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作业5——012
2023年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章
![2023年公共政策概论作业章](https://img.taocdn.com/s3/m/f6efc6e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4e.png)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 1 (第一章——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p7)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期期的目的,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派和贯彻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p28)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决策权力(p66)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也许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在组织中,决策权力的基础重要是正式的职权和非正式权力或两者的结合。
4.监控系统(p63)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1.政策的调控功能经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系统性 B.合法性C.倾斜性 D.权威性2.( )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社会公众 B.非营利组织C.非政府组织D.政府主体3.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行政、( )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司法 B.社会团队C.压力集团 D.利益群体4.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 )。
A.一致 B.补充C.排斥 D.协调5.政策目的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A.理解 B.互动C.选择 D.共识三、多项选择题1.政策的导向是( )的导向。
A.行为 B.文化C.条件 D.观念2.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营中的作用有( )。
A.设计政策方案 B.拟定政策目的C.界定政策问题 D.选择政策方案3.公共政策核心主体涉及( )。
A.(执)政党 B.立法机关C.司法机关 D.行政机关4.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有( )。
A.多要素原则 B.排斥性原则C.多方案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5.追踪决策的特性( )。
A.双重优化 B.非零起点C.回溯分析 D.心理效应四、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特性(内容)。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204311a216147917112824.png)
《公共政策概论》部分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A. 政策问题B. 政策议程C. 政策规划D. 政策方案抉择正确答案:C2.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 )A. 元政策B. 基本政策C. 具体政策D. 实质性政策正确答案:D3. 渐进主义理论模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大卫?伊斯顿B. 戴伊C. 汤姆逊D. 林布隆正确答案:D4. 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A. 目标确立B. 政策方案设计C. 后果预评估D. 方案抉择正确答案:B5. 首次提出“政策分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 )A. 德洛尔B. 拉斯韦尔C. 勒纳D. 林德布洛姆正确答案:D6. 决断子系统的核心是()A. 决策体制B. 决策权力C. 精英人物D. 全国人大正确答案:B7.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A. 政策问题的确认B. 政策议程的建立C. 政策方案的择定D. 政策目标的确立正确答案:B8. 提出“政策是组织的产物”的理论模型是()A. 系统模型B. 过程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制度理论模型正确答案:D9. 整个公共政策体制的核心和中枢系统是()A. 信息子系统B. 咨询子系统C. 决断子系统D. 执行子系统正确答案:C10. 在当今社会中,被称之为“第四种权力”的是()A. 利益集团B. 公民C. 大众传播媒介D. 思想库正确答案:C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A. 信息子系统B. 咨询子系统C. 决断子系统D. 执行子系统正确答案:B12. 对政策方案进行平等讨论,决策者与非决策者都充分发表意见,经过上下左右沟通之后,以多数人的一致意见为根据,批准政策方案。
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A. 禀议制B. 合议制C. 禀议合议结合制D. 分权制正确答案:B13. 20世纪50年代提出区分公共与私人物品的代表性观点的是()A. 亚当?斯密B. 杜威C. 塞缪尔森D. 布坎南正确答案:C14.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A. 系统理论模型B. 精英理论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渐进主义模型正确答案:A15. 秉持“英雄史观”的观点在公共政策学上属于()A. 系统理论模型B. 精英理论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渐进主义模型正确答案:B16. “关于制定政策的政策”指的是()A. 基本政策B. 具体政策C. 经济政策D. 元政策正确答案:D17.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A. 贝塔朗菲B. 拉斯韦尔C. 西蒙D. 林德布洛姆正确答案:A18. 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的模型是()A. 系统模型B. 过程模型C. 团体理论模型D. 制度理论模型正确答案:A19. 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 拉斯韦尔B. 托马斯?戴伊C. 伍启元D. 德洛尔正确答案:A20. 政策方案在向上层层禀报的过程中,在一定层次上有可能根据需要进行合议审批,这种行政审批形式是指()A. 禀议制B. 合议制C. 禀议合议结合制D. 分权制正确答案:C21. 我国通过法律监督、财政监督、人事监督和工作监督等,影响、制约或控制其他国家机关的组织机构是( )A. 中国共产党B. 司法机关C. 行政机关D. 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D22. 在政策终结的内容中,终止由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A. 功能的终结B. 组织的终结C. 政策本身的终结D. 计划的终结正确答案:A23. 采用渐进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终结,以消除公共政策终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公共政策概论》作业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公共政策概论》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831690776eeaeaad0f330a5.png)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及答案《公共政策概论》作业《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刻:学习完教材第一章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请联系某一个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含哪里内容?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预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联系实际的例子。
(30分)2.个人的讨论提纲。
(30分)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40分)指导:题目要求同学们联系某一个体方案进行讨论,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同学们可联系下列具体方案:1.《都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安置方法》2.《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固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国六条)方法是先上网查阅上述公共政策方案的内容,并认真阅读。
然后结合教材第98页“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写出讨论提纲。
联系实际的例子专门多,从你明白的例子中写2到4个就行。
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因时刻关系没能进行讨论,就不作要求。
只要同学们写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能自圆其说就能够。
(注:P98)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即指出要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第一应注意哦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方案执行成效与预期成效的一致。
