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酶ppt
合集下载
模拟酶核酶极端酶PPT课件
对任何化学反应,反应物在 变为产物之前,必须获得一
定的能量,成为活化态或 称过渡态。过渡态处于最
高能阶上。
过渡态与反应物的能阶之差
称为活化能。
获得活化能的多少与反应的 速度成正比。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经历了一个 易于形成产物的过渡态,实际上是降低了反应 所需的活化能。
2. 冠醚化合物的模拟酶 冠醚水解酶模拟物
胶束模拟酶
单 分 子 胶 束 酶 模 型
胶束酶模型
目前模拟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模拟酶的金属辅基:
有一类复合酶,除蛋白质外,还有含金属的有机小分 子物质或简单的金属,叫做辅酶或辅基。辅基在催 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研究工作就是模 拟酶分子中的金属辅基。
例如,用分子量为40000~60000的聚亚乙基亚胺 作为模型化合物的骨架,引入10%摩尔的十二烷 基和15%摩尔的咪唑基,合成一个硫酸酯酶模型. 用这个模型聚合物催化苯酚硫酸酯类化合物的水 解,其活性比天然的Ⅱ型芳基硫酸酯酶高100倍。
11.2 抗体酶(Abzyme)
抗体酶概念 抗体酶产生的理论基础 抗体酶的制备方法 抗体酶的应用
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 酶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
1946年,Pauling用过渡态理论阐明酶催 化的实质
酶之所以具有催化活力是因为它能特异性结合 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底物激态),从而降 低反应能级。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是解释酶催化原理的经典理论。
• 模拟酶的酶学基础
–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 –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
• 超分子化学
– 主-客体化学:主体和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 电子排列的互补
定的能量,成为活化态或 称过渡态。过渡态处于最
高能阶上。
过渡态与反应物的能阶之差
称为活化能。
获得活化能的多少与反应的 速度成正比。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经历了一个 易于形成产物的过渡态,实际上是降低了反应 所需的活化能。
2. 冠醚化合物的模拟酶 冠醚水解酶模拟物
胶束模拟酶
单 分 子 胶 束 酶 模 型
胶束酶模型
目前模拟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模拟酶的金属辅基:
有一类复合酶,除蛋白质外,还有含金属的有机小分 子物质或简单的金属,叫做辅酶或辅基。辅基在催 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研究工作就是模 拟酶分子中的金属辅基。
例如,用分子量为40000~60000的聚亚乙基亚胺 作为模型化合物的骨架,引入10%摩尔的十二烷 基和15%摩尔的咪唑基,合成一个硫酸酯酶模型. 用这个模型聚合物催化苯酚硫酸酯类化合物的水 解,其活性比天然的Ⅱ型芳基硫酸酯酶高100倍。
11.2 抗体酶(Abzyme)
抗体酶概念 抗体酶产生的理论基础 抗体酶的制备方法 抗体酶的应用
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 酶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
1946年,Pauling用过渡态理论阐明酶催 化的实质
酶之所以具有催化活力是因为它能特异性结合 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底物激态),从而降 低反应能级。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是解释酶催化原理的经典理论。
• 模拟酶的酶学基础
–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 –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
• 超分子化学
– 主-客体化学:主体和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 电子排列的互补
酶的人工模拟
2.印迹过渡态类似物
• 用过渡态类似物作印迹分子制备的印迹 聚合物也能结合反应过渡态,降低反应活 化能,从而加速反应。
如用对—硝基苯乙酸酯水解反应的过渡 态类似物对—硝基苯甲基磷酸酯作印迹分 子制备聚合物,制得的MIP证明能优先结合 过渡态类似物,并能加速对硝基苯乙酸酯 水解成对硝基酚和乙酸。
第四节 抗 体 酶
分子印迹分子
• 可用于分子印迹的分子很广泛(如药物、氨基酸、 碳水化合物、核酸、激素、辅酶等),它们均已成 功地用于分子印迹的制备中。
• 分子印迹聚合中应用最广泛的聚合单体是羧酸 类(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乙烯基苯甲酸)、磺 酸类以及杂环弱减类(如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 唑),其中最常用的体系为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酞胺 体系。若要产生对金属的配合作用则应用氨基二 乙酸衍生物。
大学及科研机构,经费投入不足; • 4.酶制剂生产成本太高; • 5.生产装备落后; • 6.酶制剂应用领域十分狭窄,主要集中于洗
涤剂、淀粉加工、乙醇和酒类生产。
工业酶制剂的来源与特点
• 工业酶制剂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尤其是微生物,因微生物繁殖速度 快;种类繁多,品种齐全;培养方法简单, 易于大批量生产。
第六章 酶制剂的应用
第一节 概论
• 1.工业用酶制剂的市场和发展 • 2.我国酶制剂应用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 3.工业酶制剂的来源与特点 • 4.选择使用酶制剂时应考虑的因素 • 5.酶制剂产品的开发热点
我国酶制剂应用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 1.酶制剂企业规模太小; • 2.酶制剂品种少,产品结构极不合理; • 3.对酶制剂的开发热情不高,主要依赖于各
