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学肿瘤》课件
![《医学影像学肿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29c5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d.png)
肿瘤密度变化
医学影像学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密度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和是否出现复发。如果肿瘤密度增高或出 现钙化,说明治疗有效,如果肿瘤密度减低或出现液化坏死,说明出现复发。
超声影像诊断的局限性在于对 深部肿瘤的检出和定性诊断存 在困难,且受操像学特征
肿瘤的形态学特征
01
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形态是医学影像学中判断肿瘤性质的重要依据。不同性质的肿瘤
在影像学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圆形、椭圆形、分叶状、不规则
形等。
MRI影像诊断的局限性在于检查时间较长,对一些金属 植入物和幽闭恐惧症患者不适用。
超声影像诊断
超声影像诊断是一种无创、无 痛、实时、动态的检查方法, 主要用于浅表器官和腹部肿瘤
的诊断。
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 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 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初步判
断肿瘤的性质。
超声在甲状腺癌、乳腺癌、肝 癌等浅表和腹部肿瘤的诊断中 应用广泛,具有操作简便、实 时动态监测等优点。
肿瘤的密度与信号特征
肿瘤的密度
肿瘤的密度是指在CT或X线检查中, 肿瘤组织相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密度 值。不同性质的肿瘤密度不同,如囊 性、实性、磨砂璃样等。
肿瘤的信号特征
在MRI等影像学检查中,不同性质的 肿瘤表现出不同的信号特征。根据信 号的强弱、均匀与否等特征,可以推 断肿瘤的性质和生物学行为。
X线影像诊断
01
02
03
04
X线影像诊断是医学影像学中 最早应用的诊断技术之一,主 要用于骨骼系统和肺部肿瘤的
诊断。
肿瘤影像诊断学
![肿瘤影像诊断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032eb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7.png)
CT造影增强的应用价值
CT造影增强的应用价值
产品品鉴会活动方案
汇报人姓名
CT灌注技术 (CT Perfusion,CTP) Time to start Time to peak
缺 点
图象数据采集时间较长 空间分辨率不如CT 对钙化灶的显示不敏感,对骨骼微细病灶的显示不如CT 不能像CT在图像上进行定量诊断 图像易受多种伪影的影响,如自主运动伪影,流动伪影等 禁忌症稍多,如带心脏起博器和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不能进行MRI检查 MRI的检查费用较高
按放射性药物分
99mTc-MDP(骨骼)、 99mTcO4(甲状腺)、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
产品品鉴会活动方案
汇报人姓名
PET/CT 基本报告模式
CT图像
↓
SPECT图像
融合图像
↓
↓
三维立体显示
CT平扫定位
↘
↘
3、SPECT/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4、PET / CT
静脉肾盂造影
肾盂癌 肾盂输尿管积水 正常表现
5、血管造影
三、CT 诊断
X线绕人体3600转,探测器接受衰减X线 模数转换 数模转换
02
X线发生系统
03
数据收集系统
06
操作控制系统
07
资料储存和传输设备
CT 值(单位:Hounsfield unit,Hu)
2、窗宽与窗位
窗宽 Window Width :图像上所包括的CT值的范围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 (Positron Emission puted Tomography) 描绘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产生全身、高灵敏(5mm)、高特异的功能图像 全身显像约7分钟 早期诊断疾病 阴性预测(98%)较阳性预测(80%)更有价值
影像学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
![影像学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a569b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7.png)
影像学对肿瘤的检测与诊断影像学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诊断肿瘤的重要方法。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生长情况,从而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几种影像学技术及其在肿瘤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且最基本的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通过向人体或动物体内投射X射线,然后利用感光胶片或数字探测器记录X射线的吸收情况。
在肿瘤检测的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片上的异常密度区域发现肿瘤的存在。
然而,X射线检查对于某些组织类型或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有限,因此在一些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技术进行进一步确认。
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来生成图像。
对于肿瘤的检测,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缘、大小和形态特征。
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无创性,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然而,超声检查对于某些位置较深或受其他组织干扰较多的肿瘤的诊断能力相对较弱。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是利用旋转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获取人体横断面图像的一种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内部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如肿瘤的分布、形态及密度变化。
相对于传统的X射线检查,CT扫描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
然而,由于CT扫描使用了较高的剂量的X射线辐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平衡辐射剂量和诊断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人体原子核自旋的性质来生成高分辨率图像。
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技术,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能够清楚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与CT扫描相比,MRI不使用X射线辐射,因此更安全。
