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联盟PgMP访谈:东软集团项目管理资深顾问张建才

合集下载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创效能力(精细管理)-筑龙网11.30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创效能力(精细管理)-筑龙网11.30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创效能力---开展“精细管理”研讨及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交流论文***胜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工程处***摘要: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推进年”活动,完善项目关键环节控制,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各项制度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以精细化管理为载体,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提高项目创效能力。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创新创效1.前言:1.1根据公司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及实践工作经验,为进一步提高2010年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围绕2010年项目管理的工作中心,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方法和工作理念,把“精、细、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度和市场市场竞争力,为公司走出油田、打入国内市场及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内部及外部条件。

1.2 贯彻落实《胜企协[2010] 1号》关于《组织开展“精细管理”研讨及优秀论文评审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推动“比、学、赶、帮、超暨精细化管理推进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提升集团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考核力度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这是国际化项目管理协会IPMA对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定义。

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的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更为激烈的竞争,紧紧围绕打造国内及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工程和品牌效应这一目标愿景,以相关多元化战略为指引,确保各项计划措施阶段性任务的计划实现,以“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效益”为宗旨,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新梳理完善,使各项管理流程更加市场化,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市场地位和盈利的提升,使经营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优化,注重调整优化结构,加大EVM考核,把实现价值链、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作为实施各项决策和管理的基础依据,向建立全面系统、规范有序、务实高效、协调运行的管理、控制、监督机制迈出坚实一步,形成一套从上至下的管理工作体系。

华为马电和阿里欺诈门事件

华为马电和阿里欺诈门事件

警惕:大公司病下文摘自《华为人》第232期(2011年01月28日)和第233期(2011年03月09日),直面陈述了华为的客户马来西亚电信对华为的投诉事件的始末,并将读者的评论整理作为233期的主题。

感言:从人治转为法制和精神治,是一个沉痛的转变,华为95年市场大辞职、10年的质量反思大会现在看来,还都是任正非的人治。

当公司大到一定程度,还想依靠人治,就是一个笑话了,所以,华为投诉事件,值得反思。

中国的榜样里,能看到多少呢?万科远观而不了解,阿里现在很强调,但是否马云不在了,也是这样呢?我们还是以客户为中心吗?!——马电CEO投诉始末作者:徐直军、徐文伟、丁耘、姚福海等;《华为人》《管理优化》编辑部第一章客户的失望与愤怒——CEO的投诉2010年8月5日,一封来自马来西亚电信CEO的电子邮件发到了华为公司董事长孙亚芳女士的邮箱:“主题:TM(马来电信)对华为在马电国家宽带项目中一些问题的关注”尊敬的孙亚芳女士、主席:今天距我们上次会面已经六个月了,在上次的会谈中,我们针对国家宽带项目,特别是IPTV部署向华为请求做特殊保障。

非常感激您的亲力赞助与大力支持,我们才得以成功在3月29日正式启动我们的新品牌(Unify)并商用新业务(Triple-Play)。

这次商用仪式由马来西亚首相亲自启动与见证,非常成功!然而,我们业务的商用并不能代表网络的成功转型,同时也并不说明我们拥有了一个充分测试、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

从四月份开始,我们开始与华为再度努力,力争开创HSBB的未来。

但非常遗憾,在过去几个月中,华为的表现并没有达到我对于一个国际大公司的专业标准的期望。

……过去几个月里,多个问题引起我们管理团队的高度关注和忧虑:(1)合同履约符合度(产品规格匹配)和交付问题:在一些合同发货中,设备与我们在合同定义、测试过程中不一致……(2)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动作(方式):在我们反复申诉中,我们刚刚看到华为在跨项目协同方面的一些努力与起色,但是在网络中,仍然存在大量缺乏风险评估的孤立变更……(3)缺乏合同中要求的优秀的专家资源…………我个人非常期望能与您探讨这些紧急关键的问题;如果您能在随后的两周内到吉隆坡和我及管理团队见面,将不胜感激。

发言稿

发言稿

东软集团2011“两化融合”与创新战略研讨会主持人串场词主持人:(台下8:55)各位早上好,会议即将开始,请各位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9:00)各位早上好,首先代表东软集团欢迎来自合作伙伴的各位嘉宾及资深顾问,还有东软集团咨询体系的各位负责人以及技术骨干、咨询顾问、行业销售。

今年,恰逢东软20周年,20岁的东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得到了来自行业以及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正是有了大家的支持与同舟共济,才让中国的信息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主办东软集团2011“两化融合”与创新战略研讨会,希望聆听到来自各位嘉宾的真知灼见,并一起推动这个产业不断进步。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本次研讨会加深合作,为实现多方共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今天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SAP中国首席技术官张侠博士IBM全球战略联盟新兴国家云计算总经理寇卫东博士CISCO首席架构师黄大川先生(早上不会出席,中午到)和渠道经理孙月女士Intel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部总监李宏先生RIM公司商务总经理刘征宇先生NetApp 联盟总监陆炜明先生以及渠道发展经理黄晨嫣女士ORACLE资深咨询顾问冯天豪先生微软中国商业解决方案事业部 CRM技术解决方案专家肖东军先生西门子工业软件市场经理赵继政先生诺西公司解决方案架构师孙晓震先生Esri区域总经理王海涛先生以及技术工程师林光远先生以及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教授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楠女士(待定)东软集团合作伙伴产品与IT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李弢先生(待定)欢迎各位嘉宾的光临首先,我们有请来自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教授为本次研讨会致辞并作主题演讲,欢迎卢教授!9:00-9:50:致欢迎词及主题演讲:东软两化融合创新战略主持人:感谢卢教授的精彩致辞,而且在百忙之中进行了信息化方面的精彩分享。

