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窦血栓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静脉窦血栓形成课件
直接征象
平扫: 急性期(<1周)早期以氧合血红蛋白为主,中期以脱
氧血红蛋白为主,晚期有正铁血红蛋白。 急性期末、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初,随时间延长,血栓
内红细胞破裂,游离稀释正铁血红蛋白形成,血栓在 各扫描序列上均呈高信号,此时MR检查较易诊断静脉 窦血栓 MRI在显示直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 敏感,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2、额顶上部皮质受损:以下肢为
障碍、
重的偏瘫、癫痫、皮层觉
精神症状等。
3、头皮静脉怒张。
乙状窦血栓
多为单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当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的患者出现败血症的
表现,则应考虑有乙状窦血栓形成的可能。 其主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嗜睡、复视及头
部静脉怒张,严重者出现精神症状和昏迷,病 变对侧出现不全偏瘫和锥体束征。
CT改变
(3)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状影,呈 “带征”(Cordsign)。
(4)增强扫描可以显示静脉窦内的血栓呈 低密度,静脉窦周围强化、密度升高, 由于强化区表现似希腊字母δ,故称为 “δ”征,也可称为空三角征,具有诊 断意义,但其出现率也仅为35~75%。
横窦血栓的CT表现
MR改变
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眼睑、结膜水肿, 眼球突出。患者还可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海绵窦血栓形成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颈内 动脉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并发症,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上矢状窦血栓表现
多为非炎性血栓,与妊娠、消耗和恶 液质等因素有关(见前面非炎性血栓病 因),多见于幼儿、老年人及产妇。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下矢状窦
位于大脑镰下缘上方1cm 左右,呈弓形向后走行, 至小脑幕的前缘处,与 大脑大静脉汇合延续为 直窦。
平扫: 急性期(<1周)早期以氧合血红蛋白为主,中期以脱
氧血红蛋白为主,晚期有正铁血红蛋白。 急性期末、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初,随时间延长,血栓
内红细胞破裂,游离稀释正铁血红蛋白形成,血栓在 各扫描序列上均呈高信号,此时MR检查较易诊断静脉 窦血栓 MRI在显示直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 敏感,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
2、额顶上部皮质受损:以下肢为
障碍、
重的偏瘫、癫痫、皮层觉
精神症状等。
3、头皮静脉怒张。
乙状窦血栓
多为单侧,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当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的患者出现败血症的
表现,则应考虑有乙状窦血栓形成的可能。 其主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嗜睡、复视及头
部静脉怒张,严重者出现精神症状和昏迷,病 变对侧出现不全偏瘫和锥体束征。
CT改变
(3)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状影,呈 “带征”(Cordsign)。
(4)增强扫描可以显示静脉窦内的血栓呈 低密度,静脉窦周围强化、密度升高, 由于强化区表现似希腊字母δ,故称为 “δ”征,也可称为空三角征,具有诊 断意义,但其出现率也仅为35~75%。
横窦血栓的CT表现
MR改变
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可引起眼睑、结膜水肿, 眼球突出。患者还可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海绵窦血栓形成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颈内 动脉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等并发症,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上矢状窦血栓表现
