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印象

大连城市印象
大连城市印象

大连城市印象

怀着对大连美好的憧憬踏上了去大连的旅程。经常从电视上看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干净整洁的街道还有美丽的女骑警,所以这次我们没有报团决定来一次自助游,想真切感受下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个多小时的飞机行程把我们带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更让我期盼与大连的亲密接触。走出机场我们准备打车前往预订的酒店,老远就看到出租车在载客点处有序的排队载客,并没有抢客拒载的现象发生,机场工作人员给每位旅客发放了大连出租车监督卡。坐在出租车上被沿路风景所吸引,由于大连曾经长期沦为日、俄殖民地,故其建筑风格带有浓烈的异国情调,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日式和欧式建筑。但我有种失落感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具有都市感,也许是我所生长的城市还很年轻,一切建筑物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城市整体规划整齐,严肃。而大连由于其历史原因,建筑物新老混杂在这里有摩天大楼也有欧式的小洋房,让初次来到大连的人总会有惊喜发现。因为是海滨城市它没有正南正北的街道,马路多以上下坡为主,这个很考验驾驶员技术。穿过大街小巷会经常看到一条条坡路上整齐停放着各式汽车,我真是佩服他们的停车技术,竟然能在坡路上侧位停车而且还这样整齐。

很快我们抵达酒店,稍做修整我们决定徒步逛逛大连的夜景,走在大连街道,我突然发现这个城市没有慢车道,街上的自行车、电动车更是寥寥无几,也许是因为大连交通很发达的原故吧,这里依然能看到有轨电车的影子,沿着城市主要干线辅设着城市轻轨,除城市公交外,还另设旅游线路的公交车在运行。市民均自觉在公交车站排队等车,车到站后也没有发生拥挤争抢上车的现象大家都依次排队上车。大连路口很少见红绿灯,交警更是少见。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机动车也没有与行人争抢道路的现象,而我们在下班高峰期出来也没发现堵车的现象,我不禁感叹大连人的素质还是蛮高的。

沿着街道两旁的绿化,我们信步来到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它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而建。广场上的汉白玉华表雕有九条华龙,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大理石铺就的地板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十二生肖。广场四周还刻有9只大鼎,分别在鼎上刻有“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的字样,深深体现了这一广场的重要意义。我站在广场中央,沿着绿地旁的航标造型灯远眺,那蔚

蓝的大海便映入眼帘,鼻息处已闻到大海的气息,看似很近的距离而我们一直小跑的来到广场与海边的交界处,感叹这座广场真的很大。回头望向身后的城市华灯初上与广场的夜景交相呼应,脚下的海水拍打着岸边,这时我才真正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我想我越来越喜爱这座城市了,虽然没有看到如电视上的情景,但是当来到这座城市去真切感受它时,你会发现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它不像天津踏实平静,不像北京宽敞痛快,因为有海而使这座城市更显优雅包容,我想我还会再来的,难忘大连!

Zero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学》综合项目实训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报告 项目负责人武苏冉 项目组成员雷婷婷孙辉 李彬付思 指导老师张首杰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2013年1月

武汉的城市文明历史可追溯到3500 年前的盘龙城。这是长江流域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池,被学者认为是长江流域文明和黄河流域文明融合的突破口。3500 年间,因水运发达,物产丰富,这里从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并由军事中心进而发展为区域性政治商贸中心,武汉也因此拥有融汇多元文化的优势和特质。辛亥革命的首义文化铸就了武汉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 武汉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良好的地理位置。长江从城市穿过,留下了丰富的资源,武汉经济发展迅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武汉精神,这句标语随处可见,激励着武汉人。在武汉,四季分明,旅游景点众多,因为有长江经过所以武汉大小河流湖泊众多,武汉也被称为江城。武汉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也越来越注重本城市印象,城市印象这有助于经济与外来人口的发展。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4 二、调查内容----------------------------------------------------------------------4 三、调查对象----------------------------------------------------------------------4 四、调查方法----------------------------------------------------------------------4 五、调查时间与地点-------------------------------------------------------------5 六、调查的组织计划-------------------------------------------------------------5 七、经费预算----------------------------------------------------------------------5 八、附调查问卷-------------------------------------------------------------------6 武汉城市印象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执行摘要-------------------------------------------------------------7 一、调查目的----------------------------------------------------------------------7 二、调查方法设计----------------------------------------------------------------7 三、调查内容----------------------------------------------------------------------7 第二部分调查说明-----------------------------------------------------------7 一、调查背景----------------------------------------------------------------------7 二、相关内容阐述----------------------------------------------------------------7 第三部分调查主体-----------------------------------------------------------8 一、调查结果分析----------------------------------------------------------------8 (一)调查数据分析-------------------------------------------------------------8 (二)定性预测-------------------------------------------------------------------12 二、总结----------------------------------------------------------------------------12