接下来我们有请东软集团多年来的重要合作伙伴,SAP中国首席技术官张侠博士有关《企业应用创新促进两化融合》的主题演讲,欢迎张侠博士!9:50-10:20:主题演讲:企业应用创新促进两化融合参考:张侠博士历任SAP(思爱普)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中国首席技术官, 负责推动企业信息化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业务拓展。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实战应用 For 浪潮集团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实战应用 For 浪潮集团

4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实战应用》培训班
2
项目管理 研发管理 产品管理 领航者
中国企业产品开发管理的典型问题
1 缺乏系统、正确的产品管理理念 2 缺乏前瞻性、有效的产品规划 3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缺乏例行的系统的业务决策评审 4 职能化特征明显的组织结构阻碍了跨部门的协作 5 不规范、不一致、串行的产品开发流程 6 项目管理薄弱(包括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 7 技术开发与产品开发未分离,缺乏技术规划与运作机制 8 缺乏共用模块(CBB)与经验教训的积累及共享机制 9 缺乏有效的产品导向的考评和激励机制 10 缺乏有效的培养机制,产品管理人员的职业化素质不足
成功标准/关 注点
结构
流程
项目管理
产品战略及 规划
级别L1 不明确的目标
不明确、不清晰 无纪律状态 无原则性 无
级别L2 不一致的目标
职能化 各职能的工作流程 协调不畅 无原则、流于形式
级别L3 产品取得市场 成功 跨部门团队 统一的跨部门流程 高效协作
有效引导产品开发
级别L4 以平台推动产品持续 成功 异步开发的组织平台 流程成为战略优势 管道平衡、高效
15
活动 2
活动 3
客户需求 被满足
• 狭义的产品:指具有某种特定物质形状和用途的物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东西。
• 广义的产品:即指产品包,指人们通过购买而获得的能够满足某种需要和欲 望的物品总和,它既包括具有物质形态的产品实体,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利益。
品牌 安装
核心产品占总 成本的80%
包装
心理产品 附加产品 有形产品 核心产品
指导 质量
《集成产品开发流程(IPD)实战应用》培训班

iVS3000 IP监控解决方案模板(iSC多中心级联)

iVS3000 IP监控解决方案模板(iSC多中心级联)

iVS3000 IP解决方案模板(ISC多中心级联)目录前言 (3)1项目需求分析 (3)1.1项目背景概述 (4)1.2项目需求 (4)1.2.1项目目标 (4)1.2.2系统功能需求 (5)1.3设计原则及标准 (8)2系统方案设计 (9)2.1技术选择 (9)2.2ISC3000 IP监控解决方案 (10)2.2.1方案逻辑框图 (10)2.2.2方案组网设计 (11)2.2.3方案主要业务实现 (13)2.2.4系统功能介绍 (18)2.2.5方案特点 (20)2.2.6对承载网络的要求 (20)3相关产品介绍 (23)3.1ISC3000/ISC3100 集成监控中心 (23)产品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特点 (23)产品接口 (24)产品规格 (25)典型应用 (27)选购指南 (28)3.2ECR3300 系列视频编码器 (29)3.3前端系列EC (33)4附件 (40)4.1监控系统外设选择建议 (40)4.2H3C iVS IP监控技术白皮书 (40)前言本文件是杭州华三通信(以下简称H3C)公司依据招标书的要求,提出的针对该项目络需求的理解及全面的建议。

重点阐述了方案设计原则、组网设计、设备选型、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为用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是H3C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一贯宗旨,有关本技术建议书的一切问题,欢迎在任何时间垂询。

最后,感谢您长期以来对H3C公司的信任与支持。

H3C 公司简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简称H3C),致力于IP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2006年,H3C销售收入7.12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70%左右的同比增长。

在全国34省市设有分支机构。

目前公司有员工近50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51%。

H3C不但拥有全线路由器和以太网交换机产品,还在网络安全、IP存储、IP 监控、语音视讯、WLAN、SOHO及软件管理系统等领域稳健成长。

中国顶尖学者&讲师

中国顶尖学者&讲师

中国顶尖学者&讲师一、龙永图——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 (2)二、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国学大师、易经大师 (3)三、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4)四、李燕杰——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 (5)五、中里巴人——网络第一畅销书《求医不如求己》作者 (6)六、钱文忠——著名学者 (7)七、傅佩荣——全球国学类10强华人讲师 (8)八、金正昆——知名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 (9)九、翟鸿燊——国学实践应用专家 (10)十、叶檀——著名经济评论人 (11)十一、于丹——著名文化学者 (12)十二、梁良实战派讲师 (13)十三、张持——资深专家,一直专注于员工职业化素质的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周昌湘——《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始人 (14)一、龙永图——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出生年月:1967-03擅长领域:【经济形势】擅长行业:【通讯】【食品】【房地产】所在地:北京主讲课程:邀请费用:¥200000元/场 (参考价格)资历背景:1943年5月出生于长沙。

