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示范实践教学案例模板(3篇)

示范实践教学案例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案例名称】:基于项目驱动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授课对象】:理工科本科生【授课时间】:2022年秋季学期【授课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案例背景描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然而,传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实验设备陈旧、实验过程枯燥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案例目标【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目标】:1. 理解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案例设计1. 项目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项目背景、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展示典型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

3. 项目实施: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

5. 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验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分享

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分享

开展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分享介绍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观察和分析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师在开展科学实验课时,可以通过分享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目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选择适当的指示剂进行颜色变化观察。

步骤1.准备原料:醋、红蓝试纸、红染料、蓝染料。

2.将少量醋倒入两个试管中。

3.在一个试管中添加几滴红染料,在另一个试管中添加几滴蓝染料。

4.将红蓝试纸分别插入两个试管中,并观察颜色变化。

5.分别加入适量的红染料和蓝染料,观察颜色的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观察颜色变化来确定酸碱中和的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红蓝试纸会在酸碱中和过程中改变颜色。

案例二:物体浮沉实验目标掌握物体浮沉原理,并能够根据物体密度预测其浮沉情况。

步骤1.准备原料: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塑料球、木块、橡皮筋等)、试验器具(如容器、水)。

2.将各种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物体浮沉的规律。

教学点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浮沉原理,并了解到密度对于物体浮沉行为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特殊情况,如物体形状对浮沉的影响等。

案例三:光的折射实验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能够解释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路径的变化。

1.准备原料:玻璃棒、水。

2.将玻璃棒倾斜插入水中。

3.观察光线在玻璃棒和水之间的折射现象。

教学点通过这个实验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引导他们探索为什么光线会在不同介质之间改变传播路径。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什么因素会影响光线的折射角度等。

结论通过以上几个教学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开展科学实验课时,通过案例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大全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大全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大全引言科学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适用于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案例,幼儿们将在有趣的探索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案例一:颜色与反应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与颜色的反应,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实验材料•红色、黄色、蓝色素水•水杯•毛笔•白纸实验步骤1.将红色、黄色、蓝色素水分别倒入三个水杯中。

2.给每个幼儿一支毛笔,让他们沾取红、黄、蓝色素水分别在白纸上画出彩色线条。

3.观察并比较红、黄、蓝色素水在白纸上的表现。

实验结果•红色素水在白纸上呈现红色。

•黄色素水在白纸上呈现黄色。

•蓝色素水在白纸上呈现蓝色。

实验分析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颜色的素水在白纸上呈现相应的颜色。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将掌握颜色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观察和比较不同颜色的特点。

实验案例二:浮力与沉浮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水槽或大碗•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橡皮球、硬币、塑料玩具等)•水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水槽或大碗,向其中加满水。

2.让幼儿一个个尝试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3.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浮力与沉浮的原因。

实验结果•橡皮球浮在水面上。

•硬币沉在水底。

•塑料玩具部分浮在水面上,部分沉在水底。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幼儿发现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形状、材质等因素有关。

橡皮球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轻而且空气可以进入其中;硬币沉在水底是因为它重且没有空气可以进入其中;塑料玩具部分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一部分比较轻,而另一部分比较重。

实验案例三:温度与物体变化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实验材料•冷热水•两个杯子•冰块•不同颜色的温度变化示意图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杯子,一个杯子放入冷水,另一个杯子放入热水。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分享【导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分享几个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旨在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一】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点。

实验材料:一张纸,一杯水。

实验步骤:1.将水倒满一杯。

2.将纸完全贴紧杯口。

3.迅速将杯子颠倒,保持杯子垂直,纸不掉落。

4.将杯子斜倾,把纸拿掉。

实验结果:纸不掉落,水并不溢出杯子。

实验原理:空气压力抵抗水的倾斜,使纸不会掉落,水不会溢出。

【实验二】植物的吸水能力实验目的:观察植物根部的吸水能力。

实验材料:白色鲜花,食盐。

实验步骤:1.将水倒满一杯。

2.加入适量的食盐,使盐水呈现浓度。

3.将花枝端放入盐水中。

4.观察数天后,记录花叶的变化。

实验结果:花叶逐渐枯萎。

实验原理:过高的盐浓度会破坏植物细胞的渗透平衡,导致水分无法正常吸收,从而导致植物枯萎。

【实验三】水的气态转变实验目的:了解水的三态转变。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冰块。

