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海三洲之地》的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西亚》精品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西亚动荡不安的局势,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本来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和输出路线。
【教学难点】西亚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伊拉克战争中受伤平民;战争使伊拉克平民背井离乡(学生观看图片)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这个地区为什么长期成为世界热点地区?过渡:这个地区是西亚地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西亚地区,首先来学习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相信学完本节课内容,同学们会对西亚有所了解。
二、新课学习(一)探索一:重要的地理位置(1)古代丝绸之路:西亚自古就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陆地要冲,是古代著名的陆上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活动:1.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
(学生读图找图)2.找出西亚所联结的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学生读图找图,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明确:联结三大洲:亚洲、非洲和欧洲;联系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3.填写下列海峡所沟通的海洋。
(2)五海三洲两洋之地: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阅读: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又称海湾,它的沿岸和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波斯湾海上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
西亚教学反思
《西亚》教学反思
本册教材属于区域地理的内容,地图非常多,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图、记图,培养他们的读图习惯和能力。
西亚这节课有两个教学重点,五海三洲之地和世界石油宝库。
这两个教学重点分别对应两幅图,西亚区域图和世界石油海上运输航线地图。
我在处理这两个知识点时,都运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完成自学后,通过师徒对学和组内共同探究,解决导学案中的探究题。
组内分配好展示任务后,小组逐一上台展示,并且完全脱离学案。
这样做比较考察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施加压力,使他们更自觉地学习。
在展示环节,学生基本能脱离学案,正确地辨认地理事物,如五海、三洲。
学生的表现欲很强,给他们创造机会表现自我,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也大有裨益。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了解地区----西亚》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理的东南亚和南亚,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用 学生学习能
以往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西亚的相关内容,需要教师加以 力分析
引导。(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
障碍等)
“授之鱼不如授地理的图幅,并对如何读图给
4、展示习题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 问题设置: 1、观察图例得出阿拉伯半岛干旱的环境特征。 2、阅读材料理解水源引发争端的原因。 3、根据提纲自学《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4、小组协作后完成检验习题。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播放视频《云南干旱缺水》观看视频,结合西亚干 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开展小组讨论:你得到什么启示?进 行课堂交流。 联系实际,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课堂讨论 的设置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充分体现。课堂小结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 个学生学习活动,详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 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教材分析 境的内在联系,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
重点:西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西亚的石油资源。
难点:西亚石油输出路线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分析西亚的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布及输出路线。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了解地区----西亚》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初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了解地区----西亚》
称
以前面“认识大洲”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
识为依托,并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
初中地理西亚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西亚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对初中地理中关于西亚地区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通过对西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现象以及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政治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现并纠正前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对西亚地区教学内容的反思,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地理课程中学习了关于西亚地区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西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2)了解西亚地区的人文地理现象,如民族、宗教、文化、经济发展等;(3)掌握西亚地区的重要地缘政治地位,了解该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4)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西亚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5)通过反思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总结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西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现象,提高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素养;(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2)通过学习西亚地区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增强国家意识;(3)培养学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爱,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4)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5)通过反思教学,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中东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学地理(中东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图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战争的无情以及战争给中东地区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二、教学课题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和关心世界的意识,理解战争的残酷,明确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平共处。
1.能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认识主要的国家和城市。
2.掌握中东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读图能力。
借助相关资料及教材知识,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是在学生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之后,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选择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地区进行突出介绍。