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1973年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80年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担任外交官,后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任职。

1986年奉调回国,先后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经贸部国际联络司司长。

1993年调入外经贸部工作,2002年-2003年初担任外经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2003年至今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自1992年开始,龙永图介入中国复关谈判。

1997年2月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负责贸易谈判及多边经济与法律事务,是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

2001年11月,中国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

龙永图这位中国入世的功臣,以他的自信、果敢、从容与睿智,赢得了世界的尊敬。

2003年初,龙永图辞去了外经贸部副部长的职务,出任非官方国际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的秘书长,致力于让博鳌论坛成为最活跃的国际经济论坛,成为全球研究亚洲问题最权威的智囊机构和高层次的对话平台。

软件项目的艺术_随笔

软件项目的艺术_随笔

《软件项目的艺术》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软件项目的重要性 (3)2. 软件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 (4)二、软件项目策划阶段 (4)1. 明确项目目标 (6)2. 制定项目计划 (7)3. 分析项目风险 (9)三、软件项目设计阶段 (10)1. 设计项目架构 (12)2. 设计系统界面 (13)3. 设计数据库结构 (14)四、软件项目编码阶段 (15)1. 编写代码 (17)2. 代码审查 (17)3. 问题解决与调试 (19)五、软件项目测试阶段 (21)1. 测试计划制定 (22)2. 执行测试用例 (23)3. 缺陷追踪与修复 (25)六、软件项目部署阶段 (27)1. 部署环境准备 (28)2. 上线前的最终测试 (29)3. 系统上线与监控 (30)七、软件项目收尾阶段 (31)1. 项目总结与评估 (33)2. 项目经验教训分享 (35)3. 后期维护与优化 (36)八、结语 (37)1. 软件项目管理的艺术性 (39)2. 持续改进与创新的重要性 (40)一、内容描述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每一个项目都如同一件艺术品,充满了创意与挑战。

当我翻开《软件项目的艺术》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被其中关于软件项目管理的深刻见解所吸引。

书中详细描述了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到测试、部署和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策略。

作者强调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成功的软件项目离不开周密的计划和执行。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作者对于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阐述所打动。

在软件项目中,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作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

书中还谈到了风险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都是在软件项目中不可避免的挑战,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分享,为读者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和思路。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范文目录一、内容概述 (3)1.1 选题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和写作要求 (7)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概述 (7)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9)2.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流程 (10)2.3 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角色与职责 (13)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15)3.1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16)3.2 风险识别与评估 (17)3.3 风险应对策略与计划 (18)3.4 风险监控与控制 (20)四、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质量控制 (21)4.1 质量控制的定义与目标 (23)4.2 质量管理体系与过程 (23)4.3 质量保证与质量审计 (25)4.4 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 (26)五、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团队管理 (28)5.1 团队管理的概念与作用 (30)5.2 团队建设与人员配置 (31)5.3 团队沟通与协作 (33)5.4 团队绩效评估与激励 (34)六、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法规与标准 (36)6.1 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37)6.2 IT行业标准与规范 (38)6.3 项目管理的国际标准 (39)七、案例研究与实践分析 (40)7.1 典型案例的选择与分析 (42)7.2 案例中的项目管理策略 (44)7.3 案例的启示与经验总结 (45)八、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46)8.1 新技术对项目管理的挑战 (48)8.2 行业变化与市场需求的影响 (49)8.3 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51)九、结论与建议 (52)9.1 研究总结 (53)9.2 建议与展望 (54)9.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56)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构建一个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论文范文,深度探讨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中,项目管理专家如何通过采用敏捷、迭代、协作和适应性强的项目方法,确保项目交付的速度、质量与成本效率。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人员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人员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引言. (1)1 相关理论概述 (4)1.1 人才的定义 (4)1.2 人才流失的定义 (4)1.3 激励理论 (4)2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现状及危害 (6)2.1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介绍 (6)2.2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介绍 (6)2.3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定义 (6)2.4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特征 (6)2.5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危害 (9)3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 (10)3.1 从业人员不稳定 (10)3.2 员工企业缺乏归属感 (11)3.3 试用期间工作压力大 (11)3.4 薪酬与晋升空间缺乏有效吸引力 (11)3.5 公司存在的不可控因素 (12)4 降低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问题的对策 (14)4.1 为员工提供职业指导 (14)4.2 健全招聘制度 (14)4.3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平衡员工心理 (15)4.4 构建公平开放的晋升系统 (16)4.5 注重完善客服人员培训 (16)4.6 基于Smart原则对客服人员流失制定目标管理参考表 (17)结论 (19)参考文献 (20)附录1 手机依赖性调查问卷 (22)附录2 离职员工原因调查表 (23)附录3 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离职原因访问提纲 (25)致谢 (27)摘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背景,内容和研究意义;其次的问题涉及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东软BPO客户流失,包括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的BPO客服人员的介绍、BPO客服人员流失的特征以及BPO客服人员流失的危害等;再次,说明了东软云科技有限公司BPO客服人员流失率较高的相关原因。

