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上课用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南京路商业街
三、商业区
2、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夜色中的上海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 别很大 白天:人流和车流川 流不息,热闹非凡; 晚上:商店关门,人 流明显减少。
三、商业区
2、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中心商务区常常位 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建筑物只能靠向上发 展来增加利用空间, 因此中心商务区的建 筑往往在市区最高的。
占地多,要求 占地较大,地 方便上下班, 租占成本的比 又要方便购物 例很高 较小 最小
受距市中 心距离的 影响
最大
读“市内地租立体分布示意图”,要和前一张图进行比较, 分析交通状况对地租的影响。
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
经济因素-
-交通通达度
通达度越好, 地租越高;通达度 越低,地租越低。 市中心通达度 最高,租金最贵。 从市中心延伸 出的主要公路两旁 和公路交会处通达 度相对较高,租金 较贵。
兰州、洛阳、 西宁、宜昌等。
重庆
成都城市形态图
兰州城市形态图
重庆城市形态图
二、住宅区
1、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地位: 最广泛的土地 利用方式;占城 市空间的4060%。
二、住宅区
2、住宅区的形成时期: 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之前,城市工业、交 通业都不发达。工厂雇佣工人较少, 工业革命后,工厂逐渐 居住单元无法脱离工作场所而存在, 集中分布,迫使居住单元 所以居住单元和劳动单元混杂布置, 也相互聚拢,形成住宅区 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域分工。
以提高身价和地位,增加知名
度。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3.社会因素 主要表现在住宅区的分化上
③种族(宗教)
在西方大城市里, 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
伦敦唐人街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难)
当前测评试卷:高一地理周评测套题(第6周)适用对象:高一试题总数:15 考试时限: 20分钟姓名:套题难易程:难一、选择题。
(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1、读“三种模式示意图”,图中排列顺序是A B CA、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C、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D、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同心圆模式【答案解析】选B。
依图示可知,依次为扇形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难易程度】中2、许多城市内工厂企业向城市边缘外移的原因是A、企业转行开发房地产B、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C、为了就近吸收农民工D、国家政策鼓励外迁【答案解析】选B。
由于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大多数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纷纷向市区边缘外移,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难易程度】中3、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原因是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B、那里环境比较好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D、那里更靠近工厂等工作区【答案解析】选B。
城市边缘地区工厂、建筑物较少,环境清新,加之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从而不断吸引市内高收入者迁移到此入住,形成高级住宅区,故选B。
【相关知识点】2.1.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难易程度】中4、关于商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区大多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B、城市外围因交通不便,流动人口少,不会出现商业活动C、城市的商业中心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D、商业中心的主要活动是商品交换,因此商业中心大多靠近商品产区【答案解析】选A。
城市外围一些交通方便的地区也有可能形成次一级的商业中心。
商业区内也不是只有商业活动,还存在一些其它的服务活动,大多呈点状或带状条状分布于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故选A。
考点19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1、城市功能分区与空间结构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城市空间结构不是城市形成之初就定形的,早期城市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是混杂在一起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同类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分化出一个个以某种功能为主的功能区,职住分离明显越加明显。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般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
2、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分区:看面积:住宅区占地最大,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离市中心距离:距离市中心由近到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人口变化情况:商业区人口昼夜差别大,住宅区与商业区相反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1)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社会、行政因素等(2)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主要体现为土地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由于距市中心的距离;二是交通便捷程度典型例题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 行政区B. 商务区C. 住宅区D. 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 丘陵地区B. 平原地区C. 山地地区D. 沟谷地区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
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4~6题。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5. 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 中心商务区B. 森林公园C. 大型住宅区D. 产业园区6.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 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 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 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 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D 2.C 3.B【解析】1. 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
