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及备课资料 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4592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a.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的背景、主题以及修辞手法和词汇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解创作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历史背景,从而加深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风景让你难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驿路梨花》中的美景与情感。
其次,在新课发现学生对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更多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
2.教学内容:
a.阅读课文,理解梨花驿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b.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词汇用法;
七下语文《驿路梨花》朗读+知识点+课件+教案
![七下语文《驿路梨花》朗读+知识点+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202b0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0.png)
七下语文《驿路梨花》朗读+知识点+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驿路梨花》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节课主要围绕该篇文章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写作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驿路梨花》,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 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
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梨花意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文章内容、生字词、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
2. 朗读录音设备。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2. 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文章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5. 写作特色鉴赏: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6.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驿路梨花2. 生字词3. 文章结构4. 主题思想5. 写作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感受,以“我心中的梨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梨花读完《驿路梨花》,我感受到了梨花之美。
它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一种象征。
文章中的梨花代表着美好、希望和坚守。
在我的心中,梨花也是如此。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梨花颂》,深入理解梨花意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文章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的掌握。
2. 教学难点中的文章结构分析和梨花意象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精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精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56570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b3.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精制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4课,课文以描绘梨花为主,展现了梨花盛开时驿路的美丽景象。
通过描绘梨花、驿路和人物,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适合学生朗读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课文大意,品味优美的语言。
但部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仍需提高,对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主要意象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语言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主要意象和人物。
2.难点: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和诗意。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品味法: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驿路梨花》课文全文。
2.相关资料:关于梨花、驿路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教学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梨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梨花的美丽。
教师简要介绍梨花的特点,导入新课《驿路梨花》。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主要意象和人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12d66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4.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 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 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 难点: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欣赏梨花。
你们见过梨花吗?见过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梨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没有见过的同学也没有关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驿路梨花》这篇文章,看看文中的梨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深入研读1. 分析梨花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作用。
2. 学习本文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1. 让学生讨论梨花在这篇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类似梨花精神的人或事。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梨花的象征意义。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
2. 以“梨花”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驿路梨花》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略读的阅读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驿路梨花教案5篇
![驿路梨花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c6c90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1.png)
驿路梨花教案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写教案是我们必须专心学习的事情,在下笔写一份教案时,我们都要有着较强的思维规律能力,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举的驿路梨花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驿路梨花教案篇1(一)教学建议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解读文本,以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为重点。
2.课前要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根据时间挨次理清主要人物和主要时间。
3.老师要留意思维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小说的叙述手法及表达效果。
多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人物形象分析;2.难点:小说深厚的思想内蕴分析。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清篇章结构。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引入新课今日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是彭荆风。
(板书标题、)二、问题探讨(一):结构分析阅读小说,首先要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们”的行止和见闻为主线。
根据你的理解,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点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我”和老余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惫;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唱歌”,“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写“我们”遇到梨花妹妹,梨花妹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自然段),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点名主题,收束全篇。
三、问题探讨(二):人物分析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挨次是怎样的?他们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文章在刻画这些人物是采纳了怎样的手法?要点①课文中写的人物及其出场挨次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764e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9.png)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七年级语文下册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4《驿路梨花》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0f4ceca21614791611282a.png)
14 驿路梨花教学目标【知识及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 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说明原委与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过程及方法】1. 学习课文中记叙的顺序;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导语设计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有美及生命地方就有诗。
〞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
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 20多年军旅生涯的作者笔下的驿路边那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及生命〞呢?第1课时学习目标1. 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2. 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难点〕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介绍作者。
1. 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驿路花瓣喷香撵走麂子修葺好奇干草陡峭2. 介绍作者。
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与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与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本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 依据“我们〞的行止与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各主要写出了什么?第一局部,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第二局部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第三局部,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局部,从“第二【教学提示】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梳理字词。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线索进展写作思路。
可采用灵活的形式,教师先做示范,再由同桌按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第五局部,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完毕全篇。
3.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局部。