另外,MRI还可以通过植入对比剂来提高对肿瘤结构的显示能力。
然而,MRI扫描过程较长且对患者的静止度要求较高,因此不适用于某些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综上所述,影像学在肿瘤检测与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肿瘤影像诊断
![肿瘤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d6592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1.png)
肿瘤影像诊断肿瘤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肿瘤影像诊断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肿瘤影像诊断的重要性、常用的诊断方法、技术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肿瘤影像诊断的重要性肿瘤的早期发现能够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的痛苦和疾病的进展。
肿瘤影像诊断通过检测和分析肿瘤的形态、组织结构和生理特征,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大小、位置和分期,从而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影像诊断已成为医生判断肿瘤性质和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
二、常用的肿瘤影像诊断方法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最早、最常见的肿瘤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投射X射线来观察内部组织和骨骼的情况,从而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然而,X线摄影在对软组织肿瘤的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早期肿瘤和部分深部肿瘤的诊断效果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影像诊断方法。
CT扫描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图像。
它对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和钙化等特征的观察更加详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肿瘤检查。
3.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的无创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清晰的肿瘤影像。
MRI具有较高的解剖学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和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另外,MRI还可以通过对信号强度和时间曲线的分析,提供肿瘤的血供和代谢信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4. 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CT技术的影像诊断方法。
它通过检测身体组织中的代谢活性,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诊断结果。
PET-CT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期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适用于恶性肿瘤的检查。
三、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影像诊断也在不断发展。
胰腺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胰腺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43bf5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f.png)
05 胰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临 床应用
早期诊断与筛查
早期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胰腺肿瘤,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助于改善患者 预后。
筛查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胰腺肿瘤的筛查手段,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有助于发 现疗方案选择
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根据肿瘤 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等因素,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肿瘤密度与信号
总结词
胰腺肿瘤的密度和信号特征对于判断肿瘤的 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胰腺肿瘤的密度和信号表现多样,根据肿瘤 的病理类型和生物学特性,可表现为低密度、 等密度或高密度。在CT和MRI等影像学检 查中,通过观察肿瘤的密度和信号变化,有 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肿瘤血管与淋巴结
预后评估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转移情况等,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疗效监测与随访观察
疗效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肿瘤的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随访观察
治疗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个性化诊断与精准治疗
要点一
个体化诊断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影像学诊断方案,提 高诊断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要点二
精准治疗策略
基于影像学诊断结果,制定精准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 除、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多学科协作
加强医学影像学、肿瘤学、病理学等学科之间的合作 ,共同探讨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方法。
06 胰腺肿瘤影像学诊断的未 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5f6e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7.png)