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冰块。

2.观察冰的变化。

3.记录冰块逐渐融化的时间。

实验结果:冰块逐渐融化成水。

实验原理:水的三态转变是指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之间的相互转变。

【实验四】声音传导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声音的传导过程。

实验材料:一根细而长的绳子。

实验步骤:1.请两名同学拉紧一段绳子,保持绳子的平直状态。

2.其中一名同学用手指敲击绳子一端。

3.观察另一名同学能否听到声音。

实验结果:另一名同学能够听到声音。

实验原理:声音通过绳子传导,使得另一端的同学能够听到声音。

【实验五】自然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支笔。

实验步骤:1.在杯子中注满水。

2.将笔放入杯子中,看光线经过水的折射。

实验结果:在水中,看到的水面上的笔会出现一个折射的画面,与实际笔的位置不同。

实验原理: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得看到的物体位置发生偏移。

教育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教育实践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为例,分析了教师如何运用互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了解草原的特点和美景。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

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草原是什么样的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互动环节(1)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课文《草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朗读结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朗读感受。

(2)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色的特点和行为。

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3)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草原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草原吗?”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草原的美丽和独特。

3.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随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草原》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在互动环节中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得到培养。

三、案例分析(一)互动教学策略的优势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如朗读、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互动教学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案例(3篇)

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课程在工程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实验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工程实践的需求。

本案例以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课程为例,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 熟悉常用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具备独立完成机械设计的能力;-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机械运动学- 机械动力学- 机械强度计算- 机械系统分析2.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思维- 创新设计方法- 创新设计流程3. 常用机械设计软件- SolidWorks- AutoCAD- ANSYS四、教学过程1. 导入- 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准备-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分工。

3. 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设计,包括:- 设计方案确定- 原理图绘制- 三维建模- 结构分析- 仿真实验4. 结果分析-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成果,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的掌握程度;- 团队协作: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2. 结果评价- 实验成果:考察学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仿真实验:考察学生对实验软件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水循环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展示水的循环过程。

材料:一个玻璃杯、水、一块塑料薄膜、一根细棍子。

步骤:1. 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2. 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杯,并用细棍子将薄膜轻轻按住。

3. 将玻璃杯放在太阳下,待一段时间后观察薄膜上的水滴。

结果:随着太阳的照射,玻璃杯中的水会被加热蒸发成水蒸气,然后凝结在薄膜上形成水滴,展示了水的循环过程。

2. 种子发芽实验目的: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来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

材料:玻璃瓶、棉花、水、豌豆种子。

步骤:1. 在玻璃瓶中放入一些湿润的棉花。

2. 将豌豆种子均匀地摆放在棉花上。

3. 每天给种子喷水保持湿润。

结果:经过几天的观察,学生可以看到豌豆种子开始发芽、生长,并最终成为豌豆植物,从而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3. 人体骨骼系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材料:白色塑料管、彩色塑料圈、胶水。

步骤:1. 将白色塑料管剪成不同长度,代表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

2. 在白色塑料管上粘贴彩色塑料圈,代表关节。

3. 拼接成一个模型,展示人体的骨骼系统。

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构造,以及骨骼与关节的作用。

4. 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磁力的作用。

材料:铁钉、磁铁。

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观察铁钉的反应。

2. 将磁铁移开,观察铁钉的变化。

结果:学生可以看到磁铁对铁钉有吸引作用,当磁铁移开时,铁钉会脱离磁铁,展示了磁力的作用。

5. 声音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

材料:一根绳子、一个铃铛。

步骤:1. 将铃铛系在绳子的一端。

2. 用手拉动另一端绳子,使铃铛摆动产生声音。

3. 观察铃铛的声音传播情况。

结果: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看到铃铛的声音可以通过绳子传播,感受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6. 阻隔光线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展示光线的阻隔情况。

