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docx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1.教育观察法的概念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到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号性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它的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研究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
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
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
每当其一种行为发生时,观察者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指人们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以获取经验事实。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根据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教育调查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教育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调查、文献调查等类型。
问卷调查是通过设计问卷,向受访者提出问题,以获取其看法、意见和态度等信息;访谈调查是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交流,获取其深层次的信息;观察调查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获取其行为和环境等信息;文献调查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关信息。
教育调查法的类型多样,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进行选择。
教育调查可以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对象,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
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历史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
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研究资料,问卷法是采用书面问答的方式来获得被试心理和行为表现资料,作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的各种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历史法是通过史料搜集、鉴别和分类来考察事物的实质和发展规律,行动研究法是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个案研究是对某一现象、事件或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
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
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一、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人的智力、品德和体质的活动。
它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机构和形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山西省2016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试题
山西省2016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其中,小学生主要处于()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2、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内部抑制D:外部抑制3、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1~15岁属于()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下列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A:目标取向的评价B:量化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5、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____A:阶段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6、”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7、最早提出成败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其论著有()A:布鲁纳的《教育过程》B: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C: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D:卢梭的《爱弥儿》E: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9、教师除下列哪种情形,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10、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识B:活动和交往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E:重视个别差异11、老师采取画小星星、贴笑脸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12、”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__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13、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14、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2017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附答案解析
2017 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它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人天赋B. 社会分工C. 国家性质D. 教育水平[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马克思认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B.家长C.教师D.校长[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教师是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性因素。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 游戏活动B. 学科活动C. 科技活动D. 文学艺术活动[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解析: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 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 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陶行知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 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 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 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D. 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解析:根据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可以将观察分为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 立即包扎伤口B.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 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 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解析:被狗咬伤后,应用肥皂水和双氧水彻底清洗伤口,不要盖住伤口。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完整版)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 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代表人物:狄尔泰、利特 主要观点: (1)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狄尔泰
(2)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问题的研究应该采取理解和解释 的方法
(4)教育目的是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 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
主要观点: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经验增长 (3)学校是雏形社会
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
(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 (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尘不 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5、教育影响:
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
3、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
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4、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 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
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5、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 理论体系
6、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 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教育知识与能力》
--小学版
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重点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中的重要概念2. 教育心理学知识- 学习与记忆的基本过程- 学习的类型和因素- 学习策略与方法- 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3. 教学设计与评价-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利用-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方法- 教学评价结果的运用4. 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学生行为管理的策略- 课堂组织与课堂氛围的建设 - 学生参与与合作的促进5. 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 语文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科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社会与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 艺术与体育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 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 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伦理与教育的关系- 教师职业发展与提升7. 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发展与个性特点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与解决方法-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与帮助总结: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涵盖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课堂管理与组织、学科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法律与职业道德以及班级管理与教育指导等方面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是一名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
同时,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综合运用各个知识点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重点
1. 教育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研究理论
- 教育评价与测量
2. 教育原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原理
- 教育管理原理
- 课程设置与管理原则
- 教育法律法规
3.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设计
