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译论比较-杨靖雯,张悦悦
翻译硕士推荐书目
翻译硕士推荐书目翻译硕士推荐书目(一)1-《中式英语之鉴》Joan Pinkham 、姜桂华著,202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著,202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著,2023年,清华大学出版社。
4-《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罗进德主编,2023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非文学翻译》,李长栓著,2023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6-《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7-《中高级口译口试词汇必备》新东方翻译的很多词汇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很实用。
8-《专八词汇》新东方试题中出现比较生僻的单词的话,读了这本词汇书基本你就认识了。
9-《中国文化读本》叶朗朱良志翻译的体裁有时候和中国文化有关,作为译者应该了解中国文化。
10-《名作精译》青岛出版社都是名家翻译的,可以长长见识,看看翻译到底可以翻得多出彩。
11-《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三册中至少一册)非常经典,练基本功非它莫属。
12-《高级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汉译英的经典之作,体裁实用,读来作者亲授一般。
翻译硕士推荐书目(二)1-英美散文选读(一)、(二)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蒋显璟 2023年2-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3年4月陈宏薇3-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三版)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王恩冕4-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知识应试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林青松5-公文写作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白延庆6-西方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庄锡昌7-《翻译研究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年)谭载喜主译8-《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郭著章,李庆生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9-《综合教程》(1-6册) ,主编:何兆熊,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3年10-《英汉互译实用翻译教程》第三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11-《英汉翻译入门》第二版,陈德彰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3年出版12-《中国文化概要》,陶嘉炜,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13-《应用文写作》郝立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14-张卫平,《英语报刊选读》。
从类型学视角看中西译论的差异
内容 ,但它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适性 ,这对 研究中西译论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方法论。通过借 鉴类 型学 的方 法论 ,笔 者在 考察 中西译 论 的语 言类
型 、思维 类型 、文 化类 型诸 方面 时 ,发现 中 国译 论 有许 多不 同于 西方 译论 的异 质性 。
2 . 1 语 言 类 型
陈 陈
・1 7・
大 婉 亮 玉
天 津 外 国 语 大 学
从 类 型 学 视 角看 中西译 论 的差 异亲
【 提 要 】类 型学理论不仅为 中西译论 的 比较研究提供 了方法论 ,而且对普 遍性与差异 性 的争论 具有很强 的解释
力 。本文从语言类 型 、文化类型及思维类 型三个 方面探讨 了中国译论 与西方译论 的差异。中西译论在 比较 时不 能拿各 自的特殊性 与对 方 比高低优劣 ,而应选择一个 第三者作为 中介或桥梁 ,从类 型学的视角既看到 中西译论 的普遍性 ,也 看到他们之 间的差 异性 ,从而避免 中西译论 比较过程 中的片面性 与武 断性 。
有道理 。这样看来 ,语言类型以及语言的民族性给
中西译 论 的对 比研究 提供 了一个新 的观察视 角 。
2 . 1 . 1 孤 立语
中介与桥梁 ,这样就避免了比较研究中的局部代替 整 体 、要 素分 析取 代类 型分 析 、普 遍性 与特 殊性 相
r o u g h l y s y n o n y mo us wi t h ‘ t a x o n o my’ o r ‘c l a s s i f i c a — t i o n’, a c 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o f t he p h e n o me no n u n d e r s t u d y
英汉对比推荐书目
–戴昭铭,1996,《文化语言学导 论》,语文出版社 –刘润清编著,1995,《西方语言学 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潘文国2002, 《字本位与汉语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大 学出版社 –Palmer, L.R.1983,《语言学概论》, 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
• 候广旭,1990,《汉英谚语结构与修辞比 较》,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胡曙中,1993,《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黄志顺,1992,〈英语语序的汉译对比〉,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国南,1999,《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刘宓庆,1991,《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江西教育出版社。
–Chomsky, Noam, 1995, The Minimalist Program –Robins, R.H., 1967,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Halliday, M.A.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刘英凯,1998,《英汉语音修辞》,广东高等教 育出版社。 • 卢景文,1991,《汉英语法比较》,山西教育出 版社。 • 陆国强,1999,《英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 复旦大学出版社。 • 罗选民等,2001,《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 究》,湖南人民出版社。 • 牛保义,1997,《英汉语句型对比》,河南大学 出版社。 • 彭宣维,2000,《英汉语篇综合对比》,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
重点推荐书目
