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因李彦银摘要: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帮助,所以必须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有力掌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结合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应当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措施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却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所以,我们想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予以高度的重视,从而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教学理念死板陈旧虽然目前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大多数教师依然固守以往陈旧死板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中考,并不能将思想品德的教学与生活进行良好的结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道德素养的建设,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材中的内容,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整个课堂从头至尾都死气沉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就算记住了教师所讲的知识,也不会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其知识随着实际生活中的变化而变化,很多教师不懂得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吸收先进的思想与新知识,而是依旧将已经过时的知识教给学生。
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了教学水平也难以达到要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吻合对学生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相吻合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这种有效的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更加的容易,而且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决。
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初探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初探吴桂清(福建省南平市赤门中学)初中生是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
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思想品德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我们知道,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而把思想品德教学融于生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生活化,充分体现“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接下来将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一、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1.思想品德作为一门重要的初中学科,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学习最关键又最基础的阶段,而很多中学生在这一时期都会或多或少有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他们逐渐能够掌握很多能力,并且这些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思想品德课本上大部分都是一些理论性、抽象性极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快地去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学会思想品德知识。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教科书上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起来,它涉及的各方面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需要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形象生动的生活例子,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关注和关爱每个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的学习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2.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老师单纯地靠一张嘴、一支粉笔对学生进行“填鸭式”传授,与学生几乎无交流,同时还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初探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真正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并学好这门课程,就要把品德融入生活,紧密与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活化教材、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内化自己的道德情感,生成自己的道德行为,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统一的理想教学效果。
一、活化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教的主要工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许多版本的教科书内容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内容取材更接近于生活实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究教材,活化教材。
教学中我更注重教材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以一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师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探讨对话,自主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体验美好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地实现思品课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在八年级“做诚实守信的人”教学中,引用一则发生在广东《林海燕帮客人买彩票中了530万分文不昧》的新闻报道,让学生探讨“如果我是林海燕会怎样做?”猜测林海燕那样做可能导致的结果(林海燕开出了多家彩票连锁店),体验诚信的善果。
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彰显生活中普通人的优秀品质,较好地实现了思品课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二、活化教学模式思品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就是要提倡开放式教学,提倡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师生互动,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传统的思品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学生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所以我在教学中尝试开放教学,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在讲七年级《走进中学》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了一次旅游,首先从外观上帮助学生了解新的学习环境,并在学校的校训牌前驻足,讲解校训的内涵,使学生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特点,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21 0 0年 第 7期
思想 品德课堂教 学生活化初探
崔凤 忠 河北省吴桥 县上村 中学
思想 品德 课 堂教学 生 活化 , 就是 思想 品德 课 堂教 学要联 系学 生 的生 活世界 , 于学 生 的生 活又 高于 生活 , 正确 的价值 观 引 源 用
育的一片大好天地。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 不但将
两 方面 着手 :一方 面须 帮助他 们认 清现 实 :进 入高 中 ,站在新 的 起 跑线上 ,一 切得从 零 开始 ,积极 了解环 境 、接受 环境 、顺应 环
境 ,重新 给 自己定 位 ,尽快适 应高 中的学 习 ,养成 良好 的学 习 、 生 活习惯 ,尽 早完成 角色 的转 换 ,顺 利度过 “ 生适应 关” 新 。另 一
《 标准 》指 出 :“ 沟通 课堂 内外 ,充分 利 用学 校 、家庭 和社 区等教 育资 源 ,开 展综 合性 学 习活动 , 宽学 生 的学 习空 间 ,增 拓 加 学生 生 活实践 的机会 。 ”社会 是 一道 广 阔的 风景 ,更 是 品德教
每个同学都感受到 自己的独特 ,也认识到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 的, 每个人都应珍爱生命 , 并根据自身的独特性去选择适合 自己
第 一 ,培 养 自觉性 。如果 一个人 做他 感兴 趣 的 、满足 内心需
求的事情时 ,就会 自觉 自愿 、精神集中、充满激情 ,不仅 自我感
觉 十分 决乐 、满足 ,而且 往往 能得 到不 同寻 常 的效果 。在 日常的 学 习 、生 活 中 ,注意 培养 学生 的 自制力 , 坚强 的意 志支 配 自己 用
2 .联 系学 生 家庭 生 活
( )呈现 法 。 即在课 首呈 现 具有 普遍 性 和思 考价 值 的生活 1 事 件 ,例如 ,《 做情 绪 的 主人 》的课 首 ,直 接 引入 生活 事件 :期 中考试 后 , 晚要 开家 长会 了 , 自已的考试带 着 这种 心 情 ,你 做 事 情 的效 果 怎 样 ? 如 果一 直 这 样下 去 又会 怎样 ?像 这 样 一开 始 就让 学 生 直 面 自己生 活 中 的矛 盾和 问题 ,思 考 情绪 问题 ,无 疑 有 助 于课 题 的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关键词】生活化;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情境1. 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
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
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趋势。
2. 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品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
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我认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引向生活。
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霞酲撩导。
南华县徐营中学代学琼‘1.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一教学一生活”的循环操作要求为:课前准备,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学习目标重、难点,明确学习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点,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课堂教学,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技能)迁移、知识(技能)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技I I)的欲望。
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运用知识(技能)参与实践、提高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生活化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也是生活化教学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呢?我想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是对它的最好诠释。
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恩”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将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
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3.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体验和困惑教9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生化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探索篇•教学研究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脱离生活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思想政治既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生活,并通过切身体验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社会规范。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是将教材中正确的价值引导引入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思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1.明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要求教师运用灵活且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准确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并考虑到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回顾以往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材内容及知识的灌输,以至于忽视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这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教材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
