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信号系统实践心得体会

信号系统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号系统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信号系统在交通运输、通信、电力、安防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信号系统的实践者,我有幸参与了多个信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现将我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信号系统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实践是理论的验证。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 理论知识为实践提供指导在信号系统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如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信号系统的原理和特点。

2.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其正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我们才能掌握信号系统的设计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信号系统设计要点在信号系统设计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 需求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信号系统的设计目标,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等。

通过对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系统的设计范围和实现方案。

2.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我们需要设计系统的架构,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通信协议等。

在架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3. 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是信号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信号采集、处理、传输、解码等。

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技术,确保信号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 系统集成与测试系统集成是将各个模块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要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稳定性,确保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三、信号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确保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协调一致。

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

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

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转眼间,信号与系统实验课已接近尾声。

和蔼的老师,亲切的同组同学,每一个新奇的信号实验,都给刚入大二的我留下了许多深刻印象。

这一学期,共做了“信号的分类与观察”、“非正弦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抽样与恢复(PAM)”、和“模拟滤波器实验”共四个信号与系统实验。

此学期的实验课程加深了我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的感性认知与体会,也增强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效地处理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颇丰。

众所周知,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我们是何等的重要。

而每周一次的实验,培养了我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具体化、对增强学习的兴趣有了极大的好处,针对各个实验及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现总结如下:一.信号的分类与观察对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进行研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即在特定输入信号下,系统输出的响应信号。

因而对信号进行研究是研究系统的出发点,是对系统特性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在这个实验中,对常用信号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由实验箱中元件产生正弦波、指数信号、指数衰减正弦信号三种波形,示波器观察,并根据数据求出函数表达式。

此次实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和各个按钮的作用。

初步了解了信号与系统实验箱的各个模块作用。

比如示波器上无法显示波形,先调节辉度按钮,如还未出现,调节垂直POSITION按钮,看波形是不是在屏幕之外,波形不稳,调节触发电平或TIME/DIV,等等。

示波器在各种实验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它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必备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图在实验数据处理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准确的记录,描点,坐标分度,看似很小的事情真的做起来就会觉得不是那么容易。

把每一个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一种不平凡。

在数据处理中,我学会了耐心的处理事情。

最后的正弦,指数,和指数衰减正弦信号都在坐标纸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以及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通过理论学习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完成了信号与系统的课设项目。

通过这个课设项目,我对信号与系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首先,信号与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设项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问题设计信号处理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够设计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学习信号与系统的理论知识时,我们应该多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优化。

其次,信号与系统的实验操作是加深理解的重要途径。

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比如设计FIR滤波器、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信号与系统的特性和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具体化,增强了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

此外,信号与系统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锻炼。

在课设项目中,我们需要独立设计信号处理系统,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仿真结果不符合预期、系统性能不稳定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和分析方法,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这个过程既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也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

最后,团队合作能力在信号与系统课设中也尤为重要。

在课设项目中,我们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工作。

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需要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项目。

团队合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的质量。

在团队中,我们需要相互协作、互相支持,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2024年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2024年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2024年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2024年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____字)一、引言信号与系统是我大三上学期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于信号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2024年信号与系统课设中,我选择了一个与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的课题,通过设计一个数字音频滤波器实现对音频信号的处理和改变。

本文将对我在该课设中的心得体会进行详细的总结和阐述。

二、课设背景和目标在数字音频处理中,滤波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对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增强特定频段的声音等操作。

因此,我选择了设计一个数字音频滤波器作为本次课设的目标。

在课设开始之前,我首先对数字音频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我也研究了市面上一些成熟的音频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算法,为我后续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课设过程和具体实现1. 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在设计数字音频滤波器之前,我首先需要采集一段音频信号用于后续的处理。

我选择了一首流行歌曲的音频文件,并通过MATLAB将其读入到我的代码中。

读取音频文件后,我对音频信号进行了必要的预处理,包括对其进行采样和量化。

采样是将连续时间的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的信号,而量化则是将连续幅度的信号转换为离散幅度的信号。

通过这两个步骤,我得到了一段离散时间的音频信号。

2. 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设计滤波器是整个课设的核心和重点。

在设计滤波器之前,我首先需要确定滤波器的类型和参数。

在研究了不同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后,我选择了一个数字低通滤波器作为我的设计目标。