多为非炎性血栓,与妊娠、消耗和恶 液质等因素有关(见前面非炎性血栓病 因),多见于幼儿、老年人及产妇。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下矢状窦
位于大脑镰下缘上方1cm 左右,呈弓形向后走行, 至小脑幕的前缘处,与 大脑大静脉汇合延续为 直窦。
脑静脉窦血栓 ppt课件
ppt课件
36
溶栓治疗
• 禁忌证: 1. 凝血功能严重异常; 2. 合并颅内出血风险(动脉瘤、动静脉畸
形); 3. 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疾病,不能耐
受手术。
ppt课件
37
CVST溶栓基本技术
1. 脑静脉造影 2. 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 3. 机械性碎栓 4. 经动脉溶栓治疗 5. 静脉窦内支架植入术 6. 多途径联合血管内治疗
栓治疗,术后结合抗凝治疗。
ppt课件
31
病因治疗
• 感染性CVST,应用敏感抗菌素; • 慎用避孕药; • 纠正缺铁性贫血; •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
ppt课件
32
抗凝治疗
• 目的:避免血栓扩大,有助于自发性血栓 溶解和预防肺栓塞。
• 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ppt课件
33
抗凝药特点
• 低分子肝素:不需监测凝血功能及调整使 用剂量,很少引起出血;
23
ppt课件
24
MRI/MRV
MRV直接征象:
• 正常静脉窦和(或)部分脑静脉血液流空 信号中断
• 正常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出现边缘模糊、 不规则的较低血流信号
MRV间接征象:
• 梗阻处静脉侧支形成或其他途径引流静脉 异常扩张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DSA
• 静脉窦显影中断
• 部分皮层静脉不显影,软脑膜静脉显著扩 张
脑静脉窦血栓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ppt课件
1
概念
• 是因高凝状态,或感染引起的血管 内皮损伤导致的脑静脉和(或)静脉窦 内血栓形成,出现以颅内高压和神经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病变。
脑静脉窦血栓PPT幻灯片
28
INR
(0.8~1.1)
1.1
D-DIMER 5250
20090830 25.1
1.3
3607
20090831 31.1
1.6
3367
20090901 27.2
抗凝治疗
❖ 治疗目标:INR(国际标准化比率)维持在 2~3之间6个月。
❖ 肝素 使APT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为正 常值的2~2.5倍,稳定后开始华发林治疗。
❖ 肝素及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的具体剂量及 时间确凿可靠依据少。
14
全身溶栓治疗
❖ 静脉内溶栓治疗由于静脉窦内局部药物含量 低,且易引起颅内出血,尤其是对已有静脉梗死 或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
❖ “扣带征” 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
状影,在低密度衬托下呈“扣带征”,出现 率20%~30%。
❖ 脑实质出血,CT表现为不符合血管支
配范围的高密度灶,周围多有低密度区。
9
MRI
❖ 优点:直接看到血 栓以及脑损伤如水 肿或出血性梗死。
❖ 缺点:
❖ 对海绵窦血栓及层 静脉血栓成像有限。
❖ 当静脉窦先天缺如或 发育不全得出假阳性 结论。
Ⅳ、Ⅵ脑神经麻痹提示海绵窦血栓。
6
临床表现2
血栓的形成部位及扩展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 血栓形成局限于上矢状窦或横窦-孤立性颅内压增高 ❖ 上矢状窦血栓晚期典型表现-双侧病灶 ❖ 横窦血栓-耳痛,颈部压痛 ❖ 海绵窦血栓-Ⅲ~Ⅵ神经受累 ❖ 深静脉血栓-无动性缄默,昏迷,去脑强制 ❖ 血栓扩展至皮层静脉-局灶性体征,癫痫 ❖ 单纯皮层浅静脉血栓而无静脉窦受累—卒中样表现 ❖ 小脑静脉血栓-致死
10
DSA
INR
(0.8~1.1)
1.1
D-DIMER 5250
20090830 25.1
1.3
3607
20090831 31.1
1.6
3367
20090901 27.2
抗凝治疗
❖ 治疗目标:INR(国际标准化比率)维持在 2~3之间6个月。
