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概要
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优劣分析
三、公允价值较于历史成本的劣势分析
一、产生基础及发展历程
历史 成本作为机器 工业时代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进入到了 一个相当繁荣的时期 。历史成本计量有两 个前提假设: 一是币值稳定 假设,二是社 会平均劳动生产率 不变假设。这两 个假设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在会 计计量中所占的比重 。20 世纪初,币值较 稳定, 社 会平均劳 动生产 率变化不 大, 历史 成本发 展迅猛并 占据了 主 导。但随着经济的不 断繁荣, 社会平均劳动生产 率不变假设无法பைடு நூலகம் 好 的满足, 公允 价值等计量 属性得 以发展。
公允 价值在会计上的正式提出可 以追 溯到1 95 3年 AI CPA在谈到 无形资产初始 获得时。2 0 06 年9 月, 美国财务 会计准则委员 会出台了 SFAS1 5 7《公允价值计量》并对2 007 年1 1 月1 5日以后开始公布的年 度和中期财务报表生效 。I ASB、FASB、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 允价 值定义略有不同, 国际会计准则第3 2号和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第4 2 条的定 义相 似,指资产和负债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 况的交易 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 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I FRS1 3 号对公 允价 值 的定义与SFAS1 57 相似, 指在有序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 销售一 项资产所 收到或者转 移一项负债 所支付的价 格。随着 经济不断的 繁 荣, 公允价值 计量开 始频繁的出 现在人们眼 前。
浅析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分析
浅析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分析浅析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分析[论文关键词] 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利弊,完善[论文摘要] 历史成本会计因为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将不能取代公允价值会计,因此当前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公允价值会计,本文首先指出了金融危机以后引发的关于公允价值利弊的激烈讨论影响公允价值会计的前途,然后是人们开始谈论公允价值的优越性以及如何更好的利用和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制度。
金融危机的后,人们开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利弊展开了激烈讨论。
这一热潮影响了公允价值会计的未来发展,挑战了在其他领域推广公允价值会计的进程。
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制度提供的信息是非中性的会计信息,因此,它带来了非中性的预料不到的结果。
由于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使得其不可能成为公允价值会计的替代品,因此,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法来完善现行会计制度减少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带来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措施:提升估值技术的可靠性,建立逆周期的准备金制度,解决准则执行中存在的诸如部分准则过于复杂、针对性披露较少、面临的诉讼风险等问题。
此外,正确区分财务报告资本和监管资本有助于认知公允价值会计作用。
一、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历史成本会计是一种以历史成本为资产评估计价的会计实务。
历史成本会计有许多优点,但缺陷也非常严重。
(1)估值技术的可靠性降低了持续通货膨胀,剧烈物价变动使得历史成本会计收到了冲击。
当价格发生剧烈变动时,成本与收入的比配就缺少了逻辑上的统一性,存货成本、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已经不在具有可比性,企业的经营业绩可能出现严重虚胖,这将导致财务状况失实。
因此,如果按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难以真实的反映一个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2)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动摇了衍生金融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向荣辈出,其特点是报酬和风险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时,而是在合约签定之日,这就带来了部分内容太过繁杂,缺少针对性披露,缺乏有关判断的具体指南以及诉讼风险增加等一连串问题,使得历史成本会计的计量属性确认基础动摇了。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发布时间:2009-3-18[文章编号]1009 - 6043(2008)01 - 0025 – 0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李林,刘宇(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
从历史成本理论和公允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发展历程的分析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
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但其重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B一、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产生的基础历史成本作为机器工业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步入了鼎盛时期。
建立历史成本的假设前提有两个:一是币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假设。
二十世纪初期,由于货币基本稳定,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较慢,历史成本原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计量模式并沿用至今。
然而,在后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明显,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显著。
这一变化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根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但是,由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目前尚没有一种成熟的计量模式可以全面替代该计量模式,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仍将长期存在和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人们应当报着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计量模式的产生和相关理论探索,多种计量模式并存的状况必将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会计计量领域的一种趋势。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是近十年来国际会计研究中最前沿的问题。
所谓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探讨【摘要】会计对经济业务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三个阶段,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
随着经济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日新月异,用公允价值取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仅是弱势有效,且公允价值的计量参数还难以有效的获得和估计,于是更深入地探讨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发展方向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会计信息质量一、历史成本及其计量、公允价值及其计量的涵义历史成本,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iasb的定义:资产的登记,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在某些情况下,按照在正常经营中的为偿还负债将要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fasb概括为:指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实际业务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价。
这里的取得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
历史成本计量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之上,坚持按初始交易价格入账后一成不变的静态反应观,不认为资产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动。