酶
第二节 酶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一、酶法生产葡萄糖
• 国内外萄萄糖的生产大都采用酶法。酶 法生产葡萄糖是以淀粉为原料,先经α-淀 粉酶液化成糊精,再用糖化酶催化生成葡 萄糖。
模拟酶
金属卟啉
是卟吩及其衍生物卟啉与金 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卟啉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 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 亚基的 碳原子通过次甲基 桥(=CH-)互联而形成的大 ) 分子杂环化合物, 分子杂环化合物,其主体骨架 是卟吩。 是卟吩。当主体中两个吡咯质 子被金属取代后即成金属卟啉 。
4.2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带有官能团的单体分子接触 会尽可能同单体官能团形成多重作用点,待聚合后, 时,会尽可能同单体官能团形成多重作用点,待聚合后, 这种作用就会被固定下来,当模板分子被除去后, 这种作用就会被固定下来,当模板分子被除去后,聚合物 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上互补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 的结合部位,赋予该聚合物特异的“记忆”功能, 的结合部位,赋予该聚合物特异的“记忆”功能,对此模 板分子具有特异的结合能力。 板分子具有特异的结合能力。
3.1环糊精模拟酶 3.1
环糊精(Cyclodextrin,CD) 环糊精
是环糊精糖基转移酶 (CGTase)作用于淀粉或 作用于淀粉或 直链糊精所产生的一类 环状低聚糖的总称,由 环状低聚糖的总称 由 多个D-吡喃型葡萄糖通 多个 吡喃型葡萄糖通 糖苷键连接而成。 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糖苷键连接而成
分子印迹聚合物原理图
4.3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 的制备不同的印迹聚合 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物,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即印迹聚合物是按 照膜板分子定做的, 照膜板分子定做的, 可专一地识别印迹 分子。 分子。 识别性
预定性
实用性
即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分 子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 子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 抗原与抗体等相比拟。 抗原与抗体等相比拟。
是卟吩及其衍生物卟啉与金 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卟啉是一类由四个吡咯类 亚基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 亚基的 碳原子通过次甲基 桥(=CH-)互联而形成的大 ) 分子杂环化合物, 分子杂环化合物,其主体骨架 是卟吩。 是卟吩。当主体中两个吡咯质 子被金属取代后即成金属卟啉 。
4.2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 当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与带有官能团的单体分子接触 会尽可能同单体官能团形成多重作用点,待聚合后, 时,会尽可能同单体官能团形成多重作用点,待聚合后, 这种作用就会被固定下来,当模板分子被除去后, 这种作用就会被固定下来,当模板分子被除去后,聚合物 中就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上互补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 的结合部位,赋予该聚合物特异的“记忆”功能, 的结合部位,赋予该聚合物特异的“记忆”功能,对此模 板分子具有特异的结合能力。 板分子具有特异的结合能力。
3.1环糊精模拟酶 3.1
环糊精(Cyclodextrin,CD) 环糊精
是环糊精糖基转移酶 (CGTase)作用于淀粉或 作用于淀粉或 直链糊精所产生的一类 环状低聚糖的总称,由 环状低聚糖的总称 由 多个D-吡喃型葡萄糖通 多个 吡喃型葡萄糖通 糖苷键连接而成。 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糖苷键连接而成
分子印迹聚合物原理图
4.3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 的制备不同的印迹聚合 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物,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即印迹聚合物是按 照膜板分子定做的, 照膜板分子定做的, 可专一地识别印迹 分子。 分子。 识别性
预定性
实用性
即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分 子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 子识别系统如酶与底物、 抗原与抗体等相比拟。 抗原与抗体等相比拟。
第六章 酶的人工模拟 酶工程课件
胶束酶模型
• 三种重要的胶束酶模型
• 1 模拟水解酶的胶束酶模型:组氨酸的咪唑基 常常是水解酶的活性中心必需的催化基团。如果 将表面活性剂分子上连接上组氨酸残基或咪唑基 团上,就有可能形成模拟水解酶的胶束。
• 2 辅酶的胶束酶模型
• 3 金属胶束酶模型:金属胶束是指带疏水键的 金属配合物单独或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共同形成的 胶束体系,其作用是模拟金属酶的活性中心结构 和疏水性的微环境。
2.超分子化学
– 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 – C.Pedersen:发现冠醚化合物 – J-M.Lehn:发现穴醚化合物并提出超分子概念 – D.Gram:主客体化学先驱者Fra bibliotek 三.设计要点
• 设计前需要具备的知识:
– 酶活性中心-底物复合物的结构 – 酶的专一性及其同底物结合方式的能力 – 反应的动力学及各中间物的知识
2.超分子化学
– 主-客体化学:主要研究主体(通常为较大的有 机配体)和客体(通常为较小的分子和离子) 的结构、性能及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在结合 部位的空间及电子排列的互补