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放射科影像学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不同的放射学检查技术,放射科医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以及病变变化,从而帮助医生做出早期、准确、可靠的肿瘤诊断。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的放射学检查技术在该领域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项常用的放射学检查技术,通过传统的X光机进行。
它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轮廓和位置的基本信息。
X线摄影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骨肿瘤的检测方面,其成像速度快、成本低、操作简单,非常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但是,X线摄影的分辨率比较低,不能提供关于肿瘤内部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因此在肿瘤类型的鉴别和定性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先进的放射学检查技术,通过使用X 射线和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来生成人体内部器官的横断面图像。
CT扫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提供准确的肿瘤定位和分期信息,还能够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进行增强扫描,通过给患者静脉内注射对比剂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血管灌注情况的观察。
这对于检测肿瘤内部薄壁血管的情况以及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CT扫描对于较小的肿瘤或者肿瘤早期转移的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尽管CT扫描使用的辐射剂量已经大大减少,但和其他放射学检查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需要医生在选择检查方法时进行权衡。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基于强磁场和无线电波的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多平面和多序列的解剖与功能信息。
在肿瘤诊断中,MRI可以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对于检测脑肿瘤、骨髓肿瘤以及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肿瘤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MRI扫描除了可以提供肿瘤的定位和分期信息之外,还可以对肿瘤进行功能信息的观察。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04c97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1.png)
肿瘤的影像学检查肿瘤的早期检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检查成为了肿瘤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准确地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肿瘤影像学检查的常见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之一,适用于检测骨骼肿瘤和部分软组织肿瘤。
X线透视能够清晰显示骨骼的结构,骨骼肿瘤的形态和位置。
然而,X线检查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能力较弱,容易漏检。
因此,在进行肿瘤筛查时,X线检查通常会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结合应用。
二、CT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密度和边界。
CT检查特别适用于检测颅内肿瘤、腹部肿瘤和胸部肿瘤。
通过不同的CT扫描方式,医生可以获取三维立体的肿瘤影像,为手术和放疗提供精准的定位和设计。
三、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高级影像学技术,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检测有着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MRI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血流情况,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在肿瘤筛查和诊断中,MRI检查常常被用来确认肿瘤的良恶性及其浸润范围。
四、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和CT成像,能够同时观察到肿瘤的新陈代谢情况和解剖结构,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PET-CT检查对于体内多发性肿瘤、复发性肿瘤和淋巴结转移的检测非常重要。
通过PET-CT图像的分析,医生可以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影像学技术,适用于对肿瘤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进行初步筛查。
超声检查对于颈部、乳腺、子宫和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有良好的分辨率和敏感性,能够及早发现肿瘤的存在。
在肿瘤筛查和术前评估中,超声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治疗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检查结果解读
![肿瘤治疗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检查结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45e95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4.png)
肿瘤治疗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检查结果解读肿瘤治疗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早期的诊断和准确评估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为医生提供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可能的转移情况等重要信息。
在肿瘤治疗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检查、CT扫描、MRI和PET-CT等。
下面将对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检查结果的解读进行详细介绍。
X射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通过用X射线穿过人体,然后在感光片上形成影像来观察肿瘤。
X射线检查可以用于发现肿瘤的存在、了解肿瘤的大致位置和形态。
例如,对于肺癌患者,胸部X射线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的肿块或阴影,从而提示有可能存在肺癌。
