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计准则是会计行业的基本规范,用于规范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方法和原则。
在国际贸易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IAS/IFRS)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认可的会计准则。
然而,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探讨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会计原则的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强调信息的透明度和一致性,采用“公允价值”和“实质经济事项”原则。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更注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原则,着重考虑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这导致了两种准则在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收益和成本的确认、商誉的计量等方面存在差异。
二、财务报表的格式不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采用“单独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形式,以明确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更注重企业的内部管理需求,财务报表通常以“单独报表”为主,合并报表相对较少使用。
这导致了两种准则在报表的组织结构、报表项目的分类和排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信息披露的要求有所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强调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完整性,要求企业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财务信息。
而国内会计准则更注重企业的保密性和合规性,对信息披露的要求相对较为灵活。
这导致了两种准则在信息披露范围、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审计标准的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在审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审计员在财务报表审计中注重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的审计,强调审计证据的合理性和充分性。
而国内会计准则更注重审计员对财务报表的实质性审计和对关键事项的审慎度。
这导致了两种准则在审计程序、审计素材选取和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五、原因及对企业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源于不同的经济背景、法律法规及会计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差异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影响。
首先,企业需要同时运用两种准则,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复杂性和成本。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
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
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
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等)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
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
但债券投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为了满足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需求,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也为了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经过不断的努力,在总结我国会计实践经验和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础上,我国于20()6年2月丨5日正式发布f由丨项莪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这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相接轨的、覆盖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准则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财政部先是在2009年9月2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之后在20丨0年4月2日发布了路线图,这是在总结我国多年会计改革经验的莶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并为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为持续、动态地消除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提高我国参与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程度而做出的努力和重要部署。
虽然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国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反而会促进我国为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和G2U会议提出的“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最的会计准则”而不断地做出努力。
二、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深化发展,早□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们需要找出二者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以便釆取有效的措施。
(一)差异分析1.公允价值问题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一大亮点,虽然核心计i:属性仍然是历史成本,但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准则强调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形成的资产与负债等一些交易或事项,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鼠的情况下,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一规定将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地反映市场价值变动信息.同时要遵循审慎原则D然而,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倾向公允价值计量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会计准则是为了规范和统一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
国际会计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
中国会计准则(CAS)则是中国国家财政部发布的适用于中国境内企业的会计规范。
本文将对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从财务报告的内容、原则、应用领域和执行要求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财务报告的内容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大要素。
资产和负债按照预期利益流入或流出的次序排列,所有者权益根据实际权益的来源归类,收入和费用按照经济性质分开报告。
中国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内容相对更加详细。
除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外,还包括其他综合收益、现金流量表、留存收益、利润分配等内容。
这些信息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二、原则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强调“公允价值”原则,即根据市场价格或者理论模型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而中国会计准则更加注重“成本”原则,即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这导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两者存在差异。
例如,在投资物业的会计处理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将房地产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中国会计准则要求将房地产按成本计量。
这就导致同一份财务报告中,不同会计准则下的资产价值可能存在差异。
另一个例子是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将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中国会计准则则允许根据合同规定或者成本计量进行分类处理。
这也导致在金融工具的计量和披露上两种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应用领域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被广泛应用于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以及在国际交易中需要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企业。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全球资本市场的需求。
