chuò)鸿鹄(hú)闾左(lǚ)度已失期(duó)罾(zēnɡ)间令(jiàn)忿恚(huì)(三)词句释义1.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2)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2.古今异义例句: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
)3、一词多义广故数言欲亡(shuò),屡次卒数万人(shù),几4、词类活用例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雨: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是“下雨”的意思。
5、特殊句式(四)重点句子翻译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初三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三篇
初三上册语文《陈涉世家》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课*释,读懂文章内容,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本文叙事脉络,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梳理本文叙事脉络,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前因后果。
三、教学难点以情节为基础,以人物语言为突破点,分析陈涉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史记》我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两个“第一”叠加,产生的效应不是“1+1=2”,而是“1+1=2107”,还用问吗?今天学习的这篇的文章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突破标题“陈涉世家”中“陈涉”即“陈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陈胜世家”;“世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平民能进入“世家”行列?(三)梳理脉络通过观看大泽乡起义的视频,梳理本文的叙事脉络。
谋划起义→舆论造势→发动起义(四)探究形象以各个情节为基础,筛选出陈涉的语言,由此概括出陈涉的形象:洞察时局、卓越组织领导才干、志存高远、抱负非凡。
五、拓展延伸对比:《史记•陈涉世家》和《汉书•陈胜传》,功劳大VS 功劳小?六、板书设计篇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理解使动用法,掌握本文一词多义等文言文词语。
2.学习本文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及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3.了解陈涉起义,了解司马迁和《史记》;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多作贡献。
【重点难点】1.重点: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难点: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文提示】1.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兴建宫殿、陵墓、长城、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①素:向来②比:等到
③亡:消灭、灭亡④亡:逃亡
2.翻译下列句子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戍死者固十六七。古: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
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古义:动词“会”与“计”的连用,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物的人员。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品质差等。
5、一词多义
(1)会A.会天大雨(恰逢)B.与皆来会计事(聚集、聚会)
(7)故A.广故数言欲亡问词,故意)B.扶苏以数谏故(名词,缘故)
(8)道A.道不通(道路)B.伐无道(这里指封建社会所认为好的政治
(9)令A.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派)B.陈守令皆不在(官名,县令)
(10)数A.以数谏放(多次)B.卒数万人(数词.几)
(11)行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之列)B乃行卜(去、往)C行收兵(行军)
2、陈涉是一个不仅有着强烈反抗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胆略智慧,还有着一个优秀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阅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1、叙述陈涉的出身和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2、写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过程
3、写陈胜、吴广杀尉起义和起义军胜利发展的经过四、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做了哪些舆论准备?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作“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三语文备课组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涉世家》的基本内容,感受司马迁的历史笔法。
2.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探究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点,把握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了解陈涉起义的背景。
2.介绍陈涉起义的相关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中,感受陈涉的英勇、果断、智慧等品质。
四、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找出陈涉起义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天下苦秦久矣”。
二、深入分析1.分析陈涉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课文的结构。
2.讲解司马迁对陈涉的评价,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历史观点。
三、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涉起义的场景。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
2.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陈涉起义,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难点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感受陈涉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练习1.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陈涉起义的短文。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提高文学素养。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陈涉的事迹和贡献。
(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陈涉的尊重和敬意。
(2)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和革命斗争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陈涉世家》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4. 陈涉事迹描述: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陈涉的事迹和贡献,能够进行简要的描述和概括。
5. 陈涉性格特点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能够进行简要的评价和阐述。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陈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词语解释: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4. 句子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5. 陈涉事迹描述: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陈涉的事迹和贡献,能够进行简要的描述和概括。
6. 陈涉性格特点分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陈涉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能够进行简要的评价和阐述。
7.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陈涉的事迹和性格特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写一篇关于陈涉的小短文,可以描述他的事迹或者评价他的性格特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陈涉世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对陈涉的事迹和贡献有所了解,并能够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xx年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
2024年最新初中语文《陈涉世家》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和描述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涉世家》。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认识起义领袖的重要性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担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陈涉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陈涉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分析陈涉的形象和领导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陈涉世家》。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陈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分析陈涉的形象和贡献。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涉起义。
