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培养结题报告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及结论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及结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及结论。
首先介绍了合作学习理论,然后分析了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接着详细阐述了实验研究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并得出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合作学习模式,以使其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的需求。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我们对于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合作学习、体育教学、实验研究、合作学习理论、实验结果、作用、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之间互动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逐渐受到重视。
背景下,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全面发展。
尽管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有着诸多优势,但目前关于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系统性地分析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影响,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部分是引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对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合作学习理论的梳理和解读,结合实验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旨在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数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体育课题结题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课题结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体育课题结题报告篇1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
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
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
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
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
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
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一、合理开发教师资源,实现学科资源整合。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
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
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
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体育教学总结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体育教学总结内容总结简要作为一名在体育教学领域工作多年的员工,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在这篇中,结合我的工作经验,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学生合作精神一些实用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组织、策划和实施体育课程。
我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部门,同事们都在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合作精神而努力。
我们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团队合作游戏、体育比赛和技能训练等。
案例研究显示,体育教学中的团队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在团队合作游戏中,学生们需要相互信任、支持和协作,以达到共同的目标。
通过体育比赛,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尊重对手、团结互助。
技能训练则使学生们在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学会了如何与队友分享经验和技巧。
数据分析表明,通过体育教学,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在团队合作游戏中表现出了更高的默契和信任,体育比赛中的公平竞争和团结互助精神也得到了加强。
学生们在技能训练中的分享意识和团队荣誉感也得到了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我实施了以下策略:一是增加团队合作游戏的种类和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二是注重体育比赛中的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三是加强技能训练中的团队协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相互支持。
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合作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我坚持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游戏的运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协作。
组织了一系列体育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合作精神。
加强了技能训练中的团队合作,使学生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学会与队友分享和协作。
二、工作成绩和做法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所在的教学团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初中生体育课堂中的团队合作(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体育课堂中的团队合作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课堂中的团队合作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不再仅仅是追求技能和体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因此,在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中,团队合作成为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在初中生体育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团队合作教育。
一、团队合作在初中生体育课堂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体育课堂的团队合作,可以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协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往往具有强烈的竞技性和集体性。
在比赛中,学生需要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队合作可以使学生在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4.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课堂中的团队合作,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团队合作在初中生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1.合理分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技能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
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
2.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选择适合团队合作的形式的教学内容,如集体球类、接力比赛等。
这些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
3.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指出团队的共同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动力,促使他们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角色意识:在团队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作出贡献。
5.加强团队沟通与协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加强沟通与协作,学会倾听、理解和支持队友,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小学体育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总结(通用3篇)
小学体育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总结(通用3篇)学校体育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总结篇1小组合作、沟通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可以让同学通过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在课堂争论中主动探求学问。
这样,同学上课由被动变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仆人。
老师抓住这一优势,优化课堂结构,必将形成一种高效的课堂格局,从而展现教学独具的优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初步形成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这种模式符合以同学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活动可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仅就同学练习而言,在相同的时间内,假如课堂上单独叫同学说与同学在小组争论,练习,练习密度的差异可见。
另外同学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也不同。
同学在小组中人人参加争论、练习,他们展现的机会也远远多于课堂上同学单独展现自我时所能得到的机会。
在同学活动的同时,老师的巡察,又准时接收到了多数同学练习状况的反馈,对老师的点拨又供应了大量信息。
例如:三班级的实心球教学,通过试验发觉,同学自管自的练习,与小组合作练习教学形式比较,动作的把握速度远远大于后者。
集体教学中让同学在练习时,同学只以老师的讲解示范为标准,而老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每个同学做指导,而且同学的学习爱好又不高,有些同学对动作还不讨论,但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每个同学都变成了老师,他们也会区分动作的好坏,相互间关心订正动作。
显而易见大家合作做一件事比大家挨个去做要快得多,这样就加快了活动频率,也加大了课堂练习密度。
几人的小组活动为同学相互沟通供应了便利,便于同学相互沟通,同时创设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空间,同学个体的思想可以得到更多机会的呈现。