中国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中国会计准则与中国公司法律、税务法规相衔接,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促使会计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
故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会计准则体系。
新准则总体上与国际准则趋同,但仍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对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一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共同构成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真正接轨。
但在对比了我国的新准则和国际会训准则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某些地方仍存在明显差异,下面就差异进行分析。
一、概念框架的比较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
我国会计的基本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及美国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相同之处,均包括会计假设、目标、要素定义、确认、计量等基本概念和原则等内容。
但两者也有区别,主要区别列示如下:二、准则体系内容的差异这次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上采取了趋同理念,但趋同反映的是方向大致相同,不等于完全相同,它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且趋同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这次会计准则的修订还不能完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内容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2.资产减值。
3.政府补贴、补助。
4.企业合并。
三、差异的成因1.从会计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其所依据的经济背景也主要是以西方国家较发达的经济环境作为基础。
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有关问题。
2.我国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与趋同分析
财经论坛Һ㊀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与趋同分析安㊀琪摘㊀要:国际会计准则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国家ꎬ并且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扩大ꎬ以跨国企业为主要载体ꎬ国际会计准则也逐渐被各地区不同程度地认可ꎮ我国作为新崛起的经济大国ꎬ国际贸易日益增长ꎬ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触也愈加频繁ꎬ所以即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多有相似之处是毋庸置疑的事实ꎬ二者之间的差异之处也依旧会存在ꎮ关键词:国际会计ꎻ准则体系ꎻ市场风险一㊁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theConceptualFramework)描述了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㊁要素概念㊁确认计量标准等ꎮ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旨在:1.协助IASB制订基于同一概念框架的会计准则ꎻ2.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ꎬ在报告制订者面临新的经济现象和交易却没有准确的会计准则或政策要求时ꎬ给予他们进行专业判断的理论依据和方向以协助他们做出合理的会计判断ꎻ3.协助所有相关主体理解并阐明各项会计准则ꎮ同时由于2018年国际会计准则推出了新的概念框架ꎬ或有与旧的会计准则产生冲突的情况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明 NothinginthisConceptualFrameworkoverridesanyspecificstandards ꎬ即旧的现有的IFRS准则高于2018年新概念框架ꎮ即使如此ꎬ国际会计准则依然是以原则为导向(principlebased)ꎬ这就使得它在相比于规则导向(rulebased)的会计准则体系ꎬ在准则的制订与实行上更加灵活ꎬ给予了经营主体更大的决策自由ꎻ但相应的也要求决策者具备相应的高标准专业判断和实践经验ꎬ增加了企业财务报告舞弊风险和审计压力ꎮ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规定了财务报告的一般目标ꎬ即给现有的潜在投资者㊁出借人㊁债权人提供财务信息用于决策ꎬ这些财务信息主要是指四张财务报表以及附注ꎬ反映了企业未来的预期净现金流入以及管理层信托水平等ꎮ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ꎬ能否准确把握住庞大的经营数据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数据ꎬ也就是那些反映了企业经营客观现状的交易数据或附注ꎬ并将其真实公允地反映在财务报表上至关重要ꎮ对此ꎬ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又提出了要求 有用 的财务信息所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qualitativecharacters)ꎬ包括相关性以及忠实反映的基本要求ꎬ可比性㊁可验证性㊁及时性㊁可理解性的强化要求ꎮ这些质量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ꎬ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做出更加科学的经济决策ꎮ即使概念框架并不作为一个硬性的要求存在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ꎬ但可以说它是整个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中枢ꎬ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大经济环境中始终指明了财务报告在制订过程中的基本方向ꎬ是用来评价㊁制订和发展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ꎬ如果说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每一条具体准则是树的枝叶ꎬ那么概念框架就是树的躯干ꎬ是必不可少的存在ꎮ相比之下令人遗憾的是ꎬ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ꎮ即使1992年11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有所重合ꎬ同样对财务目标㊁要素概念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确认计量标准等进行了阐述ꎬ但它仍属于我国会计准则的一部分ꎬ略微模糊了准则与概念框架的边界ꎬ但不得不承认ꎬ«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及修订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ꎮ然而总体来说ꎬ缺乏一个系统的㊁正式的概念框架使得我国的会计体系缺乏一个中心思想和指导方向ꎬ在这一方面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在未来还有相当的完善提升空间ꎮ二㊁具体会计准则的比较首先ꎬ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ꎬ我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将伴随某一经营活动或交易发生的支出作为费用计入财务报告ꎬ由此可见ꎬ我国会计准则在多种经济情况中更加保守缺乏灵活性ꎮ例如ꎬ在IAS2中ꎬ存货的成本包括了采购费用㊁转换费用以及其他将存货转为当前状态所产生的费用ꎬ而在我国会计准则中ꎬ采购费用被直接计入当期损益ꎬ不能计入存货成本ꎻ在IFRS16中ꎬ在租赁合同签署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可以由承租人计入拥有使用权资产的账面价值ꎬ而我国会计准则要求这部分支出同样需要被当作期间费用处理ꎮ国内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财务报表在生成过程中更加被统一化㊁标准化ꎬ将类似的一些可能会带来争议或有概率被人操纵用于粉饰报表的会计处理问题抹杀掉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ꎬ保证清楚明了泾渭分明的同时也更加契合 高估费用 的会计谨慎性原则ꎮ然而如此也使得会计处理缺乏灵活变通性ꎬ往往也会使得费用被高估㊁账面价值被低估ꎬ能否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现状是一个问题ꎮ国内某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在年末制订财务报告时ꎬ使用美国GAAP作为会计准则时呈现亏损ꎬ但在中国的会计准则下却是盈利状态ꎬ可见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对财务报告有着深刻的影响ꎬ但是我们不能将此作为论据论证我国的会计准则优于美国的会计准则ꎮ那么回到国际准则与我国准则对比的问题上也是同样的ꎬ无论是灵活的原则导向还是相对严苛的规则导向ꎬ两种会计准则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ꎬ盲目追求统一是不可取的ꎬ必须考虑到当地的价值文化㊁市场监管力度㊁企业内部管理层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ꎬ因地制宜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实现财务报告的价值ꎬ营造更理想的市场环境ꎮ其次ꎬ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ꎬ两方准则也有所不同ꎮ我国会计准则相比于公允价值更加强调账面价值ꎮ例如ꎬIAS38允许企业对持有的无形资产根据其公允价值变动进行75后续计量上的调整ꎬ而在国内则不允许ꎻIFRS16在计算内含报酬率(折现率)时遵循如下公式:租金的现值和未担保残值的现值之和等于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最初产生的直接费用之和ꎬ此处我们能看到IFRS使用的是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计算ꎬ而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ꎬ使用的则是资产的账面价值ꎮ根据IFRS13ꎬ公允价值的明确定义是 