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历史述略

合集下载

白银介绍-白银简介PPT(经典版)

白银介绍-白银简介PPT(经典版)

3、旅游景点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 址的位置就坐落在中国甘肃省中部的会宁县古 城,它乃是历代为兵家必争的重地,也是为了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 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
3、旅游景点
条山农场旅游区
条山农场旅游区,条山农场旅游区的位置就坐 落在白银市的景泰县,旅游区乃是以充分开发 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为前提,利 用农业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和农场的人文资源, 融入农业生产、农户生活、传统民俗庆典等环 节,将农场体验、生态消费与观光旅游相结合 的综合性旅游休闲项目。
4
美食文化
长面是白银
长面是白银一带居民最喜食的面食之一,它以 喷香可口、味道鲜美著称,流传于白银区黄河 两岸。水川长面用料讲究,工艺独特,做工精 细,制品形状长如丝,细而均匀,煮熟后不易 断裂,加之配入独特的调料,品而食味鲜美, 食而百吃不厌,故受到大人小孩的喜爱。
酸烂肉
酸烂肉是以大肉为原料,先选择上好、新鲜的 大肉,将其放在沸水锅里煮烂后捞出并切成细 块,然后,在另外一口锅倒到入一定量的陈醋, 再将已经切成细块的大肉倒入,而后加入各种 佐料,拌匀。也可加粉条、酸菜等。烹煮上两、 三分钟后,即可食用。其肉肥而不腻,味道酸 辣可口。 是甘肃中部地区的家常菜之一。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的 位置就坐落在白银市景泰县的东南部,在中泉 乡的龙湾村附近。这里的群山环抱,环境幽静, 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景泰黄河石林景区是由 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组合而成的,集东西南 北的自然景色,乃是全国在北方更是实属不多 见一大景观。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通过爆炒、红烧、黄焖、干炸、烧 烤、清炖、清蒸等工艺进行加工,味道美妙, 营养丰富。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 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具有温中补气、健 胃益肾之功效,已走出靖远,成为华夏饮食文 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中国白银大事记

中国白银大事记

中国白银大事记
1950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明确规定国内的金银买卖统一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

1983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金银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金银实行统一管理、统购统配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切金银的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国家金银收支计划”;”境内机构所持的金银,除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留用的原材料、设备、器皿、纪念品外,必须全部交售给中国人民银行,不得自行处理、占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单位和个人不得计价使用金银,禁止私相买卖和借贷抵押金银”。

1999年11月25日,中国放开白银市场,封闭了半个世纪的白银自由交易开禁,为放开黄金交易市场奠定了基础。

2003年7月,上海华通铂银交易市场正式成立,该市场为中国指定的白银现货交易市场,其构建的中国白银网上电子交易平台正式运行。

2006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两个白银品种:现货Ag99.9和Ag(T+D)延期交收交易品种。

白银市简介

白银市简介

白银市基本情况白银市位于丝绸古道、黄河上游。

全市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5万人。

1956年设县级市,1958年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撤销,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建市,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

白银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白银境内有色金属、煤炭、水能等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奠定了白银工业的基础。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甘肃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化工基地。

白银是黄河上游大型电力提灌农业区。

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流经甘肃段的52%,为白银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先后建成了景电、靖会、兴电等15处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加上自流和井泉灌溉,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40万亩,集中解决了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通过兴修“三田”、实施集雨节灌工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旱作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瓜菜、草畜两大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55%。

黄河石林是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

白银是红军长征三军会师的地方。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

光荣的革命历史铸就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

2007年2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瞻仰了会师旧址,赞誉会宁是革命圣地。

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列,并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50个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会宁县是全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之一。

白银是甘肃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白银地处兰白核心经济区,不仅是河西走廊东端门户,也是兰州、河西通向华北的重要通道,西气东输管道过境。

交通比较便利,包兰、甘武两条干线铁路和靖远矿区铁路支线通过白银,京藏、青兰高速公路穿越四个县区,中心城区距离兰州中川机场90多公里。

甘肃白银市文物古迹介绍

甘肃白银市文物古迹介绍

甘肃白银市文物古迹介绍
白银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

以下是一些值得介绍的文物古迹:
1. 靖远县玉泉寺:位于靖远县城东南2公里处,是白银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该寺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寺内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壁画,展示了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2. 白银矿区老街:位于白银市区,是白银矿业发展初期的商业中心。