材料:一个密闭的容器、一块黑色纸板。

步骤:1. 在容器里放一盏灯,使灯光亮起。

课堂专题实践教学案例(3篇)

课堂专题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某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了一堂以“企业财务管理”为主题的课堂专题实践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2. 培养学生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激发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兴趣,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1. 案例导入教师通过介绍一个真实的企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应用。

例如,某家电企业因财务管理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案例,讲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如财务报表分析、资金管理、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例如,如何进行资金预算、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如何进行筹资决策等。

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企业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分析。

要求学生从财务报表、经营状况、投资决策、筹资决策等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5. 汇报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专题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强调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

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效果1. 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2.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得到锻炼;4. 学生对财务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创新小学的科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以此作为参考,促进创新小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案例一:种子发芽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和研究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原理。

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种子、容器、湿纸巾、水壶、标签等。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种子进行实验。

3. 设计实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可以改变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

4. 实施实验:每个小组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和实验条件。

5. 分享讨论: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

不同种子对这些条件的要求有所差异,需要具体分析。

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原理,培养对植物的兴趣与爱护之心。

该实验案例的特点:1. 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实施实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2.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融入科学原理: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还可以理解种子发芽的原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实验教学的意义: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重大,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活动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3. 促进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他们可以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培养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科学教学实践案例(3篇)

科学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课程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开展了以“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张透明玻璃板,并让同学们观察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的变化。

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 实验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透明玻璃板、激光笔、水盆、水等。

2.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实验器材。

3. 实验步骤:(1)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水平桌面上,让激光笔垂直照射到玻璃板上;(2)将玻璃板倾斜,观察激光笔在玻璃板上的折射现象;(3)将玻璃板放入水盆中,观察激光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4. 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激光笔的折射角度,以及折射光线的方向。

5.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三)讨论与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定律,强调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四)拓展与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2. 学生举例说明,如:放大镜、眼镜、水中的倒影等。

3. 教师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光的折射定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10篇1. 主题:观察水的性质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密度、表面张力、蒸发和凝结等特点。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实验的主题,让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1:密度实验。

老师准备一碗水和一些物体,让学生猜测哪个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个会沉下去,并进行实验验证。

3)实验2:表面张力实验。

老师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硬币表面的现象,并解释表面张力的原理。

4)实验3:蒸发和凝结实验。

老师让学生用手摸水,然后将手放在风口处,观察手上水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水的性质,还能够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兴趣。

2. 主题: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颗正在生长的小苗,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2)实地调查: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花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种植小苗。

老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种植一颗小苗,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数据。

4)总结: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植物生长的原因和需要的条件。

评价: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 主题:探索天气现象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请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现象的原因。

2)实验1:模拟降雨。

老师为学生准备一个有水的罐子和一个喷雾器,让学生用喷雾器向罐子中喷水,观察模拟降雨的过程。

3)实验2:气压实验。

老师准备一个气压计,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压下的水面高度变化,并理解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4)预测:老师让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评价: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天气现象的原因和预测方法,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一等奖(3篇)

综合实践教学案例一等奖(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本案例以我校化学专业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综合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案例设计1. 实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内容(1)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实验数据处理等。

(2)实验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3)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4)问题解决: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

3. 实践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讨论式教学法: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实验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案例实施1. 实验准备(1)实验材料:根据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和试剂。

(2)实验指导:编写实验指导书,详细说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3)实验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 实验实施(1)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实验设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3)数据分析: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问题解决: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

3. 实验总结(1)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结果和心得体会。

(2)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3)教学反思: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分享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分享教学目标:通过分享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一:植物生长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盆栽,每个盆栽中种植同一种植物;2. 组织学生分别将这三个盆栽放在室内、室外阴影和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3. 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茎的高度等;4. 在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讨论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总结实验结果。

案例二:水的净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水的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透明容器,其中一个装满脏水,另一个为空;2. 用一块布过滤脏水,使之变得清澈;3. 将过滤后的水倒入空容器中,观察水的变化;4. 带领学生讨论水的净化过程,如何改善水的质量。