06-远方企业引擎V6-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方案

06-远方企业引擎V6-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方案
7、 面向个性化的设计
系统在输出界面(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运算公式、业务逻辑(限于一些可 选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诸多方面留给用户足够的自由空间,允许用户通过设置建立符合自己 需求的应用系统。
8、 系统的可集成性
系统建设遵循开放式数据交换标准,能够实现与其他应用系统的集成。V6 系统平台 采用 J2EE 架构,可将应用服务器层嵌入到客户公司现有的应用服务器集群中,实现系统集成。
强大的决策支持:提供全面、准 确、真实、及时的外部环境信息和 企业内部信息,保证工程信息的数 量与质量,加速信息传递的速度, 提高数据分析的灵活性,帮助管理 者增强决策能力。
逐步规范企业管理制度:一体化的 工程管理业务系统,规范了工程管 理的业务流程。具体表现在:流程 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自动化, 提高工作效率; 采购过程的强化控 制和监督能有效杜绝工程物资采购 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本方案以远方企业引擎 V6平台为 支撑,用 V6工程项目管理套件提供的 业务服务来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数据 处理,以 V6工作流引擎来驱动工程项 目管理的业务流程,在各相关单位和部 门间协同运作,形成一体化的工程项目 业务管理体系。
第 1 页 共 29 页
实现高效的工作流管理:通过对审 批流程的设置,审批金额权限的控 制等,保证了管理制度的严谨性和 规范性。
3、 实现管理数据的集中存储
远方企业引擎 V6建立数据中心,对企业所有财务、业务数据集中存储管理,彻底打通由于 部门条块分割及单一业务信息系统所造成的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 传送和共享,能有效节约数据管理的直接成本,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成果,为有效的决 策支持奠定扎实的基础。
系统提供独立的安全认证服务,除支持基本的用户名/口令验证登录外,还提供更强的专用 IC卡/射频卡/密码锁/指纹等高强度身份验证登录,登录后系统发放与时间地点相关的内部通行 证,凭此存取系统功能,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软件开发管理规范

软件开发管理规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规范济南明湖建筑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一、总则 (1)1.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目的 (1)2. 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规范适用对象 (1)3. 软件项目开发组织管理 (1)二、软件项目立项阶段 (1)三、软件项目实施阶段 (2)四、项目需求分析过程 (2)五、项目系统设计过程 (3)六、项目开发编码过程 (3)七、测试提交过程 (4)八、项目验收总结阶段 (5)一、总则1.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目的为保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预期交付的任务,让整个组织能清楚了解项目实施的目的、影响、进度,做到项目组所有成员都理解项目实施的原因、意义及客户的要求。

通过制度化管理来合理组织安排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角色转换。

2.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规范适用对象为了达到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同时要求公司业务人员引导合作单位和客户接受并适应公司本《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规范》。

3.软件项目开发组织管理根据软件开发的标准流程,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软件项目分三个主要阶段进行组织管理,分别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验收总结阶段。

二、软件项目立项阶段1.成立公司项目评估委员会负责公司的项目立项审批。

2.公司项目评估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或指定负责人召集,成员为公司管理层人员、商务负责人、市场负责人、技术总监、技术研发经理、财务负责人组成。

3.公司业务部门按照公司发展要求或外部需求形成《软件项目需求说明书》,确定项目需求管理人或项目申请人。

4.项目申请人填写《软件项目立项申请书》向项目评估委员会提出项目立项申请,主要说明项目的背景、目的、效益、成本、需求等方面,并由技术部门提供支持和技术说明。

00-PMBOK第六版_中文版(带完整目录)

00-PMBOK第六版_中文版(带完整目录)
1.1 指南概述和目的.............................................................................................................. 1 1.1.1 项目管理标准...................................................................................................... 2 1.1.2 通用词汇.............................................................................................................. 3 1.1.3 道德与专业行为规范.......................................................................................... 3
目录
第一部分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指南) 1. 引论............................................................................................................................................ 1
2. 项目运行环境......................................................................................................................... 37 2.1 概述................................................................................................................................. 37 2.2 事业环境因素................................................................................................................ 38 2.2.1 组织内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38 2.2.2 组织外部的事业环境因素............................................................................... 39

产值管理—支撑IT企业组织项目管理的核心关键设计

产值管理—支撑IT企业组织项目管理的核心关键设计

产值管理—支撑IT企业组织项目管理的核心关键设计当今组织级项目管理领域中,业界公认的管理模型有PMI的OPM3成熟度模型和软件工程协会SEI的CMMI模型。

近20年来很多IT企业借鉴和应用这两个模型在组织内部搭建起自己的组织级项目治理框架,有些组织进一步通过了CMMI3~5的级别认证。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即使通过了CMMI5最高认证,依然面临着人,组织和流程方面的巨大挑战。

