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6、用“为……所……”旳形式表达; 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7、用“被”来表达被动。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迁移训练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旳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 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
所杀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 被逮
D受制于人 A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
常见旳几种形式:
1、用“……于……。”表达;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旳形式表达;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旳形式表达;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旳形式表达;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用“为……”旳形式表达; 如:兔不复可得而为宋国笑。
文言文常见旳句式有:
判断句; 被动句; 倒置句; 成份省略句; 疑问句
1、用:“……者,……也。”表达;
•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表达; • 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表达; • 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达; • 如:刘备,天下枭雄。
A、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B、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构造,或
者凝固构造。它旳语法特点就是 由某些不同词性旳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体现一 种新旳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 定俗成,经久不变。它旳分类可 按体现语气旳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说语气常用旳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旳)、无所(没有...... 旳)、比及(等到......旳时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25张PPT
文言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
学习目标
1、辨别归纳定语后置 句的类型。
2、规范翻译定语后置 句,提高得分率。
知识链接
那么在古汉语里倒装句有哪些呢?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顺序
(定)中心语“主”----[状]“谓”---(定)中心语“ 宾”。
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 一般放在中心词前。
在文言文中 ,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位置, 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定
“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翻译 (1)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 只(能2在)南州岸以的事渡上口转(运码使头,)转停运泊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

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 官吏视察是否可行,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 中画线的句子。(2014年新
课标卷二)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 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 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 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 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明史 韩文传》)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 止。
翻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 夺取任丘老百姓的土地,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 停止下来。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 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
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 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
来理解。
介词结构“于……”
介词“于”组成的介 宾短语常放在谓语动 词后作补语,这类补 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 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 语的。所以,翻译的 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 因此有人称它作“状
介词结构“于……”
在文言文中也不多 见) 。在今译时,一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课标版必修五

《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课标版必修五
总结词
评价思想内容
详细描述
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理解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以 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05
文言文学习策略与建议
学习方法
积累词汇
通过阅读、背诵、练习等方式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词汇
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句式
学习并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如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等,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
02
文言句式
判断句
01
02
03
04
总结词
判断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 句式,用来表示判断和肯定。
详细描述
判断句通常以“者”或“也” 作为判断词,如“刘备者,天 下枭雄也。”表示对某人或某 事的肯定判断。
总结词
判断句有时也可以省略判断词 ,通过语意来判断,如“沛公 之参乘樊哙者也。”表示樊哙 是沛公的侍卫。
掌握倒装句的用法对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意和修辞非常有帮 助。
03
文言文翻译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结构,逐词翻译,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
意译
不拘泥于原文的句式和结构,以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为宗旨,可以 适当调整表达方式。
翻译技巧
01
02
03
04
保留专有名词
对于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 有名词,直接保留,不用翻译
忽略背景
忽略文言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导致译文 与原文意思不符。
04
文言文阅读理解
理解文意
总结词
准确把握文意
01
总结词
积累文言词语
03
总结词
掌握文言句式
05
02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的基 本意思,包括文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情节 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课件

4.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 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 (《童区寄传》)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 也. ③2.我被为动赵句将:。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⑷梁父即·楚将项燕。 ⑸环滁皆·山也。 ⑹此亡秦之续耳·。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 词“是”的区分)
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⑵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⑶⑷⑸问同是今行日是十也·,何二天世年。,朗·不气知清木,兰惠是风·女和郎畅。。 ⑹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15个) 而乎其且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 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 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 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 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
一、判断句:
内容解读
课标解读
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综合
1、挑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用的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 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文言虚词的考查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 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拳拳
少,小 诚挚
词 多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
自称的谦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梳理探究1《文言词语和句式》 课件    (共72张PPT)
文言词语和句式
2020/8/1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 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代词以及兼词。
2020/8/1
兼词
兼有两个意义和作用的词。 如: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课堂练习
在本册所学过的文言文中找出以上所讲词 类活用的词各一例。
2020/8/1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一、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 或棹孤舟 襟三江而带五湖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然后图南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2020/8/1
总结第五册词类活用的词
二、使动用法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眄庭柯以怡颜 徐孺下陈蕃之榻 而征一国者
2020/8/1
练习一 比较并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于”字
• 积于今六十岁矣 ——表时间,到 • 而大声发于水上——表处所,到,在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表原因,由于,因为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表对象,对,对于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比较,比,超过 • 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范围,在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表被动,被 • 鱼跃于渊——表处所,从 • 求救于术(袁术)——表对象,向 • 逢蒙学射于羿——表对象,向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020/8/1
一词多义
• 二、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词义 • 练习 “朝” • 朝cháo
①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 《项羽本纪》 拜见 拜访 ②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朝见 ③ 欲辟土地,朝秦楚 《齐桓晋文之事》 使……朝 拜 ④ 且臣少仕伪朝 (《陈情表》朝廷 ⑤ 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 朝代