这条古老的街道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街道两旁还可以看到传统的门楼、铺面和庭院,体现了当地的历史风貌。

3. 金塔县八宝山石窟:位于金塔县城东南约30公里处,是一处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这里有大量的佛像和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千手观音和弥勒菩萨。

八宝山石窟的壁画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遗产。

4. 银州古城:位于白银市区,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

这里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城墙遗址,
如三门、五拱桥等。

银州古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甘肃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以上只是甘肃白银市一部分文物古迹的介绍,还有其他一些古寺、古塔、古庙等等,都值得游客们去探索和欣赏。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白银是甘肃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

白银在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白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时期,那时这片土地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出现了西北地区的农耕文明和黄河文化的融合。

在秦汉时期,白银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成为西部通往内地的重要集散地。

白银在清朝时期发展的更加迅速,当时这里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清朝时期,白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银矿和金矿产地,这也为白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白银的矿产资源丰富,引来了大量外来人口,使得白银成为西北地区的冶炼和金融中心。

20世纪初,白银开始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白银成为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白银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工矿企业和银行也相继在白银设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白银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重要据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以后,白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多年的努力,白银实现了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2008年,白银成功举办了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

白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在不断完善。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道路、桥梁、水利等各项公共设施得到了改善,城市交通更加便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白银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投资,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银的经济结构也得到了转型。

以前依靠矿产资源的经济模式已经逐渐过时,城市开始向以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新型经济转型。

白银的纺织、食品、机械和化工等工业部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白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白银着力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大力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白银市市情简介

白银市市情简介

白银市市情简介白银市市情简介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1956年11月设市,1958年4月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10月撤销,1985年8月恢复建市。

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万人。

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

白银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

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

1956年震惊世界的白银矿山大爆破,拉开了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序幕,白银市由此在一片戈壁荒滩上迅速崛起。

白银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白银既有丰富的铜、铅、锌、金、银等金属矿藏,又有大量的煤炭、石膏、芒硝、石灰石等非金属资源。

境内已发现矿产45种,有23种矿产储量位居甘肃省前列,其中煤炭量16亿吨,凹凸棒储量居世界第一。

白银既有丰富传统能源,又是国家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区域,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450万千瓦,是正在崛起的西部复合能源基地。

白银基础雄厚,跨越发展。

“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在白银布局。

先后建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中国“铜城”之美誉。

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68万吨,黄金10吨、白银217吨、稀土3万吨,原煤生产能力1300万吨。

以TDI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建材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白银先后被确定为甘肃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白银产业集群,前景广阔。

以白银国家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会宁六个工业园在内,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是国家设立的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域。

白银是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着力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链”和“四个百亿元产业”的产业链(“3+4产业链”),先后引进项目534个,中信、中铝、中材、统一、正大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已成为西部最具潜力的新兴经济区域。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
白银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白银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时代,当时这里是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中心。

在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了明朝和清朝的重要财政中心,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银矿资源。

白银的矿业开发和贸易活动使其成为西北地区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其繁荣程度可以从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中看出,许多古老的街道和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古代的风貌。

20世纪初,白银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重要的变革。

随着新兴
工业的发展,传统的银矿业逐渐式微,白银的经济地位也逐渐下滑。

然而,该地区在粮食和棉花等农产品方面仍然具有优势,在此时期保持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农村经济。

20世纪中叶,中国国家政策的变化再次给白银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大力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白银成为一个重要的钢铁和化工生产基地。

许多新的企业和工厂在白银建立起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

21世纪以来,白银城市发展迅速。

城市建设和改造不断推进,新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公共设施陆续建成。

白银也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众多的自然景点和文化古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旅游业的兴起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白银正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整
体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历史遗产和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白银城市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从古代的贸易中心到现代的工业和旅游城市。

在未来,白银将继续积极推动城市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市民需求的变化。

白银市概况的介绍

白银市概况的介绍

市概况介绍目录1、城市历史2、经济建设3、区域4、城市建设5、文化6、总结市概况介绍一、城市历史省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

