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白银市历史述略
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由于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发展,始建于唐代的靖远、景泰一带的寺庙建筑,便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一个侧面。另外,隋唐两代都多次通西城,因而使两汉后冷落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了起来,这对白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以后,因为连年战乱,丝绸北路开始衰落。据说,汉唐以前白银地区的很多山中都有森林,1940年前后我的二伯父在今强湾西部的黄石台山里放羊时,在一处塌方的地方发现了直径70厘米的松木,露出土石的部分有3米长,这样大的松木起码有上千年的树龄。1971年3月我也在那一带的山上发现过直径40厘米的朽树桩。
主题词:白银、景泰、靖远、平川、会宁、历史。
白银市在祖国的版图上,位于东经103°33′—105°31′、北纬35°25′—37°39′的区域内,东邻宁夏,西接武威,南依陇中,北靠内蒙,辖三县两区(靖远、景泰、会宁三县,白银、平川两区),总面积21158.7平方公里,海拔1275米——3321米,共有人口175万。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气候比较干燥,各县、区年均降雨量约200毫米左右,但因日照充足,所以川水地区土地肥沃。黄河流经白银214公里,祖厉河、关川河总长亦有200公里左右。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山区,包括二阴山区和干旱山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几十座,超过3000米的高峰的两座。山间盆地有景泰的正路、三台井、景泰川和白银市区;还有靖远的刘川和平川的水泉、共和等地。河谷盆地有白银水川、四龙和靖远平堡、北湾、中堡、城关、糜滩、东湾以及景泰五佛,还有祖厉河两岸的一些地方。这些河谷盆地面积虽然很小,但人口却比较稠密。白银地区有悠久的历史,靖远境内曾发现有原始社会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会宁境内也有几处古老的文化,如牛门洞古墓遗址等,它附近的王家泉、阳山一带也发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的陶罐、石斧、人骨等遗存。景泰县境内的张家台、营盘台、寺滩、喜集水等处出土过陶瓷、陶片、石器、骨珠及细石器等,经考证属新石器半山类型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迹的发现,说明最迟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白银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7白银的历史
《白银的历史》我们既然觉得白银投资的收益,最终可能会远远大于黄金。
那么,我们就应该系统的去了解一下,我们所要投资标的的历史和发展。
未来都是由过去而来,人类历史和经济历史是在不断往复循环中,通过细微改变后,不断前进的。
所以,必须要了解历史,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历史,从中找到规律,将这个规律运用到对未来的预判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白银的发展历史,白银伴随人类存在,据考证有6000年的历史,但真正使白银大规模运用到人类社会,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在此后这500多年里,白银曾一度成为世界货币,因为美洲大陆的墨西哥、智利、秘鲁等国家大量银矿的发现和开采,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变为可能。
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新技术的发展,使白银开采量和白银的提炼不断提高。
从统计来看,世界上只有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
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白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开始的,人们使用“吹灰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白银那时候的开采,主要用途还是来制作银器,并没有形成货币。
公元前8世纪,白银生产及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古希腊的雅典,白银产量据推测在每年100万盎司左右,随着希腊矿区的逐步衰竭以及战争影响,罗马人时期,白银的开采主要来自于西班牙,而且在未来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提供了欧洲主要的白银供应,也为欧洲与亚洲的香料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白银资源。
伴随着战争和人类对财富的执着追求,在公元750-1200年这段时间,白银的开采逐渐开始蔓延到欧洲中部,并逐渐发现银矿。
白银公元1500-1875年,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上的进步以及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彻底引发了白银产量和数量几何倍的增长。
尤其是汞齐化加工方法发展后,白银的产量爆炸是的增长,在1500-1875之间,从玻利维亚、秘鲁、墨西哥开采的白银,占到了整个世界白银产量和贸易份额的85%以上,只有剩余部分来自于欧洲国家和日本。
20世纪初中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表
20世纪初我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表【序】在20世纪初,我国白银流动变化情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白银在当时的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流动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深入分析20世纪初我国白银流动的变化情况,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经济历史事件。
【正文】一、白银流动的背景白银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货币,其流动性和使用范围都非常广泛。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外政治乱局和经济动荡,我国白银流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白银流动的变化情况备受关注,也成为当时我国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
