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出血的治疗

合集下载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于长期酒精滥用、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导致肝细胞的破坏和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结缔组织增生和肝功能受损的病变。

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组合,本文将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一、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的治疗效果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肽(GH-RH)拮抗剂,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来减少门静脉系统的血流量,从而减轻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并防止出血。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胃酸的分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可以协同作用,减轻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研究表明,该药物组合可以有效控制出血的紧急情况,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一项对4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患者,出血控制率高达90%,再出血率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尽管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眩晕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皮疹、黄疸等过敏性反应。

长期使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可能会影响血糖代谢、脂代谢和骨代谢,导致血糖升高、血脂异常、骨密度减少等不良影响。

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患者在接受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糖、血脂和骨密度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介入治疗,其中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一、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激活肽类似物,具有降低门脉压力和抑制静脉曲张形成的作用。

埃索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可以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胃酸。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促进出血病灶愈合,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与单独应用奥曲肽相比,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能够显著降低再出血率和死亡率,提高出血病灶的愈合率。

另一项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及生存率。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提高,肝功能指标也有所改善。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轻出血症状、降低再出血风险、促进出血病灶愈合,并且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生存率。

据报道,奥曲肽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

而埃索美拉唑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腹痛、腹泻、便秘等。

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还可能导致胃黏膜营养不良、骨折风险增加等不良反应。

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对肝功能的影响。

奥曲肽会影响胰岛素释放、增加肝脏对葡萄糖的代谢,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而埃索美拉唑则是通过肝脏的代谢途径排泄,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剂量。

头孢曲松钠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头孢曲松钠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察 组 总有 效 率 为 9. 3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为 5 . 3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O0 ) 3 3 对 33 2 P< . 5 。2组 治疗 过 程 中均
关 键 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头孢曲松钠 ; 曲肽 ;奥美拉唑 奥
中 图分 类 号 : 532 R 7.
1 3 疗效评 定标 准 .
显效 : 治疗后 2 4h内消 化 道 出 血 停 止 , 命 征 生 稳 定 , 呕血 , 无 黑便 次数 及量 减少 , 性状 变稠 , 血红 蛋 白含量 趋于 稳定 ; 有效 : 治疗 后 4  ̄7 8 2h内血 压 、 心
率 、 吸基本 平稳 , 呼 呕血 停止 , 黑便 次数 及量 减少 , 性
c n e ti e o s b o d h s i l s a n e le i g r t i n f a ty d c e s d i b e v t n o t n n v n u l o 。 o p t t y a d r b e d n a e sg ii n l e r a e n o s r a i a c o g o p a t rt e t n P< 0 0 ) I d i o t et t l fe t e r t b e v t n g o p wa b r u fe r a me t( . 5 . n a d t n, h o a f c i a ei o s r a i r u so — i e v n o v o sy h g e h n t a n c n r l r u ( 3 3 V 3 3 , i u l i h rt a h ti o to o p 9 . 3 g S5 . 3 P< O 0 ) Co c u i n C mb n d . 5 . n l so o ie te t n t e t i x n , c r o i e a d o p a o e i e f c i ea d s f o p e a t o n e t— r a me t wi c f ra o e o t e td n me r z l s fe t n a e f ru p rg s r i t s i h v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肝硬化是肝脏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肝脏组织硬化、结构破坏和功能受到限制。

患者在疾病晚期时常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因此,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病情护理1.监测出血情况:对患者进行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观察静脉曲张出血的情况和出血的颜色及量,判断出血的严重性。

2.给予止血药物:出现出血情况时,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如硫酸酚妥拉明、酚磺乙胺等,以止血并减轻出血的程度。

3.密切监测病情:对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留置尿管及中心静脉压线等监测手段,对于病情的变化要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4.药物治疗:对于肝硬化出血的患者,合理应用利尿剂及应用所必需的药物维持内环境的平稳。

