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学案设计(无答案)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高一级部杨景伟一.【课标分析】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本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和解释”,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能够对其形成原因加以解释的水平。
本课标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即达成该标准的条件是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实例分析其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第一章人口的延续,在学习了生产活动的主体——人之后,把人生活的重要聚落——城市作为一个案例来进行剖析。
本节又是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城市空间结构”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两大块内容,前者是学习后者的基础。
本节说课只涉及第一课时“城市的空间结构”部分。
“城市的空间结构”部分内容又可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同学而言,对城市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缺乏理性思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更注重突出直观性教学,注重通过案例,结合相关图片等直观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资料归纳得出结论。
三.【学情分析】新华中学位于天津市中心附近的小白楼中心商务区旁,离其他类型的城市功能区也相距不远,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四.【教学目标】1. 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天津地图、图片等信息,对天津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特点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2.通过以天津市为案例进行的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发展观和环境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原因难点中心商务区与商业区的区别经济因素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六.【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七.【教学过程】【知问环节】由于学科限制,知问环节需要放在课上,因此我通过设置清晰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这样自学的过程才不是盲目的。
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
观察比较不同自然地理 环境下城市空间结构的 差异?
六、城市空间结构 的差异
宜昌市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上扼巴蜀,下引 荆襄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长江自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河流还有北部的沮漳、 黄柏河和清江。 (城市用地沿江狭长布局) 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主要地形为丘陵、低山、中 山、高山4种主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 (山区城市沿山谷扩展)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港口港阔水深,不淤不冻,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 转运远东、南亚、北美、欧洲货物最便捷的港口。拥有集装箱、原油、成品油、 粮食、煤炭、散矿、化工产品、客货滚装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 以上泊位52个。 (沿海城市多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全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以平原和洼淀为 主。平原86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 。洼淀区2432平方公里,约占总面 积的11%。 (平原地区城市由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功能特点
零售、服务、商 务办公、金融、 贸易 居民居住地
区位条件
由各种商业街和购 物区相成;交通便 捷,人流量大
交通方便、环境 适宜
工业用地分布
远离居民、交通便 利、土地资源充足; 形成多个不同类型 的工业区 较好的交通、通 讯条件和优美的 环境 环境条件好
大专院校、科研 单位等集中区 休闲和旅游的区 域
土地面积:6340.5平方公里 (重庆:8.2万km2,北京1.68万km2) 常住人口:2000多万 经济概述:最大的工业城市、商业和金融中心。 一:二:三
0.8 : 45.5 :53.7
人均6.5万元全国第一
2008年GDP达1.4万亿元,占全国5.6%
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2014高中地理 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3 中图版必修2 【课题】必修2模块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广东省为例》【所需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析: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学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
但本条“标准”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于其中,说明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
因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城市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从城市群体的角度来了解城市等级的划分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材通过文字“阅读”材料,概述城市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和特点。
教材通过案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及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
教材(中图版)与课标的对应关系1.教材通过“活动”,说明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关系。
2.教材通过“阅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材料,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
3.教材通过文字材料,概述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4.教材通过图2-1-11及文字材料—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及其发展变化。
四种版本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比通过对四个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标准最低的要求为:以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中心地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这也是该条课程标准的基本底线。
学情分析:作为城市学生,深圳的高一学生对不同城市提供的服务功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各种正确途径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第2章 第1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1.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
(重点) 2.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
(重难点)3.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4.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及其城市地域结构不同,提供的服务范围和服务种类是不同的。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城市的空间结构阅读教材P24—P28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1)中心商务区①位置: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
②特点: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2)商业区①组成:商业街和各种商场。
②位置: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
大的城市往往有多个商业区,中小城市商业区多在城市中心区内。
③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3)住宅区①特点:城市中最普遍的用地方式。
②组成: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
③分化: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
(4)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的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
工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环境因素。
(5)城市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文化区、混合功能区、郊区。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正误判断:(1)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绿化用地。
()(3)影响城市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通达度和各类活动的付租能力。
() 【提示】(1)×功能区之间的界限不明确,如住宅区内常有商店、工厂等,只是用地面积较小。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用地。
(3)×影响城市土地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为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教材整理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阅读教材P28—P30,完成下列问题:1.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城市规模 地域分化小城镇 功能区混杂布置,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异中等城市 市区外围形成居住区,原来的市区变成为工商业混合的市中心大城市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向外依次是居住区、郊区工业区(1)城市规模①表达方法⎩⎨⎧⎭⎬⎫人口规模决 定用地规模常用人口规模表示②划分⎩⎨⎧依据:城市非农业人口数量的多少四个等级: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强,但二者并非成正比。
2019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空间结构》优质课件(共33张PPT)-PPT精选文档
成正比, 因为有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某一方面的功能却很强,如一些
旅游观光城市。
5、城市规模的两种表示方法及我国城市的等级 是如何划分的? 表示方法: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一般用人口规模
类 型:集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城市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区位
特征
区位 选择 原则
多分布于城区或交通干道旁。(中小城市)
交通便捷, 人流量大, 地价高, 土地利用集约。
市场最优: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商业街 交通最优: 沈大服装城
(3)住宅区
●住宅区
城市中最为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大多数 城市中,住宅区面积往往占到城市空间的
40%~60%。
有成片住宅楼及配套的服务性设施(如商店、
中心商务区(CBD)的 区位及特征:
区位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
特征 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建筑物高大密集
●(2)商业区: (由商业街或各种商场组成)
北京王府井大街
上海南京路商业街
沈大服装城
商业区的组成、区位以及特征
组 成 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组成。
4、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主要有哪些?