他们在一次次自我展现中不断得到四周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从而可准时调整自己,又不断从同学的自我展现中猎取养料充实自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可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的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
二、让同学学会合作。
学校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小组活动正好为同学创设了这样的机会,他们的主动参加的乐观性可以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发挥,长此练习对于形成他们的技能极为有利,由于主动练习的结果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正确性、协调性也会随之提高。
培养我校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我校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前言“培养我校高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于2016年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
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环节的有效性方法和策略。
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我县自2011年9月以来,在中小学课堂有效实践“五学”模式,完善和丰富“五学”模式的理论内涵。
我校也积极响应并利用“五学”模式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
由于我校离县城较近,大多体育生由父母打工带入城区学习,由于班里学生人数少,教师有时间、有条件改变过去低效的小组合作方式,使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增加,并且老师、学生间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交流,可以大大地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小组合作过程中自主、探究学习,增加学生的语言表达机会,交流机会和活动机会。
但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只有“小组”而没有“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自己顾自己,没有团队意识等等。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
由于缺乏评价标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的合作行为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没有持续的要求,所以学生的合作行为随意性明显,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评价是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有着长远的影响。
因为评价的目的不只是在于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观念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变化。
在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展开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
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良好平台。
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团队意识、协作技巧不佳等。
因此,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1. 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协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 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研究现状。
2. 观察法:对小学体育课堂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协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3. 访谈法:采访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协作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4. 实验法:设计一系列体育教学活动,验证所提出的协作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四、研究内容1.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 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协作能力的方法和策略探讨。
3. 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开题报告后1-3个月):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框架。
2. 第二阶段(开题报告后4-6个月):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研究。
3. 第三阶段(开题报告后7-9个月):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预期成果1. 揭示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协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协作能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3. 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4. 丰富我国小学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体系。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及结论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及结论本试验试验时间段为2022 年9 月至2022年12 月,地点是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试验学校,将该校车辆工程专业1、2 班为教学试验班级,两班共五十六人,每班各二十八人。
教学内容为篮球的基本技术。
在教学中以让同学简洁了解把握为主,试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学内容相同。
以篮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的教学为例,讲解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的过程。
第一方面:合作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认知目标:同学初步建立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概念,了解撑握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基本把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60-70%同学可以自己运用。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坚韧拼搏、团结协作的质量,学会观赏他人,增加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
二、团队合作练习。
老师叙述,演示动作要领后,把同学划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不同组内同学的错误动作,使同学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学习,增加同学学习的自主性。
在此过程中,老师依据消失的比较突出集中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订正,找动作规范的同学进行示范。
再分组进行练习。
同学就会不断提高自己,关心同伴,增加同学的团队意识和分散力。
三、检验教学效果。
依据不同同学的体质的实际状况,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同学在小组内的表现和同学的进步与提高上。
四、反思订正。
老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中,要对同学消失的不怜悯况进行准时的做出反应,订正同学消失的不同问题。
教学活动实施为以下步骤:依据同学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统筹规划,使教材适应同学的身心进展。
依据高职同学实习和实训课程的支配,调整上课方案,教学内容应力求多样化。
依据试验教学前测得的同学体质数据,对同学进行分组,分组力求做到合理,平均体质大体相当,这样可以避开小组之间差距太大,没有自信念的状况。
通过分组调动同学的主动性,使同学不仅课上情愿学,课下也乐观主动的练习。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扬中市外国语中学体育组《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从2011年9月开题,经过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两年来收获较多,现将研究过程的点点滴滴与收获汇报如下:一、分析研究课题的背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是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当前,我国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这些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缺乏交往,往往自私任性,不会或不善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交流合作。
但世界是开放的,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懂得合作、善于合作的人。
为了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现代的学生需要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即既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又能提高求知识、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水平,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培养“合作意识”的理念来完成。
本课题旨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培养合作意识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并能系统的研究深入,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探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研究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学科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体育学科教学中达成新课标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培养结题报告要点
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培养结题报告要点体育教学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性课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本课题选定了《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假设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小学体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体育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及方法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体育课程作为现代教育课程骨干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增强身体素质、掌握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是其他科目不能代替的,但是目前基层体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严重,时效性不高。