thepricethatwouldbereceivedtosellanassetorpaidtotransferaliabilityinanorderlytransactionbetweenmarketparticipantsatthemeas ̄urementdate ꎮ一言以蔽之ꎬ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由于公允价值是由当下这一刻的市场内部的常规交易所决定的ꎬ所以它必然最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在这一时间点的财务状况ꎬ也就是更加符合会计信息相关性㊁及时性的质量标准ꎮ因此包括IFRS9FinancialInstruments㊁IAS41Agriculture等在内的许多准则条目都有公允价值可获得的话优先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要求ꎮ然而我国会计准则目前更青睐于账面价值ꎬ这一点似乎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违背ꎬ但也恰恰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之一ꎮ我国的市场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监管ꎬ市场信息不够透明及时容易被操纵ꎬ诸多经济行为也不规范ꎬ如果采用对市场要求极高的公允价值的话ꎬ或许同样会给部分企业留下弄虚作假的机会ꎮ而相比之下ꎬ账面价值则有更高的可靠性ꎬ取得更加方便ꎬ更好地规避了管理层和投资者两方的矛盾冲突ꎮ或许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㊁相关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完善ꎬ公允价值的取得和核实将变得更加可靠便捷ꎬ在国内会计体系中也会随之更加广泛地被应用采纳ꎮ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ꎬ绝不能一蹴而就ꎮ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的变化和每一个经济主体的相关需求变化ꎬ尽量避免任何 左倾 或 右倾 道路ꎬ做出最科学㊁最与时俱进的会计准则调整ꎮ第三ꎬ根据IAS23ꎬ以下几种情况都被视为关联方并需要进行充分披露:1.对报告公司有着控制或联合控制ꎻ2.对报告公司有重大影响ꎻ3.是报告公司或其母公司的核心管理成员之一ꎻ无关是否是国家投资企业ꎬ所有披露是强制并且不可豁免的ꎮ然而在我国会计准则中ꎬ在对国有企业的关联方进行确认时ꎬ只有在投资关系㊁重大影响和一定经济利益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会被确认为关联方进行披露ꎮ这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ꎬ因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与西方政府控制的企业概念不同ꎬ并不存在投资关系ꎬ如果把国有企业都却认为关联方就会掩盖真正的关联交易ꎮ通过以上几条会计准则的对比ꎬ不难看出除了受经济制度影响之外ꎬ我国的会计准则相比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保守稳健㊁缺少灵活性㊁并且追求避免不确定性ꎮ对产生这一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ꎬ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弱ꎬ难以做出更为科学准确的专业判断ꎻ2.我国市场监管体系尚未发展成熟ꎬ市场秩序较弱ꎬ部分企业缺乏专业道德和独立性ꎬ管理层操纵财务报告依然是一个市场风险ꎬ所以我国的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制订上更加注重市场监管作用而并非辅助决策ꎻ3.我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沉淀更加强调集体的统一ꎬ而并非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强调个人主义ꎮ那么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ꎬ稳健保守的国内会计体系是依旧会保持现特点㊁还是会逐渐趋向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呢?三㊁趋同分析预测从上文造成我国会计准则相对保守的原因来看ꎬ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素有两个:市场稳定程度以及会计的专业素养ꎮ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ꎬ即使市场监管和经营秩序真的能够日渐理想化ꎬ从本质上来说似乎不会给予市场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较高自由度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来看ꎬ国际贸易的蒸蒸日上给予了双方趋同一个必然性ꎬ毕竟据«公认会计原则趋同2002年全球调查»ꎬ在60个被调查国家地区内有90%以上有意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ꎮ而倘若双方国家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出入过大造成财务报告出现类似 扭亏为盈 这种结果的话ꎬ外部投资者也会因为摸不清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而采取观望的态度ꎬ而这并不是国家所希望看到的ꎮ中国证监会也多次强调: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ꎬ为适应进一步开放的需要ꎬ降低参与全球经济的成本ꎬ要在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前提下ꎬ加快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国际化的进度 ꎮ另一方面ꎬ从目前国内的财经从业者人数以及个人能力现状来看ꎬ低端从业者过于饱和ꎬ高端从业者极度匮乏ꎮ但随着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㊁国际化发展ꎬ以及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大力扶持ꎬ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希望会整体拔高一个水平ꎮ因此ꎬ二者趋同存在着必要性和可行性ꎮ从到目前为止的状况来看ꎬ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更新也确实在整体上亦步亦趋地减小着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ꎮ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十分明确ꎬ即协助进行决策ꎬ相较于我国会计准则偏重监管有着更加广泛的受益群体ꎬ因此在信息透明度的要求上也较为严苛ꎬ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独立性ꎻ另外ꎬ在委员会得到改组后也使得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下的财务报告更加高质量化ꎬ以科学的概念框架为导向积极与市场接轨ꎬ旨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现状ꎮ这些都是我国会计准则修订多次向国际准则靠拢的原因ꎬ因此通过已有的经验对未来进行预测ꎬ同化也会是在目光可及的未来中不可撼动的趋势ꎮ参考文献:[1]刘相礼ꎬ杜锋.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ꎬ2011(28):147-148ꎬ164.[2]邢琳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ꎬ2005.[3]廉艳绒.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ꎬ2010.[4]李静ꎬ巫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争的探讨[J].投资理财ꎬ2008(6):35-36.作者简介:安琪ꎬ东北林业大学ꎮ85。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会计准则日益受到重视。
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它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会计规范。
然而,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此我将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在核心原则上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强调真实和公允原则,注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更注重保守原则和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原则。
这种差异导致了对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收入和成本的确认等方面的差别。
其次,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方法上存在差异。
例如,在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上,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直线法和减值测试,即在预期使用寿命内按照相等的金额进行计提折旧,并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允许企业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且不要求进行减值测试。
这种差异使得同一企业在国际和国内会计准则下,对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上也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格式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没有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做出具体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设置财务报表的形式和内容。