二、白银流动的变化趋势1. 白银的出口量激增在20世纪初,我国的白银出口量开始呈现激增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动荡和外国势力的干预,导致大量白银流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
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内的货币供应和金融稳定,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2. 白银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20世纪初,我国白银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表现为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交替出现。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政治因素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所致。
这一现象对我国白银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白银的流入渠道受限与白银出口量激增相反,20世纪初我国白银的流入渠道受到了限制。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外政治局势不稳定,外国势力对我国的控制加剧,导致白银的流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一现象加剧了我国国内的白银短缺,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白银流动的影响1.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世纪初我国白银流动的变化情况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银的大量流出导致了国内的货币供应不足和金融不稳定,也造成了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
与此白银的流入受限也加剧了国内的白银短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对我国社会的影响白银流动的变化情况也对我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白银的流出和流入受限,导致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加大和民生问题的恶化。
白银历史:不可不看的惊天投机
亨特兄弟白银史这是一段离我们不太遥远的历史,故事中的两位男主角是享特兄弟,他们开创了金融投机史上又一传奇,却又在这段传奇中埋葬了自己,最终黯然谢幕,以破产而告终享特兄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疯狂投机白银,控制了美国期货市场中超过一半的期货合约,同时还持有1.2亿盎司的白银现货,把白银这样的大宗商品从2美元/盎司推高到50.35美元/盎司(这个纪录现在还没有打破),如果考虑到美元贬值的因素,大约等于现在120美元/盎司,无数空头被轧得死去活来,创造了金融投机史上一段前无古人的传奇。
他们疯狂得妄图与全世界做对,却最被世界遗弃。
我们从享特家族说起。
亨特家族的创始人H.L.亨特是个农民,不过美国的农民并不穷困;虽然不穷困,可这人不知道天天向上,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天赋异禀,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倒腾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看出石油开采业很有前途,于是组建了石油公司,由于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商业才能,在短短数年内,他发了。
到了1957,当时的美国《财富》杂志估计,亨特成为美国最富有的8个人之一。
由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老亨特不知道“少生孩子快致富”这句中国谚语,于是他一口气生养了14个娃,并且还都把他们养大了——其中就包括尼尔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兄弟俩。
这兄弟俩继承了老爸的商业头脑,继续通过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来挣钱——不过,干着干着,这兄弟俩就发现,开采石油和开酒店挣钱都很辛苦啊,而且风险也很大,比方说他们家投资了一个利比亚的油田,结果由于那边政局动荡,被没收了,让这一家子一下元气大伤。
很快的,这兄弟俩就发现,金融市场是一个赚钱的绝佳之地!可不是,金融市场不要劳力费神的掌握这技术、那技术,不需要在商场上与人勾心斗角,互相算计,只需要下下指令、买买卖卖,大把大把钞票就到自家来了,天底下还有有这样的好事?这兄弟俩一商量,得,别搞石油了,就玩期货,又刺激,又好玩,还能挣大钱!先拿大豆期货试试手。
白银在国际市场上的历史走势
白银在国际市场上的历史走势国际市场上,白银几乎是全球日常波动最剧烈的商品之一,这是因为白银在西方世界同样具备很深的渊源,从“只受制于白银和大蒜的吸血鬼”传说到耶酥最后的晚餐中的银制餐具,白银在西方宗教世界中就是神圣和纯洁的代名词。
这些都是白银具备剧烈波动的群众基础,因为大家都对他投以关注的目光和心灵深处的触及欲望。
真正激活银价的还是79年世界商品历史上的一端传奇,他就发生在白银身上,从此白银就再也没寂寞过,无数投机家带者对前辈的尊崇在今天都前仆后继的涌入白银市场。
19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平静地在2美元/盎司附近蠕动爬行。
由于白银是电子工业和光学工业的重要原料,邦克·亨特和赫伯特·亨特兄弟俩认为如果能够悄悄地垄断这个市场,会是一件有趣又有利的事情。
据说亨特兄弟发现一本名叫《七十年代买白银获暴利》的书,是他们的兴趣所出。
书中说白银总有一天会比黄金更有价值,这当然刺激了他们的行动。
从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开始,白银价格启动、攀升。
此时亨特兄弟已经持有3500万盎司白银的合约。
不到两个月,价格涨到6.70美元。
他们感到高额利润已经到手,不费吹灰之力。
但他们不知道,当时墨西哥政府囤积了5000万盎司的白银,购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
在墨西哥政府看来,每盎司6.70美元的价格已经相当可观,所以墨政府决定立时获利。
墨西哥人冲垮了市场,银价跌回4美元左右。
此后的四年间,亨特兄弟静静地吃进白银,比以往还积极。
偶尔他们也涉足其他商品。
到1979年,亨特兄弟通过不同公司,伙同沙特阿拉伯的皇室以及大经纪商大陆、阳光,拥有和控制了数亿盎司的白银。
当他们就要采取大动作时,白银价格正停留在6美元/盎司附近。
他们随即开始发难,一路买进,不停对市场施加压力。
到10月份时,这个国际财团实际上已经拥有纽约商业交易所所有白银的25%以上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白银的八分之五。
到1979年底,他们把银价推上19美元/盎司,把资本变成三倍以上。
熠熠千年中国白银的变迁
品质生活·艺术欣赏熠熠千年:中国白银的变迁文·图/上海博物馆 中国财税博物馆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白银的冶炼和使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作为贵金属的白银,从唐代中期逐渐取得了货币资格,经过宋、元两朝,至明代晚期,白银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完成了向真正货币的转变。
