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一、引言思想品德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其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往往抱有认知上的困难和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教学难度较大。
如何将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思想品德知识,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将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直观地感受到思想品德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更加具体化,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
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到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冲击和引导,从而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取向和道德准则。
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品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3. 增强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思想品德知识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加深他们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思考并总结出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法。
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家庭、学校或社会上的事件,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对思想品德知识进行理解。
2. 进行现场考察和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思想品德相关的现场考察和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慈善活动、义工活动等。
通过实践中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思想品德知识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对于思想品德的理解。
3. 进行思想品德主题研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以思想品德为主题的研究课程,让学生通过调研、访谈、写作等形式,深入探讨思想品德相关的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抽象的道德教育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和应用道德教育。
一、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情感投入并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作为案例,让学生们从心理和情感上参与到教学中来。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某一天所遇到的某个道德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道德教育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们可以设置一些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道德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和判断。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分组,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道德问题进行角色扮演或演讲,让学生们感受到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道德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合理的生活规则,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通过榜样和示范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模仿,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比如,在校内特别功勋人物推荐方面,老师可以采用寻找善良行动,然后给予推荐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教育。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习惯,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的现 实生活相偏 离, 这使得 思想品德教 学无法与社会生活联 系起 来。 本文从 思想品德教 学生活化的含义和意义 出发 , 对初 中思想品德 教 学生 活 化 的 实施 展 开研 究 。 关键词 思想品德 ; 教 学生活化 ; 教 学途径
初 中思想 品德 课 堂 教 学 生 活 化 ,是指 在 教 学 中 融入 社会 生 活 内容 , 将 日常 教 学 与社 会 生 活 紧密 联 系 起 来 , 使 学 生将 学 习 的 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中, 通过社会生活检验课本知识 , 从 而激 发 讨论话题 , 小 明 一 家 的行 为反 映 出哪 些 社 会 问 题 ? 野 生 动 物 该 不 该 吃?如果有人请你吃野生动物 , 你怎么做?如果你发现有人捕
出学生学习热情 , 提高学习效率 。 下面就对初 中思想品德课堂教
学 生 活 化 展 开研 究 。 初 中思想品德课堂教 学生活化含义和意义 1 . 思想 品德 课 堂 教 学 生 活 化含 义 思想品德课 堂教学生活化是指 ,在教学 中教师通过 教学设
一
杀国家保护动物你该怎么做? 通过这样的活动 , 使学生的认知得 到展示 , 情 感得到渲染 , 从而促进学 生主动发展 , 学生通 过 自身 亲 自活动感受到 的都是真实的 ,自己所 总结 出的结论 也是可信
报告 , 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消费者权益受 到侵 害 , 要用法律维
护 自己的权益 , 并提高 自我保护意识 。 三、 结 束 语 综上所述 , 初 中思 想 品 德 教 学 源 于生 活 , 又 高 于 生 活 。通 过 初 中思想品德课 堂教学 , 要使学生形 成 良好 的思想 道德品质 , 将 学习 的到的知识转化为 自身 的一种 品质和美德 。在初 中思想 品 德课堂教学 中,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 况 , 选择适合学 生的教 学方法 , 将课堂教学与显示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 真正 的实 现初 中 思想 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 以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 升。 参考文献 : [ 1 】 陈燕娟. 回归生活的初 中思想品德课 实践探 究【 D】 . 华 东师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引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形成清晰的思考。
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环境营造教师可以通过环境营造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中加入贴纸墙,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张贴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
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家庭情况,可以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使课程更加现实、贴近和生活化。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真实的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
例如,在讨论如何解决校园垃圾问题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设想可以被实行的方案。
这样的实践也可以通过学生参观一些社交活动来实现。
教师不仅要在教室内进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 运用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剧本或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例如,在班级里组织一个模拟人民法庭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通过案件的模拟审理来增强学生对法律意识和公正思想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模拟角色中更好地理解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并组织与他人良好地合作。
4. 运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讨论“如何处理孤儿寡母的住房问题”这样的话题,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如何对待困难的人们,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总之,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结论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跳出传统思维框架的方式,它将教学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教学的探究共4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一、联系认知水平,正视现实生活,使教学目标生活化很多初中生在接受德育要求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先人为主的道德认知。
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冲突,造成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目标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是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体发展的枢纽。
目标生活化的操作程序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依照现实生活的道德准则,在分析教学材料中,努力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享受学习》一课时,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思想上对“学习是苦乐交织的”,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
因此,我把“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列为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
同时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孩子所受的来自老师、父母、社会的学习压力确实挺重,所以又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学习压力”的知识目标。