驿路梨花(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
![驿路梨花(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4a8c84d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0.png)
-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准确把握《驿路梨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中生词、成语、特殊句式等语言表达方式。
-写作手法的掌握:学生能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对比、衬托、抒情等写作手法,并学会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精彩语句的品味: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挑选出具有美感的语句,分析其修辞效果,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写作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课外知识的拓展: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增加对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提升文化素养。
举例解释:
-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如“夜宿梨花村,主人竟是谁?”这一悬念的设置,学生需理解其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在写作手法上,如“山花烂漫,鸟语花香”这一句,学生需学会如何运用抒情手法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这篇文章通过对梨花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思乡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有助于读者产生共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梨花的具体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以及这样的描写如何唤起读者的情感。
人教版(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版(2016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2928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fb.png)
-在文化背景方面,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梨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口语表达与写作方面,教师应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如如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来描绘一个场景,并通过例文分析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在内容理解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对梨花驿道的描写,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理解课文核心的关键。
2.教学难点
-词汇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对一些词汇的深层含义和语境中的运用感到困难,如“梨花的寂寞”中的“寂寞”一词,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抽象意义。
-修辞手法的分析: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是难点,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传达情感和意象。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字词的重要性、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在写作中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文化背景的融入:课文中所涉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知识,学生可能不够了解,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解释。
-口语表达与写作:如何将所学的词汇和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形成生动、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ad43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2.png)
《驿路梨花》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重点】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看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意思是,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时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一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2018),江西萍乡人。
出版了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师长在向士兵敬礼》,中篇小说《爱与恨的边界》《云里雾里》等以及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红指甲》等。
其中《今夜月色好》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陡峭(qiào)着急(zháo)露宿(lù )喷香(pēn )菌子(jùn )麂子(jĭ )撵走(niăn )修葺(qì )竹miè(篾)火táng(塘)打răo(扰)香气四yì (溢)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结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309f8702020740be1e9b9c.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讨论,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3、学情分析学生对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学习记叙文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因此我强调课前预习,课上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1、掌握略读法,快速找出故事中的人、物、事。
2、细读课文,能够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并说出“梨花”在文中的含义。
3、深化文章主题,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功德”这个概念的想法。
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3个问题,让学生速读课文,围绕谁是小木屋的主人写了哪些人、物和事件,说出文章构思特点所表达的效果。
考察学生速读提炼文章主要内容和理解课文结构特点的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1贯穿全文的文眼“梨花”,对三处描写的“梨花”段落进行朗读和研读,能说出“梨花”的不同含义,考察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课外延伸范文,强化学生的速读能力,结合课文主题,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对社会“公德”的了解,进一步深化主题,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环节一:教师美语导入新课同学们,历经了一冬的阴霾,终于迎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的春天。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我们无边的遐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2f2da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d.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一个梨花盛开的驿站,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感人故事。
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展现了梨花姑娘的善良和勇敢,表达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抗日战争的深刻反思。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和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教师的讲解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2.能够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美丽的景色和感人的故事。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环境的理解。
2.课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3.课文中所涉及的梨花姑娘的善良和勇敢的品质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运用讲解法和阅读法,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阅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PPT课件和教学图片。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课件和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课文中美丽的梨花盛开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欲望。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名字是什么吗?它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同时,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进行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如梨花的盛开景色、梨花姑娘的善良和勇敢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de5a3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3.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的第14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一个描绘梨花盛开在驿路上的美景,通过描绘梨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优美,含蓄,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梨花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场景,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梨花的图片和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2.呈现(10分钟)展示梨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梨花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梨花盛开在驿路上,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梨花景象,可以是用文字,也可以是用画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梨花的美丽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4课 驿路梨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4课 驿路梨花](https://img.taocdn.com/s3/m/5c6e669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6.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古诗文朗读技巧的掌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以增强对诗歌韵律美的感受。
-诗歌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陆游对梨花的情感态度,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分析和情感体验来突破。
对于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感写作练习,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留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里花朵的盛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抒发情感的。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梨花意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我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了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古诗文中抽象意象的把握,需要更多的直观教学和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他们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出了自己的诗句。但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模仿较多、创新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表达能力。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55b9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5.png)
《驿路梨花》教案•相关推荐《驿路梨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