案例三:测量物体重量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常见的物体,如书、铅笔、小球等;2. 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这些物体的重量,记录测量结果;3. 带领学生讨论测量物体重量时应注意的事项,如放置平稳等;4. 引导学生思考,重量与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案例四:电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实验步骤:1. 准备电池、导线、电灯泡等实验材料;2. 引导学生按照电路图的示范搭建电路,确保电灯泡能够正常发光;3. 引导学生尝试改变电路搭建方式,观察电灯泡明暗变化;4. 带领学生总结电路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如何应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几个教学案例分享,通过这些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体验科学的魅力,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的双重效果。

学科实践教学案例(3篇)

学科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化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化学专业有机合成实验课程为例,探讨学科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案例概述有机合成实验课程是化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

本案例以某高校化学专业有机合成实验课程为例,分析其实践教学过程。

三、案例实施过程1. 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有机合成实验课程共48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主要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教学则通过具体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有机合成实验的基本技能。

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熟悉有机合成实验的操作流程和实验技能;(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有机合成实验课程共设计了10个实验项目,包括醇、醚、酮、醛、羧酸、酯、酰胺等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以下以醇的合成实验为例,介绍实验项目设计与实施过程。

(1)实验目的:学习醇的合成方法,掌握醇的制备、提纯和鉴定等实验技能。

(2)实验原理:利用醇的脱水反应,将醇类化合物转化为烯烃,再通过加成反应得到醇。

(3)实验步骤:①制备烯烃:将醇与浓硫酸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烯烃;②加成反应:将烯烃与水或醇类化合物反应,得到醇;③提纯:采用蒸馏或重结晶等方法,对产物进行提纯;④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

(4)实验报告撰写:学生需在实验结束后,按照实验报告模板,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与讨论等内容。

3. 实验考核与评价实验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规范、实验态度、实验记录等方面;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集合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集合3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集合3篇案例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酸和碱的性质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滴管、称量瓶、烧杯、搅拌棒、显色试纸。

实验步骤:1.分别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用显色试纸检测其酸碱性。

2.将盛有一定量的盐酸的烧杯放在称量瓶上,使用滴管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显色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直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的酸味消失。

3.记录滴加到盐酸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4.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取不同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并记录滴加的溶液体积。

实验结果:通过测定,可以得到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其反应为1:1的化学计量比例。

教学分析:本实验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了解酸、碱和中和反应的性质和基本原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

案例二:物质的密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水桶、容量瓶、天平、金属块。

实验步骤:1.将空的水桶称量,记录质量。

2.在容量瓶中注入一定质量的水,并记录容量和水的质量。

3.将金属块称量,记录质量。

4.将金属块放入注满水的容量瓶中,测量容量瓶的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金属块的密度。

教学分析: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学会测量和计算密度,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案例三:气体的性质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并了解气体的实际应用。

实验器材:气球、吹气口、醋酸、小瓶子、蜡烛。

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醋酸倒入小瓶子中,用气球扣住小瓶子口,并用吹气口将气球吹大。

幼儿园动手实验:简单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动手实验:简单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动手实验:简单科学实验教学案例随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园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动手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今天,我们就来共享几个适合幼儿园科学实验教学的简单案例。

1. 游离漂浮:在一个浅盘中倒入温水,然后慢慢撒入黑胡椒粉。

当黑胡椒粉浮在水面上时,让孩子们用肥皂水蘸取一些涂在手指上,再轻轻放在黑胡椒粉上。

黑胡椒粉会“逃离”,形成有趣的漂浮现象。

2. 纸牛奶:准备一张白色的吸水性好的纸,然后在纸上滴上几滴餐饮蓝色素或者水彩颜料。

用棉签轻轻蘸取牛奶,再点在颜料上。

孩子们将会惊喜地发现,颜料会随着牛奶的加入而扩散开来,形成美丽的图案。

3. 吹气球实验:准备一个小气球和一根竹签,然后将气球充气系在一张椅子上,用竹签轻轻扎破气球。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气球瞬间爆破的过程,从中学习到关于压力和气体的知识。