教材共包括长期的热点地区、三洲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五部分内容。
本节课我选取了“长期的热点地区”和“三洲五海之地”两部分内容为一课时进行教学。
为了保证知识的整体性和减轻下一课时的压力,在这节课中对下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渗透。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为教学重点,“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地理背景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3.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
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百度视频】中东风光/v/b/19941599-1569995717.html通过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初中地理_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节中东(第1课时)【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并分析说明本区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2、读图说出中东地区的范围,找出中东的主要国家和城市。
3、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地位、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重难点】1、中东地区的两洋三洲五海的地理位置。
2、丰富的石油资源分布和输出。
3、利用图表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图文结合法、比较法、关键词记忆法、分组讨论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一、长期的热点问题探究一:引导学生观看有关中东地区或者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巴以冲突等的新闻视频或图片灯资料,认识本课要学的地区-------中东。
说说自己对中东的印象是怎样的?你知道哪些关于中东的知识?(常见常听的词语如“恐怖袭击”等)。
思考:为什么中东地区战乱如此频繁?他们为什么而战?学生互助合作,讨论、归纳总结:中东地区战乱频繁成为世界热点的主要原因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即领土之争),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复杂的民族关系和宗教文化。
师指导关键词记忆的训练:小组内比赛看谁记得快!学生理解记忆“位置、领土、石油、水、民族、宗教文化”这几个关键词,并互查记忆效果。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在中东的位置范围和石油学习,水和宗教文化则在下一节课再学。
请先结合手中的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学案参考同步P50—P54)学生:结合手中的学案,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自主探究”部分。
(学案参考同步P50—P54)小组不能解决的可以求助老师。
二、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探究二:中东的范围教师:中东在哪里?中东地区就是指西亚吗?请同学们据“中东在世界中的位置”,对照“亚洲地理分区”,找出中东范围和西亚范围的异同。
学生:参考温馨提示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非洲的埃及+ 土耳其的欧洲部分+阿塞拜疆的欧洲部分。
地理《西亚》教学反思
地理《西亚》教学反思石堤镇初级中学郁正安我校“三环六步”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展几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各科老师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各尽其能,不断探索,提高自己。
我校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学以致用。
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现就这种模式下,通过《西亚》这一节的教学谈几点个人体会和思考:一、注重地图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对地图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判断一个学生真正的地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学习地理更离不开对地图的运用和分析。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地理新课本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很多地图很少文字的的新课本,如何能让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西亚》的教学中,我多次用到地图,可以说,教学的每一步都有地图的影子。
其中,有用的好的,但也有用的不够的地方。
比如,一开始讲西亚的位置之前,我首先在班班通上给学生放映几张西亚风光、以色列节水农业成果、伊朗大桥夜景、西亚的代表植物等的放灯图片及一幅世界地图放灯片慢慢出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一看这些放灯图片地图就立刻知道,“哦,西亚在亚洲东南部和非洲东北部”,很简单就解决了西亚地理位置这一个教学内容。
讲西亚的主要国家、五海三洲两洋之地,让学生自己操作班班通观看地图,并让同学们在班班通放灯图片上填出来,这样同学们既掌握了所学地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同学们掌握了班班通基本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同学们对多媒体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也是我们学校新课改模式下教学所必需的。
中东教学反思
中东教学反思《中东》这节课本身内容就比较多,而且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丰富的资源来说,《中东》毋庸置疑是一节比较难讲的课,分享了中东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中东》教学反思《中东》分了两个课时,以第一课时为例,对《中东》进行教学反思。
本节分了三大部分,地理位置---“三洲五海之地”、世界石油宝库和梳理归纳、练习题。
在讲地理位置时,通过学生动手描画北回归线,可以清楚地掌握中东所处的温度带,既让学生双手动起来,又能够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由“三洲五海之地”,让学生找五海的位置,并进行知识回顾,五海中有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做到了温故知新。
本节课的重点是石油运输航线,在进行讲解前,介绍了两个海峡,一个是被西方誉为“海上生命线”的霍尔木兹海峡,一个是欧、非分界线的直布罗陀海峡。
根据图8.6,给出了三条航线,首先让学生们自己在学案上进行填写,遇到问题,小组间可以相互讨论。
然后,我进行了一下教学示范,引导学生,将航线A,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和运河、到达的地区说了一遍。
接着,找了两位学生,来到讲台前,按照地图上所画的航线来说明输油的路线和到达的地区。
通过这个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各个地理事物,和中东的石油输出地。
通过《中东》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应该多给学生们上前展示的机会,通过两位学生对航线的描述,我发现在座的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而且一旦上台展示的学生出现了错误,底下的学生就会给予指正。
这种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也符合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附:《中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掌握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掌握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与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城市,重要的海洋、海湾、海峡及运河;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_第七章了解地区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
《了解地区》是湘教版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本章内容较多,会考所占分值也比较多。复习课分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复习东南亚、南亚和西亚。
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在会考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但是还有个别同学厌学情绪严重,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学习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对这类学生,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并与班主任结合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注重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如各个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等及空白地区图,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教学,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解决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复习课课堂容量较大,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轻松、直观的学习,掌握知识。