(2)学生分析陈涉的领导能力和历史意义。
6.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陈涉的英勇和智慧。
(2)学生分享对陈涉的敬佩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8.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陈涉世家》的理解和记忆。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
2、熟悉通假字、特殊的词的用法‘3、熟悉翻译。
4、熟悉文章的内容、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重点、难点:1、掌握常见的实虚词2、陈涉起义的经过。
3、明确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复习步骤:一、5分钟背诵有关段落。
二、5分钟熟悉注释。
三、5分钟熟悉翻译四、5分钟检查(一)、解释字词尝与人佣耕怅恨久之苟富贵今亡亦死等死邓拦可乎扶苏以数谏故举大计亦死发闾左屯大泽皆次当行念鬼会天大雨度已失期或闻无罪楚人怜之诚以吾众诈自称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丹书帛所罾鱼腹中固已怪之矣间令吴广陈胜王篝火狐鸣指目陈胜忿恚尉令辱之尉果笞广借第令毋斩宁有种乎徇蕲以东比至陈会计事身被坚执锐旧琊ⅹ刑其长吏之皆下之鸿鹄之志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固以怪之矣二世杀之以扶苏以数谏故祭以尉首诚以吾众(二)、翻译句子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滴天下唱狄硕嘤φ摺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将尉醉倒愎适言欲亡捣揄N惊盗钊柚狄约其众。
7、2、借第令勿斩刀戍死者固十六七(三)句子的节奏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滴天下唱狄硕嘤φ摺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五、熟悉课文内容(15分钟)(一)学生自由复习所讲的内容(二)、检查有关问题A、第二自然段“谋划起义涤呗圩急浮豹1、解释加点的字词2、起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导火线)直接原因——根本原因——3、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_2確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起义提出的策略口号是什么5、陈胜、吴广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办法有哪两种?各用四个字概括椽B、阅读第三段“发动起义到立政权”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有几个步骤掣饔盟母鲎指爬í椽第一步炯其众第二步: 第三步:其中起义最重要步骤是——。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涉世家》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历史地位。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陈涉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陈涉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陈涉的历史地位和《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点,如历史背景、文化常识等。
5.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写一篇关于陈涉的短文。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深入阅读《陈涉世家》,了解陈涉起义的始末,思考陈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陈涉形象的分析能力和评价水平。
3.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的能力。
4. 学生对陈涉精神的认同和传承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陈涉的具体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形象特点。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4.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陈涉所处的历史背景。
陈涉世家 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陈涉世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陈涉世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字词句义,掌握文章中的一词多义等文言文词语。
学会梳理文言文知识,能够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分析,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理清叙事脉络,分析记事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史记》的简要文学常识,理解作品主题,体会陈胜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课文一词多义等的知识梳理。
对陈胜这一历史人物形象的客观认识。
教学难点:文章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特别是陈胜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文《陈涉世家》的纸质或电子教材。
《史记》相关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诵读音频、生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约5分钟)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
简要介绍《史记》和陈涉的历史背景。
新课呈现(约20分钟)分段诵读课文,正音释词,理解句义。
分析各段内容,探讨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着重分析陈胜的语言和行动,体会其人物形象。
知识梳理(约10分钟)梳理文言文知识,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讲解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用法。
讨论探究(约10分钟)分组讨论陈胜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探究作者如何通过详略得当的写法突出陈涉的非凡才干。
课堂小结(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准备下节课的复述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二段。
准备下节课的复述任务,每人准备一小段课文内容的复述。
搜集关于《史记》的其他“世家”内容,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和文学成就。
《陈涉世家》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并读懂《陈涉世家》的基本内容。
《陈涉世家》教案
《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分析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勇敢、智慧和精神风貌。
3.学习文言文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体会陈胜、吴广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铺垫:同学们,我们知道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那么这次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如何呢?2.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涉世家》,了解陈胜、吴广的故事。
二、自主阅读1.要求:同学们先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检查: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相互交流。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课堂讨论1.问题: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是什么?2.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涉世家》,了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
那么这次起义的经过和影响如何呢?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涉世家》,探讨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1.问题: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是怎样的?2.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四、课堂讨论1.问题: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有哪些?2.分组讨论: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影响。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和影响。
那么这次起义对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呢?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涉世家》,探讨陈胜、吴广起义对我们的启示。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课文,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陈涉世家》复习教案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敢,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巩固提升】
(一)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与哪一个字相通。
1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通,译)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译)
3固以怪之。(通,译)
4将军被坚执锐。(通,译)