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定义为: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而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负债的现实价值。
但这种对立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
另外,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
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可能就是过去环境下的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各自有哪些优缺点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①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能够及时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②公允价值计量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真实地反映交易的本质,反映市场直接或间接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
缺点:①可靠性差,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公允判断难度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②使用信息成本高,在每个会计期末都要分析各种因素,对未来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判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③可操作性差,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现值技术在会计计量中很难操作。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较强的可靠性、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缺点:①持续通货膨胀和物价剧烈变动时,难以真实反映一个企业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②只能对确定的经济资源进行计量,而对一些不确定的知识资源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反映。
③仅反映过去的交易事项,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对当前市场信息的需求,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
论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会计计量的实证统计分析
论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为辅的会计计量的实证统计分析一、双重会计计量的论述(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认识我国历史成本的发展过程与我国市场的转型和完善程度是息息相关的。
在1997年之前我们国家的企业都使用历史成本来计算资产或负债,历史成本占据垄断地位,在提供真实信息方面有重要作用,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新的资产和负债的出现,历史成本无法满足经济的需要和决策使用者的需求[3]。
还因信息不对称,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通过历史成本计量所得的信息获取企业的内部变化情况。
从而,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出现了两种计量模式共存的情况,但是历史成本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2.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优缺点(1)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首先,历史成本的相关数据比较容易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其次,使用历史成本属性的企业数据比较可靠,因为历史成本是实际的交易中得来的,而不是估计交易。
最后,历史成本具有很强的可验证性和可核性。
(2)历史成本计量的缺点首先,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信息相关性不足。
历史成本只反映一个时点的价格,不涉及后续计量的问题。
其次,历史成本计量不符合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由于收入都是现在的价格确定的,而发生的成本和产生的费用都是按照当时的实际价格计量的,从而导致收入与成本、费用的不匹配。
最后,历史成本计量不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公允价值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避而又重新提倡几个阶段,一波三折。
到目前为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没有完全成熟。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已经不能准确地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都会把公允价值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去[1]。
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根据自愿原则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结算的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缺点(1)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首先,在市场上,如果有相同的资产和负债的,用相同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如果市场没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而有相似的资产或负债报价的,应用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如果市场连相似资产也没有,那么用估值技术来做公允价值的计量,估值技术一般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缺点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什么优缺点一、公允价值优点1、公允价值恰当合理使用,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收益,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2、公允价值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交易的结果,有原始凭证作依据,可验证。
而历史成本当物价波动较大或币值不稳定时,不能真实体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影响当前决策。
二、公允价值缺点1、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使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企业盈余管理,操控利润、调节资产结构的工具,影响会计报告的质量,降低信息价值。
历史成本能防止随意性,便于了解和比较。
无须经常调整账目,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维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历史成本易于取得,简便易行,不必经常调整账目。
公允价值不易于取得。
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信息成本较高。
扩展资料会计计量基础的发展因为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要保持真实性和谨慎性。
历史成本计价,能够查询到你购买这个资产所支付的实际价格(比如,看一看购买凭证、发票等,就是说有据可查)。
另外,早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物价不像现在社会这样经常波动,因此用历史成本计价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合理的;最后,会计信息要保持谨慎性,谨慎性要求对资产的升值收益的确认要慎重,能不增加就不要增加了,还是保持原来的历史价格,也就是最初的购买价格。
后来,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历史成本计价方式已经不再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了,出现了一些挑战。
当资产的市价、可收回金额等低于资产实际成本时,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和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净利润等均将被高估,从而导致财务报告难以真实、公允地反映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此时就需要对传统的历史成本法进行变革。
因此,在1998年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引入了可收回金额等计量基础来反映企业资产减值损失。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对企业的影响
论历史成本和公 允价值优缺点 及对 企业的影 响
高蓉 巴陵 石 化公 司 物 装部 财 务 室 4 1 4 O1 4
摘要 : 本 文 分析 了历 史 成 本和 公 允 价 值 优 缺 点 对 企 业 的 影 响 , 指 出建 立 历 史成 本 和 公 允 价 值 相 结 合 的 。 关键词 : 历 史成本 ; 公允价 值 ; 优 缺点 ; 影 响
一