生活护理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卧室要保持安静和清洁,并且要保持氧气供应充足,患者不能太过疲劳和过度兴奋,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让患者充分休息。

2.卧床休息:对于重症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不允许过于活动,特别是不能过度用力,防止内脏和血管的破裂。

3.合理饮食:为肝硬化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最好是小份而多餐,富含蛋白质,低脂低盐,此外还要根据患者的消化系统状况,在饮食中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定时进行皮肤护理:为患者每天进行定时的擦洗身体,保持清洁,并及时更换衣物。

5.心理辅导: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开导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属,适当地进行心理辅导。

技术护理1.血压和脉搏监测:要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血压和脉搏监测,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处理。

2.静脉曲张点滴: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需要在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给予静脉曲张点滴,降低出血的风险。

3.气囊压迫止血技术:在维持止血的基础上,使用气囊作压迫止血技术。

该技术可以轻松有效地避免静脉和动脉的破裂,减轻症状。

4.行胃肠镜检查: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预防上消化道的出血。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背景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肝脏病变、纤维化和结节形成,导致肝脏功能下降。

肝硬化常常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并分析其优缺点,为治疗此类疾病的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治疗方法特利加压素特利加压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止血药物,其主要作用是刺激并收缩血管,从而缩小血管腔径,减少出血量。

特利加压素还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部不适感。

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有助于减轻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和缩短出血时间。

研究方法本文收集了3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特利加压素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方法。

记录和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包括出血控制时间、出血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指标。

结果分析经过比较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控制时间更短,在平均3.5±1.2天内有效控制出血,而传统治疗时间需要平均6.2±1.8天才能有效控制出血。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复发率更低,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率为18.2%,传统治疗复发率为50%。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和恶心等轻微反应,发生率为11.1%,传统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0%。

•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费用较传统治疗方法略高,但总体来讲是非常经济实惠的。

结论特利加压素联合奥美拉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其出血控制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经济实惠。

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该怎样治疗

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该怎样治疗

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该怎样治疗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多数是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肝硬化,会表现出食管、胃底部的静脉由于张力比较大,导致破裂性出血,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早期诊断和治疗。

针对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症状,临床当中有三种治疗方式:1、降低门脉压力,2、保护并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改善患者肝功能,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1.降低门脉压力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的,在于防止出血。

目前较好的方法,就是将一部分门静脉血液分流到腔静脉系统,以减少门静脉的回肝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1)应用相对应的活性药物: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身体内脏处于高血流灌注状态。

因此,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成为临床当中调整内脏血流状态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的活性药物有如下几种:①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通过作用于β1和β2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输出量,舒张内脏血管,进而降低门脉压力和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风险。

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引起血脂异常和致命性支气管痉挛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已较少应用。

②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该活性药物是临床上最早用于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可在急性出血期间降低门脉压力,其主要作用于内脏血管,通过收缩肝动脉达到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肝窦内血压的作用,进而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肾功能。

该项药物具有收缩全身内脏血管的作用,所以高血压患者行谨慎服用,以防突发心肌梗死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③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该类药物通过收缩肠系膜血管,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目的,其能够选择性地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的平滑肌,收缩内脏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

也可以抑制胃酸、胃泌素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修复,使通过胃与食管侧支循环的血流量减少。

因此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够用于降低门脉压力以及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治疗。

(2)介入治疗:①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该手术方式是介入科处理门静脉高压患者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这类手术主要针对的问题是门静脉高压出血,患者若有反复出血的症状,应尽早接受介入治疗,降低患者出血的频率,降低门脉压力,同时进行出血静脉血栓,对于已经出血的患者,可以有效止血,对于未出血但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治疗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循证治疗



1%)

级 预 防危 险 差
5%
者 的荟 萃 分 析指 出 : 急诊 硬 化 治疗 与 特 利 加 压素
血率



9%

1% )

