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4探索活动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体会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设计思路: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材料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遵循:融入生活找数学,亲身经历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这一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搬迁引入,提出绿化校园,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两块空地铺草皮:“哪一块地的面积你能很快很容易地求出来?那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自主探究问题,最后用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个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这节课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给他们提供可探究的学习材料,安排两次合作1:利用手中的一个三角形试试,或与小组同学合作,用两个拼拼,把它转化成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2:两个一组,将完全一样的直角,钝角三角形拼一拼,验证猜想。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内在联系,在交流,讨论中发现不同方法,同一结论。
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高。
既获取了知识,又体验了成功。
三、注重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所以本节课我把方法渗透当作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引入时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暗示转化:探究中提倡方法多样,让学生发现不同方法,同一思想;总结时再次认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
教后反思:本节课我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重点展开。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6页至第58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操作实践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突破难点。
3.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多形式提高重点和难点的巩固练习,为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做好探究、归纳、深化的工作。
4.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基础,加上课前预习,不难想出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实物教具,剪刀。
【学具准备】学具袋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学具袋②: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实践性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周长、三角形的特性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操作能力较强。
然而,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公式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而不仅仅是记忆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推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共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形的模型、剪刀、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两个三角形模型,剪刀、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
3.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符合新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合理设计教学流程以前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不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这节课的所有设计都围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整节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
这节课设计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不断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办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效果很好。
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本节课老师赋予了学生很多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方面,还需要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操作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圆规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
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彩纸剪出三角形,并尝试计算其面积。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解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精品教案
第5课时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剪刀,三角形卡片(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的丝巾漂亮吗?请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猜测)师(出示三角形丝巾):这条丝巾是什么形状的?我想知道做这条三角形丝巾用了多少布料,也就是计算它的面积,你会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小组准备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摆,看一看你能拼接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汇报操作结果。
(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师贴出几种情况:提出问题:(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能拼出什么图形?(2)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3)怎样才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完成填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结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归纳公式。
(1)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2)如果用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 和h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吗?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既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通用9篇)
2023年小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通用9篇)小学五年级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驾驭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驾驭了肯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肯定的推理实力。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学问,探究、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供应思索、表现、创建的机会,使他成为学问的发觉者、创建者,培育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实力。
这节课,我将学问目标定位为: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实力目标定位为: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育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实力。
情感和意志目标定位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
整节课中,我留意从每一个微小之处着手关切和爱惜每一个孩子,比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进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问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
他假如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学问,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学问;他假如是其次种回答,我会告知他,没关系,这是新学问,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假如是第三种回答,我会激励他接着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支配了两次操作活动。
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索探讨:三角形与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然后再让学生用一个三角形,想方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加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实力、空间感受实力、动手操作实力都得到熬炼和提高。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课前学生提前完成学习音1.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计算一个底为20cm,高12cm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再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 对于三角形面积计算你有什么猜想?你是如何验证你的猜想的?3.如何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请你把方法写下来,明天与同学交流。
也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评价反馈】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既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主要内容】1. 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它的高为33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2.平板练习;判断题(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 d ㎡ ,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d ㎡。
( )(2)选一选: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底和高,如果要求三角形的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A.底和高B.底的大小C.底和面积3.说一说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合作测量信封中三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并计算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
(测量时底和高均取整数)【评价反馈】1.练习题的设计,把所有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综合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事物,同时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判断题正确率不高,学生对三角形与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内存联系不是很理解。
【主要内容】1.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评价反馈】1.从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对于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还是掌握得比较到位。
2.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法: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三角形呢?它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呈现(10分钟)1.教师分发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4.4 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验证等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能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一些操作性和实验性的内容,可能需要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三角形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验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和实际应用问题。
2.学具:准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吗?三角形呢?2.呈现(10分钟)呈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
小学五年级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反思反思1: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P.56)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算导出的。
结论是: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S△=1/2×ah),同时还推出同底同高或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这两点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中小学教学目标的要求。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另外一半,这一半在实际生活中也常遇到,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十分重要。
如:生活中出现下列的问题,如何解决即: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另一半的被教学中遗漏的知识就有了派场。
即:图(4)中两个空白的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因为图4中的阴影部分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X高÷2,也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剩下的空白部分的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也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既它的面积也可以用S=1/2ah计算公式来计算。
故,我们可以导出:“在同一条线段,底相连而高相等的诸多三角形面积之和等于该线段的长乘以它们相同的高除以2,这个结论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各小三角形面积来验证。
”这种推导的结论也可以用解决部分组合图形的面积。
正常做法: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减去中间三角形的面积。
即:1/2(a+b)h-1/2bh=1/2ah(图5)。
因上图阴影部分的两个小三角形是底相连且高相等(即:高是梯形的高),使用上述推导的结论就会使运算大为简便。
学生就可以直接用S=1/2ah(或S=1/2bh)得出结果。
使用这种方法,不但简化了计算过程,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4.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操作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剪拼三角形,观察和记录三角形的面积变化,从而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共同探讨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的模型、剪刀、胶水、白纸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三角形模型,剪刀、胶水、白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三角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探索活动”中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点以及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面积计算公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如何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特点和面积计算公式,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探究如何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合作交流:学生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6.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的探索活动,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探索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剪刀、胶水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彩笔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形纸片,提问学生:“三角形能否围成一个平面?”引发学生的思考。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计算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学生将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同时,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切割、拼接、观察等操作,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公式。
3.公式讲解: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含义。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二篇)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传统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一、猜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结合动手操作猜测后,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
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如:求绿地面积,求红领巾面积,求安全警示牌面积,最后又回到求公园绿地面积,每个环节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不但互动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气息。
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思想应该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思考,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4.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1)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5课时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1)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三角形卡。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师:你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求三角形面积的时候是利用原有的图形面积的一半求出来的,那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课件出示:学生口答,回顾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三、探索新知1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课件展示:一组底相等的三角形和一组高相等的三角形。
利用平移重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底相等,高越大面积越大;高相等,底越长,面积就越大。
课件出示例题。
师:求这面小红旗的面积实际就是让我们求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课件给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怎么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卡,分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出示问题1: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出示问题2: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出示问题3:原三角形的底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
出示问题4:原三角形的高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案与反思精品
4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项目内容
1.填一填。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
四边形的底:( )。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都是三角形的( )。
2.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可以用数方格和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
积。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S,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则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 )。
3.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用三角形面积解
决问题时,要注意用三角形对应的底乘( )的高,再( )。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 )面积的一半。
5.我还知道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
半。
6.分别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三角形纸片。
知识准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几何图形的剪拼。
参考答案
1.(1)S=ah h= a= (2)高
2.S=ah÷2
3.对应除以2
4.S=ah÷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
5.不一定
6. 3cm2 135 cm2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