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渠道论文: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合集下载

农产品贸易中国和美国的对比研究

农产品贸易中国和美国的对比研究

农产品贸易中国和美国的对比研究近年来,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和美国等国家之间持续增长,成为国际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相似之处和差异性,以及对双方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产品贸易总体对比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两国在农产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X美元和X美元,而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X美元和X美元。

这表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

二、农产品贸易结构对比1. 农产品进口(1)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以粮食、豆类、油类、糖类等为主。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特色农产品和进口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

(2)美国的农产品进口则以大豆、玉米、棉花等为主,其农产品进口主要用于养殖业、食品加工和消费者市场。

2. 农产品出口(1)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水果、蔬菜、水产品等为主。

中国的农产品以其质量可靠和价格优势,迅速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2)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以大豆、玉米、牛肉等为主,其农产品以丰富的品种和高品质而闻名全球。

三、农产品贸易政策对比1. 进口政策(1)中国通过减少关税和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来鼓励农产品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监管,保障了食品安全。

(2)美国通过农业补贴和贸易协定等政策来促进农产品进口,并积极寻求拓展海外市场,以减轻国内农产品过剩的压力。

2. 出口政策(1)中国加强了对农产品出口的质量检验和监管,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广本土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美国通过农业补贴和贸易协定等政策来鼓励农产品出口,并加强了对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标准,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

四、农产品贸易的影响1. 对双方经济的影响(1)农产品贸易促进了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创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作者:陈万卷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05期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包括商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形式等。

农产品因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渠道的长度和宽度也不同。

大致可分为三种渠道模式:一是零层渠道,通常叫做直接分销渠道,指农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二是一层渠道,指含有一个营销中介机构;三是多层渠道,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销中介机构。

营销渠道的宽度取决于渠道的每个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通常有独家营销渠道、密集营销渠道和选择营销渠道。

在实践过程中,在不同国别或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也是有差别的。

一、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中,美国农产品流通逐步建立了一套很成熟的模式。

主要体现在:1. 流通渠道以产销直挂为主。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出现,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购销合同,将大量农产品直接卖给大型零售商和超市,或者通过集配中心分级包装后出口,或者直接销售给产地加工企业,而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比例渐趋下降。

目前果蔬产销直挂的比例约占80%,经批发市场销售的仅为20%左右。

2. 新兴零售方式所占比重高。

20世纪40年代,超级市场零售方式在美国诞生,随后连锁经营迅速崛起,不仅使传统商店基本上被淘汰,也让小型零售店联合“合作批发部”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商逐渐退出。

这些大型超市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在城市近郊设立中央食品配送中心,把从产地市场采购过来的农产品集中到配送中心,备齐所需的品种后再分送到各个连锁店销售。

这一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

1963年,美国7大超市零售额占全国农产品零售总额的47%,目前已占到85%以上。

3. 农民合作组织成为流通主体。

20世纪中叶,美国农民开展现代合作运动。

美国的合作社专业性强,一个合作社只围绕一两种农产品展开业务。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上的合作社数量很少,在销售、加工、储运和生产资料供应等环节的合作社数量最多。

中美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

中美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

中美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一、引言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消费领域的整个流通过程以及其中的一切增值活动。

它涵盖农产品生产布局、品种流向的确定、农产品实体运动所必需的装卸、储运及加工增值的环节链系统。

农产品物流的服务体系、运作模式、支撑体系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物流的整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及质量。

涉及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发达国家(如美国)农产品物流渐趋成熟,为本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总产量在世界排名中位居前列,但由于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物流的服务体系、运作模式、支撑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对于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美国的农产品物流(一)美国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美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健全,以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系列化、专业化、多元化为特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活动无所不包。

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

主要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主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1)各类商人。

包括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经纪人和农产品加工商。

(2)农场主参加的各种专业销售合作社。

(3)民间协会。

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服务组织,一方面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同类农产品进行加工,为自己的农产品寻找销路。

(4)农业公司。

美国农业公司基本上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渠道之一。

(5)政府农产品信贷公司。

根据政府法令和合同,收购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以稳定市场价格,保证粮食安全。

它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建起了配套的信息传递机制、生产组织机制、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机制和自动化机制,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美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

农产品出口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力对比

农产品出口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力对比

农产品出口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力对比近年来,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愈发激烈,其中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在农产品出口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从多个角度评估两国在农产品出口上的优势和劣势。