2、陈涉是一个不仅有着强烈反抗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而且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超乎常人的胆略智慧,还有着一个优秀的领导才干和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
二、阅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
1、叙述陈涉的出身和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2、写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过程
3、写陈胜、吴广杀尉起义和起义军胜利发展的经过四、陈胜、吴广起义之前做了哪些舆论准备?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作“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
(2)将A.项燕为楚将(名词、将领、大将)B上使外将兵(动词:率领、带兵)
(3)次A.皆次当行(编次,依次编排)B.之次所旁丛词中(旅行或行军途中停留)
(4)书A.乃丹书帛(写)B.得鱼腹中书(字条)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涉的形象特点。
(2)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陈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课文中重要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理解。
(2)对陈涉形象特点的深入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对秦末农民起义有一定的了解。
(2)提问学生对陈涉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陈涉的事迹。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内容分析:(1)让学生分析陈涉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勇敢、智慧、领导力等。
(2)引导学生对陈涉的事迹进行评价,思考陈涉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分析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对陈涉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课文语言特点的鉴赏,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陈涉世家》。
2. 历史背景资料: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陈涉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陈涉世家》。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了解陈涉的背景、起义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陈涉的敬仰和尊重,了解其英勇斗争的精神。
(2)引导学生从陈涉的事迹中汲取启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陈涉世家》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掌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了解陈涉的背景、起义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理解。
(2)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陈涉世家》的朗读和背诵。
(2)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陈涉世家》。
(2)了解陈涉的背景和历史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陈涉的画像或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陈涉世家》,注意语气、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或合作背诵课文,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理解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分析陈涉的背景、起义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思考与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陈涉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编写一篇关于陈涉起义的小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课内阅读】《陈涉世家》复习学案(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陈涉世家》复习学案(附答案)《陈涉世家》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2、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陈涉世家》复习学案审查目标:1。
了解陈胜和吴光领导的农民起义的过程和历史意义。
2.2、理解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一些固定的文言句式。
3.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用对话表达人物性格。
一.文学常识:《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历史书。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称之为《史记》。
二.实词积累:(1)愤怒:愤怒,愤怒。
(2)吉安命令:秘密煽动。
简是一个多义词。
其他常见用途包括:① 分离《史记·李四列传》:“来秦的诸侯大概是主要的,他们在秦二旅行,请把他们赶走。
”② 分离间隔《汉书·魏宣城传》:“需要多年的时间才能形成。
”陶渊明的《桃花传》:“你不回来,就会与外人分离。
”③ 疏远。
《左传·昭公十三记》:“有王公的空间。
”(3)国家(J):国家。
封建君主向国家献祭,祈求富足。
后来,他们把国家当作国家的替代品。
社会,土地之神。
吉,谷神。
(4)偏袒(xùn):夺取土地。
它指的是领导军队巡逻和制服人民。
(5) 罾(z)ēNG):渔网。
当课文用作动词时,它是用网捕捉的。
三.虚词意义:具有怅恨久之:助词,无意义。
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由于。
燕子和麻雀都知道天鹅的野心:辅助词“德”。
季亦伟:介词,用,取。
之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代词,“公子扶苏”。
代词“this matter”指的是“鱼肚藏书”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代词,公子扶苏。
占卜师知道自己的意思:代词陈生和吴光。
皆刑其长吏:代词,他们。
唉,燕子和麻雀都知道天鹅的野心:语气词,意思是感叹。
乎等死,死国可乎:语气词,表示商榷。
有一种语气助词,意思是反问句。
乃当创始人是childe Fusu时:副词用于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具有增强判断句潜力的功能。
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陈涉世家》的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诵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分析陈胜、吴广的人格特质和领导才能,探讨起义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定意志。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1.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神。
(二)文言文的阅读与鉴赏1. 学习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句子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一)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二)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精神的领会。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陈涉世家》,这是一篇记载了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历史文献。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陈胜和吴广是谁吗?他们为什么要起义?" 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秦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和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 课文原文的初步接触"现在,让我们来听听《陈涉世家》的原文是怎么说的。
" 教师可以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如陈胜在田间的感慨:“苟富贵,无相忘。
”以及他对命运的不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进行朗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之后,教师可以解释这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初步了解陈胜的抱负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能够对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有所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文学习1. 朗读与语感培养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文言文语音语调的感知,培养良好的语感。
第22课《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陈涉世家》复习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教材分析】《陈涉世家》选编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六单元,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面部分。
文章属于传记体裁,主要叙述了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发展的形势,生动地塑造出陈涉这一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形象。
