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角的度量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定义和度量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且会尽量用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够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度量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视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角。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角的感受和理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角的度量方法。
3.教学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大小的角,并进行角的比较和分类。
4.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方法,并进行一些角的拓展练习。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角的度量,包括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以及度量单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角度和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在角的度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度量工具的使用不熟悉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角的概念,熟悉度量工具,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度量工具(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几何图形的学习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概念,熟练使用度量工具进行角的度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纸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认识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角的特点。
3.讲解与示范:讲解角的度量方法,示范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5.交流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度量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角的认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角的度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是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同时,通过量角器的使用,让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量角器的使用还不够熟练,对于角的度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对于角的度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示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教学示范:讲解并示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量一量给定的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比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的使用,以及如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角的度量还是初次接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角的度量方法,并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度量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并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度量方法,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2.难点:量角器的使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量角,体会量的过程,理解量的结果。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学具:量角器、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3.课件:角的度量相关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并展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量角器量出给定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四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角的度量》
四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小学数学教案:《角的度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
而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希望学生能在操作活动中实现由静止的课本知识向动态的学生探索活动转变。
学生学好这节课不仅能为他们后续学习角的分类和画角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创造条件。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
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
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在二年级上册,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在二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基础,学生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
因此在认识量角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的起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的选择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总结,逐步建立角的度量概念。
同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法上,鼓励学生多进行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度,引导学生对角的概念进行回忆和认识。
2、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归纳:通过比较不同角度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4、拓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角的应用,如测量房间的角度、制作折纸等。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并进行小结。
6、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现,以及课堂讨论和互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采用小测验、作业评分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测量角的技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自主探索和同伴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角的技能。
2.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各种角的表象,加快学生对度量角的操作技能的形成目标。
3.先估后量的方式,防范学生读数错误,达到来化解教学难点。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我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图比较三个角的大小,并介绍测量角的方法。
2.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认识量角器,观察角的大小,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评价。
3.介绍角的计量单位:度,并帮助学生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
4.认识几度角,初步建立角的大小表象,如用活动角指出10度、20度、90度、120度的角,并组织学生在自己量角器上找出相对应的角55°、70°、130°、180°并进行尝试量角。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并能够准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学习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能够准确地判断各种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各种角的大小,并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度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使用量角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量角器、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角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度量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形状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运用量角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
但是,对于角的度量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取度数。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体会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正确读取度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角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量角器,体会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课件等。
2.学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剪刀、扇子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然后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些角的大小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2.呈现(10分钟)介绍量角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引导学生发现量角器上有两个重要的部分:度数刻度和中心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 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1课时4.画角。
1课时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1)射线、直线的概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教材分析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
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研究过,但当时的研究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
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研究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研究的过程和意义。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
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研究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二、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
教材通过让学生履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体式格局,来领悟体味。
如角的度量道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
但关于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研究,学生知道能够用相应的单位进行测量,如要知道线段长短能够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能够用面积单位来量化。
相应的角的度量也应该用角的单位来度量。
为此教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履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呈现了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圆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在此基础上,申明正是根据这一道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味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三、具体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
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
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
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
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
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
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1课时4.画角。
1课时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1)射线、直线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用量角器量角、角的分类、画角等。
其中,有关线段、角的初步认识等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过,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认识。