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优缺点及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1 、历史成本 的优 点 长 期 以来 , 在 我 国传统 会计 实 践 中历 史成本 发挥 了重 大 的作 用 , 历 史 成本 之 所 以能 在 长期 的会 计 计量 实务 中 占据 主导 地 位 在 于 其 具有较强 的可靠性、客观性及可验证性 的特征。首先它是买卖双 方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客观的确定的, 而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进行估 计因此具有了客观可靠性 。其次它有交易时留下 的原始凭证作 为 依据 , 具有了可检验 I 生。最后历史成本最容易取得 , 而不像其他计量 方式 获取 的成 本 较高 , 费 用 以资 产的 实 际耗费 计量 , 收入 是 以销 售产 品的实际价格计量 , 企业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和收益 的确认都是建立 在实际交易基础上的从而可以避免歪 曲经营收益 , 另外历史成本计 量 无 需 经常 调 整账 目 , 它要 求 资产 和 负 债都 按 其取 得 或交 换 时 的实 际价格入账 , 人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内一般不做调整 , 这 样可以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 维护了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 2 、历史成本 的缺点
的 目的。利用地 区税率差 异 , 减少税 负。如税法 规定 , 西部大开 发 的企 导致他们之间激烈的价格竞争; 现代企业最基本的竞争战略则是差异化 业所得税率为1 s % , 可以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 进行关联方定价, 以达到 竞争 , 价值竞争为企 擀 的内容。价值链管理的目的沈 要 将核 企 减少税 负的 目的。 业与供应商、分销商、服务商、客户连成—个完整的网链结构, 形成一 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通过价值链的创建, 实现整个价值链的低成
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分析
历史成本会计局限与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也发生了变化。
公允价值会计是当前新型的一种会计实务,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虽然在会计发展过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会计实务,他已经引起了公众的注意,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公允价值会计的优越性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这种会计制度。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利弊自从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之后,人们就已经对这种会计实务关注起来。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人们更加对这种会计制度的好坏展开了深入地研究。
这股研究热潮严重地影响到了这种会计制度的发展,开始挑战这种会计制度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社会地位。
传统使用的历史成本会计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是不可能代替公允价值会计的,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或方法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提升估值技术,建立科学的准备金制度,进而解决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准则在实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减少会计工作的风险。
1 历史成本会计的局限所谓的历史成本会计主要是指以历史成本作为评估的一种会计职务,它在会计实务发展史上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会计实务也是有很多缺点的。
1.1 估值技术的可靠性降低了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过程中,物价发生剧烈的变化,市场出现通过膨胀,这就对历史成本会计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正因为市场价格浮动很快,成本和收入之间的配比不统一,企业的营业额也出现了严重的虚胖现象,这就会导致财务统计出现失真情况。
所以这时使用历史会计成本,就很难真实反映出现企业的经营状况。
1.2 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动摇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也不断的衍生发展,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报酬和风险的转移发生在合同签约的时候,这就使合同发生之前的内容过于复杂,缺少一定的针对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使历史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影响了这种会计实务的发展。
1.3 历史成本会计的不相关性很强会计实务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是相关的,这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所谓的相关性就是通过不同的会计信息影响不同的决策管理,进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个很好的认识,这也是目前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式
负债理 念 , 但是公允价值是经过 企业 会计 人员的认识加工而 得出来 的 , 这种计量模式对决策有用 观的支持是间接而非直 接。
受托责任观 , 也不符合会计 实务界 的实际情况 , 首先 , 会
计人员 和企业所 有者 , 未必是 委托代理 关系 , 很多 民营企业
定了基调 ;然后从产业资本和金融 资本 的差 异分析入 手 , 总 结 两者不 同的特 点, 结合 两种计量模 式的不 同 . 分析 科 学的 会计计量模式选择 . 最后得 出结论。 关键词 : 历 史成 本 公 允 价值 会 计计 量模 式 2 0 0 6年 1 2月我 国财政部颁布 了新 的会计 准则体 系 , 并 规 定于 2 0 0 7年实施 , 2 0 1 2年 又针 对该 准则体 系进行 了部分 修订 。该准则颁布后 ,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就进入 了历史成本
F I N A NC E E C ON OMY 金 融经 济
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混合 应用下的会计计量模式 ‘
李 志益
( 贵 t , l 财经 大学会 计 系, 贵州 贵阳 5 5 0 0 2 5 )
摘要 : 历 史 成本 法 与 公 允 价 值 法 是 企 业 资 产 计 量 的 两种 模 式 ,近 年 来 对 于 两 种 方 法 孰 优 孰 劣的 争 论 一 直 比较 激烈 本 文 对 此 进 行 理 论研 究 , 提 出新 的 观 点 。 本 文 首 先 从 分 析 会 计 目标 和 本 质 入 手 , 对会 计 计 量模 式 的 选择 中人 的 实践 因素
有用性 , 强调对投资者提供有用 的会计信息 。但是 这个 会计 目标受到很多会计 学者所反对 , 因为什么样 的会计 信息是有 用的? 其是否有用判断的标 准是 什么? 是管理层 、 投资者还是 监管当局来 判断信息有效?会计信息的服务主体是多元 的, 不 同的信 息主体对会计信 息有着不 同的需求 , 例如, 银 行等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
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
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重点对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一、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一)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
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
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我们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1)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2)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主导会计制度变迁。
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反之,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
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
(二)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
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分析比较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分析比较摘要:摘要: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明确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概念,再重点分析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核算的差异,最后从可靠性和相关性两方面来综合比较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比较分析一、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概述(一)公允价值概述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