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厂”。

市缘此而得名。

历史悠久。

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16处之多。

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西汉以后,境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地区建县之始。

西至唐,属古会州之地。

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

北宋以后,又长期为宋、西夏、金争战的前沿。

明置靖虏卫、会宁县。

清置红水分县(今属景泰县)、打拉池分县(今属平川区)。

至此,境有4个县级行政单位。

民国以后,撤消打拉池分县,形成了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建制的格局。

自汉开通丝绸之路后,就成为丝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

唐“贞观之治”时,会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贡驼毛、褐野马、革履、鞍毡、鹿舌、鹿尾”。

“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说明物产丰饶,经济繁荣。

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

民国时期,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地方之一。

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9年9月,解放。

从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经过近40年的峥嵘岁月,勤劳的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经济建设市恢复成立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

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奋力拼搏,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历史文化白银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汉代时,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唐代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这里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是当时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商贸中心之一。

清代时,白银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边防军事重镇,并在此期间修建了大量的城墙、城楼、城门等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在白银市,可以看到许多反映历史文化的古建筑,比如白银古城墙、雷台古城、西关回民街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

此外,白银市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比如马踏飞燕、金塔寺、白银博物馆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宝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自然风光白银市是一个拥有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这里的山水景观、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

比如,白银市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马蹄寺,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佛教圣地,其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白银市还有天水市的麦积山、银川市的沙湖、兰州市的黄河壶口等知名景点都在该市附近。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美丽壮观,也是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特色文化白银市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比如白银马踏文化、白银白水河文化、白银手工艺等。

其中,白银马踏文化是白银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它是指明代徐祯在白银地区发现的一件马踏飞燕青铜器,这件文物被誉为中国青铜器史上的珍品,也成为了白银市的象征。

白银白水河文化则是指白银市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文化,白银市的白水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这里的水文化和水利工程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白银市的手工艺也十分有特色,比如白银银器、白银手绣、白银皮影戏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白银市的文化名片。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银发展历史

白银发展历史

白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1816年,英国实施《金本位法》,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货币地位的国家。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在货币方面开始跟随英国实行金本位。

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还是完全的"银本位制"。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彻底放弃了用银元做货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国家放弃了银本位,白银价格随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属性超过金融属性。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国政府开始放开对金银的价格管制。

白银价格得以随市场需求自由波动,银币的内在价值也超过了面值。

此后,白银价格迅速上涨,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牛市,并在1980年1月18日达到49.4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点,10年价格增长了近29倍。

不过随着美国亨特兄弟恶意炒作的失败,其后白银价格迅速回落,进入长达20年的熊市,此间白银价格一直在3-7美元/盎司区间波动。

2002年,白银价格再次发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金融危机引发的避险需求使得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白银也在其带动下迅速上涨。

由于白银价格相对金价便宜很多,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

2011年4月28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白银价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点48.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5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相比10年前上涨了9倍。

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个大周期约30年。

白银从上一轮牛市高点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经过一个轮回。

当前白银价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白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随着白银投资产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环境下,白银的投资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白银市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下将从历史文化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白银市。

一、历史文化1.丝绸之路文化白银市地处丝绸之路沿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白银市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丝绸之路为白银市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黄河文化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黄河文化对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白银市,黄河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的流域面积广阔,流经白银市的黄河段风景秀丽,形成了独特的黄河风光。

3.民俗文化白银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回、藏、蒙古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节日庆典等。

二、特色1.美食特色白银市的美食特色丰富多样,有许多美食特产值得品尝。

例如靖远羊羔肉、景泰枸杞鸡、白银麻食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2.艺术特色白银市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皮影艺术。

皮影戏是白银市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它以驴皮为材料,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的皮影人物,通过灯光和屏幕表现故事情节。

如今,皮影戏已成为白银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3.自然景观特色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泰石林。

景泰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境内,是一片由石灰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的奇特地貌。

这里的石柱、石林、石峰造型奇特,形态各异,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

此外,还有平川十里荷花池、靖远鸡公山等自然景观,都为白银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甘肃省白银市历史文化