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义、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yi蔑miè陋lòu撵niǎn麂jǐ葺qì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3f9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f.png)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驿路梨花》主要是要我们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1e1b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3.png)
《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这是•篇反映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题材不新,但文章写得巧妙。
理解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记叙文中的抒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教学中要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通过速读课文把握全文的叙事线索及主要内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这一悬念,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
一、导人新课。
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板书标题、作者。
简释标题,简介作者。
见“预习提示”和注释①。
二、学习字词,指名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订正后,学生每词齐读两遍。
撵(niGn)驿路(yi)陡峭(ddu qido)竹蔑(mi” 简陋(Idu)悠闲(y6u)恍惚(hudng hu)修葺(qi)三、设疑自探要求:听难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思考下列问题。
(可用投影片).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1 .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2 .按时间顺序说说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过程。
这和课文顺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可用投影片)四、解疑合探1、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如何安排?2、斑纹的悬念是什么?1.按课文顺序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一一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一一“我们” 一起修葺小茅屋一一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一一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一一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按时间顺序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一一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一一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一一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一一“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试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哪•种更好些?为什么?明确: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
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了解记叙顺序与设置悬念的手法。
3.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理清结构,基本理解文意,了解写作顺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彭荆风(1929——),靠自学成为作家。
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文革”中坐牢7年。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
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
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他1977年写作的表现边疆少数民族风俗人情的佳作。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 ]标出倒叙的内容,用()标出插叙的内容,用波浪线标出设置悬念的内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主旨的语句,批注自己的阅读体会,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迷茫(mímáng):①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②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
恍惚(huǎng hū):①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②指神思不定、慌乱无主。
修葺(xiūqì):修理(建筑物)。
晶莹(jīng yíng):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晶:光亮透明。
莹:光亮透明。
驿路(yìlù):驿道。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小说的一般结构方式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1.抽同学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2.请同学们划分段落,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8):“我”与老余困窘时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我”与老余猜测小屋的主人。
第三部分(13-27):“我们”与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7):遇到梨花的妹妹得知真相。
2.本文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明确:顺序与插叙相结合。
全文从整体上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是顺叙。
在“我们”投宿在小屋的所见所闻当中,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两段内容是插叙。
补充资料: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采用此法,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总结固趣:1.本节课你有怎样的收获?2.本节课按教学目标来检查,你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应怎样弥补?布置作业深入阅读课文,并对课文作个性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1.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设置悬念的手法。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主旨。
教学内容与步聚情景激趣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与写作目的时说:《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能否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写作意图,看能否体会作者通过设置悬念所产生的引人入胜的效果:探究生趣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1.文章开头连用“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用“陡峭、茂密”两个形容词,表现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作者由近及远,写出了山之高,之大,之多,山的险峻。
着意渲染我和老余找不到住处的着急心情。
这些都为后文写发现小茅屋做铺垫。
2.文中有哪些地方写了梨花?请找出来,加以赏析,然后交流:明确:三处。
第一处:“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为实写,这句话写出了梨花盛开的特点,写出了梨树林给人的整体感觉。
烘托出我和老余有了希望时的心情;为下文投宿小茅屋做铺垫。
第二处第27段:我梦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为虚写,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梨花林之美,用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为后文是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埋下伏笔。
第三处:第37段,结尾处在写梨花,为实写。
内容上:实写梨花,点题点人物,借花喻人,比喻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比喻雷锋精神结构上:照应题目,深化中心。
3.小姑娘的了讲述出了房子的来历,请结合相关内容思考谁是小茅屋的主人?明确:文中出现的人物都可以算是小茅屋的主人。
解放军叔叔(建造)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哈呢小姑娘(照管)小茅屋,瑶族老人受益之后,送来同样也算(照管)了小茅屋,“我”和老余(修茸)小茅屋,我们都为小茅屋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4.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悬念之处,体会其妙处,然后交流:明确:悬念一:第4段,下文老余的话,情绪发生了变化,也产生了疑问:有了梨花就会有地方住宿,可是屋里漆黑,没灯也没人,这是什么人的屋子呢?悬念二:瑶族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悬念产生:究竟谁是小屋的主人呢?悬念三;29、30段,当我们争着感谢小姑娘时,遭到拒绝,产生疑问,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个小茅屋呢?进而点明文章主旨: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叔叔教我们这样做的。
5.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标题:明确:标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还写出了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结尾引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了对梨花姑娘的赞美之情,称颂梨花姑娘的精神也就是雷锋精神正在发扬光大。
补充资料: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武均州即武钜,当时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诗中“白发将军”就是指陆游。
西京,即洛阳。
公元1161年12月,武钜率军抗击金兵,收复洛阳,陆游得到这个消息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
末联两句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十二日,陆游升迁大理司直兼宗正簿,任玉牒所史官。
他的工作主要是为皇家纂修“玉牒”,以编年之体叙帝系而记其历数,凡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凶、祥瑞之事皆须记载。
九月间,完颜亮的大军自北南下了,一边分兵进攻川陕和荆襄两路,一边自己率领六十万军队直逼淮水清河口,号称百万。
南宋刘錡的军队在皂角林和金人遭遇,打了个胜仗;而在广大沦陷区,爱国群众纷纷组织乡兵与金人作战,在正规军的配合下,十二月间,收复了高州、长水县、永宁县、寿安县,并终于攻克洛阳,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当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立即作诗一首《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剑南诗稿》卷一)三、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明确: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也表现了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二、读写结合。
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明确:2.模仿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一篇文章。
总结固趣文章以梨花为线索,以物喻人的形式,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曲折情节中,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纯朴民风,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布置作业:1.预习《最苦与最乐》,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2.课外阅读彭荆风的文集。
趣味教学资料彭荆风简介彭荆风(1929——),1929年11月22日出生。
1949年参军,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当过教员、编辑。
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
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
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靠自学成为作家。
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
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
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担任过编辑、连队文化教员、专业作家。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文革”中坐牢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