(1)城市的服务范围包括哪些? 城市本身、附近的小城镇、广大的农村地区
注意
服务范围通常不固定 没有明确的界线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有何差异?
小城市: 级别低,服务范围较小
大城市: 级别高,服务范围较大
(3)城市的服务功能主要有哪些
城市通常是所辖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是周围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心地, 具有购物、餐饮、交通、通信、文化、卫生、教育等职能。
地理必修2中图版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新课标教材《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方案[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材分析]教材第一节包括两项课标要求,第一课是“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内容包括“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形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三部分。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重点解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区及工业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历史、经济、社会和行政等原因。
[学情分析]昌河中学位于景德镇市昌河工业住宅区旁,离昌河工业区和新形成的新厂商业区以及市中心商业区都较近,学生对各功能区比较熟悉。
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地理知道储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效果的保证。
由学校附近地区的点、线扩展到市区的面,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分析功能区分布规律及原因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城市主要功能区特征比较,使学生通过使用对比分析方法,掌握各功能区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地图、统计表和文字等信息,对景德镇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分布加以分析,进而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景德镇市为案例进行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的成因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特征以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分组合作讨论,结合情感教学、问题探究为主,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性,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1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备课资料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解读1.结合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判断各功能区的类型及特点。
2.案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中各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3.结合典型实例,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聚集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
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以此引入新课——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24~2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城市的空间结构”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8~3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并完成[思考交流]2。
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5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27图2-1-10的解读,讲解研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注意[易误警示]。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2、3、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点拨]中的[思考解答],讲解研析知识“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1.概念: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4
《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本节课的设计通过观看地理图片来突出学科区域认知素养,通过社会实践调查突出学科实践素养,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通过问题引领,习得人地观念素养,在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自觉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并依据正确的人地观,判断和认识地理现象和社会问题,解决当代人口、环境和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课标解读】一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归纳出功能区分布的特点。
二是会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以及城市的发展变化。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掌握常见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运用实例,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尝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树立人地和谐的现代城市观【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学案导学、问题引导【教学过程】第三环节:根据绘制的地图,总结各功能区的位置特点和布局的原因。
学生分组发言,教师总结(小试牛刀)案例分析“我做城市的规划1.观察三条直线斜率;2.三类基本功能区的分布。
的高的道路交汇处,形成(⑵租(⑶市(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案1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案12.1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教学目的]: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重点难点]:1、中心地理论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讲授过程]:导入:一、中心地理论[自己阅读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购买以下物品时你分别会到距离你家多么远的地方去?1、油盐米面2、衣服3、高档化妆品4、电视5、计算机6、艺术收藏品由此可以得出中心地有大有小形成一定的等级,高一级别的服务区域一般较大,而低一级别的中心地服务区域一般较小。
据图2-1-10分析中心地等级体系:二、城市规模差异最高一级别的中心地往往是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即最大的城市,而随着中心地级别的降低,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减小,可见城市本身也具有城市规模的差异。
一般以人口规模来表示城市规模。
我国城市规模划分:特大城市——人口>100万大城市——人口50~100万之间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之间小城市——人口<20万三、服务功能差异城市不论大小,都是一定地域的中心地,但其提供的服务将会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的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即其提供的服务就越高级,且能影响到的地域就越广,例:北京,上海,广州;其影响地域可达全国东部地区。
而济南,但于上海与北京之间,是低一级别的中心地,所以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功能会弱,且其影响范围会小得多。
而维坊又处于济南与青岛之间所以是又低一级别的中心地。
依次类推。
以上考虑的是商业中心的服务区域,某些城市规模不大,但其服务的功能会很强,如:旅游城市,桂林,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从其旅游功能来说,而不是从其行使的商业职能来说)而城市规模越大,其内部功能分化就越明显,即其空间结构就越清晰。
案例研究:阅读,回答:南京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呈现出这些特征?板书设计:教后感:。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城市的空间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城市的空间结构》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课标分析]城市化是承接上一单元人口迁移,而城市的大规模发展又对后面工、农、交通等区位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在整个模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城市化的内容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典型的规律,依据前西德教育专家克拉夫基的“范畴教育理论”: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具有“范例性的,适合在教学中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分布,以及形成的原因。
2.能说出城市等级的划分,能简要解释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能画出城市化的过程曲线,并简要分析各阶段的特点、现象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能说出地域文化的标志,能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表格归纳及往年学业水平测试题的训练,让学生回忆、巩固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体系。
2.通过城市化过程曲线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2.通过图表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良好地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分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影响。
2.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化的过程及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授过程]【导课】介绍本章节的主要考点导入,让学生明确本章节的学习目标。