39_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及句式课件

39_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及句式课件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声字“材” 代替声旁字“才”) 或师焉,或不(通“否”)焉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 ,声旁“巨”相同,“把守”的意思。) 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云销雨霁(“销”通“消”) 涂(通“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⑩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
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韩非子﹒观行》)
•焉 •之 •其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①……者,……也
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夙遭闵(通“悯”)凶; 零丁(通“伶仃”)孤苦;常在床蓐(通“褥”) 举酒属(属,通“嘱”)客 人生如梦,一尊(“樽”)还酹江月 赢粮而景(通“影”)从 传道受(通“授”)业解惑也 召有司案(通“按”)图 拜送书于庭(通“廷”) “从”代替“纵”,“取”代替“娶”,“当”通“挡”。
2、同音不同形 乃瞻衡(通“横”)宇 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御六气之辩(通“变”) 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德也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通“无”) 被(被,通“披”)坚执锐 (被发文身 皮褐怀玉) 3、不同音不同形 而(而,通“能”)征一国者 扁鹊望桓侯而还(还,通“旋”)
文言词语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 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高三语文 《文言词语和句式》精品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三语文 《文言词语和句式》精品 新人教版必修5
ppt课件
练习二 比较并解释下列句中“乃” 字
• 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ppt课件
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要求)二: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通常用法
ppt课件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 霁:雨过天晴。 彩,指日
光。 区,指天空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吊,安慰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本来希望官职显达,不为自己的名誉和节操
自夸。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提拔惩处表扬批评,不应有所差异。
ppt课件
08年辽宁省高考题 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 (1)陈人欲战,蛮奴(人名)撝[撝(huī):挥手 呵斥。]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答案】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 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 (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一分。)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 如此。 【答案】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 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 “厉然”“惶恐”两处各一分。)
•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2、用:“……,……也(或者也)。”表示;
• 如:夫战,勇气也。
• 3、用:“……者,……。”表示;
• 如:粟者,民之所种。
• 4、用:“……,…… 。”表示;
• 如:刘备,天下枭雄。
•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 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2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28张PPT)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
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 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
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 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 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
生有等。
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
四、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
五、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 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个 “贯”就是“意译”。
总结
文言语句重直译, 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 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 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 领会语气重流利。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 以下两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 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 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 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祝同学们的人生旅途: 一路花香……
谢谢
辨析使用熟语“十看”
一、看色彩,防止褒贬错位 二、看轻重,防止夸大其辞或大词小用 三、看对象,防止张冠李戴 四、看谦敬,防止谦敬错位 五、看用法,防止词性误用 六、看词义,防止望文生义 七、看差别,避免混用 八、看重复,防止语意累赘 九、看逻辑,防止前后矛盾 十、看两可,防止片面理解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六、检查策略
在做完考题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 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像前面所说的可能有暂时搁置的考题。 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空白就一分也不能得到,实在不能解 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猜答也是解答。其次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 题意。此外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 一时感觉,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4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课件 45张PPT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⑵据排偶,定句读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例如:
① 余有叹焉。 ②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 圣益圣,愚益愚
④ 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 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②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 《张衡传》 中,“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先用全 称,后面的“衡少善属文”、“衡善机巧”“ 衡不慕当世”就不再提姓了。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例子: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 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
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
4、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 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
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 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 主语。通俗地说,就是前一句话最后的字词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示范课件

高中语文《文言词语和句式》示范课件
一、用介词“于” 表被动。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为”“为……所……”表被动。 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3、文言实词——古今异义
• 6.词义的强化 • 举公义,辟私怨(古义:表仇恨、怀恨,程度很
重。今义:抱怨、埋怨、责备)《尚贤》 • 7.名称的改变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现改成为少。成语
“寡不敌众”中还保留着“寡”的原义) 《孟子》
4、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 1.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 相反的语素构成,但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起到构词的作用。
6、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
是”“却”。
•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
如”。
• 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 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6、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一个句子中,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通常放在动 词或介词后面,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置。
格式:主语十否定词十宾语十谓语动词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十宾语【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词? 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文言阅读中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宾语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归纳不同类型宾语前置的特点及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文言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但缺乏归纳和总结,没有系统掌握,尤其是特殊文言句式,在文言文运用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结合所学课本中的文言例句加以归纳,掌握规律,形成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文宾语前置句的规律。

2、文言文阅读理解能熟练运用宾语前置句。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课前文言语段训练
把下面的文言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注意句式特点。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

”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

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③纺:系
①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3分)
某一天,范祁向范献子诉说:“董叔不尊敬
我。


②欲而得之,又何请焉?(3分)
你想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活动2【活动】梳理探究一
(一)探究一: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④忌不自信
句子特点:
1.否定句
2.代词作宾语
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
常见的代词:余、吾、已、自、汝、尔、之
随堂练习:
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C )
A、城中皆不之觉
B、时人莫之许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居则曰:“不吾知也。


活动3【活动】梳理探究二
探究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彼且恶乎待哉?
句子特点:
1.疑问句
2.疑问代词作宾语
规律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前。

疑问代词有
“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

随堂练习: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C )
A、此二虫又何知
B、童子何知?
C、何故而至此?
D、卿欲何言?
活动4【活动】梳理探究三
探究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何厌之有?
③唯利是图。

④无乃尔是过与?
句子特点:
1.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面,强调宾语。

2.“之”或“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

常见固定格式
“唯……是……”
像成语“惟命是从”,“惟你是问’’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随堂练习: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D )
A、唯才是举
B、夫晋,何厌之有?
C、唯余马首是瞻。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小结:
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规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代词:余、吾、已、自、汝、尔、之等。

规律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何、安、谁、孰、胡、焉等。

规律三:用“之”或“唯…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是”或“之”只是
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活动5【活动】梳理探究四
特殊的宾语前置:
1、介词宾语前置
①.王问:“何以知之”?
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③.一言以蔽之
归纳: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

像成语“严以律己”““夜以继日”宽以待人”“坐以待毙”等都属于这种格式。

2、方位词(或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3、“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②及时相遣归
4、“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慈父见背。

.②府吏见丁宁
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用法。

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愤》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京口北固亭怀古》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课堂训练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惟其言而莫之违。

翻译: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
太师谁撞? 翻译:太师, 您撞谁呀?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将今天所学习到的知识点整理在笔记本中。

2、课时作业5 理解句式、翻译句子1——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