从文学价值看,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塑造人物,将历史归于“人”的历史,将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思想面貌生动地呈现给读者;从史学价值看,真实地记载了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和相关细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为研究秦末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学习历史著作的经典文本。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学习了大量文言篇章,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文言词汇,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具备了读懂课外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在历史课程中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熟悉相关历史背景,复习难度不大。
本文难句、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活用字词较多,复习时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
【考点分析】复习本文要紧扣中考考点进行,既要有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重点句子的积累,同时也要关注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加深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
【复习目标】1.通过课内知识梳理回顾,熟练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翻译文中重点语句,熟记作品相关文化常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陈涉世家》司马迁一、教材分析《陈涉世家》是苏教版九上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史传文学,学习本文不但增长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史料翔实,而且文笔流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因而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此教材把本文列为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并列为中考阅读篇目,是很有道理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掌握《史记》与司马迁。
过程和方法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义。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并学习人物从小立志。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文言词语的量的积累,为以下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打下基础。
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词汇,疏通全文,反复诵读,理解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讲读法:本文篇幅较长,学生阅读缺乏语感,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标节奏。
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理解基本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整体感知,教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的第一层一、导入新课,了解文常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
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中。
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
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整体感知:1、收听朗读带,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阳夏(jiǎ )辍耕(chuò )鸿鹄(hú )闾左(lǚ )適戍(zhé shù )当行(háng)度已(duó )数谏(shuò jiàn)罾(zēng )间令(jiàn )篝火(gōu )忿恚(huì)果笞(chī )宁有(nìng )攻蕲(qí )铚、酂(zhé zàn )柘、谯(zhè qiáo )千骑(jì )社稷(jì )怅chàng嗟(jiē)鹄(hú)酂(cuó)柘(zhè)度(duó)烹(pēng)徇(xùn)陈胜王(wàng )披坚执锐(pī)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本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经过。
三、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小组合作,共同翻译课文。
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通假字:苟富贵,无.相忘。
(通“毋”,不要)发闾左讁.戍渔阳(通“谪”,流放,远调)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一词多义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动词,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数:骑千余,卒数万人(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几)扶苏以数谏故(副词,屡次)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绸条)王:陈胜王(动词,称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大王)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鸿鹄之志(助词,的)令辱之(代词,指吴广)词类活用:会天大雨(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雨)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秦朝的法律)死国可乎(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固以怪之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难句翻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大楚兴,陈胜王(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使吴广往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自译课文1节到课堂笔记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文言词汇及重要句子2.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
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
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暴动。
二、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理解大意,组内交流。
三、分析课文内容,1、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
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威众”。
效果: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四、质疑交流五、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
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3.翻译课文第二节到课堂笔记第三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学习课文第三段,学习《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一、导入新课: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
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
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
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二、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理解大意,组内交流。
三、讲析课文: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
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
“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
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2、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
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4、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
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读、拓展: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直接原因)(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的舆论准备)积累:1、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被坚执锐“被”通“披”。
2、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3、古今不同用法今亡亦死亡,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古义:暗地。
今义:中间。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交流质疑五、课堂小结1.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提问: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讨论明确:作者对陈胜是肯定和赞扬的。
“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胜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