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法律常识、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由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抽象性和不直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融会贯通。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生活化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首先要明确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法律常识宣传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在生活中常见的欺凌行为,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法治知识,了解欺凌行为的法律意义和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意识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在思考中领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

当教师讲解有关网络隐私保护的知识时,可以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以及违反网络隐私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为了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生活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知识。

在讲解交通安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交通事故的视频,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2024年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及实施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道德实践能力。

最后,生活化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在讲解诚实守信这一品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身边的实例,如同学间的诚信交往、商家对消费者的诚信经营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分析其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的生活化为了实现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交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一品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四、实践活动的生活化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推动教学生活化。

例如,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五、课堂氛围的生活化课堂氛围的生活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生活为载体。

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日常行为、家庭环境等联系起来,将抽象的道德原则具体化为具体的生活行为,并通过生活化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引导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与体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其能够从内心认同道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采用故事、影视作品、音乐、美术等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来内化道德规范。

3. 反思与讨论。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团体活动,通过个人经验的分享、互相交流倾听,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反思,让学生自主总结道德经验和原则,提高其道德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 创设情境。

通过情境创建的手段,创造出一种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的情境,让学生从中面临道德冲突、选择困难等问题,并通过与同学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解决和协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5. 以身作则。

作为教师应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示范。

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表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需要注重将道德规范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情感体验、讨论反思、情境创设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运用道德知识的能力,从而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3、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途径、方法,从而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模式。
4、通过实践和研究,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主要采用:
1、文献研究法。收集研究有关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文献资料,来思考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相关理论成果,提供一些可能对本课题研究有着促进作用的有关研究思路和方法。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通过收集深入开展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先进经验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明确研究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与措施。
(3)参加研究学校制定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4)对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并记录。主要内容有:课堂行为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教后反思等。
(5)对研究结果进行追综分析。主要内容有:教师的教学过程反馈;教案设计检查督导;学生作业质量分析
(6)对行动研究的反思评价。①参加研究教师的座谈,交流感受;②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座谈,寻找不足;③参加研究教师与学生代表从各自角度对研究过程与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即研究课题体会(或心得)。
二、选题的目的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从本质上确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初中德育的主渠道。这种本质上的确定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不能仅定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在传授道德知识、政治理论的基础上,应该侧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和升华,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其操作性很强,并且融于社会、生活的教学环节很多,它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将抽象的道德教育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和应用道德教育。

一、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情感投入并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实际操作中,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作为案例,让学生们从心理和情感上参与到教学中来。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某一天所遇到的某个道德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分享和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道德教育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实践能力。

教师们可以设置一些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道德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和判断。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分组,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道德问题进行角色扮演或演讲,让学生们感受到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道德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有助于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师们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设置合理的生活规则,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通过榜样和示范的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模仿,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比如,在校内特别功勋人物推荐方面,老师可以采用寻找善良行动,然后给予推荐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教育。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习惯,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引言思想品德课程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往往以传授道德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以期能够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 增强学生教学的针对性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寻找、选择与学生相关的内容,在生活中展示事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

《思想品德》是一门关于人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的课程,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学生教学的针对性。

1.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道德情感,使抽象的思想品德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多种生活实践中,会不断地与家人、同学、老师等人进行交往。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认识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情感、沟通技巧,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往习惯和行为习惯。

2.3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思想品德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困扰,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心理调适能力。

3.1 故事引导法利用富有生活情感及吸引力的故事或案例,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发掘道德含义,引导学生从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身上汲取道德教育的营养,增长道德情感。

3.2 学生参与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主动思考,亲身实践,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4页word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4页word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培养和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一个学生的成才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活化教育的转变时,也同样考验着老师的教学方式。

在进行教学课堂生活的途中,不是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而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生和教学情况制定合适的生活化方法,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和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道德。

一、思想品德课教育生活化的意义1. 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在教育上,老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学生和辅助学生的工作,教育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

将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活化教育正是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主动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而老师的作用也不是在课堂上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思想教育,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由被动的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2. 让书本上的知识彰显生命力在教育上,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复述课本,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不能高效的获得知识,反而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而生活化教育便是将课本上那些单一的文字,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知识形成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让知识不再枯燥,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3. 凸显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育,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

作为益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与现实世界的交流,让学生更好的用思想情感进行交流、对话与合作。

将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生活化教育,凸显了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使得枯燥的?n堂变得更加生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1. 巧设问题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问题的形式来创设一些情境,并把这些情境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此来拓展学生们的思维,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引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增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更新和改进。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形成清晰的思考。

因此,本文将讨论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环境营造教师可以通过环境营造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例如,在课堂中加入贴纸墙,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张贴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也很重要。

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家庭情况,可以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进行,使课程更加现实、贴近和生活化。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真实的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