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自愿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最大的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是种具有明显可观察性和决策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被世界很多市场经济国家所推崇。
新会计准则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到我国的会计体系中。
并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二)历史成本概述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
资产在其取得时为它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负债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为交换而收到的或为偿付将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标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取得的各种财产物资,应以其购进或建造时发生的原始成本即实际成本人账,并以此作为分摊和转作费用成本的依据。
当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新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历史成本的定义作修订。
二、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影响的差异(一)入账价值的确认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历史成本,即资产取得时的实际资金消耗,而且一经确定不得更改,而以公允价值计量时则不然。
由于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一种评价,随着市场的变化,公允价值处在经常性地变化之中,与此相适应,资产的入账价值就不能是确定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进行调整。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一、公允价值会计模式的优缺点及对企业影响公允价值在资本保全方面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获取得这些能力所需要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持,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由此可见回购能力的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计算,则计算出的余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了保全,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状态下进行。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公允价值也饱受争议,原因在于有一些种类的资产已经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出于会计谨慎性原则,一些企业不得不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的“账面价值”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另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编制的财务报表,主观性过强,再加上各种数据波动幅度大,市场也在频繁的变动,这就导致了一些数据不容易取得,并且统计口径也存在着差异,造成了投资者和市场分析人士无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容易导致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控,使得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给管理层的决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其次,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较大将给企业当期的利润状况带来很大的波动,这对于资本市场还欠完善,利润操纵现象严重的企业来说,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加剧问题的严重性,特别是对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还要确认由于价格波动所引起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这会导致企业利润激烈的波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增加了金融风险。
另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给评价经营人员当期的业绩带来困扰,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动不是本公司经营人员所能控制的,它往往受外部经济这个大环境的影响。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及利弊分析
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及利弊分析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1、历史成本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算。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2、重置成本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负债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算。
3、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算。
4、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算。
5、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算。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限制、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按照企业执行的不同的会计计量要求,对企业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会产生较大影响;具体采用什么样的会计属性计量标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具体的数据需求者而定。
1.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它是会计准则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因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而一直被作为主要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的组合,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
采用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主要在于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现时企业真实价值;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只能反映企业某种程度上的经营收益,没能反映持有资产持有利得。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
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关于“论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优缺点及影响”的文档在财务会计和报告领域,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两个重要的计价原则。
历史成本是一种计量方法,它反映了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购买成本或收购成本,而公允价值则是指市场上买家愿意为现有资产或负债支付的价格。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可能对业务决策和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
历史成本的优点首先,历史成本被广泛使用,因为它是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最普遍的计算方法。
历史成本可以用来计算资产和负债的净值,而且很容易理解和应用。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历史成本可能是资产和负债唯一可靠的计量方法,尤其是当资产和负债没有直接市场参考价值时。
其次,历史成本使企业可以稳健地进行业务决策。
由于历史成本反映了过去的支出,因此无需担心评估基于假设的未来条件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企业总是可以确定过去支出的真实性,尤其是在过去购买的资产易于确定其成本时。
因此,历史成本能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以支持决策的制定。
历史成本的缺点与它的优点相比,历史成本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历史成本有时会忽略当前市场的变化,因此计量的值可能过于乐观或悲观。
例如,当企业的房地产价值增长时,历史成本方法反映了比实际价值更低的价值。
同样地,当企业支出成本增大时,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可能高于实际市场价值。
这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的净值过低或过高。
其次,历史成本不能充分反映资产或负债的潜在价值。
企业所拥有的某些资产在未来的某些情况下具有很高的可变价值,所以历史成本法不能计价。
例如,品牌价值或专利技术价值等都是不易确定其历史成本的资产,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为企业带来很高的经济利润。
