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8084e64af1ffc4ffe47ac45.png)
可捏成轿跑的短片,片长不超过1厘米,片 面较平整,可成直径约3毫米土条,但提起 后容易撕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平整,但无反光, 可搓成直径约3毫米小土条,但弯成直径23厘米小圈即断裂 可捏成较长薄片,片面光滑,有弱的反光, 可搓成直径2毫米的土条,能弯成2-3厘米 圆形,但压扁时即生裂缝 可成较长的薄片,片面光华,有强反光, 可以搓成直径约2毫米的细条,能弯成2-3 厘米的圆形,且压扁时无裂痕。
4、翻砂压淤和翻淤压砂 有的土壤耕层质地过砂或过粘,但其底层有淤 泥层或砂土层,可以通过深翻,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上来,与表土掺 混,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5、种植绿肥 种植田菁、绿豆、沙打旺、苜蓿、紫云英、草木樨等增加 有机质,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主要成土原生矿物的性质
石
英
石英是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分布最广。 石英在岩石中常呈不透明或 半透明晶粒状,烟灰色,油 脂光泽。 石英硬度大,化学性质稳定, 不易风化,岩石中其它矿物 风化后,石英仍然以粗粒壮 保存下来,是土壤中砂粒的 主要来源。
正长石 KalSi3O8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浅 黄色、浅黄红色等,玻璃 光泽,硬度6.0。
土壤的基本组成
主讲:刘惠萍
各种各样的土壤
黄壤土(华北的黄土)
棕壤土(在我国分布较广,如辽东
半岛,山东半岛,太行山,嵩山,伏 牛山,秦岭等)
红壤土(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
陵地)
黑壤土(东北的黑土)
一、土壤:
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自然土壤: 自然成土因素下形成。主要指尚未开垦种植的土壤。
农业土壤: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指已被人类 开垦耕种的土壤。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7a2a3469dc5022abea0001.png)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3.2各种各样的土壤
![3.2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179c5e1452d380eb62946df9.png)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 水分 空气和无机盐。 空气和无机盐。
分析土壤组成的模型
45%~49% ~
25%
50%
25%
1%~5% ~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粒 土壤颗粒类型 粉砂粒 黏粒 砂土类土壤 土 壤 土壤结构类型 壤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透气、透水、保水) 土壤的性状
探究:不同土壤的透水性 探究:
探究方交流: 探究方交流: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 材料:量筒、漏斗、棉花、烧杯
砂土
黏土
壤土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渗水量 保水性 通气性 透水性
砂粒 黏粒
粉砂粒
多
较少 居中
差
好
居中
强
弱 居中
强
弱 居中
讨论: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讨论 : 设想一下粉砂粒的通气 、 透水情 说说它的特性? 况,说说它的特性?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 粉砂粒的透气、透水情况——介于砂粒 介于砂粒 和黏粒之间
让我们来感受土壤颗粒
土壤颗粒的分类 名称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直径/毫米 直径 毫米 2.0~0.02 ~ 0.02~0.002 ~ <0.002
砂粒、 粉砂粒、 砂粒 、 粉砂粒 、 黏粒分别堆积在 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一起 , 哪种颗粒之间的间隙大 , 含空 气和水最多? 气和水最多?