❖ 肝素 使APTT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为正 常值的2~2.5倍,稳定后开始华发林治疗。
❖ 肝素及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的具体剂量及 时间确凿可靠依据少。
14
全身溶栓治疗
❖ 静脉内溶栓治疗由于静脉窦内局部药物含量 低,且易引起颅内出血,尤其是对已有静脉梗死 或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
❖ “扣带征” 静脉窦内血栓呈高密度带
状影,在低密度衬托下呈“扣带征”,出现 率20%~30%。
❖ 脑实质出血,CT表现为不符合血管支
配范围的高密度灶,周围多有低密度区。
9
MRI
❖ 优点:直接看到血 栓以及脑损伤如水 肿或出血性梗死。
❖ 缺点:
❖ 对海绵窦血栓及层 静脉血栓成像有限。
❖ 当静脉窦先天缺如或 发育不全得出假阳性 结论。
Ⅳ、Ⅵ脑神经麻痹提示海绵窦血栓。
6
临床表现2
血栓的形成部位及扩展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 血栓形成局限于上矢状窦或横窦-孤立性颅内压增高 ❖ 上矢状窦血栓晚期典型表现-双侧病灶 ❖ 横窦血栓-耳痛,颈部压痛 ❖ 海绵窦血栓-Ⅲ~Ⅵ神经受累 ❖ 深静脉血栓-无动性缄默,昏迷,去脑强制 ❖ 血栓扩展至皮层静脉-局灶性体征,癫痫 ❖ 单纯皮层浅静脉血栓而无静脉窦受累—卒中样表现 ❖ 小脑静脉血栓-致死
10
DSA
静脉窦血栓知识ppt课件
横窦示意图
横窦的变异
口径变异很大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 有时右横 窦续于上矢状窦,左横窦续于直窦。 左侧横窦可缺失。横窦缺失时,板障静 脉、大脑浅静脉及同侧其它窦 明显扩张, 加以代偿。 有时可为纤维隔或骨性中隔完全隔开, 分成两个管道。 也可不完全分隔,或分隔之二管口径相 差悬殊。 此外,也有报导横窦静脉血经乳突导血 静脉引流至颅外。
脑静脉与静脉窦
内容
一、静脉窦的解剖 二、静脉窦血栓的分类 三、静脉窦血栓的病因 四、静脉窦血栓的病理过程 五、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六、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 七、静脉窦血栓的继发改变 八、静脉窦血栓的诊断 九、静脉窦血栓的治疗
硬膜静脉窦:
硬膜静脉窦:是脑静脉系统中的特殊 部分,它在结构上与静脉不同,它是硬脑 膜某些特定部位的隧道空隙,位于硬膜的 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内面衬以内皮细胞, 管壁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不具有 弹性。 硬脑膜窦是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主 要由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直窦、横窦、 乙状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最 后穿出颈静脉孔,续为颈内静脉。 硬膜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很多,因此了 解其变异有助于防止过度的评价静脉窦血 栓。
一、脑静脉窦的解剖
脑静脉窦主要有6个: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颈内静脉造影示意图
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脑顶中线稍偏 右侧,隐在颅骨的 矢状沟和大脑镰的 附着缘处。前端细 小,起自盲孔,后 至枕内隆突附近的 窦汇。 主要接受大脑背外 侧面和内侧面上部 的血液,以及通过 蛛网膜绒毛再吸收 的脑脊液。上矢状 窦的血流方向由前 向后,在颅内与大 脑浅、深静脉以及 其它窦腔相通。
脑静脉窦血栓PPT课件
Jan Stam, M.D., Ph.D. Thrombosis of the Cerebral Veins and Sinuses.
N Engl J Med 2005;352:1791-8.
14
基底静脉又称为Rosenthal静 脉,是大脑深静脉的一支。基 底静脉全程可分为3段:前段 可经蝶顶窦注入海绵窦,中段 可经中脑外侧静脉注入岩上窦。 基底静脉主要收集嗅区、眶面、 视交叉、视束、岛叶、颞叶深 豆纹区、丘脑、上丘脑、下丘 脑视前区等部的静脉血。
CVST类型
19
CVST的五种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占成人中风的0.5%-1%,在普通人群中CVT的年发 病率为(3-4)/100万,儿童中为7/100万,其中75% 为女性。
2
多见于20-35岁女性,最常见于上矢状窦、横窦和 乙状窦,其次为海绵窦和直窦。