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差不多措施。
这是方案的核心内容,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并给决策方案的执行者一定的机动性。
要明确指明方案的执行者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与实现决策目标有为必要联系。
由此能够增强执行人员对其的可信性,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
第三,明确方案对应的时期。
公共决策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其解决也出现出长期性与时期性。
因此,在方案中必须明确决策时期,以使得角色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划分和决策。
第四,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
即明确决策方案的使用对象,运用期限以及该方案着重解决的问题等。
第五,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如实施该方案所需相应机构的调整或重新设置,人员的配备状况,以及资金等其他资源量的要求等。
《政府审计案例》讨论提纲一、本选题简介(一)选题依据:1、审计理论界的专家大多数注重从理论层面明白得和诠释审计,关于审计实践接触不多,即使审计科研人员通过审计实地调研,由于被调研对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未必肯如实披露审计中发觉的真实问题,这就造成审计调研的结果与审计发觉之间存在偏差,由此形成的审计理论也就存在偏差;2、从事一线审计的人员,具有丰富的审计实战体会,严峻的经济问题在他们严谨的审计程序和准确的专业判定下被发觉,但专门多一线审计人员缺乏审计理论知识,无法将揭露问题实质的案例上升到理论,并用于指导审计实践;3、审计专业的在校学生,在全面把握审计、财务会计和其他法律法规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了解审计实战技术,有味的审计案例不仅会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并关心他们真正领会法律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4、各大财经类高校教师苦于缺少审计案例的专业教科书,他们使用的仅有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专家编著翻译过来的版本,书的内容与国内国家审计现状难免会有出入。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e5d2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e.png)
《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答案《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参考答案注意: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的参考答案仅为答案要点,需自己补充完善!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B2.B3. C4.A5. C6. C7. B8.A9. D10.D11.D12.C13. B14. A15. B16.A17. D18.D19. B20.A21. C22.A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ABD3.ABC4. ABCD5. ABCD6. ABD7. ABCD8.ABCD9.ABCD10. BCD三、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四、简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管制功能。
(2)导向功能。
(3)调控功能。
(4)分配功能。
第二章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一、单项选择题1. A2.A3. A4. D5. B6. B7. D8. A9. B10. D11. A12. A13. D14. C15. B16. A17. A18. D20. C21. C二、多项选择题1. AB2. ABCD3. ABC4. ABCD5、 BD6. ABC7. ACD8. ABCD三、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一般而言,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
3.政策客体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及其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4.目标群体受到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政策对象或目标群体。
四、论述题1.试述某一目标群体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原因。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通常是由于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式的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社会制度等)。
2012秋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五
![2012秋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五](https://img.taocdn.com/s3/m/0095fda2d1f34693daef3e86.png)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五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得分:191. 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D. 伙伴2.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D. 倾斜性3. 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
D. 公共问题4. 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D. 排斥5. 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C. 行政6.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C. 拉斯韦尔7.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D. 内化8.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B. 惩罚性9.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C. 正常状态10. 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 )判断。
C. 价值11.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提出并使用的。
B. 兰德公司12. 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
A. 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13. 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14.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B. 个人负责制15. 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D. 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16.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D. 外脑17. 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
C. 浴盆模型18. 史密斯认为, 政策执行中有()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 四19. 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C. 共识20.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政策理念。
C. 发展型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得分:501. 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公共政策概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ffb95dd88d0d233d46a60.png)
公共政策概论综合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性D.权威性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C.系统性D.倾斜性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C.拉斯韦尔D.史密斯5.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整体性B、超前性C、层次性D、系统性三、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2.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文化B.观念C.条件D.行为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