低通滤波器可以使频率低于一定阈值的部分通过,而将高于该阈值的频率部分削弱或滤除。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音频信号的降噪和去除噪声的效果。

在确定了滤波器类型后,我开始设计滤波器的参数。

这包括滤波器的阶数、截止频率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我可以改变滤波器的工作特性,从而实现对音频信号的不同处理效果。

3. 滤波器的实现与效果评估在确定了滤波器的参数之后,我开始使用MATLAB进行滤波器的实现。

信号与系统实验分析及总结

信号与系统实验分析及总结

信号与系统实验分析及总结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提供了许多基本概念和方法,与其他学科如通信、控制、图像处理、声音处理等有着紧密关系。

实验是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本文将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实验环境通常,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采用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以及计算机软件如Matlab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数据。

二、实验内容1.基础实验:采样定理该实验通过对各种采样频率下的正弦波信号进行采样,观察实验得到的采样信号形状,判断是否满足采样定理,检验其可靠性。

2.基础实验:FIR滤波器该实验建立在离散系统概念的基础上,以FIR低通滤波器为例,在Matlab上进行简单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对滤波器的设计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不同的滤波器性质。

3.高级实验:傅里叶变换该实验主要是通过信号和频率之间的相互转换,学习傅里叶变换的概念和技术,主要涉及FFT算法及其实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号频谱分析中的各种概念。

三、实验成果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理论的理解。

实验教学能够将课上学习到的各种概念与现实情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基本信号的特性和各种滤波器的特点,以及各种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如何合理地分析信号和计算各种参数等,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

3.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实验中,学生需要采取协作方式,确保组内各成员能够有序开展实验工作和有效交流。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信号与系统实验是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意识。

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信号与系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常见信号的产生和表示方法,如正弦信号、方波信号、脉冲信号等。

2、熟悉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如叠加性、时不变性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学会使用基本的信号处理工具和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进行信号的观测和分析。

4、理解卷积运算在信号处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计算和观察卷积结果。

二、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脉冲等。

2、示波器:用于观测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等参数。

3、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用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原理1、信号的分类信号可以分为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

连续时间信号在时间上是连续的,其数学表示通常为函数形式;离散时间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通常用序列来表示。

常见的信号类型包括正弦信号、方波信号、脉冲信号等。

2、线性时不变系统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叠加性和时不变性。

叠加性意味着多个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产生的输出等于各个输入单独作用产生的输出的线性组合;时不变性表示系统的特性不随时间变化,即输入信号的时移对应输出信号的相同时移。

3、卷积运算卷积是信号处理中一种重要的运算,用于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对输入信号的作用。

对于两个信号 f(t) 和 g(t),它们的卷积定义为:\(f g)(t) =\int_{\infty}^{\infty} f(\tau) g(t \tau) d\tau \在离散时间情况下,卷积运算为:\(f g)n =\sum_{m =\infty}^{\infty} fm gn m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一:常见信号的产生与观测1、连接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2、设置信号发生器分别产生正弦波、方波和脉冲信号,调整频率、幅度和占空比等参数。

3、在示波器上观察并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频率和幅度。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信号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

信号(xìnhào)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信号(xìnhào)与系统课设心得体会经过四周的时间,我们的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课画上了一个句号。

可以说,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课是我们真正的开始接触这个学科,因为以前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学懂得(dǒng de)仅仅是理论,而信号与系统测试实验课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将理论付诸于时间的时机,在这四周的实验课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也许会了很多很多。

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的进实验室,初中的实验室都是那些很简单的器材,以前也对大学的实验室充满了好奇,很想亲自送到实验室去体验体验。

然而,进了实验室我才发现,实验室并不像我的那样好玩,恰恰相反,实验室需要很严肃认真,来不得丝毫的玩笑。

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很严格(yángé),只有认真的预习好实验的原理与详细操作方法,然后在实验时按照要求完成每一个步骤,才可以完成实验任务。

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数据不准备,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所以在做实验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严谨的态度。