• 1.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2.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 3.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中外译者合译的“三美”优势
中外译者合译的“三美”优势作者:高雅蓉来源:《现代语文》2017年第12期摘要:随着海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重视,汉译英工作者与日俱增,中外译者合作的现象也悄然风行,最著名的此类译者当属翻译界泰斗——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
为探析该翻译模式的效果,以《离骚》三个著名译本为例,将杨氏夫妇译本分别同英国译者霍克斯及中国译者许渊冲的译本进行对比。
在“三美”原则的基础上,得出前者在意、形、音三方面具有更强的综合优势,这说明中西合璧的翻译方式能够较好地再现源语文本的风格和内涵,且有助于目标语读者体会中国文学的古韵之美,为改善汉英文学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合译中外译者《离骚》一、引言经过数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日俱增,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推介精神文化并鼓励中国文学走出国门是提高本国文化竞争力、丰富和繁荣世界文化的重要手段。
翻译在加速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语言专业人士从事翻译工作。
翻译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种:独译与合译。
纵观我国翻译史,不仅合译这一模式常被使用,且中外译者合译的现象也在近几十年广泛流行。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从译作可接受性的角度出发,发现“近年来,国际上知名度比较高的译本都是中外合作的结果”,认为“中译外绝对不能一个人译,一定要有中外合作。
”[1]Kristeva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在一门新语言环境下外语学习者容易出现过度泛化以及负迁移等现象,以致于他们难以完全掌握和本族语使用者同水平的语言技能[2]。
因此,源语言使用者和目标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互相协作能够创造出高效率、高水准的翻译条件,以此来充分利用双方译者的母语知识储备,在互帮互助、相辅相成的状态中创作出更令读者满意的译注作品。
著名译者聂华苓与她的丈夫美国诗人和翻译家保罗·安格尔[3]对此观点深表赞同。
国内耳熟能详的中外合作译者当属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他们是最早致力于将中华古典文化之精髓引入西方的合译者之一。
第20卷第3期
第20卷第3期2007年5月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OF N I N G BO UN I V ERSI TY (L I B ERAL ARTS E D I TI O N )Vol .20No .3May . 2007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对比朱敏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大卫・霍克斯的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翻译。
对原著中文化信息的翻译,两种译本的译者由于翻译目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
杨宪益译本主要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忠实于原文,尽量保留中国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传递文化信息;而大卫・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入语的特色和表现力。
关键词:翻译目的;文化信息;异化;归化中图分类号:I 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7)03-0052-04 收稿日期:2006-12-25 作者简介:朱敏虹(1972-),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翻译工作是源语作者与目标语读者之间交际过程的一部分,译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所用的策略方法、翻译技巧都受翻译目的影响。
《红楼梦》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百科全书,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博大精深,如何将这样一部经典之作介绍给外国读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所有译作中最完整的两部作品就是杨宪益(Yang Xianyi )夫妇的英译本A D rea m of Red Mansi on 、大卫・霍克斯(David Ha wkes )的英译本The St ory of the St one 。
本文从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在翻译文化内容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技巧也有所不同。
顺应论视角下《红楼梦》茶文化翻译策略选择--基于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看《红楼梦》茶文化翻译策略选择——基于两个英译本的研究摘要:Vershueren的顺应论虽是语用学领域里发展的理论,但是它对翻译也有很强的解释力。
从语言顺应论视角来看,翻译实质上就是译者对目的语动态的选择和顺应的过程。
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的两部《红楼梦》英译本在茶文化翻译中策略的取舍,探讨译者为满足读者阅读需要和顺应文化语境的目的而采用的个性化翻译策略。
关键字:顺应论;《红楼梦》;英译本;茶文化;翻译策略On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n Tea Culture in Hong Lou M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Based on Analysis o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Abstract:Although Vers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developes from pragmatics, it also has a strong translation explanatory pow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translation is essentially a dynamic process of choice-making and adapt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Based on Adapt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t translating methods of tea culture. I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s to satisfy the readers‟ needs and to adapt dynamic context.Key words: Adaptation Theory; English Versions; Tea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ong Lou Meng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事纷繁复杂,茶诗异彩纷呈,只要一翻开这部古典名著,顿觉泛黄书页上四溢茶香,和着笔尖文字深深流淌进读者的心。