A.分配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规制功能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4.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单项选择题1.A 2.B 3.D 4.C 5、D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BD 3.ABC四、问答题1.(1)整体性。
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
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的,但这些问题总是与其它问题连结为一个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整体性不仅表现于政策的内容与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政策过程中。
作为政策体系的整体功能,以及政策过程诸环节的整体作用,除取决于自身的联系之外,还与政策环境密切相关。
(2)超前性。
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它们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必须具有预见性。
任何政策都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即解决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目的、结果和状态。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新版)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新)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新版)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新)](https://img.taocdn.com/s3/m/e841a88de87101f69e31958b.png)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章~第六章之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2.第三部分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3.(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B.小论证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3.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A.结构平衡B.结构优良C.结构适度D.结构不良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5.美国学者詹姆士·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65fe0f0722192e4536f69e.png)
《公共政策概论》课程作业评讲(1)主讲教师张宁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的讨论提纲。
(30分)2.联系实际的例子。
(30分)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40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以及小组讨论之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完整准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本题主要考核本课程的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这一知识点。
同学们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注意审题。
本题不仅仅是让同学们把书上的相关内容抄下来,主要是联系具体的方案,经过讨论再得出结论。
本题可以当作一道实际操作题,在集中学习的时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
本题可以按下面的方式操作:(一)本题采用的形式:小组讨论(二)讨论前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组4—6个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小组人数),每组推举一个小组长;2.每个小组找至少一个联系实际的例子(由小组长负责);3.每个小组的成员根据该组的例子拟订个人的讨论提纲(要形成文字材料,作为作业的一部分要上交)。
(三)讨论的步骤及讨论中的相关要求:1.讨论的步骤:(1)按照分成的小组指定讨论的地点;(2)每个小组成员依次发言;(3)自由讨论(由小组长负责记录);(4)总结(各小组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形成讨论提纲,并得出结论);2.讨论中的相关要求:(1)授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到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2)个人讨论提纲至少应包含以下两个部分:A.每个小组选择的案例;B.对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决策方案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A.每个小组选择的案例;B.小组讨论中,对案例的分析(要求是经过整理之后的、有条理的发言);C.结论,即决策方案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参考知识点:根据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决策方案应包含的具体内容有——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
2022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
![2022年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bd612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d.png)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题目:请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决策方案应当涉及哪些内容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于集体讨论相结合。
规定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涉及如下内容1.联系实际旳例子。
2.个人旳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旳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旳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旳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
规定可以完整精确地指出决策方案应涉及旳内容联系实际旳例子可以充足证明其观点。
案例都市生活无着落旳流浪乞讨人员救济管理措施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济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都市生活无着落旳流浪乞讨人员旳合法权益予以极大关注觉得这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旳重要方面。
《有关进一步完善〈都市生活无着落旳流浪乞讨人员救济管理措施〉》等提案指出国内8月1日起实行了《都市生活无着落旳流浪乞讨人员救济管理措施》保障了都市生活无着落旳流浪乞讨人员旳合法权益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某些新状况和新问题。
如大量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涌入都市救济对象难以界定给都市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
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救济管理制度限制有组织旳乞讨或强乞恶讨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做好返乡救济对象旳安顿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旳盲目流动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明确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门旳有关职能互相配合依法办事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对都市流浪乞讨人员旳有效管理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权益旳同步也体现法规对广大群众权益旳尊重。
一、个人讨论提纲结合上述例子我觉得决策方案应当涉及(1案例目旳是什么进一步完善救济管理制度(2实行旳机关是什么民政部门负责、有关部门互相配合(3体现旳原则是什么自愿、救济、协助旳原则彰显出政府为民负责旳态度(4基本旳措施是什么成立救济站、积极做好返乡救济对象旳安顿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人员旳盲目流动。
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法律法规(5条件规定是什么以民政为主其她部门协助进行人性化旳管理对管理人员有明确旳规定对流浪人员也有条件界定自8月1日起施行。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详细课后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详细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173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8.png)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详细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公共权威部门特别是政府有选择的管理行为。