一、市场规模中国拥有人口众多的巨大内需市场,在农产品消费上的需求量巨大,这为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增强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人均消费能力较高,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相对较为稳定。

二、农业技术与生产规模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相比之下,美国在农业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能力。

美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大、效率高,有效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

三、质量与安全中国农产品长期以来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屡见不鲜,如农残超标、质量监管不力等。

这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国际竞争力。

而美国在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一直保持高标准,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任与好评。

四、品种多样性中国农业资源类型丰富,拥有众多农产品品种,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消费需求。

这使得中国在农产品出口上具备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产品品种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大豆、玉米等粮食类农产品为主,所以在农产品出口多样性上略逊一筹。

五、贸易政策与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签署了一系列的自贸协定和双边贸易协议。

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提高竞争力。

而美国一直采取较为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对进口农产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所以在一些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

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样性的农产品品种,在农产品出口上具备巨大潜力。

农产品进口与出口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模式对比

农产品进口与出口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模式对比

农产品进口与出口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模式对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成为了各国之间重要的贸易活动。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大农产品贸易大国,其贸易模式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进口与出口贸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贸易结构比较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但两国的贸易结构存在一些差异。

1. 中国贸易模式: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肉类、水产品等方面。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畜产品、水果蔬菜为主。

2. 美国贸易模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

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以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此外还有肉类、奶制品、水果等。

美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在咖啡、可可、香蕉等非洲产品以及热带水果和水产品等方面。

二、贸易规模比较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进口和出口方面的规模相对较大,但两国的贸易规模存在一定的差距。

1. 中国贸易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约占全球总进口额的10%左右。

而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总出口额的8%左右。

2. 美国贸易规模: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出口额约占全球总出口额的10%左右。

而美国的农产品进口额位居世界第二,约占全球总进口额的7%左右。

三、贸易政策比较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中国贸易政策:中国实行的是相对较保护主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

中国对一些农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关税壁垒等措施,以保护国内农业产业。

2. 美国贸易政策:美国则相对开放一些,其农产品贸易政策相对自由,减少了一些进口壁垒和关税限制。

四、贸易伙伴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也存在一些差异。

1.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主要农产品进口伙伴包括巴西、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而农产品出口主要流向香港、日本、韩国等地。

农产品流通中国与美国的物流体系对比

农产品流通中国与美国的物流体系对比

农产品流通中国与美国的物流体系对比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农产品流通领域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其物流体系在实现农产品流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物流进行比较分析。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产品流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内各地的物流园区和市场逐渐完善,物流网络覆盖面积逐渐扩大。

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直占据领先地位,其规模宏大、现代化程度高的物流设施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二、物流运输方式1. 道路运输在中国,由于道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道路运输是最主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

农产品经常通过卡车、货车等运输工具进行长途或区域性的运输。

而在美国,公路系统发达,卡车运输也是主要的物流运输方式之一。

美国的公路网络覆盖广泛,货车运输具有高效快捷的特点。

2. 铁路运输中国的铁路运输在农产品流通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扩大,铁路运输成为农产品快速、安全、低成本运输方式。

而美国的铁路运输不如中国发达,但在农产品流通中,铁路运输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跨国运输方面。

3. 水路运输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路运输在农产品流通中起着重要的地位。

河流、湖泊等水域被充分利用,成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

美国作为一个拥有广大海域的国家,水路运输在农产品流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沿海港口的发达程度和内陆水运网络的完善程度成为了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因素。

三、物流信息化程度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物流信息化程度对于农产品流通至关重要。

中国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农产品流通的数字化,物流订单、追踪、管理等环节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高效快捷。

美国的物流信息化程度更为发达,由于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农产品的流通在信息化方面更具优势。

四、物流服务水平物流服务水平对于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国与美国的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对于国家以及消费者来说越发重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中国与美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了解两国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一、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与重要性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指的是从农产品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品质、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对于农产品行业和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与美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对比1. 政府角色:中国政府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政策和监管等手段调控市场。

例如,政府设立了农业部门以监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政府的介入相对较少,更多依靠市场机制自行调节。

2. 产业结构:中国农业产业链条相对较长,包括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部环节。

这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

而美国农业产业链较为专业化和分工明确,各环节更加紧密配合,因此其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相对较为高效。