本单元则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注重对操作步骤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一、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本册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概念比较多,且比较抽象,在生活中不易找到原型。
在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说明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进一步指出直线没是端点,是无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并且还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直观感受射线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
二、采用适当方式,让学生体会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一些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本质特征,比较抽象,不易直接让学生领会。
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体验等方式,来领悟体会。
如角的度量原理学生不一定能清晰地理解。
但对于量的大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可以用相应的单位进行测量,如要知道线段长短可以用长度单位度量、要了解一个面的面积可以用面积单位来量化。
相应的角的度量也应该用角的单位来度量。
为此教材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经历要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用一个合适的角作为度量单位的过程,由此引出角的单位,并呈现了这个单位的产生过程:把一个圆平分为360份,其中的1份就是角的单位(即1°角),在此基础上,说明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量角器,使学生体会到:量角器实质上是角的单位的集合,量角的过程就是要知道角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是本册教材中重要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学习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以及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角的度量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熟练运用量角器,并能够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量角器、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比角的大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让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
并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量角器量出不同大小的角,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角的大小,让学生快速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并准确地用符号表示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单元分析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种角的大小关系。
3.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等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二)教材说明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
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如下: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
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另外,本单元教材在编排时,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
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第3单元角的度量一. 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且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角的度量,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基本技能,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角的度量还是初次接触,对于量角器的使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能够比较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量的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圆规、三角板、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角,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角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度量。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量角器,并演示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量角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量角器的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给定角的大小,并互相比较。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用量角器进行量的操作,巩固学生对角的大小的认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度量教材分析-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一、教学内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
2.角的度量。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4点)三、具体内容1.线段、直线、射线。
有的教材是先讲直线、再讲线段和射线,这里的编排是从学生已有的关于线段的认知经验出发,先讲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再认识直线和射线。
关于线段的编排,先直观呈现拉直的线、绷紧的弦等,再语言描述、最后给出符号表示。
虽然直线和射线的概念比较抽象,还是结合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体会“无限”“延伸”等特点。
如手电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最后,教材提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
清楚地呈现了比较的3个维度。
2.角教材从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出发,结合刚刚所学射线特征说明角的含义,既是“角”的概念归纳,又是角的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3.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
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4.量角。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不但给出了量角的直观图,而且还强调对操作步骤的梳理。
后面“做一做”第1题两个角的开口方向不同,需要依据起始边认读角的度数,是正确读出角的度数的技能训练;第2题则意在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强化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5.角的分类。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直角,通过测量,让学生发现直角等于90°。
关于“平角”和“周角”的认识,从角的动态定义引出的,有两个优势,一是通过动态的角度就容易看出它们的形成过程,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直线上,而周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让学生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二是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度数,也与角的单位是把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这一定义相呼应。
3.3 角的度量(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度量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0~41页的内容,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形成,显得比较抽象。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1度角、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会用量角器量不同方向的角,并正确读出度数。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探究、巩固提升、总结。
一、回顾导入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度量就是测量(板书:测量)2、回顾旧知。
师: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长度的测量,请看:(出示课件)(1)铅笔长( 8)厘米?(2)这是(1厘米)。
(3)1厘米就是测量的标准(板书:标准),这里有几个1厘米?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出8厘米。
(4)8厘米就是测量的结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度量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对角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还没有接触过,对于量角器的使用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量角器在量度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找到角的顶点和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眼镜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中的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讲解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示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量度角的大小。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量角器的构造和作用2.量角器的使用方法a.找到角的顶点b.找到角的一条边c.使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d.读取角的度数3.角的比较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
画指定度数的角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4课时)
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
2.角的度量。
1课时
3.角的分类。
1课时
4.画角。
1课时
二、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1)射线、直线的概念。
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是射线、直线和线段它们之间概念的区别,学生往往只是表象记忆,没有深刻理解。
重点通过端点数和长度进行区别,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首先,借助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直接用数学化的语言给出两者的概念。
接下来,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角的概念。
借助射线的概念,结合探照灯的具体情景,给出"角"的数学化定义。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然后再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以及角的表示法和读法。
第二课时:角的度量。
(1)角的度量。
本节内容学生较难掌握的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首先,通过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引出角的度量,引出量角器,指出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再拿半圆分成180等份说明1°角有多大,并配以1°角的直观图示,使学生形成1°角的正确表象。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0刻度线、外圈刻度数和内圈刻度数。
接下来,小组讨论如何测量角的度数。
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量角时要分清楚“两重一看”,两重:指的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射线重合。
一看:指的是看刻度数,如果所画的射线对应内圈0刻度线,就要看内圈刻度,对应外圈0刻度线,就要看外圈刻度。
(2)例1。
通过测量两组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验证以前建立的结论: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和角两边的长度无关。
第三课时:角的分类。
(1)例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两把折扇的实物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同时注意区别它们与直线、射线的关系。
可通过制作活动角进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角是一个角,不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个角,不是一条射线。
(2)例3。
首先,用量化的角度来判断,并说明直角、平角、周角的关系。
接下来,让学生利用平角和周角来求出两相交直线所成四个角的大小。
第四课时:画角。
例4教学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时,可以直接给出画角的步骤,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
强调学生注意几点对齐。
(一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对齐。
二是0刻度线和射线对齐。
三是量角器上刻度线与画出的射线对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