2.应该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科学角度: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专业角度: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政治角度: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素材,促使政治意识提高,完善政治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
指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作出决定。
优点: 基于平等原则,使每个公民都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权利。
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缺点: 关注自身利益,忽略国家利益,不能使国家利益达到最大化。
简单多数通过办法,少数人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成本过高。
花费时间长,不适合迅速作出决定。
政府只执行结果,易推卸责任,造成决策失误。
4.公共政策的作用: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管制功能。
5.公共职能:政治职能,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
经济职能,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
文化职能,对文化事业实施的管理。
社会职能,出政治经济文化职能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6.公共利益遵循的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7.公共政策分类: 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8.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有何区别?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象征性政策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物质性影响。
9.政府收入主要有哪些形式?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行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
10.政府失灵: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政治体制中得不到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2023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3年新版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9484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1.png)
今年国开行政管理本科《公共政策概论》课程更换新旳教材和形成性考核册, 之前网上旳所有资料基本所有作废, 为处理大家旳难题, 特此上传参照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形成性作业1例子: 联络实际旳例子(30分)我国政府绩效考核旳变化发展历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就是指基于特定旳价值取向, 运用科学合理旳原则、措施和程序, 对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过程旳效率、效能、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 以及政府治理过程中旳成本-效益等所反应旳绩效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旳过程。
这是在综合了彭国甫和蔡立辉两位著名学者观点旳基础上提出旳。
我国民主化旳政府绩效考核是从建国后起步旳, 其内容伴随社会旳发展变迁越来越完善, 越来越科学, 越来越民主。
我国现代意义旳政府绩效评估始于改革开放后。
按照有旳学者旳研究, 其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 政府绩效评估重要在“目旳责任制”旳旗帜下实行, 且具有自愿性质;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进入二十一世纪, 在自上而下旳系统推进模式下, 目旳责任制仍然是政府绩效评估旳重要载体, 且经济增长成为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旳关注焦点。
当然, 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旳浪潮推进下, 政府绩效评估旳模式与措施各地展现出百花齐放旳态势;第三阶段始于二十一世纪, 党和政府将政府绩效评估提高到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旳高度。
新旳施政理念迫切规定各级政府积极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规定旳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与实现机制, 目前该探索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例如陆续出现了诸如“绿色GDP”、“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效能监督”、“干部实绩考核”“行政问责”、新政绩观、科学发展等新旳政绩考核关键词, 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评估目旳旳多元化特性。
不过由于起步较晚,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 还是在实践探索领域, 我国旳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应当说都尚处在探索完善阶段。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新版)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新)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新版)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2(新)](https://img.taocdn.com/s3/m/e841a88de87101f69e31958b.png)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五章~第六章之后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2.第三部分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公共责任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D.公共道德3.(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B.强制C.管制D.限制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B.小论证C.二级论证D.一级论证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C.《理解公共政策》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命令型工具B.激励型工具C.能力建设型工具D.系统变迁型工具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3.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A.结构平衡B.结构优良C.结构适度D.结构不良4.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5.美国学者詹姆士·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B.危机事件C.抗议活动D.传媒曝光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社会组织层级化B. 社会主体知识化C. 政策信息公开化D. 民主参与大众化2. 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说强调“”。
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
A. 公事公办B. 积极介入C. 退避三舍D. 不闻不问3. 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 政府B. 企业C. 个人D. 社会组织4. 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秘书B. 助手C. 领导者D. 外脑5.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A. 创造性思维B. 直觉思维D. 豁然开朗思维6.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A. 响应B. 深入C. 反映D. 内化7. ()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
A. 克朗B. 史密斯C. 西蒙D. 拉斯韦尔8. "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 伊斯顿B. 西蒙C. 拉斯韦尔D. 史密斯9. 政策评估是对政策( )所做的判断。
A. 效果B. 方案C. 结果D. 结论10. 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A. 终结状态B. 特殊状态C. 正常状态D. 起始状态11. 公共利益是公众()的资源和条件。
A. 共同拥有B. 共享C. 独享D. 共同创造12. 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