3. 市场需求:中国农产品市场庞大,需求量大,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之相对,美国的农产品市场相对较为稳定,需求与供应基本平衡。

4.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中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需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

相较之下,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较为健全,供应链管理中注重质量保障。

5. 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中国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环节相对薄弱,缺乏统一的标准和高效的运营体系。

而美国在农产品加工和物流配送方面投入较多,具备相对完善的系统和技术。

三、中国与美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优劣势从以上对比来看,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作者:陈万卷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1年第5期陈万卷武汉纺织大学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包括商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形式等。

农产品因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渠道的长度和宽度也不同。

大致可分为三种渠道模式:一是零层渠道,通常叫做直接分销渠道,指农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二是一层渠道,指含有一个营销中介机构;三是多层渠道,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销中介机构。

营销渠道的宽度取决于渠道的每个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通常有独家营销渠道、密集营销渠道和选择营销渠道。

在实践过程中,在不同国别或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也是有差别的。

一、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中,美国农产品流通逐步建立了一套很成熟的模式。

主要体现在:1. 流通渠道以产销直挂为主。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出现,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购销合同,将大量农产品直接卖给大型零售商和超市,或者通过集配中心分级包装后出口,或者直接销售给产地加工企业,而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比例渐趋下降。

目前果蔬产销直挂的比例约占80%,经批发市场销售的仅为20%左右。

2. 新兴零售方式所占比重高。

20世纪40年代,超级市场零售方式在美国诞生,随后连锁经营迅速崛起,不仅使传统商店基本上被淘汰,也让小型零售店联合“合作批发部”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商逐渐退出。

这些大型超市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在城市近郊设立中央食品配送中心,把从产地市场采购过来的农产品集中到配送中心,备齐所需的品种后再分送到各个连锁店销售。

这一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

1963年,美国7大超市零售额占全国农产品零售总额的47%,目前已占到85%以上。

3. 农民合作组织成为流通主体。

20世纪中叶,美国农民开展现代合作运动。

美国的合作社专业性强,一个合作社只围绕一两种农产品展开业务。

农产品市场营销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策略

农产品市场营销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策略

农产品市场营销中国与美国的对比策略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产品市场,它们之间的市场营销策略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对比,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影响。

一、市场规模和需求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农产品市场拥有巨大的规模和需求。

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安全和品质优良的农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

因此,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注重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通过提供优质产品来赢得市场份额。

与此相反,美国作为一个城市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庞大的国家,其农产品市场更加多元化。

美国消费者注重产品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并对新鲜度和食品安全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美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则更加注重在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上,通过不同的定位和差异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市场渠道和销售策略在市场渠道方面,中国和美国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销售渠道以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中间环节较多,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渠道正发生着变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直接购买农产品。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产品市场渠道则更加多元化和先进。

除了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外,美国的农产品销售大部分通过超市、餐饮行业和农场直销等方式进行。

此外,美国还借助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兴渠道,提供更多的销售机会。

三、品牌建设和营销手段品牌建设是农产品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环节。

中国和美国在品牌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大部分农产品还处于无品牌时代,这使得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压力大。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逐渐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相比之下,美国农产品市场的品牌建设相对成熟。

美国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这得益于其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农业技术的先进性以及品牌营销的成功。

美国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为农产品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农业产业链中美两国的对比分析

农业产业链中美两国的对比分析

农业产业链中美两国的对比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作为全球两个重要的农业大国,中国和美国的农业产业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的农业产业链进行对比分析,从农业资源、生产方式、市场形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资源对比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然而,在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1.1 土地资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39亿公顷。

然而,由于国土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约为0.10公顷。

相比之下,美国具有广袤的土地资源。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美国拥有超过4.0亿公顷的农业用地,占全球耕地面积的6%。

而且,美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中国,约为2.0公顷。

1.2 水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用水国家之一。

然而,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中国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地区则相对匮乏。

相比之下,美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尤其是美国中西部地区,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供水资源相对富裕。

二、农业生产方式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有着显著的区别。

在现代化水平、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2.1 现代化水平美国农业以其高度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闻名于世。

大规模农场、机械化作业和高科技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

相反,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

虽然在近年来不断追赶现代化步伐,但整体上仍存在农业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2.2 农业科技应用美国农业科技实力雄厚,拥有世界领先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生物技术企业。