具体表现在:人员紧张和能力不足,业务复杂且风险高,需求管理难和工期紧张等;高层支持,资源分配和流程优化等方面亦应对乏力。

在组织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层始终存在着两套体系在运行而没有有效的交融和支撑,导致很多PMO从业者无法得到高层的有效支持或者持续推动组织管理改善。

根据这些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产值管理是链接组织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层的最好桥梁之一,围绕产值管理为核心进行设计可以有效的搭建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

【IT企业的产值管理定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笔者就产值管理如何支撑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进行详细阐述。

产值这个概念来自于工业企业,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那么IT企业如何借鉴并定义产值呢?我们根据IT类项目的研发和交付的规律有如下定义:产值:指项目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成果物或进行劳务性活动的货币形式的总价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合同中约定的里程碑计划回款金额即是项目相应里程碑的产值。

举例说明:如图1:某项目合同1000万,有四个里程碑,相应的回款比例和金额分别是:20%(200万),15%(150万),35%(350万)和30%(300万)。

那么项目里程碑对应的产值分别是200万,150万,350万和300万。

图1这是单个项目的情况,而一个组织内是多个项目同时并行进行,分解到每个月就会有n个项目里程碑需要达成,这n个项目里程碑的产值之和就可以构成当月的回款目标。

从一个完整的商业年度看,即1-12月全部同理展开,产值计划就可以有效支撑组织的回款计划。

东软绩效管理课件

东软绩效管理课件

04
东软绩效管理工具与方法
KPI管理法
总结词
关键绩效指标
详细描述
KPI管理法是一种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方法,通过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分解,确定关键绩效领域,并 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进行衡量和评价。在东软绩效管理中,KPI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层级的绩效评估,以确保组织 目标的实现。
平衡计分卡
总结词
反馈与改进
及时向员工提供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结果应用与改进
1 2
奖励与激励
根据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 和激励,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培训与发展
针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提供培训和 发展机会,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3
持续改进
总结绩效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持续优化绩效管理 流程和方法,以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考核标准模糊
在某些情况下,绩效管理的考核标准可能不够明确,导致 考核结果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考核标准。
未来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与定制化
未来的绩效管理将更加注重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 方案,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发展需求。
数据驱动与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绩效管理的数据驱动和智能化, 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部门目标设定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 定部门绩效目标,确保 目标与业务发展相匹配

岗位职责明确
明确部门内各岗位的职 责和工作内容,确保员 工了解自己的职责范围

绩效评估标准
制定具体的绩效评估标 准,包括工作质量、工 作效率、团队协作等方
面。
持续改进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进 行反馈和沟通,制定改 进计划,促进部门绩效

东软慧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东软慧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东软慧鼎(TalentBas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简介东软慧鼎(TalentBas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TalentBase)是东软集团和翰威特咨询公司强强联手,共同开发面向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产品。

双方在产品开发至产品实施维护等各个领域,充分利用了在各自优势领域的资源,确保TalentBase从内容设计到系统实施的专业化和高质量。

TalentBase汇集了国内外成功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宝贵经验,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高度集成化管理,是适合中国企业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TalentBase系统不仅面向人力资源职能设计,也面向角色设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员人力资源管理。

它面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三类群体——人力资源管理者、机构主管和员工,是提供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服务的平台。

TalentBase为中国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日常工作平台;· 部门负责人管理平台· 高层管理者决策平台;· 企业员工的自助服务平台;TalentBase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不同阶段、单体企业与集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模式,针对性地开发了易用性强劲的Express版、标准版、集团版等三款产品。

TalentBase Express版能够完成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所必须的工作,方便快捷的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记录了日常工作信息,简化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包含:组织结构管理(其中含职位/岗位管理),员工配置管理(其中含劳动合同/协议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薪酬管理、动态报表。

Express版具有强劲的人力资源事务信息化处理功能,同时具备一定的战略功能、较强的人员管控(职数、薪酬、人员问量等)功能。

系统内置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如职位族模型、职级体系矩阵表、职位说明书、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薪级矩阵表,助力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

东软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东软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东软如何通过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孟莉
东软质量管理-使命与任务
使命:软件创造客户价值
质量管理:关注顾客与服务,传递知识与文化。
任务:为顾客提供最优的产品与服务
1、提升人员全方位能力 2、实施定量过程管理 3、构建系统工作环境
东软质量体系的发展历程
1995--1997 建设期 • 按照ISO9001:94构造质量管理体系 • 设置项目管理、质量保证、测试部门 • 1997年底国内首家ISO9001:94认证 • 公司发展到900人
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
Customer
Alignment of strategic objectives
Financial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Strategic Activities
启蒙期
建设期
发展期
2001-- 持续改进期 • 基于业务特点的质量体系 • 2002年CMM 5级 • 提高实用性和高效性 • 建立自我改善机制 • 公司近6000人
持续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
1991--1995 启蒙期 • 没有采用质量管理标准 • 设置项目管理和测试部门 • 公司发展到200人
1997--2001 发展期 • 强化基于PMI的项目管理 • 成立项目管理事业部、产品质量控制中心 • 1999年推广CMM和ISO9001:2000 • 2000年9月CMM 2级 • 2000年12月首家ISO9001:2000企业 • 2001年6月国内首家CMM 3级 • 公司有3000人