在这短短的四周(sìzhōu)时间了,我们一共做了四个实验。

清楚是“信号的观察与分类”、“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抽样与恢复(PAM)”、“模拟滤波器实验”。

通过这四个实验,我们根本上将所学的信号与系统的知识得到了全面的应用。

“信号的观察与分类”实验中各种常用的信号,这就要求对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及产生方法有所理解。

经过第一次的实验课,我不仅对各个常用信号的波形有了更深化的理解,也对信号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这个试验中,还用到了示波器,进过这次试验,根本理解了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各个按钮的功能,还有如何利用示波器显示出需要的信号。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实验中要求我们队非正弦周期信号的离散型、谐波性、频谱特性等有一定的理解,以及如何测试非正弦周期信号。

在这个实验中,我接触到了频谱仪和DDS信号源。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信号与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2.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方法
3.熟悉常见信号的特性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其时域和频域表示。

2.通过软件工具绘制不同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图像。

3.利用滤波器对正弦信号进行滤波操作,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前后信号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分析:
1.通过实验仪器观察正弦信号的时域表示,可以看出信号的振幅、频率和相位信息。

2.通过实验仪器观察正弦信号的频域表示,可以看出信号的频率成分和幅度。

3.利用软件工具绘制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图像,可以更直观地分析信号的特性。

4.经过滤波器处理的信号,可以通过示波器观察到滤波前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的差异。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信号与系统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
握了信号的时域和频域表示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仪器和绘制图像,我能够分析信号的特性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此外,通过滤波器的处理,我也了解了滤波对信号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系统实验总结及心得体会
2011211204 刘梦颉2011210960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核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都非常重要,而且系统性、理论性很强,是将学生从电路分析领域引入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的关键性课程,为此开设必要的实验对我们加强理解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对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极大的好处,而且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和大量实验知识储备,对以后的学术科研和创新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实验总结、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等三方面作以总结。

一.实验总结
本学期我们一共做了四次实验,分别为:信号的分类与观察、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信号的抽样与恢复(PAM)和模拟滤波器实验。

1.信号的分类与观察
主要目的是:观察常用信号的波形特点以及产生方法,学会用示波器对常用波形参数进行测量。

主要内容是:利用实验箱中的S8模块分别产生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和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测量信号的各项参数,根据测量值计算信号的表达式,并且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非正弦信号的频谱分析
主要目的是:掌握频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好的测试方法,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频谱的离散性、谐波性欲收敛性。

主要内
容是:通过频谱仪观察占空比为50%的方波脉冲的频谱,和占空比为20%的矩形波的频谱,并用坐标纸画图。

3.信号的抽样与恢复
主要目的是:验证抽样定理,观察了解PAM信号的形成过程。

主要内容是:通过矩形脉冲对正弦信号进行抽样,再把它恢复还原过来,最后用还原后的图形与原图形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并总结。

4.模拟滤波器实验
主要目的是:了解RC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种类、基本结构及其特性,比较无源和有源滤波器的滤波特性,比较不同阶数的滤波器的滤波效果。

主要内容:利用点频法通过测试无源低通、高通、带通和有源带阻,以及有源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通过描点画图形象地把它们的特点表现出来。

通过对信号与实验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DDS 信号源、实验箱、示波器、频谱仪等四种实验仪器。

初步了解了对信号的测试与分析方法对以前在书本上看到的常见信号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使得书本上的知识不再那么抽象。

DDS信号源,也就是函数发生器,可以产生固定波形,如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频率和幅度可以调节。

实验箱是很多个信号实验装置的集合,可谓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其中包括函数发生器、模拟滤波器、函数信号的产生与测量、信号的抽样与恢复等模块。

示波器能把抽象的电信号转换成具体的图像,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

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的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
调幅度等。

频谱分析仪是研究电信号频谱结构的仪器,用于信号失真度、调制度、谱纯度、频率稳定度和交调失真等信号参数的测量,可用以测量放大器和滤波器等电路系统的某些参数。

二.心得体会
这些年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动手能力比较差,所以对于实验课程并不是很擅长。

实验时不能很迅速的熟悉每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调试的时候有时会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具体按哪个键才能得到想要的波形和结果,往往在波形有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是哪里出错了,画图的时候也显得比较缓慢,画出来的图形总是不太好看。