基因编辑、作物改良和农药应用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在种植技术、粮食储存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一定进步,但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3 农业规模化发展美国的农业呈现出高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点。

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比较研究

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比较研究

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国和美国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贸易在国际间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而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与运营对于保障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之间的差异和各自的优势。

一、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定义农产品物流体系是指针对农产品生产、运输、存储和销售等环节的一系列组织、设施和活动,旨在保证农产品的高效流通和市场供应。

它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设施建设、运输服务的提供、农产品仓储与保鲜设施的建立以及营销网络的构建等。

二、中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特点与挑战1. 特点:中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庞大:中国农业规模巨大,农产品的种类繁多,需求范围广泛,因此农产品物流规模庞大;(2)供需失衡:中国农产品生产和需求之间存在供应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导致农产品物流体系中存在较高的库存风险;(3)运输方式多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空运等;(4)缺乏标准化设施:农产品仓储和保鲜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物流效率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 挑战:中国农产品物流面临以下挑战:(1)物流效率低下:由于设施落后和运输不畅,农产品物流效率低下,仓储和周转周期长;(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使得农产品的供需匹配难度加大,影响了市场价格波动和农产品质量把控;(3)流通成本高:由于运输和仓储设施的成本较高,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三、美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的特点与优势1. 特点:美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先进化:美国在农业机械化和信息技术应用上领先世界,农产品物流体系已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2)运输网络完善:美国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运网络,能够快速、高效地输送农产品;(3)冷链体系健全: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和保鲜度;(4)运输成本低:由于物流设施与技术的先进,美国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

者 一产地 市场 一运 销批 发 商 一销
增 长 % 52 . 5 37 . 55 _ 42 . 43 .
地 市场 一零售 商 一消 费者 , 由于
表 2 近几年我国农产 品国际贸易情况
金额单位 : 亿美元
未经 加工 的鲜 销农 产 品 占绝 大部
2 0 09
121 9. .. 25
9 9 进 了 农 业 商 品 经 济 和 现 代 流 通 的 区域性 的龙 头批 发市 场 。 目前我 9 %的 地 市 和 4 %的 县 。
发展。
国 已形成 集现 货与 期货 、 产地 、 销
5 .农 产 品 国 际 贸 易 渠 道 拓
地 与集 散地 、批发 与零 售 于一体 宽。随着 世 界农产 品生 产和 贸 易
食糖 几 乎 全 部 是进 口 , 谷物 、 万 亿 元 , 长 43 , 产 品 总 量 位 用 。条件 较好 的地 方还 成立 了农 花 、 增 . 农 % 玉米、 食用油籽 、 用植 物 油等 以 食 列 世 界 第 一 。 国家 制 定 相 应 政 策 产 品 合 作 社 和 经 纪 人 协 会 。 目前
对农 产 品产 销信 息 交流 、 诚信 3 .%。 出 口较 多的商 品是蔬 菜 、 77 开 放 以来 ,我 国农 业 生产不 断 发 伍 , 棉 展 ,0 0 2 1 年我 国实现农业 总产值 4 建 设 等 方 面 起 到 了 重 大 推 动 作 水果 、水产 品等,小麦、大麦 、
二 、中国农产 品流 通渠道 的较为 完善 的农产 品流 通 网络体 发 展 ,我 国农 产 品进 出 口规 模扩
及 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系。
大, 市场进 一步拓 宽 。2 1 , 0 0年 我

农产品市场中国与美国的供需关系对比

农产品市场中国与美国的供需关系对比

农产品市场中国与美国的供需关系对比近年来,随着全球农业贸易的日益繁荣,中国和美国成为了全球两大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玩家。

然而,中国和美国的供需关系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的特点和趋势。

一、供给方面的对比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其农产品供给庞大而多样。

中国的土地面积辽阔,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同时,中国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

各类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也是农产品生产大国,但其供给规模较小。

美国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土壤肥沃,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

美国农产品的特点是高品质和高附加值,如肉类、乳制品以及大豆等农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二、需求方面的对比就农产品需求而言,中国和美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消费水平和口味习惯上。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农产品消费市场规模巨大。

然而,中国的农产品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粮食和蔬菜类产品,尤其是对米、糖、蔬菜等传统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肉类、乳制品、水果等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相对而言,美国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更多元化。