A. 公共政策秩序稳定化B. 公共决策体制扁平化C. 公共政策信息公开化D. 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13. 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 权威性B. 合法性C. 系统性D. 倾斜性14. 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
A. 自觉性、客观性与直接性B. 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C. 自觉性、概括性与直接性D. 概括性、间接性与主观性15. 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B. 个人负责制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D. 集权者16. 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B. 协调C. 一致D. 排斥17. ()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A. 公共利益B. 政策方法论C. 政策过程D. 公共问题18. 在任何决策过程中,( )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A. 理智B. 理性C. 情感D. 有限理性19.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A.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20. 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
A. 贝塔朗菲B. 西蒙C. 克朗D. 戴维•伊斯顿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们是( ) 。
A. 层次性、多维性、普遍性B. 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C. 层次性、多维性、灵活性D. 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2.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
A. 信息化B. 民主化C. 高效化D. 科学化E. 多变化3. 政策的导向是()的导向。
A. 文化B. 观念C. 条件D. 行为4. 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的公共决策体制。
A. 多者博弈决策体制B. 民主参与决策体制C. 集权式决策体制D. 精英决策体制E. 网络化决策体制5. 公共政策效果的类型有()。
A. 潜在效果B. 直接效果C. 附带效果D. 象征性效果6. 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
A. 建议B. 信息C. 分析D. 规范7. 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主要包括()。
A. 产业政策B. 教育政策C. 科技政策D. 财政政策E. 金融政策8.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A. 知识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公共政策创新B. 公共政策无助于知识经济的发展C. 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D. 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E. 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公共政策的执行9. 史密斯认为,()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 环境因素B. 执行机构C. 目标群体D. 理想化的政策10. 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A. 目标与手段的统一B. 目标有效协调C. 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 目标具体明确11. 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效率优位观念B. 科学民主观念C. 公平优位观念D. 创新超前观念E. 人本观念12. 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会( )。
A. 参与B. 支持D. 反对13.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
A. 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 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 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 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 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14. 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
A. 妥协B. 说服C. 强制D. 交换15.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等子系统。
A. 监控B. 智囊C. 决断D. 信息16.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选择B. 综合C. 分配D. 落实17.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等组成。
A. 政党B. 人民群众C. 新闻舆论D. 社会团体18.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A. 社会名流B. 准公共政策主体C. 社会公众D. 核心主体19. 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
A. 折扣型B. 结构型C. 滞后型D. 抵触型E. 僵化型20. 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
A. 权威性B. 可行性C. 公共性D. 管理性21. ( )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
A. 客观B. 适度C. 全面22. 下列关于知识经济时代基本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社会组织层级化B. 社会组织扁平化C. 政策信息公开化D. 民主参与大众化E. 社会主体知识化23. 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
A. 界定政策问题B. 确定政策目标C. 设计政策方案D. 选择政策方案24. 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 ) 。
A. 顿悟B. 灵感C. 判断D. 直觉25. 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
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执政党三、判断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纵向层次维度和横向性质维度是认识公共问题的两个维度。
()A. 错误2. 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 错误B. 正确3. 公共政策主体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还常常在应对突发事件等危机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A. 错误B. 正确4. 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A. 错误B. 正确5. 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A. 错误B. 正确6. 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只要坚持使用系统分析法就可以解决具有深刻社会含义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7. 政策理念是指政策主体进行公共政策活动时所秉持的价值观。
思想观念是结果的真正决定者,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制定出与之相关的政策。
()A. 错误B. 正确8. 大众传播媒介可以扩大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但不能缩短公众议程和正式议程的时间。
()A. 错误B. 正确9. 公共政策体制,是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并非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A. 错误B. 正确10. 公共政策主体选择哪些问题制定政策,就意味着一定要对这些利益关系进行调控。
A. 错误B. 正确11. 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A. 错误B. 正确12. 传统的行政管理一直都是效率优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公平优位。
()A. 错误B. 正确13. 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知识化与信息化是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A. 错误B. 正确14. 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的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A. 错误B. 正确15. 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它泛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A. 错误B.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