这种差异影响了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数据的解读。
最后,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在会计伦理和监管要求上也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强调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独立性,要求按照专业的伦理规范进行会计处理。
而国内会计准则对会计师的伦理要求相对较少,导致一些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手段进行不当操作或虚报财务信息。
在总体上看,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但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跨国企业的增多,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同的趋势。
国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理念和经验,逐渐与国际接轨。
中国现行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中国现行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以下是中国现行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分析:1.目标与适用范围旧准则适用于中国企业,而新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国际会计准则适用于国际范围内的企业。
因此,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和适用范围更广。
2.会计处理方法旧准则采用的是“实物计价”和“定额计价”的方法,而新准则采用了更加严格的“公允价值计价”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同样也采用了“公允价值计价”方法。
这意味着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更加一致。
3.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计量新准则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计量进行了重新界定,与旧准则相比更加科学和严谨。
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计量也有详细规定,但相较于新准则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4.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处理新准则对商誉和无形资产的处理进行了重大改变,要求在企业组合后的商誉和无形资产需进行逐年摊销。
国际会计准则对商誉和无形资产的处理与新准则一致。
5.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新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更为严格,要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进行披露并进行额外的信息披露,以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国际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也非常严格。
6.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新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化,更加科学和现代。
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也有详细规定。
新准则在这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近,但仍存在一些差异。
总的来说,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目标与适用范围上更加一致,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和计量、商誉与无形资产处理、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以及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等方面也与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接近,但在具体细节上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国国情和现实经济环境的考虑,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相对较为通用和抽象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预计中国会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在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实现准则的协调与统一。
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作者:阮小航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自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间的经济贸易活动愈发频繁,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特征愈发明显。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信息对于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跨国范围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依靠会计准则实现,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差异,如不能掌握这种差异,就会导致贸易成本增加等问题。
笔者从会计准则定义入手,就我国与国际的会计准则差异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国内差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国际性贸易行为愈发频繁。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想要科学、客观地对贸易风险做出评价评价,就需要更加全面、真实、有效地掌握对方的财务信息,故而提高了对于会计信息的实际需求。
我国会计准则整体发展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的,但并没有全盘接受国际准则相关规定。
因此,加强我国及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差异的分析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准则基本内涵概述会计准则是一种包含会计理论、会计程序以及会计方法的指导思想。
从狭义的角度分析,会计准则是指在对会计概念正确理解基础上,正确开展会计工作及处理各项会计事项的规范标准,具体包括资产进行、权益计量、确认费用以及财务状况报告等内容。
从会计准则发展的角度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发展时间较早,我国会计建设工作起步相对较晚。
国内会计准则建设发展过程中,借鉴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际会计准则内容,同时也存在具有我国经济特色的规定内容。
二、国内及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主要差异分析(一)制定机构差异分析制定机构差异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环境差异,导致其性质出现差异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会计准则具有两种制定机构,一类是政府部门主导的制定机构,另一类则是民间组织的制定机构。
1973年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简称IASC,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组织的制定机构,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具有世界级的权威性。
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之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之比较一、导论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和国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IFRS是国际上会计准则的统称,它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全球范围内企业财务报告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便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比较企业的财务状况。
然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法律、文化、经济等因素的不同,国内会计准则与IFRS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异同和影响。
二、比较内容1. 定义与适用范围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的,其目标是推动全球范围内财务报告的统一和可比性。
IFRS适用于在国际上发行证券的公司,以及其他受到IFRS要求适用的实体。
国内会计准则根据各国或地区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制定,适用于当地的企业和组织。
2. 报告要求IFRS要求企业按照一系列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这些报表需要满足一定的格式和披露要求,以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
国内会计准则通常也有类似的报告要求,但在具体的格式和披露细节上可能会存在差异。
3. 计量基础IFRS强调公允价值计量,即根据市场价格或合理估计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这一计量基础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动和公司价值的变化。