美国人对各类肉制品、乳制品以及烘焙食品的需求量大。

此外,健康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美国持续增长。

三、进口与出口的对比在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和美国的进口与出口表现也存在明显的不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

由于中国农产品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主要进口农产品包括豆类、棉花、玉米、大豆和牛肉等。

然而,中国在进口农产品时也面临着质量安全、检验检疫等问题。

相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其农产品出口规模庞大。

美国的农产品主要出口到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美国农产品出口以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居多,如猪肉、牛肉、大豆等。

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销售渠道和策略

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销售渠道和策略

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销售渠道和策略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销售渠道和策略农产品市场化是指农产品从产地经过一系列流通环节,经过市场加工、分包装、交付于消费者的过程。

中国与美国作为全球两大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其销售渠道和策略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两国农产品市场化的销售渠道和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差异的原因。

一、销售渠道中国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主要有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等。

批发市场作为传统销售渠道,在中国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

批发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供应,价格相对较低,但流通环节较多,效率有待提高。

农贸市场则以零售为主,提供了便捷的购买渠道,但环境和卫生问题较为突出。

超市和电商则是近年来兴起的销售方式,通过直接面向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物体验和多样化的选择。

美国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农贸市场、超市、农场直销和电商等。

美国的超市和大型连锁零售商起到了主导作用,消费者可以在超市中购买到各类农产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产品。

农场直销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销售方式,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农场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享受到从农场到餐桌的便捷。

电商在美国农产品销售渠道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在线平台,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订购各类农产品。

二、销售策略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化销售策略主要包括价格策略、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

价格策略是中国农产品市场化销售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吸引消费者,价格往往成为决定因素。

同时,中国的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较大,通过各类广告、促销活动、知名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品牌建设也是中国农产品市场化销售策略的关键,通过构建农产品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美国的农产品市场化销售策略注重品质保证、营销和市场多元化。

美国农产品品质严格控制,通过质量认证机构和标签,向消费者传递高品质的产品形象。

美国的农产品营销手段较为先进,广告、促销活动和特殊品牌形象的构建等手段用于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销量。

中国美国农产品贸易对比及前景展望

中国美国农产品贸易对比及前景展望

中国美国农产品贸易对比及前景展望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贸易做对比,同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中国美国农产品贸易对比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农产品出口和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国的农产品出口情况。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在近年来不断增长。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果蔬和畜产品为主,其中水产品出口规模最大。

中国水产品广泛出口至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受到国外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中国的果蔬和畜产品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如绿茶、柚子、猪肉等备受国外消费者追捧。

与此同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美国的农产品出口以大豆、玉米和肉类为主。

大豆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之一,中国是其最大的进口市场。

美国的玉米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出口至亚洲和拉美地区。

此外,美国的肉类产品也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牛肉、猪肉和禽肉等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市场份额。

在农产品进口方面,中国和美国同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中国的农产品进口以大豆、猪肉和牛肉为主。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量巨大,主要依赖于美国的进口。

此外,中国也从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量的牛肉和猪肉,以满足国内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产品进口规模较小,主要以水产品、蔬菜和水果为主。

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进口大量的农产品,为国内市场提供丰富的选择。

二、中国美国农产品贸易前景展望中国美国农产品贸易的前景看好。

首先,中国人口众多且快速城镇化进程加速,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将为美国农产品提供更大的出口市场。

同时,美国农业技术和资源优势也将帮助中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中美两国政府的合作也为农产品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通过签署双边协议和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化和安全性。

农业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流通对比

农业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流通对比

农业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流通对比农业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流通对比近年来,农业市场化在中国和美国都得到了迅速推进,并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展现出明显的不同。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美国在农业市场化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两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对两国的经验进行比较和总结。

一、中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中国农业市场化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市场化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市场调节机制不断完善。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市场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仍较高,限制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许多小农户仍然面临着销售渠道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充分获得产品的市场价值。

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广泛存在,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较低。

中国农产品的监管和质量控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波动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

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难以从农业中获得稳定的经济回报。

二、美国农业市场化的现状美国的农业市场化水平较高,主要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强大和完善。

美国农业市场化的成功经验包括自由竞争、市场准入门槛低、专业农业服务等方面。

首先,美国农产品市场竞争自由化,没有过多的市场准入门槛,农民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渠道和机会,增加了其收入。