- 调查问卷与访谈
-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4. 教育教学技术与资源:
-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学
- 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软件
教育教学能力考点
1. 课程教学能力: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2. 学生发展与教育:
- 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应对- 个别差异的识别与个性化教育
3. 教学过程管理能力:
- 课堂组织与管理
- 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设计与实施
4. 评价与测量能力:
- 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5. 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 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和考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1年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2021年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第二节新课改(主观题)考点一、新课改的具体目标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九年一贯制)。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考点二、课程结构的改革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考点三、新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考点四、新课改评价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及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即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
考点五、新的教学观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考点六、新课改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主/客观题)客观题一、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最基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师劳动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1、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师需要教育智慧。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
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一个史上最全的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和方法
2.教育学的发展史、流派和理论体系
3.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教育学的实践意义和问题
二、教育学专业知识
1.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
2.儿童成长的各个方面特点和规律
3.儿童行为管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4.儿童与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关系
5.教育评价与测量的方法和原则
三、教育教学方法与技能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育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组织
3.学生评价和激励的方法和原则
4.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策略和技巧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与
1.教育教学的原则和途径
2.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
3.寓教于乐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4.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证研究和解决方法
五、课程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1.教育课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2.小学各学科课程的要求和特点
3.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4.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育教学的政策与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2.教育教学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准则
4.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以上归纳的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科目的主要考点,但仅仅知道这些知识点是不够的,还需要考生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来掌握这些知识。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
2020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
(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诲人不倦2.小学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这是由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3.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宗迪恩会议上提出:“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儿童、青年还是成人都应该能获益于旨在满足其基本学习需要的受教育机会。
”这是提倡教育应具有()。
A.全面性B.全民性C.基础性D.义务性4. 2016年颁布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明确提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核心是()。
A.公民教育B.宪法教育C.纪律教育D.核心价值观教育5.做“好老师”应该具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特质,这是由下列哪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A.邓小平B.江泽民C.胡锦涛D.习近平6.在设计教育调查问卷时,应避免将权威论断、个人观点包含在问题之中。
这体现的问卷设计原则是()。
A.面向对象B.价值中立C.语句简洁D.避免社会认可效应7.小学生疾跑后不能立刻站立不动或坐下,须继续慢跑一会,主要原因是()。
A.防止低血糖晕倒B.有利于氧债的偿还C.防止重力性休克D.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8.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若要求学生完成较容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使其学习动机强度控制在()。
A.较高水平B.较低水平C.中等水平D.任意水平9.小学生在背诵一篇较长课文时,往往中间部分比开头和末尾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因为记忆受到了()。
A.前摄抑制B.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C.倒摄抑制D.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10.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B.学习目的是否为解决问题 D.学习内容是否由学生发现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和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及解析答案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晏阳初C.梁漱溟D.蔡元培2.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不仅在脊椎动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唯一淘宝店铺:成言资料库 其余均为倒卖在教育。
这种观点被称为()。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
①小学生发展知识②学科知识③教育教学知识④通识性知识⑤实践性知识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4.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
这句话强调学校体育应注重()。
A.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B.增强学生的体质C.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D.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5.少先队队礼就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头上,其涵义是()。
A.党的利益高于一切B.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C.少先队的利益高于一切D.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6.马卡连柯总结了集体教育、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
A.“知行统一”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平行影响”原则D.“教育一致性”原则7.当灰尘、飞虫等进入孩子眼睛时,不宜采用的措施是()。
A.用手揉眼睛B.用生理盐水冲洗C.用清水冲洗D.用棉签去除异物8.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一公式。
这种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答案】D9.在个体早期发展阶段存在着关键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
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 。
试卷结构
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 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题型。
分数分配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比例根据考试大纲规定 进行分配。
02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重点
教育学基础理论
总结词
掌握教育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育学发展历程
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教育流派的思想观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 教育 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
汇报人: 202X-01-07
目 录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解析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重点 •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难点解析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备考策略
01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考试大纲解析
考试性质与目标
考试性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价申请教师资格 人员是否具备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考试。
坚持执行计划
备考期间应保持高度的自律,严 格按照备考计划执行,确保备考 进度和质量。
学习方法与技巧
01
注重基础
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 的学习和掌握,确保对基本概念 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归纳总结
02
03
练习与实践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 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记忆和理 解。
通过做题、模拟考试等方式,加 强练习和实践,提高解题能力和 应试水平。
课程与教学改革
了解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重点和趋 势,以及如何应对改革挑战
德育理论与实践
总结词
掌握德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方法
1
德育目标与内容
明确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 法,理解德育在全面发展教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我国设立了小学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师资格证是一项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它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