表 明 普 萘 洛 尔可 明 显 降 低 上 消化 道 出

生 长 抑 素 及 奥 曲肽 治 疗 比 较

在止
再 出血 及 死 亡 率
早 在 19 9 2 年 P a g l i a
【oei os‘ 内 堂 Dms ue 国 讲 】 tC r c
肝硬化上消化道 出血的循证治疗
姜慧卿 刘学臣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 河北省消化病研究所 石家庄 000 500
JANG I Hu -qig LU e-c e i n I Xu hn
上消 化 道 出血 是 肝 硬化 的常见 并发症 , 研 究 已经开展 ,我们 查 阅 了 C c rn oh a e图书 馆,结合 国 内外 C 急性 大 量 失 血 如 不及 时进 行 有 效 的 抢 救 治 相关 R T研 究 ,初 步 阐述肝 硬化 上 消化道 出血 的循 证治疗
r o
L

”’


再 出血 率


病 死 率及输血 量 方面 均

作 的荟 萃分 析就 推荐 应 用 p 受 体 阻 滞 剂 作为 肝 硬 化 患 者 首 次
出血 后 的再 出血 预 防用 药

无 明显 差 别
而 不 良反 应 较 多

并不 推 荐
而 不 推 荐硬 化治疗


但是 W i lb u
r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1. 引言1.1 介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主要是由于肝细胞受损,造成肝脏组织纤维化和硬化。

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着门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肝硬化患者中10%-3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静脉丛曲张,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严重,不仅会危及患者生命,而且易复发。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止血治疗、预防再出血、改善肝功能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

在临床治疗中,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接下来将介绍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1.2 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的作用机制奥曲肽和埃索美拉唑是目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药物。

奥曲肽是一种合成的生长激素释放肽类药物,通过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肠道蠕动,降低门脉压力,从而减少出血风险。

而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预防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垂体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结合,刺激垂体释放生长激素,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增加蠕动,提高胃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道通透性,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减少胃肠道蠕动,降低肝静脉压力。

埃索美拉唑的作用机制则是通过抑制胃壁的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减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埃索美拉唑能够有效地降低胃酸对胃壁的损害,保护胃粘膜,减少出血的发生。

在患者应用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两者的作用机制互补,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出血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正文2.1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的疗效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方面,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能有效控制出血病情,减少出血次数和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肝硬化出血的基础护理措施有哪些

肝硬化出血的基础护理措施有哪些

肝硬化出血的基础护理措施有哪些肝硬化出血是危重病症之一,来势凶猛,短时间内可发生急性周罔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肝硬化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以及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因此,熟练掌握抢救程序和抢救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估计出血量,及时有效地实施抢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观察病情,准确判断出血量体位护理:根据病情墩适当卧位,儿有重度出血,均应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在室内活动;若出现休克时,应取垂头仰卧位,让下肢抬高30度。

心理护理肝硬化出血的患者常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此时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加以安慰。

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护理人员可陪伴病人,使其有安全感。

及时消除血迹,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以减轻其恐惧心理。

基础护理口腔护理:由于出血患者抵抗力低,尤其啾血后口腔内会有残留,给口腔内细菌生长创造条件,细菌增多,分解糖类、发酵和产酸的作用增强,易引起口腔感染。

因此,必须认真作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防止15腔感染。

②皮肤护理:消化道出血患者,血循环较差,尤其是便血,易污染床裤。

因此,必须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应经常更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局部组织,保持皮肤清洁。

饮食及生活护理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流食;出血停止后,改为半流质饮食,以后根据病情转为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可少食多餐,尽量不吃生硬、粗纤维饮食,避免过饥过饱。

戒酒、戒烟,妥善安排日常生活,避免劳累、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

定期复查,如发现呕血、黑便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肝硬化可引起胃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目前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对于治疗肝硬化引起大出血效果良好外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正确估计出血量是关键。

