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备管理办法
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办法
关、重设备管理办法一、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关、重设备管理,保证公司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关、重设备的范围:关键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不可替代、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大、时间长的设备。
重点设备是指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高、处于关重工序、对生产影响大的设备。
(三)公司所有关、重设备均由设备科负责归口管理、单独建立台帐,各使用单位要对所属关重设备单独建账,统一管理。
(四)关、重设备是公司最宝贵的财产,是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撑点,各单位领导尤其是行政主要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
二、规划、选型、购置严格按照《设备管理办法》有关条款执行。
三、安装、调试、验收除执行《设备管理办法》有关条款,还要按以下条款执行。
(一)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设备使用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技术档案部门参加。
(二)整个安装、调试、验收工作严格按程序进行,包括开箱检查、设备安装、空运行、设备精度检验、负荷试车、程序调整、试件加工等。
(三)几何精度、定位精度、试件加工精度严格按合同执行,并做好记录,设备科主管领导进行检查监督。
四、使用与保养(一)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二年以上本工种实际经验,并经过专门“跟机”培训合格,办理操作证后方可上机操作。
(二)设备要根据说明书,结合操作运行和日常故障维修情况,制定相应具体的点检、润滑等内容和要求,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
(三)设备的操作必须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包括预热、预运动、预压、润滑等。
(四)操作者对设备各部位在开机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并随时观察,特别是定时、定量自动润滑装置、制冷系统、安全保护装置,如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排除,不能排除的故障立即报维修部门。
(五)设备必须使用设备说明书中规定的润滑油和液压油,并按规定要求定期更换。
(六)设备的各个手动润滑部位,必须按规定的加油期和加油量进行润滑。
(七)设备的排屑装置要根据情况及时开动并清理,保持排屑通畅。
(八)加入设备的冷却液型号、配比浓度要符合说明书规定,使用中不许在冷却液中随意加注生活水或其它介质。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护关键设备的安全和机密性,建立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涉及关键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关键设备:指对公司正常运营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2. 管理人员:指被授权负责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3. 使用人员:指在关键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参与操作的人员;4. 监控设备:指用于监控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和安全防护的设备。
第二章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第四条管理机构公司设立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职责1. 负责制定和修订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2. 负责关键设备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修补工作;3. 协助制定和实施关键设备安全培训计划;4. 负责关键设备的监控和异常处理工作;5. 执行其他与关键设备安全有关的任务。
第三章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六条使用原则1. 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2. 关键设备只能由经过授权的使用人员使用,并且必须经过身份验证;3. 关键设备的使用记录必须完整和真实。
第七条安全配置1. 关键设备必须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2. 关键设备必须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3. 关键设备必须备份重要数据,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4. 关键设备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
第八条网络安全1. 关键设备必须连接到公司内部安全网络,禁止直接连接到不安全的公共网络;2. 关键设备必须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进行保护;3. 关键设备的网络接口必须关闭未使用的服务和端口。
第九条安全备份1. 关键设备必须进行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2. 关键设备的备份数据必须加密,并定期进行还原测试;3. 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必须定期检查和更换。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及考核细则关键设备是公司生产设备的核心,某一关键设备运行的正常与否关系到公司生产的全局。
为了强化关键设备的管理,依据总公司《关键设备管理办法》文件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关键设备的定义:关键设备是指对公司的生产运作起决定性作用,关系到公司生产的全局,配置上无备用,造价较高的设备。
第二条:对关键设备必须实行终生、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关键设备入厂,公司技术科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清单验收入库,包括说明书、图纸资料等。
第四条:关键设备竣工后,公司设备科必须与总工办、设备部、施工单位等一起做好验收工作。
第五条:公司技术科必须建立关键设备台帐、档案,档案中图纸、说明书等资料尽量齐全,按表格内容逐项登记、追踪登记。
第六条:关键设备必须建立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检修规程;操作、维修人员必须培训上岗,让操作、维护人员了解设备运行参数、操作、维修技术要领。
第七条:关键设备的运行必须实行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
公司技术部门要根据设备的原理、构造、技术参数制订点检标准。
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操作日志和点检记录,并对设备进行清洁、清扫、润滑、紧固、调整,具备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
第九条:关键设备的维护检修必须定人、定责,维修人员必须熟知设备原理、结构、运行和检修的技术参数,每天点检不得少于一次,并对异常情况登记记录,结合操作人员发现的设备异常及时向作业区申报修理计划。
第十条:关键设备必须按维护规程、检修规程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全面检查、维(护)保(养)和大、中修。
检查、维保、修理必须认真登记有关技术参数并入档,检修后的技术参数一定要达标,由公司公司主管领导确认。