大连城市印象

大连城市印象 怀着对大连美好的憧憬踏上了去大连的旅程。经常从电视上看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干净整洁的街道还有美丽的女骑警,所以这次我们没有报团决定来一次自助游,想真切感受下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个多小时的飞机行程把我们带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更让我期盼与大连的亲密接触。走出机场我们准备打车前往预订的酒店,老远就看到出租车在载客点处有序的排队载客,并没有抢客拒载的现象发生,机场工作人员给每位旅客发放了大连出租车监督卡。坐在出租车上被沿路风景所吸引,由于大连曾经长期沦为日、俄殖民地,故其建筑风格带有浓烈的异国情调,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日式和欧式建筑。但我有种失落感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具有都市感,也许是我所生长的城市还很年轻,一切建筑物都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城市整体规划整齐,严肃。而大连由于其历史原因,建筑物新老混杂在这里有摩天大楼也有欧式的小洋房,让初次来到大连的人总会有惊喜发现。因为是海滨城市它没有正南正北的街道,马路多以上下坡为主,这个很考验驾驶员技术。穿过大街小巷会经常看到一条条坡路上整齐停放着各式汽车,我真是佩服他们的停车技术,竟然能在坡路上侧位停车而且还这样整齐。 很快我们抵达酒店,稍做修整我们决定徒步逛逛大连的夜景,走在大连街道,我突然发现这个城市没有慢车道,街上的自行车、电动车更是寥寥无几,也许是因为大连交通很发达的原故吧,这里依然能看到有轨电车的影子,沿着城市主要干线辅设着城市轻轨,除城市公交外,还另设旅游线路的公交车在运行。市民均自觉在公交车站排队等车,车到站后也没有发生拥挤争抢上车的现象大家都依次排队上车。大连路口很少见红绿灯,交警更是少见。在没有红绿灯的情况下机动车也没有与行人争抢道路的现象,而我们在下班高峰期出来也没发现堵车的现象,我不禁感叹大连人的素质还是蛮高的。 沿着街道两旁的绿化,我们信步来到亚洲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它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而建。广场上的汉白玉华表雕有九条华龙,广场中心仿效北京天坛圜丘,大理石铺就的地板雕刻着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与十二生肖。广场四周还刻有9只大鼎,分别在鼎上刻有“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的字样,深深体现了这一广场的重要意义。我站在广场中央,沿着绿地旁的航标造型灯远眺,那蔚

长春城市意象调研报告 长春城市印象

摘要 一座城市,无论景象多么普通都可以带来欢乐。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针对于城市居民对城市的印象,笔者做了调查,结合着调研报告,人们对长春的认知,分析了长春的公众意向。 关键词城市认知意向

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相关理论评述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活力四射的城市,它处巍巍乎东北亚制高点长白山腹地,莽苍苍东北大平原中心,历史悠久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自南而北,穿城而过。 “城市形象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至今已有好几个年头了,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工作一直贯彻“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注重城市形象美不够的一种“反弹”。”[1]构成城市的元素都有哪些呢?随处随时可见的人群,穿梭如流的大车小车,灯红酒绿的街道,琳琅满目的