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和输血的速度,同时注重观察呕叶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判定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降低夕匕率,避免再次出血和减少并发症,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思他宁联用洛赛克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8例

思他宁联用洛赛克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8例

思他宁联用洛赛克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18例河南省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漯河462000) 王红军 葛小和 主题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出血 生长抑素 治疗应用 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应用 我们应用思他宁联用洛赛克(lo sec)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均因呕血、排暗红色大便或黑便而收入院,入院3日内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其中男16例,女2例,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为40岁。

乙肝后肝硬化17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

肝功能按Ch ild2p ugh分级:A级7例,B级9例,C 级2例。

2 治疗方法 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一条积极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先输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输血指征:①H b<70g 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

②收缩压低于90mm H g。

一条通路静滴药物;思他宁首次剂量为250Λg静脉缓注,继而以3m g加10%葡萄糖500m l持续静脉滴注(250Λg h),滴注过程中不可中断。

用药2~3d,出血停止后维持2d。

洛赛克40m g静脉注射,2次 d,连续应用5~7d。

3 疗效判断标准 止血成功:①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压、脉搏正常。

②大便由黑色转为黄色,大便潜血转阴。

③胃镜证实出血已停止。

以上3条中有1条成立即为出血停止。

止血失败:①经治疗5d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继续呕血或黑便,需经积极补充血容量才能维持正常血压者。

②经治疗后无出血现象,但住院观察期间(3~5d)又有出血者。

4 结 果 按上述治疗方法,18例患者均获得成功。

讨 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50%。

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药物治疗、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以血管加压素最为普遍,研究证明,但该药只有达到较大剂量(0.4u m in)时,才能发挥止血作用。

但此剂量不良反应大,常见的有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常伴随着上消化道出血,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从输血指南更新、新型输血制剂的应用、输血量的控制、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及输血后的随访等方面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在临床实践中,严格遵循相关指南和规范,合理应用新型输血制剂,严控输血量,积极预防和处理输血并发症,及时进行随访和观察,对提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输血治疗、进展、指南更新、新型输血制剂、输血量控制、并发症预防、随访1. 引言1.1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过程中,输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也在不断取得进展。

近年来,输血指南不断得到更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输血指导。

新型输血制剂的应用也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通过控制输血量,可以有效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

及时预防和处理输血后的并发症,可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随着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不断研究和深入了解,输血治疗的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参考,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好的效果。

2. 正文2.1 输血指南更新输血指南的更新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输血治疗进展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输血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最新的指南包括了针对肝硬化患者的特殊情况和需求,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最合适的治疗。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与上消化道出血紧密相关。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所致的并发症之一,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受损和食管静脉曲张等原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输血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将就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指征包括:1)血红蛋白(Hb)<70g/L 时,应及时输血以纠正贫血;2)Hb在70-100g/L之间,且存在心衰、休克、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也应及时输血;3)对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输血决策。

发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及时进行输血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失血对患者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新鲜全血输注和红细胞悬浮液输注。

新鲜全血输注是将新鲜全血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以及时纠正患者的贫血,保证患者的携氧能力。

红细胞悬浮液输注则是将红细胞悬浮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以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

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地纠正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再出血的情况。

传统的输血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也存在对肝脏和其他器官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为了解决传统输血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输血治疗方法逐渐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血小板输注在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中,血小板功能障碍是导致止血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小板输注被认为是改善肝硬化患者止血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血小板输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改善血小板功能,从而加速止血,缩短出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的风险。

2. 凝血因子输注3. 红细胞富集输注红细胞富集输注是一种将血浆分离红细胞后再输注给患者的输血治疗方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肝硬化患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溃疡形成而引起的胃肠道出血。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出血,因此输血治疗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非常重要。

以下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的进展。

传统输血治疗方法主要是血浆和红细胞的输注。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血浆的输注可以提供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红细胞的输注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组织缺氧,减少并发症发生。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一些问题。