– 主体和客体通过配位键或其他次级键形成稳定 复合物。
– 主客体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雏形,它与超分子 化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区分。
三.设计要点
• 模拟酶的设计举例:
(2) 模拟活性中心结构。人们用三亚乙基四胺合 成铁( Ⅲ) 配合物来模拟过氧化氢酶。用该化 合物来进行如催化机理的研究显得很方便。 结果证明该铁( Ⅲ) 配合物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的速度相当接近过氧化氢酶的速度。
三.设计要点
• 模拟酶的设计举例:
(3) 整体模拟。活性中性必须处在一个特定的微 环境和整体结构之中,所以高级模拟是包括微 环境在内的整个活性部分。Collman 等合成 了围栅型铁( Ⅱ) 卟啉用以模拟血红蛋白的可 逆载氧,效果良好。
8.模拟酶
三、设计要点
1.设计前
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及酶一底物络合物的结
构;
酶的专一性及其同底物结合的方式与能力;
反应的动力学及各中间物的知识。
2 设计中
为底物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催化基团必须相对于结合点尽可能同
底物的功能团相接近
应具有足够的水溶性,并在接近生理
条件下保持其催化活性
四、酶模拟工作的3个层次
合成有类似酶活性的简单络合物 酶活性中心模拟
整体模拟,即包括微环境在内的 整个酶活性部位的化学模拟
五、模拟酶应具备的品质
能为底物提供良好的微环境;
催化基团同底物的功能团尽可能接近;
结构应是确定的,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或 半刚性;
在接近生理条件下保持催化活性y分类法
二、模拟酶的理论基础
一、模拟酶的酶学基础
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
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
模拟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个特殊部位——底物结合 位点和催化位点。
二、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
Cram提出主-客体化学:主体与客体通过配位键或 其他次级键形成稳定复合物的化学;体现为主体和 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电子排列的互补。 Lehn提出超分子化学:该分子的形成源于底物和受 体的结合,这种结合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当接 受体与络合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具有稳定结构和性 质的实体,形成超分子 功能:分子识别、催化、选择性输出
3.分子印迹的方法
①非共价分子印迹
首先是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相混合
然后功能单体与交联剂发生共聚合
最后使印迹分子从聚合物上脱离
非共价分子印迹方法已经用于对下列物
质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制备:染料、 二胺类、维生素、氨基酸衍生物、肽、 β—肾上腺素阻断剂、茶碱(1,3—二甲 基嘌呤)、核苷酸碱基、安定和萘普生(消 痛灵)等。
模拟酶
O
于催化双疏水部位酯底物11
O
NO2
2+ 的水解反应。底物11被两个CD包结后,配位于桥基的Cu 正好处于底物酯基的附近,有利于OH-对酯基的进攻,因而 显著地加速了水解反应。其催化速率比无催化剂时提高 2.2×10 5 倍。
退出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9)为含硒酶,是 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酶,能有效消除体内的自由 基,同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共同作用,防止脂 质过氧化。因而在治疗和预防克山病、心血管病、肿 瘤等疾病具有明显效果。但是,此酶的来源有限、稳 定性差,以及分子质量大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 用,因此,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此酶的工人模拟上。 为克服以往GPX模拟物如PZ51无底物结合部位的缺点, 罗贵民等利用环糊精为底物结合部位,硒为催化基团, 制备出双硒桥联环糊精(12)。
退出
1980年报道了第一个人工转氨酶6。在它的存在下, 苯并咪唑基酮酸转氨基速度比吡哆胺单独存在时快200 倍,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底物选择性。CD空腔能稳定结 合类似亚胺中间体的过渡态是提高催化速度的关键。 由于β-CD本身具有手性,可以预料产物氨基酸也应该 具有光学活性,事实上,产物中D、L异构体的含量确 实不同,说明该人工酶有一定的立体选择性。 6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具备催化基团。Tabushi等将催 化基团氨基引入CD得到模拟酶7。乙二胺的引入不仅 使反应加速2000倍以上,还为氨基酸的形成造就了一 个极强的手性环境。靠近乙二胺一面的质子转移受到 抑制,从而表现出很好的立体选择性。
退出
退出
图5.2 4和5催化环状磷酸二酯的水解反应
(3)转氨酶的模拟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许多涉及氨基酸的酶促转 化的辅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转氨酶催化的酮酸与氨基 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吡哆醛(胺)本身也能实现转氨 作用,但由于辅酶本身无底物结合部位,反应速度远 不如酶存在时快。显然,有效的转氨酶模型除了具有 辅酶体系外,还应有特定的结合部位,这种结合部位 能够选择性地与底物形成复合物。
于催化双疏水部位酯底物11
O
NO2
2+ 的水解反应。底物11被两个CD包结后,配位于桥基的Cu 正好处于底物酯基的附近,有利于OH-对酯基的进攻,因而 显著地加速了水解反应。其催化速率比无催化剂时提高 2.2×10 5 倍。