土壤的分类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 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粘土 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书上思考题
土壤的性状
土壤名称 性状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强, 砂土类土壤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黏土类土壤 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 壤土类土壤 能保水、保肥。 能保水、保肥。 宜于耕种
各种各样土壤
![各种各样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18b3d0c0cc22bcd126ff0cad.png)
红壤土
东北黑土地
河流冲积砂泥田
黑钙土 (黑色石灰土)
沙漠
不同的陆地表面,土壤是不同 的,有的肥沃,适于植物生长;有 的贫瘠,植物生长困难。
土壤是否有利于植物生长 是由什么因素决定?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土
矿物质颗粒
分:砂粒 粉砂粒
壤 腐殖质
黏粒
的 组水
成 空气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 最重要的因素。
砂土类土壤
分 类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质地特点:
土壤名称
土壤的质地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 质地较均匀。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1._砂_土_类__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2._砂_土_类__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3._黏_土_类__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4._黏_土_类__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空气比例显著 大于水的比例
黏土类土壤:
水比例显著大 于空气的比例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三种土壤的成分区别:
固体部分: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 水: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空气: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B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那么,什么样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应综合考虑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二、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
实验:土壤的黏性
结论:黏土类土壤能 搓成条状体。
①土壤的黏性差,如砂土类土壤,表示土壤中空隙 较大,较疏松,水易渗入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 水保肥性能差。
植物的营养和土壤
![植物的营养和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8a7e9cbe910ef12d2bf9e738.png)
根外营养、腐殖质、免耕法、作物营养临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菌根、
根瘤、生物固氮、轮作、异养、寄生植物、食虫植物
退出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实验一
18 植 物 的 营 养
• 真正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 物营养的学者是荷兰医生 并炼金术士范•海尔特蒙 (1577—1644),他把 2.27kg重柳树枝条栽种在 90kg的土壤中,只浇水不 施肥,5年后枝条重 76.7kg,土壤减重60g。 因此他认为植物从水中获 得营养。
• 1804年,瑞士的德·索修 尔发现种子在蒸馏水中萌 发成苗后很快死亡,与种 子相比,灰分数量没有变 化。
• 灰分是指植物充分燃烧 后剩下的物质。如果把 植物的灰分加到蒸馏水 中,再加上硝酸盐植物 就可以生长。
证明了灰分元素和N都是必需元素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18 植 物 的 营 养
• 1860年萨克斯和诺普相继发表了应用十 大化学元素的无机盐配制成营养液,
干物质5~90%
燃烧
挥发部分 灰分元素
有机物90% 无机物10%
小部分氮 大部分硫 全部的磷 全部的金属元素
植物体内化学元素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退出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18 植 物 的 营 养
(一)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
植物体内元素(70种以上): C H O N P K Ca Mg S Fe Cu Zn Mn B Mo Cl Na ………
植物体内化学元素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生理功能
退出
第二节 植物的营 养和土壤
18 植 物 的 营 养
(二)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维持植物正常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元素。 缺少----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缺乏----植物单一缺素症,无法替代, 补充后恢复或预防。 作用----直接效果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b55bb7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2.png)
土壤的实验作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土壤的实验。
这个实验超级有意思,一定要认真听哦!实验的主题是:认识不同种类的土壤。
老师说,土壤有很多种类,就像我们每个人长得都不太一样。
有的土壤是黄黄的,有的是棕褐色的,还有的是黑乎乎的。
每种颜色的土壤里面都藏着不同的东西。
老师先让我们准备好实验用具。