二、优化教材内容,活化教学素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的状态,要适应、包容全体学生灵活互动地发展,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选择。
本人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改换。
教材中安排的有些内容不一定适合每个学校或班级,在生活中可能有更好的内容,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些教材作些改换,选出最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内容来组织教学。
2.增添。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充实教学内容,增添自己的特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删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作合理的组合、增减。
如在教学《学习新天地》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重组。
确定了“学海任我游”的教学主题,先是学生自己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由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来自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道德需要、道法困惑的问题以及学生中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教学“鲜活“起来。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讲解道德方面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在讲解法治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除了教学内容外,教学方式也是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实践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消费者权益方面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消费者权益的保障方式和维权途径。
在讲解环保方面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当地的环境状况和环保措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如观察、交流、作品评价等。
在评价内容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公民权利方面的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制定一份维权计划,并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
在讲解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公德行为并记录下来,以此评价学生对社会公德的理解和遵守情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思想品德》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要构建者。
如何将《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成为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问题现状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文字和影像去学习道德教育,或者通过一些案例和故事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但是却难以真正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三、研究意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研究,探究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问题,总结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内容1.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分享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困惑和品德实践,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共鸣,进而使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得到深刻的内化和外化。
2.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关爱之情、责任之情等正面情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中感悟善恶、明辨是非,增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情感修养。
3.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实践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塑造和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生更 好地理解课文 , 思想品德教材采用 了大量真实反映 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的图片和情境 , 这更有 助于思想品 德课 堂教学的生活化 , 让思想 品德课堂教学 与学 生的经
验世 界融为一体 , 与学生在生活环境 中所进行 的种种活 动或作业联 系起来 , 以促使学生在生活化 的情境 中体 验 和学 习思想 品德知识 ,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以生命力 , 使思想 品德课堂教学变得具体 、 形象 、 直观 、 生 动。 如何使思想 品德课 堂教学生活化 , 笔者做 了以下几
生不理 解也就不 太喜欢学 习这些 内容 。要 改变 这一现
教 学语 言是课 堂教学 中师 生交流 思想 与信息 的工 具, 体 现了教师 的教学风 格。生活化 的口头语 言与肢体
语言, 能抓 住学生 的好奇 心 , 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 活跃课
状, 就要求把教材 内容 与学 生最 熟悉的家庭生活 以及形 式多样 、 内容 丰富多彩 的学 校社 区生活进行 融合 , 让思 想品德课堂教学真正从 生活 中来到生活 中去 。 比如教学 “ 我 国的分配制度 ” 时, 笔者让学 生把 家里的主要经济 收 入 的来 源列 出来 , 学生一下 说 了很 多 , 如“ 父母 的工资 ” “ 父母做生意 的收入 ” “ 父母把 自己种的农产品卖 出去得 到 的收入” ……笔者 接着让他 们找一 找除此 之外 , 家里 还有哪些其他 的经济 收入 。 他们 又说了很 多 , 如“ 家里 出 租房屋得 到 的租金 ” “ 社 区的分红 ” “ 把钱存 到银 行得 到 的利息” ……最后笔者再把学生 列的这些经济收入来源 进行分类 , 这样学生很快 就理解 了“ 按劳分配为 主体 , 多
…
…
…
…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发表时间:2016-02-29T09:21:57.23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1月上供稿作者:郑丽芳[导读]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
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
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硬塞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
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400多个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其中,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有187人,占总数的51.66%,一般的155人,占总数的42.82%,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8人,仅占总数的2.21%,没感觉的有12人,占比3.3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探究【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
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然后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初中生活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校外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生活化探究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建议加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实施方法、校园文化、校外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促进作用、建议、教育教学、生活化探究、思想品德、重要性、意义、关系、影响、应用。
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懂得自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一员,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和社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和重视。
1.2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将道德观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因李彦银摘要: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帮助,所以必须将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有力掌握。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结合教学经验,重点论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应当与生活紧密的联系,但是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措施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主,却与实际生活相脱节。
所以,我们想要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予以高度的重视,从而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一)教学理念死板陈旧虽然目前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大多数教师依然固守以往陈旧死板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中考,并不能将思想品德的教学与生活进行良好的结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道德素养的建设,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多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材中的内容,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照本宣科,整个课堂从头至尾都死气沉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就算记住了教师所讲的知识,也不会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这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教学内容理解不够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其知识随着实际生活中的变化而变化,很多教师不懂得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吸收先进的思想与新知识,而是依旧将已经过时的知识教给学生。