甘肃省白银市历史文化

地域文化白银境内有伏羲、女娲的传说,有大禹治水的遗迹,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见证各民族纷争和交融的长城,有丝绸之路的渡口,有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圣地,有震惊世界的露天矿大爆破,有传统工业发展的辉煌,有恢复建市后新一轮发展的转折和崛起,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道道绚丽风景,形成了白银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族融合是白银文化之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有色金属的大规模开发,"一五"时期,全国各地大批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奔赴白银,全国精英汇聚白银也为白银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口,外省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使白银成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汇聚了全国所有的省的移民。

现在,这里生活着23个民族,少数民族回族最多,其次为满、东乡、蒙古、藏、土等族。

长期的民族大融合,使这一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具备各民族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

农业和牧业可以在一个家庭同时出现;继承和发展蒙古族、回族饮食习惯形成了餐饮名牌靖远羊羔肉;居室既有按中原习惯建造的瓦房,也有按陕北模式构筑的窑洞,还有游牧民族帐篷的痕迹。

在人的性格上也同时具备善良厚道、吃苦耐劳、剽悍勇猛、友善谦让等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的特点。

这种多民族融合的文化特征在全国是比较少见的,孕育出了艰苦奋斗的白银精神,形成了白银文化永不衰竭的源泉。

名称由来正如其名一样,白银充满着神奇和魅力。

地质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曾在现市政府驻地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有“日出斗金”之说,白银缘此而得名。

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对白银地区有色金属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拉开白银开发建设的序幕,白银人民在荒漠戈壁上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起一座座工厂,一座工业新城迅速崛起,曾享有中国“铜城”盛誉。

白银市市情简介

白银市市情简介

白银市市情简介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部,1956年11月设市,1958年4月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10月撤销,1985年8月恢复建市。

现辖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和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1万人。

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

白银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

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一时“日出斗金,积销金城”。

1956年震惊世界的白银矿山大爆破,拉开了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的序幕,白银市由此在一片戈壁荒滩上迅速崛起。

白银物华天宝,资源富集。

白银既有丰富的铜、铅、锌、金、银等金属矿藏,又有大量的煤炭、石膏、芒硝、石灰石等非金属资源。

境内已发现矿产45种,有23种矿产储量位居甘肃省前列,其中煤炭量16亿吨,凹凸棒储量居世界第一。

白银既有丰富传统能源,又是国家风电、光伏发电重点区域,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450万千瓦,是正在崛起的西部复合能源基地。

白银基础雄厚,跨越发展。

“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2个在白银布局。

先后建成了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素有中国“铜城”之美誉。

有色金属年生产能力68万吨,黄金10吨、白银217吨、稀土3万吨,原煤生产能力1300万吨。

以TDI为龙头的化工产业链基本形成,建材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

白银先后被确定为甘肃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白银产业集群,前景广阔。

以白银国家高新区为龙头,包括银东、银西、刘川、平川、正路、会宁六个工业园在内,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是国家设立的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域。

白银是甘肃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市,着力打造“三个千亿元产业链”和“四个百亿元产业”的产业链(“3+4产业链”),先后引进项目534个,中信、中铝、中材、统一、正大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已成为西部最具潜力的新兴经济区域。

白银市概况的介绍

白银市概况的介绍

市概况介绍目录1、城市历史2、经济建设3、区域4、城市建设5、文化6、总结市概况介绍一、城市历史省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市是一块宝地,早在汉代就有采矿业。

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采矿点30余处,开采人员盛时达三、四千之众,“日出斗金,集销金城”,官方在据市区10公里处凤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厂”。

市缘此而得名。

历史悠久。

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16处之多。

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西汉以后,境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地区建县之始。

西至唐,属古会州之地。

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

北宋以后,又长期为宋、西夏、金争战的前沿。

明置靖虏卫、会宁县。

清置红水分县(今属景泰县)、打拉池分县(今属平川区)。

至此,境有4个县级行政单位。

民国以后,撤消打拉池分县,形成了靖远、会宁、景泰三县建制的格局。

自汉开通丝绸之路后,就成为丝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桥梁。

唐“贞观之治”时,会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贡驼毛、褐野马、革履、鞍毡、鹿舌、鹿尾”。