其次,美国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途径广泛。

美国拥有先进的农业科技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快速输送和销售。

此外,美国农民普遍接受专业农业服务,包括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

专业农业服务为农民提供了市场趋势分析、品质改进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中国与美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要依靠传统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来流通农产品,而美国则更加注重电商平台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

中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比较

中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比较
Ab t a t Agi ut rlp o u t cr uai n o e eo e o nre smany c n u td i h l s e ma k t y u i g mo e s e s r c : rc l a rd cs i lt fd v lp d c u t s i i l o d ce n w o e a r e sn d m a u c o i l b l
Au . 0 6 流 通 比 较 l 】
陈 淑 祥
( 庆工商 大学 经贸学 院 , 重 重庆 40 6 ) 00 7
摘 要 : 达 国 家农产 品流 通主要是 通过批 发 市场 , 发 多以公 开拍 卖的 现代 化销 售 方 式进 行 ; 通组 织主 流
w r o d . o k t 0 Ke r s Chn d we tr o t ;a r u trl p o u t cr u a o ;c mp rs n y wo d : i a a s e c u r n n n y g i l a rd cs i lt n o aio c u c i
C HEN S u—x a g h in
( cn mc a dTaeC lg , h nq gTcnl yadB s e n e i , hn q g4 06 , h a Eoo i n rd oee C og i e oo n ui s U i rt C og i 00 7 C i ) s l n h g n s v sy n n
维普资讯
第l 6卷 第 4期
V0 . 6 No. 11 4
重庆 工商大 学学报 ( 西部论坛 )
JC ogigTcnl uies nv ( st ou h nq eh o B s s i. We rm) n n U F

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美产品流通体系的对比

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美产品流通体系的对比

农产品营销渠道中美产品流通体系的对比在农产品营销渠道中,中美两国的产品流通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市场渠道、营销策略等方面对中美农产品流通体系进行对比,以期为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整个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农产品的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中美两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以下几点不同:1. 中美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方式不同。

在中国,农业基地往往比较分散,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着生产主体与流通主体之间的关联度较低的问题。

而在美国,农业基地规模较大,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协调更为紧密,供应链管理效率更高。

2. 中美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化程度有所差异。

在美国,信息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

而在中国,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供应链的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3. 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不同。

在美国,由于农业保险等制度的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较为完善,可以有效降低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而在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管理相对薄弱,需要加强。

二、市场渠道市场渠道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它对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美两国的农产品市场渠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1. 中美农产品市场渠道的组织形式不同。

在中国,农产品市场渠道主要以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为主,存在中间环节较多、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

而在美国,超市和大型连锁店成为农产品主要销售渠道,农产品流通环节相对简化,信息畅通。

2. 中美农产品市场渠道的流通效率不同。

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差异,美国的农产品市场渠道更加高效,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连接,产品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而在中国,农产品市场渠道中间环节较多,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较低,同时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农产品线上销售中国与美国的发展对比

农产品线上销售中国与美国的发展对比

农产品线上销售中国与美国的发展对比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线上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农产品线上销售作为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农业模式的改变和推动农产品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美国两个农产品线上销售市场的发展对比,包括市场规模、政策支持、销售渠道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

一、市场规模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其农产品线上销售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农业电商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而美国农产品线上销售市场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市场规模超过数百亿美元。

尽管中国市场规模较大,但美国市场以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的成熟度而著称。

二、政策支持在政策支持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的发展,通过减税、财政补贴、电商平台扶持等一系列措施,为农产品线上销售提供了肯定性的支持。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对于农产品线上销售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政策。

三、销售渠道中国农产品线上销售的主要渠道包括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和农产品电商直播。

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天猫等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善的物流体系,为农产品提供了广泛的销售渠道。

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等也成为农产品线上销售的重要推广平台。

而农产品电商直播则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模式,通过直播平台向消费者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优势,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感和购买欲望。

相比之下,美国农产品线上销售主要依赖于电商平台和农场直销,消费者通过在线商店购买农产品或者直接到农场购买。

美国的农场直销模式更加注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参观和体验,强调购买的新鲜和有机。

四、消费者行为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线上销售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

中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价格和方便性,他们会通过电商平台比较价格、评价和其他详情,同时也更加接受线上购买的便利。

而美国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购物体验,他们更愿意到农场或者农贸市场购买新鲜和有机的农产品,并且更加喜欢通过与农民的交流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