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章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际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查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 中东 教学总结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三洲五海之地”
1、地理位置:在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有个地区称为中东。
2.三洲指的是:亚、欧、非洲,
五海指的是:里海(湖泊)、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3.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二、世界石油宝库
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
2.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3.主要产油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4.中东地区三条输出油路线
注:航线C输油量最大
三、匮乏的水资源
1.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资源缺乏。
2.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
四、多元的文化
1.中东人种主要是白种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
2.主要语言:阿拉伯语
3.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的是麦加,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初中地理反思教案
初中地理反思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中东地区》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国际热点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东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东地区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讲解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中东地区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界处,地处“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这里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2. 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中东地区有多个民族,如阿拉伯民族、犹太民族等。
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等问题,导致民族矛盾不断。
3. 中东地区的宗教纠纷:中东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在这里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存在着信仰冲突,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4. 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匮乏。
各国为了争夺石油和水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导致地区矛盾进一步加剧。
四、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中东地区的矛盾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方面分析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五、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使学生了解了中东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国际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掌握得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高中地理_区域地理—中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看图、填图等形式,明确中东的(经纬度、海陆)位置。
(2)、阅读相关材料,把握中东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形成区域分析思路。
2、能力目标:(3)、进行案例分析中东对“水、石油”资源的开发,掌握以色列节水农业的借鉴之处,剖析石油经济的区位条件。
(4)、跨区域对比干旱,找异同,形成全球空间概念。
3、情感目标:(5)、关注中东人民的生活,维护和平,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东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横向、纵向知识体系(如:干旱为主的气候——灌溉农业——以色列、埃及为例重点学习)。
2.中东的区域评价(优势、劣势)和跨区域对比干旱。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中东阅读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学案;地图册【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中东”是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距离欧洲的远近,将部分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
它一直是世界热点地区,大部分为西亚,与西亚不完全一致,下面我们学习中东的位置和范围。
一、中东的位置与范围[自主学习]1.看西亚和北非图,读【阅读材料一中东的位置与范围】了解中东的位置,辨析以下“对错”,并解释为什么? (分组抢答对错)1、中东地区主要指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
()感悟:2、北回归线穿过中东地区的中部,40°E穿过波斯湾的东端。
()感悟:3、中东地区是“三洲五海之地”,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里海和黑海,曼德海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感悟:[学生回答] 略[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3个问题,亲自动手查看“西亚和北非”地图,找出3种说法的对错及原因,就是自学了中东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范围,印象深刻。
[教师投影点拨]中东的经纬度位置:20°N-40°N、20°E --60°E,估计“开罗”的经纬度( 30°N 31°E )中东的海陆位置:1运河(苏伊士运河)1湾(波斯湾)2洋3洲3海峡5海2.中东的范围:中东=西亚—阿富汗+埃及【例1】刘洋的叔叔在中东打工,叔叔说:“我打工的国家在里海的南边,波斯湾的北边,今年以来该国核问题的形势发生积极变化”聪明的你,能给刘洋解释;刘洋的叔叔在哪个国家打工吗?()A、沙特阿拉伯B、科威特C、伊朗D、土耳其[参考答案]1.C[承转] 刘洋的叔叔在中东打工,是因为这里石油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接下来我们走进中东,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精选17篇)
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精选17篇)地理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篇1一、本课的成功之处: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
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 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4、注重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
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五海三洲之地》的教学反思
《五海三洲之地》的教学反思《五海三洲之地》的教学反思在选择课题时,我比较偏爱《五海三洲之地》这一课题,因为我有朋友曾在这一地区工作过,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一些这一地区的见闻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能设计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充分享受上课所带来的愉悦与轻松!然而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我定下课题后,从一开始选择导入方式,环节设计,以及后来的对课堂驾驭方面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从导入开始,我也曾想用一贯的导入方式:传统的阿拉伯风格的音乐,图片,故事进行切入,然而现在孩子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素材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刚开始还是兴趣高昂的,但随着新课内容的展开学生会逐渐失去获取知识的`渴望!如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整节课的流畅性,逻辑性就成了我这一课的拦路虎。