血浆的输注需要较长时间,不适用于急性出血患者。

红细胞的输注容易引起输血相关肺损伤和输血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输血治疗方法。

目前,一种新型的输血治疗方法是人工合成凝血因子的输注。

这种方法利用生物技术将凝血因子人工合成,可以提供纯净的凝血因子,减少传统输血所引发的并发症风险。

可以将凝血因子VIIa合成为活性强高的重组蛋白,通过静脉输注来提高凝血功能。

研究发现,重组凝血因子VIIa的输注可以迅速止血,有效减少出血量,并且不会引起血栓形成等副作用。

这种新型输血治疗方法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前景广阔。

应用血小板输注和凝血酶原复合物输注也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的新进展。

血小板是凝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子,肝硬化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易出现出血。

输注血小板可以提高血小板计数,改善血小板功能,减少出血风险。

凝血酶原复合物是一种含有凝血因子的血制品,可以提供多种凝血因子,补充凝血功能,迅速止血。

这些新型输血治疗方法对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在不断进步中。

传统的血浆和红细胞输注方法仍然广泛应用,但存在一些问题。

新型的输血治疗方法,如人工合成凝血因子的输注、血小板输注和凝血酶原复合物输注,可以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结构和功能持续性改变,同时伴有肝脏内外的广泛病变和失调。

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和治疗不当,患者很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输血治疗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就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治疗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1、快速输注红细胞,迅速达到血红蛋白水平>70~90 g/L,以保证氧输送。

2、限制输注血浆,避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限制输注凝血因子,避免血栓形成。

3、限制输注血小板,避免血小板使用过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TTP)。

4、选择洗涤红细胞、去白细胞红细胞、搅拌红细胞等高质量血液制品,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二、红细胞输血1、全血输血:早期全血输血在缺血缺氧状态下起到维持血容量、保障氧输送的重要作用,但容易引起DIC等不良反应。

随着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全血输血已被逐渐淘汰,但对于急需止血的危重患者,全血仍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

2、红细胞悬液液态:红细胞悬液液态是目前最常用的输血制剂,其可实现快速升高血红蛋白水平,而且不制造额外的凝血障碍物质和脂质负荷。

3、交叉输血:交叉输血是指将患者血清和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实验室配血,确保血型、Rh血型匹配的血液制品输注到患者体内。

4、洗涤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是指通过搅拌等方式将红细胞膜表面的污染物质清除,以减少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三、凝血因子2、冷沉淀物(Cryoprecipitate):Cryoprecipitate是FFP的一种分离制品,主要含有纤维蛋白原、8型和13型凝血因子等因子,实现凝血酶原时间的快速纠正,但是,Cryoprecipitate使用也相对受限。

四、血小板1、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是指单独采集新鲜全血,并经过速冻处理后制成的血小板制剂。

由于其容易受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使用并不多见。

2、血小板悬液液态:血小板悬液液态输注后可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但由于其易引起TTP等不良反应,因此使用需要特别谨慎。

怎样控制肝硬化出血的方法

怎样控制肝硬化出血的方法

怎样控制肝硬化出血的方法
控制肝硬化出血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是预防出血的最重要的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病变。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和降低出血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以减少门脉压力,降低出血的风险。

3. 食物控制:合理饮食是控制肝硬化出血的重要措施。

建议限制盐摄入,控制水分潴留,减轻门脉压力。

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持营养平衡。

4. 避免饮酒:酒精是肝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酒精的摄入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和门脉高压,增加出血的风险。

应该完全避免饮酒。

5. 手术治疗:对于肝硬化出血的紧急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进行门体分流术来降低门脉压力。

对于有大量出血且无法控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6. 平衡休息和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休息,以减少出血风险。

总之,控制肝硬化出血的方法主要包括早期干预、药物治疗、食物控制、避免饮酒、手术治疗和平衡休息和活动等。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我院收治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均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奥曲肽、奥曲肽+维生素C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生化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日后,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通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为患者预后恢复提供治疗参考。