本文将针对小学教师资格证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它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真题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考察:1. 教育学知识:教育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学科,它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常常会考察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说、教育学派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学习、发展等方面的规律。
小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中,通常会涉及学生的心理发展、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处理等知识点。
3.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法律法规是指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育行政法、教育经费法等。
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教育工作的合法、合规。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中,通常会考察小学教师应当了解的法律法规的内容。
二、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能力。
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常常会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1. 教学设计与备课能力: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与备课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要求等因素,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并进行详细备课。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常常会考察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备课能力。
2. 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常常会考察小学教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
3. 评价与反馈能力:小学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评价与反馈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并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定义,教育与人以及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与手段,教育的发展历史与分期。
2、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认知发展的基本阶段,情感发展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发展过程,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人格特质的发展与变化。
3、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定义,学习的分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学习迁移的定义与分类,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4、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品德的含义,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论,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5、教育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学生指导1、心理健康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2、班级管理班集体的基本概念,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级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
3、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概念与意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三、课程1、课程论课程的定义,课程类型及其特征,课程编制的基本要素。
2、教学论教学的定义与其首要任务,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分类,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3、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四、教育教学组织实施1、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的定义及其制定要求,教学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及其内容。
2、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作用。
3、课外教育活动课外教育活动的定义和特点,课外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课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
五、教育教学评价1、测试与评价测试与评价的定义,测试与评价的分类,测试与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和使用范围。
2、教学反思与评价教学反思的概念及其意义,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资简答题)
小学教资考试简答题(常用)教育与教育学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2.课题选择原则(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4.行动研究的特征(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3.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教育与人的发展1.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育目的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小学教资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小学教资观察法的实施步骤1. 引言教资观察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适用于小学教育领域。
通过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资观察法可以帮助评估教学质量,并提供改进教学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小学教资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2. 准备工作在实施小学教资观察法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确保评估的顺利进行。
• 2.1 确定评估目的:明确要评估的内容,例如教学质量、学生表现等。
• 2.2 建立评估指标:制定评估指标,帮助评估员更准确地观察和评估教学情况。
• 2.3 招募评估员:确保评估员具有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能够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评估。
• 2.4 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安排观察时间和地点,确保评估员能够在课堂上观察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3. 教资观察法的实施步骤教资观察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3.1 预观察阶段在此阶段,评估员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预先了解,为观察做好准备。
•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和学习能力。
3.2 观察阶段观察阶段是教资观察法的核心步骤,需要评估员到实际的课堂中进行观察。
•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例如录音、录像、实时记录等。
•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技巧、教学态度等。
•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参与度、表现等。
3.3 记录和整理阶段在观察完毕后,评估员需要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以便后续的评估和分析。
•记录观察所见所闻的具体事实,避免主观评价。
•整理观察数据,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3.4 分析和评估阶段分析和评估阶段是对观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可以通过对比实际观察结果和预期目标来进行评估。
•分析教师的教学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探讨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5 反馈和改进阶段在此阶段,评估员需要将观察结果和评估结论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校,以促进教学改进。
•给予教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观察法
1.教育观察法的概念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根据对观察的环境条件是否进行控制和改变,可以将研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仪器设备,可以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受到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号性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
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它的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研究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深层结构和关系的材料。
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性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
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
每当其一种行为发生时,观察者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根据是否对观察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可将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
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3.观察的具体方法
(1)实况详录法
实况详录法是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观察对象的所有表现或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2)时间取样法
时间取样法是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时段进行专门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的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
如选择每周二、四、六的上午第一节课,就教师提问和男女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加以记录,来研究男女学生的成就动机问题。
(3)事件取样法
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以事件为单位进行观察,了解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而进行的研究方法二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间隔与时段规定的限制,其研究的是特定类别的完整行为事件,测量的不是限定时间单位的行为表现。
只要所期待的事件一出现,便可记录。
如对低年级小学生告状行为进行研究,每当小学生告状行为一出现,就进行观察,来分析小学生告状的原因、表现,为以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奠定基础。
(4)日记描述法
又称为儿童传记法,它是在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长期反复观察过程中,以日记的形式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描述的方法。
如xxxx4年裴斯泰洛齐的《一个父亲的日记》。
日记描述法通常分为综合日记法和主题日记法等。
日记描述法一般适用于个案研究。
(5)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把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任何可以表现儿童某一方面发展的新行为情景记录下来,并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由于观察者记录的往往是其亲自观察到的被观察者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因此它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影响儿童发展因素。
(6)频率计数图示法
频率计数图示法指的是在某些行为发生时计数其发生频率,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