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模式
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模式7.1.1主要空间模式类型1)圈层型发展模式,又称极核发展模式。
城市群体的区域结构,是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与本区其它大中小城市、郊区工业点、县城共同构成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系。
城市等级主次分明,核心城市突出,首位度极高,居绝对主导地位,是整个地区城市相互作用的引力中心和辐射源,城市间联系密切但以向心联系为主,同级规模城市间的横向联系较为薄弱。
这种模式的城市群有法国的巴黎城市群、美国的五大湖城市群以及我国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城市群。
2)轴带型发展模式,也成为走廊发展型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许多城镇密集区的范围较为广阔,而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水平较差,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总体布局沿着交通条件比较优越或用水、用地条件好的发展轴线展开,形成了经济发展轴线和城市发展地带。
这种模式有三种形式:(1)东西走向单轴线的发展方式,如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两极为大城市,中间是串珠式的中小城市。
(2)十字型的交通轴线发展方式,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叉处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东西、南北两条轴线都分布着一系列的大中小城市,形成布局比较匀称的城市区域。
(3)放射状的交通走廊发展方式,如辽宁境内的城市群体,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5条铁路为轴线的城市布局形式,每条轴线上在有利的交通位置上或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形成结节点,逐步发展为中小城市,这些城市都与沈阳有着密切的经济协作联系和文化科学的交流。
我国众多的城市沿交通走廊或经济发展轴线,形成地区城市群或城市发展地带,这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群主要的发展浙江工业大学硕十学位论文浙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模式之一。
3)网络型布局发展模式,也可称为多中心模式。
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内,如果资源条件与交通条件相同,城市发展呈现一些类似性,一般城市规模小,城市职能较为单一,工业门类不可能样样齐备,城市之间的互补性较强。
例如我国的长株潭城市群〔15、2】:。
一一圈两线三片区。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一直是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传统领域,从20世纪初期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理论流派。
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生态学派、区位学派、新古典主义学派、行为学派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20世纪70年代,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成为主流。
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形成了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1)社会生态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要数芝加哥学派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经典模型,即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
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同心圆城市结构学说。
他在研究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特点后,提出了由五个同心圆带组成的城市格局。
他认为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不同质量的居住带,依次向外为:①市中心为商业中心区;②过渡带;③工人住宅带;④良好住宅带;⑤通勤带。
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伊特提出了扇形理论。
他认为城市由市中心沿着主要交通路线发展或沿阻力障碍最小的路线延伸,故城市结构呈放射状的扇形模式。
1945年,美国社会学家哈里斯和E.L.厄尔曼提出多核心理论,多核心城市结构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模式,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多核心化和郊区化。
(2)城市区位主义学派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出版了《南部德国的中心地》一书,提出了中心地理论,这也是近代空间经济研究的重要理论。
他继承了古典经济研究方法,运用抽象的理论演绎方法建立了精确化的理论。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和中心聚落进行大量调查,他发现一定区域内的中心地在职能、规模和空间形态分布上具有一定规律性,中心地空间分布形态会受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原则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系统。
此后,德国学者廖什论证并发展了中心地理论。
(3)行为主义学派社会行为学派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克服了社会生态学派和经济区位学派对人简单化和理想化假设的缺点,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土地利用者的区位决策行为因价值观、思维方式、知识水平和掌握信息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程度,而且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效用并非人们进行区位决策的唯一目的。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价值分带
扇形模式示意图
扇形模式:重点考虑放射状交通干线的影响。
★ 三种学说都强调了中心商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能分区中的主导作用。
城市形态:
1
4 中等住宅2 批发商业区、轻工业3 低级住宅
5 高级住宅
1 中心商务
多核心模式示意图
3 低级住宅区 1 中心商务区
7 次级商务区 5 高级住宅区
9 郊外工业区
8 郊外住宅区 4 中级住宅区 6 重工业区 2 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 2 3 4 5 1 中心商务区 2 过渡区 3 工人住宅区 4 高级住宅区 5 通勤居民区
同心圆模式示意图。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城市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社会原因 由于各种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不 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4、行政原因
大型商场、各种办事机构和大公司总部的办公大楼、大 银行、娱乐设施等多位于城市的中心,构成城市的中心商务 区;在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等分布相对集中,他们分别构成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主要功能区