广告牌,四通八达可以让人随时迷失的道路,便利快捷的交通,星罗棋布样式多样的店铺,丰富多彩的公园、游乐园、广场,千篇一律除了门牌号几乎难以区分的水泥建筑群,里面住着互相熟悉的陌生人,还有什么呢,红绿灯,时尚,工厂等等。感觉城市就是一大群忙碌终日的人所生活的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一个空间很大结构很复杂的场所,在这个地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简单。结合城市五要素充分展示了城市的重要性和可变性。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赋予城市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 1.2相关理论评述 凯文?林奇(Kevin Lynch)是最早将知觉图式应用到城市空间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他的《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堪称城市意象理论的里程碑。“理想城市应被构造成可意象的景观,清晰、连贯且有条理,使它引人注目,成为城市生活的标志。”[2]标志,道路,边界,区域,结点是林奇对城市空间意象构成的五个要素。 但是,我们通过凯文?林奇的要素分析方法得到的是一个静态的物质空间意象。从这样的意象中,我们无法认知空间发展演进的过程与引发这演变的原因,而对于长春乃至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悠久的历史带来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在进行元素分析时我们应带着这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来解读城市。 2 基础数据获取 2.1调查范围与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范围指长春市区,包括朝阳区、二道区、经开区和高新区。本研究主要采取三种调查方法,即问卷调查,照片识别以及绘制认知地图。在调查问卷中,由笔者根据凯文?林奇的区域、通道、节点、标志物、边缘这五个基本要素设置相关的21个问题,要求受访者一一作答。 在照片识别法中,首先在长春市选择具有标志意义的10个点,分别对这些点进行实地考察,在每个点分别选取不同角度拍摄照片,由在长春居住的10人进行辨认,然后让受访者辨认,能说出照片景物的名称或所处大致位置即算回答正确。 认知地图是本次调查的主要依据,因为认知地图能最直观清晰的反映受访者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 文章摘要: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 关键字:建筑研究节点标志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从城市意象看城市形象设计 2009-11-16 10:34 1、城市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形象设计最早起源于远古城邦的识别,远古城邦名称的出现就是各城邦为了与周围城邦区别开来而进行的早期城市形象设计。但是,那个时期的城市形象设计还是一种无意识的、功能和目的单一的城市形象设计。现代城市形象设计的理性和自觉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归纳起来,城市形象设计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城市物质形象和文化形象)。每个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都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时代。 (1)、20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作为聚落空间,其形象设计基本上体现在对城市形体空间的研究和设计上,故这阶段可称为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阶段。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西特的“视觉有序”、柯部布西埃的“现代城市”为代表,这一阶段的城市形象设计核心在于人造的形式方面,而不是抽象组织,设计者都注重物质形态,把城市本身看做设计的主体,而城市中的人的需求往往凭知觉想象。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西方社会逐步想信息化和休闲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人对和平和人性的渴望,成为世界性的人心所向,而工业文明的以城市形体空间设计为核心的城市形象设计的弊端也已暴露无遗:工业文明时代强调单一主体性和普遍性,使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传统差别消失,到处都是灰色的水泥森林,城市之间的功能雷同,没有差别、特色与个性。这种城市形象设计显然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虽然芒福德《城市文化》在1938年出版,已经提到城市新的形象设计概念,直到现代城市具备五十年代后才被人接受,标志着城市形象设计进入了第二阶段-城市整体形象设计阶段。这一阶段的设计历年不在是仅仅局限在对外在形象的设计上,更多的是注重人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方面的需求,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更多关注生活其中的人,注意他的需要,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实际上城市形象设计已经演化到城市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同时并进,创造美好形象的过程。 我国城市形象设计直到90年代才流行起来,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就起主要研究内容看,城市形象设计的定义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设计师的定义,城市形象重要是通过物质的形式显现,因此城市形象设计就是城市环境设计,通过环境的设计来设计美好的城市形象。第二类是社会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反映在它的历史和文化上,城市形象问题实际上是文化问题,城市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主要通过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来赋予城市个性和特色。第三类是区域研究者的定义,他们认为城市形象设计既要涉及到物质环境有要涉及到城市文化和历史的挖掘,所以要在对城市环境改造的同时创造城市的特殊。我倾向于第三种定义。 2.城市形象设计的研究现状 城市形象设计的内容和观点很多,但是代表性的流派有三个:城市设计派、CI设计派和综合派。 2.1 城市设计派---城市设计派强调城市形象的视觉有序和美观,以可识别性作为城市形象的评价标准。他们认为城市形象的构成要达到视觉上的可见,就是必须表现为物质的形式,因此主要从城市物质形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往往通过结构性的要素和标志性的要素来塑造城市的特色。这一学派主要以视觉和美学的角度来设计,但并不反对历史和文化对城市形象的