然而,X射线检查无法提供关于肿瘤的详细信息,因此在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中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不同角度的X射线扫描来获取人体横断面影像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更详细信息,如大小、形态、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等。
在CT扫描中,患者需要躺在一张特殊的扫描床上,将被检查的部位放置在一个大圆环内。
然后,床和圆环将围绕患者旋转,同时发射X射线。
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和重新组合,可以生成详细而精确的肿瘤图像。
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肿瘤,如胸部、腹部、盆腔等。
医生通过观察CT图像可以判断肿瘤的位置、分布范围、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有无转移。
此外,CT扫描还可以用于指导肿瘤活检和手术操作,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MRI(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损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
MRI提供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并可提供更丰富的解剖信息。
相比于CT扫描,MRI对软组织的显示效果更好,尤其适用于检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部分妇科肿瘤。
MRI检查需要患者静卧在一个狭长和封闭的机器中,这可能造成某些患者的不适感。
然而,MRI无辐射,对患者相对安全。
医生通过观察MRI图像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血供、浸润情况等,为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可修改版ppt]
![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2c9ddabb68a98270fefaa4.png)
游XX 男 14岁 病理诊断: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影像学表现与骨囊肿相似
同上病例 男 14岁 CT 病理诊断: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同上病例 男 14岁 MRI 病理诊断:股骨骨纤维结构不良 注意与骨囊肿鉴别
(2)巨细胞瘤:也呈囊样改变,但多见 于20岁以上,好发于骨端,常为偏心 性生长,呈多囊状或泡沫状,于MRI常 见有多个液-液平面。
STIR
陈X 男 28岁 右胫骨孤立性骨囊肿
同上病例 男 28岁CT 右胫骨孤立性骨囊肿
同上病例 MRI
右胫骨孤立性 骨囊肿
黄XX 男 10岁 病理:右股骨上段骨囊肿
同上病例 男 10岁 病理:右股骨上段骨囊肿
MRI
T2WI
MRI T2WI
T2WI
陈X F 9岁
左股骨上段单纯性骨囊肿
T1WI
刘XX F 17 右股骨颈巨细胞Ⅰ级
同上病例 F 17 CT 右股骨颈巨细胞Ⅰ级
同上病例 右股骨颈巨细胞Ⅰ级 MRI
(3)动脉瘤样骨囊肿:病变多偏心性生长, 膨胀程度较囊肿大,囊肿多呈半圆形, 囊肿内可有斑点状钙化,边缘不光整, 可突入软组织。
女 11岁 病理:右肱骨动脉 瘤样骨囊肿
X-RAY
(6)慢性骨脓肿:有的与骨囊肿很相似, 但骨脓肿周围有骨硬化区环绕,逐渐消失 于正常骨质中。
陈X 男 56岁 病理:右股骨 颈病灶内为 坏死组织
同上病例 CT 病理:右股骨颈病灶内为坏死组织
同上病例 病理:右股骨颈 病灶内为坏死组织
MRI
陈XX 女 32岁 病理:左股骨颈骨囊肿
陈XX 女 32岁 CT 病理:左股骨颈骨囊肿
黄XX 男 10岁 病理:右股骨上段 骨囊肿
黄XX 男 10岁 CT 病理:右股骨上段 骨囊肿
肿瘤影像诊断人卫版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肿瘤影像诊断人卫版课件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66b5180748d7c1c709a14537.png)
第一节 常用影像诊断技术原理及检查方法
一、普通X线检查
(二)检查方法 1.荧光透视 主要用于心、肺等进行大体检
查; 2.X线摄片 主要用于胸部和骨骼系统和乳腺
的大体检查; 3.造影检查 主要用于食道、胃、肠等空腔
织的关系。
第一节 常用影像诊断技术原理及检查方法
三、磁共振检查 (二)检查方法 2.磁共振增强扫描
第一节 常用影像诊断技术原理及检查方法
肿瘤影像诊断人卫版课件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肿瘤影像诊断人卫版课件
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常见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价值;
熟悉:常用肿瘤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 常用肿瘤影像诊断的检查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了解:常用肿瘤影像诊断技术的原理
概述
➢1895年伦琴发现X线,随即被应用于医学检查, 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的新学科,奠定了医学影像 学基础。
三、磁共振检查 (二)检查方法 1.常规磁共振检查 ➢水抑制序列:特殊脉冲序列可将自由水(正常组
织中的水分子)的信号减弱,而结合水(病理组 织中的水分子)信号被显示出来,更加突出病理 区域的显示。
常见组织的MRI信号高低及灰度特征
序列 脑白质 脑灰质 血肿
肌肉
水
(亚急性)
脂肪 骨皮质
T1WI
稍高, 白灰
器官的大体检查。
第一节 常用影像诊断技术原理及检查方法
一、普通X线检查 (三)检查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方便快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辐射剂量低;适用于筛查。 2.不足
《医学影像学肿瘤》课件
![《医学影像学肿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6da1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1.png)
核医学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组织摄取示 踪剂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微小肿瘤和 转移灶。
CHAPTER 03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
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肿瘤的形态
肿瘤在影像学上通常呈现为异常的肿块或占位性病变,其形态、大 小、边缘和密度等特征有助于诊断。
肿瘤的强化
肿瘤在影像学上通常呈现不同的强化方式,如均匀强化、不均匀强 化或环形强化等,这些强化方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生物学行 为。
肿瘤的分类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 类,其中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
肿瘤的发病机制
01
遗传因素