我们需要几个透明的塑料袋,还要有勺子、小铲子、记号笔和放大镜。
最重要的是要有不同种类的土样。
我们可以在校园里的花园、操场、树林里采集。
实验开始啦!我们先把土样装进塑料袋里,写上土壤的来源地。
比如说这袋是从花坛里挖的,那袋是从树底下捡的。
然后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每袋土里有什么。
哇,原来土壤里面藏着这么多有趣的东西!花坛里的土壤颜色比较暗,里面有腐烂的树叶、树枝。
树林里的土壤颜色更深,还夹杂着小石子。
操场上的土壤则是黄黄的,里面有沙子。
接下来老师教我们分辨土壤的质地。
我们用手捻一捻土壤,看它是松软的还是硬硬的。
有的土壤摸起来滑溜溜的,有的则很粗糙。
操场上的土壤很松散,挖起来超级容易。
树林里那袋土壤就比较紧实,捻不动了。
老师还让我们闻一闻不同的土壤。
哇,花坛里的土壤真香啊,像植物的味道。
树林土壤略有一股腐殖味,蛮奇特的。
操场上那袋土壤闻起来就没什么味道了。
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我学会了认识各种各样的土壤。
它们的颜色、质地、气味都不一样,每一袋土壤里面藏着大自然的奥秘。
以后我会更加珍惜土壤这个宝贵的资源,保护好大自然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土壤实验啦!大家都学会认识土壤了吗?下次我们可以做其他更有趣的实验,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篇2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上周五我们在科学课上做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名字叫"认识土壤"。
大家都知道土壤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对吧?没有土壤,植物的根就没有地方扎根,也就获取不到营养和水分了。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二章:土壤发生
![土壤地理学教案——第二章:土壤发生](https://img.taocdn.com/s3/m/132f840fbceb19e8b9f6ba86.png)
第二章土壤发生第一节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是独立自然体,与地球四大圈层相互作用。
19世纪末道库恰耶夫提出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
Π=∫(КОГР)ТΠ:土壤、К:气候、О:生物、Г:岩石、Р:地形、Т:时间。
本世纪40年代美国土壤学者詹尼(H.Jenny)提出与道库恰耶夫相似的函数关系式:s = ∫(cl,o,r,p,t…) s 土壤,cl气候,o,生物,r地形,p母质,t时间s = ∫(o, cl,r,p,t…) …代表尚未确定的其他因素。
s = ∫(r,cl,o, p,t…)s = ∫(p,cl,o,r, t…)s = ∫(t cl,o,r,p,…)s = ∫(…cl,o,r,p,t)格林认为气候最重要。
涅斯特鲁耶夫强调地形的作用。
威廉斯提出生物是主导因素,土壤的本质是肥力,肥力的发生、发展是生物的发生、发展、活动与演替的结果。
柯夫达提出土壤形成还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火山土肥力高;地震使土层混乱;地下水位升高造成沼泽化、盐碱化;新构造运动使地形上升,土壤侵蚀加剧;地形下降,土壤上沉积物积累。
二土壤与成土因素的关系(一) 土壤发育与母质关系: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母质中的一些性质如机械组成、坚实度、渗透性、矿物组成和化学特性等都直接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和方向。
母质中的磷、钾、钙、硫等元素也影响着土壤的肥力。
1 影响土壤质地:酸性岩母质含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抗风化力强的浅色矿物较多,多形成酸性的粗质土;基性岩母质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抗风化力弱的深色矿物较多,多形成土层较厚的粘质土壤。
发育在残积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也较粗,石块多;坡积物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夹有带棱角的石块;洪积物与淤积物上的土壤砂粘成层,黄土母质质地均一;南方在石灰岩、玄武岩上的土壤质地粘重。
2影响土壤化学元素成分: 从酸性岩到基性岩母质随含硅量减少,Fe、Mn、Mg、Ca含量增加。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56d29ad284ac850ad0242b3.png)
三.成土过程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原生矿物受 到强烈风化,以致硅酸盐类矿物强烈分解,产生了以 高岭石为主的次生粘土矿物和游离氧化物。在风化过 程中,盐基离子的淋失是富铁铝化作用的前提,富铁 土中盐基离子已被强烈淋失,使土壤盐基离子含量明 显降低,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交换性铝离子占了优 势。此外,不仅盐基离子淋失,硅酸也被迅速淋失, 从而使铁、铝的富集作用更为明显,当移动到一定深 度时即发生凝聚沉淀作用。
四.土壤性状
铁铝土土体构型为: Ah - Bms - BC - C 。铁铝土 因成土过程强烈,土壤矿物已遭受彻底风化分解,
故其土壤中原生矿物含量很少,土壤质地粘重,粘
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并含有大量的三水铝石和氧 化 铁 ; 铁 铝 土 一 般 呈 现 强 酸 性 反 应 , 土 壤 PH 值 在 4.5~5.0之间。
三.成土过程
均腐土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多雨,植物生长繁茂, 每年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较多,冬季严寒漫长,土壤冻结,微生 物分解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质主要以腐殖质的形态积累于土壤 中,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含量由上向下逐渐减少的腐殖质层。 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由于降水不足,降水只能 淋洗其易溶性的氯、硫、钠、钾等盐类,而钙镁等盐类只部分淋 失,部分仍残留于土壤中。因此,土壤胶体表面和土壤溶液多为 钙镁所饱和,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土壤表层的部分钙离子,可与 植物残体分解所产生的碳酸结合,形成重碳酸钙向下移动,并以 碳酸钙的形式淀积于土层中、下部,形成钙积层,或者只具有钙 积现象。