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也就成为人们研究感知环境的新切入点,是城市地理学,尤其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城市意象的应用 1、初步调查获知城市意象 意象调查一般是基于林奇的五要素分析研究来进行的,也即对某一具体城市的通道、边缘、区域、节点、标志一一划分,进而分析各要素在该城市中的作用及城市未来发展应加强的因素,可以为人们从总体上把握城市意象提供基础,作为城市设计的参考。 (1)通道(path)。是观察者习惯性地或偶然地沿着它移动的路线,如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等。 (2)边缘(edge)。是不作为通道或不视为通道的线性要素。如河岸线、铁路路基、围墙、开发区的边界等。

城市印象双关LOGO设计

城市印象双关LOGO设计 记得几年前 参与过一次城市印象设计活动 栖霞,栖落云霞 苏州,人酥景也酥 连云港,海天一色连云港 。。。 提起一座城市 总会有几个关键词出现在脑海里 国外大概也是如此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 设计师Raluca Popescu 在给一家旅行社设计 具有城市代表性的旗帜时 把城市印象融入城市LOGO设计 设计别具一格的同时还介绍了城市特色 Very~因缺斯丁~ 伦敦(London)=Lond+on(开启)按下这个开关键,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伦敦风景

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Bra (女性内衣)+tislava 能在城市logo画一件“Bra”只能说明斯洛伐克 美女多这一点已是毋庸置疑了 莫斯科(Moscow)=Mos+cow(奶牛) 莫斯科确实没有眼泪 却有优美的建筑和萌萌哒的奶牛

冰岛(Iceland)=Ice (冰激凌)+land (你说得对,这不是个城市,但这不是重点) 冰岛北边紧贴北极圈 1/8的国土面积被冰川覆盖 “ice”的加入有没有让你感受到一丝丝寒意 布达佩斯(Budapest)=Buddha (佛像)+pest 选取静静的多瑙河水作为背景 把布达佩斯的安静祥和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愧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城市”啊

剑桥(Cambridge)=Cam+bridge (桥) 剑桥本就是合成地名 意思就是康河之桥 格拉斯哥(Glasgow)=Glass (玻璃杯)+gow 据说格拉斯哥市民是英国最能喝酒的人

利物浦(Liverpool)=Liver+pool (泳池) 著名的海港城市 一座与水脱不了关系的城市 布加勒斯特(Bucharest)=Bu+car (车)+est 布加勒斯特有“小巴黎”之称 是欧洲千人汽车拥有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城市印象”海报设计大赛策划书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城市印象”海报设计大赛策划书正式版

“城市印象”海报设计大赛策划书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活动内容 1、活动主题:“城市印象”百合花艺术社团第三届海报设计大赛 2、活动时间:xx年11月 3、活动地点:学馨苑南广场 4、策划主办单位:百合花艺术社团 城市印象的定位:世界所有大、中城市 城市印象的意义: 城市印象,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第一感觉。城市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一个城市从古代到现代在政治、

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体现。城市印象是指该城市从文化角度给人们留下的一种概念,通俗的说是对某个城市所产生的印象和遗留感觉,是在客观载体下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 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城市建筑,不同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城市印象海报大赛”的举办,能从大家的手中画出你们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 本次海报设计大赛,一是为了向人们宣传我国的民族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文化,并重视我国的民族艺术;二是将民族艺术运用到城市印象主题海报设计当

“城市印象”海报设计大赛策划书

“城市印象”海报设计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内容 1、活动主题:“城市印象”百合花艺术社团第三届海报设计大赛 2、活动时间:xx年11月 3、活动地点:学馨苑南广场 4、策划主办单位:百合花艺术社团 城市印象的定位:世界所有大、中城市 城市印象的意义: 城市印象,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第一感觉。城市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一个城市从古代到现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体现。城市印象是指该城市从文化角度给人们留下的一种概念,通俗的说是对某个城市所产生的印象和遗留感觉,是在客观载体下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 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城市建筑,不同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城市印象海报大赛”的举办,能从大家的手中画出你们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 本次海报设计大赛,一是为了向人们宣传我国的民族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文化,并重视我国的民族艺术;二是将民族艺术运用到城市印象主题海报设计当中,可使人们