部分肿瘤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乳腺癌等。
02 03
致癌因素
包括物理致癌因素、化学致癌因素和生物致癌因素,如紫外线、石棉、 苯等物理致癌因素,亚硝胺、多环芳烃等化学致癌因素,以及病毒、细 菌等生物致癌因素。
THANKS
[ 感谢观看 ]
免疫治疗
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 胞的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 制剂、细胞免疫疗法等。
肿瘤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 、肿瘤类型、分期等因素,评 估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风险。
随访计划
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定期进 行复查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 复发和转移。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 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03
X线造影技术如消化道造影和泌尿系统造影,可以观 察肿瘤对管腔的压迫和浸润。
CT检查
01 CT检查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发现微小 肿瘤和肿瘤转移灶。
02 CT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鉴 别良恶性肿瘤。
03 CT灌注成像等技术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 后,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第五节 3-肿瘤
![《影像诊断学》教学课件:第五节 3-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a776d36dd5bbfd0a7856735b.png)
横“S”征
横“S”征(反“S”征)(重点)
右上叶的中央型肺癌肺癌,右上叶肺不 张的下缘凸向内上方,与肺门肿块下缘形 成横置或倒置“S”形,称“横S征”或“反S 征”。
物理化学致癌因素
▪ 工业部门和矿区工人肺癌发病率高 ▪ 长期接触:砷 铬 镍 放射性物质可以诱发肺癌
大气污染
▪ 城市居民较农村发病率高 与工业废气和烟尘中致癌物质污染大气有关
▪ 城市居民较农村发病率高 2倍
其他
人体内在因素如: ▪ 免疫状态 ▪ 遗传因素 ▪ 肺部慢性炎症 ▪ 基因异常表达(P53、B1) ▪ 基因突变
病因
长期大量吸烟 物理化学致癌因素 大气污染 其他
黄
著
沾
名 词
作
家
死
主
于
要
作
肺
品
癌
沧 上 射 万有 海 海 雕水
一 滩 英千
声
雄山
笑
传总
是
情
长期大量吸烟
▪ 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 一个重要致病因素
▪ 纸烟燃烧时释放致癌物 质(苯并芘)
▪ 长年40支+/每日 肺鳞癌 、和小细胞癌发病率比 不吸烟者4-10倍
如果出现肺的阻塞性肺不张---肿瘤引起支气管 阻塞
X线表现:
• 早期癌肿局限于粘膜------
无异常发现。
• 病变发展支气管狭窄------
肺叶或一侧肺的阻塞性肺气肿。
•气管狭窄引流不畅 -------
阻塞性肺炎(同一部位反复发生,吸收缓慢)
•支气管阻塞------
肿瘤的病理影像学与放射诊断
![肿瘤的病理影像学与放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a3345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0.png)
肿瘤的病理影像学与放射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病理影像学和放射诊断是现代医学中一对重要的兄弟学科,在肿瘤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随访中都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着重介绍肿瘤的病理影像学与放射诊断的相关知识。
一、肿瘤的病理影像学病理影像学是指运用影像学技术对组织和细胞的病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此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肿瘤的病理诊断中,病理影像学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
具体来说:1. 病变的定性分析病理影像学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成像方式对肿瘤病变进行准确的定性分析。
对于不同的肿瘤类型,病理影像学技术会采用不同的成像方式,比如X线摄影、CT、MRI、PET等。
通过病理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大小、形态、分布、浸润范围等重要信息。
2. 病变的定量分析病理影像学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病理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对病变的大小、形态、密度等进行精准测量,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方式做到多角度、全面的分析,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3. 病变的评价和随访除了在肿瘤的初步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之外,病理影像学技术在肿瘤的疗效评价和随访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病理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对治疗后的病变进行监测和评估,对随访中出现的复发和转移进行早期发现和定量分析。
二、肿瘤的放射诊断放射诊断是利用射线通过人体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检查,为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的一种医学技术。
在肿瘤的病理诊断中,放射诊断技术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1. 放射诊断的成像方式放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X线摄影、CT、MRI、PET等成像方式。
在肿瘤的诊断中,不同的肿瘤类型会选择不同的成像方式。
比如X线摄影主要用于肾癌、肺癌等病变的诊断;CT则在胸部、腹部、盆腔等部位的病变诊断中有广泛应用;MRI则常用于脑部肿瘤的诊断等。
2. 放射诊断的特点放射诊断技术具有无创性、痛苦小、诊断时间短、对病人侵害小等特点。
肿瘤学肿瘤影像诊断
![肿瘤学肿瘤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65d93b7561252d381eb6e94.png)
精品课件
15
T分期:T3
T3:肿瘤>7cm;侵犯以下结构的任何大小肿瘤:胸壁(包括肺上沟瘤), 膈肌,纵隔胸膜,壁层心包;肿瘤位于主支气管内距隆突<2cm但尚 未累及 隆突;伴全肺不张或阻精品塞课性件 肺炎; 同一肺叶内多个孤立肿瘤结节16
T分期 T4
T4:任何大小肿瘤直接侵犯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椎体、隆突;
精品课件
13
T分期:T1
T1a
T1:肿瘤≤3cm,未侵犯主支气管,围有肺组织或脏层胸膜。 T1a期(≤2 cm)和T1b期(>2 cm,≤3 cm)
精品课件
14
T分期:T2
T2:肿瘤>3cm;累及主支气管(距隆突≥2cm);侵犯脏层胸