本课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体育课中如何具体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进行总结阐述,通过合作意识的培养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奠定基础,促使学生养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习惯,构建一个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教师注重引导的常规化教学模式,为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合作意识策略及方法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識的重要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理念强调转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机械学习的学习现状,培养学生主动、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1]。
新课改的实质就是要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其与体育教学理念相契合。
体育课程是促进学生交往,体现团队合作的重要活动,在体育课活动氛围中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愿望比较凸显,更易融入班集体中,情感展现更外放,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学生合作意愿更加强烈,对于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和生理上处于发育的起点,是行为习惯的塑造期,并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体育课的上课环境相对比较开放,很多行为需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完成,体育课是最能体现同伴之间的合作性。
教师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为他们营造互助协作的环境,提供交往的可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形成知识体系,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2]。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性格个性,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在共同目标下一起在分析难题,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他们之间思维、性格的相互碰撞、能更好地丰富思维模式,拓宽知识面。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获奖科研报告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获奖科研报告摘要: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中实现自身发展。
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需要合作?当然是需要肯定的。
本文从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合作意识体育竞技能力发展策略平时的体育教学,我们都比较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训练,以期实现学生竞技能力的提高。
但一些竞技项目的训练,虽然学生显得比较刻苦,但往往效果不够显著。
针对这样的情形,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上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权且抛砖引玉。
一、在相关体育常识介绍上渗透合作意识无论让学生进行怎样的体育竞技项目训练,体育教师都需要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讲授甚至某些程度上的分解式解读。
解读时,除去解读相关个人竞技训练之要领时,还需要做什么?窃以为还需要渗透相关合作方面的意识。
譬如学生都十分喜好进行球类项目的锻炼,尤其是大家都喜好在篮球训练或者竞赛上大显身手。
但学生就是不可能训练时比较理想地进行密切配合,这里不仅仅是某些意义上的技术问题,还有一些不够理想的思想方面的倾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的内容,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渗透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在平时体育课堂上,无论是开初进行的篮球训练,还是初始意义上的篮球竞赛,都坚持向一个个学生灌输所必需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之团队精神的重要,学生分组比赛时,让另一组学生进行比较意义上的现场性的观战,从对竞赛的情形中感受到团队合作可以产生出的一股强大且持久的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团队成员的才智,而且可以自动驱除团队中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
对学生合作,渗透合作意识,不仅仅就是教师灌输的问题,还应当需要进行相关意义上的技术指导。
如篮球运动作为一项集体运动,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团队各成员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密切配合。
“合作”还表现在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上,在比赛中表现出文明的体育精神和高尚的思想素质。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研究成果分享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研究成果共享在幼儿园阶段,体育活动对幼儿的健康和成长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除了身体活动和技能的提高外,体育活动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和尊重他人,这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体育活动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1.1 培养团队意识体育活动通常以团队形式进行,例如集体操、接力赛等。
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与其他小伙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逐渐培养出合作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努力,达成共同目标。
1.2 提高沟通能力参与体育活动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需要与队友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分工和配合动作。
通过这样的锻炼,幼儿可以提高沟通协调的能力,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
1.3 培养共享精神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还需要学会共享和互助。
当一个小伙伴无法完成某个动作时,其他小伙伴可以伸出援手,给予帮助。
这种互助和共享的精神可以促进小伙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的友爱和互助精神。
二、体育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对幼儿的意义2.1 培养社交能力体育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培养了幼儿的社交能力。
通过与其他小伙伴的互动和合作,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为以后的社交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2 促进心智发展参与体育活动的幼儿通常能够逐渐培养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合作精神对于幼儿的心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格。
2.3 提高学习效果体育活动中培养的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在合作中,幼儿会学会倾听和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培养出辩证思维和多元智能,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出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可以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初中体育课上的团队合作培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体育课上的团队合作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体育课上的团队合作培养在当今社会,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更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理想平台。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体育课上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以期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体育课程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的技能与体能发展,同时也强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团队合作作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通过体育课程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团队合作培养的目标1.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频繁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
4.培养学生的领导力:通过团队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担任队长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
5.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体育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三、团队合作培养的方法1.分组合作:教师应将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体育活动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如队长、教练、队员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团队竞赛:通过团队间的竞技比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团队讨论:在体育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讨论,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从而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初中生体育课合作精神培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体育课合作精神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课合作精神培养体育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任务,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一特殊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更需要在体育课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体育课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理论依据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应当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完整的人。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体育课程标准: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程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初中生体育课合作精神培养的实践策略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内容进行教学。