这种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法来计价,可能会低估企业的财务表现和潜在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的优点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原则也有其优点。
首先,公允价值非常灵活且不会被过于关注历史成本中计量的情况所限制。
它反映了市场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的典型成交的价格。
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
关于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摘要】会计的重要核心内容指的就是会计计量,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的关键属性。
近年来,我国的现行会计准则中已经引入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
本文将针对历史成本以及公允价值这两种会计计量模式作简要地对比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比较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至今,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模式的引入十分满足我国会计的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公允价值的引入也是我国会计事务发展的实际选择。
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其不能够很好地为公允价值提供补充。
公允价值以及历史成本之间存在这一定的异同,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属性作用,需要在不断地进行制度完善的前提下实现二者各自效能的充分发挥。
1.公允价值通常情况下,公允价值可谓是有别于其他任意一种会计计量属性的新型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新颖之处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允价值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并没有构建在过去已经产生的相关交易基础上,其中包含事项,甚至可以说公允价值也并没有建立在现在已经发生的交易基础上;其次,公允价值是实际发生交易的双方在已经熟知意欲的基础上实施交易时所的参照现行交易所已经达成的资产购买或者负债转移以及清偿时的相应金额,要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资产以及负债都是单项或者单批次的;再次,买卖双方已经自愿签订了相应的契约,但是交易还没有开始进行或者正在进行但是却没有执行完。
针对如上情况,交易已经发生而出现的具体成本以及价格是不可能形成在此时的,由此可见,可以将公允价值看作是一种在进行现行价格参照的情况下而对交易价格进行的有效估价。
一般来说,公允价值的自身计量属性能够充分满足使用信息的相关用户的实际决策要求,由于其能够对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进行客观有效地反映,使得所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有用;同时,其的自身属性还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成果进行反映。
2.历史成本在二十世纪伊始,货币已经基本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阶段,此时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速率的上升得较慢,使得历史成本这一会计计量模式得到了比较优良的发展,其逐渐占有了当时会计计量模式的主导地位,并且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为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多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会计理论界认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具体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趋势日益显著。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应进行双重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并不是取代历史成本计量,而是希望以公允价值计量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人们已经认识到历史成本相关性差但可靠性强,公允价值相关性强但在技术上难以保证可靠性。
因此,笔者通过分析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重点对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和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突破计量属性之争,从报告程序中寻找到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的制度安排。
一、财务会计计量与会计计量模式(一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及发展的基础制度变迁依赖于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三者的作用,产权是基础。
当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失衡,制度就有了发生变迁的内在动机。
当制度变迁带来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制度变迁得以实现;反之,制度变迁将受到阻碍。
我们将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应用到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上可以发现:(1产权是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财产权力导致股份公司两权分离,产生了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产权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决策相关性要求,会计计量从以历史成本为主转向以公允价值为主;(2财政部代表国家制定会计制度,主导会计制度变迁。
如果其制定的制度是有效率的,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绩效;反之,无效率的制度将阻碍经济发展。
判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是否有效,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信息不完全市场向信息完全市场转化。
(二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会计计量模式,是指某种会计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的组合。
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是: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
通俗地讲,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
从会计计量的概念而言,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两个关键要素,两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而当前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
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于实现目前会计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
1.历史成本计量。
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它是会计准则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因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而一直被作为主要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名义货币单位的组合,是传统会计的计量模式。
采用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主要在于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现时企业真实价值;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只能反映企业某种程度上的经营收益,没能反映持有资产持有利得。
2.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的明显特点是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
但公允价值也存在着不足: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讲,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二、历史成本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一历史成本是一种具“可靠性”的计量属性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对历史成本的定义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上述定义表明,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确定,因此,历史成本是以实际交易为基础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以其可靠性见长,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表述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避免倾向于预定结果或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