退出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9)为含硒酶,是 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酶,能有效消除体内的自由 基,同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共同作用,防止脂 质过氧化。因而在治疗和预防克山病、心血管病、肿 瘤等疾病具有明显效果。但是,此酶的来源有限、稳 定性差,以及分子质量大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 用,因此,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此酶的工人模拟上。 为克服以往GPX模拟物如PZ51无底物结合部位的缺点, 罗贵民等利用环糊精为底物结合部位,硒为催化基团, 制备出双硒桥联环糊精(12)。
退出
1980年报道了第一个人工转氨酶6。在它的存在下, 苯并咪唑基酮酸转氨基速度比吡哆胺单独存在时快200 倍,而且表现出良好的底物选择性。CD空腔能稳定结 合类似亚胺中间体的过渡态是提高催化速度的关键。 由于β-CD本身具有手性,可以预料产物氨基酸也应该 具有光学活性,事实上,产物中D、L异构体的含量确 实不同,说明该人工酶有一定的立体选择性。 6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不具备催化基团。Tabushi等将催 化基团氨基引入CD得到模拟酶7。乙二胺的引入不仅 使反应加速2000倍以上,还为氨基酸的形成造就了一 个极强的手性环境。靠近乙二胺一面的质子转移受到 抑制,从而表现出很好的立体选择性。
退出
退出
图5.2 4和5催化环状磷酸二酯的水解反应
(3)转氨酶的模拟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许多涉及氨基酸的酶促转 化的辅酶,其中最重要的是转氨酶催化的酮酸与氨基 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吡哆醛(胺)本身也能实现转氨 作用,但由于辅酶本身无底物结合部位,反应速度远 不如酶存在时快。显然,有效的转氨酶模型除了具有 辅酶体系外,还应有特定的结合部位,这种结合部位 能够选择性地与底物形成复合物。
5第五章人工模拟酶
半胱胺基酸巯基解离成负离子进攻 正电性羰基碳原子,生成S-酰化中 间体。 H2O羟基进攻正碳离子, 含Cys残 N-C酰氨键断裂,致使 基手臂 酯水解。 模拟酶兼具分子络合作用、手性识 别作用和催化作用,与天然酶十分 相似。速度提高103~104倍。
- SH H+
ROOC NH O=C O O NO2
R O O=C CH2
HOOC :N
β-Benzyme对于对-叔丁基-苯基乙酸酯 (p-NPAc)水解活性比天然酶高1倍以上, kcat/Km(底物专一性)也与天然酶相当, Bender因此闻名于世。
NH
HO
S
OH
β-Benzyme
组氨酸咪唑基是十分有效的酸碱催化剂和亲核催化剂,在水解酶活性 中心起关键性催化作用。
OH O C=C ODEAE NH2 NH DEAE
CD环包结呋喃环-识别定向
O O O C=C O O
糠偶酰 烯醇-O-与Cu2+静电或配位结 合得以稳定加速反应进行。
Cu2+
NH NH2
催化基团 催化活性中心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1.9)为含硒酶,是生物体内重要 的抗氧化酶,能有效消除体内的自由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 化氢酶共同作用,防止脂质过氧化。因此GPX在治疗和预防克山病、 心血管病、肿瘤等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该酶来源非常有限,而且 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等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利用CD的疏水腔作为底物结合部位,硒巯基为催化部位,制备出系列 双硒侨联环糊精。表现出很高的GPX酶活性,其中C2和 C6-硒化环糊精 的GPX活力已达到4.3U/µmol和7.4 U/µmol。若将C2-硒化环糊精改变成碲 化环糊精的GPX活力已达到45U/µmol。
- SH H+
ROOC NH O=C O O NO2
R O O=C CH2
HOOC :N
β-Benzyme对于对-叔丁基-苯基乙酸酯 (p-NPAc)水解活性比天然酶高1倍以上, kcat/Km(底物专一性)也与天然酶相当, Bender因此闻名于世。
NH
HO
S
OH
β-Benzyme
组氨酸咪唑基是十分有效的酸碱催化剂和亲核催化剂,在水解酶活性 中心起关键性催化作用。
OH O C=C ODEAE NH2 NH DEAE
CD环包结呋喃环-识别定向
O O O C=C O O
糠偶酰 烯醇-O-与Cu2+静电或配位结 合得以稳定加速反应进行。
Cu2+
NH NH2
催化基团 催化活性中心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EC.1.11.1.9)为含硒酶,是生物体内重要 的抗氧化酶,能有效消除体内的自由基,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 化氢酶共同作用,防止脂质过氧化。因此GPX在治疗和预防克山病、 心血管病、肿瘤等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该酶来源非常有限,而且 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等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 利用CD的疏水腔作为底物结合部位,硒巯基为催化部位,制备出系列 双硒侨联环糊精。表现出很高的GPX酶活性,其中C2和 C6-硒化环糊精 的GPX活力已达到4.3U/µmol和7.4 U/µmol。若将C2-硒化环糊精改变成碲 化环糊精的GPX活力已达到45U/µmol。
第七章酶的模拟
将疏水性维生素B6衍生物与阳离子胶束 混合形成的胶束体系中,可将酮酸转化 为氨基酸,有效地模拟了以维生素B6为 辅酶的转氨基作用。氨基酸的收率达
52%
策略:
一系列端基为咪唑基、羧基、羟基或氨 基的长链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簇”, 每个簇为一多组分混合体系,每一个组 分含有一个潜在的催化基团,可与相邻 的催化基团协同作用。
五、抗体酶(Abzyme) 又称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理论基础:过渡态理论。
制备方法: 1.过渡态类似物设计
1986年Schultz以对硝基苯酚磷酸胆碱酯(PNPPC)作为相应 的羧酸二酯的过渡态类似物。
诱导产生的抗体酶使水解反应速度加快12000倍。
利用过渡态类似物制备抗体酶