与动脉血栓形成相比,CVST的发病率较低, 病因复杂,起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各异,缺 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因此,如何识别、早 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临床上 棘手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
1.心脏: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衰竭,安置起搏器 2.恶性肿瘤:任何内脏癌症,淋巴瘤,白血病 3.红细胞疾患: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性贫血,
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铁缺乏,贫血 4.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或继发 5.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血酶Ⅲ、蛋白C及蛋白S缺乏,
静脉窦解剖和血栓形成ppt课件
❖ 蛋白S为一血浆蛋白,功能造作为活化,蛋白C抗凝活 性的辅因子。蛋白S缺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完整版课件
7
三、危险因素:80%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1)产褥期: (2)颅内或局部感染(颜面脓肿、中耳炎、乳突炎、
鼻窦炎、脑膜炎)
(3)口服避孕药。 (4)心脏病、心梗、心办膜病。 (5)血液病、真性红C增多症。 (6)外科手术。 (7)脑外伤。 (8)高热。 (9)全身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 (10)中毒。 (11)脱水——高凝状态:频繁腹泻、呕吐。
完整版课件
5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异常
2、血液动力学异常:
❖ 血流淤滞 ❖ 高凝状态
红C ,血粘度 , V血栓形成
❖ 管壁异常
❖ 甲亢患者的凝血功能:Ⅲ因子活性 高凝状态。
❖ 甲状腺肿,压迫液V和锁骨下V CNSV血液淤积。
3、蛋白C和蛋白S缺乏 :
蛋白C为Vtk依懒蛋白,在肝内合成蛋白C使辅因子Va和
完整版课件
4
V
V Galen
V
三、脑部深V 大脑大V(Galen)
脑 (大 部脑 深大
)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位于胼胝体 后部之下, 引流血液进 入直窦。
基底V: 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大脑后V: 按枕额方向引流距状区V血液。
完整版课件
8
四、病理
V或窦内血栓形成:V回流受阻 引流区域内的
毛细血管,小V充血。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有部分血性出血,即出
血性梗塞。
完整版课件
7
三、危险因素:80%有明确的危险因素
(1)产褥期: (2)颅内或局部感染(颜面脓肿、中耳炎、乳突炎、
鼻窦炎、脑膜炎)
(3)口服避孕药。 (4)心脏病、心梗、心办膜病。 (5)血液病、真性红C增多症。 (6)外科手术。 (7)脑外伤。 (8)高热。 (9)全身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 (10)中毒。 (11)脱水——高凝状态:频繁腹泻、呕吐。
完整版课件
5
二、发病机制:
1、遗传异常
2、血液动力学异常:
❖ 血流淤滞 ❖ 高凝状态
红C ,血粘度 , V血栓形成
❖ 管壁异常
❖ 甲亢患者的凝血功能:Ⅲ因子活性 高凝状态。
❖ 甲状腺肿,压迫液V和锁骨下V CNSV血液淤积。
3、蛋白C和蛋白S缺乏 :
蛋白C为Vtk依懒蛋白,在肝内合成蛋白C使辅因子Va和
完整版课件
4
V
V Galen
V
三、脑部深V 大脑大V(Galen)
脑 (大 部脑 深大
)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位于胼胝体 后部之下, 引流血液进 入直窦。
基底V: 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大脑后V: 按枕额方向引流距状区V血液。
完整版课件
8
四、病理
V或窦内血栓形成:V回流受阻 引流区域内的
毛细血管,小V充血。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有部分血性出血,即出
血性梗塞。
静脉窦血栓知识课件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 左侧横窦、乙状窦缺失,右侧优势型横窦、乙状 窦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下矢状窦变异
关于下矢状窦的 位置、长度、有无 等的描述,十分不 一致,甚至完全矛 盾→变异情况较多 见