“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说明物产丰饶,经济繁荣。

地区贮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铅、锌、锰等矿物。

民国时期,是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地方之一。

1936年10月,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9年9月,解放。

从此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经过近40年的峥嵘岁月,勤劳的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开拓出一片片绿洲,建成一座座现代化工厂,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社会发展生机勃勃,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经济建设市恢复成立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

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开拓,奋力拼搏,使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今后的更大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甘肃省白银市历史沿革

甘肃省白银市历史沿革

甘肃省白银市历史沿革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月氏族所居。

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市境黄河以东入秦版图。

[1]西汉元鼎三年,置安定郡。

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

是为境内建县之始。

祖历县故址在靖远县城西红咀村,鹑阴县故址在平川区旱坪川西。

元鼎六年,景泰县境内置媪围县,隶武威郡,故址即景泰县芦阳镇东5华里吊沟故城。

新莽时期,改祖厉县为乡礼县。

东西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

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

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苑川迁居麦田。

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关中陇右之地,置陇东郡。

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

晋太元元年,前秦灭前凉,于鹑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

白银市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

晋义熙五年,西秦乞伏乾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

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

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大夏据有。

宋元嘉五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

元嘉七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鹑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鹑阴。

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

西魏大统十三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鹑阴县地置会州。

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

北周武帝保定二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改会州为会宁防。

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

隋开皇元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

十六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

大业二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

唐武德二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

改凉川县为会宁县。

贞观六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

八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

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乌兰二县。

唐开元四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

九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

唐天宝元年,改会州为会宁郡。

白银介绍-白银简介PPT(经典版)

白银介绍-白银简介PPT(经典版)

白银
白银历史悠久。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的 文化遗址 有16处之多。说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 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 西汉以后,境内置祖厉、鸇阴、媪围三县,是白银 地区建县之始。西魏至唐,属古会州之地。唐末五 代至北宋前期,为吐蕃所据有。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白银城市概况
别 名:铜城; 下辖地区:2区、3县; 面 积:21158.7平方千米;人 口:173.42万;地区生 产总值:511.6亿元。
靖远羊羔肉
靖远羊羔肉通过爆炒、红烧、黄焖、干炸、烧 烤、清炖、清蒸等工艺进行加工,味道美妙, 营养丰富。古今往来,羊羔肉一直作为靖远人 待客的美食佳肴备受推崇。具有温中补气、健 胃益肾之功效,已走出靖远,成为华夏饮食文 化一朵绚丽的奇葩。
一窝丝
又叫金丝饼、盘香饼,是甘肃白银市的地方传 统面点,具有色淡黄,味甘甜,质酥脆的特色。 其特殊的拉面制作工艺及当地原生态绿色胡麻 油精制的一窝丝,口感俱佳,入口即化。
谢谢大家
3、旅游景点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
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地处于甘、蒙、 宁三省的交界处,公园地处在腾格里沙漠和黄 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包围,被称之 为“沙漠绿岛”的美名。它乃是一处集森林旅游、 度假休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旅游观景胜 地。
3、旅游景点
雪山寺
位于甘肃白银市靖远位于靖远县永新乡,在哈 思山主峰海拔3017米大峁槐山的东侧,形似腾 飞的凤凰耸立中央,四面山环水绕,是名贯古 今的佛教圣地,因山顶积雪深厚,常年不消, 远远望去,银光闪烁,蔚为壮观,有“雪岭堆 银”的美称,为靖远古八景之一。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白银城市介绍

白银发展史

白银发展史

白银发展史《白银的传奇之路》嘿,说起白银的发展史,那可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我曾经去参观过一个历史博物馆,里面有个展厅专门展示了白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角色。

在古代,白银就已经崭露头角啦。

就像在古代的中国,白银可是硬通货,那时候人们用白银交易各种东西,从珍贵的丝绸到日常的粮食。

我看到展示的古代银锭,沉甸甸的,上面还刻着各种字号,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商业景象。