③ 从聚合物中除掉印迹分子。
2.分子印迹酶 印迹底物及其类似物 印迹过渡态类似物
3.生物印迹酶 利用配体诱导酶活性中心构象发生变
化,形成一种高活性的构象形式,此种 构象形式因酶在有机介质中的高度刚性 或通过交联固定而得到保持。
有机相生物印迹酶 水相生物印迹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从含有竞争性抑制剂的水溶液 中冻干出来后,再将抑制剂除去,该酶在辛烷 中催化酯化反应的速度比不含抑制剂的水溶液 中冻干出来的酶高100倍
cavity
பைடு நூலகம் 1. 水解蛋白酶的模拟
利用β-CD作为酶的结合部位,而连在其 侧链上的羧基、咪唑基及CD本身的一个 羟基共同构成催化中心,实现了胰凝乳 蛋白酶的模拟。
组氨酸咪唑基的引入
2.核糖核酸酶的模拟
催化基团所处的位置可对反应的选择性 起作用。
碱性条件下水解,同
时产生Ⅱ和Ⅲ两种产 物,而在A的催化下 水解只生成Ⅲ; B催 化水解反应只生成Ⅱ。
52%
策略:
一系列端基为咪唑基、羧基、羟基或氨 基的长链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簇”, 每个簇为一多组分混合体系,每一个组 分含有一个潜在的催化基团,可与相邻 的催化基团协同作用。
五、抗体酶(Abzyme) 又称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理论基础:过渡态理论。
制备方法: 1.过渡态类似物设计
1986年Schultz以对硝基苯酚磷酸胆碱酯(PNPPC)作为相应 的羧酸二酯的过渡态类似物。
诱导产生的抗体酶使水解反应速度加快12000倍。
利用过渡态类似物制备抗体酶
③ 从聚合物中除掉印迹分子。
2.分子印迹酶 印迹底物及其类似物 印迹过渡态类似物
3.生物印迹酶 利用配体诱导酶活性中心构象发生变
化,形成一种高活性的构象形式,此种 构象形式因酶在有机介质中的高度刚性 或通过交联固定而得到保持。
有机相生物印迹酶 水相生物印迹酶
枯草杆菌蛋白酶从含有竞争性抑制剂的水溶液 中冻干出来后,再将抑制剂除去,该酶在辛烷 中催化酯化反应的速度比不含抑制剂的水溶液 中冻干出来的酶高100倍
cavity
பைடு நூலகம் 1. 水解蛋白酶的模拟
利用β-CD作为酶的结合部位,而连在其 侧链上的羧基、咪唑基及CD本身的一个 羟基共同构成催化中心,实现了胰凝乳 蛋白酶的模拟。
组氨酸咪唑基的引入
2.核糖核酸酶的模拟
催化基团所处的位置可对反应的选择性 起作用。
碱性条件下水解,同
时产生Ⅱ和Ⅲ两种产 物,而在A的催化下 水解只生成Ⅲ; B催 化水解反应只生成Ⅱ。
第六章 酶的人工模拟
开发从抗体库中直接筛选出有催化活性的 方法
2.催化效率的问题
催化抗体实用化的关键问题:
催化效率
目前大部分催化抗体的反应速度加强只 能是中等水平的,比天然酶催化低2~3 个数量级
第三节 印迹酶
一.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1.分子印迹原理
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是制备对某 一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
肽酶就是模拟天然酶活性部位而人工合 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设计合成29肽TrPepz模拟了胰蛋白酶的 活性部位,在水解2个或2个以上串联的 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的化学键时, TrPepz比胰蛋白酶的活性更强。
三.半合成酶
以天然蛋白或酶为母体,用化学或生物 学方法引进适当的活性部位或催化基团, 或改变其结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人工 酶”。
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机体的免疫系统因外来
的入侵而产生的保护性分子,它能与抗原特异 地结合。
单克隆抗体:单一克隆产生的并对某种抗原具
有特异性的均一性抗体,它可通过单克隆抗体 技术(即杂交瘤技术)人工制备。
2、历史
1.1948年Pauling的预言: 酶的催化作用是由于酶在催化化学反应过 程中,活性中心同底物的过渡态或高能 反应中间体产生互补,从而加速化学反 应的进行。
1962年首次合成的冠醚形状似皇冠而得名:
命名
子数
x-冠-y:x——环上的原子总数,y——氧原
15—冠—5
18—冠—6
日本学者Koga等 人采用冠醚为主 体,合成了带有 巯基的仿酶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在 分子内实行“准 双分子反应”以 合成多肽。此模 型具有结合两个 氨基酸的能力。
二.胶束模拟酶
2. 超分子化学
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
2.催化效率的问题
催化抗体实用化的关键问题:
催化效率
目前大部分催化抗体的反应速度加强只 能是中等水平的,比天然酶催化低2~3 个数量级
第三节 印迹酶
一.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1.分子印迹原理
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是制备对某 一化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
肽酶就是模拟天然酶活性部位而人工合 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设计合成29肽TrPepz模拟了胰蛋白酶的 活性部位,在水解2个或2个以上串联的 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的化学键时, TrPepz比胰蛋白酶的活性更强。
三.半合成酶
以天然蛋白或酶为母体,用化学或生物 学方法引进适当的活性部位或催化基团, 或改变其结构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人工 酶”。
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机体的免疫系统因外来
的入侵而产生的保护性分子,它能与抗原特异 地结合。
单克隆抗体:单一克隆产生的并对某种抗原具
有特异性的均一性抗体,它可通过单克隆抗体 技术(即杂交瘤技术)人工制备。
2、历史
1.1948年Pauling的预言: 酶的催化作用是由于酶在催化化学反应过 程中,活性中心同底物的过渡态或高能 反应中间体产生互补,从而加速化学反 应的进行。
1962年首次合成的冠醚形状似皇冠而得名:
命名
子数
x-冠-y:x——环上的原子总数,y——氧原
15—冠—5
18—冠—6
日本学者Koga等 人采用冠醚为主 体,合成了带有 巯基的仿酶模型。 利用此模型可在 分子内实行“准 双分子反应”以 合成多肽。此模 型具有结合两个 氨基酸的能力。