➢ 长度→3.7~9.5cm( 平均5~8cm)
➢ 横切面积0.5~6m㎡ ,一般<3m㎡
➢ 另有1/6缺失以及与 上矢状窦吻合等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
硬膜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很多,因此了
解其变异有助于防止过度的评价静脉窦血
栓。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内容
一、静脉窦的解剖 二、静脉窦血栓的分类 三、静脉窦血栓的病因 四、静脉窦血栓的病理过程 五、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六、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 七、静脉窦血栓的继发改变 八、静脉窦血栓的诊断 九、静脉窦血栓的治疗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切面呈三角形,窦内有小 梁和中隔
➢ 左、右横窦间常有吻合支 相连
26
横窦示意图
27
横窦的变异
➢ 口径变异很大 ➢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 有时右横
窦续于上矢状窦,左横窦续于直窦。 ➢ 左侧横窦可缺失。横窦缺失时,板障静
脉、大脑浅静脉及同侧其它窦 明显扩张 ,加以代偿。 ➢ 有时可为纤维隔或骨性中隔完全隔开, 分成两个管道。 ➢ 也可不完全分隔,或分隔之二管口径相 差悬殊。 ➢ 此外,也有报导横窦静脉血经乳突导血 静脉引流至颅外。
静脉窦血栓
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张店区人民医院 张衍龙
1
前言
静脉窦血栓是一种不常见的特殊临床 类型的脑血管病,是血栓引起窦腔狭 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 收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及体 征缺乏特异性,临床常有误漏诊的发 生,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随着医生认识的提高和影象技术的发 展,特别是MRI和MRV,大大提高了该 病的诊断率,治疗也有很大进展。
✓ 顶静脉陷窝→最大 ✓ 枕静脉陷窝→次之 ✓ 额静脉陷窝→最小
11
脑膜静脉
静脉陷窝 (外侧陷窝)
上矢状窦 静脉陷窝 蛛网膜颗粒
12
上矢状窦变异
一般认为,上矢状窦起始于盲孔的并不多见( 9%);绝大部分(85%)在上矢状窦腔的前一 段有一短的闭锁段,长0.2~4cm;更长达4~9cm 者,但少见(6%)。
2
脑静脉与静脉窦
3
内容
一、静脉窦的解剖 二、静脉窦血栓的分类 三、静脉窦血栓的病因 四、静脉窦血栓的病理过程 五、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六、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 七、静脉窦血栓的继发改变 八、静脉窦血栓的诊断 九、静脉窦血栓的治疗
4
硬膜静脉窦:
硬膜静脉窦:是脑静脉系统中的特殊
上矢状窦管腔的尺寸变化很大 ➢ 可完全缺失 ➢ 副上矢状窦,行于上矢状窦侧方 ➢ 或在上矢状窦内有结缔组织中隔,将其完全分为
左右两半 ➢ 静脉陷窝:新生儿可完全缺失,成人占16.7%,
儿童占23.3%
13
高位上矢状窦分裂
14
➢ 图B、前后位, ➢ 显示上矢状窦(大黑箭
)离开中线1cm以上, 连于右横窦而终。直窦 (小箭)与两侧横窦通 过小静脉管道(白箭) 而连合。左横窦(箭头 )发育低下。这种变异 不存在真正的窦汇
➢
硬膜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很多,因此了
解其变异有助于防止过度的评价静脉窦血
栓。
5
6
一、脑静脉窦的解剖
脑静脉窦主要有6个: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7
颈内静脉造影示意图
8
9
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脑顶中线稍偏 右侧,隐在颅骨的 矢状沟和大脑镰的 附着缘处。前端细 小,起自盲孔,后 至枕内隆突附近的 窦汇。
部分,它在结构上与静脉不同,它是硬脑 膜某些特定部位的隧道空隙,位于硬膜的 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内面衬以内皮细胞, 管壁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不具有 弹性。
➢ 硬脑膜窦是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主