第十一条:关键设备的停机必须由公司有关部门或公司有关领导批准,紧急情况操作人员应自行采取停机措施,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公司技术部门要按照公司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关键设备考核细则,以事故、故障时间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完善关键设备的基础工作,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以点带面,促进所有设备的管理。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1. 背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各种关键设备,这些设备对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非常重要。
一旦这些设备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导致生产线停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企业需要对这些关键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2. 定义在本文中,关键设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质量、效率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常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和技术条件,并且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运行,才能达到企业的生产需求。
3. 管理方法3.1 设备分类企业应该将所有设备进行分类,根据设备的工作原理、重要性、故障率等因素进行划分。
尤其是那些对生产线关键的设备,需要单独区分出来。
3.2 设备管理针对每种设备,企业应该建立详细的管理方案,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工作。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确保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施。
3.3 周期维护企业应当建立设备维护周期,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对于一些特殊的设备,如核心部件,需要增加维护频率,并配备专业的维护工程师。
3.4 备件管理对于关键设备,备件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建立备件管理系统,包括备件的采购、入库、使用、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3.5 数据管理企业还应当建立关键设备的数据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运行情况、故障记录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及时改进设备管理政策,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
4. 监督检查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关键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同时,要实施严格的现场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5. 结论企业的关键设备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环节上保障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全面的设备管理和监督检查,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1、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对大型、精密、贵重、重点设备(简称关键设备)的管理,以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关键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日常检查、考核等各项管理。
2、制订依据《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规定》3、详细条款3.1关键设备的选定是按照在生产中对生产、质量、成本、平安、交货期等诸方面影响的设备,将设备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关键设备,是重点管理和维护、修理的对象,应严格执行预防维护、修理、管理;B类为主要生产设备,也应执行预防维护、修理、管理;C类为普通设备,可以采取事后修理。
(详细见附件《关键设备选定依据》)。
3.2关键设备由运营管理部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应单独建立关键设备台帐。
关键设备必需严格管理,在设备醒目处订上标示牌,每年年终举行清查核实。
3.3关键设备必需仔细做好“四定”:定使用人、定修理人、定规程制度、定备件。
3.4关键设备的操作工人,必需熟知设备的使用要求及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必需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领取操作证以后才干上岗位操作。
3.5关键设备操作者变动,在经生产总监审批并报运营管理部,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变动,变动状况记入设备档案内。
3.6为了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转,合理储备关键设备的易损、易耗件和主要配件,运营管理部负责易损、易耗件和主要配件的方案、选购、储备工作,准时做好备件的使用、储备记录。
3.7关键设备必需严格遵守执行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外还要遵守下列要求:3.8关键设备只允许按其规定用途使用,肯定禁止粗加工和超负荷使用,工件的分量、规格不许超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加工余量应为最小量。
3.9运营管理部应对每台关键设备编制润滑卡片,关键设备的润滑必需按润滑卡片的规定严格执行,加入前必需过滤。
3.10修理人员天天要检查关键设备的运转状况,要建立特地的检查记录簿,要定期检查校正精度,准时发觉和消退隐患。
设备工程师每周至少要对设备的交接,运车、记录检查一次,把握好使用状况和机床的技术状态。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三篇)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关键设备的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关键设备是指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发生故障或被非法侵入、攻击等,将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设备。
第三条关键设备管理工作是指对关键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运行等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的工作。
第四条关键设备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注重预防和防范,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第五条关键设备的管理工作由国家安全机关、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负责。
第二章关键设备的分类与管理第六条关键设备按照其功能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电力设备、通信设备、交通设备、水利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军工设备、核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