但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开设这门课程对于锻炼我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提高我对课程的兴趣,而且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都是常用的基本仪器,以后分析信号时一定会经常需要,现在先掌握一些它的基本用法,以后要用时就能更熟练,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我看来,自学能力、读图绘图能力、联系理论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精神等对于完成实验是不可或缺的。

1.自学能力
实验前,我们需要对即将进行的实验进行预习。

首先,应该有关对仪器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略读一下仪器的说明书,熟知仪器对实验的作用以及和实验有关的工作原理。

其次,书写预习报告并不是将实验书本上的内容抄一遍!书写预习报告让我们更好的掌握实验所需要的知识,充分的预习可以让我们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掌握实验步骤,这样能既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还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通过实验发现自己的问题。

2. 读图绘图能力
除了学会如何操作实验仪器外,学会如何读图读数也是衡量是否掌握实验仪器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通过示波器将信号的波形、频率特性反映出来后,要知道它们的参数就要学会读图读数,在示波器上我们可以读出波形的峰峰值、周期、频率、显示器每格代表的数值等。

数据的直观反映就是图像,为了分析比较的方便我们需要大量绘图。

完成实验并不需要太多时间,但绘图的过程却相当的艰辛,第一次绘图完成后给老师检查不合格,拿回去又得一步步重来,异常考验我的毅力。

每次画图,不仅要建立合适的坐标系、1:1地将图形绘制在坐标纸上,还要标注仪器显示频上的各种参数,此外,图形需要美观,图线需要圆滑。

3. 联系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一门实践科学,但它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单纯的根据实验步骤得出一组数据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除了预习外,对实验的结果作一定的预测也必不可少,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告诉我们实验结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实验中,时刻注意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当两种结果有很大差别时,我们应该根据结果对实验进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检查。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联系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得到的数据,并且要学会分析理论和实际的差异。

4. 实验精神
优秀的实验精神包括很多方面,这其中实事求是,有耐性、毅力,合作意识尤其重要。

正如老师所说,实验是一门实践学科,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去改变它,即使是根据理论知识也不行。

实验中有很多工作都很烦琐,需要我们保持耐心,静下心来,不急不躁。

实验都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擅长于与别人合作,许多事情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做到很好的,但多个人的力量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学
会与别人合作的能力,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什么都会,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很好。

在实验课中,我学会了与同学协同分工,根据各自的长处来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理想,很多时候我没有想到的问题别人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我想到了,这样可以互补长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以上任何一个方面的锻炼都可以培养我们的能力,塑造我们的品格,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为了让我们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学了以后不能很好的应用,那也没有意义,所以我一定要多多锻炼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遇到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就嫌麻烦而不愿意去做。

三.意见与建议
我们所学的专业是与通信有关的,而通信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信号的处理与对系统的设计,好的通信系统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对信号的传输,通信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信号尽可能不失真地传送到目的地,因此现代通信系统中大多数都是传送的数字信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略模拟信号的作用,因为我们传送出去的以及对方收到的还有很多是模拟信号,比如话音信号。

本实验虽然帮助我们增加了对基本信号(正弦信号、方波信号、脉冲信号、衰减指数信号等)的认识,深入理解了信号在频域和时域中作用的联系和区别,直观的看到了滤波器对信号的滤波效果,但对于我们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概貌仍是不够的。

基本每次实验都能在三小时以内完成,而教学大纲安排的是四个小时,是故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可以给我们多介绍一下相关的理论和应用,让我
们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还有一点小遗憾,一个学期只上四次课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理论联系实际需求,所以强烈建议加课或者把教学内容安排的更充实一些!
我们现在做实验验证性的实验较多,大多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针对具体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比较偏重实验结论,而忽视对实验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因而。

不能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也不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思维。

同时,由于教学时间、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等的限制,有些实验我们也无法完成,这样就使得实验课的目的没有完全达到,没能充分利用利用这样的机会。

再者,实验室里后排的仪器普遍存在问题,实验时大量时间耗费在更换和调试仪器上,不利于实验的正常进行。

所以我希望以后做实验时可以有更好的条件,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并替换问题设备,同时也希望实验多一些提高创新思维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