有一块银锭的介绍里提到,它可能是某个富商用来购买大片土地的资金,想象着当时一手交银锭,一手签地契的场景,肯定很是热闹。

后来,白银在大航海时代更是出尽了风头。

欧洲的航海家们满世界寻找白银,就像一群寻宝者在寻找宝藏。

西班牙的船队从美洲大陆运回了大量的白银,这些白银就像潮水一样涌入欧洲。

据说当时的港口堆满了白银,那银光闪闪的场面,肯定让人目瞪口呆。

这些白银改变了欧洲的经济格局,让一些国家一夜暴富,也引发了各种商业竞争和战争。

我仿佛看到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贵族们,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数着一箱箱的白银,商量着如何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再到近代,白银在工业上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我有个亲戚在一家老工厂工作,他跟我讲起以前工厂里的一些设备,很多关键部件都用到了白银。

因为白银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助手,默默地在各种机器里发挥着作用。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白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在白银在电子行业里也很重要,像手机、电脑里的一些电路元件就有白银的身影。

白银从古代的货币宠儿,到航海时代的财富象征,再到工业和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角色,就像一个不断适应时代潮流的旅行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一路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也让我们对这看似普通却又充满故事的白银有了更深的敬意和好奇。

白银:红军长征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白银:红军长征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

白银:红军长征中建立的革命根据地——纪念红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内容提要]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和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期间,在白银地区建立起了革命根据地,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的“红色老区”。

1、红军西方野战军奉中央命令,向西进宁夏、甘肃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扩大陕甘苏区;2、白银地区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三大主力红军直接创建;3、白银地区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58天;4、根据地创建后,地方苏维埃政府围绕红军会师和继续北上抗日的中心任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作出了巨大贡献。

白银市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白银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带,地理坐标在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之间。

东邻宁夏,南连定西,西界兰州并接河西走廊,北靠内蒙。

东西宽174.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全省总面积的4.4%。

黄河呈“S”型从腰中贯穿全境316公里,将境内地形分割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且分别由西北与东南向黄河河谷倾斜。

南依陇西黄土高原,北接腾格里沙漠,属内蒙古高原过渡带。

境内峰峦突起,梁峁交错,河谷川塬相间,沟壑纵横,黄土地面起伏平缓,川塬地广阔平坦。

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白银成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战略要地,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桥梁枢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随着国家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成立了县级市,后升格为地级市。

六十年代初,撤销白银市级建制,作为兰州市的一个远郊区。

198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成立了白银市,辖属会宁、靖远、景泰三个县和平川、白银两个区,总人口178万。