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运动,以及健美操、瑜伽等集体项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比赛教学、情景教学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协作、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例如:设置团队积分、个人表现评分等,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注重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进行学习。
初中学生体育课团队合作培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学生体育课团队合作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体育课团队合作培养摘要:本文以我国初中学生体育课为背景,探讨了团队合作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体育课团队合作培养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体育课团队合作的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学生、体育课、团队合作、培养、改进措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课程逐渐重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不仅是体育竞技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课中,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沟通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当前体育课团队合作培养的现状1.团队意识薄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将体育课视为放松和娱乐的时间,对团队合作缺乏重视,团队意识薄弱。
2.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注重技能传授,缺乏针对团队合作的专项训练,导致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不足。
3.教师引导不足: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措施。
4.评价体系不完善:当前的体育课评价体系多以个人表现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
三、改进措施1.强化教育引导:体育教师要加强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教育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在体育竞技中的关键作用。
2.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体育课程特点,设计针对团队合作的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体育教师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使其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引导学生。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以团队表现为主要依据的体育课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积极性。
四、案例分析以某初中学校为例,该校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果。
具体措施如下:1.教育引导: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大力宣传,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价值。
2.教学改革:结合体育课程特点,该校创新性地开展了团队合作专项训练,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团队竞技项目。
初中生体育课堂中的协作精神培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体育课堂中的协作精神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生体育课堂中的协作精神培养摘要:本文以我国初中生体育课堂为研究背景,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通过对体育课堂实践的深入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生体育课堂协作精神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课堂;协作精神;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体育课程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还需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中,协作精神作为团队协作的核心要素,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初中生体育课堂中培养协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生体育课堂协作精神培养的现状1.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在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难以融入团队协作,影响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2.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技能传授和竞技比赛,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3.教师引导不足: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引导和培养。
三、初中生体育课堂协作精神培养策略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差异,教师应合理分组,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引导学生体验协作的乐趣。
3.强化教师引导,培养协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协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协作意识。
4.增加团队拓展训练,提高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团队拓展训练,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融入体育文化,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可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向学生介绍体育领域的优秀团队和个人事迹,激发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案例分析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对抗比赛,要求学生在比赛中积极沟通、协作,争取胜利。
初中体育课上的合作精神培养(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体育课上的合作精神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体育课上的合作精神培养摘要:本文以我国初中体育课程为背景,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分析体育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合作精神;团队协作;教学策略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供良好的平台。
本文从初中体育课程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体育课程特点与合作精神的关系1.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课程具有实践性、竞技性、趣味性、集体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2.合作精神与体育课程的关系合作精神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各种竞技任务,从而达到锻炼身体、提高技能的目的。
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培养勇于担当、互相帮助的品质。
三、初中体育课合作精神培养策略1.确立合作目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合作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之中,使学生在追求个人技能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团队的整体表现。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的传球、射门等技术,同时要求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出良好的团队配合。
2.营造合作氛围教师应通过优化教学环境,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合作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良好的团队关系。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以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
3.设计合作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体育素养,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合作活动。
这些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三人制篮球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扬中市外国语中学体育组《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从2011年9月开题,经过课题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两年来收获较多,现将研究过程的点点滴滴与收获汇报如下:一、分析研究课题的背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是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当今社会,合作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
当前,我国学校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这些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缺乏交往,往往自私任性,不会或不善于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交流合作。