二.胶束模拟酶
2. 超分子化学
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
第七章 化学酶工程-人工模拟酶
要“超分子”。
7.2.3 模拟酶的分类
主-客体模拟酶 胶束酶
肽酶
分子印迹酶
(1)主-客体模拟酶
环糊精模拟酶 合成的主-客体酶
天然存在的、类似酶的理想宿主分子,本身具有酶模型的特性。 略呈锥形的圆筒结构:外侧亲水,内侧的空腔具有疏水性。
其特殊结构使环糊精分子能够作为主体识别并捕捉匹配的客体
设计合成的以冠醚环和巯基为主体分子的冠醚模拟酶:
杯芳烃
1942年金克(Zinke,奥地利)首次合成得到,因其结构像一个酒 杯而被称为杯芳烃。
绝大多数的杯芳烃熔点较高,在250℃以上。
其上端由取代基组成,下端酚羟基。(其上部亲油,下部亲水, 可分别与疏水性分子、极性离子结合) 杯芳烃具有大小可调节的“空腔”,能够形成主-客复合物,与 环糊精、冠醚相比,是一类更具广泛适应性的模拟酶,是继冠 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化合物。
的聚合物内保留与印迹分子的形状、大小、功能团互补的 空穴; 后处理:成型加工和真空干燥。
五、影响分子印迹选择性识别的因素
底物结构和印记分子的一致性:底物必须与印记分子的结
构、大小相似,否则影响分辨率。
聚合物与印记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作用力是影响分辨率的
重要因素,若能产生多种相互作用力,且键的数目又多,则分辨
在人工酶的研究中,印迹被证明是产生酶结合
部位最好的方法。
2、分子印迹酶
选择的印迹分子有:
① 印迹底物、产物、底物类似物:
② 印迹过渡态类似物:
③ 表面印迹过渡态类似物:
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印迹后的聚合物除了可产生底物的 结合部位之外,重要的是在结合部位的空腔内诱导产生 与底物定向排列的催化基团,从而表现出酶的性质。 性质:遵循米氏方程。
酶工程模拟酶PPT课件
第8页/共160页
模拟酶的研究就是吸收酶中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较天然 酶简单的非蛋白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以这些分子作为模型 来模拟酶对其作用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
第9页/共160页
因此,模拟酶是从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功能的一门 边缘科学。
第10页/共160页
经过长期的努力,新的催化剂 — 模拟酶就逐渐被 研制和开发出来。
第5页/共160页
模拟酶又称人工酶或酶模型。 ——生物有机化学的一个分支。
第6页/共160页
由于天然酶的种类繁多,模拟的途径、方法、原理 和目的不同,对模拟酶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第7页/共160页
一般说来,模拟酶是在分子水平上模拟酶活性部位 的形状、大小及其微环境等结构特征,以及酶的作用机理 和立体化学等特性的一门科学。
第41页/共160页
Bender等人将实现了 电荷中继系统的酰基酶催化 部位引入CD的第二面,成功 地制备出人工酶β-Benzyme 。
COOH N NH
OH S
1
β-Benzyme
第42页/共160页
β - B e n z y m e 催 化 对 叔 丁 基 苯 基 醋 酸 酯 ( p - N PA c ) 的 水 解比天然酶快一倍以上,kcat/K m也与天然酶相当。
修饰环状糊精模拟核糖核酸酶催化的水解反应
第50页/共160页
③ 转氨酶的模拟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许多涉及 氨基酸的酶促转化的辅酶。其中最重要的是 转氨酶催化的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吡哆醛(胺)本身亦能实现转氨作用,但由于 辅酶本身无底物结合部位,反应速度远不如 酶存在时快。显然,有效的转氨酶模型除了 具有辅酶体系外,还应有特定的结合部位, 这种结合部位能够选择性地与底物形成复合 物。
模拟酶的研究就是吸收酶中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较天然 酶简单的非蛋白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以这些分子作为模型 来模拟酶对其作用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
第9页/共160页
因此,模拟酶是从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功能的一门 边缘科学。
第10页/共160页
经过长期的努力,新的催化剂 — 模拟酶就逐渐被 研制和开发出来。
第5页/共160页
模拟酶又称人工酶或酶模型。 ——生物有机化学的一个分支。
第6页/共160页
由于天然酶的种类繁多,模拟的途径、方法、原理 和目的不同,对模拟酶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第7页/共160页
一般说来,模拟酶是在分子水平上模拟酶活性部位 的形状、大小及其微环境等结构特征,以及酶的作用机理 和立体化学等特性的一门科学。
第41页/共160页
Bender等人将实现了 电荷中继系统的酰基酶催化 部位引入CD的第二面,成功 地制备出人工酶β-Benzyme 。
COOH N NH
OH S
1
β-Benzyme
第42页/共160页
β - B e n z y m e 催 化 对 叔 丁 基 苯 基 醋 酸 酯 ( p - N PA c ) 的 水 解比天然酶快一倍以上,kcat/K m也与天然酶相当。
修饰环状糊精模拟核糖核酸酶催化的水解反应
第50页/共160页
③ 转氨酶的模拟
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许多涉及 氨基酸的酶促转化的辅酶。其中最重要的是 转氨酶催化的酮酸与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吡哆醛(胺)本身亦能实现转氨作用,但由于 辅酶本身无底物结合部位,反应速度远不如 酶存在时快。显然,有效的转氨酶模型除了 具有辅酶体系外,还应有特定的结合部位, 这种结合部位能够选择性地与底物形成复合 物。
第六章 酶的人工模拟
4
一个很好的酶模型应满足天然酶催化的基 本准则. Stoddort提出六个原则作为衡量标准: (1)底物选择性 (2)与底物能迅速结合 (3)与产物能迅速分离 (4)反应结束后(至少其活性部位) (5)能够再生 (6)有较高的转换数 其中4~6是必备条件,而1~3最好能满足.
5
模拟酶的底物选择性可以与原酶有所不同, 以适应实际反应的需要.