第七条关键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运行等活动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八条采购关键设备必须按照招标、比选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优选合理。
第九条安装关键设备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单位进行,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条维护关键设备必须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第十一条运行关键设备必须有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关键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关键设备的安全保障第十三条关键设备的安全保障是指对关键设备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物理安全防护和技术安全防护的工作。
第十四条信息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加密技术、防火墙、访问控制等手段,保护关键设备的数据和信息不被非法获取、篡改和破坏。
第十五条物理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围墙、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手段,保护关键设备的场所和设备不受非法侵入和破坏。
第十六条技术安全防护是指通过安全漏洞扫描、安全策略配置、日志审计等手段,保护关键设备的网络和系统不受非法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关键设备备件管理制度(5篇)
关键设备备件管理制度(5篇)关键设备备件管理制度 11.设备科组织好维修用备品、配件的生产,供应和保管工作,编制备件储备定额建立备件储备卡,要处理积压,加速资金周转,保证经济合理储备。
维修用备品、配件原则上采用主机公司配套产品,特殊的备品、配件经设备科科长签字后由采购员进行采购。
2.备件的储备原则:1)使用期限不超过设备修理间隔期的全部易损零件。
2)使用期限大于设备修理间隔期,但同类型设备拥有量较多的零件。
3)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复杂的铸、锻零件。
如带花键的齿轮。
4)需外公司协作制造的`零件和需外购的标准件。
三角带、链条、滚动轴承、电气元件及向外订货的配件,成品件等。
5)重点、专用、动力设备和关键数控设备的重要配件应采取比价采购、合理储备、确保生产。
6)多次故障证实易于损坏的各种铸锻件。
7)经常摩擦而损耗较大的零件,如摩擦片、滑动轴承、传动销等。
8)在高温、高压及腐蚀性介质环境下工作,易造成变形、腐蚀、破裂、疲劳的零件,如热处理用底板、炉罐等。
9)生产流水线上的设备和生产上的关键(重点)设备,应储备更充分得易损件或成套件。
3.备件范围1)所有维修用的配套产品。
如滚动轴承、皮带、链条、继电器、低压电气开关、热元件、皮碗、油封等。
2)设备结构中传递主要负荷,且负荷较重结构又薄弱的零件。
3)特殊稀有设备的一切更换件。
4)因设备结构不良而容易产生不正常损坏或经常发生事故的零件。
5)设备或备件本身因受热、受压、受冲击、受磨损、受反复载荷而易损坏的一切零部件。
4.备件管理:1)备件图册是备件管理工作的基础,应注意收集和积累并积极采用电子图表方式以便维修人员查阅。
2)备件技术员根据备件使用期限制定储备定额,库内应经常保持一定储备量,到最低储备量时,应及时提出订货和制造。
3)备件库应建立帐、卡、分类存放,妥善保管,帐物相符,定期保养,严防腐蚀及变形。
4)备件储备的经济指标,备件资金总额按设备原值的2__3%统筹,储备资金周转期为1.5__2.5年。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就是在人类社会当中人们行为的准则。
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关键设备管理制度1一、设备基础技术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技术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本设备的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我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设备技术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
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我厂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我厂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最后交厂部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
我厂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我厂应建设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制度。
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1、设备技术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的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的设备技术档案。
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目录(2)安装使用说明书。
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
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时间累计。
关键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关键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关键生产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检修、报废等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管理、预防为主、责任到人的原则。
二、关键生产设备的定义与分类第四条关键生产设备是指对公司生产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安全生产等具有关键作用的设备。
第五条关键生产设备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一)关键设备: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设备。
(二)重要设备:对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可通过备用设备或调整生产计划进行替代的设备。
(三)一般设备:对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计划或增加人工进行替代的设备。
三、关键生产设备的采购与验收第六条关键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遵循以下程序:(一)需求部门提出采购申请,说明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数量、预算等。
(二)采购部门根据需求部门申请,进行市场调研,确定供应商。
(三)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
(四)设备到货后,由需求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门共同进行验收。
第七条验收标准:(一)设备外观无损坏,包装完好。
(二)设备技术参数符合合同约定。
(三)设备性能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四)设备随机资料齐全。