而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现实生活的道德准则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等方面综合考虑,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制定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对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知识有所筛选地进行讲授,以此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及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民主和谐及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比较活跃,容易产生联想并生成灵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勇于探究和提出问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权威的教师角色,与学生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激励和欣赏每一位学生。
比如,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走进中学》一课,为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新的校园及学习环境,了解新的学习环境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践生活化教学,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
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才能体现回归生活理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走进学生的生活曾纪得笔者的一位同事,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走上讲台进行自我介绍。
一开始,学生对此活动反映冷淡,老师再三邀请也无人响应。
老师说:“看来同学们都很谦虚,那我就点名请同学发言吧。
”这时,有位学生小声地说:“昨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在语文课、英语课上已经自我介绍过了。
”又有学生附和到:“历史老师也在课上让我们自我介绍过。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个别大胆的学生还说:“我们班里有好多同学是同一个小学毕业的。
彼此之间都比较熟悉。
”此时的老师虽然表情很尴尬,可她还是“快刀斩乱麻”、迅速打断了学生界话语,按照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接着往下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虽然老师又设置了讨论等教学环节,但大部分学生一直没有举手发言。
而且对其他同学的发言也不评价。
作为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节课,出现冷场当然不是老师的希望。
可为什么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遭遇“滑铁卢”?追根溯源。
是因为她在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生活境遇、学科安排、情感发展、人生体体验的实际,忽视了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出于教师的“一厢情愿”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钩,面对与教学预案“不同的声音”采用“压制”策略,回避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打击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既定的学目标当然也就无法达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了解生活实际,即: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一年多的新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即用生活化的理念来构建思品教学的大课堂。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前提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而编写。
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切合地方实际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了解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
比如我在教《身边的诱惑》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赌博(麻将、扑克等)成风的影响,思想上对“赌博”还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把“了解赌博害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对赌博的憎恨感。
”列为了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又考虑到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除了让他们“抵制和不参加赌博活动外”,又提出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说服工作”的要求。
因为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又注意全面落实,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较高。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关键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了解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赋传统教材于新意,充实时代精神,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初探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初探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学生的生活过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
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
如在教学“关爱自然,从我做起”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认识,我组织学生排演了情景剧《野味餐馆》:小林一家周末在餐馆中,小林因发现菜谱上有多种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而提出疑问,老板回答,“我们都卖了好多年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小林一家的行为反映出哪些社会问题?我们该不该吃野生动物,为什么?如果有人请你吃野味,你怎么办?如果你发现有人在捕杀或贩卖国家保护动物,你又会怎么做?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空间——组织形式生活化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空间,模拟真实的生活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来开展教学活动,没有了高高的讲台,没有了插秧式的座位安排,以往课堂教学给学生施加的各种束缚得到了释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氛围。
如在教学“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一课时,我拿走了课桌,把椅子围成了半圆形,仿造中央电视台来了个“实话实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生活氛围,把课堂教学组织成了一次访谈节目,老师充当主持人,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当嘉宾,其余学生当现场观众。
课堂中,嘉宾和观众畅谈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中学生该如何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以及中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方式和注意问题。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本着追寻教学的真意,我们进行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的源泉及真谛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以及生活经验出发,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充分体现出“课堂寓于生活、课堂源于生活、课堂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以便于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初中思品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思品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运用思品知识的方式及思维来分析、观察现实社会,进而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的能力。
从而促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教学环境要融入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环境在教室中限制,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带到操场,带到大自然中,亦或是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基地,让学生切身的感受与体验生活。
相当一部分的人错误的认为,思品教学走出课堂是毫无必要的,然而,思品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的心扉打开,就是要让学生与生活相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
因此,思品课教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环境改变,使教学环境变得生活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对政治教学知识更快的加以掌握。
(二)教学理念要渗透生活思想是行为的不可或缺的先导,要想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不良现状改变,那么就必须将现代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起来,彻底的摒弃以规范化、抽象化及灌输为特征的传统教学理念。
要想将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正确理念树立起来,那么首先就必须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加以树立,要求将学生的发展突出,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调动学生的意念,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将学生真正的当作是课堂教学培养的主体,促进学生人格的提升和学科知识的发展;其次,应当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理念树立起来,教育要在学生的实践中深深扎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使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及其生活更为贴近;再次,应当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树立起开,应当明确的是,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可以与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对人才的要求相切合,不仅要知识性的发展学生,还应当实现学生心理、人格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初探共5页word资料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初探“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即: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一年多的新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即用生活化的理念来构建思品教学的大课堂。
1.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 生活化教学是落实思品“三维”目标的需要。
思品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者在课堂中要融为一体。
生活化教学以一定的生活情境为载体,让师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探讨对话,自主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观点,体验美好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地实现思品课教学三维目标的统一。
1.2 生活化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建设生态课堂的需要。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相统一的过程。