中心商务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文化区 行政区
(功能区的概念:城市 中各种功能活动之间发 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 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 呈现出连片分布特点的 城市地域称为功能区。)
一、城市空间结构 误区: 1、城市中的各功能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每种功能区内 不可能有其他功能。 2、每个城市都有中心商务区、商业区等各种功能区,并且 分化明显。 3、大中小城市都只有一个商业区。
4、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接近中心商务区。
5、电子工业等新兴工业运量小,不需要靠近交通便利的地 方。
练习
将下列功能区和工厂对应到图中字母和数字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绿化区 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印刷厂、钢铁厂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地租水平 交通的通达程度
地租水平
市中心
环线
环线
与市中心的距离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原因
地租水平
商业
住宅 工业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与市中心的距离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空间结构 1、概念: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 况。(城市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区别:城市地域形态:城市的外部轮廓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的内部组合 城市地域形态:集中团块状、条带状、放射状等。 2、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 该城市的主要职能为工商业城市,根据《城市的 空间结构》有关知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地设置各功能区,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1个中心商务区。 ( 2)设计 3个住宅区,其中 1个为高级别墅 区, 2 个普通住宅区。 (3)设计2个工业区。 (4)设计绿化区。 • 设计理念:体现当地特色;以人为本,体现当地 特色。
)
2.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地租的影响
读图提示:1.从横轴看,市中心在 O 处,从这
地 租 水 平
里自左向右,表示距离市中心 越来越远 。 2.从三条地租曲线来看,都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 距离的 增加而递减 ,表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对商 业、住宅和工业等活动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 大小不一 。 付租能力 3.商业活动 的地租曲线最陡,说明其 随距 离变化最急剧,也说明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对商业 的影响最大。商业活动愿意支付租金的区域范围 是 OB 段。
城市空间结构 的模式及其形成原因
邓州市三高中政史地组
一、复习与回顾
1.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什么?又称为什么?主要有 哪几种典型模式?
城市内部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排列组合所形成的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又称为城市功能分区或城市地域结构。 主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 典 型 源自 式1.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
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读“某城市内不同地域地租的立体分布示意图”,分析交通 条件是怎么影响地租的。
读“地租的立体分布示意图”
读图提示: 1.地租最高峰应该出现在城市的 市中心 ;原因是有多条道路 穿 过,通达度 最高,故 地租 最高, 形成地租最高峰。这里往往会形成 中心商务区或 商业区 。 2.地租次高峰出现在从 市中心 延 伸出来的主要公路两旁、以及公路 的 交会处 。这些位置 通达度 也 地租 很高, 很高,形成地租次 高峰。一般也会形成商业区 。 3.在城市外环路 及 交通干线两侧, 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这些区 域可能形成 住宅区 。 4.远离公路或 城市外缘 的地区,租 金比较低,一般形成 工业区 。
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三⼤模式
三种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同⼼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的经济活动占领城市内不同的空间,在城市地区内部呈现不同的组合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形状。
扩展资料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同⼼圆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以不同⽤途的⼟地环绕单⼀核⼼,有规则地从内岛外扩展,形成圈层式结构,当城市⼈⼝的增长导致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个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挪动,⼊侵相邻外环地带,诞⽣⼟地使⽤的演替,但并不改变圈层分布的顺序。
城市空间结构的这⼀顺序以中⼼区为核⼼,⾃内向外,由五个同⼼圆组成,五个环带依次为中⼼商业区、过渡地带、⼯⼈住宅区、良好住宅带和通勤带。
扇形模式
扇形理论是霍姆·霍伊特通过对美国64个中⼩城市及纽约、芝加哥等闻名城市的住宅区分析后于1939年创⽴的。
霍伊特⽤经济学家的眼光,关注住房市场是怎样根据美国政府的抵押政策的建议⽽运⾏的。
他利⽤租⾦的⾼低作为住房质量的.象征,证明各类城市居民住宅⽤地趋向于沿着主要交通线路和⾃然障碍物最少的⽅向由市中⼼向市郊呈扇形发展。
多核⼼模式
多核⼼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于1933年提出,后由哈⾥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加以发展的。
该理论强调,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会呈现多个商业中⼼,其中⼀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主要核⼼,其余为次核⼼。
这些中⼼不断地发挥成长中⼼的作⽤,直到城市的中间地带完全被扩充为⽌。
⽽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新的中⼼⼜会诞⽣。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A4)《城市与城市化》复习学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掌握(1) .⾃然因素:①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此处地势平坦,⼟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分布理想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原上;⼭区城市⼀般都沿河⾕或在⽐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②⽓候:世界上的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温适宜、降⽔适度的沿海地区。