而国内会计准则通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即以购买或生产资产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其价值基础。
这两种计量基础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4. 披露要求IFRS对于报表中的披露要求相对较为详细和严格,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充分披露。
它要求企业提供与会计政策、重要会计估计和假设、关联方交易等相关的披露。
国内会计准则可能在某些方面要求更多的披露,但在其他方面可能较为灵活。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比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已经逐渐成为了各国企业和机构的会计规范。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是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会计准则。
本文将比较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不同之处,并探讨其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一、背景与制定机构不同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和发布的,其目标是制定一套适用于全球各国的会计准则。
而国内会计准则由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机构或者相关政府机构负责制定,旨在满足本国的会计规范需要。
二、会计处理差异较大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资产计量上,国际会计准则倾向于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即根据市场价格确定资产价值。
而国内会计准则则主要使用成本法进行计量,即以取得成本为基础确定资产的价值。
其次,在收入确认上,国际会计准则更加强调经济实质与交易性质的一致性,同时要求充分披露信息。
国内会计准则则相对灵活,有些规定允许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三、财务报表差异明显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在资产负债表的分类上,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详细,更能体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
而国内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分类相对简化,更注重企业的流动性和可支付能力。
此外,在利润表的结构和项目划分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更详细的利润表项目,例如要求将营业利润分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两个项目,并要求披露各个项目的详细信息。
而国内会计准则对利润表的项目划分相对灵活。
四、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对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适用国际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便于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
但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成本也相对较高,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新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1.背景差异:
由于背景差异,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规范全球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和
可比性,而中国新会计准则着重解决国内企业在会计实务中的问题和挑战。
2.税务要求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一般不涉及税务要求,而中国新会计准则则需要与中国
税务规定保持一致。
例如,中国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披露有
关企业所得税的信息,并根据中国税法计算税务负担,以确保财务报告与
税务报告的一致性。
3.财务报告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新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要求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在资产报表方面,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基于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
进行重分类,而中国新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根据历史成本对金融资产进行
分类。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披露方面有非常详细的
规定,而中国新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的要求相对较简单。
4.往来核算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新会计准则在往来核算方面也存在差异。
国际会
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收入进行核算,例如,根据实际付
款金额确认债务。
而中国新会计准则则要求企业按照法定计量原则进行核算,例如,在往来款项未实际支付或收到时,根据合同约定的金额确认债
权或债务。
综上所述,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新会计准则在背景、税务要求、财务报告、往来核算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逐渐趋同,并不断改进和修订,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一、背景介绍1. 会计准则的定义会计准则是对企业会计处理和报告的规定和要求,它是会计信息披露和核算的基础。
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主要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等。
2.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完善和发展,经历了从旧会计制度到现行会计准则的过渡。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准则正式实施,进一步向国际接轨,推动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
3. 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主要适用于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是全球范围内最为通用的会计准则。
二、差异分析1. 会计政策选择在我国会计准则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特点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并在年度报告中进行适当的披露。
而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更加严格的会计政策选择原则,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重要会计政策在资产减值、金融资产确认、债务重组等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会计准则则允许企业自行选择以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或者以成本计量。
3. 财务报告格式在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更多的信息,如经营绩效、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等,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4. 会计处理方法在关联交易、合并并购、租赁等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关联交易的确认和披露上,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进行更加严格的披露和报告,以保证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独立性。
5. 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清理、净利润确认、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一些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进行更加严格的资产减值测试和财务报表披露,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影响和建议1. 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造成了在跨国公司财务报告编制和审计工作中的一些困难和挑战,也增加了企业在境外融资和投资中的信息披露成本和财务风险。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分析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分析作者:张宁宁来源:《会计之友》2012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世界资本化市场的形成,会计作为全球通用商业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章首先说明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背景;然后运用对比法以表格的形式对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只有个别准则存在差异与不足,从而进一步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我国会计准则协调提出建议:逐步建立我国的财务框架概念结构;正确认识会计国际化;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完善我国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引言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国际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及跨国公司的壮大,会计作为一种世界通用商业语言,在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使得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成为各国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进程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不可否认,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上仍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合理地看待这些差异,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是今后的任务。