(据美国农业部资料,1998)
图5-5 中国淋溶土剖面及其性状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据龚子同,1999)
五. 土壤分类
淋溶土纲分为冷凉淋溶土、干润淋溶土、常湿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394cc5998fcc22bcd10d4f.png)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各种各样的土壤导学案》
![《各种各样的土壤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ff8e5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e.png)
《各种各样的土壤》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2.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分布
3.认识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导学内容:
一、土壤的定义和组成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岩石和有机物质经过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层薄薄的表面物质,是植物发展的重要基础。
2.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成分。
二、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分布
1.砂土:颗粒较大,通透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差,容易干旱。
2.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通透性和保水能力均衡,适合大部分作物发展。
3.粘土:颗粒细小,保水性能强,但通透性差,易积水。
4.沙壤土:砂土和壤土的混合,具有砂土的通透性和壤土的保水性。
三、土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础,提供了植物发展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土壤是水源的过滤器,可以净化水质,珍爱环境。
3.土壤是碳的储存库,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导学活动:
1.观察不同类型土壤的样本,用手感受其质地和湿润水平。
2.分组讨论各种类型土壤的特点和适用作物,展示给全班同砚。
3.实地考察周围环境中的土壤类型和分布,记录下来并做简要报告。
导学作业:
1.总结各种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分布,写一篇1000字摆布的文章。
2.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植物,调查其适宜发展的土壤类型,并写出养护方法。
拓展阅读:
1.《土壤学导论》
2.《土壤与环境》
3.《土壤生态学》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对土壤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土壤,珍爱环境,共同建设美丽故里。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b27e3cf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d.png)
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土壤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黄土、红土、黑土等土壤,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感知各种土壤的不同特性。
2.根据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大胆尝试土壤配比,体验土壤配比的快乐。
活动准备:1. 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土壤各一大袋(黄土、黑土、红土、营养土等)2. 幼儿人手一个大框、铲子、手套用于土壤配比3. 土壤配比表4. PPT及录影带活动过程:1. 观察种植园的土壤教师:瞧!这是老师从种植园里挖来的土壤,它是什么颜色的?摸起来是什么样的感觉?那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师小结:它是黄颜色的,叫做黄土,当没有水分时,我们摸起来就干干的、硬邦邦的像个石头一样。
2. 各种各样的土壤教师: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土壤,它们长得不一样,用途也不同。
除了种植园里的土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土壤呢?(1)播放土壤小知识视频教师: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教师:看完视频后,你们都知道了哪些土壤呢?它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用途呢?(2)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土壤标本师小结:原来每种土壤都有着特殊的存在意义,黄土壤比较硬又没有很好的营养、还不透气,适合种植番薯、土豆等农作物;黑土养分丰富,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红土能减少水土流失,能积累有机质,能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营养土是为了满足幼苗生长发育而专门配置的含有多种矿质营养,疏松通气、保水保肥能力强,还无病虫害的床土。
3.土壤配比(1)播放录像画面:农民伯伯混合土壤的场景引导幼儿讨论:农民伯伯种了些什么?它为什么把土壤进行混合呢?教师小结:因为农作物跟我们一样需要吸收营养才能长大,所以农民伯伯需要将泥土混合,这样农作物种下去就可以吸收一定的营养长大啦!(2)幼儿尝试土壤配比教师:我们种植园的土壤是黄土,你们觉得营养够了吗?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农作物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呢?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按照顶楼种植小组,每组进行讨论,并用操作纸记录下需要用到的土壤种类,再根据操作纸来进行配比土壤吧!记得搅拌均匀哦!(3)土壤配比大分享教师:接下来,请每组的小朋友来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配比的吧!(4)种植园实地大操作教师: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去顶楼的种植园进行正式操作吧!活动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幼儿深入了解土壤的不同以及它们的性质与用途,我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觉的运用,让幼儿加深印象,但土壤的知识较深,幼儿的理解还只能处于较表面的知识。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https://img.taocdn.com/s3/m/8434c321ad02de80d4d840ea.png)