以上这些实验案例既简单又富有趣味性,可以引发幼儿园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不仅如此,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还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实施这些实验时,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和总结,从中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也要注重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通过这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可以让幼儿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以后更深入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我深刻地理解到,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希望未来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够更多地采用这样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学校教育的地方,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幼儿园有趣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有趣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幼儿园有趣科学:生活中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科学知识的起点,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实践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简单好玩的科学实验可以进行,接下来我将与大家共享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喜欢科学。

二、案例一:吹气球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的膨胀特性。

2. 实验材料:气球、小瓶子、小漏斗。

3. 实验步骤:将小漏斗插入小瓶口,用气球覆盖小瓶口,然后吹气球,观察小漏斗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自体验气体的膨胀特性,从而对气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案例二:彩虹牛奶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色素在牛奶中的扩散规律。

2. 实验材料:牛奶、食用色素、洗碗液、棉签。

3. 实验步骤:在一浅盘中倒入牛奶,滴上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然后再滴上一点洗碗液,用棉签轻轻触碰牛奶。

这个实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彩虹牛奶的神奇变化,学习到了色素在液体中的扩散规律,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四、案例三:小草人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

2. 实验材料:塑料袋、豌豆、湿纸巾。

3. 实验步骤:在塑料袋内放入湿纸巾和豌豆,然后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种植小草人,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条件,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幼儿园教学中,利用有趣的科学实验案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索和实践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希望在以后的幼儿园教学中,能够更多地注重科学实验的教学,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六、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有趣的实验案例,就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收获知识。

教学实验案例

教学实验案例

教学实验案例教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以教学实验案例为主题,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教学实验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方法。

一、案例一: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在化学教学中,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案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点。

实验材料:醋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试管、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

2. 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醋酸溶液中,同时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到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5. 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酸碱中和反应发生时,酸性溶液的pH值逐渐增加,直到达到中性(pH=7)。

二、案例二:物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在物理教学中,测量重力加速度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重力的存在和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学生能够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质量块、计时器、直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并调整为垂直状态。

2. 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的质量块上挂上一定质量的物体。

3. 用计时器记录下质量块自由下落的时间。

4.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接近于标准值9.8 m/s²。

三、案例三:生物实验——观察植物光合作用生物教学中,植物光合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实验材料:水培植物、盛水的容器、小太阳灯、碘液等。

实验步骤:1. 将水培植物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确保植物的根部浸泡在水中。

教育教学实践类案例(3篇)

教育教学实践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语文教学实践。

二、案例实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句子的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文第一、二段,重点分析父亲的背影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父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父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父爱是什么?父爱有哪些表现形式?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1)课文描写了父亲哪些行为?(2)这些行为体现了父亲的哪些品质?(3)你从这些行为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父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分析父亲的背影形象及其所蕴含的父爱。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给予评价和补充。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 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对比、细节描写等,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案例反思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案例简介实验一舌诊脉诊实验二麻黄汤对正常大鼠足跖汗液分泌的影响实验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一舌诊辨舌,又称舌诊,是温病诊断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舌为心之苗,又与肝、肾、脾、膀胱、三焦等许多经络相同,使舌与全身形成了一个整体,许多内在病变可以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尤其在温病过程中,其变化既迅速又明显,凡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津液盈亏、邪正消长、病情轻重、病位深浅、预后好坏等等,都能较客观地反映在舌象上。

由于舌象的变化快、较敏感,所以在温病诊断中尤为重要,故有“杂病重脉,温病重舌”之说。

舌象的变化主要为舌苔和舌质两个方面,舌诊则主要观察它们形态、色泽、润燥以及动态的变化。

一、舌苔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而形成的。

在温病过程中,由于发热、伤津和脾胃功能失常等原因,舌苔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临床上主要观察其色泽、厚薄、润燥等情况。