【关键词】维生素C;奥曲肽;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itamin C combined with octreot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irrhotic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y were treated with octreotide and octreotide + vitamin C respectively.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biochemical test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group (P < 0.05); After 3 day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cholinester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level of malondialdehyd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Vitamin C combined with octreotid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patients with livercirrhosis. The level of serum cholinesterase provides a therapeutic reference for the recovery of prognosis.[Key words] vitamin C; Octreotide; Liver cirrhosis,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herapeutic effect;肝硬化是常见肝病,病因较多,病情反复发作,导致弥漫性肝损害【1】。

肝硬化静脉曲张及出血处理指南文档

肝硬化静脉曲张及出血处理指南文档
非选择性β阻断剂
降低心输出量 ()
减少门脉血流量
降低门脉压力
选择性β阻断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效果较差, 用于静脉曲张出血的初级预防不是最佳选择
非选择性β阻断剂用量
β阻断剂的剂量是逐步增加到将心率从基线水平降 低25%
因此非选择性β阻断剂(普萘洛尔、纳多洛尔)的 剂量要调整到最大可耐受剂量
压和肠道缺血
如果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或者内镜下治疗有1次失败,就可以推荐用TIPS
生长抑素的使用是250ug静脉推注继以250ug/h输注。 关于内镜下治疗, EVL是预防静脉曲张再出血最佳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因为已有研究显示较硬化疗法更优越
食管静脉曲 需要排除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存在 张的延伸 更长且更扭曲 较扭曲且复杂 不应该用于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级预防
不过,这些非侵袭性标志预测的精确性仍不太满意
内镜复查的频率
一旦肝硬化诊断得以确立,就应该进行EGD 内镜检查时没有静脉曲张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23年复查一次EGD 有小的静脉曲张的患者应1-2年复查EGD 出现失代偿的肝硬化,应该每年复查EGD
静脉曲张处理
A.没有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
不推荐用非选择性β阻断剂预防静脉曲张的出现 考虑到静脉曲张的自然史,专家共识小组认定
初次EGD检查时没有静脉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 者应在3年内复查 如果有肝功失代偿的证据,应该立即进行EGD并 且每年复查
B.没有出过血的小的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
对静脉曲张较小且没有出血的肝硬化患者 如果有出血风险升高的标准(Child B/C级或曲张静 脉存在红色征),应该用非选择性β阻断剂来预防首次 静脉曲张出血 如果无出血风险升高的标准,非选择性β阻断剂也 可使用,不过长期的益处还未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理论基础
门静脉压力升高是曲张静脉形成的基础
因此,治疗目标是: 使HVPG下降至12mmHg 以下和/或从基线水平下调 Nhomakorabea至少2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治疗的理论基础
曲张静脉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曲张静脉壁的张力升高,一旦曲张静脉壁的
压力超过静脉的弹力限度时,便导致曲张静脉的破裂与出血。
阻止小曲张静脉向大的曲张静脉进展
结论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能否有效的阻止小曲张静脉向大曲
张静脉发展,目前也无定论,还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与总结.
预防中等-大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药物治疗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首次出血的基石和标准治疗方案 ,推荐使用(循证等级: 1b;A)
-单独应用扩血管药物如5-单硝酸异山梨醇(ISMN)未证实 是有效的,不推荐单用(循证等级:1b;A) —联合用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ISMN或非选择性β受 体阻滞剂+螺内酯)并不优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故也
肝硬化曲张静脉防治三步曲
Step1
预防首次出血
Step2
控制急性活 动性出血
Step3
防治再出血
初级预防曲张静脉首次出血
初级预防应达到三个目的
防止曲张静脉的形成[pre-primary prophylaxis] 阻止小曲张静脉向大的曲张静脉进展
预防中等-大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防止曲张静脉的形成[pre-primary prophylaxis]