9
模拟酶做法: 1)利用现有的酶或蛋白质作为母体,在它的基础上 再引人相应的催化基团。
例:在木瓜蛋白酶的Cvs一25上共价偶联溴酰黄素 衍生物,结果形成产物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活性; 例:在肌红蛋白的 His- 上连接钌 (II) 氨络合物,结 果产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活性,其催化效率为钌氨 咪唑的 200 倍,比钌氨和去掉了血红素的肌红蛋 白组成的络合物高100倍。 所以,这些衍生物也 可看作是酶的化学修饰产物。
28
(二)合成的主-客体酶模型
采用冠醚为主体,带有 巯基的仿酶模型可在分
子内实行“准双分子反
应”以合成多肽。具有
结合两个氨基酸的能力。
29
具有与伯胺盐的络 合能力,分子内的 巯基降结合的二肽 酯巯解。
30
阴离子受体模拟酶和氢键受体模拟酶
含氮大环聚胺质子化可作为阴离子受体模拟酶 的模型。 穴状配体【24】-冠-N6O2利用电性作用力 和氢键结合多聚磷酸阴离子。
38
例:以环糊精为母体,用它的疏水腔作为酶活性中 心结合区,在模拟胰凝乳蛋白酶时,可在适当位 点上引入羟基、羧基和咪唑基,获得的产物具有 与天然酶几乎相同的催化活性,但有更高的pH和 温度稳定性。
在构建氧化酶的模拟酶时,可采用金属络合物或 金属化合物,前者如Fe+++与三乙烯四胺的络合物, 它具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结构比血红素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印迹就是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通过共价、非 共价或金属协同作用形成预聚合物,在交联剂的作用 下功能单体发生聚合,将模板分子固定在聚合物中,
最后脱除模板分子,即聚合物材料上留下与模板分子
在大小、形状和官能团的方向上都互补的空穴结构。 空穴不仅保留了与模板分子化学结构互补的官能团的
有序排列,也维持了它的整个空间构想,所以当材料
2 合成酶的理论基础及分类
2 合成酶的理论基础及分类
主-客体化学
超分子化学
理论基础
合成酶的分类 主-客体酶模型
2 3 1
胶束模拟酶
肽酶和半合成酶
2.1 理论基础
酶学基础:酶的结构和酶学性质。
“主-客体”化学:主体有选择地识别客体并与之 通过弱相互作用力形成稳定复合物的化学领域。 超分子化学: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通过 分子间力(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 键)相互作用缔结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 超分子体系的科学。
2 固相萃取
通常样品的制备都包括溶剂萃取,由于分子印迹 技术的出现,这可以用固相萃取代替,并且可利用分 子印迹聚合物选择性富集目标分析物。由于印迹聚合 物即可在有机溶剂中使用,又可在水溶液中使用,故 与其他萃取过程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3.天然抗体模拟
印迹分子的强度与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抗 原与抗体之间的作用相媲美,因而可用于抗体模拟,这 种模拟抗体制备简单、成本低,在高温、酸碱及有机溶 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重复使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克拉姆(Donald James Cram) 教授和法国路易· 巴斯德大学的莱恩(Jean—Marie Lehn) 教授由于分别创立了“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和“超分子化学”(Supra molecular Chemistry)而荣获198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克拉姆的“主—客体化学”的基本思想是:具有显著“ 识别能力”的某些冠醚[1]可以作为“主体”,有选择性 地与作为“客体”的底物发生配合。克拉姆的意图旨在 模拟酶和底物的作用。
模拟酶简介
乾朵朵
12/12/2014
主 要 内 容
概念
合成酶理论 基础及分类
模拟酶
分子印迹技术
生物印迹技术
研究现状与展望
1 模拟酶的概念
酶是自然界经过长期进化而产生的生物催化剂,它能在温
和条件下高效专一地催化某些化学反应。但是酶对热的敏感 性,稳定性差和来源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它的规模开发和利用。 设计一种像酶那样的高效催化剂是科学家一直追求的目标之 一。
4 肽酶
肽酶就是模拟天然酶活性部位而人工 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多肽。
1977年Dhar等人报道,人工合成的 Glu—Phe—Ala—Glu—Glu—Ala—Ser— Phe八肽具有溶菌酶的活性。其活性为天 然溶菌酶的50%.
2.2.2 单因素实验 3.1 分子印迹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分子印迹(molecular imprinting)技术是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属于 泛分子化学研究范畴,通常被人们描述为创造与识别 “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分子印记技术是在分子识别[1]基础上开展的。
3.4 印迹酶研究前景
分子印迹技术最富挑战的应用研究是对酶的人工模拟。
目前,应用此技术已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酶水解、转氨、脱羧 印迹分子的选 、 合成、氧化还原等活性的分子印迹酶。虽然用分子印迹 制备过程简单、 择范围广,不 易操作 依赖于反应过 法制备的聚合物印迹酶其催化效率同天然酶相比普遍不高, 渡态; 但它们却具有明显的优点:
[1]分子识别本质上是指主体分子(受体)对客体 分子(底物)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 过程。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糖与蛋白 质等的相互作用。
如果以一种分子充当模板,其周围用聚合 物交联,当模板分子除去后,此聚合物就留下 了与此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如果构建合适,这 种聚合物就像“锁”一样对钥匙具有选择性识 别作用。这种技术被称为分子印迹技术。