舌苔的变化主要反映卫分和气分的病变,尤其能反映出病邪的性质和津液的盈亏。

(一)白苔:白苔有厚薄润燥之分,总的来说,薄者主表,病属卫分,一般见于温病初起,病变尚轻浅;厚者主里,病属气分,多见于湿热为患,如湿温之湿重热轻证。

润者主津伤不甚,燥者则提示津液已伤。

温病的主要白苔有以下几种:1、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临床表现] 指舌苔薄而色白,近似常人之苔,惟欠滋润,舌的两边及尖部,比正常舌质略红。

[临床意义] 为温病初袭人体,邪在肺卫,多见于风温初起。

[鉴别] 风寒表证之薄白苔质地润泽、舌色正常。

[医案] 周某,女,50岁。

初诊:身热头痛,体温38.3℃,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咽红且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两脉浮数。

诊断:风温(上呼吸道感染)辨证:风温之邪,侵袭肺卫。

治法:辛凉疏卫,宣肺退热。

饮食当慎,荤腥宜忌。

处方:薄荷1.5g后下前胡6g 浙贝12g 桑叶9g银花9g 连翘15g 淡豆豉9g 炒牛蒡3g芦根30g二付二诊:药后小汗而头痛身热皆止,体温37℃,咳嗽有痰,咽红,已不痛,口干,舌苔白而尖红,脉象已变弦滑。

风温已解,肺热留恋,再以清解肃化法。

处方:薄荷1.5g后下前胡6g 黄芩9g 杏仁9g芦茅根各30g 焦三仙各9g二付药后诸恙皆安。

按:该病例以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诊断风温要点。

(《赵绍琴医案》)2、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临床表现] 较之薄白欠润苔更为干燥,舌边尖之色更红。

[临床意义] 温病邪未解、肺津已伤。

可由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发展而来,反映风热之邪较盛而津液已耗;或素体津液亏损而又外感风热者;或外感燥热而邪在肺卫者。

[医案] 王某某,男,56岁初诊:外感温燥之邪,肺经受灼,口干且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红,鼻干且燥,呛咳少痰,小溲色黄,大便略干,舌边尖红,苔薄白且干,脉浮数且右侧略大,沉取弦细数。

诊断:秋燥(上呼吸道感染)辨证:温热燥邪,阴分受伤。

治法:清润宣降,肃肺止咳。

辛辣油重厚味皆忌。

处方:北沙参10g 炒栀皮6g 前胡6g 玉竹6g芦茅根15g 鲜梨一个连皮去核切片入煎三付二诊:服三剂之后,寒热已退,咽干鼻燥皆减,干咳已轻,大便已畅,脉象数势已差,原方又服五付而痊愈。

(《赵绍琴医案》)3、苔白厚粘腻:[临床表现] 多伴口吐浊厚涎沫,其苔白厚布满全舌,垢腻润泽,紧贴于舌面,其上多有粘涎附着。

[临床意义] 湿热相搏、浊邪上泛,见于湿温湿阻气分而湿浊偏盛者。

[医案] 宋某某,女,45岁,干部,1992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患者子宫摘除术后20日,现低热不除,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伴身重乏力,胸闷纳呆,口干不渴,汗出便溏,舌淡苔白厚粘腻,脉弦细,诊断:术后发热辨证:脾虚湿困,湿邪弥漫,卫气失宣治法:芳香宣卫,醒脾化湿。

处方:杏仁10g 白蔻仁10g 滑石布包10g 佩兰后下10g半夏曲10g 茯苓10g 藿梗10g 厚朴花10g竹叶10g 砂仁后下6g 炒薏米20g三剂后低热已除,纳增胀减,现仅便软,纳少乏力,上方减藿梗、佩兰,加炒苍术、焦三仙各10g,以扶脾调中。

(北京中医 1994年第6期)[医案] 华某某,男,30岁初诊:身热6~7日,体温39℃,头晕目沉,面色淡白,胸中满闷不舒,周身酸楚乏力,大便略溏,小溲黄短,腰际酸沉,夜寐不安。