要由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直窦、横窦、 乙状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最 后穿出颈静脉孔,续为颈内静脉。
20
下矢状窦变异
关于下矢状窦的 位置、长度、有无 等的描述,十分不 一致,甚至完全矛 盾→变异情况较多 见 ➢ 长度→3.7~9.5cm( 平均5~8cm) ➢ 横切面积0.5~6m㎡ ,一般<3m㎡ ➢ 另有1/6缺失以及与 上矢状窦吻合等
21
直窦 straight sinus
始于胼胝体压部后方 ,自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与下矢 状窦汇合的膨大起始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 幕的附着处,直行向 后,在枕内隆突附近 与上矢状窦汇合,并 向两侧延伸为左、右 横窦。 全长1.5~5cm ,宽0.2~0.4cm;横 切面呈三角形,面积 :成人→12.6m㎡ 儿 童→9.5m ㎡
主要接受大脑背外 侧面和内侧面上部 的血液,以及通过 蛛网膜绒毛再吸收 的脑脊液。上矢状 窦的血流方向由前 向后,在颅内与大 脑浅、深静脉以及 其它窦腔相通。
10
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 在窦的左右侧壁上,有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 有突入的蛛网膜颗粒
➢ 每侧有几个静脉陷窝,呈小囊状,是窦壁较薄 的扩大部分。每个静脉陷窝接受1~3个大脑上 静脉开口以及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的导入。 蛛网膜颗粒也从下方突入陷窝内
15
➢
图A、左颈动脉造
影,静脉期、侧位,
➢ 显示上矢状窦的前1/3 闭锁(大黑箭)。SSS 在近冠状缝处由大的额 皮层静脉(小箭)组成 。可见明显的上吻合静 脉(Trolard静脉)( 白箭)
图A
16
பைடு நூலகம்
➢ 图10-19、前后位, SSS(大黑箭)偏离中 线,变成右横窦;直窦 (小黑箭)变成较小的 左横窦。此情况下只有 一小静脉管道(白箭) 连接两侧的横窦,无真 正的窦汇
17
MRI上矢状窦位置
18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19
下矢状窦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胼胝体背方大 脑镰的游离缘上方 1cm左右,呈弓形 向后走行,至小脑 幕的前缘处,与大 脑大静脉(Galen )汇合延续为直窦
下矢状窦主要接受 大脑内侧面、大脑 镰及胼胝体的部分 静脉血,血流方向 也是由前向后。
24
直窦在MRI的位置
25
横 窦 transverse sinus
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 成对,位于小脑幕的后外 侧缘,走行于枕骨横突沟 内。横窦起于窦汇,向外、 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直 下延续为乙状窦。上矢状 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 (约63%),所以右侧横窦 较粗。左右横断面口径常 不对称,左横窦平均为 17.39m㎡,右侧为 25.96m ㎡。
主要接受大脑大静脉 与下矢状窦的静脉血。
22
23
直窦的变异
有时在枕内隆突处,管腔中出现纤维结缔组织间隔 ,将直窦分为左、右两支
血流流向:流入左、右横窦→54%
流入窦汇→19%
流入左横窦→17%
流入右横窦→8%
直窦末端注入窦汇时:1孔注入→48%
2孔注入→35%
、5孔(1%)
3孔→12%,甚至4孔(4%)
28
➢ 左侧横窦、乙状窦缺失,右侧优势型横窦、乙状 窦
➢ 左、右横窦间常有吻合支 相连
26
横窦示意图
27
横窦的变异
➢ 口径变异很大 ➢ 正常人亦可见一侧横窦缺如。 有时右横
窦续于上矢状窦,左横窦续于直窦。 ➢ 左侧横窦可缺失。横窦缺失时,板障静
脉、大脑浅静脉及同侧其它窦 明显扩张 ,加以代偿。 ➢ 有时可为纤维隔或骨性中隔完全隔开, 分成两个管道。 ➢ 也可不完全分隔,或分隔之二管口径相 差悬殊。 ➢ 此外,也有报导横窦静脉血经乳突导血 静脉引流至颅外。
静脉窦血栓
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张店区人民医院 张衍龙
1
前言
静脉窦血栓是一种不常见的特殊临床 类型的脑血管病,是血栓引起窦腔狭 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 收障碍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及体 征缺乏特异性,临床常有误漏诊的发 生,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随着医生认识的提高和影象技术的发 展,特别是MRI和MRV,大大提高了该 病的诊断率,治疗也有很大进展。
✓ 顶静脉陷窝→最大 ✓ 枕静脉陷窝→次之 ✓ 额静脉陷窝→最小
11