四、关键生产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八条关键生产设备的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一)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二)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三)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第九条关键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一)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明确保养周期、保养内容、保养责任人。
(二)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
(三)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五、关键生产设备的检修与报废第十条关键生产设备的检修:(一)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停机检修,避免事故扩大。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关键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企业生产设备中的关键设备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如果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停车,使生产线或生产系统停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重点设备(关键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当不同于一般设备,从操作、监测、备件、维修(机械、电气、仪表、自动控制、水、液压等)各项技术专业,从领导层、管理层、技术层、维修层到操作层等各个层次相互配合,形成统一协调的系统,使关键设备得到特殊的维护,能够安全、可靠长期地运行。
1.关键设备的划分关键设备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设备的价值、设备的精密程度、设备的复杂性,以及有无备用设备等因素来制定。
2.关键设备的维护小组关键设备的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由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钳工、电工、仪表工等)组成现场维护组,按照定人、定点、定内容、定时、定路线、定标准、定记录的标准程序进行。
由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监测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维护组,按一定的周期对关键设备进行各类专业技术要求的检查维护3.关键设备维护的实施关键设备的现场,设立明显的标牌,说明设备连续安全运行天数,护理的值班人员,运行状态等。
现场维护与专业维护组织定期召开设备运行会议,对关键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评估,研究设备状态监测中是否发现异常现象,提出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的措施并加以实施。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公司或组织为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规定。
该制度包含以下内容:1. 设备分类和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风险程度,将设备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
常见的等级划分包括高、中、低等级,不同等级设备采取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
2. 设备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包括设备保管、巡检、维护、维修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责任。
3. 设备使用规范:明确关键设备的使用规范,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要求、预防事故的措施等。
员工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操作。
重点设备、关键装置管理办法(5页)
重点设备、关键装置管理方法关键字:设备管理,方法,关键设备,重点设备关键设备:是指在公司的生产过程中提供水、电、气的能源设备,是为其他生产设备提供动力,保持生产能力的基础。
重点设备:是指在公司的设备购置价格高和在加工工艺流程中质量操纵关键的设备。
一.操作者1.关键重点设备的操作者必需由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熟悉设备操作方法和设备工作原理的生产工人担任。
2.在生产使用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需集中精力,多人同时操作时必需密切协同;必需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超负荷、超性能使用设备;认真操作,精心维护,发现异常应当即停机检查,及时反映报修;发生事故时应当即停车,保持现场,逐级上报,严格依照设备事故处理程序和设备事故“三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和同工种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预防措施不放过)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责任的分清、事故的解决处理和提出预防再发措施及看法。
3.操作者在(每班)使用设备时,必需严格执行班前“点检〞工作:检查润滑、油压油路、机械传动状况、特别是各部位的紧固状况,电源、操纵按钮、行程限位开关等系统的位置和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检查模具的位置及固定状况,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并填写“设备点检表〞。
点检表应存放在机床边的工艺盒内,以便随时检查分析确认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排开展针对性的设备预见维修维护工作。
4.对点检工作不认真(不搞或弄虚作假)的状况,机模部一经查实,将对相关责任人依照机模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二.维修人员1.维修人员每月严格依照“关键重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规定时间和内容,进行设备的预防保养工作;同时,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单上作好工作记2.对未能依照“关键重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规定,进行设备的预防维护保养工作的状况,将按机模部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重点设备严格执行设备保养三级制:1.日常保养:由设备使用人员每班终止时进行:擦拭机床表面,确保清洁整齐;加注润滑油,确保润滑安全;检查模具的位置及固定状况;切断电源;关闭气阀;清扫工作场地;做好交接班手续。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本(3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本1. 前言本安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及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运营持续性。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关键设备的部门和人员。
2. 定义2.1 关键设备: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通信设备等。