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了教学水平也难以达到要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吻合对学生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相吻合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这种有效的结合不但能够让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掌握更加的容易,而且在实际生活当中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决。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够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教师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指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使学生从小养成合法守则、自觉维护自身权益、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班级活动在班级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道德和法治主题的游戏或角色扮演活动,比如模拟法庭审判、道德情境剧演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违法的后果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守法意识。
2. 校园安全教育校园安全教育课程可以引入生活化案例,比如发生在校园中的违法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认识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共同维护校园安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法律制约和道德规范,比如参观法院、看守所,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和法治的严肃性,同时可以组织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升旗仪式可以通过升旗仪式教育学生爱国、尊法的情操,让学生通过仪式感受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尊严性,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2.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法律是社会的基本准则,需要每个人遵守和维护。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一、前言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上,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点。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内容固定,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
学生将其视作一种任务,而非一种自发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品德教育无法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缺乏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和认同,也无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重要性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特点,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践行思想品德。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提高其道德素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愿意主动地接受和实践思想品德教育。
1. 引入案例分析生活是最好的教材,通过引入社会中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不同思想品德的表现和影响,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思想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地树立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建立思想品德实践平台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生活化,学校可以建立一些比较丰富的思想品德实践平台,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到思想品德的力量,加深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和认同。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有机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PPT、视频等,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通过视频的讲解和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人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来源。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过于抽象、理论化,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如何使之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达到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实实在在的学习经验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理论书本。
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更容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如身边发生的道德失范事件、法律纠纷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讨论事实、评价行为,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道德与法治知识。
2.亲身体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实地考察等形式,亲身体验法律与道德的制约和约束,使他们对法治和道德有更深刻的理解。
3.问题导向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难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和道德知识。
4.实践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1.增强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热情。
2.加深理解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的法治和道德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际能力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实践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实践传统的思想道德课堂教学以课堂为基础,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德育的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割断了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学生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知行严重脱节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只处于认识阶段,没有上升到实践层次,其所学没有很好地指导实践,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产生知行脱节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针对这样的教学弊端,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将现实生活引入课堂,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1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来学习呢?毫无疑问,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是一条重要途径。
我们要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以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
如教学《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深切体会到家长对自己寄予的殷切希望与深沉的爱。
然后,我再让学生列举一些家长爱护自己的实例。
学生说完后,我因势导入:“这一切都融入了家人对我们的爱与期望,我们被家的温暖所包围,生活在幸福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充满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让爱永住我家。
”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愉悦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即: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然而,怎么体现生活的课堂?怎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一年多的新课程思想品德课教学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即用生活化的理念来构建思品教学的大课堂。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前提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而编写。
教师要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即正视现实,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带给学生的影响,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切合地方实际的,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目标体系,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乐意接受,容易做到。