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供⽔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河流的交汇处(武汉)或河流⼊海(上海)⼝,过河点(伦敦、南京)。
④⾃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地⽅易形成⼯矿业城市;矿产资源枯竭或利⽤发⽣结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
(2) .社会经济因素:①交通: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沿⾼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促进城市发展②政治:世界上⼀些国家的⾸都只作为政治中⼼,如美国的华盛顿、巴西的巴西利亚、澳⼤利亚的堪培拉、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
③宗教:如世界三⼤宗教都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第⼀圣城麦加、天主教中⼼梵蒂冈、藏传佛教中⼼拉萨等。
④军事:如⽢肃的嘉峪关市等。
⑤科技:如⽇本的筑波、北京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等。
⑥旅游:如湖南的张家界市、海南的三亚市、安徽的黄⼭市等。
在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因素中,①因素⼀直都很重要,⽽③、④两个因素的影响在减弱,⑤、⑥两个因素属于新兴因素。
⼀个城市区位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的结果,其中往往有⼀到两个主导因素。
2.城市主要外部形态(1)概念: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类型及特征①团块状(集中式)影响因素:地形。
⼀般分布在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区。
特征:城市各部分⽐较集中,连成⼀⽚。
主要特点(分为优点和缺点)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活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率⾼,⽅便居民⽣活;便于城市管理;节省建筑投资。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基础集训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答案D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答案A(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
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
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
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
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答案A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D.促进旅游发展答案D(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城市经济学-整理
城市中土地位置与价格关系1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对土地位置都有要求,土地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所有者或使用者的经济收益、生活满足程度或社会影响,因此土地位置不同,价格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土地,其价格高低几乎为位置优劣所左右2土地价格与位置优劣成正相关。
土地位置优劣的形成,一是自然地形的限制,二是后天人工的支配3土地位置优劣的判定标准虽然因不同的使用类型而有所差异,但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接近经济活动中心,要道通口,交通流量较大,有利于商业高度发展的地带,地价一般较高;反之,闭塞街巷,郊区僻野,地价一般较低。
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古典模式同心圆模式:1925年伯吉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以不同用途的土地围绕单一核心,有规则的从内到外扩展,形成圈层结构。
这一顺序以中心区为核心,由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单中心城市。
扇形模式:霍伊特1939年,利用租金的高低作为住房质量的象征,证明各类城市居民居住用地趋向沿主要交通线路和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
多核心模式:麦肯齐1933年,后由哈里斯、乌尔曼于1945年加以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成为城市的主要核心,其余为次核心。
多核心模式基于地租理论,支付租金能力高的产业位于城市中心部位,认为城区内土地并不是均质的,所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无一定的顺序,功能区面积大小也不一样,空间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
如何理解主导产业?如何确定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某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产业。
随着工业化阶段,主导产业是更替变化的。
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应确认是否具有以下特性: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
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主导、优势、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挤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台理.资本营业教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医域和时阅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各阶层居住地的空间相互关系,将其提炼、抽象出结构模型,用以反映城市内部的空间格局。
一、Burgess的同心圆模型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1925年根据芝加哥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构成的空间分异模式,提出了针对北美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同心圆模式。
同心环模式的中心观点在于城市人口迁入及其移动导致了城市地域分化。
环带1代表中央商务区(CBD),是城市商业、社会和文化生活的焦点。
在中心区的外缘是批发商业地区,分布有仓库、轻工业或市场;CBD也保留了比较小的、分散的居住用地。
环带2是离中央商务区最近的过渡地带。
早期在此居住有许多商人,随着城市增长,工业由内城转移到此处,居住环境遂渐遭到破坏。
此带内部边缘是工业用地,而其外缘则由不断减少的邻里构成。
一度盛行的独户住宅(Town House)已转变为平房、备有家具的出租房,甚至小的工业。
这里人口之间差别较大,既有老居民也有第一代迁居户,既有游民也有罪犯。
这里的犯罪率及精神疾病比例全市最高,较多的流动人口是本区的特征。
环带3是独立的工人居住地带。
本区人口由工厂和商业工人构成。
他们有足够的经济承受力以逃离环带2,但其到达工作地点的途径仍需便宜且方便。
本区焦点是工厂,其人口构成以工厂工人和商业工人等工薪阶层为主体,有各种年龄群体的居民。
环带4是较好的住宅区分布地带。
分布有私人住宅和公寓群,是中产阶级的家园,并且辅助性的商业中心得以发展。
环带5是通勤地带,与CBD之间的通勤时间在30-60min,这里是郊区单身家庭宿舍的集中分布地带。
在上述5个地带以外,还有周围的农业地带以及城市的宽广腹地。