膜;有范围达肺门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尚未累及全肺
T2a(>3 cm,≤5 cm)和T2b(>5 cm, ≤7 cm)
55
WHO双径测量(1979年)
肿瘤的最长径乘以与之垂直的短径所得的面积
精品课件
56
WHO标准的缺点:
双径的乘积将测量误差放大 没有明确CT及MRI在二维平面测量及三维
体积测量中的临床意义
精品课件
57
RECIST单径测量(2000年)
即测量肿瘤的最长径。研究发现肿瘤长轴的直径与肿瘤 细胞数量的变化关系比肿瘤双径乘积与肿瘤细胞数量的变 化关系更为密切
精品课件
37
三 肿瘤影像诊断原则
1. 熟悉正常 2. 辨认异常 3. 病变分析 4. 综合诊断
精品课件
38
三 肿瘤影像诊断原则
1、熟悉正常 是发现和辨认异常表现的前提条件 应熟悉典型正常和“不典型”胸部X线表现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c71a6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c.png)
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影像学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和恶性程度。
本文将探讨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一、X射线摄影与放射线CTX射线摄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进行摄影,能够得到肿瘤的影像信息。
在肿瘤诊断中,X射线摄影被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检查,并在胸部肿瘤的早期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放射线CT又称计算机体层摄影,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能够提供更加清晰、详细的断层图像,对肿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图像重建的一种影像学方法。
相比于X射线摄影和CT,MRI不使用放射线,对人体无辐射损伤。
在肿瘤诊断中,MRI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组织的信息,如肿瘤的大小、形状、血供情况,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MRI在头颈部、胸腔、腹部等部位的肿瘤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
三、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基于声波传播原理的影像学技术,通过声波的反射来生成图像。
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观察。
在肿瘤诊断中,超声检查常用于乳腺、肝脏、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形态、性质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四、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T)相结合,通过测量放射性示踪剂的分布情况,提供生物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
在肿瘤诊断中,PET-CT能够检测出肿瘤组织的新陈代谢活性,帮助医生进行肿瘤的鉴别诊断和分期,对于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影像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使肿瘤的早期诊断、评估和治疗更加准确和精细化。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相信影像学在肿瘤诊断领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影像学中的肿瘤影像学技术
![影像学中的肿瘤影像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a8670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3.png)
影像学中的肿瘤影像学技术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科技的发展,肿瘤影像学技术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使得肿瘤影像学技术在肿瘤早期诊断、疾病分期评估、手术治疗、放疗计划、疗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一、数字化断层扫描技术数字化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是通过X 线在不同角度下连续扫描人体,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重建,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其优点在于: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影像;可以观察结构的大小、密度、形态等信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CT技术常用于肝、肺、骨等部位的肿瘤诊断和疾病分期评估。
二、磁共振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是利用强磁场将人体内的氢原子极化,然后用无线电波来刺激氢原子,从而得到人体内部的图像。
其优点在于:无辐射,对植入物和某些组织影响较小;对某些组织有更高的分辨率,如神经系统等。
MRI技术常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乳腺、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诊断和疾病分期评估。
三、核素显像技术核素显像(Nuclear Medicine Imaging,NMI)技术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通过注射或口服方式输入到人体内部,然后通过测量相应的放射性荧光信号,来获得人体内部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代谢情况和分布情况。
其优点在于:能够对代谢、生理和功能进行评估,用于诊断和分期评估的疾病范围广泛。
核素显像技术可用于甲状腺、骨骼、肺、肝等部位的肿瘤诊断和疾病分期评估。
四、PET-CT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联合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在PET技术的基础上加入CT技术,能够同时显示组织代谢和分子结构。
PET-CT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的葡萄糖等药物,来评估肿瘤的活性和分布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
肿瘤分期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肿瘤分期诊断的影像学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aad2f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e.png)