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运作模式比较

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运作模式比较

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运作模式比较农产品市场化:中国与美国的运作模式比较农产品市场化是指农产品通过市场渠道进行流通和销售的过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大国,其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美国农产品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并进行比较。

一. 农产品市场化背景农产品市场化是全球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成为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

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着农产品市场化的推进和优化的挑战,但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运作模式。

二. 中国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模式1.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推广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这些企业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控制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提供标准化、品牌化的农产品。

通过直接与消费者对接,降低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2. 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

这些市场通常以地方性集散地为特点,聚集了大量的农产品供应商和采购商。

通过批发市场的交易,农产品可以进行集中销售和配送,提高供应链的效益。

同时,批发市场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三. 美国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模式1. 农产品合作社美国农产品合作社是农产品市场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合作社由农民自发组成,通过集体经营和共同销售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产品标准化、统一销售、资源优化利用等服务,促进了农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2. 农产品市场集市美国的农产品市场集市是农产品市场化的典型代表。

这些市场通常以销售农产品为主要目的,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农产品供应商。

市场集市通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模式,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相关的服务和体验,增强了农产品的价值感和美誉度。

四. 中国与美国农产品市场化运作模式比较1. 农业产业链整合程度中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掌控了更多的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流通渠道论文:中美农产品流通渠道之比较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包括商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形式等。

农产品因其加工程度的不同,其渠道的长度和宽度也不同。

大致可分为三种渠道模式:一是零层渠道,通常叫做直接分销渠道,指农产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转手的分销渠道;二是一层渠道,指含有一个营销中介机构;三是多层渠道,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销中介机构。

营销渠道的宽度取决于渠道的每个层次中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通常有独家营销渠道、密集营销渠道和选择营销渠道。

在实践过程中,在不同国别或地区,农产品流通渠道也是有差别的。

一、美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中,美国农产品流通逐步建立了一套很成熟的模式。

主要体现在:1. 流通渠道以产销直挂为主。

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出现,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购销合同,将大量农产品直接卖给大型零售商和超市,或者通过集配中心分级包装后出口,或者直接销售给产地加工企业,而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的农产品比例渐趋下降。

目前果蔬产销直挂的比例约占80%,经批发市场销售的仅为20%左右。

2. 新兴零售方式所占比重高。

20世纪40年代,超级市场零售方式在美国诞生,随后连锁经营迅速崛起,不仅使传统商店基本上被淘汰,也让小型零售店联合“合作批发部”和农产品专业批发商逐渐退出。

这些大型超市建立连锁经营网络,在城市近郊设立中央食品配送中心,把从产地市场采购过来的农产品集中到配送中心,备齐所需的品种后再分送到各个连锁店销售。

这一方式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省了成本费用,提高了流通效率。

1963年,美国7大超市零售额占全国农产品零售总额的47%,目前已占到85%以上。

3. 农民合作组织成为流通主体。

20世纪中叶,美国农民开展现代合作运动。

美国的合作社专业性强,一个合作社只围绕一两种农产品展开业务。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上的合作社数量很少,在销售、加工、储运和生产资料供应等环节的合作社数量最多。

合作社实行跨区域经营,一些大的合作社发展成为跨国集团,在美国甚至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兰德莱克奶制品合作社的黄油年销售额占美国市场的1/3。

4. 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信息革命推动零售商向大型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等电子商务,对美国农产品流通影响深远,其农产品流通步入信息化时代。

随着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流程改造,传统商务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

5. 国际化成为农产品流通驱动力。

在世界各国日益密切的经贸交往中,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美国利用其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地位。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5%的农业总收入来自于出口。

在一系列农产品国际贸易谈判中,特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都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6. 政府强化农产品流通调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法则,1990年美国制定的新《农业法》,对生产标准、产品库存、价格、补贴等提出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同时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方面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支持或帮助私人公司发展运输、批发市场、仓库以及电力供应等设施,促进了农业商品经济和现代流通的发展。

二、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现状1. 农产品流通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2010年我国实现农业总产值4万亿元,增长4.3%,农产品总量位列世界第一。

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蔬菜、水果商品化率达80%以上,水产品、畜产品商品化率70%以上,粮食45%以上。

2. 农产品流通网络逐步优化。

近年来,我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建设或改造连锁农村超市52万个,覆盖80%乡镇和65%的行政村;建设和改造了2667个配送中心;累计支持74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覆盖56%的地级市,建立起区域性的龙头批发市场。