经中医治疗,先服银翘解毒丸,后又服汤剂,甘寒清气热,以生地、元参、知母、沙参等为主。

药后大便溏泻,身热加重,周身乏力,舌白滑润,根部厚腻,两脉沉濡,按之无力,近似迟缓,小溲短少,口淡无味。

诊断:湿温(肠伤寒)辨证:病属素体中阳不足,脾胃运化欠佳,外受暑湿之邪,留连不去,误服甘寒之品,湿邪增重,气机受阻,三焦不利。

湿重于热,故面色淡白,唇口不华,脉象亦为寒湿阻遏中阳之象。

治法:拟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以畅胸阳。

俟湿化阳复,气机宣畅,则三焦通利,病自渐愈。

忌食甜粘及有渣滓食物。

处方:淡豆豉12g 炒山栀3g 藿香叶后下10g 陈香薷1.5g焦苍术4.5g 厚朴4.5g 白蔻仁3g 杏仁泥10g川连2g 半夏10g 陈皮4.5g 鲜煨姜3g冬瓜皮20g二付二诊:药后身热减退,体温38.5℃,头晕沉重渐解,胸闷渐轻,胸部头额略见小汗,大便仍溏,小溲赤短,腰痛,周身酸楚乏力,苔白滑腻,根部略厚,两脉弦滑力弱,按之濡软。

此为暑热湿邪互阻不化,且过服甘寒,脾阳受遏,三焦不通,气机不畅,再以芳香宣化,通阳祛湿。

处方:淡豆豉12g 炒山栀3g 藿香叶后下10g 香白芷后下6g白蔻仁4.5g 杏仁10g 半夏12g 厚朴6g炒薏米12g 焦苍术4.5g 川连2g 煨姜3g茯苓皮12g二付三诊:叠服芳化通阳祛湿之剂,自觉通体潮润,已下至两腿,胸中满闷大减,气分已畅,头部沉重渐解,小溲通畅色深,体温37.8℃,大便今日已渐成形,腰痛,周身酸楚乏力,舌苔白腻略厚,脉象已转濡滑,较前有神。

暑湿互阻不化,连服芳香宣解,湿邪渐减,热象亦轻,再以宣化上中二焦,希图三周热退为吉。

处方:白蒺藜10g 香豆豉12g 嫩前胡3g 香青蒿4.5g制厚朴4.5g 焦苍术6g 焦薏米10g 制半夏10g白蔻仁3g 煨姜2g 杏仁泥10g 白米30g炒焦煎汤代水二付四诊:身热已退净,体温36.6℃,头部尚觉微痛,大便通畅,咳嗽痰多,口淡无味,舌苔白腻,两脉和缓有神,湿温三周而解,遍体潮润,唯胃纳欠佳,脘闷仍不思食。

再以辛泻余邪,调和阳明。

病虽向愈而正气未复,由虚涉怯,意中事也,饮食寒暖,备宜小心。

处方:白蒺藜10g 香青蒿4.5g 粉丹皮4.5g 厚朴花4.5g川连2g 川贝母10g 杏仁10g 香砂枳术丸15g布包范志曲12g布包香道芽10g 新会皮3g 白米30g炒焦煎汤代水三付三付之后,诸恙皆安,停药后一周而饮食二便皆正常,遂渐康复。