2 胶束模拟酶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溶液中超过一定浓度可聚集成胶束。 胶束在水溶液中提供了疏水微环境,可以对底物束缚,类似于 酶的结合部位。如果将催化基团如咪唑、硫醇、羟基和一些辅 酶共价或非共价地连接或吸附在胶束上,就有可能提供活性中 心部位,使胶束成为具有酶活性或部分酶活性的胶束模拟酶。
X
X
X X X X
2.2 合成酶
理想的合成酶模型应具备如下品质:
因为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是生 物酶柔韧性、可变性和专一 性的基础,故酶模型应为底 物提供良好的疏水洞穴 1
4 模型应具有足够的水溶性, 并在接近生理条件下保持其 催化活性。
模型应提供形成离子键、 氢键的可能性,以利于它 以适当方式同底物结合。 2 精心挑选的催化基团必 3 须相对于结合点尽可能同底 物的功能团相接近,以促使 反应定向发生。
印迹酶优点
具有明显的耐热、 耐酸碱和稳定性 好等优点。
4
人工模拟酶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工模拟酶(Artifical Enzyme)
1. 简单模拟向高级模拟发展; 2. 开发更多可多部位结合且多重识别功能的模拟酶;
3. 将天然酶改造成新酶;
4. 人工酶在分析、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胶束酶
X X X
3 半合成酶
半合成酶的出现,是近年来模拟酶领域中的又一 突出进展。它是以天然酶为母体,用化学方法或基 因工程方法引进适当的活性部位或催化基团,从而
形成一种新的人工酶。
半合成酶可分为两种类型:
1.以具有酶活性的蛋白为母体,在其活性 中心引入催化功能部分; 2.利用天然蛋白进行构象修饰,创造新的 酶活性中心。
活性。粗酶经硫铵分级纯化后,其酯水解比活力增至22U/g。
再经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后,出现三种交联组分,其中低分子 质量组分显示出最高酶活性,其活力达到600U/g。经过纯化 ,其回收率达25%。
应用:
1. 色谱分离
最广泛的应用之一是利用其特异的识别功能去分 离混合物。其适用的印迹分子范围广,无论是小分子( 如氨基酸、药品和碳氢化合物等)还是大分子(如蛋白 质等)已被应用于各种印迹技术中。
广义上讲,模拟酶就是用各种方法人为制造的具有酶性质 的催化剂。模拟酶研究吸收了酶中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比天然酶 简单的非蛋白分子或蛋白质分子,以这些分子作为模型来模 拟酶对其作用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过程,也就是说,在分子水 平上模拟酶活性部位的形状、大小及其微环境等结构特征, 以及酶的作用机制和立体化学等特性。 12/12/2014
再次遇到模板分子时,可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3.2生物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是制备对某一化合物具有选 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这个化合物叫印 迹分子。 生物印迹类似于分子印迹,主体分子 为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构像的柔性在 无水有机相中被取消了,其构象被固 定了,因而模板分子与生物分子在水 溶液中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构象变化在 移入无水有机相中才能得以保持。
胶束酶模型;
分子印迹酶模型;
肽酶;
半合成酶等。
2.3.1
主-客体酶模型
环糊精酶模型
可以作为人工酶模型的主体分子虽有若干种,但迄今被 广泛采用且较为优越的是环糊精。
环糊精(CD)是由多个D-葡萄糖以a(1,4)糖苷键结 合而成的一类环状低聚糖。它略呈锥形的圆筒,其伯羟基 和仲羟基分别位于圆筒较小和较大开口端。这样,CD分子 上的氢原子和糖苷分子外侧是亲水的,其羟基可与多种客 体形成氢键,其内侧是C-5,C-3上的氢原子和糖苷氧原子 组成的空腔,故具有疏水性,因而能包结多种客体分子, 很类似酶对底物的识别。
2.3 合成酶的分类
根据Kirby分类法,合成酶可分为:
单纯酶模型(enzyme-based minic)、 机制酶模型(mechanism-based mimic)、 单纯合成的酶样化合物(synzyme)
按照合成酶的属性可分为:
主-客体酶模型,包括环糊精、冠醚、穴醚、杂环大环化合 物和卟啉类等;
酯水解生物印迹酶
1984年,Keyes等报道了首例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印迹酶。 它们选择吲哚丙酸为印迹分子,印迹牛胰核糖核酸酶,待起 始蛋白质在部分变性条件下与哚丙酸充分作用后,用戊二醛
交联固定印迹蛋白质的构象,经透析去除印迹分子后就制得
了具有酶水解能力的生物印迹酶。 此印迹酶粗酶活性为7.3U/g,而非印迹酶则无酯水解酶
1 环糊精酶模型
利用环糊精为酶模型已对多种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了模拟。 在水解酶、核糖核酸酶、转氨酶、氧化还原酶、碳酸酐酶、 硫胺素酶和羟醛缩合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水解酶的模拟
α-胰凝乳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它具有疏水 性的环状结合部位,能有效包结芳环。催化部位中 含有57 His咪唑基、102号Arg羧基及195号Ser羟 基,三者共同组成了所谓的电荷中继系统,在催化 底物水解时起关键作用。Bender 等人合成了一个 具有α-胰凝乳蛋白酶所有特征的模拟酶。
生物印迹酶
生物印迹是指以天然的生物材料, 如蛋白质和糖类物质为骨架,在其 上进行分子印迹而产生对印迹分子 具有特异性识别空腔的过程。由于 天然生物材料,如蛋白质含有丰富 的氨基酸残基,它们与模板分子会 产生很好的识别作用。 利用这种方法已成功地模拟了许多酶,如 酯水解酶、HF水解酶、葡萄糖异构酶等。有的 甚至达到了天然酶的催化效率。
[1]冠醚:又称大环醚,是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
莱恩的“超分子化学”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要求合成具 有特定结构的分子作为接受体。接受体应具有选择络合 离子和分子结构形式的能力,又使底物可借各种分子内 作用(电性作用、磁性作用、氢键、范德华力以及各种 近距离子)与受体结合,这样,就导致“分子的聚集” ,这种聚集后的分子莱恩称其为“超分子”。 “超分子化学”就是分子内键合和分子聚合的化学。“ 超分子”兼有分子识别,分子催化和选择性迁移等功能 。 “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共同意图就是说 明酶和底物之间的作用就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