抓好项目管理,实现制胜之道

抓好项目管理,实现制胜之道

抓好项目管理,实现制胜之道作者:***来源:《项目管理评论》2021年第04期主持人:丁荣贵,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项目管理评论》主编、首席管理专家,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全球研究协调人,Project Leadership & Society(《项目领导力和社会》)副主编。

访谈嘉宾:孙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服务Fellow,运营商BG首席项目管理专家,主导华为交付项目数字化转型变革。

项目管理是根能力丁荣贵:我知道华为目前正准备出一本书,书名叫《华为项目管理之道》。

这个“道”是什么含义?您又是怎么理解华为项目管理之道的?孙虎:非常荣幸能和丁教授一起来聊项目管理之道。

华为之前出了《华为数据之道》一书,这是华为自己出品的第一本介绍数字化转型优秀实践的书。

考虑到华为在项目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研究,有大量的成功实践,项目管理成为华为的根能力、根技术,也是华为业务竞争力的法宝之一,所以华为希望对多年来的项目管理之道进行梳理总结。

《华为项目管理之道》这本书就是向读者分享华为几代人在项目管理方面的思考和实践的精华。

丁荣贵:也就是说,《华为项目管理之道》是华为思考、实践和创新项目管理的过程之道。

孙虎:对。

华为从最初的工程实践到工程管理再到项目管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项目管理1.0体系。

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华为成立了PMO并发布了项目管理流程,形成专业的项目交付管理能力。

在此基础上,华为实现了从以功能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建立起企业层面的项目管理文化和制度,这是华为项目管理2.0体系。

通过不断在实战当中进行总结提炼和数字化赋能,华为从无到有构建了基于集成化服务交付平台(Integrated Service Delivery Platform,ISDP)的数字化项目管理体系,实现了业务可视、可管、可控的高效项目管理体系,并促进项目经理向项目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转变,这是华为项目管理3.0体系。

中国软件企业过程改进的“制度化”:以东软集团实施CMMI为例

中国软件企业过程改进的“制度化”:以东软集团实施CMMI为例

中国软件企业过程改进的“制度化”:以东软集团实施CMMI为例杜晓君;张吉;荣新节【摘要】通过对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CMMI的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探讨该公司实施CMMI提高软件过程能力的背景和绩效,揭示中国软件企业过程改进的“制度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公司引进CMMI模式改进软件过程,使软件生产已经成为“制度化的过程”以及一个习惯性遵循和使用规则的过程.CMMI为中国软件企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成熟化起到了重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期刊名称】《管理学报》【年(卷),期】2011(008)008【总页数】7页(P1133-1139)【关键词】软件企业;过程改进;CMMI;制度化【作者】杜晓君;张吉;荣新节【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1 研究背景软件组织产品创新和开发活动以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对软件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软件过程规范化程度来衡量,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上仍旧相当落后,大多数企业仍处于一种手工作坊式运营阶段。

从美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看,软件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结构化生产方式、以过程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产方式3个阶段,有效的软件过程管理是通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上软件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全球软件市场中占据了2/3的份额;印度则在近10年中异军突起,一跃成为除美国以外最大的软件出口国。

纵观这2个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可以发现美国和印度的软件企业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企业都按照规范化的方法管理软件循环过程,特别是以CMM/CMMI①为指导开展软件过程改进工作,提高过程能力的成熟度,在预算既定的时间和成本下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CMMI进入中国后,我国很多软件企业积极开展CMM I咨询和认证,希望以此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与CMMI认证热潮相背离的是,我国大部分软件企业似乎对于一纸认证证书的兴趣远高于过程改进本身,即使对于那些真正想通过实施CMMI改进过程能力的软件企业,大多数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区块链的劣后供应商管理模式

基于区块链的劣后供应商管理模式

The Subordinate Supplier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Block Chain
作者: 张晓芹[1]
作者机构: [1]广东东软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225
出版物刊名: 中国流通经济
页码: 21-3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9期
主题词: 区块链;供应商;劣后供应商;供应链
摘要:如何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劣后供应商是在企业平台化转型基础上,基于企业内部小微经营体的运作而设立的一种新型供应商。

劣后供应商加入采购商小微经营体,免费供应物料或服务,同时承担着高收益和高风险。

设立劣后供应商是企业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方法,劣后供应商不是单纯的“股权联姻”,而是着眼于愿景与使命的战略合作,让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并因同时承担高风险和高收益而更具激励性。

区块链技术固有的特点有助于解决劣后供应商模式中的多状态、信任根基不牢以及无法使用可信第三方完美解决等问题。

将劣后供应商业务场景中的利益相关者组成联盟链,利用Hyperledger Fabric从呈现层、应用层、业务层、数据层等四个层面搭建劣后供应商平台架构,为劣后供应商管理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利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和拜占庭容错(PBFT)共识算法分别进行劣后供应商关系治理,有助于从技术层面平衡合同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二元治理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高级项目经理PgMP访谈:东软集团项目管理资深顾问张建才东软集团集团PMO项目管理资深顾问张建才项目管理者联盟第25期PgMP培训班学员2017年12月获得PgMP证书张建才:PgMP、PMP、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东软内部讲师十余年服务外包项目管理经验,三年国内解决方案项目管理经验以及四年组织级项目管理经验。