脑膜静脉
静脉陷窝 (外侧陷窝)
上矢状窦 静脉陷窝 蛛网膜颗粒
12
上矢状窦变异
一般认为,上矢状窦起始于盲孔的并不多见( 9%);绝大部分(85%)在上矢状窦腔的前一 段有一短的闭锁段,长0.2~4cm;更长达4~9cm 者,但少见(6%)。
2
脑静脉与静脉窦
3
内容
一、静脉窦的解剖 二、静脉窦血栓的分类 三、静脉窦血栓的病因 四、静脉窦血栓的病理过程 五、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 六、静脉窦血栓的影像特征 七、静脉窦血栓的继发改变 八、静脉窦血栓的诊断 九、静脉窦血栓的治疗
4
硬膜静脉窦:
硬膜静脉窦:是脑静脉系统中的特殊
上矢状窦管腔的尺寸变化很大 ➢ 可完全缺失 ➢ 副上矢状窦,行于上矢状窦侧方 ➢ 或在上矢状窦内有结缔组织中隔,将其完全分为
左右两半 ➢ 静脉陷窝:新生儿可完全缺失,成人占16.7%,
儿童占23.3%
13
高位上矢状窦分裂
14
➢ 图B、前后位, ➢ 显示上矢状窦(大黑箭
)离开中线1cm以上, 连于右横窦而终。直窦 (小箭)与两侧横窦通 过小静脉管道(白箭) 而连合。左横窦(箭头 )发育低下。这种变异 不存在真正的窦汇
➢
硬膜静脉窦的解剖变异很多,因此了
解其变异有助于防止过度的评价静脉窦血
栓。
5
6
一、脑静脉窦的解剖
脑静脉窦主要有6个: 上矢状窦 下矢状窦 直窦 横窦 乙状窦 海绵窦
7
颈内静脉造影示意图
8
9
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脑顶中线稍偏 右侧,隐在颅骨的 矢状沟和大脑镰的 附着缘处。前端细 小,起自盲孔,后 至枕内隆突附近的 窦汇。
部分,它在结构上与静脉不同,它是硬脑 膜某些特定部位的隧道空隙,位于硬膜的 骨膜层和脑膜层之间,内面衬以内皮细胞, 管壁由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不具有 弹性。
➢ 硬脑膜窦是一个连续的管道系统,主
要由上矢状窦和下矢状窦、直窦、横窦、 乙状窦、海绵窦及其他颅底诸窦组成,最 后穿出颈静脉孔,续为颈内静脉。
20
下矢状窦变异
关于下矢状窦的 位置、长度、有无 等的描述,十分不 一致,甚至完全矛 盾→变异情况较多 见 ➢ 长度→3.7~9.5cm( 平均5~8cm) ➢ 横切面积0.5~6m㎡ ,一般<3m㎡ ➢ 另有1/6缺失以及与 上矢状窦吻合等
21
直窦 straight sinus
始于胼胝体压部后方 ,自大脑大静脉 (Galen静脉)与下矢 状窦汇合的膨大起始 ,位于大脑镰与小脑 幕的附着处,直行向 后,在枕内隆突附近 与上矢状窦汇合,并 向两侧延伸为左、右 横窦。 全长1.5~5cm ,宽0.2~0.4cm;横 切面呈三角形,面积 :成人→12.6m㎡ 儿 童→9.5m ㎡
主要接受大脑背外 侧面和内侧面上部 的血液,以及通过 蛛网膜绒毛再吸收 的脑脊液。上矢状 窦的血流方向由前 向后,在颅内与大 脑浅、深静脉以及 其它窦腔相通。
10
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
➢ 在窦的左右侧壁上,有大脑上静脉的开口,还 有突入的蛛网膜颗粒
➢ 每侧有几个静脉陷窝,呈小囊状,是窦壁较薄 的扩大部分。每个静脉陷窝接受1~3个大脑上 静脉开口以及板障静脉和硬脑膜静脉的导入。 蛛网膜颗粒也从下方突入陷窝内
15
➢
图A、左颈动脉造
影,静脉期、侧位,
➢ 显示上矢状窦的前1/3 闭锁(大黑箭)。SSS 在近冠状缝处由大的额 皮层静脉(小箭)组成 。可见明显的上吻合静 脉(Trolard静脉)( 白箭)
图A
16
பைடு நூலகம்
➢ 图10-19、前后位, SSS(大黑箭)偏离中 线,变成右横窦;直窦 (小黑箭)变成较小的 左横窦。此情况下只有 一小静脉管道(白箭) 连接两侧的横窦,无真 正的窦汇
17
MRI上矢状窦位置
18
上矢状窦在MRI的位置
19
下矢状窦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位于胼胝体背方大 脑镰的游离缘上方 1cm左右,呈弓形 向后走行,至小脑 幕的前缘处,与大 脑大静脉(Galen )汇合延续为直窦
下矢状窦主要接受 大脑内侧面、大脑 镰及胼胝体的部分 静脉血,血流方向 也是由前向后。
24
直窦在MRI的位置
25
横 窦 transverse sinus
为颅内最大成对的静脉窦, 成对,位于小脑幕的后外 侧缘,走行于枕骨横突沟 内。横窦起于窦汇,向外、 向前行至岩枕裂处急转直 下延续为乙状窦。上矢状 窦血液偏流于右侧者居多 (约63%),所以右侧横窦 较粗。左右横断面口径常 不对称,左横窦平均为 17.39m㎡,右侧为 25.96m ㎡。
主要接受大脑大静脉 与下矢状窦的静脉血。
22
23
直窦的变异
有时在枕内隆突处,管腔中出现纤维结缔组织间隔 ,将直窦分为左、右两支
血流流向:流入左、右横窦→54%
流入窦汇→19%
流入左横窦→17%
流入右横窦→8%
直窦末端注入窦汇时:1孔注入→48%
2孔注入→35%
、5孔(1%)
3孔→12%,甚至4孔(4%)
28
➢ 左侧横窦、乙状窦缺失,右侧优势型横窦、乙状 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