预防中等-大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Meta-分析结果:EBL与BB在预防首次出血方面的疗效比较 (RCT)-- EBL更为有效
Meta-分析: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 VS.EBL预防首次出血 --对生存率无影响
预防中等-大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β 受体阻滞剂联合内镜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单一治疗 目前临床资料不多,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 β 受体阻滞剂+EBL在预防首次出血与生存率方面并 不优于EBL.但联合组再出血率低于单用EBL组.
不能控制出血 早期再出血 基础肝病严重程度 感染及其他系统性疾病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自然病程
在首次出血后,短期再出血(6W)的总发生率30~40%.
在首次出血后的最初5d内再出血的风险最高,发生率达到40 %,尤其在最初的48h~72h内再出血风险最高,
随后的6周内再出血发生率逐渐降低. 首次出血后存活患者,晚期再出血率(>6W)为32~84%, 平均为59%.长程死亡率为4~78%(平均为46%).
A
1a
1b 1c 2a 2b 2c 3a 3b 4 5
RCTs,系统综述
单项RCT,95%可信限较窄 全或无(传统治疗全部无效) 队列研究的系统综述 单项队列研究及质量差的RCT 结局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 单项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分析或质量差的病例对照研究 没有分析评价的专家意见
B
C D
阻止小曲张静脉向大的曲张静脉进展
35% 30% 25% 20% 15% 10% 5% 0% placebo propranolol 出血率 大曲张静脉形成
欧洲一项为期2年研究( 206病人,38%无静脉 曲张;62%小静脉曲张 )
Cales P, et al.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9;11:741
不推荐联合用药
β 受体阻滞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15%的患者存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症
16~20%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其中6~12%的患者因严 重的副作用而被迫终止治疗
约20~35%的能达标即良好应答
HVPG下降至12mmHg和/或从基线水平下调至少20%
使静息时心率下降到基础心率的75%或静息时心率达50~60次/分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自然病程
曲张静脉一旦形成就会由小变大,大的曲张静脉最终出现破裂出
血,未经处理的患者2年内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者为8~35%. 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指标
曲张静脉的大小 内镜见红色征 肝功能损伤程度(用Child-Pugh分级)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Ref:J Hepatol.
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治疗的现代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吉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自然病程
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形成静脉曲张,其中食 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相对最高. 在最初确诊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大约40%存在食 管静脉曲张. 在随后的随访中,每年大约5%患者新出现静脉曲张.
Ref: Bosch J, et al. J Hepatol. 2003;38:S54 Schepis F, et al. Hepatology 2001;33:333
2003;38:266
1y
99% VS. 93%
3y
5y
86% VS. 75% 70% VS. 53%
Groszmann RJ, et al. N Eng J Med 2005;353:2254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自然病程
40~50%的曲张静脉出血的患者出血可以自行停止 肝硬化合并急性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在6周内死亡率为20 % 出血不能控制所致的早期死亡率为5~8% 急性出血死亡的相关因素?
阻止小曲张静脉向大的曲张静脉进展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nadolol placebo 曲张静脉扩大 率 出血率
意大利一项研究(161病 人随访3年) 受体抑制剂能防止小曲 张静脉向大的进展
Ref: Merkel C,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127:476
预防中等-大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内镜治疗 —内镜下套扎治疗(endoscope band ligation, EBL)能 有效预防食管曲张静脉首次出血(循证等级:1b;A)
EBL预防首次出血【Meta-分析结果】
• Ref:Khuroo MS.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5;21:1435
非选择性β 受体阻滞剂能否有效的预防曲张静脉的形成目前 尚无定论,还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与总结. 在2005年Baveno IV共识中不推荐使用(循证等级:1b;A)
Ref: Franchis RD. J Hepatol. 2005;43:167
研究最佳证据分级
推荐分级 证据类别 病因、治疗、预防证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