中国白银时代的来临,是大航海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必然结果。
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得价值大、重量轻且便于长距离携带运输的贵金属白银也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初夏时分,在上海博物馆新特展中,一场“中国货币史中的白银”拉开帷幕,从中国白银及白银货币的发展为线索,展示131件相关展品,可以直观了解我国货币史中白银的发展历程,白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白银联结下的中国和世界。
本次展览将延续至7月28日。
此次,作为展示财税史实和相关文物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首次合作,共遴选银铤(锭)十三件,其中唐代五十两银铤一件,明代银铤七件,清代银铤五件。
唐代五十两银铤属于唐代晚期较为多见的船型银铤,这种形制一直沿用到五代、北宋,并成为北宋银铤的滥觞。
明代,在国家行政和市场推动的双重作用下,白银终于转变为国家法定的货币,完成货币化的进程。
传统银两古代中国长期使用青铜铸币,白银则更多地用于器具、器皿和装饰物。
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从唐代中期以后白银才开始具有部分货币职能,谓之为铤,主要用于蓄藏或者作为一种支付手段。
宋代以后,白银的货币功能得以加强,根据现存宋代银铤的种类,有上供银、京销银、总经制银、周军府银、转运司银、钞库银,以及各种锐银等,显示了宋代白银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重大交易通常以银作交换中介。
明代是白银大放异彩 1878年墨西哥银元 清咸丰五年户部官票银两票五十两清咸丰六年上海县王永盛银饼品质生活·艺术欣赏明金花银银锭的时代,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将一条鞭法推广至全国后,从中央政府层面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白银本位货币的地位,白银的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交易、税收皆能用银,白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层面。
现货白银发展史
现货白银发展史过去40年白银重要进程:1963年6月―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1968 ― 1971年―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1972 ― 1978年―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1980年1月―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1980年9月―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1980年12月―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1982年6月―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1983年3月―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1986年5月―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1992年7月―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2006年3月―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2006年4月―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2006年5月―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2008年10月―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至6月达2年来新低18.18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世界白银发展史
世界白银发展史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利用率。
随后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是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在18世纪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白银生产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为小亚细亚地区的工匠提供原料。
安纳托利亚地区为近东、克里特和希腊地区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银资源。
银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岛,以及希腊大陆上迈锡尼文明统治的地区。
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区。
该地区为处于萌芽时期的希腊文明提供白银。
另外,小亚细亚和北美地区的白银贸易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
Laurium的矿产非常丰富。
从历史文献和古矿场遗留下来的实际证据来看,当年该地区巅峰时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银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盎司。
实际上,到公元1世纪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产银最多的一个地区。
除了Laurium,其他产银区主要在小亚细亚、撒丁岛等其他希腊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
随着希腊Laurium地区矿产全盛期的结束,迦太基人对西班牙银矿的开采繁荣了起来。
白银发展史
白银发展史摘要:白银,曾与黄金一样,从古代开始就成为人们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之一。
从最早被拿来制作工艺品到后来成为流通的货币,中国的白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白银、货币、银本位从先秦开始,秦始皇统一币制,白银是禁止作为货币来流通使用的,所以白银只用于装饰和贮藏。
到了汉代,虽然并没有明令禁止白银,但由于白银的数量不多,它仍主要用于装饰和贮藏,有时也作货币使用于大额支付。
汉代白银属于称量货币,一般作饼状或铤状,叫做银饼或银铤,与金饼、金铤形状类似。