目前我国已形成集现货与期货、产地、销地与集散地、批发与零售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3. 农产品流通组织化水平提高。

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基本形成了一批有素质、有谈判能力、有风险规避能力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对农产品产销信息交流、诚信建设等方面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条件较好的地方还成立了农产品合作社和经纪人协会。

目前全国有农产品经纪人约600万人,10万余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培训,其中2万人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

4. 农产品流通逐步规范。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加大整顿和规范食品质量安全力度,制定农业国家标准1281项,行业标准3272项。

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超市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对全国2.1万家样本企业进行监测,监测地域已经覆盖全国99%的地市和49%的县。

5. 农产品国际贸易渠道拓宽。

随着世界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发展,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拓宽。

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19.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

其中,出口49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8%;进口7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7%。

出口较多的商品是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小麦、大麦、棉花、食糖几乎全部是进口,谷物、玉米、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等以进口为主,以满足国内消费。

出口列前三位的市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进口前三位的市场是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

(二)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

1. 流通环节多,商品损耗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大宗物流一般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由于未经加工的鲜销农产品占绝大部分,经过多环节的流通渠道,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由于运输时间、保鲜技术等原因,损耗大。

据估算,我国每年粮食流通损耗2550万吨,损耗率高达15%,发达国家仅为1%;水果蔬菜损耗1.5亿吨,损耗率高达25%,美国仅为1%-2%。

2. 渠道不畅,流通成本高。

近年来,我国实行农副产品运销“绿色通道”,而跨地区外销仍障碍重重,流通渠道不畅是制约农产品采购和经营的主要“瓶颈”,农产品流通成本偏高,部分产品积压和损失。

3. 流通设施差,冷链发展滞后。

我国农产品产地交易网点少,设施简陋,冷链物流设备严重不足,大大限制农产品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冷藏运输率约20%,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巨大。

4. 交易方式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农产品交易多采取“协商买卖”,“订单生产”方式未能全面推广,农产品信息又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生产和销售需要,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带有盲目性。

批发市场只有40%设立了网络信息中心,30%有电子屏幕,交易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针对农产品流通的统计指标体系和信息采集、传播、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实用性不强。

5. 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

生产方农户多是分散经营,一家一户规模小,组织性不强,在交易谈判中无法获得优势,处于被动局面。

流通企业缺乏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大企业,不能通过有效供应引导市场,往往只有是市场需要什么就收购什么,很少与生产者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即使签约也会因市场变化而违约,给农户带来更大的风险。

三、中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路径借鉴美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存在的问题,构建适应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

在农产品储藏仓库、场地、道路等主体基础设施的投资中给予政府财政补贴,投入财政资金,重点完善批发市场、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个人、企业等投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技术,支撑和推动农产品跨区域大流通。

2. 提升流通组织化水平。

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组建行业协会、合作社等,为广大农户(农场)提供与产前、产中、产后相联系的配套服务,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对接起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直接与合作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公司+农户”和“基地+农户”等农产品产销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农产品收购、储藏、加工配送、运输和销售,减少经营风险,形成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 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

建立快速、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实现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收集、发布国内外农产品产销信息,实现生产者、销售者信息共享,对农产品供求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建立信息中介组织,大力培训信息化管理人才,通过对信息的运用,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发展。

4. 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

在条件基本具备的地方尤其是销地批发市场逐步尝试采用拍卖、合约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对于档次高、标准化和规格化程度高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开展网上拍卖试点。

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探索发展“企农联合型期货合作社”或“信农互动型期货合作社”,让农户组建或参加的合作社代表农户与订单企业签订合同,信贷机构提供一定比例贷款,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农产品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5. 积极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

选择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水海、园艺、畜禽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农产品出口,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农产品的出口,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进口棉花、大豆、食糖、大麦、小麦、油脂等农产品,满足我国市场需要。

促进进口和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贸易风险,利用国际贸易规则保护我国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安全。

6. 完善农产品流通规章。

尽快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法》、《农产品公平交易法》等法规,使农产品流通步入健全的法制轨道。

制订和严格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机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公开发布制和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制度,保证农产品“依法”流通和“安全”流通。

加快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立法,建立条形码技术追踪系统,全面跟踪农产品供应链,对供应链上游流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追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