【板书】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1、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讨论】①哪个功能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②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有何差异?③商业区与中心商务区有何差异?④工业区布局位置及原因是什么?⑤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归纳】①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②随着住宅区的分化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两者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缘,房屋面积大,有独立庭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常与高坡、文化区相连。
中图版必修二《城市的空间结构》word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中图版必修二《城市的空间结构》word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城市地图上,指出城市具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其分布的特点;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教学难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流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出城市具有的土地利用方式指出城市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提问:举例说明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指图:在图中(展示北京市市区地图)指出北京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归纳:城市功能区的分类。
区分:中心商务区与商业区的差异。
问题:认定该功能区的判定依据?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
学生发言分组活动,在北京市地图上标注学生回答(学生可选择距离自己生活较近的小区或较为熟悉的各功能区)思考问题,讨论,回答问题描述分布的规律温习初中知识引入形象理解常见土地利用类型的具体内容通过探索初步感受城市的空间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例认识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因素,了解影响空间结构形成的要素是变化的。
特点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形成原因问题:归纳总结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
展示:最近北京住房价格环比图,学生可以认知到地租与距离的关系。
展示:石景山,牛街,故宫位置分布图讨论:影响上述地区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因素(石景山可让学生扩展出功能区的变迁过程)归纳:空间结构分布规律形成的影响因素。
分组,讨论,回答学生讨论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目标:了解城市的等级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不同,运用实际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教学重点: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教学方式: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过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复习导入)1、一般城市的空间结构是什么?2、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综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的过程和机制。
2.了解和掌握地球上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3.知晓地球界限内的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2.理解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等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3.掌握地球上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影响。
2.日、地球和月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影响。
3.地球昼夜模式、地理经度和纬度。
3.2 气候、岩石、水文和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1.气候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2.岩石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3.水文和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
3.3 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1.亚洲的地理情况2.非洲的地理情况3.欧洲的地理情况4.大洋洲的地理情况5.南美洲的地理情况6.北美洲的地理情况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过程。
2.实证法:进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了解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
3.讨论法:就各种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五、总结本教案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为基础,重点讲解了地球的运动和气候、岩石、水文、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大洲和区域的地理情况。
通过演示、实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
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城市的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掌握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区。
2.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区分不同规模城市功能的差异,主要区分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区别。
学习提示通过案例分析法和阅读课外资料联系实际生活等方法,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思维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中城市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学生已经知道了多种各有特色的具体城市。
此外,从课程以外的媒体中,学生也能经常接触具体城市的知识。
居住在城市中的学生还具有对城市的体验性知识。
因此,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有关城市的感性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以具体城市的形象孤立存在的。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在学生已有的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城市的理性思考,并通过认识城市的特征来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教材有以下两方面标准:一、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二、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对于第一条标准有以下三个要求。
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二是会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城市空间结构”部分内容又分为两部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所谓城市的空间结构实质是指城市内各功能活动在城市内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因此,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认识城市各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这也是后面具体、深入讨论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原因的基础。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空间结构,也有其相应的形成原因,教学时要对具体的城市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再加以归纳,总结出主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态类型和模式研究是城市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揭示城市发展的布局规律。
城市的地域结构一般包括城市的地域形态和城市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两个方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2.1 城市的空间结构-学案设计(无答案)
城市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及形成的原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学习过程】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定义:构成城市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城市中不同功能小区有规律的结合。
社会原因由于、生活方式、而形成不同的和活动区
行政原因政府政策和
【合作学习】
讨论:分析西宁市城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形成的原因。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
【当堂达标】
1.在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分区是( )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2.城市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是()
A.金融贸易区B.中心商务区C.工业区D.出口加工区
【知识扩展】
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回答问题:
(1)图中A为区,对应付租能力
线,原因是。
(2)B为区,对应付租能力线,
原因是。
(3)C为区,对应付租能力线,
因是。
(4)上图说明直接影响地租的高低,在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
(5)图中功能分区有一明显错误,请改正。
【本节收获】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试着总结一下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内容】
城市功能分区
【学习目标】
1.说出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2.运用实例,结合模式图,分析历史、经济、社会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知道城市功能区的一般类型,指出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学习过程】
相关调研
调查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分析其合理与否并提出修改建议。
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图像资料,体验其发展变化。
探究一:城市功能区
工业活动为什么会形成工业区?结合教材判断,目前工业活动主要集聚在城市什么部位?