一个优秀合格的项目经理,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更需要具备扎实灵活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工程过程能力。

我一方面加强与业务项目管理协会多方互动,随时学习和掌握项目管理最新知识与动态,另一方面结合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深入到公司各一线团队,积极布道项目管理知识与工程过程能力。

促进各业务单元优秀实践与经验教训的交流传播,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和专业化形象与能力保驾护航!一、项目管理者联盟:张建才,您好。

恭喜你通过权威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的严格考核,获得国际项目集管理专家资格PgMP(Progra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单位,您自己以及你的工作经历与职责。

张建才:我现在就职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96年在上海上市,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软件企业。

东软集团是一家面向全球提供IT解决方案与服务的公司。

公司目前布局比较大,有行业解决方案、有产品工程、有服务外包、有教育还有大健康、大汽车等等,在国内目前是以事业部和8个大区的配置架构,在全国6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东软集团目前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南美设有子公司。

我是2001年从东北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加入了东软集团。

当时大概是做了十一年的服务外包业务,期间主要是去日本承担项目经理的职位,我们也同时作为桥梁工程师,我们一般叫Bridge SE,主要是把从日本承接的业务转接到国内来开发。

期间从事项目管理工作大概有八年左右的时间,之后转入到国内的解决方案行业,当时我主要负责国家的所有教育行业,比如国家教育部、北京教委、上海教委,以及各个地区教委的相关业务的开拓、开发、执行、交付,以及配合销售等一系列工作。

大概在四年前我加入到东软集团的PMO。

承担的职位是项目管理资深顾问的角色,主要从事的是项目管理专业的组织级改造工作,这几年我的主要工作成绩一是重构了公司的整个项目管理系统,这项工作花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个是制定了公司级的项目集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系统支撑的架构,并且在公司进行推广和使用,目前系统中项目集的个数大概在三百左右。

除此以外我的主要工作还有两项:一个是跟踪公司互联网创新业务的发展,主要包括制度的制订、流程的梳理、公司资源的支持,主要目的是保证公司创新业务的良好发展;另一个专项工作是整个公司级的项目经理的专项能力提升工作,目前我创造性的在公司提出了东软项目经理能力三角形,主要是从业务知识领域、工程过程领域、项目管理经营领域,从这三个领域阐述了东软集团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的能力、考核的标准和入门资格等等,通过这样一个能力模型有力地推进了东软集团项目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在项目管理专项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也会和东软集团HR的员工发展中心统一配合,目的也是提高东软在整个项目管理能力上的提升。

二、项目管理者联盟:您选择学习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集管理体系并参加PgMP认证的初衷与缘由是什么?张建才:就像我上面介绍的那样,因为大概两年半前我本身就是要从事项目集的工作,在工作中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自己在项目集管理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匮乏,尽管当时负责整个一个大的业务线的时候也管过多个项目,但是更多的还是以单个项目为准的,从集团这一层来看各个业务单元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去学习一下业界最新的项目管理理论和知识体系。

后来有机会认识了项目管理者联盟和宣总,也了解到项目管理者联盟在项目集经理培训方面有强大的实力,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项目管理者联盟。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希望提升个人的事业,也非常希望和同行或者说是其他行业的,比如说工程类、建筑类等其他从事项目管理行业的专家、朋友一起学习和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人的事业,当然也能更好的促进集团在项目集业务管理的一个深度和成熟度。

三、项目管理者联盟:回顾整个PgMP学习经历,请分享一下您的PgMP学习体会与感受,您认为的自己的学习价值与提升在哪里?张建才:我觉得PgMP认证首先确实是一个非常严肃也比较难考的认证,和之前考的PMP 认证还是很不一样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PMP在国内的考试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相对来说PgMP毕竟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整个国内对PgMP的认知目前也还是需要一个提高的过程,而且对整个项目集管理的理解大家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

我觉得项目集管理整个知识体系结构看起来耳目一新,对PgMP其中的内容也似曾相识,但是之前并没有很认真的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所以对于PgMP考试我觉得是需要非常认真的去准备的,也就是说项目管理者联盟和林老师给我们发了很多的学习资料,包含SPM解读材料、英文教材和中文的翻译,真的需要严格按照老师说的去执行和准备。

我个人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当时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真的是充分利用每一个可能的时间碎片,比如说在出差的路上,在飞机上我一般会找到飞机的最后一排人比较少相对安静的地方学习,我曾经在飞机上把资料翻了好几遍,我觉得在飞机上也是我整个学习效率最高的一个阶段,也是我对PgMP有很深理解的一个过程。