我国自从1994年财政部颁布第一部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到2006年为止,共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基本完成。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着力提升会计信息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①于是在2008年11月15日,G20华盛顿峰会举行,并深刻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根源,其中来源之一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否则不可能造成全球金融危机。
可见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都在积极对外发展,以便早日与世界接轨。
中国现行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中国现行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1.会计政策选择的差异:从财务报表披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现行准则与国际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的现行准则允许企业按照法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和任意提取公积金,而国际准则对其有更严格的限制。
此外,中国的现行准则允许企业以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式分派利润,而国际准则不允许这种做法。
2.企业合并和收购的差异:中国的现行准则与国际准则在企业合并和收购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国的现行准则规定,如果一个企业通过发行股份来购买其他企业,只要购买方在购买后仍然是控股方,就可以将购买方发行股份的市场价格作为购买的价格。
而国际准则要求,购买方应该以购买时的公允价值来计量这笔交易。
3.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折旧差异:在固定资产的计量和折旧方面,中国的现行准则与国际准则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现行准则允许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固定资产,即以取得成本作为资产的初始计量,并按照固定比例进行折旧。
而国际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计量固定资产,即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计量,并按照资产的预期经济效益进行折旧。
4.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差异:中国的现行准则与国际准则对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现行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交易性金融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到期投资三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采用不同的计量规则。
而国际准则将金融工具分为负债和权益两类,并对不同类别的金融工具采用不同的分类和计量方法。
总之,中国的现行准则、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合并和收购、固定资产计量和折旧以及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等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也在逐步接纳和融合国际会计准则,以逐步与国际接轨。
说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之比较
说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之比较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的比较引言国际会计准则(IFRS)作为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与之相比,国内会计准则在中国的企业会计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对企业会计报告和金融信息披露产生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1.1 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是全球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领域中的标准化框架。
目前,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IFRS)作为其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基准。
1.2 国内会计准则的发展国内会计准则是中国在会计实践中所采用的标准化框架。
国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由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
二、核心原则对比2.1 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核心原则国际会计准则(IFRS)以公允价值计量为核心原则,强调资产和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准确反映,以及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2.2 国内会计准则的核心原则国内会计准则注重谨慎事项计量,强调谨慎性和稳定性,在财务报表中凸显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
三、财务报表要求对比3.1 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财务报表要求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财务报表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2 国内会计准则的财务报表要求国内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还要编制附注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告。
四、重要差异分析4.1 概念框架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IFRS)的概念框架强调公允价值、可比性和透明度,而国内会计准则更注重企业的稳定性和谨慎性。
4.2 关键会计政策的不同国际会计准则(IFRS)允许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计政策,而国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会计政策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4.3 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差异国际会计准则(IFRS)强调公允价值计量,而国内会计准则更注重成本或成本减值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会计准则的出现,使得全球各国的企业在财务报告和会计实践方面有了更高的一致性。
然而,由于各国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在会计框架和概念上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强调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而国内会计准则在一些方面可能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受到法律和税务等方面的要求的影响。
其次,二者在会计政策和估计上也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通常要求企业根据经济实质来确定会计政策,而国内会计准则可能更加注重法律规定和税务要求。
举例来说,不同国家对部分项目的计量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如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等。
再次,在财务报表的披露和格式上,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财务报表的披露更加详细和透明,包括对于关联方交易、薪酬福利等方面的披露要求较高。
而国内会计准则可能更加注重对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的要求。
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注重将企业的经济实质反映到财务报表中,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而国内会计准则可能更加注重税务核算和财务报表的便利性。