已知的,西汉曾有过无字银铤、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银铤”及银砖等物。
到了中唐以后,随着绢帛货币已不再能适应市场交易需要而渐渐衰退,贵金属白银开始作为货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虽然唐朝的法律并不承认白银为合法的货币,事实上白银在当时已具有了很多的用途,像是商品交易、租税、赈济、赏赐、军费、官俸、债务等都已经离不开白银的使用。
甚至政府税法都有用银的规定,如唐税制《租庸调》规定:“丁随户所出,岁输绢二匹,……非蚕户,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白银的使用使得人们的交易变得简便,轻松。
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性质进一步增强。
政府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
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白银货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宗天禧末年,政府岁收中白银为八十八万余两,岁支中白银为五十八万余两。
神宗熙、丰年间,岁收中白银已达二百九十余万两,四十七年间,白银岁收额增加二百多万两。
南宋孝宗淳熙中,左藏库对政府禁军百官俸给岁支中白银为二百九十三万余两。
元代以后,白银已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虽然元、明两朝建国初期都曾经明令民间交易禁止使用白银,而推行纸币。
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
白银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尺度。
到后来,政府非但不再禁止,而且本身收税、发放兵饷、官俸也都用银。
政府发行的纸币,也以白银为本位。
明朝中叶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出超,外国白银不断流入我国。
其中由西班牙人经菲律宾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仅隆庆五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就达4000多万库平两。
高考历史白银知识点
高考历史白银知识点一、白银的开采与流通白银在中国的开采历史悠久,早在商代时期就有了开采和使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银的开采规模逐渐扩大,尤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巅峰。
除了中国,欧洲也是白银的重要产区。
古代的白银开采主要依靠手工挖掘,开采难度较大。
而白银的流通则随着贸易的发展而逐渐便捷起来,例如丝绸之路的兴起为白银的流通提供了便利。
二、白银在经济中的作用1. 货币形式: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被广泛用作货币。
在中国历史上,白银曾被用作流通货币,例如明代的“宝银”和清代的“银元”。
白银作为货币有着普遍接受和稳定的价值,为经济交易提供了基础。
2. 贸易与交换:白银也是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媒介。
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白银是汇款和支付的标准手段之一。
随着贸易的繁荣,白银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3. 社会地位的象征:拥有白银在古代社会中是一种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白银的积累往往意味着家族的繁荣和显赫。
三、白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 国际贸易:白银在欧洲和亚洲的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从15世纪到18世纪,西班牙的白银船队每年运送大量白银进入欧洲,填补了欧洲白银不足的缺口。
这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繁荣,并导致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加速。
2. 价格革命: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因为大量从美洲流入的白银,导致物价上涨,引发了价格革命。
这场革命对欧洲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贵金属流通体系的形成:由于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与黄金和铜等金属一起构成了贵金属流通体系。
这个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四、白银在中国的重要时期1. 黄金时代:北宋时期,中国白银开采达到了高峰,成为时代的象征。
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白银的开采和流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元朝时期:元朝时期,白银进一步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媒介,元朝政权稳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
3.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白银的开采规模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中国的白银发展史
化对全国金银生产建设的领导。在原有色总公司领导下, 相继争取到了有色系统伴生金银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金银开发基金、外汇分成、专向贷款、地勘基金以及免缴
部分税种等,使中国的白银生产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00年至现在):2000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白银 的”统销统购”政策,白银市场放开。白银放开后,允许白银生产企业
间24小时不间断交易。
白银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
明朝初 期
清朝
银铜锡出海,国内使用铜 钱, 禁止私铸极严, 对银矿并不重视。永乐晚年, 锐意通四夷,奉使多用中贵宦官,出使西洋有郑和、景 弘,西域有李达,北有海童,西番有侯显。朝廷为了应 付开支,开始重视开采银矿。先后遣官开采陕西、福建 等地的矿产,设立葛容溪银场局,云南大理银冶。宣德 以后,金银开采时停时续,民采、官采及所谓”奸民” 私采,不断发生纠纷,政府军与”盗矿者”常发生武力 战斗。各银场有朝廷派驻的官员督办税课。此后,采银 潮开始,其高峰在嘉靖万历年间。明代至嘉靖时,银两 已成为全国流通货币,价值大的交易均用银计价,民间 也普遍使用白银。嘉靖、万历年间,河南、云南、山东、 四川等地开始开采银矿。直至明末,各地私矿徒结聚甚 多,与农民起义军汇成历史大洪流。
双向,也可进行实物交割。
主要特点:
1、以保证金的形式进行交易,需交易总额10%—20%的保证 金,采用“杠杆原理”,资金利用率高;