(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实体经济形态相适应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目标基础之上的。
基本假设和会计目标产生于会计所处的政治、经济、技术、社会和法律等制度环境,基本假设最直接地受到经济和技术的影响,会计目标最直接地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在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经济形态的工业经济社会,经济发展是缓慢变化的,过去与可以预见的未来关联度高。
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中,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以及币值稳定性假设得以成立。
历史成本凭借其“可靠性”在相对封闭和缓慢变化的工业经济体中较好地反映了实体经济形态。
然而,币值稳定这一假设在现代经济中表现出脆弱性,历史成本信息失去了相关性,人们开始转向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寻求相关性。
尽管如此,历史成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三历史成本计量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财政部20062月年发布新会计准则,广泛应用公允价值计量。
尽管如此,基本准则仍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从这一规定中可看到“可靠性”不仅是对历史成本计量的要求,也同样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及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张宁(河南省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财税经贸ECONOMIC AND TAXATION016||魅力中国2010第3期下总第109期||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环境分析大学生信用卡产生后,由于各大银行不同功能信用卡的推出以及对大学生信用卡业务的重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但与此同时,信用卡风险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得到关注。
随着大学生信用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信用卡功能的日益完善,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对于这一刚刚被开发的市场,先入者虽然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但由于进入市场的成本比较低,竞争者少,很容易取得领先地位。
信用卡使用上存在转换成本,这就增加了消费者的忠诚度,市场先入者可以更大程度地获取客户资源,进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为了获取信用卡市场大学生客户的情况,相关机构于2008年寒假在长沙、广州、上海、郑州、杭州等城市对在校大学生做了一次市场调查,调查中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lO7份,回收率53.5%。
调查者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归类和认真分析,得出了系列数据。
为弥补样本数量少的缺陷,提高调查数据反映事实的深度,调查者一是将调查结果与2006年7月l6日发表的《大学生信用卡相关情况》相印证,统计结果相一致;二是加大现场访问、访谈,现场访问在校大学生数百人,走访了人行征信管理部门、民生银行信用卡发行部门。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对大学生这一特殊客户的需求和行为做一个简单分析。
由统计表1-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持卡人每月使用信用卡1~3次,约占57.3%;使用4~6次的占21.3%;使用6次以上的只占15.9%。
另外,还有5.5%的持卡人办理了信用卡后从来没有使用过。
从这些数据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信用卡使用频率较低,信用卡的各项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中还有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达到免年费的最低标准而使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把使用信用卡作为一种消费方式和手段。
表1-1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频率资料来源:长沙思龙企业发展顾问有限公司引入公允价值有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压力因素存在。
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与美国不同。
美国虚拟经济的成分高,金融业在GDP 中的比重有望超过第一、二产业,必须对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进行所谓高质量的会计处理。
我国社会经济形态以实体经济为主,金融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还不很发达,并没到必需以会计确认其公允价值的状态。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占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并存。
上市公司的主体是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特点是不完全的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因素,表现在会计上就是会计信息要充分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要强化可靠性。
因此,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坚持双重性:一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即受托责任观;二是为利益相关者作相关的经济和财务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即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要求会计信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坚持可靠性。
历史成本计量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允价值与虚似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计量模式(一公允价值的涵义及其估值方法公允价值不是建立在现实的交易基础之上,是一种估计。
有学者设计了三种估值方法: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
又将估值时所用到的参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需要估值的资产或负债在活跃的市场具有报价,报告主体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这一报价,且这一报价是稳定的可持续的,不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层次是除第一层次之外的,需要予以调整,包括:活跃市场中的相似资产;不活跃市场中的相同或相似资产;可观察到的除报价之外的参数;主要来自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或得到可观察市场数据证实的参数;第三层次是不可观察到的参数,由报告主体自行估计,这种估计应当考虑到市场中其他参与者的估计,应当用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估计来调整报告主体的估计。
在披露上,分成两类:一是对有后续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的披露,如交易性证券;另一类是对无后续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的披露,如减值的资产。
对披露的总要求是能让信息使用者重新评估报告主体在估值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等级的参数,便于信息使用者再次估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与虚拟经济形态相适应虚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经济,公允价值的确反映了资产的“现时价值”,具有“经济指示器”的功能,却缺乏“经济稳定器”的功能。
早期会计理论认为会计报告以解除管理者的受托责任为目标,历史成本获得了会计计量的核心地位。
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在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优势在逐渐失去优势。
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浅析王迪(武汉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摘要:信用卡作为新兴的支付工具和信用手段在大学生中的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其风险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信用卡风险管理在中国当代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得到关注。
本文围绕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并结合信用卡的市场环境,分析了大学生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和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