最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会计准则在监管和审计方面也存在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通常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但其在全球的实施和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而国内会计准则受到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制定和执行。
综上所述,国际会计准则与国内会计准则在会计框架、会计政策、财务报表披露和格式、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以及监管审计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国家的法律制度、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逐步提升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课题,以推动全球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告和业绩比较的有效性。
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CAS)对比
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国内会计准则(CAS)对比会计准则是规范财务报告和会计处理的标准和原则,通过统一的准则,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便于国际经济交流和投资。
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IASB)制定的,而国内会计准则(China Accounting Standards, CAS)则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财政部联合发布的。
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国内会计准则(CAS)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IFRS更加注重信息的公允价值,即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计量,而CAS则更偏向于历史成本计量,即记录资产和负债的原始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师根据市场情况和估计值来估计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这增加了会计政策的主观性,也增加了财务报告的不确定性。
其次,在报告要求方面,IFRS要求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披露,以满足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信息需求,并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CAS则相对较少披露要求,更多强调税务的需要和政府监管的要求。
这导致了两种准则在资本市场的适用性上存在差异,国内上市公司在采用CAS时可能需要增加披露内容,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再次,在企业合并和收购方面,IFRS对于合并后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编制规定较为详细,要求在合并后根据市场价格和公允价值进行资产和负债的重估。
而CAS则更多参考企业收购时使用的购买成本进行资产账面价值的确认。
这导致了在跨国企业合并与收购时,IFRS的准则更受到国际投资者和交易对手的认可。
此外,IFRS还具有全球接受程度高的特点,是国际上公认的会计准则,受到全球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广泛应用。
而CAS则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法律的要求,在国内应用广泛。
两者的差异主要源于文化、经济制度和监管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互联的不断深入,财务会计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的领域。
而不同国家和地区所使用的财务报告准则也不尽相同,其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是两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准则体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种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一、起源及适用范围IFRS是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并推广的。
其初衷是满足全球化经济中跨国企业财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需求,使各国财务报告之间具有可比性。
IFRS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US GAA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目前,IFRS已逐渐成为国际上最通用的财务报告准则。
CAS是由中国国家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是中国的财务报告准则体系。
CAS的制定和发展历程较短,其发展以适应中国特定的国情和发展需要为主要目的。
当前,CAS已成为中国企业的依据,适用范围主要是中国大陆地区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
二、差异比较1. 财务报告项目名称和分类IFRS的项目命名和分类系统较为清晰、明确,并遵循规范。
而CAS则较为灵活和随机,命名和分类体系的精细度不如IFRS。
例如,IFRS中将生产成本分类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生产制造费用,符合经济实质,并且易于财务报告分析。
而在CAS中,生产成本被分类为生产成本和工程建设投资,可能导致统计不准确,难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有效评估。
2. 准则架构和标准体系IFRS准则体系具有层级化和有机化的结构,各个准则互相连接并相互依存。
如果发现一个准则有待完善或需要修改,只需在整个体系中的相应位置进行调整即可,保证了准则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而CAS则通常采用单个标准的形式,缺乏系统性。
同时,IFRS的标准草案在公布之前需要反复演示、修改和检验,保证标准最终可接受性和适用性的高度一致性,而CAS则相对较少。
3. 费用分类和处理方式IFRS和CAS对公司主营业务产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类处理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一)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
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
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
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衍生工具,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合同、期权等)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
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信息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
但债券投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一、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平衡收益与风险的重要工具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既要吸收存款,又要通过发放贷款、同业拆放或购买债券等形式,将所吸收的资金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赚取合理的利差。
同时,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并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去化解风险,提高收益。
贷款无疑是银行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贷款的发放不仅要有客户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不高。
呆坏帐多的现状,说明贷款风险很大。
而债券投资相对于贷款而言,虽然名义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相对于存放和拆放资金而言,收益又较为可观。
而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期限匹配,可以保持债券投资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因此,债券投资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在没有即时和可靠的贷款投放渠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必然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债券市场,通过购买债券,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二)具有良好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些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需要,财政部和人民银行发行了大量的政府债券和央行票据,这些债券和票据具有流动性好、收益稳定、风险低等特点,为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市场。
同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促进了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快速发展。
如政策性商业银行成立后,为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