探究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读教材图,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说明由市中心向城市外围分别形成哪些功能区?
2.社会因素主要影响哪种功能区的分化?试举例说明。
探究三: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以美国和欧洲为例,分析城市建筑景观的差异和成因。
课堂检测
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B.商业C.工业D.交通
2.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
3.商业区多位于()
①市中心②城市的外缘③街角路口处④交通干线的两侧
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②④
4.工厂企业寻求近河流、近铁路、近公路的低平地带进行布置,是因为()
A.生产产品种类的需要
B.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
C.生产工艺中消耗大量能源的需要
D.工厂、企业周围环境的需要
5.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
C.工业区、教育区、行政区
D.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
6.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
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
C.大型绿地区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
7.城市中心对任何功能分区都具有吸引力,但吸引力最大的是()
A.工业B.商业C.住宅D.公共用地
8.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影响是()
A.距离市中心越远,地租越高
B.交通通达度越差,地租越低
C.靠近城市中心的用地,工业支付的地租最高
D.远离市中心,住宅支付的地租最低
9.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交通的通达度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④收入与知名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下列哪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A.历史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行政因素
11.市中心对商业活动吸引力最大的原因是()
A.易筹集资金B.地租最便宜
C.接近最大的消费群D.经营成本最低
12.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A.商业和工业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D.工业和住宅
13.从经济因素考虑,城市的各种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14.读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回答(1)—(3)题。
(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看,应属()
A.同心圆形B.扇形C.多核心式D.条、带状
(2)关于城市的功能分区,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功能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
B.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C.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D.每个功能区只有一种功能
(3)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
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A.a B.b C.c D.d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内容】
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城市的定义。
2.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城市的定义。
2.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过程】
1.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
2.城市的基本特征:
(1)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2)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学习内容】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常见的几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2.理解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形成原因及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不同国家的地域文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难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学习过程】
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原因: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必须通过土地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比较,在竞争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空间位置,从而形成了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检测反馈:
1.开封市中心马道街附近是著名的大相国寺,如马道街建设新商店,考虑历史因素,商店宜建成()
A.现代化的高层大商厦 B.低矮的宋朝平房
C.形式多样的仿古建筑 D.与相国寺相协调的仿古建筑
2.城市的发展和更新改造需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城市的原有特色,
这是由于()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因素
3.右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A.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4.读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区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1)写出图中字母A.B.D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分区的名称。
(2)E是什么功能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3)该城市地域结构大体符合哪种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内容】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城市空间结构的定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学习过程】
背景回顾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在空间上的及其组合状况。
2.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
3.城市基本功能区
二、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原因:原有土地利用状况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如、;城市功能分区并非一成不变。
(2)社会原因:各种社会集团的、、影响住宅的分化。
(3)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和,合理引导和明确划定不同职能区,有可能促进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
(4)经济原因——地价。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
1.差异
城市空间结构受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和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类型的城市、不同地域的城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规模巨大的大城市有一个或多个城市副中心。
而规模较小的城市只有单一中心,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一些地处农牧业地区的充当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小城市,则只有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几乎没有工业用地。
2.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不同,其空间结构也有巨大的差异。
工业城市的工业用地所占比例较大,往往划分成一个或几个大型工业区。
(1)商业金融城市的商业用地面积大,工业用地面积很小,甚至没有工业区。
(2)风景旅游城市的风景区成为城市空间的主格调,工业用地较少。
2.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1)沿江城市沿江狭长布局。
(2)山区城市沿山谷绵延扩展。
(3)平原地区城市则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练习:
1.从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的分布特点,比较鞍山市与保定市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鞍山市是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用地面积大,有明确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划分,界线清晰;而保定市位于平原地区,城市向四周拓展,城市中心主要是商住混合区,城区外围分布工业用地。
2.比较十堰市与宜昌市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十堰市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模小,且多沿山谷线性分布,城市形态破碎;
宜昌市沿长江狭长布局,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堆积的凸岸一侧。
3.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沿江城市沿江狭长布局,山区城市沿山谷绵延扩展,平原地区城市则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4.商业金融城市的商业用地面积大,面积很小,甚至没有工业区。
答案:工业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