2、双向交易,既可买涨也可买跌,只要方向看准,均有机 会盈利;
3、T+O的交易模式,没有交易的时间限制,投资者一天可以 交易无数次来回;
4、没有交割的时间限制,可以递延,投资者可以选择交易 日当天交割,也可以延期交割(延期费为每天万分之二);
白银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区。
该地区为处于萌芽时期的希腊文明提供白银。
另外,小亚细亚和北美地区的白银贸易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
Laurium的矿产非常丰富。
从历史文献和古矿场遗留下来的实际证据来看,当年该地区巅峰时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银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盎司。
实际上,到公元1世纪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产银最多的一个地区。
除了Laurium,其他产银区主要在小亚细亚、撒丁岛等其他希腊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
西班牙在近一千年的时间内都是非常重要的白银来源,但这一切在摩尔人于公元8世纪征服西班牙后一度暂停。
西班牙银矿不仅满足了罗马帝国大部分内在需求,还是展开亚洲香料贸易的重要白银资源。
为了满足尚在萌芽的贸易需求,希腊、小亚细亚、意大利也是除西班牙以外的白银重要产区。
基于目前的历史文献和档案,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1000年期间,白银产量不太可能较Laurium地区的每年大约150万盎司有大幅增加。
西班牙矿产在公元后一千年内风光无限,同一时期的Laurium和小亚细亚逐渐衰弱。
白银产量的实际扩张是在公元1000-1500年间的500年以内,那时矿产地数量增加,采矿和加工技术也开始提高。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白银的发展史
白银同黄金一样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类将白银作为货币却比黄金更早出现,历史上白银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早在公元前2500 年,玛雅文明出现时,白银同黄金一样重要,玛雅人最早把白银作为装饰品使用。
由于白银反射性好,能够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被玛雅人称作为“月亮的眼泪”。
后来开采出越来越多的白银,逐渐变为人类的流通货币。
在欧洲,从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银币。
目前古董市场上所收藏的“猫头鹰币”就是在那个时代铸造。
后来银本位不能够满足欧洲国家的生产和发展需求,英国率先实施货币改革,银本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在中国,从汉代就开始使用白银购买商品。
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主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
到了明朝中期建立了真正的“银本位”制度。
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直到1935 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 年。
可以说在中国人眼里有更深厚的感情。
白银作为常用的投资上平并未就此而消失,目前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仍然在使用银币做投资。
据世界白银协会统计,每年白银用于铸币上的需求仍然高达1000—1500 吨,约占中消费总量的5%。
因此,白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
钜丰金业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
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论文报告:解读历史的沉重——弗兰克《白银资本》读后(三)一、全球历史中的白银现象白银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近代欧洲工商业的发展、美国西部扩张时期、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繁荣期等等,而中国则是白银的重要生产和贸易国家。
弗兰克指出,与黄金相比,白银价格变动幅度较大,而且在历史上存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白银价格波动的不同步现象。
这种异质性甚至在局部地区也存在明显差别,更深层次的原因则需要探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历史背景。
二、白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中白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产生了重大影响。
具体来说,白银的量价关系决定了出口收入和大量商业支出的利率变化,同时也决定了各种不同政策措施对于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且产生了关键性的税收压力。
三、白银的流通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白银的流通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金币化的进程和政策角度。
首先是金币化的进程,即政府主导的政策和市场自由决定的因素在金币化的进程中相互作用。
其次是政策角度,白银产业包括有关贸易和金融问题的许多政策,包括官方贸易策略的管控,税收的调整策略,以及贵族和其他大商家的参与策略等。
这些问题都对白银流通带来了重要影响。
四、白银与经济政策随着白银继续在全球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必要更为深入地探寻该贵重金属对于经济政策的影响。
政策制定者必须了解这些影响,包括对资源开采和生产的影响、对市场价格和贸易的影响以及对于货币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影响等。
五、白银结构调整问题白银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涉及到白银的生产、流通、价格问题等多方面。
尤其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变动可能对白银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平衡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将直接影响到白银的结构调整能否成功。
案例一:中国白银贸易的变化在明清时期,中国的白银出口贸易量在全球市场中居于首位,而且其在经济收入和独立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这里既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历史文化白银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活。