按语:湿温乃感受湿热之邪,胶固难解,缠绵难愈。

因其高热不退,医者往往执寒药以疗之,每致误事。

(《赵绍琴医案》)4、苔白厚干燥:[临床表现] 指苔积较厚,色白干燥。

[临床意义] 脾湿未化而胃津已伤;或胃燥肺气受伤之证,即胃津不足不能上乘,而肺气又伤,气不化液。

5、苔白腻舌质红绛:[临床表现] 指舌苔板贴腻垢,而舌质红绛。

[临床意义] 湿遏热伏,一般属气分病变,即湿热性质的温病邪在气分,湿邪阻遏而致热邪内伏。

或热毒入营而兼湿邪未化。

6、苔白腻厚如积粉舌质紫绛:[临床表现] 舌苔如白粉堆积,满布无隙,滑润粘腻,刮之不尽,舌质则成紫绛色。

[临床意义] 湿热秽浊郁闭膜原,病多凶险,多见于疫病。

[医案] 张某,女,29岁,工人。

1975年12月25日初诊。

病史:1个月前,每日不定时发热恶寒,初期周身寒战,头痛,脘痞腹胀,恶心欲吐。

约半小时后又高热,口渴不欲饮,身痛楚,汗后又复恶寒。

工厂卫生所按疟疾而服捕虐母星,服药多日未能奏效,每日仍不定时的恶寒发热。

转陕西中医学院附院内科诊治,化验血液未找见疟原虫,用柴胡注射液治疗。

次日适逢寒热复发,即抽血化验,仍未找到疟原虫而遂请中医会诊。

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见肢厥脉伏,舌苔白滑厚如积粉,舌质四边紫绛。

诊断:湿温辩证:湿热伏于膜原治法:疏利开达膜原处方:达原饮加味厚朴9g 草果9g 槟榔9g 黄芩9g白芍9g 知母9g 甘草3g 生姜3片二诊:服药3剂后寒热退净,脘痞腹胀亦减,苔较前转薄,舌质转红。

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脉象濡缓。

上方去黄芩加半夏9g,再进3剂。

逐渐痊愈出院。

按语:湿热伏于膜原的典型见证是舌苔白腻厚如积粉,舌质紫绛,并见寒热起伏及脾胃症状表现。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7、苔白如碱:[临床表现] 舌上苔垢白厚粗浊而板滞,有如石碱状。

[临床意义] 胃中宿滞夹秽浊郁伏。

见于湿热疫兼胃中宿有积滞者。

(二)白苔之特殊苔:1、白砂苔(又名水晶苔):[临床表现] 舌苔白厚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

[临床意义] 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未及转黄而胃津液已大伤,是阳明腑实的特殊舌象,白苔中之可下者,若舌苔变黄则病情加重,证非轻浅。

如吴又可所说:“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苔,乃白苔之时,津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宜急下之。

”曹炳章亦说:“舌苔燥白砂者,此温邪过重,宜急下之。

”2、白霉苔:[临床表现] 舌满生白衣,有如霉状,或生糜点,或如饭粒样附着,或如豆腐渣样,刮之易去。

多先从咽喉而起,继则延及满舌,甚至满口唇均有白色糜点。

[临床意义] 秽浊之气内郁而胃气衰败,预后多属不良。

常见于湿温、伏暑等湿热性质的温病,或温病久治不愈,胃气大伤者。

欠润——温邪在肺卫薄表邪未解,津液已伤干燥素体津亏,外感风热燥热病邪犯于肺卫白苔白厚粘腻—湿热相搏,浊邪上泛苔腻舌绛—湿遏热伏润苔滑腻厚如积粉舌质红绛—湿热秽浊郁闭膜原白腻苔—湿浊内蕴厚白霉苔—秽浊内郁,胃气衰败危重舌象白厚干燥—胃燥津伤,脾湿未化燥白砂苔—邪热迅速化热入胃危重舌象白碱苔—胃中宿滞夹秽浊郁伏(三)黄苔:黄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为邪热进入气分的重要标志。

其也有厚薄润燥之分。

1、薄黄苔[医案] 李某,男,28岁。

1965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头面肿大2日。

2日前上山打柴,返归途中,觉周身不适,回家后当晚即见寒热,头面肿大,似火熏状。

口干自汗,纳食尚可,大小便均正常。

检查:头面红肿,四肢如常,口气热臭。

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诊断:大头瘟辨证:风温邪毒,外袭肺卫,肌表失疏,毒热向上攻窜头面。

治法:速解在表风热毒邪,直折火热之势。

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荆芥3g 防风6g 薄荷3g 银花15g连翘15g 僵蚕9g 马勃6g 牛蒡子9g甘草3g二诊(3月14日):服二剂药后,寒热解除,头面肿大明显减轻。

守上方加板蓝根9g,再进二剂,用法同前,药后诸证均除。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2、黄白相间苔[医案] 姚某某,女,35岁,农民,昌化马哨,1964年10月8日初诊。

主诉:低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络红或痰中带血,咽鼻干燥,口渴,苔中黄边白,脉弦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