通过海报对我国更多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三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对海报的主要构成元素图形、色彩和文字在海报设计当中的运用。 二、活动背景: 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美好的点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触动的瞬间。精巧雅致的校园文化,飘逸着浓浓的海报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气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让海报见证每一个发展成长过程,记录竞相开放的校园文化之花。 三、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营造校园文化的集中,继续发扬我院的“人文精神”,更加突出百合花艺术社团的社团特色举办海报设计大赛。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素质拓展风貌的建设,对校园活动宣传海报的艺术化,展示全院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人文素质,激发我们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弘扬真善美,并打造百合花艺术社团的品牌活动。 四、活动对象: 咸阳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五、活动评委: 1.百合花艺术社团社长、副社及各部部长

城市意象

一、城市意象五要素 凯文.林奇(Lynch.K)是将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学者之一,其标志是他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的问世,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书中林奇通过画地图草图和言语描述这两种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1、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那些沿街的特殊用途和活动的聚集处会在观察者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林奇说:“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道路作为城市物化环境的景观元素,使景观获得“联系和连续的关系”,“道路只要可以识别,就一定是有连续性”。道路作为“线型连续”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他认为任何城市的道路必然具有网状关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选择方向和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人们对自己已经熟悉的道路,或者在一条不断变化的景观道路上行走,在相对意义上不觉得路很长,而且有预期感,所谓“移步异景”的心理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验。 2、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如山、沟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线,如高速公路、铁路线、桥梁、港口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城市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而且有时还会使人形成良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 3、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特征。在人们的经验中经常会获得这样的感知:你生活在城市的哪个区?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存在,必然要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正因为有不同的功能,区域性的存在一项就是人们对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 4、城市节点是城市结构空间及主要要素的联结点,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人们城市意象的汇聚点、浓缩点,有的节点更有可能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及意义上的核心。节点往往成为城市占主导地位的特征,林奇把节点视为不同结构的连接处于转换处,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典型的如道路的连接点和某些特征的集中点。比较其他城市意象要素而言,城市节点是一个相对较广泛的概念,

五大城市印象

中国五大城市经典印象 由于工作的关系,到了国内很多城市,更是在国内很多城市生活过,于是有了一些看法和观感。如果笼统地要列几个最好的大城市,那香港、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昆明一定是最好的,青岛、大连也不错。如果讲到美丽宜人则三亚、烟台、珠海、厦门莫属,台湾没去过就说不上了。讲到最有味道的城市,我会推云南丽江。要说那条街最美,那肯定是北京的长安街,那条路最美,那肯定是深圳的深南路,那个城市的商务区或者市中心最美那肯定是香港了,上海外滩的夜色是最美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夜色不算),三亚的海滨是最迷人的,丽江的大研古城是令人最难忘的~。 北京有很多壮观的历史建筑和很多美丽恢宏的现代建筑,故宫、天坛、人民大会堂、北京站、东方广场、北京国际金融大厦、恒基中心、工商银行、人民银行、北京饭店等建筑都不错,在建的鸟巢和水立方的创意更是一流的,钓鱼台和中南海环境当然也不错,可惜草民们无缘沾边了。论气派,别的城市真无法与北京相提并论。不过那个如剥了半边壳的大鹅蛋般的国家大剧院和天津麻花般的央视歪曲楼倒不怎么欣赏(印象中有点现象南美或英伦那个古人类祭神活动遗址的石堆造型)。总的说来,北京是个值得自豪和回忆的城市。北京的特点是什么都大,有些甚至大得有些离谱和不必要,比方说国家大剧院那么大的鹅蛋壳只是用来挡冷气和遮雨的,那麻花楼也意在歪曲。北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找不着门,外地人都以为什么建国门、广安门等会象天安门一样有一座城门,其实没门的,地名而已。长安街、故宫、王府井和雄伟壮观的居庸关是必要去的,八达岭长城则不必去,会失望的!不是因为外国人在那开派对后拉的屎尿多了,是实在跟心目中的伟大的万里长城搭不上边。香山不一定要去,除非你想站两个小时等候缆车下山或未上山就和三轮车夫吵架。中关村也不用去,沙尘滚滚,乱哄哄的。王府井步行街的购物环境还真可以,是不知根底的外地人和嫌钱腥的人购物的好地方。北京人热情好客,会抬举人,也很亲善,但大多会把外地来的客人看作没见识的乡下人,言谈间都有教育你和提醒你的意思(北京郊区来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也不例外)。北京人爱说话,你不吭气他也会问寒问暖和向你介绍北京,可不愧是首都人,毛主席教导到家。北京人是不能小看的,没准眼前的人分分钟会让你发达,一个不起眼的兵哥说不准也能弄来个中央警卫处的车带你进中南海兜一圈的。在北京的小区生活,早上会看到一些老大爷来劲地唱京戏,也或会有一群老大娘扭秧歌,挺有生活气息的,也许北京人生活得滋润吧?你看北京人的存款就全国最多,多得让号称金融中心的上海人心中羞涩。 要想了解上海,大概有几个地方是要去的:外滩、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路、衡山路、虹桥一带、人民公园、豫园和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是个有故事的城市,大多都会让你想到国民党、蒋介石、杜月笙和黄金荣。但上海也是个悲情的城市:美丽的外滩会让你突然想起它只不过是让国人备受屈辱的英法租界!连今日上海人留恋和自豪的衡山路酒吧街也会让你觉得那只是往日洋人和官僚买办鱼肉国 人的据点。不过金桥、张江和外高桥是令人兴奋的地方,让人感到上海的竞争力所在,南浦大桥很壮观,通往浦东机场的高速公路也很不错。陆家嘴则是个令人失望的地方,除了规划很失败以外(竟敢在号称金融中心的CBD中心搞了个F1 赛车场),千万别被电视画面或图片迷惑了,其实好的建筑也只有八九幢,而且各自为政勾心斗角,只追求个性、很不和谐(这是为体现上海人的特点吗?),其余建筑都是不上眼的。金茂大厦确实不错,无论整体和局部都有可观之处,可