但世界是开放的,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懂得合作、善于合作的人。
为了让我们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现代的学生需要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即既能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又能提高求知识、吸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水平,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培养“合作意识”的理念来完成。
本课题旨在体育教学中探索培养合作意识的新途径、新方法,提升教学有效性,并能系统的研究深入,这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探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研究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体育学科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体育学科教学中达成新课标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教学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性课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
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本课题选定了《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假设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界定“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
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
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研究目标(一)提高个人素质,深化教育改革1.思想素质: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2.业务素质:A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B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科研成果突出,熟练掌握研究的全过程。
C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老师配合默契共同研究,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二)发展学生能力,促进教学质量1.通过研究,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五个学习领域方向,大力提高。
2.师生信息交流方式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
将学生注重对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过程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呼应和交流。
人际关系,社交能力突出,小主人翁意识浓厚,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3.学生在五个领域方向的学习成绩力求高于同年级其它班。
五、研究对象四至六年级共六个教学班六、研究方法1.调查法:(1)采取询问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2)观察调查法:主要亲临所要调查的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或在被调查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有关行为、反应进行调查;(3)问卷调查:建立访问式问卷与访问调查表。
2.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3.正常教学实施法:利用有效备课、提问、课堂驾御、多元职能教学、差异教学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七、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理论积累、落实研究队伍、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带领并组织研究人员加强学习,深入了解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以及本课题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政策,统一思想,确定研究对象,拟定其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目标。
(二)调查阶段:(2014年4月)对学校、学生与该研究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调查和考查。
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口头问答法和个别访谈法,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各年级随机抽了30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经过调查、谈话、观察分析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特申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研究》进行研究。
(三)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1月)根据实验目标和调查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实施与研究,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去克服在小组活动中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没有掌握合作的技巧;教师未能有效调控、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等这些障碍,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然后积累资料形成论文。
(四)总结阶段(2014年12月)汇总实验数据资料、经验总结和研究报告。
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交校教研室验收。
八、研究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为了有效、有序地搞好这项研究,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提高。
个人自觉学习,自觉研究,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优化和加速研究进程。
2.自身业务强化训练: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达到教育科学化,扩大知识面,社交面,做到教学多样化。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力求教学高效化。
3.学生实验循序渐进,具体措施如下:(1)学生分组:例如:打破以往的从高到矮的排列方式改变为根据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即6—8人组合)选定各组小组长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组长可经常更换。
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意愿和学生的能力情况推荐产生。
(2)小组活动安排在向全班授课之后或学生自己活动时进行,由小组长组织。
例如:在游戏教学中,对中年级学生教师把游戏的方法讲一讲,再示范一下或抽学生模仿动作、示范路线,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引导学生看挂图,同时讲解一下,教给学生的练习方法,学生练习就由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小组长组织。
由如:在授新课后,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模仿练习,课中同学们之间出现了问题,先由组长解决,解决不了后,再由老师解决。
(3)将激励机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众多活动尽量启发学生人人争当组长,组长组织自己编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5)合作学习实验范畴不仅在课堂教学体现,亦可在课外加以研究,各项评比均以小组为单位。
九、研究成果通过一年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实质性合作,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从2014年4月开始实验,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便于小组合作,适时调整了分组模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进行阶段分组,划分了“稳定小组”和“灵活小组”。
例如,四年级的“立定跳远”,这一练习合作时间较长,我采取“稳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因为部分学生在低年级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学生则一点都不会)。
在每次课中就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跳的次数与远度,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学生之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对参与有难度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
再如,在学习韵律操教学,合作时间较短,我采取了“灵活小组”的教学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
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2.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遵循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例如,在组织有团体活动中,我事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每次合作都是合理分工,并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对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采取轮流制。
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再如,在高年级进行排球教学中,则把学生分成了6—8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
先由一名学生评判,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其余学生做练习,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各组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练习的成果.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习惯(1)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积累良好的习惯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做到“两手抓”,一手抓训练“早”,另一手抓“牢”。
因为孩子认知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积累动作技术时如果不给他指引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或者只知道模仿,形成的技术运动只是表面的(或是变了形的),这样很不利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
根据这一现象,针对设计了“看谁做得最标准大行动”。
有了这根杠杆,学生从课外(借助网络、电视、图书)、课内(教师的指导、挂图、多媒体)全方面的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2)培养了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