发行了大量债券,商业银行成为这些债券的购买主体;1998年,为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财政部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补充资本金;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为接受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定向发行了约14000亿元资产管理公司债券;2004年,在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央行发行了专项票据,用以购买两家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商业银行为提高资本充足率,发行了长期次级债,商业银行也是这些债券的购买主体。
(三)国内商业银行的第二大资产随着债券投资的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仅次于贷款的第二大金融资产,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2年-2004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债券投资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20%以上。
具体数字见表1:表1单位:人民币亿元2002年债券投资总资产占比工行9,33847,76819.55%农行4,20229,76614.12%中行6,92728,54124.27%建行6,76530,83221.94%合计27,232136,90619.89%续表1单位:人民币亿元2003年债券投资总资产占比工行10,91852,79120.68%农行5,76334,94016.49%中行6,99931,40222.29%建行7,74435,54321.79%合计31,424154,67620.32%续表1单位:人民币亿元2004年债券投资总资产占比工行12,35456,70521.8%农行7,73140,13819.3%中行9,77639,79924.6%建行10,91239,04827.9%合计40,773175,69023.2%注:数字来源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2002年一2004年年报,中国农业银行的数字中包含了股权投资。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1.无论相对额还是绝对额,债券投资都在商业银行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余额为4.08万亿元,占资产总额的23.2%。
2.总体来看,债券投资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逐年提高,2002年~2004年分别为19.89%、20.32%和23.2%。
3.债券投资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
2003年和2004年债券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15%和29.7%,分别比资产总额的增长速度高出2%和13.5%。
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债券投资的交易和管理日渐重视,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设置了专门的资金部门,并在境内外设立资金交易中心。
专门从事以债券投资为主体的资金交易。
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投资收益水平的提高和风险的有效控制,要求对债券投资核算中存在的分类不科学、计量不规范、信息不透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接轨等问题尽快加以解决。
二、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比较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国内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却明显滞后于债券投资的发展。
不能很好地满足债券投资的管理要求。
债券投资的核算是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关于债券投资的核算主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和2001年11月27日颁布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合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二者在债券投资核算方面的规定基本相同。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关于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规定主要包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合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有关规定。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关于债券投资核算规定的主要差异如下:(一)债券投资的分类1.《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按期限将包括债券投资在内的各种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短期债券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债券;长期债券投资是指持有时间准备超过一年的债券。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债券投资作为整个金融资产的一部分,按持有意图被划分为以下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Afinancialassetatfairvaluethroughprofitorloss)。
是指为了从价格的短期波动中获利而购置的金融资产,以及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就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Hold—to—maturityInvestments)。
是指具有固定的或可确定金额和固定期限,且企业明确打算并能够持有至到期日的金融资产。
不包括:①在初始确认时就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③贷款和应收款项。
(3)贷款和应收款项(LoansandReceivables)。
是指有固定或可确定的回收金额。
且不在活跃市场上交投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不包括:①打算立即或于近期出售,以及在初始确认时就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②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Available—for—saleFinancialAssets)。
是指不归属以上三类的金融资产。
3.二者的差异比较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分析来看,二者在债券投资分类上存在显著差异。
国内按照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列示习惯,将债券投资分为两类,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则按照持有意图和债券的自身特点。
将债券划分为四类(以下简称“债券四分类”)。
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来看,更加强调债券的持有意图,以便向报告使用者披露各类债券的风险和收益。
同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对债券的分类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避免管理层改变分类操纵利润。
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如果企业将尚未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在本会计年度或过去两个完整会计年度内出售,或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比例较大(通常指超过该类债券出售和重分类前本金总额的5%),则需对整个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组合进行重新分类。
债券四分类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债券投资有关规定的核心概念,其关于债券投资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的规定都是围绕债券四分类为基础进行的,这种分类的差别,也就导致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债券投资核算规定上的根本区别。
(二)债券投资的确认确认是指将符合财务报表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过程。
它涉及以文字和金额表述一个项目并将金额包括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的总额中。
在确认环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取得”和“处置”作为债券投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的标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债券投资确认的规定较为详细,强调的是对合同权利的控制或丧失。
通常是以交易日或结算日作为确认的时间。
这种确认标准。
较为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风险和报酬的转移”这一概念。
但总体来看,二者在债券投资确认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确认的规定较为详细,更多的是针对衍生金融工具而言。
(三)债券投资的初始计量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内确认和列示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金额的过程。
计量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
计量单位是指对计量对象就某一属性进行计量时,具体使用的标准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