汉代时,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唐代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这里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贸城市,是当时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商贸中心之一。
清代时,白银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边防军事重镇,并在此期间修建了大量的城墙、城楼、城门等建筑,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在白银市,可以看到许多反映历史文化的古建筑,比如白银古城墙、雷台古城、西关回民街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
此外,白银市还有许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比如马踏飞燕、金塔寺、白银博物馆等,这些都是文化的宝库,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自然风光白银市是一个拥有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这里的山水景观、地质地貌、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
比如,白银市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马蹄寺,这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佛教圣地,其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此外,白银市还有天水市的麦积山、银川市的沙湖、兰州市的黄河壶口等知名景点都在该市附近。
这些自然景观不仅美丽壮观,也是城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特色文化白银市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比如白银马踏文化、白银白水河文化、白银手工艺等。
其中,白银马踏文化是白银市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它是指明代徐祯在白银地区发现的一件马踏飞燕青铜器,这件文物被誉为中国青铜器史上的珍品,也成为了白银市的象征。
白银白水河文化则是指白银市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文化,白银市的白水河是黄河的支流之一,这里的水文化和水利工程在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白银市的手工艺也十分有特色,比如白银银器、白银手绣、白银皮影戏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白银市的文化名片。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银发展历史
白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1816年,英国实施《金本位法》,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货币地位的国家。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在货币方面开始跟随英国实行金本位。
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还是完全的"银本位制"。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彻底放弃了用银元做货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国家放弃了银本位,白银价格随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属性超过金融属性。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国政府开始放开对金银的价格管制。
白银价格得以随市场需求自由波动,银币的内在价值也超过了面值。
此后,白银价格迅速上涨,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牛市,并在1980年1月18日达到49.4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点,10年价格增长了近29倍。
不过随着美国亨特兄弟恶意炒作的失败,其后白银价格迅速回落,进入长达20年的熊市,此间白银价格一直在3-7美元/盎司区间波动。
2002年,白银价格再次发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金融危机引发的避险需求使得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白银也在其带动下迅速上涨。
由于白银价格相对金价便宜很多,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
2011年4月28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白银价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点48.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5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相比10年前上涨了9倍。
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个大周期约30年。
白银从上一轮牛市高点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经过一个轮回。
当前白银价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白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随着白银投资产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环境下,白银的投资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
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与特色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白银市在古代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以下将从历史文化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白银市。
一、历史文化1.丝绸之路文化白银市地处丝绸之路沿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白银市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