2.2 安全管理:指对关键设备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全面管理和保护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安装、配置、运行、维护和监控等。
2.3 安全漏洞:指关键设备在技术实现、配置设置、弱密码等方面存在的可能被攻击或滥用的隐患。
2.4 安全风险:指关键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到的损害或威胁,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攻击、黑客入侵、数据泄露等。
3. 设备安全管理责任3.1 领导责任:各部门领导应当重视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3.2 部门责任: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配置、运维和保护等工作。
3.3 人员责任:所有涉及关键设备管理和使用的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规定,正确使用设备并及时报告设备异常和安全事件。
4.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流程4.1 设备采购管理4.1.1 采购需求评估:部门申请购买关键设备时,需进行需求评估,确保设备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4.1.2 供应商选择:应选择正规、信誉好的供应商进行设备采购,并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
4.1.3 设备验收:采购到设备后,应进行设备验收,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检查。
4.2 设备配置管理4.2.1 设备命名规范:设备应按照统一的命名规范进行命名,方便管理和识别。
4.2.2 设备安装配置:设备的安装和配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硬件和软件的正确安装和配置。
4.2.3 系统补丁更新:定期对设备的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进行补丁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4.3 设备运维管理4.3.1 确权管理:设备的管理员应当按照权限规定进行用户账号的创建、授权和回收,避免账号滥用现象发生。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关键设备管理制度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是维护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做事的底线要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键设备管理制度(通用2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键设备管理制度1一、为加强我厂设备设施检修的安全管理和完善生产工作区域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检修期间的安全作业和检修后的安全正常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设备设施小修、中修、大修以及临时停机抢修范围。
三、在设备设施检修前,必须认真做好下列工作:(一)各单位必须明确检修内容,检修时间和检修作息时间。
(二)确定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安全监督员和参加检修的人员。
明确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监督员对参加检修的人员的安全监督、检查、教育及防范措施负责。
检修项目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监督员必须掌握检修人员的工种持证情况,技术素质状况及身体、精神状况,以便科学安排检修分工,进行安全警示。
(三)所有参加检修作业的人员必须熟悉检修现场环境和安全作业条件,并拟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重大检修项目必须制定好安全预案,特别是对高空作业、悬空作业、平行交叉作业、停(供)电作业,运转设备检修起重作业及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易窒息部位的作业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措施,向参加检修的人员作技术交底,并报机动、安全部门备案。
(五)设备设施检修的安全用具和检修工具、器具应进行严格检验,确认安全可靠。
(六)必须坚持班前派班制度,明确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班前检修人员的安全思想和防范意识教育,确定好联保对子,做到检修项目安全措施到位,项目负责人不盲目指挥,检修人员不违章冒险作业。
四、设备设施检修中应做好下列工作:(一)进入检修岗位必须做好安全确认,确保无危险因素后方可作业。
(二)特殊工种岗位的检修作业,必须配备相应持证的作业人员。
关键设备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
关键设备管理实施方案关键设备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键设备管理实施方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键设备管理实施方案1一、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插拔任何与远教设备主机、外部设备相连的部件、插头等。
二、在远教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得频繁地关闭或打开电源,不得随意移动和振动机器。
如果电脑出现死机,应采用系统热启动和系统复位方式。
如果必须关闭电脑电源也需要至少关机一分钟后再重新开启电脑电源。
三、远教接收系统的电脑在使用时,如果硬盘出现嘎嘎响声时,应立即关机,要及时请专业人员处理,以保护硬盘及数据。
四、不要用手触摸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荧屏五、电压过高或过低或是远程教育设备过载或失控时必须连接UPS电源等防护装置。
六、雷电天不能使用远教设备,并将电源插头拔下。
七、远教设备必须做好防尘工作,注意环境清洁。
要及时清除设备上的灰尘等杂物。
设备不使用或使用后,要用台布盖好。
八、远教设备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擦拭,只能使用中性洗涤或清水。
清洁机身时,要把(清洁柔软的)抹布拧干,不能把液体(水)滴入设备内。
电脑显示器和电视机的表面有保护涂层,除非必要,否则不用擦拭;擦拭时只能用沾清水的脱脂棉等擦拭。
九、远教设备长时间不用,要一个月左右开机通电运行一次,以使远教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十、当环境发生异常(如:火、水等)时,要及时做好设备的保护,必要时要将远教设备及时移出所处环境。
关键设备管理实施方案2为加强“班班通”设备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真正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特制定“班班通”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使用过程中,若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用,并报请学校管理员及时检修,教师不得擅自拆解,私自处理,检修时写好检修记录并存档。
2、在维护设备时,不能在带电的情况下插拔任何与设备主机、外部设备相连的部件、插头、板卡等。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安全管理目标:确保关键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信息泄露、系统被攻击等安全风险。
第四条安全管理原则:科学、严格、依法、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安全管理责任:各级领导负有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相关部门和人员负有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