中外翻译简史论文
所在学期2012-2013第1学期授课教师杨洁《中外翻译简史》课程论文:从《红楼梦》译作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姓名柯熙杨年级2010级班级9班学号20100512250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 年12 月24 日从《红楼梦》译作看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摘要:翻译之中存在的所谓“异化”与“归化”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原著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
在翻译之中译者往往因原著和读者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而面临两难的境地:要么尽力保有原著的本色,要么倾向迎合读者的理解,这样不免顾此失彼。
本文从《红楼梦》的两大翻译版本既杨宪益夫妇版本和霍克斯与其女婿合译本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从长远角度看,杨宪益夫妇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相较霍克斯的“归化”为主“异化为辅”更为有利于保有我国宝贵文化的原汁原味以及传播中华文化使其不被西方文化侵蚀的结论。
关键词:“异化”与“归化”;杨宪益,霍克斯;《红楼梦》;文化1.引言: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文学、艺术、科学等。
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语言以其最典型的形式用语言本身的转换, 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
文学作品来源于特定文化,并反映这一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观、生活习惯、风土民俗、宗教信仰等。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存在文化差异,文化比较也就成为翻译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当今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大潮流中似乎处于不怎么得力的局势,中国的文学著作从古至今有成千上万部,然而外国人只能探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神秘,而对大多数我们的国粹表示看不懂,难以理解。
中国文化的神秘之处我推测可能还在于我们的翻译暂时还不能难达到两种文化自由无阻的交流的境地,当然其他国家翻译家也尚未能到达这中程度,我们只能尽力往其靠拢以达到不失本我又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我们现在普遍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导致很多汉语表达方式都英式化了,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醒,在翻译之中不要让外国的读者觉得中国文化边缘模糊化,觉得中国文化很多都不西不中,亦不要一味保有原汁原味,而忘却了它的流畅性和可理解性,让中国文化难以被人认知,理解和接受。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
《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作者:武雯敏来源:《活力》2009年第08期众所周知,跨文化交际的实现离不开翻译,而翻译的成功与否又与译者选择何种翻译策略息息相关。
“归化”和“异化”是两个主要的翻译策略。
笔者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依托,从“杨译”和“霍译”对《红楼梦》中文化差异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展开分析论述。
“ 文化差异”翻译活动不仅仅和语言有关,成功的翻译离不开文化的参与。
因此,译者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尤其是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
有人对文化给出过如下的定义:文化就是几代人历经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努力而获取的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态度,等级,意义,宗教,时间观念,角色,空间,宇宙,艺术等的积淀。
翻译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文化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译者在从事此项语言文化间的活动时,不可避免的是文化差异问题。
从上面文化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差异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道德,行为,态度,信仰,时间,角色,空间等。
面对如此包罗万象的文化世界,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采用何种策略来解决文化差异难题,是一个译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禁忌语的翻译禁忌语,指的是人们为免尴尬或攻击他人而避免使用的表达方式。
因为《红楼梦》成书于文字狱盛行的清朝,书中随处可见禁忌语的影子,如“国讳”( “national taboo”),当曹雪芹写到和皇帝相关的事情时,使用“当今” 或“圣上” 来避免直呼当朝皇帝的名讳。
书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禁忌语是“死”。
例如:·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H: And Qin Zhong is Summoned for Premature Departure on the Journey into NightY: Qin Zhong Dying before His Time Sets for the Nether Regions·(秦可卿)“……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
古文英译中的译者风格对比研究
收稿日期:2017-12-08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翻译语言的显化: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比较研究”(2018-ZZJH-173)作者简介:任小华(1978—),男,陕西汉中人。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语篇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语言与翻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第33卷第02期圆园18年02月Vol.33熏No.02Feb .熏2018译者风格,又称译者文体或翻译文体[1]109,是语料库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传统上把翻译看作是译者对原作忠实的再现活动,译者的地位被边缘化了,Wenuti [2]曾用“隐身”(invisibility )一词来描述译者在传统译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因而译者风格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然而,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的发生,人们对译者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开始关注译者风格,而语料库语言学的大发展给译者风格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外学者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探索译者风格。