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 读后感 初读《城市意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但是当时研究生学位课程很多,外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作业,似乎也无心安静下来好好读几本书,即便是小说情感、历史故事类读物,也只是蜻蜓点水,品味把玩而已。那么对于《城市意象》,更是如走马观花般应付过了自己的心里歉疚感,最终还是没能理性的思考和解读。研二的自由度可以说在读书期间应该是空前的,外加带有应付毕业论文的目的性和自己作为研究生的虚荣心,再读本书,也就多了一份专业态度和使命感。 通读《城市意象》,作者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上(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通用过实例调查分析研究和对各阶层、各行业等的城市使用者的探访与交流,总结出了城市设计的原则性以及城市设计五元素。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给出了城市设计导则性方法,并罗列大量的可触性或可视性等元素,进一步阐明了基于社会学或经验主义的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 《城市意象》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即“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在此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但是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我们容易发现: 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相应的提及)。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专门给出关于的分类的论述:书中这样提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 但作者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正是由于这种存在着的不可避免的主观因素,要研究城市意象的形成就必须从一个研究地区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研究对象,这里的多不仅仅指数量,要尽可能有整体代表性。研究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人与城市的关系。书中强调的是群体的意象。 2、客观被意象的事物,存在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无论是在人们的精神审美方面,还是在人们对日常的物质需求方面,这一命题总是成立。 那么,对于城市设计中运用的客观元素的可意象性似乎也应该存在动态的可变化性格。在此基础上,如何综合城市使用者对城市的审美与感知形成一个城市的群体意象,如何提炼并塑造城市各元素相对稳定的意象特性就成为我们在城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城市印象-哈尔滨的百年巨变(之二)

城市印象-哈尔滨的百年巨变(之二) 城市印象-哈尔滨的百年巨变(之二) 哈尔滨新貌(2007年6月拍摄)。 注:这是我在搜狐博客上读到的一篇介绍哈尔滨市的文章,作者昵称“思念悠长如发”。作为哈尔滨人,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因此我把它转载在这里,请大家一起分享作者对哈尔滨的描述。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天鹅项下的珍珠”之美称。哈尔滨总面积56579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人口935.32万,其中市区人口323.53万人。 哈尔滨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因文庙、极乐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及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誉为“东方小巴黎”。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松峰山、二龙山、玉泉狩猎场和亚布力滑雪场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她的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塑、冰雪游乐在国内外均享有盛誉。此外,还有驰名中外的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每年一届的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 在高楼林立、人头攒动的大街上,和风飞舞的是哈尔滨女人浪漫的笑靥,随雪飘落的是哈尔滨男人热忱的情怀。热情的哈尔滨人已经为前来做客的各地朋友敞开了一道洁白美丽的冰雪之们。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舞妖娆,良田万顷。这是一群特殊的人群,时尚美丽,豪情万种。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发展史相比,哈尔滨是一个仅仅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却是一座独具殖民文化特色的城市。它少了些许的裹尸马革汗竹香的历史故事,多了几许异国浪漫的都市情怀,素有东方“巴黎”的称谓。 哈尔滨的名字源于满语哈尔锦,是晒网场的意思。1898年沙俄为了修中东铁路,在松花江边设了一个小站,就是哈