第二章关键设备安全管理体制第六条本单位设立关键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政策、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关键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1. 制定关键设备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工作流程;2. 监督和检查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情况;3. 组织开展关键设备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4. 及时处理关键设备的安全事件和事故;5. 其他与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八条本单位设立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第九条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员的职责包括:1. 负责组织关键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2. 进行关键设备的安全防护和监控;3. 对关键设备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工作;4. 及时上报关键设备的安全事件和事故;5. 其他与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第十条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是本单位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操作规范,包括:1. 关键设备的安全要求和保密措施;2. 关键设备的监管和审计;3. 安全事件和事故的处理流程;4. 关键设备的备份和恢复;5. 关键设备的遗失和损坏的处理;6. 其他与关键设备安全相关的制度。
第十一条关键设备的安全要求和保密措施具体包括:1. 限制关键设备的物理访问;2. 限制关键设备的网络访问;3. 确保关键设备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安全;4. 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5. 关键设备的密码和凭证管理;6. 其他与关键设备安全相关的要求和措施。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
1.3 本制度所称关键设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安全、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的设备。
二、组织管理2.1 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2.2 企业应明确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3 企业应定期组织关键设备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三、设备选购与安装3.1 企业在选购关键设备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的设备。
3.2 企业在安装关键设备时,应按照安装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安装安全可靠。
四、设备运行与维护4.1 企业应制定关键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明确操作要求和维护要求。
4.2 企业应定期对关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4.3 企业应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4 企业应建立健全关键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和监测系统,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五、设备改造与报废5.1 企业应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改造,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生产效率。
5.2 企业应建立关键设备报废制度,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六、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6.1 企业应制定关键设备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程序和应急措施。
6.2 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3 企业应对关键设备的事故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总结事故教训,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七、培训与宣传7.1 企业应定期对关键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7.2 企业应加强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八、监督与检查8.1 企业应建立健全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关键设备安全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模版(三篇)
关键设备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关键设备是指对国家经济建设、安全防护、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核能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电力设备、石油化工设备、铁路设备、交通设备等。
第三条关键设备的管理负责部门应当依法承担对关键设备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做好关键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
第四条关键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安全意识,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关键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记录关键设备的基本情况、维修记录等,及时更新并加密存储,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第二章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六条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条关键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制定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八条关键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第九条关键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关键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设备安全事故进行统一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原因、事故影响、事故处理措施等。
第十一条关键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加强对设备的保护,确保设备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防止设备被恶意破坏和非法使用。