在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开拓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Mona Baker ,她[3]基于自己建设的翻译英语语料库,从类符-型符比、平均句长和直接引语等方面分析了英国翻译家Peter Bush 和PeterClark 的翻译风格。
Maeve Olohan [4]利用MonaBaker 的翻译英语语料库,对Peter Bush 和Pe -ter Clark 译文中的助动词和系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
Ji Meng [5]基于自建的西班牙语-汉语《堂吉·诃德》双语平行语料库,对杨绛和刘金生译本中的四字成语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最近几年一些学者才开始关注译者风格。
国内学者对译者的风格研究多基于不同译者对某篇(部)源语作品。
Yu Ching-hua [6]对余光中和张爱玲汉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平均句长、类符-型符比和语气助词进行了比较,刘泽权[7]对曹雪芹和高鹗的《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及霍克斯、闵福德英译中的报道动词进行了对比,徐欣[8]对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王科一、孙致理及张玲、张杨合译本中类符-型符比、高频词和个性词进行了比较,李越[9]对古文英译中的译者风格对比研究任小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基于分别由谢百魁和罗经国英译的13篇古文组成的语料库,文章从语言特征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考察了他们的译者风格异同,结果发现,总体上两位译者的风格大同小异;具体而言,他们在类符-型符比、平均句长、词汇密度、连接词、报道动词、拆分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合并策略的使用和英译文本易读性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从《红楼梦》两英译本看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精品文档
从《红楼梦》两英译本看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1. 引言在传统翻译观念里,译者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他们遵从的是“文本中心论”。
人们往往认为,译者要无条件地服从原文本和原作者,不得任意增添译者个人的主观因素。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这一因素被忽略。
如今,译者主体性对译作的影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对比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大卫?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这两个英译本基础上,指出在对原文本的理解和处理上,两名译者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而这种差异性正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2.文学翻译文学翻译是由文本、作者、译者、读者这四要素构成。
在对原文本(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基础上,译者才能更好地对原文本进行审美体验,以创造性的文字再现原文本的精神和实质。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发挥着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即,在忠实于原文本的基础上,允许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的叛逆,这种叛逆可以表现在语言、文化或文学性等方面。
3. 译者主体性查明建提出,“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查明建,2003:1)。
换言之,在不脱离原文本的基础上,允许译者对译作一定程度上的叛逆,而这种叛逆正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4.《红楼梦》两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通过对比分析杨宪益和霍克斯这两英译本,可看出两译者对原文本有不同的解读,采用了不同的选词、句式、翻译手段等,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4. 1两译者对书名的翻译《红楼梦》一书围绕贾宝玉所佩戴的一块石头展开,而这块石头见证了贾府的兴衰。
霍克斯将书名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反映了译者对原文本整体的把握程度,这一译名合情合理。
相比之下,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将其译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是从全局考虑的。
从译者角度谈对典籍英译史的理解
在中国一个很 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人们对 《 红楼梦》 两 个英译本 的比较研究。一个是 由杨宪益先生和他 的夫人戴乃
迭所译 ,另一个 版本则是 由英 国学 者霍克斯 和他的女婿所 译。 两个译本各有其特点 , 均为文学翻译史上 的不朽佳作 。 但
是就两者采取的翻译策略而言 , 霍克斯 的译本采取 了归化译 法, 而杨宪益 的译本则采取 了异化译法 。两者采取的策略截 然不 同 ,导致 最终 的译本 文化内涵的承 载力 度也有很 大差
关 键 词 : 者 , 籍 英 译 吏 , 解 译 典 理
在典籍英译史 的学 习过程 中, 我们学 到的不仅仅是典籍 英译发展的历史 , 更多的是在历史 中看到我们不 曾思考过 的 东西在闪烁光芒, 启迪我们的思维。典籍英译到底有何意义? 典籍译介时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中国还有多少典籍在等 待译介? 在典籍英译 的过程中都 出现了哪些 问题? 有何对策? 中国人是否 比外 国人更适合典籍英译 ?如何进行典籍英译批 评 以及同一作品不同英译本 的比较?典籍英译 的发展面临怎 样的问题 ?典籍英译史 向我们提 出了这种种问题以期待后人 的阐释。诚如古人云 : 学史可以明志。历史让我们看到问题 ,
目的语读 者感受到 异国文化 , 识文化 的多样性 , 认 尊重 其他 文化的表现形式 。而这种对文化价值的保 留取舍都在很大程
英国汉 学家李约瑟( sp ed a ) 出: J ehN ehm 指 o 中国在公元 3
度 上依 赖于译者 , 典籍 中蕴含的文化能否以正确的形式传播
出去也有赖于译者的翻译策略 。 译者 自身的素质影响典籍译介的质量
在这里是至关重要的 。
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⑦可见文化对于成功 的典籍 英译的巨大影响和意义 。
《红楼梦》两英文译本比较与研究
杨译 :I q u i t e f o r g o t o u r Ol d An c e s t r e s s .
