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历史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历史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
概况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总面积210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平川区长征东路106号,邮编:730913。代码:620403。区号:0943。
行政区划
平川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宝积路街道、电力路街道、兴平路街道、红会路街道、王家山镇、水泉镇、共和镇、宝积乡、黄峤乡、种田乡、复兴乡。
历史沿革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66号)恢复白银市(地级)。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3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平川区。
2000年,平川区辖3个街道、1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6428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宝积路街道 47311 电力路街道 10416 红会路街道 22607 王家山镇 16187 水泉乡 11277 陡城乡 20429 宝积乡 12361 共和乡18478 黄峤乡 12165 种田乡 8054 复兴乡 7143 资源环境
平川区行政区划图
【气候环境】本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心地带,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东北有六盘山、东南有
秦岭作屏
平川区
障,因而降雨量少,气候较干燥,纯属干
旱少雨的大陆性季节气候。年平均温度为
8.2C,最高年均温度9.8C,冬夏温差较大。平
均年降水量250毫米,蒸发量为1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269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143天,最长达170天。其总的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降雨量少,干旱多风。
【自然资源】平川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裕。境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金、铜、锰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炭、陶土、花岗岩、石灰石、沸石、烧胀粘土、石英石、矿泉水等。境内煤炭总储量达11.37亿吨。陶土储量达20亿吨,是西北最大的陶瓷重镇。屈吴山矿泉水是经国家地质部鉴定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现已开采利用。宝积乡红沙浪地热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26.32万亩,宜林地71.5万亩,宜牧地131.9万亩。
正是依托平川区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位居甘肃第二的大型国有企业——靖远煤业集团以科技兴煤战略使企业迅猛发展。其主导产品陇上精品——晶虹煤1号、2号、3号产品,长期出口东南亚,成为目前甘肃最大的煤炭基地和主要的出口煤基地。
西北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靖远第一、第二发电公司,位于区境旱平川,为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是连结陕、甘、宁、青电网的主力火电厂之一。第二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中外合资企业。投资24亿元的靖电三期工程和投资11亿元的魏家地瓦斯发电厂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
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已手工烧制排水用的瓷筒,明清时期在境内的磁窑地区陶瓷业发展曾鼎盛一时。靖远陶瓷厂作为市内最大的陶瓷生产企业发展了五十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陶瓷生产知识和操作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有新乐雅、陇烨陶瓷等十余家民营陶瓷企业,主要产品有水晶哑光地砖和内外墙砖、日用精品陶瓷、中高档卫生洁具瓷、仿古瓷等品种。
平川区形成区内四大特色农业——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西甜瓜产业和蔬菜产业、以繁育优质玉米种子为
平川区
主的种子业,“平川蜜”西甜瓜和“乾
泰”种子已远销省内外。养殖业以牛、羊、猪、
鸡为主,品种繁多的小杂粮也初具产业化规模,
秦芄、车前子等野生中药材和石羊、狐狸等野生动物及天然森林、草场资源丰富。二毛裘皮、黑瓜子、大枣、发菜、甘草等土特产品质优良,久负盛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历史文化
平川区有一大批文化品位极高的旅游景点,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有省、地级文化保护点15个,其中缠州城、柳州城、打拉池古城、水泉堡、王进宝墓葬、黄湾汉墓、老庄汉墓、墩墩山烽燧、福寿山石刻、红山寺石窟等文化遗迹,自然风光以缠州怀古、大浪天险、神泉玉液、红山丹霞、屈吴春嶂、崖窑地灵、迭烈览胜、龙凤呈祥等“平川八景”最为著名。区内有省级天然林保护区——屈吴山林场。1936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打拉池(今平川区共和镇政府驻地)胜利会师,红军会师彭总指挥部、水泉小堡子兵变战场遗址、卞家台地下
党活动遗址等成为新的红色旅游景点,黄河文化生态游让人在感受厚重的平川文化同时,领略平川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
基本概况
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部,是1985年随白银市恢复建立而成立的市辖区。距兰州市130公里,东与会宁县及
平川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北部均
与靖远县相连,西与景泰县为邻,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海拔1347米至2858米,总面积2106平方公里,辖6乡3镇2个街道办事处。居住着汉、回、满、蒙等11个民族,总人口19.3万人。
平川区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交汇的地区。现境内有汉、回、满、蒙、藏、苗、彝、壮、布依、瑶、东乡、裕固等12个民族。全区总人口19.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5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3%,回族2725人,满族93人,蒙古族76人,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共和镇兄弟村及驻平川各厂矿企业单位。
民族人口
平川区是一个多民族集居地,境内居住着汉、回、满、蒙等13个民族,总人口2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346人,世居人口3046人,流动人口约有1300余人,主要居住在宝积、共和、红会、水泉、王家山等地。少数民族中回族有4090人,其中世居人口2790人,流动人口约有1300余人,主要分布宝积、共和、红会;满族有95人,居住在长征路下属各居委会;蒙古族有81人,么佬族6人,居住在红会、王家山等地;东乡族有35人,居住在红会和宝积;壮族有12人,居住在红会、旱平川和魏家地;维吾尔族有2 人,居住在魏家地;藏族有15人,居住在宝积和王家山;侗族3人,裕固族2人,瑶族2人,锡伯族3人,居住在周家地。[1]
历史文化
汉武帝时代,在今平川区水泉乡中村一带设有渡口——鹯阴口,是丝绸之路上最早、最重要的渡口之一,其后千余年,鲜卑、羌、党项,鞑靼等少数民族相继驻牧境内,而鹯阴作为会州州治、平凉郡郡治,为会州境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白银市境内最早设置的县之一。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