丝绸之路为白银市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商业活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2.黄河文化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黄河文化对白银市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白银市,黄河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河的流域面积广阔,流经白银市的黄河段风景秀丽,形成了独特的黄河风光。
3.民俗文化白银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回、藏、蒙古等多个民族。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包括民间歌舞、传统手工艺、节日庆典等。
二、特色1.美食特色白银市的美食特色丰富多样,有许多美食特产值得品尝。
例如靖远羊羔肉、景泰枸杞鸡、白银麻食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方法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
2.艺术特色白银市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皮影艺术。
皮影戏是白银市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它以驴皮为材料,制作出各种形象生动的皮影人物,通过灯光和屏幕表现故事情节。
如今,皮影戏已成为白银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3.自然景观特色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景泰石林。
景泰石林位于白银市景泰县境内,是一片由石灰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的奇特地貌。
这里的石柱、石林、石峰造型奇特,形态各异,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
此外,还有平川十里荷花池、靖远鸡公山等自然景观,都为白银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白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白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5期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银元(先前为银锭)是我国历史上白银最主要存在形式,货币是白银的最主要用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俱兴,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
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新中国的白银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蓬勃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白银也从过去供应不足,一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国之一,每年还大量出口。
中国的白银工业已经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白银消费也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白银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新中国白银工业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8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金融储备有限,开始时中央人民政府金银库存多数是在接管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的。
基于金银储备有限,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另外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铅锌铜锡金企业的副产,充实政府储备。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白银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此时白银供销采取统销统购,优先定点保证少数民族和国防等工业之需。
第二阶段(1983年—1999年):1983年,国家对有色工业的管理加强,有色工业的管理从国家冶金工业部分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1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也归口有色总公司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
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
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
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
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
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
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
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
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
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
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
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
到了隋唐和南北朝时期,在外来金银币的启示下,中国一些达官贵族也开始铸造金银币,作为进贡及赏赐的礼品。
宋代和元代,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白银货币开始被广泛使用,政府的主要收入和开支,都是使用白银。
由于贸易经济的相互往来,到了明朝中叶,白银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人民群众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大。
在当时,我国白银的来源主要有:
在万历年间,在世界上兴起了一股开矿的浪潮,而明政府由于自身对白银的需求量增大,也开始有了开矿的举动,
使得我国白银的产量大大增多;
政府库藏的白银流入市场。
明朝前期,政府曾经发布命令,禁止白银在民间进行流通。