这恰恰与风姐爱出风头,居高自傲,喜欢表现自己的性格
极其 吻合 ,这一 露面 的描写 更是鲜 明至 极。在 两个 不同译
都 ”部分 两个译 本进行对 比分析 。
例2 :“ 我来 迟 了 , 不 曾迎接远 客 。 ” 霍译 :“ O h m y d e r! a I ' m S O l a t e . I m i s s e d s e e i n g t h e a r r i v a l
o f o u r g u e s t . ”
杨译 :“ I ’m v e r yl a t e S OI d i d n ’t g r e e t o l l r g u e s t f r o m
a f a r ! ”
这还 是 黛 玉第 一次 见 到外祖 母 ,老 太太 搂着 小 心 肝, 老 泪纵横 ,身边 的人 ,包括 王夫 人 、李 纨和 所有 的大小 姐 们“ 个 个毕 恭毕 敬 ,屏住 呼吸 ”的时 候 , 只有 风姐 的这 句 话 给人 留下深 刻 的印象 。读者 的感觉和 当时 的林 黛玉 的感
本 中 ,霍 克斯 在 使用英 文形 象 习语 , 连 接 习语方 面生 动地 道 ,非常 流畅 的体现 了原文 的本 意。 从 以上 的两个例 子我们 看到 了两种 版本 的异 同,两个 译 者 分别 有 自己翻 译 的特 点 , 并且 都 有深 厚 的文 学 功底 。 在 翻 译 的语 言风格 上 , 杨 宪益 夫妇 趋 向于 直译 , 这样 在 很 大 程度 上 ,翻 译 的语 言受 到 了限制 。而 霍克 斯擅长 的是 语 言的 功能对 等 , 他翻 译 出的文 章更通 俗 易懂 。在翻 译作 品
《红楼梦》书名西译的框架语义学解析
摘要该文借助框架语义学理论,在分析《红楼梦》汉语书名语义蕴含的基础上,比较两个西语译本的语义联想和认知取向,剖析译者不同翻译选择之得失以及译者选择之动因。
研究表明:《红楼梦》原书名可基于汉语词汇的框架语义网络引发丰富的文化联想,产生多层语义蕴含,然而这些语义蕴含难以在翻译中悉数呈现;小说书名的两个西语译本(拉乌埃尔译本和赵-加改译本)通过对“红楼”的不同翻译以及对“红楼”与“梦”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展现了宏观性和个体性两种不同的叙述视角,分别凸显了家族兴衰和个人梦幻的故事内容;拉乌埃尔译本采用直译法(从杨宪益夫妇英译本直译),受底本影响,暗自契合了赞助人的文化立场;与拉乌埃尔译本相比,赵-加改译本体现了更为强烈的目标读者意识和接受语境传播意识。
关键词《红楼梦》书名;西译;框架语义网络;叙述视角Chinese-Spanish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emantics //LUO YingAbstract Taking frame semantics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this paper start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 frame of the o-riginal titl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and then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emantic associations and cognitive tendency of its two Spanish translation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gain and loss of the translators’different choices while distin-guish their motivations behind.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ould be drawn from this research:the original title of the novel gener-ate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e-mantic frames of the words used,which are difficult to be all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the two Spanish versions of the title adopt a macro and an individualized perspectives in narration highlighting respectively the family and the individual narratives in the novel;the version of Láuer,conforming to the patron’s cultural position,is actually a literal translation from the Yangs’English version;compared with the Láuer’s version,Zhao &Garc 侏a’s version shows a more evident awareness of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recipient culture.Key words titl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Spanish trans-lation;semantic frame;perspective of narration1引言书名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赋予作品的点睛之笔,具有重要的表意功能,是“读者进入作品的钥匙,甚至是解读作品的密码”[1]。
从《论语》英译本看中外译者在典籍英译上的风格差异
会 传教 士 利 玛 窦 ( ae uRci15 M ti i ,52—11 ) 到 中 te e 60 来 国, 即开始着 手 翻译 中 国经典 以 向西方 尤 其 是 罗 马教 皇 介绍 中国文 化 。16 81年 , 自英 国的传 教 士及 汉 学 来 家理 雅 各 (a e Lge 翻译 的 《 国经 典》 香 港 付 Jm s eg ) 中 在 梓 ,论 语》 了第 一个完 整的英译 本 。 《 有 其后 , 力于《 语》 致 论 英文 翻译 的 译 者层 出不 穷 , 10年间 , 5 竞达 2 O余 人 。然 而 大部 分 的译 文 均 在 西 方发行 , 国内读者 并 无 机会 品 评西 方人 对 《 论语 》 阐 的 释 。近 年来 , 一 情 况有 所 好转 。 随着 中国 人对 英 语 这 学习热忱的高涨 , 大批英文读物被引进中国, 论语》 《 的 英译 本 也 在 其 中。 比如 19 92年 , 南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湖 《 汉英 四书》 入 了理 雅 各 ( e e 的译 本 。威 利 ( r 收 Lg ) g A- tr l) h e 的译 本 被 收入 19 u Wa y 99年湖 南 人 民 出版 社 的 《 中华文 库 ?论 语》, 19 大 和 9 8年 外语 教学 与研 究 出版 社 的《 大师 经典文 库 ?论语 》 。上述两 个译 本颇 受 国 内
一
、
引言