2021年“城市印象”海报设计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内容 1、活动主题:“城市印象”百合花艺术社团第三届海报设计大赛 2、活动时间xx年11月 3、活动地点学馨苑南广场 4、策划主办单位百合花艺术社团 城市印象的定位世界所有大、中城市 城市印象的意义 城市印象,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城市文化的第一感觉。城市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一个城市从古代到现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体现。城市印象是指该城市从文化角度给人们留下的一种概念,通俗的说是对某个城市所产生的印象和遗留感觉,是在客观载体下所产生的一种主观意识。 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城市建筑,不同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通过本次“城市印象海报大赛”的举办,能从大家的手中画出你们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家乡。 本次海报设计大赛,一是为了向人们宣传我国的民族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城市文化,并重视我国的民族艺术;二是将民族艺术运用到城市印象主题海报设计当中,可使人们通过海报对我国更多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三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对海报的主要构成元素图形、色彩和文字在海报设计当中的运用。 二、活动背景 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美好的点滴,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生活触动的瞬间。精巧雅致的校园文化,飘逸着浓浓的海报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气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让海报见证每一个发展成长过程,记录竞相开放的校园文化之花。 三、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营造校园文化的集中,继续发扬我院的“人文精神”,更加突出百合花艺术社团的社团特色举办海报设计大赛。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引起广大师生素质拓展风貌的建设,对校园活动宣传海报的艺术化,展示全院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人文素质,激发我们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弘扬真善美,并打造百合花艺术社团的品牌活动。 四、活动对象 咸阳师范学院全体在校学生 五、活动评委 百合花艺术社团社长、副社及各部部长 网络评选投票,新浪微博 广大师院学生 六、作品要求 以‘城市印象’为主题设计(例如咸阳印象,西安印象,巴黎 印象等...) 作品统一使用全开纸,材料自备 立意自定,表现形式不限(可采用喷绘、手画、涂鸦等)

城市意象及其要素(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及其要素--Kevin Lynch/凯文林奇 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城市,似乎都存在着一个公众意象,那就是许多个体印象中共同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的公众意象,每一种都代表着一大批城市居民。一个人要在自己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并与同侪很好地合作,就离不开这种公众意象。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幅独一无二的画面——其中有些内容绝少、甚至从不与他人交流——然而它又与公众意象大体相近。这回总公众意象在不同的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些强制性与包容性。 这种分析仅限于可见的物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另外一些影响是存在于想象之中的,譬如一个地区的社会意义、功能、历史,甚至名字,这些都将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解释形式本身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认为物质的设计形式应该用来强化这些意义,而不是弱化它们。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 1.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当然,有许多节点,既是交接点,有时汇聚点。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因为汇聚点通常就是道路枢纽,是旅途上各种故事集中发生的地方,类似地,节点也与区域的概念有关,因为核心点通常就是地区的焦点,是它们的磁力中心。无论何种情况,几乎任何一幅意象图中都会有节点标志,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就是主宰全局的特征。 5.地标地标是另一类型的参照点,只是观察者身处它们外部,而并不进入其中。它们通常是一些简单定义的实物:建筑、标识牌、商店或山峰。它们的作用是从一大堆可能对象中挑选,突显处一个单独的元素。有些地标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通常可以越过较小的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处看见它们,这就是中心辐射的参照物。它们也许就在城市内部,也可能远得足以成为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种活动恒久的指示符,譬如奇特的孤塔,金色的穹顶,或是巍峨的山峰。即便是运动的点,比如太阳,只要运动足够慢,并有一定的规律,也可以用来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报告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 文章摘要: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 关键字:建筑研究节点标志 一、城市意象概念 1、城市意象 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人们总是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理环境之中,对其周围环境有一个感应、观察和认知的过程。地理学在研究人们的这一认识过程、形成机制、相互关系的分支学科称为感应地理学[1]。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罗文索就提出了感知研究的方法[2]。此后,地理学家、规划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对感知环境的研究迅速展开。城市意象空间(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