图8-14同心圆模式图理论局限性:(1)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的推论基于均质性的平面,划带过多,同心圆形状过于规则,没有考虑现代交通运输对城市及人们居住的影响,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城市内的易达性,更会影响土地价值及土地利用形式。
因此,同心圆模式的适用性受到局限。
第四讲-城市空间结构
❖ 理论局限性和贡献:克里斯泰勒认为, 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 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 如零售、批发、金融、企业、管理、行 政、专业服务、文教娱乐等。由于这些 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分成若干 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 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 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
❖ 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 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 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 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服务 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 地区担负中心服务的范围,认为距离最 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 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
❖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交叉, 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 由于现实世界中城镇的规模分布存在着一 定的等级规模关系,即城镇规模等级越低, 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克里斯泰勒根据 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地等级 形成的条件,并把中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称 为补充区域,指出中心地等级取决于毗邻 的补充区域的大小。
❖ 3.中心地理论
❖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 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 能的“孤立国”方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 国家是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 系,利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边形模 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即决定城镇数 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 第三种观点是国外学者哈维在1973年提 出来的。在哈维之前,传统的城市研究 受到社会学科的方法和地理学科的方法 之间的学科界限的束缚。社会学科的城 市研究仅强调社会过程,而地理学科的 城市研究只注重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2009-01-05 10:05:07)转载标签:城市群区域经济城市空间结构基本模式财经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的经济活动占据城市内不同的空间,在城市地区内部出现不同的组合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形态。
[1]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
有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研究中,以三大古典模式最为著名。
(一)同心圆模式(The Concentric Zone Theory)1925年,伯吉斯(E.W.Burgess)在对芝加哥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后,用社会学的入侵和继承(Invasion-succession)概念来描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出了同心圆结构模式。
他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围绕单一核心,有规则地从内岛外扩展,形成圈层式结构,当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一个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移动,入侵相邻外环地带,产生土地使用的演替,但并不改变圈层分布的顺序。
城市空间结构的这一顺序以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如图2-2-2A),五个环带依次为中心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过渡地带(Zone of Transition)、工人住宅区(Zone of Workingmen’s Homes)、良好住宅带(Zone of Better Residences)和通勤带(Commuter’s Zone)。
该模式基本符合单中心城市模式,但忽略了道路交通、自然障碍物、土地利用的社会和区位偏好等方面的影响。
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二)扇形模式(Sector Theory)扇形理论是霍姆·霍伊特(Homer Hoyt)通过对美国64个中小城市及纽约、芝加哥等著名城市的住宅区分析后于1939年创立的。
霍伊特用经济学家的眼光,关注住房市场是怎样根据美国政府的抵押政策的建议而运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三种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不同的经济活动占领城市内不同的空间,在城市地区内部呈现不同的组合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形状。
扩展资料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环绕单一核心,有规则地从内岛外扩展,形成圈层式结构,当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一个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挪动,入侵相邻外环地带,诞生土地使用的演替,但并不改变圈层分布的顺序。
城市空间结构的这一顺序以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五个环带依次为中心商业区、过渡地带、工人住宅区、良好住宅带和通勤带。
扇形模式
扇形理论是霍姆·霍伊特通过对美国64个中小城市及纽约、芝加哥等闻名城市的住宅区分析后于1939年创立的。
霍伊特用经济学家的眼光,关注住房市场是怎样根据美国政府的抵押政策的建议而运行的。
他利用租金的高低作为住房质量的.象征,证明各类城市居民住宅用地趋向于沿着主要交通线路和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
多核心模式
多核心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于1933年提出,后由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45年加以发展的。
该理论强调,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会呈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主要核心,其余为次核心。
这些中心不断地发挥成长中心的作用,直到城市的中间地带完全被扩充为止。
而在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新的中心又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