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4张ppt)
二、一词多义
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 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例如:
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单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 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 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 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 俗成,经久不变。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韵母相同) 将军身被坚执锐
怎样辨别通假字
形声辨义法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 意思。 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如
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
小学而大遗 将军身被坚执锐
(一)形容词作名词 (1) 从形容词在句中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2张PPT)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不拘于时,学于余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C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2020/6/26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 积于今六十岁矣 • 而大声发于水上 • 业精于勤荒于嬉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鱼跃于渊 • 求救于术(袁术) • 逢蒙学射于羿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20/6/26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⑾誓不相隔卿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文言词语和句式
2020/6/26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以及兼词。
2020/6/26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 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 里的具体作用。
C 与我银,为君致阁职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遂弃其粟,以舟载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2020/6/26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 积于今六十岁矣 • 而大声发于水上 • 业精于勤荒于嬉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鱼跃于渊 • 求救于术(袁术) • 逢蒙学射于羿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020/6/26
《孔雀东南飞》“相”字的整理
• 二、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 • (一)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 ⑥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⑧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二)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 ⑨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⑩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 ⑾誓不相隔卿 •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文言词语和句式
2020/6/26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以及兼词。
2020/6/26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一:运用分 析和比较的方法,理解常见虚词在上下文 里的具体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6张PPT)
(强调“常见”和“用法”)
(二)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 “不同”“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 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 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 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 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④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三、古今异义
★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 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 以为一个双音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 扣,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例如: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 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数词活用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
数
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词
作
活用为动词。
动
六王毕,四海一
词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 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 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二)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 “不同”“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 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 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 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 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类型: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 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 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④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三、古今异义
★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词 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 以为一个双音词。 铁骑突出刀枪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 扣,逐步延伸开来。 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一词多义
(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
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 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例如:盘根错节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清明时节雨纷纷 钿头银蓖击节碎 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 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数词活用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
数
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词
作
活用为动词。
动
六王毕,四海一
词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 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 内容。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 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课件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 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 (《童区寄传》)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2.我被为动赵句将:。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分)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⑸问同是今行日是十也·,何二天世年。,朗·不气知清木,兰惠是风·女和郎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 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 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 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一、判断句:
内容解读
课标解读
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综合
1、挑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用的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 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 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拳拳
少,小 诚挚
词 多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
自称的谦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与句式》精品PPT 课件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 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吾师道也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帛:穿丝绸质地的衣物 。
名词用作动词的常用翻译方法:
1、名词前面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关系。
陈胜王
王:称王
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
2、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
①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③问今是何世。 ④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⑤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①荀卿,赵人。 ②刘备天下枭雄。
5.用“非”、“未”、“弗”、“无”、 “莫”、“毋”等否定词表示判断。
①予本非文人画士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苦:使……受苦。劳:使……劳碌。
③足以荣汝身 荣:使……荣耀。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做王。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使……做王。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主要有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 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 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古义:突然、意外的事变;今义:副词, 很。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古义:特指婆婆;今义:公婆。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义:特指哥哥;今义:父亲和哥哥。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古义:不同;今义:不同和相同之处。
3.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 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词义扩大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自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54张ppt)课件(共54张PPT)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吾得兄事之
(二)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3)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词类活用
动词作名词 (1)
(动词活用)
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一屠晚归
课堂练习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川泽纡其骇瞩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虽然,犹有未树也 则刘病日笃 具以表闻
吾、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 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学于余
·
2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
3 . 用 “ 为 ” “ 为 …… 所……”“……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表判断。
· 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 ⑸环滁皆山也。 · ⑹此亡秦之续耳。
3 .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 ⑶问今是何世。 ·
(二)名词作状语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3)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词类活用
动词作名词 (1)
(动词活用)
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一屠晚归
课堂练习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川泽纡其骇瞩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虽然,犹有未树也 则刘病日笃 具以表闻
吾、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 正常的。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 学于余
·
2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
3 . 用 “ 为 ” “ 为 …… 所……”“……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表判断。
· ⑴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 ⑸环滁皆山也。 · ⑹此亡秦之续耳。
3 .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别)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 ⑶问今是何世。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自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ppt课件
D嬴闻如姬父为人 被逮
所杀
A
D受制于人 A
五、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四、词类活用(动词活用)
动词作名词 (1)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
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汝安敢轻我射 一屠晚归
(2)从用动 在词 “跟 其别 ”的 “词之结”合后的,语则法活关用系为上名判 词断 。,如
使动用法主要是动词使动、形容 词使动、名词使动。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1、不及物动词使动。
活 项伯杀人,臣 之 却匈奴七百余里
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之动词使动)
2、及物动词使动。
斗 外连横而 诸侯 朝 序八州而 同列
分析其主语。
分辨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 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 其他更简洁得方法。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 (大概......吧、恐怕......吧)等。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 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 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 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 巧。
(三)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 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 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45张PPT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据排偶,定句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例如:
① 余有叹焉。 ②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 圣益圣,愚益愚
④ 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 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 《张衡传》 中,“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先用全 称,后面的“衡少善属文”、“衡善机巧”“ 衡不慕当世”就不再提姓了。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例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4、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 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 主语。通俗地说,就是前一句话最后的字词
⑵据排偶,定句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例如:
① 余有叹焉。 ②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 圣益圣,愚益愚
④ 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 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 《张衡传》 中,“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先用全 称,后面的“衡少善属文”、“衡善机巧”“ 衡不慕当世”就不再提姓了。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例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4、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 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 主语。通俗地说,就是前一句话最后的字词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 课件: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共68张PPT)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名 词 作 状 语
1、表示方位或处所。译为“向(朝、往) ••••••” “从(在、当)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范雎至秦,秦王庭迎 2、表示比喻,可译为“像••••••一样”、 “像••••••似的”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常以身翼蔽沛公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名 词 作 状 语
3、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从(在、当) ••••••” 吾得兄事之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 ••••••”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四)、词类活用
——动词活用
动 词 作 名 词
1、从动词在句子的位置来判断,看它是否 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 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汝安敢轻我射 2、从动词跟别的词结合的语法关系上判断, 如用在“其”“之”后,则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包括文 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 类积累下来,是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 要途径。
实 词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普遍现象。一个词在不同 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结合上下文以 至全文的内容来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三)、通假字
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 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例: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通假字 ——怎样辨别通假字
形 声 辨 义 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54张PPT) - 副本
窜梁鸿于海曲
臣具以表闻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三、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
四、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被动句的几种形式
一、“于”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见”表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遂见用于小邑。 三、“见……于”表被动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一词多义
一、积累常见文言实词,掌握其意义。 示例二: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军队、士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战争、军事: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 厌言兵(《扬州慢》) 用兵策略:故上兵伐谋(《谋攻》)
兵器:
一词多义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练习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 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古今异义
1、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
双音词。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九岁不行,至于成立 腹犹果然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今异义 2源自注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而刘夙婴疾病 悦亲戚之情话 盛筵难再 千里逢迎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穷且益坚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