第三章关键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第十二条关键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频次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应当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设备状态和性能的检查。
第十四条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应当做好记录,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时间、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记录应及时更新。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关键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关键设备的使用、检修、维护和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关键设备指本单位内对生产、生活和环境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其操作失误、事故或故障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
第四条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由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相关部门、人员应积极配合。
第五条关键设备包括但不限于:锅炉、储罐、压力容器、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
第六条本制度的遵守是每位相关人员的基本义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第七条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运行质量;(二)保障设备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四)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设备的事故和故障的发生;(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第八条关键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一)设备的日常巡检和定期检修工作的制定和实施;(二)设备的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的组织和监督;(三)设备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故障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的工作。
第三章关键设备的保护第九条关键设备的保护是保障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设备安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二)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宣传;(三)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四)设备的消防设施的完善和使用;(五)设备的安全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建立和使用。
第四章关键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第十条关键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第十一条关键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二)严格按照维护和检修计划进行操作;(三)注意维修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四)保留维修过程的记录和报告;(五)确保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管理文件
关键设备管理办法
——共04页第01页
1、目的和范围
为加强对大型、精密、贵重、重点设备(简称关键设备)的管理,以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关键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及日常检查、考核等各项管理。
2、制订依据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设备管理规定》
3、定义
无
4、职责
无
5、具体条款
5.1关键设备的选定是根据在生产中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交货期等诸方面影响的设备,将设备划分为A、B、C三类,A类为关键设备,是重点管理和维护、维修的对象,应严格执行预防维护、维修、管理;B类为主要生产设备,也应执行预防维护、维修、管理;C类为一般设备,可以实行事后维修。
(具体见附件《关键设备选定依据》)。
2011年5月15日发布 2011年5月15日实施
——共04页第02页
5.2关键设备由运营管理部根据有关规定落实,应单独建立关键设备台帐。
关键设备必须严格管理,在设备醒目处订上标示牌,每年年终进行清查核实。
5.3关键设备必须认真做好“四定”:定使用人、定维修人、定规程制度、定备件。
5.4关键设备的操作工人,必须熟知设备的使用要求及设备维护保养要求,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领取操作证以后才能上岗位操作。
5.5关键设备操作者变动,在经生产总监审批并报运营管理部,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变动,变动情况记入设备档案内。
5.6为了确保关键设备的正常运转,合理储备关键设备的易损、易耗件和主要配件,运营管理部负责易损、易耗件和主要配件的计划、采购、储备工作,及时做好备件的使用、储备记录。
5.7关键设备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外还要遵守下列要求:5.8关键设备只允许按其规定用途使用,绝对禁止粗加工和超负荷使用,工件的重量、规格不许超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加工余量应为最小量。
5.9运营管理部应对每台关键设备编制润滑卡片,关键设备的润滑必须按润滑卡片的规定严格执行,加入前必须过滤。
5.10维修人员每天要检查关键设备的运转情况,要建立专门的检查记录簿,要定期检查校正精度,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
设备工程师每周至少要对设备的交接,运车、记录检查一次,掌握好使用情况和机床的技术状态。
——共04页第03页
5.11关键设备的检修必须严格按照修理周期来执行,一经列入计划,不许随意更改。
修理内容及配件更换情况,及时记入设备履历表中。
5.12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鉴定每年一次,设备工程师负责组织对关键设备进行鉴定,维修人员、操作人员配合,鉴定结果记录于《设备技术状态鉴定表》中。
5.13关键设备的管理实行以下优先:
5.13.1优先安排修理计划及配备检测工具。
5.13.2优先保证备件供应,包括预检备料。
5.13.3优先落实修理、改造、更新费用。
5.13.4优先配备技术资料,修理图纸。
5.13.5优先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
5.14关键设备管理的现场记录资料,包括:
1.《设备鉴定表》
2.《设备履历表》
3.《关键设备台帐》
4.《关键设备维修记录本》
6、支持文件与记录
1.《设备管理程序》
2.《设备管理办法》
3.《设备考核管理办法》
4.《设备事故处理管理办法》
7、附件
——共04页第04页附件1:《关键设备选定依据》
附加说明:
本办法由运营管理部归口并负责起草和修订。
本办法起草人:
本办法审核人:
本办法批准人:
附件1
关键设备选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