在此之前,会宁、靖远两县属甘肃省定西地区管辖,景泰县属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划出靖远县一部成立平川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由于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始建于唐代的靖远、景泰一带的寺庙建筑,便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另外,隋唐两代都多次通西城,因而使两汉后冷落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了起来,这对白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以后,因为连年战乱,丝绸北路开始衰落。据说,汉唐以前白银地区的很多山中都有森林,1940年前后我的二伯父在今强湾西部的黄石台山里放羊时,在一处塌方的地方发现了直径70厘米的松木,露出土石的部分有3米长,这样大的松木起码有上千年的树龄。1971年3月我也在那一带的山上发现过直径40厘米的朽树桩。
主题词:白银、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历史。
白银市在祖国的版图上,位于东经103°33′—105°31′、北纬35°25′—37°39′的区域内,东邻宁夏,西接武威,南依陇中,北靠内蒙,辖三县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158.7平方公里,海拔1275米——3321米,共有人口175万。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各县、区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左右,但因日照充足,所以川水地区土地肥沃。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祖厉河、关川河总长亦有200公里左右。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山区,包括二阴山区和干旱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超过3000米的高峰的两座。山间盆地有景泰的正路、三台井、景泰川和白银市区;还有靖远的刘川和平川的水泉、共和等地。河谷盆地有白银水川、四龙和靖远平堡、北湾、中堡、城关、糜滩、东湾以及景泰五佛,还有祖厉河两岸的一些地方。这些河谷盆地面积虽然很小,但人口却比较稠密。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三国魏时,曹操统一北方,河西一带内乱时有发生。鹯阴为战略要地之一,东临海源,西护武威,南屏金城、北拒匈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河西叛军往往屯兵于此。这里,也是丝绸北路的必经之地,占据了它,能攻可渡河西进,南下金城;相距时则占有优势,地位主动;不利时便西退武威,北走大漠。因此,它成了著名的古战场之一。一次,凉州生乱,武威告急,魏将张既率兵征伐时,就曾于叛军“七千余骑”相拒于鹯阴,因为不易攻打,便迅速改道直奔武威(见《三国志·张既传》)。
黄河白银段为S形,基本上是南北流向,至景泰五佛则由西向东,经黑山峡入宁夏境内。以全市辖地作为整体,景泰县、白银区居西北,靖远、会宁则居东南(平川区暂不论,包括在靖远内叙述)。两大地区基本以河为界,一处河西,一处河东(靖远刘川等到地也在河西)。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春秋战国时期,景泰、白银区一带还是我国古代羌族人民的驻牧地,靖远、会宁一带为义渠戎的活动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这样,就隔断了北方匈奴与西方羌人的联系,又为汉通西域提供了重要通道。当时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县治在今会宁郭城驿附近。武威郡、安定郡均属凉州刺史部。
自武帝打通河西走廓、兴起丝绸之路以后,两汉都极为重视同西域的联系,曾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各国。丝绸之路从长安到张夜一段的行走路线共有三条,其中北路经过靖远和景泰,渡口是景泰与平川之间的索桥,它的通行,促进了这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武帝承“文景之治”,加上他自己励精图治,使国势依然强盛。他也是我国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之一,一生多次出京巡查,会宁一带就有他的足迹,如“元鼎五年(前112年)冬十月,……逾陇,登空同(即今平凉崆峒山——笔者注),西临祖厉河而还”(《汉书·武帝纪》)。
东汉开始,国势日渐衰落。安帝时,天灾人祸不断发生,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凉州“大饥,人相食”(《后汉书安帝纪》),“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顺帝汉安二年(143年),武威郡等地发生大地震,从九月开始至次年四月止,长达半年之久,“凡百八十日震,山谷坼裂,坏败城寺,伤害人物”(同上)。地震还没结束,鹯阴附近又成了战场,三月,“护羌校尉赵冲追击叛羌于鹯阴河,战殁”(《后汉书·冲帝纪》)。这一系列天灾兵祸,使白银人民蒙受了重大损失。