比如我在教《身边的诱惑》时,我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由于受本地区赌博(麻将、扑克等)成风的影响,思想上对“赌博”还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因此,我把“了解赌博害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对赌博的憎恨感。
”列为了本课的情感目标之一;又考虑到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除了让他们“抵制和不参加赌博活动外”,又提出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传说服工作”的要求。
因为确定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又注意全面落实,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度较高。
:(2)课堂活动生活化新课改倡导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
因此,思品课堂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辨,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学习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
对于初中生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寻找生活化教学的路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法治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实践、探究,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延伸和应用,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道德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二、探索与实践的案例分析1. 利用案例教学利用案例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讲解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欺负同学、打骂老师、盗窃行为等,然后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观念。
2. 实地参观与体验通过实地参观与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法院、警察局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过程,让学生明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
可以邀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到校做法治教育宣传,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升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法治的力量。
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交通安全宣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55
《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
这些都是很重要且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
如:《过富有情趣的生活》《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硬塞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
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
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有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对全校三个年级的400多个学生做了相关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其中,喜欢思想品德课的有187人,占总数的51.66%,一般的155人,占总数的42.82%,不喜欢思想品德课的8人,仅占总数的2.21%,没感觉的有12人,占比3.31%。
而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上都认为思品课的大部分内容与生活是有一定联系的。
认为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思想品德课相关知识的有132人,占比36.46%,认为生活中有时能用到思品课知识的有226人,占比62.43%,认为很少会用到的只有4人,占比仅1.11%。
而学生印象的一课大多填的是《师友结伴同行》《多元文化的地球村》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章节。
最后对于思品课的建议一项,大多学生写了希望思品课能更幽默、轻松,加强师生的互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思想品德课的,知道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重要性。
可是为什么很多教师会觉得上课学生不投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呢?我们再看一下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就知道了,其实学
生印象深刻的课也是教师感觉效果好的课。
这些课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能互动起来,能说到自己心坎里去,让学生感兴趣。
在问卷调查做完收集到了数据以后我们就调查中反馈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上完了以后再收集学生意见,发现学生不仅上课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且印象十分深刻。
改变了学生以往抄笔记应付考试,上完考完什么都不知道的状况。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怎样实施呢?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基本实施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分析)――生活经验(回归)”的循环。
“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把生活原型与教材知识结合,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
“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准备
教师上课前必须依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实际情况,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
并把生活案例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示给学生,把与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
在教学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比如:在八年级上册《男生女生》这一课中,主要针对青春期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这个敏感话题进行了讨论。
这一时期的学生都有对异性的好奇心,而面对发育后身体思想差别越来越大的异性,如何正常友好地相处是很多青春期学生的苦恼。
稍显亲密难免会引来绯闻,而完全不予异性接触又不利于集体的团结。
所以,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异性交往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本身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
这一节课笔者就用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准备中,笔者让他们先回去观察、感受女生和男生各方面的变化和差异。
这样就为这一课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课堂教学
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只一味地讲授很可能出现前面提到的两种状况,要么哄堂要么闷堂。
所以,一上课,笔者就让学生把教室分成了前后两块地盘。
前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女生,后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男生。
于是,笔者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卫生委员,在全校大扫除的时候,你会给班里的男生和女生各分配什么劳动?说一说男生、女生分别在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方面的优势。
”学生纷纷发言总
结:“女生心思细腻、温柔善良、善于关心别人……”“男生坚强、勇敢、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富有挑战精神……”这样带入学生生活,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设身处地地认识到男女生各自的不同和优势,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回到教学重点
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这一环节水到渠成直击重点。
在这一环节开始之前,笔者先问了同学们:“你喜欢和异性交往吗?男生和女生为什么要进行交往呢?”有了上一环节的铺垫,学生了解了彼此的不同,自然能够顺理成章地回答:“可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生活中遇到身体发育方面的问题会不会解决了?”“会。
”“那好,我来考一考你们。
”在这些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男女生交往有利于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
“所以,以后与异性交往完全不用遮遮掩掩,不好意思了啊,都能够大大方方进行正常的交往,建立正常的友谊。
”“以后再遇到大扫除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请求男生帮忙干体力活了啊!”女生唧唧喳喳地说。
而男生们都很绅士地接招:“随时准备着为你们效劳。
”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教师很轻松,学生学到的知道也更全面更扎实,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让学生寓生活于教
育,让教育回归了生活,让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很好的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能够很好地应用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把生活中的问题展示在学习中,让他们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与生活沟通。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体现。
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让生活融入学习,学习指导生活,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期待思想品德课,关注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真正起到服务于生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