后来,由于国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我国对外贸易得到发展,使得当朝政府不得不解除了禁止使用白银的禁令,禁令解除后,库存的白银在发放俸禄或军饷时流入市场,这些白银对贸易流通进行参与,使得市场上增加了白银数量;
因为国内外银价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又由于对外贸易的扩张,外国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后,使得中国白银数量大大增多,白银、黄金的比价由此受到影响,明清政府为了压低金价,开始推行纸钞,明清政府规定,白银和黄金的比价为4∶1。
到了15世纪初,白银和黄金的平均比价则为6∶1,16世纪上半叶,比价则为7∶1,由于中国产生贸易逆差,外国白银不断涌进中国,到了19世纪下半叶,白银和黄金的比价则由原来的8∶1升到10∶1,到崇祯年间上升到13∶1。
值得一提的是,银钱比价和金银比价的这种变动,并不是表明市场上的需求减少,这是由于到了明朝后期,黄金成为贵重商品,而白银已经成了主要的流通货币,而铜钱即使在一些交易中被偶尔使用,地位仍然不够显著,所以,白银的比价并不随着黄金、铜钱的比价而变动。
由于贸易逆差的出现,国外的白银大量流入我国,也说明了当时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
国外白
银涌入中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货币的改革
明朝中后期,白银被大量使用,当时流通的货币还有铜钱等一些货币。
到了清朝,铜钱等货币的流通越来越少,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国内外的贸易往来和政府的收入与支出,大部分都是使用白银,由此,白银逐渐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货币进行流通。
那时,在中国流通的货币包括国外的一些货币,也叫白银货币,又叫洋银、洋钱等。
到了清朝初期,对外贸易得到持续发展,外国白银流入中国的越来越多。
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个自产自销的社会,无需用到外国的一些商品,而外国商人却要到中国买瓷器、茶叶等物品,由于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使用白银,迫使外国商人不得不以白银作为交易的手段,中国出现贸易逆差后,外国商人经常是带着很多白银到中国采购货物。
在当时,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元种类繁多,其中有墨西哥的“鹰洋”、西班牙的“本洋”以及日本的“龙洋”等,据有关资料记载,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的“本洋”。
在明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末,就开始出现西班牙商人持“本洋”在我国使用。
大家都以为“本洋”是西班牙银元,而实际上“本洋”是由墨西哥制造而成,这是因为“本洋”的表面有双柱,还有西班牙的国王像。
在当时,墨西哥的产银在世界排名第一,而墨西哥独立以后,才有了“鹰洋”的出现,由于墨西哥
银币的表面刻有栩栩如生的鹰,所以又叫“鹰洋”。
墨西哥“鹰洋”的纯色为94%以上,相比于其他外国银元,显得更为纯正。
而日本的“龙洋”,由于表面刻有龙的花纹,所以被称为“龙番”或者“龙洋”,在日本“,龙洋”在明治时代曾被广泛使用。
然而,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虽然促进了中国商品贸易往来,但也同时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使我国的币种种类繁多,由于每种货币都有它自己流通的范围,使得中国的货币呈现出混乱的局面;第二,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歪风邪气,甚至对中国进行掠夺与侵略。
当然,凡事有弊也有利,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流通,同时也对中国的币制改革起着促进作用。
洋钱的流入,使得人民群众把本国的银币跟外国的银币相互对照,发现外国的银币不仅分量具有统一的标准,且制作精巧,方便使用,更重要的是便于计算,所以很受中国人民的喜欢。
当朝政府受此影响,也终于下定决心,决定铸造出计量准确,能够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中国银元。
于是,光绪十三年,清朝开始有了自铸银元的举动,清朝在自铸中国银元的时候,把明朝铸钱的习惯沿袭下来,并且,为了和最早使用的古钱进行区别,把本朝铸造的铜钱叫做“制钱”。
可以说,从明朝到清朝初期,中国都是保持贸易逆差的局面,所以,银元一直被当做主要货币来使用。
不过,我国商品如果要对外交易,则是通过国际商家承认的贵金属白银
进行交易,所以,中国的贸易逆差使得我国流入了大量的外国白银。
但在清朝中后期以后,当我国的人民群众已经习惯把中国白银作为流通货币以后,白银却开始不停地向国外流进,这种局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冲击,也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对外关系与本国的政治稳定。
这之后,因为鸦片战争的出现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我国丧失了自由主权的权利,于是,白银开始不断向国外涌进,致使我国出现了钱贱银贵的局面。
白银向国外的流入,使得我国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少,不管是金融兑换还是进行工商贸易往来,只要进行以钱折银,必定发生严重亏损。
三、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从晚清开始,出现了很大变化。
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金融的影响,中国有了保险业、证券业以及银行业的出现,并且这些行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促进了金融体系的建立,而货币也由信用货币取代金属货币,由以前繁杂的局面到了统一的局面。
金融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不过,因为金融业尚存在着主权的缺损,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通商口岸聚拢着金融资金和机构,另外,由于中国频繁发生战乱,政权变化频繁及一些产业部门的衰败,加上外国的金融势力控制着中国金融结构,使得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一直处于不平稳状态。
总而言之,要实行币制的改革,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
国家的独立和统一,除此之外,要对国家的币制进行改革,还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以国家雄厚的财政作为改革的前提条件;以强壮的中央政府作为改革的力量源泉;以良好的金融制度作为改革的保证。
另外,还要有正确的理念意识,才可能有所收获。
在我国的近代史上,一方面,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国内战乱频繁,始终处于动荡局面,所以,当局政府对于出现的金融弊端以及货币顽症仍无力进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