例如,在讨论如何解决校园垃圾问题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设想可以被实行的方案。

这样的实践也可以通过学生参观一些社交活动来实现。

教师不仅要在教室内进行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 运用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剧本或角色扮演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例如,在班级里组织一个模拟人民法庭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通过案件的模拟审理来增强学生对法律意识和公正思想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模拟角色中更好地理解问题,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并组织与他人良好地合作。

4. 运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例如,在课堂上讨论“如何处理孤儿寡母的住房问题”这样的话题,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如何对待困难的人们,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总之,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结论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跳出传统思维框架的方式,它将教学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发现。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经验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包括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性和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法律法规时,可以以学生身边的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为例,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学习道德规范时,可以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为例,分析何为正当行为、何为不当行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 运用情境模拟进行教学运用情境模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捡到钱包后应该如何处理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应有的道德选择。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积累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的知识。

3.开展案例分析课堂活动案例分析是生活化教学的另一种形式,也十分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真实事件或虚构的情况,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理性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到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角色扮演活动5.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志愿服务、法治教育讲座、道德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分析【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而生活化教学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实施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思想道德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道德规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价值观和品德观的形成。

本文总结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重要性、实施方式、影响、应用、案例分析、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生人生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将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真实生活案例、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更易于理解课程内容,更容易接受道德观念。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的内涵,更好地将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形成自觉的良好品德习惯。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式包括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讨论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开展角色扮演等方式。

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道德决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道德规范。

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会道德规范,还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通过生活化案例、情境模拟等方式展开,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思想品德》是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要构建者。

如何将《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成为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问题现状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很多学校普遍采用的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文字和影像去学习道德教育,或者通过一些案例和故事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但是却难以真正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模式。

怎样让《思想品德》课程更贴近学生生活,让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三、研究意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研究,探究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化问题,总结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五、研究内容1. 生活情境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分享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困惑和品德实践,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共鸣,进而使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得到深刻的内化和外化。

2. 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关爱之情、责任之情等正面情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中感悟善恶、明辨是非,增强学生的道德自觉和情感修养。

3.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实践和品德修养,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塑造和提升。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生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一、观念转变,注重生活化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被视为抽象的知识,只是一些理论的堆砌和乏味的教科书知识。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却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体验、思考,使之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二、以身边事例教育引导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

可以通过学校习惯教育、班级管理规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例子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从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如何贴近自己的生活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落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审判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责任心。

四、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行动中体会到做好事的快乐,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建立正面榜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正面榜样。

在生活中,教师要始终遵守道德规范和法治要求,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与法治的要求,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学科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以初中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围绕初中学生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把基础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育的意义第一、教学生活化是一种教学方法,突破了原有的课堂教育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教学生活化运用巧妙,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第三、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别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育的步骤第二、新课导人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印象是先人为主的,如果首次认知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会导致学生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难以提起兴趣:反之如果首次认知给学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和强烈的刺激,就能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灵活性,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所以在导入新课是运用生活化的案例学生会更感兴趣。

在新课导入《礼貌的力量》时:请学生演小品《问路》情节?:张井进城,向一位老大爷问路:“老头儿,这儿到县城有多少里路?”老大爷没有回答。

张井又叫道,“你是聋了还是哑了,怎么不回答?”老大爷慢慢转过身来,张井见老大爷脸上有一道疤痕,又大声喊到,“疤老头儿,我在问你呢,这儿到县城的路还有多少里?”这时愤怒的老大爷举起手中的拐杖,大声吼道:“这儿哪有‘礼’,这儿只论‘杖’。

”张井慌忙逃走了……这种场景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不礼貌交往不能获得成功。

这样教学过程中,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体验乐趣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组织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把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作为着眼点,在课堂中用模拟生活情境来具体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中学阶段。

初中是学生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要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加生活化,更好地与学生生活相融合,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道德与法治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集体讨论等形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

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二、注重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播放感人的视频、邀请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等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道德责任感和正义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鼓励学生坚守道德底线,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友爱心和奉献精神,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力量。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走出校园,深入社区、乡村、法院等地,让学生亲身接触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现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学生们可以实地参观,与社会各界人士交流,了解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并参与社区义务活动,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四、树立榜样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树立榜样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规范,通过树立先进典型、英雄人物等榜样,让学生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探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探究【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环节。

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和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然后探讨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初中生活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校外实践活动对思想品德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生活化探究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建议加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实施方法、校园文化、校外实践活动、家庭教育、促进作用、建议、教育教学、生活化探究、思想品德、重要性、意义、关系、影响、应用。

1. 引言1.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是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懂得自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一员,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塑造和社会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必须引起重视和重视。

1.2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将道德观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内容提要: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课堂学习的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探究
导言:《弟子规》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其次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

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这里面首先和其次要做的,要学的,都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范畴。