以英 国汉 学家格 雷厄姆 ( .C rhm) 为代表 A .Gaa 川 的 国内外一些 学者认为 汉籍英 译 只能 由母 语 为英 语 的 译 者 “ 入 ” 而不能 由母 语 为汉语 的译 者 “ 出 ” 译 , 译 。针 对这一 观点 , 国 在 《 国翻译 》 撰文 批 驳 了他 潘文 中 上 的三条论 据 , 翻译 一 般 只能 是译 入母 语 而 不 能是 译 即 成 外语 ;由于翻译家 翻译 的不是 自己的母 语 和母 文化 , 因此在评 论上有必 要依靠 一部 分 中 国人 , 翻译 不行 ; 但 些 中国译 者 的翻译 造成 了难 以忍 受 的 “ 中式 英语 ” 。 然 而 , 如朱 源 在 分析 《 正 李笠 翁 曲话 》 译 时所 指 出 英 的那样 , 中国典 籍翻译为 例 , 以 翻译 更 多 的是 先 有 中国 译者 向海外 系统 的推荐 , 国 际文 学 和 文化 间搭 起平 在 台, 然后才 能促进各 国文学文 化间 的彼 此 了解 。 我 们认为 , 实 才是 最 好 的 证据 , 事 中外 译 者 , 优 孰 孰劣, 一比便知。在翻译评价 中, 原作风格在译作中的 再 现一 直是 翻译 界 争 论 的焦 点 。关 于 风 格 的 含义 , 魏 望 东 总结为 : 在语 言的整体 范 围 内 , 个作 者 在他 创 某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1]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类阅读书目Carl James,Contrastive Analysis, 青岛出版社,2005。
许余龙,《英汉语对比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潘文国,《汉英与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杨自俭、李瑞华,《英汉语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周志培,《英汉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汉语对比与翻译(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汉语对比与翻译(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汉语对比与翻译(4)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汉语对比与翻译(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汉语对比与翻译(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翻译理论与实践类阅读书目: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赏析》,译林出版社,2002。
乔萍、瞿淑蓉、宋洪玮,《散文佳作108篇》,译林出版社,2002。
杨平编,名作精译——《中国翻译》汉译英选萃,青岛出版社,2005。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毛荣贵,《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毛荣贵,《翻译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居组纯,《高级汉译英语篇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居组纯,《汉译英翻译强化训练》,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黄新渠,《译海浪花——黄新渠译文译诗选集》,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陈文伯,《译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陈文伯,《教你如何提高汉译英技巧》,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John Pinkham, 《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方梦之主编,《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3。
中西译论比较-杨靖雯,张悦悦34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西译论比较-杨靖雯,张悦悦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பைடு நூலகம்
从《论语》英译本看中外译者在典籍英译上的风格差异
从《论语》英译本看中外译者在典籍英译上的风格差异
鄢婧莉;王红
【期刊名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5)006
【摘要】针对英国汉学家格雷厄姆(A.C.Graham)提出的汉籍英译只能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译入",而不能由母语为汉语的译者"译出"这一观点,我们给予了实证性的反驳.我们选取了理雅各,辜鸿铭,威利,赖渡和夏玉和翻译的<论语>的4个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分析了这4个译者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策略和并对其进行了对比解读.最后得出结论:中外译者翻译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丰富了对汉语典籍的阐释.【总页数】4页(P150-153)
【作者】鄢婧莉;王红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大学外语部,云南,昆明,650221;云南财经大学,英语教研室,云南,昆明,650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4
【相关文献】
1.浅析译者文化意识操纵下的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本为例 [J], 胡蓉
2.从功能语境重构看译者选择——兼评林戊荪《论语》英译本 [J], 张敬源;邱靖娜
3.从《论语》英译本看中外译者在典籍英译上的风格差异 [J], 鄢婧莉;王红
4.从译本的副文本看译者的翻译观——以《论语》英译本为例 [J], 陆秀英; 钟仁辉
5.典籍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选择
——《论语》英译本比较研究 [J], 杨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解决方案现代文阅读-- 第2讲 读文技能课
与翻译策略超越了汉语《红楼梦》的字面意义,而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 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 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 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 生成。
(摘编自杨乃乔《〈红楼梦〉与The Story of The Stone——谈异质 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