在此也曾试图放弃自己的想法,回归大家一贯的导入方式,经过再三考量后,还是决定大胆尝试下:以朋友在中东的见闻引入,使学生提起深入课堂的兴趣。
然后结合当前中东地区的热点,联系以色列和伊朗的战争,中东地区长期时世界的热点,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以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很难提出我设想的问题或是即使能提出也是导入时间花的太多,对后面的环节展开不利。
事实正如先前所料,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答非所问,见此现状我在一旁引导,并试举了个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自然水到渠成切入到新课,导入所花时间略长但也是在可控范围也算是比较成功的,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准备工作上更要注重一个“精”字。
由于这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也很重要:如可持续发展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都是中考的热点,想要通过几分钟把他们说透是不可能,更何况当我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这一知识点时时间已经过去了36分钟之多,对于学生来说正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此时在进行概念的灌输将适得其反,这也在课上得到印证。
概念一出,个别学生耷拉着脑袋,这种表情已经告诉我概念只能点到为止,是时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做法了,这也是符合课标要求的。
《中东》教学反思
《中东》教学反思《中东》教学反思(通用5篇)《中东》教学反思1中东一节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这两节课学生的展示比较好,细节上有这几方面很满意:1、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主要有四个,这两课时,准备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成为热点的原因有哪些,第一节课学生总结的不够好,第二节课将两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学生把四个原因归纳较好,缺少了文化差异大这个问题,通过我的追问,其他学生很快就补充了文化和宗教方面的冲突,使整课内容有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在六班关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时,孙媛同学的补充让我非常满意,同学们在展示时只能说出水资源的缺少,不知道为什么会为水而战,而孙媛能够结合图,指出多个国家共用一条河流水源,使国家间产生矛盾,进而会使战争加剧。
教师及时进行追问:中东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比起来谁更丰富,学生很容易就答出是石油资源。
3、对于阿以冲突的展示,我用很巧妙的方式进行了转折。
学生在展示耶路撒冷时,我补充到,耶路撒冷这个城市是三个宗教的圣城,而是在首都是也是有争端,由两国共用,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巴勒斯坦地区的战争历史吧。
下面都教师指图精讲,目的让学生了解一下阿以冲突,对中东地区的战争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1、学生展示仍然不能将上一组的知识点应用到本组的展示中,如在展示中东水资源时,学生想不到这与中东的气候类型和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在展示中不能直接应用,而再为什么为水而战时,又不能应用到河流少的问题,使得本来老师设计好的问题递进的学案被学生拆得七零八碎,知道的连接性不够强,还需要老师的一再指点,这方面的培训每节课都有,但是效果不够明显。
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
2、学案后的综合题有些难度,不适合新课后的训练,应该在综合复习时用,以后需要再对学案进行改进。
《中东》教学反思21、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三洲五海之地》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们认可的地理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就将中国大地分为三个大洲南洲、中洲和北洲,以及五个大海南海、东海、北海、黄海和渤海。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家的智慧和深刻的认知。
他们通过观测自然景观,结合其经验丰富的知识,将中国地球表示为三洲五海,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完整逻辑性的地理概念。
以“三洲五海”为基础,他们能够模拟当时的大地景观图形,明确中国大陆面积的大小和其与邻国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而阐明当时中国国家的版图。
此外,“三洲五海”概念还提升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复杂性。
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由“三洲五海”的概念来表征,象征着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以及它蕴藏的各种文化景观。
更重要的是,“三洲五海”这种概念对当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旅游业的基础元素,而且也是中国国家的文化精神的核心和支撑。
今天,中央政府充分支持发展旅游业,力求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以及丰富和广泛的游览路线让游客能够感受到中国独一无二的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文化特色。
总而言之,“三洲五海”这种地理概念不仅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家的智慧,而且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并且给当今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当今,中国正积极发展
建设“三洲五海”的旅游业,以提高其文化水平,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弘扬主旋律,拓展中国国际影响力,为世界提供一个新而有趣的旅游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海三洲之地》的教学反思
《五海三洲之地》的教学反思
在选择课题时,我比较偏爱《五海三洲之地》这一课题,因为我有朋友曾在这一地区工作过,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一些这一地区的见闻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能设计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充分享受上课所带来的愉悦与轻松!然而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我定下课题后,从一开始选择导入方式,环节设计,以及后来的对课堂驾驭方面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从导入开始,我也曾想用一贯的导入方式:传统的阿拉伯风格的音乐,图片,故事进行切入,然而现在孩子的知识面很广,这些素材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刚开始还是兴趣高昂的,但随着新课内容的展开学生会逐渐失去获取知识的`渴望!如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整节课的流畅性,逻辑性就成了我这一课的拦路虎。
在此也曾试图放弃自己的想法,回归大家一贯的导入方式,经过再三考量后,还是决定大胆尝试下:以朋友在中东的见闻引入,使学生提起深入课堂的兴趣。
然后结合当前中东地区的热点,联系以色列和伊朗的战争,中东地区长期时世界的热点,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以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很难提出我设想的问题或是即使能提出也是导入时间花的太多,对后面的环节展开不利。
事实正如先前所料,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答非所问,见此现状我在一旁引导,并试举了个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也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自
然水到渠成切入到新课,导入所花时间略长但也是在可控范围也算是比较成功的,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准备工作上更要注重一个“精”字。
由于这一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也很重要:如可持续发展观;因地制宜,优势互补都是中考的热点,想要通过几分钟把他们说透是不可能,更何况当我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这一知识点时时间已经过去了36分钟之多,对于学生来说正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候,此时在进行概念的灌输将适得其反,这也在课上得到印证。
概念一出,个别学生耷拉着脑袋,这种表情已经告诉我概念只能点到为止,是时要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做法了,这也是符合课标要求的。
于是我话峰一转开始让学生说说具体的做法有哪些,效果不错学生积极参与,气氛又一次的调动起来。
就这样45分钟在跌宕起伏的气氛中结束了。
然而精心的设计还是出现一些纰漏之处,在这节中如学生的答非所问,那么课堂上正确的引导方法显得至关重要,当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今后不仅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在这一方面我坚信我会一直努力。
在此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同事和孩子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