如:《孝敬父母》、《理解老师》、《交往有艺术》、《承担责任》等等,每一课的内容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思想品德课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硬塞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听起来毫无兴趣,常常出现上课打瞌睡、玩手机、写其他作业的情况,不把思想品德课当作一堂真正的课来上,放纵自己。

甚至有同学认为学了对自己的成绩和生活没什么意义,学不学也没什么影响,觉得这样一种学科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一上课就找其他事做,没真正投入这节课中间来。

那么,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看法究竟怎么样呢?我们在学校三个
年级做了相关调查。

(共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从表中的资料可以看出,学生大部分还是喜欢思想品德课的,知道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对生活的重要性。

可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会觉得上课学生不投入,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呢?我们再看一下学生印象深刻的课就知道了,其实学生印象深刻的课也是老师感觉效果好的课。

这些课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能互动起来,能说到自己心坎里去,让学生感兴趣。

在问卷调查做完收集到了数据以后我们就调查中反馈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计),上完了以后再收集学生意见,发现学生不仅上课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且印象十分深刻。

改变了学生以往抄笔记应付考试,上完考完什么都不知道的状况。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怎样实施呢?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基本实施步骤可以归纳为“生活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分析)--生活经验(回归)”的循环。

“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把生活原型与教材知识结合,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

“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操作流程可归纳为:
1、课前准备
教师上课前必须依据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实际
情况,寻求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找到学科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

并把生活案例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示给学生,把与这一课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点提炼出来。

在教学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问题,“体验”课文内容。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成长的烦恼》这一课中,第一小节“青春发育”主要讲的是身体发育方面问题带来的烦恼。

了解、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课涉及男孩女孩生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年龄小,难免会产生难为情、不好意思的心理,课堂上会出现哄堂或闷堂现象。

这两个极端不利于学生对青春期形成正确认识。

很多学生正因为青春期的发育变化十分苦恼,很怕面对这些变化。

所以,如何让学生正确面对青春期的发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本身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

这一节课我就用了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在课前准备中,我让他们先回去观察、感受自己进入中学以来身体各方面的变化;想一想在生理发育方面带来了哪些困扰。

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心知肚明,为这一课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课堂教学
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只一味的讲授很可能出现前面提到的两种状况,要么哄堂要么闷堂。

所以,在一上课我就让学生把教室分成了前后两块地盘。

前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女生,后面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组男生。

女生和男生只能在
同性别的组内走动,不能超越到异性的地盘上去,被抓到要受罚,而每一性别组自己也要做好自己的保密工作不能被人偷听到。

上课一分完组我就问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吗?”学生这样一分位置以后非常兴奋的大声答到“知道”。

我说:“请一切听指挥,让开始讨论,你们组内就把你们自己的围墙围好,悄悄讨论,互相借鉴经验啊。

”“好”于是,学生开始了第一轮问题的讨论“青春期我们身体方面有哪些变化?”。

由于按性别分组,所以一叫开始同学们就毫无顾忌的开始讨论,而且每个组内都捂得严严实实的,害怕别人听到、看到。

但从每个组内时不时的传来嘻笑声,有的同学之间甚至开始你摸摸我,我摸摸你。

看到这一情景我就知道,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都应该解决了。

学生每个人的身体特征不一样,每个人的身体变化也不一样,这样私密的一交流大家就都清楚了。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有哪些变化,而在这一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大家在一起这么一交流也就迎刃而解。

因为大家都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都是迟早会经历的问题。

所以,什么害羞啊,恐怖啊、难以启齿啊都这样一交流就解决了。

在这样讨论了25分钟以后,课本上教学内容的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

3、回归生活实际
这一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开始之前,我先问了同学们“你们都知道青春期会有哪些变化了吧?”问题完了以后都是慷慨激昂的回答“知道了。

”“现在还有因为身体发育方面带来的困扰了吗?”“没有。

”“生活中遇到身体发育方面
的问题会不会解决了?”“会。

”“那好,我来考一考你们。

”接着我举了几个青春期中学生在身理发育方面遇到烦恼的案例,什么来月经怎么办啊,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男生长胡子怎么办?长痘痘怎么办等等问题,学生都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给出很好的回答。

“你们怎么都不害羞了啊,都能够大大方方的把这些敏感词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口。

”“大家都这样,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以后在身体发育方面再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解决?”“与同学讨论、找老师、上网查……”学生七嘴八舌举了很多可行了方法,甚至有的女同学说,要苦力的就找男生帮忙,女生总有不方便的地方。

男生们都很绅士的接招“随时准备着为你们效劳。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老师很轻松,学生学到的知道也更全面更扎实,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让学生寓生活于教育,让教育回归了生活,让思想品德课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很好的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生活--教学--生活”的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中能够很好的运用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实施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把生活中的问题展示在学习中,让他们学以致用,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与生活沟通。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个体现。

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
面对面的对话,让生活融入学习,学习指导生活,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期待思想品德课,关注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真正起到服务于生活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