肿瘤分期诊断的影像学技术概述肿瘤分期是肿瘤诊断和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提供准确的肿瘤扩散程度评估,为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肿瘤分期中,影像学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用于肿瘤分期诊断的影像学技术,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一、X射线摄影术X射线摄影术是最早被使用于临床医学的一种放射学技术。
它通过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产生阴影图像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在肿瘤分期中,传统的X射线摄影可以提供初步信息,例如发现可见钙化、骨质改变或器官受压等情况;然而,它对于隐蔽性较强的微小转移灶或深部组织检测能力有限。
二、计算机化层析扫描(CT)计算机化层析扫描(C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的技术。
它通过以X射线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处理来生成横断面图像。
CT扫描在肿瘤分期中具有许多优势,例如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和对深部组织较好的显示能力。
CT扫描可用于检测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范围,并评估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三、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使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频率波来制作内部器官或组织详细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技术,MRI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对比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图像信息。
在肿瘤分期中,MRI可以帮助区分正常和异常组织,在早期诊断中尤为有效。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是一种分子影像学技术,它基于特定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积聚程度来反映生物过程活动水平,如代谢、氧气摄取等。
PET扫描可帮助鉴定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提供更准确的分期信息。
此外,PET扫描还能够评估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
五、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通过利用声波来生成观察器官和组织结构的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在肿瘤分期中,超声检查常用于乳腺、甲状腺等浅表部位的肿瘤诊断。
优点包括无辐射、低成本以及实时图像显示能力。
六、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影像学技术,通过注射对比剂来显示血管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71 离子型造影剂与非离子型造影剂的不同?如何选用?1. 离子型造影剂:泛影葡胺、康锐。
渗透压高;称高渗造影剂。
2. 部分电荷与钙离子或蛋白质结合,加重不良反应。
3. 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安射力、优维显。
不解离、不带电荷,低渗。
4. 造影剂毒副反应主要在于:高渗性、化学毒性、特异质反应。
5. 非离子离子型造影剂的应用指标:6. 高危人群:哮喘、荨麻疹、过敏,肝肾不良,冠心病、糖尿病,多发骨髓瘤。
7. 年幼或年老(<10 >65), 一般情况差。
8. 经济状况好,情愿使用。
喉部病变首选MRI 喉癌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声门下型喉癌,声门旁型作为第四种类型)。
颈部淋巴结如何分区?颈部淋巴结占全身的300/800。
分五区:1. 头颈交界处淋巴结环: 2. 颈前部淋巴结: 3. 颈侧部淋巴结: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
4. 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副神经周围淋巴结。
5. 颈横(锁骨上)淋巴结: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B超诊断标准是什么?淋巴结最大直径为标准:二腹肌周围和颌下:大于>15mm为阳性,其他部位为>10mm。
颈静脉链:大于8mm为阳性气管食管沟:大于5mm为阳性。
淋巴结边缘密度增强,或边缘增强中央低密度坏死区特异的诊断指标。
甲状腺癌:颗粒状钙化、囊性变,及囊性变边缘有高密度乳头状结节特征改变。
一个淋巴结引流区内有3个大于标准,应当考虑转移。
颈部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的诊断标准增强CT:边缘不规则强化,以及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超:包膜外侵犯时,呈锯齿状或淋巴结边缘不规则,模糊不清。
颈动脉侵犯:关键的:包绕颈动脉全周,可明确诊断受侵。
包绕1/3提示受侵可能。
甲状腺病变的CT检查鉴别诊断要点?1. 乳头状癌囊性变,肿物内壁出现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特征性变化。
2. 颗粒状钙化大多为恶性,良性极少。
3. 甲状腺癌:边缘不规则,常浸润生长。
增强CT有边缘强化。
内部不规则低密度区域4. 甲状腺癌伴有淋巴结肿大――最重要的间接征象。
85 颅面部病变的X线平片瓦氏位像、柯氏位像、改良颅底位像、鼻旁窦正侧位体层片。
93 影像学肺内良恶肿块的不同大小、瘤内结构、瘤肺界面、倍增时间。
肿块大小:良性小于3cm。
恶性在1~6厘米。
瘤内结构:1. 钙化良性。
恶性钙化罕见。
2. 高分辨CT扫描脂肪错构瘤或脂肪瘤特异指征,3. 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良性囊性肿块。
4. 小泡征和或细支气管通气征肺泡细胞癌。
5. 肿块内空洞良恶鉴别有限。
瘤肺界面: 1. 良性肿块:清楚锐利,无分叶或浅分叶,无毛刺或胸膜牵拽征,常有卫星灶。
2. 恶性肿块:边缘毛糙,有深分叶(脐证)及放射状的毛刺(放射冠)或胸膜牵拽征(兔耳征),少见卫星灶。
倍增时间:指肿块容积增大一倍,直径增大0.25倍所需要的时间。
1. 良性肿块的倍增时间小于30天或大于490天,肺癌的倍增时间则在30-490天。
两周内体积增大一倍或两年内体积不变时,高度提示为良性。
94 临床上有肺部阴影需要除外肺癌诊断时怎样进行影像学检查?对疑为肺癌的病人,X线正侧位胸片、断层、CT、MRI及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
胸片是首选、必需、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1. 应常规拍后前位和侧位高kV胸片。
2. 能检出周围肺野内大于1cm 结节,但支气管内小结节、肺野内带或其它隐匿部位如隔后结节则因解剖结构重叠而不易检出。
3. 胸片上鉴别病变的良恶性并不十分可靠。
常规体层摄片:两侧后斜位55断层。
目前越来越多地被CT 扫描所取代。
:首选:从锁骨上区,下界包括双侧肾上腺,1. 发现某些部位的瘤块而x线胸片未能显示瘤处或瘤块轮廓不清。
肺尖癌。
肺尖癌亦称肺上沟癌或pancoast瘤,肿瘤直径小于3cm。
在X线胸片难显示。
心后区、脊柱旁瘤块,下叶背段的瘤块,病块较小不突出纵隔影以外,在正、侧位胸片不易显示膈后区较小的瘤块,正侧位胸片被横膈遮盖。
可以通过cT或MRI发现。