1.3 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它主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对真知的执著追求,勇于发现、发明、革新、开拓、进取。
在对生活情境探讨分析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不同观点的碰撞又往往会擦出思维的火花,形成新的观点。
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必备条件。
笔者认为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思维的批判性与求异性,杜绝千篇一律,而生活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了观点碰撞、思维创新的载体。
2.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主要途径2.1 置身社会生活。
可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到生活中选取教学情境,如到十字路口观察交通规则的作用,体会遵守规则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活动课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
思想品德活动课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课作为一种重要教学形式。
随着课改的深入,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被推广以及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结合时代背景特点,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自主性,深化教学。
1 创建生活化教学的环境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一些理论与道理大都是源自于生活,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知识,进而再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自主分析、对知识进行总结,达到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德育教育等目的。
所以,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创造出一个生动、和谐的生活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使学生于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生活经验、体验感受,锻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样利于对学生团结、经验分享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
2 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因初中的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理论一直是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出发,并结合现实世界,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做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使得问题呈现出生活化。
经研究发现,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性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初中的三年也是学生心理、生理变化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
这更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时期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同,运用与之相应的理念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面对初一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对周围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好奇,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不论是学习积极性还是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
因此,初中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课要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参与等。
以此增强学生活动次数,适应各类形式的活动。
初二的学生大多都进入了青春期,在生理、心理上都渐渐成熟,这段时期也可以称作是成长历程中的一段“危险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非常敏感,特别是对异性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较易出现早恋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生活化思品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情境一、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要构建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新课程的理念:“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
新课程的教材编写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
将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体悟生活、提升思维”,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准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准确的人生价值观。
生活之中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是僵死的条纹和抽象的原则,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趋势。
二、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思品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
体现“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使用政治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继而在政治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能够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政治,体会
到政治课堂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
我认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个主题,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堂引向生活。
“引导学生紧紧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
生活化的思品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力求体现学生生活,并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二是课堂教学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必须是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能够容易感知和有效参与的。
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教学目标社会化、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三是教学方法生活化。
三、怎样才能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新课程改革中努力探索“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各方面都要体现生活化,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要把教学活动“生活化”:“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
“从生活中来”,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感悟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
接下来是“到生活中去”,就是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使用于生活实际,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育的起点是生活,从贴近生活的实际出发,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领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作到读书明理;然后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好地驾驭生活,创造美好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教育要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1、教学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从生活中来)
陶行知说:“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新课程要求教育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耳闻目睹身边发生的事件导入,或以社会热点话题铺垫,或以具有轰动效应的国际爆炸新闻烘托,引领学生领悟生活,进入社会,感受现实,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2、教学内容:摸拟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学内容(到生活中去)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仿佛学生不是为自己而活着,而是为教材活着,不是为现实生活活着,而是为理想生活活着。
虽然为了说明教材中的某些观点,在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是理想化的、成人化的。
比如,在讲民族团结的内容时,举例都以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人物作为典型人物,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别,就很难产生共鸣。
在课堂上我更多的用身边的实例来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实现人生价值简单的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他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同学,在学校要为老师同学着想,在社会上要为他人着想。
这样才能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体悟生活、提升思维。
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
所以,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的沟通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习得“案例”本身,而应是习得“案例”之后的某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囿于教材。
教师一方面要对现行教材实行“二次”创造,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充实和重组;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外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讲合理消费内容,就能够给学生10元钱,让他去计划着花。
3、教学目标:从偏重于认知目标向“生活化”的多维目标转变
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调查、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例如:我在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这个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积极走进生活,调查身边水电以及日常学习用品的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
使用所学知识,理解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的必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的小窍门。
因为题目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同学们认真实行了调查研究,并纷纷建言献策。
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体会到了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带来的愉悦。
同时,学生自身也受到了教育,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理解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和发展。
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教会或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切忌死读书。
通过“生活(导入)——教学(生活化)——生活(回归)”“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活动,积极思考,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懂得生活。
要实现上面的教学目标,关键还需要我们的老师转变教育观点,树立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3、《陶行知文集》第977页
4、《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水平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