材料三 采用总论与分论相结合的方式,比较了杨译本和霍译本的翻译立场和 翻译策略的不同,旨在强调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 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突出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 的创造性。
第三步 比较概括,理清作者观点。 材料一侧重于从宏观上论证中国翻译未来走向问题。从陈述中国译者 进入翻译界较晚和外国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存在曲译、误译的客观现状到分 析原因,最终提出恳切要求,深入探讨了中国典籍“谁来译”的问题。 材料二侧重于从微观上就两位译家的翻译思想进行比较。用对比论证 的方法,针对霍克思和杨宪益二人对《红楼梦》的翻译进行比较,同时对 比“省译”与“临摹”两种翻译方式,印证核心观点“翻译思想是决定译 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
高考科学复习解决方案· 语文(经典版) 板块三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 信息类阅读 第二讲 读文技能课
读文指导课 2022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 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 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但 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
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 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 体系的时代能力。
《红楼梦》两英文译本之比较
《红楼梦》两英文译本之比较
王蕊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本文是根据我国古其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三回中的内容对两种英译本(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夫妇译本)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称谓语,小说中人物性格等对两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从翻译效果及两译本各自不同翻译策略进行总结.【总页数】1页(P52)
【作者】王蕊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西安,71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J], 武雯敏
2.《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文化信息传递的比较——基于归化和异化的分析视角[J], 郭茶红
3.《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人名翻译小议 [J], 武雯敏;
4.从中英文化差异视角探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骂詈语的翻译 [J], 栗宏
5.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J], 刘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理论研究(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ThTS or translation theory ,TTh)
即利用描写性翻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相关领域 或学科的信息,制定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进 行解释和预测的原则、理论和模式,包括 翻译总论(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ies) 局部翻译理论(partial theories)
3.1.1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DT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DTS) constantly maintains the closest contact with the empirical phenomena under study. Three major kinds of research in DTS: Product-oriented DTS 产品导向研究 Function-oriented DTS 功能导向研究 Process-oriented DTS 过程导向研究
霍尔姆斯的翻译理论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学的名与实》是霍姆斯最重要的翻译理论 文章。 在1972年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 学会议上首次发表。
这篇文章对翻译学的学科命名、性质、研究范围 以及学科内的划分提出了详细的构想,是翻译研 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翻译学学科建 设的奠基之作,被西方译学界认为是“翻译学学 科的创建宣言”。
至于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cience 之所以不可取是因为翻译研究远没到精确、定 性的程度,尚未形成一个范式,不易被称为科 学。
霍尔姆斯提出了在英语中常常用来命
名新学科的另一个词—studies,这样 可以消除许多混乱和误解。霍尔姆斯 的建议得到了翻译研究界的积极响应 和支持,发展到90年代已被普遍接受 。它唤起了翻译研究界的学科意识, 并起了促进译学术语统一的重要作用 。
1.建立翻译学学科的条件,学科发展现 状
霍尔姆斯认为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 经具备了建立的条件和必要性。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翻译研究处于随意( incidental)、无序的(desultory)状态.以第二次世 界大战为转折点,许多原先从事相近学科研究的 人由语言学、语言哲学和文学转向翻译领域,还 有一些人来自表面上并不相近的学科如信息理论 、逻辑学和数学等领域,这些研究者把原学科的 范式、半范式、模型及方法带入翻译研究。他认 为,从表面上看翻译研究的局面是一片混乱,但 实际上关于翻译研究的独立学科正在成型。
翻译总论(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ies)
霍尔姆斯认为翻译总论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此 前问世的大多数理论实际上只相 当于这样一个总论的前言或绪论。
局部翻译理论(partial theories)
它只涉及翻译理论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霍姆斯 将其分成六类:
1. 翻译手段(medium-restricted translation theories). 翻译手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人工翻译、 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翻译,人工翻译又包括笔译 和口译。 2. 翻译范围(area-restricted theories) 翻译范围局限于特定的语言和文化,指任何两种 或多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翻译。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translating specific types are genres of lingual messages. 文本类型研究的是不同文本翻译中的特殊问题, 考察特定的话语或文本类型,如文学文本,商业 文本,科技文本的翻译等。文本类型方法风行于 20世纪70年代,其中最重要的学者是赖斯(Reiss) 和弗米尔(Vermeer)。
the theory of translating 或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theory 最大的缺点在于 对研究范围的限制,翻译研究远远不止于理论 建设的范围。
(3)while more than a few would questions whether linguistics has yet reached a stage of precision, formalization, and paradigm formation such that it can properly be described as a science.
2. 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阻碍因素
1) One of these impediments is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缺少恰当的交流渠道。 2)the seemingly trivial matter of a name for this field of research.
Translation studies is an empirical discipline, it often has two major objectives:(1)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a of translating and translation in the world of experience,(2) to establish general principles by means of which these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ed and predicted. The 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concerning themselves with these objectives can be designate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DTS) or translation description (TD),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ThTS) or translation theory(TTh)
容词形式等。
但这个术语也有缺陷,例如它没有形
3.1 In the field of pure research, two main objectives of translation study: (1)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a of translating and translation(s) as they manifest themselves in the world of our experience (描述翻译现象) (2) to establish general principles by means of which these phenomena can be explaining to and predicted.(建立翻译总原则)
3.1.1.3 Process-oriented DTS
其关注对象是翻译过程或翻译行为本身,译者在 翻译过程中,如何创造一个全新的,但又多多少 少与原文吻合的译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头脑 中的“小黑匣子”(little black box, 指认知能力 )里都发生了什么,霍姆斯认为,对这一方面多 加重视,有希望产生心理翻译学(psychotranslation studies)或翻译心理学(translation psychology)。
认为“Translatology”词缀太生僻,并不能任意组合, 很难被普遍接受。
(2)For, as I hope to make clear in the course of this paper, there is much valuable study and research being done in the discipline, and a need for much more to be done, that does not, strictly speaking, 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theory formation.
3.1.1.2 Function-oriented DTS
该研究的兴趣并非在于对翻译作品本身的描写, 而是对它们在目的语社会文化中的功能描写,其 研究的重点是语境(context)而不是文本(text )。其侧重点在于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 用。霍尔姆斯认为,该范围的研究与社会学有紧 密联系,因此有可能促成社会翻译学(sociotranslation studies)的产生。
5.time-restricted theories不同时期的翻译
霍尔姆斯十分重视术语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认 为不适当的学科命名是学科建设的一大障碍。
( 1 ) Yet Greek alone offers no way out, for“metaphorology”,“metaphaseology”, or “metaphastics” would hardly be of aid to us in making our subject clear even to university bodies, let alone to other “groupsin the larger society.”
翻译学: 纯翻译研究(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应用翻译研究(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其中 纯翻译研究(Pure Translation Studies): 描述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or translation description ,TD) 翻译理论研究(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 ThTS or translation theory ,T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