那么PgMP学习的价值和提升,我自己确实感触非常非常的深,因为项目管理的过程大家其实都能感觉到只是一个交付,就像林老师给我们讲的项目完成后我们看到的只是output输出和outcome成果,到这个阶段上基本上就OK了,确实大家继续思考的很少。

尽管和领导或者对外交流的时候也会知道与客户要形成双赢,但是双赢是一个什么样的双赢,其实我们理解得很少。

那么通过项目集管理里面的收益管理和战略一致性,其实我们了解到一个真正的项目、项目集、大项目或者项目组合需要看的是benefit收益和value价值。

如果做一个大项目和一个业务线负责人或者一个项目集经理,对收益和价值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那么在交付上就自己给自己降格了,思考的都是一些执行层的问题,那么就很难达到客户和自己公司所在方的双方的共同满意。

也就是说项目集经理一定要站在战略和管理的角度来看,让自己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去思考问题,这样才可以和客户的中层甚至高层对话,才能真正的理解客户背后项目集启动的背景和因素,通过对这些背景因素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去交付项目进而达到双赢。

我觉得PgMP其实给了我们项目管理从业者一个很清晰的上升通道,通过这个通道让我们知道:要管理更大的一个项目,要管一个业务单元或者说要站在项目集的层面看到多项目业务形态的管理,项目集管理标准给了我们一个指导的框架。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美国PMI确实是一个很厉害的组织,PMI能通过这么多繁杂的各种形态的项目,抽象出来项目集管理的五大绩效域,这五大绩效域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管理的支撑和框架,所以还是非常佩服美国PMI给了我们项目管理从业者一个前进的方向。

四、项目管理者联盟:如何理解项目集(Program)?项目集与项目、大型项目、项目群等常用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分项目、大项目与项目集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张建才:在参加项目管理者联盟PgMP课程之前,其实我已经把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的书大概看了一遍。

项目集我觉得就像PMI定义的经过协调管理以获取单独管理所无法取得的收益的一组相关联的项目、子项目和项目集活动,这里面一再强调的是关联,所以我觉得这是项目集的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特点。

项目集与项目、大型项目、项目群等常用概念有何区别与联系是比较清晰的。

项目相对来说就是一个独立的项目,项目和合同的对应关系是比较清晰的,相对来说它的可交付成果也比较明白,项目里面有五大过程组,但在项目集里面就很少提五大过程组,这也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区别。

项目集和大型项目的区别相对来说就会比较麻烦一些,因为某一个大型项目下面分多个子项目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类似于这种关联。

所以在有些场合下,我觉得可以把项目集和大型项目用比较类似的观点来看,但是有的时候大型项目在战略一致性上或者说治理结构上表现得不会像项目集这么清晰。

项目集和项目群的区别就更有意思了,项目群只是说我为了管理方便把多个项目放在一起进行管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要求的其实并不高,所以从这个观点上来看它们相互之间的意义并不大,尤其项目群在公司的战略一致性上支撑的也不是很足,而且干系人争取表现的也不明显,当然还有财务管理上的区别,因为项目群更多的只是看成本管理就OK了,不像项目集需要从财务框架上去理解和管理。

区分这些项目、大项目和项目集在工作中的指导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就单个项目的项目经理来说,在公司体系中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交付的角色,如果你是项目集经理肯定得站到公司的战略一致性上,也就是说你需要考虑的是公司业务的主航道,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对公司收益的支撑、公司的商业论证上的价值体现。

那么像东软或者其它的建筑类、工厂类的公司,他们的项目更多的是以大项目的形式存在的,中国有个记录片叫《中国的大型项目》,具体来看大项目其实也可以看成是项目集,比如说像港珠澳大桥,它里面的每一段都是超大型项目下面的一个大型项目,我觉得大型项目可以借鉴项目集的管理框架和方法来管理,但是大项目从管理的框架上来说现在也没有一个相对详细的定义,我觉得是因为不同行业的公司对大项目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东软我是从项目的规模上定义大项目的,这和项目集的观点来说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觉得项目集突出的提出了战略一致性,他们有和大项目不一样的地方,当然还要从财务的支撑管理、财务框架的管理来看,所以项目集是从更聚焦、治理框架更完善,支持过程更强大的角度来考虑的。

再从项目集在中国的落地角度来考虑,我觉得就像我上面表达的这些。

尤其项目集和大项目以及项目群的关系考虑,在中国(我相信在澳洲、在日本、在美国也一样)真正大家在做项目的时候不一定完全是以一个项目集的形态存在的,可能是以一个大项目存在的,甚至以项目群的形态存在的,所以我觉得项目集在这种形态下的落地是需要辩证的借鉴,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项目集标准在这种形态的项目的落地和实施,并有所筛选的去执行会更好一些。

五、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集管理的核心管理理念或者说管理指导思想是什么?您如何看待项目集管理理念?张建才:我觉得项目集管理的核心理念首先就是战略一致性,就是要保证整个项目集一定是在主业务航道上。

第二个是通过关联产生的收益,在项目集里有多个子项目或者子项目集的时候需要把项目边界进行模糊化,尽管来说有子项目或者子项目集,从项目集中的多个项目关系图中也可以看到它是希望在更大的一个框架下把项目的边界进行模糊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