唐代,白银地区西北部为陇右道属地,其余为关内道会州地。新、旧唐书《地理志》中关于会州的建置情况是:武德二年(619年)讨平李轨后,以平凉郡 会宁镇置西州,贞观八年(634年)“以足食,故更名粟州”,是年又更名为会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会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会州,永泰元年(765年)升为上州。会州有户四千五百九十四,口二万六千六百六十二,领县二:会宁、乌兰。会宁县,即隋凉川县,武德二年改为会宁,开元四年(716年)别置凉川县,五年后省去,地理位置重要,为会州州治。开元七年(719年),刺史安敬忠率民修筑了黄河堰,以防河水上涨侵城,它可以说是古代官吏为白银人民所做的一件好事。这里还有河池,能“因雨生盐。”县东南有会宁关,为军事要地。乌兰县,武德九年(626年)置,在祖厉河西边,县西南有乌兰关,亦是军事要地。另外,在今景泰东部还有新泉军,它是一个军政合一的机构,即负保卫边疆安全的军事任务,又有垦荒种地的屯田责任,开元三年(715)后废为守捉,守捉的规模比军小。“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它是“即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建治(《新唐书·兵志》)。
“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盛转衰。不久,吐蕃乘虚而入,白银地区沦为战场,唐末五代,陷于吐蕃。吐蕃衰落后,西夏又坐大,便接手这一地区。这种局面,一直延续了二三百年。
北宋前期的一百四十年中,白银地区仍被西夏占据,直到十一世纪末,才收复了会州的部分地方。北宋后期,今景泰、白银区和靖远北部均为西夏所属,靖远南部、会宁大部为北宁秦凤路会州地,州治在敷川(会州属县,今靖远),会宁东小部为秦凤路西安州地,有通安寨,东南小部为秦凤路秦州地,有甘泉寨,以上两寨均在今会宁境内。今会宁县城一带为会州与秦州的交接地,今定西县城以北和榆中东北都为会州地。《宋史·地理志》载:“会州:元丰五年(1082年)熙河路加兰会二字,时未得会州,元符二年(1099年)始进筑,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州,崇宁三年(1104年)置倚郭县,曰敷文。又以会州隶泾原路。”从其他资料可以说明,上文中的“敷文”同前面提到的“敷川”是同一个地方。时会州与西夏接襄,地位极其重要,因而建有很多城堡,驻兵守御。安西城即今定西县城,绍圣三年(1096年)建筑;平西寨:在今定西境内,绍圣四年赐名;会宁关:在会宁头寨子乡马家堡附近,元符元年(1098年)建筑;会川城:可能在会宁甘沟驿附近,元符二年建筑;新泉寨:元符元年赐名;怀戎堡:崇宁二年(1103年)建筑;还有柳州城(在今陡城乡,距汉代鹯阴城不远)、水泉堡、通泉堡、正川堡、静胜堡、德威堡等,均在今平川、靖远、会宁境内。西安州属通安寨,在今会宁大沟南的通安城村,崇宁五年(1106年)改为此名;秦州属甘泉堡,在今会宁翟家所附近。设置这样众多的城堡,足以说明当时的军事形势是比较紧张的。在当时,今平川水泉尖山一带的山脉称柔狼山,靖远北部的大峁槐山和石门、双龙一带的山脉称零波山,均为西夏所居。
白银历史
白银市历史述略(1)
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春秋以前,白银境内没有建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靖会一带为陇西郡地,白景一带则为月氏所属。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霍去病出击匈奴,夺得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白景一带为武威郡媪围县地,景泰东南部和靖远西北部一带为安定郡鹑(音纯)阴县,靖会一带为安定郡祖厉县,从此白银地区全部纳入中国版图。从公元前221年至20世纪80年代的2200年中,白银地区的行政建制经常变化,归属不定。解放前的几千年中,天灾不断,战乱频繁,老百姓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以后,白银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文化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并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和煤炭生产闻名于全国。
东汉时,祖厉县、鹑阴县由安定郡改属武威郡,媪围县依旧,这样,今白银市全属凉州武威郡地。《后汉书·郡国志》载:“武威郡,十四城,户万四十三,口三万四千二百二十六……媪围、鹯阴(故属安定)、租厉(故属安定)。”鹯(音沾)阴县和租厉县在《汉书·地理志》中分别为郭阴县和祖历县,不知为何各造成一字之差。《后汉书·冲帝纪》中出现的“鹯阴河”名后,有唐朝章怀太子作的注语:“凉州姑臧县(即今武威——笔者注)东南有鹯阴县故城,因水以为名。”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中所标鹯阴的位置,在今景泰东南部的尾泉和平川西北部的高家坝与靖远刘川的荒草梁等三县区的交界地一带,靠这里的黄河标示为“鹯阴河”。实际上汉代的鹯阴城在今平川区陡城乡,至今遗迹尚存,1990年我在残存的城墙上还发现了引水的陶管。
西晋时,今白银市境内无治,皆属凉州武威郡地。当时武威郡辖七县,只有5900户,还不足西汉户的百分之六十,由次可见,无治之地更是人烟稀少,这主要是战乱所至。
西晋统一的时间不长,就被“八王之乱”结束了。“永嘉南渡”以后,北方处于五胡十六国的长期战乱之中,地方政权纷纷割据,更迭频繁,白银地区归属不定。公元327年前后,白银地区基本上以河为界,西北为前凉所属,东南为前赵占据。366年前后,前秦占据东南,382年左右,又取代前凉。至此,白银境地全属前秦。395年左右,又被西秦入主,409年前后,又全部易手后秦。《读史方舆纪要》载:“东晋义熙五年(409年),西晋乞伏乾归自苑川(今榆中县境内)徙都度坚山,七年(411年)置秦兴郡治焉”。这说明,西秦统治时,曾将都城建于度坚山。度坚城遗址位于今武川乡宋梁村左家沟,1950年前后尚存部分城墙,1956年白银公司露天矿大爆破后遗址全毁。 来自白银市历史述略(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