中间支气管周围的的肿块的显示 2. 显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增大3. 显示肿瘤侵犯大血管判断能否手术的关键。
4. 确定肿瘤侵犯胸壁5. 显示肿瘤坏死、液化和空洞6. 组织特定(tissu characterization)软组织囊性实性、定性分析7. 高分辨CT能更好地显示肿块内部结构及瘤肺界面,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宜作为肺癌病人常规检查方法。
1. CT增强禁忌的备选 2. 特殊部位肿瘤:pancoast、脊柱旁沟、膈面附近的肿瘤,3. 显示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优于CT 4. 显示神经原性肿瘤来源、与椎间孔和椎管内肿瘤的关系 5. 纵膈肿瘤定位、定性优于CT 6. 胸壁肿瘤定位定性优于肺癌病人治疗前均应有病理诊断依据。
中心型肺癌主要通过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
周围型肺癌则主要通过影像(如透视、B超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 95 不同类型肺癌有哪些特殊影像学表现?四大类:鳞癌,腺癌,小细胞末分化、大细胞未分化。
鳞癌: 1. 最常见,多为中心型,堵塞支气管,支气管呈杯口样截断,远端肺呈不同程度阻塞性改变。
较少纵隔淋巴结转移。
2. 周围型:磷癌:毛刺、胸膜牵拽不明显,易坏死、不规厚壁空洞,周围型:明显的局部侵袭性:直接侵犯胸壁破坏肋骨等。
腺癌:1. 好发于肺实质内,多为周围型,2. 肿块边缘常有毛刺、胸膜牵拽征(兔耳)多见。
3. 较早期有淋巴及血行转移,转移淋巴结小,不易发现,脑转移较为常见,4. 肺泡细胞癌: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肺炎肺段型、弥漫型。
5. 伏壁性生长,正常肺泡结构支架基本保留,因而类似急性肺炎,或呈节段分布,或呈结节状,内可见小泡征和或支气管通气征;或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病变,与粟粒性病变不易区分小细胞未分化癌: 1. 年轻人比例高。
2. 好发于叶及主支气管,但腔内生长较少,常沿支气管粘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内浸润生长;3. 影像表现特征有:长段支气管狭窄伴周围肿块形成,远端阻塞改变不如磷癌明显4. 早期淋巴、血行转移。
肺门纵隔成串淋巴结显著肿大。
大细胞未分化癌:较少见,影像表现无明显的特征,107 纵隔淋巴结肿大应考虑哪些病变?鉴别要点是什么?纵隔淋巴结结核:最常累及气管右旁淋巴结,结节病:诊断主要依据病理检查及Kveim试验。
恶性肿瘤纵隔转移: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恶性淋巴瘤 114 纵隔神经源肿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是什么?后纵隔脊椎旁沟、椎间孔附近,紧邻椎体。
116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价值如何?如何选择? 1. 钼靶X线摄片:首选检查方法。
也是目前能检出临床尚不能触及的微小肿瘤的手段之一。
常规摄片以双侧斜位、双侧轴位为主,辅以切线位、局部加压相、放大摄影等投照方法。
2. 干板摄影:其主要优点是具有边缘效应特性,可以较清晰地显示肿物的轮廓、内部结构及微小钙化,对致密型乳腺内的肿物及钙化的检查较为有利。
3. B超扫描,显示腋窝淋巴结;分辨囊实性,对致密型乳腺患者,应行B超检查。
不能显示钙化 4. CT扫描:极少作为常规的乳腺检查。
5. MRI:具有无放射线、无损伤和高对比分辨率的特点。
其空间分辨率低,肿物的细微结构远不如X线摄影清楚,不能显示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检出不利。
6. 热图像:假阳性、假阴性率均较高。
7. 透照检查:只对直径大于2m的实质性不透光的肿块有意义。
8. 乳腺导管造影:有乳头溢液的,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有意义。
9. 影像设备引导下乳腺针吸活检: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避免切除活检。
10. B超引导下针吸活检:只要在B超扫描时能够看到肿物,首选的活检方法即为B超引导下针吸活检;对于不适合作B超引导下针吸后检者,则可采用带孔定位压迫板或立体定位板进行X线摄影定位,从三个不同方向取材。
目前仍以优质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辅以接触式B超扫描作为主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查体可对乳腺疾病作出较正确的诊断。
典型乳腺癌X线表现为:边缘不整的高密度肿块,可有毛刺及肿物内、外微小钙化; 126 对乳头溢液的患者应想到哪些病变的可能?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囊肿病(增生)。
30岁以上妇女乳腺检查可名确诊断 X钼靶摄片停止或相应临床触治疗双斜位、双囊性及肿物:侧轴位不能明确诊断 B超实性 129 早期食营癌的X线诊断要点及难点有哪些?早期食管癌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除少数乳头型外,多无明显肿块形成,仅局限于粘膜表面的轻微病变。
X线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X线诊断要点;①乳头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②局限性的浅表充盈缺损;③粘膜皱襞的改变:早期食管癌最常见的征象:粘膜皱襞不整、增粗、迂曲、中断、破坏等改变;④小龛影;局部粘膜破坏,不整早期食管癌的X线类型可分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乳头状、息肉状充盈缺损(隆起型):乳头状或息肉状充盈缺损、肿块边界清楚,但不完整,肿块表面粘膜不整或消失,可有小龛影。
食管镜:突出粘膜,向食管腔内生长,表现为小息肉状或乳头状隆起,粘膜粗糙,中央可有溃疡形成;局限性的浅表充盈缺损(平坦型):食管壁可见小的充盈缺损或锯齿样改变。
食管镜下瘢块状隆起,粘膜糜烂;粘膜皱襞不整、增粗、迂曲、中断、破坏等改变:食管镜下可见病变粘膜粗糙、糜烂、有颗粒状、小乳头状改变,有的局部隆起形成瘢块或肿物,触之易出血。
小龛影(凹陷型):局限粘膜破坏、不整,有小龛影。
食管镜下见糜烂或溃疡发生,凹陷改变,。
中晚期食管癌的影像表现:髓质型:最多见。
不规则充盈缺损,上下缘与正常食管壁境界呈斜坡状,常有大小不等龛影,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
病变部位可见软组织影。
蕈伞型:明显的充盈缺损,上下缘呈弧形,边缘锐利,与正常食管分界清楚,可有表浅溃疡,病变部位粘膜破坏,钡剂通过部分受阻。
溃疡型:较大龛影,切线位可见龛影深入食管壁内,甚至突出管腔轮廓外,溃疡边缘隆起者,常表现半月征,梗阻一般不明显。
缩窄型:病变部位呈环型或漏斗型狭窄,病变范围短,3厘米左右,累及食管全周,局部粘膜消失,梗阻严重,上面食管扩张明显。
腔内型:病变部位管腔明显增宽,梭状扩张,表现为大的息肉状充盈缺损。
清楚,病变上下缘锐利清楚。
早期贲门癌的影像特点如何?早期贲门癌的X线钡餐造影表现为:1.贲门区粘膜皱襞增粗、不整、中断,甚至消失;2.贯门区的胃壁不规则,呈息肉样充盈缺损或小龛影;3.贲门口狭窄,局部管腔扩张差,钡剂通过缓慢,食管下段可有钡剂滞留,呈扩张性改变。
其中贲门区粘膜皱襞的改变最常见。
4.隆起型:除了病变处粘膜粗糙不规则增厚外,主要为病变区粘膜表面呈结节状或息肉样充盈缺损,及由隆起性病变所致的钡流迟缓和/或钡头上抬。
5. 凹陷型:病变则主要以溃疡所致的龛影表现为主,龛影周围粘膜中断,即在增粗的粘膜皱襞中出现不规则存钡区,钡剂通过不畅可为局部暂时性痉挛; 6. 隐伏型(平坦型):癌瘤主要沿粘膜或粘膜下浸润,病变区粘膜皱襞变得平坦,呈现一片不规则无定形的钡剂涂抹区,或无明显异常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