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课堂笔记1. 土壤的结构(1)土壤具有一定的结构:土壤是由矿物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①土壤中大小不等的矿物质颗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
②土壤中的成分比例。
(3)土壤颗粒的分类:砂粒、粒、粉砂粒。
2. 土壤的分类(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土壤质地较均匀。
3. 三种类型土壤的性状对比(1)砂土类土壤:通气、透水,有机物易流失。
(2)黏土类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差。
(3)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宜于耕种。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 正常土壤结构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水分B.空气C.矿物质颗粒D.腐殖质2.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校园花坛土壤的成分时,根据检测结果,建立了土壤体积分数模型(如图),其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土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难以确定3. 自然界中最适宜绝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A. 砂土类土壤B. 黏土类土壤C. 壤土类土壤D. 人造土4.花生又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
因此适于种植花生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土壤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D.都可以5. 在按下列百分比配制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A.砂粒20%,粉砂粒40%,黏粒40%B.砂粒10%,粉砂粒40%,黏粒50%C.砂粒10%,粉砂粒30%,黏粒60%D.砂粒20%,粉砂粒50%,黏粒30%6. 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A.山坡较干的沙地B.湿润的黏地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D.河边湿润沙地7.下列符合壤土类土壤性状的是()A.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差B.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好C.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好D.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差8. 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土壤中()A.有机物的含量B.矿物质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9. 下列各项活动中会破坏土壤结构的是()A.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B.把塑料、泡沫等废弃物埋入土中C.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D.农田进行轮作10.为了测定土壤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599348451e79b8969022609.png)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课内练习基础训练1、土壤是由 、 、 和 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成为影响 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做 ,细的叫做 ,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做 。
3、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4、黏粒含量最大的土壤,其质地类型为( )(A)黏土 (B)砂土 (C)壤土 (D)砾石5、农民在生产初中活动中,对了解土壤的性状积累了丰富经验,手捏后松开成“一盘散沙”的土壤属于 ;湿时黏,干时硬,如“铁板一块”的土壤属于 ;屋前房后的菜园土,蚯蚓多,养分足,形成“团粒状结构”的土壤属于 。
6、给你一只金属容器、适量的水和一只够大的量筒,你能用这些器材测出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分数吗?提高训练7、下列符合壤土性状的是( )(A)通气性能好,保持水分差; (B)通气性能差,保持水分好;(C)通气性能好,保持水分好; (D)通气性能差,保持水分差。
8、你在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放入A、B两个漏斗的脱脂棉花是否一样? (填“是”或“否”),放入漏斗A中的砂粒和漏斗B中的黏粒体积是否也差不多? (填“是”或“否”)这样做的目的是 。
9、取两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B中放一些黏粒。
将漏斗如图放置,在每个漏斗中倒入约半烧杯蒸馏水,你能看到什么现象?课外练习基础训练1、影响土壤结构的最重要因素是( )(A)矿物质颗粒的多少(B)土壤有机质(C)土壤水分(D)土壤空气2、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每公顷地被雨水冲刷而导致水土流失最多的是( )(A)林地(B)农田(C)裸地(D)草地3、下列环境中比较容易取得黏粒的是( )(A)河边砂堆中(B)水稻田中(C)沙漠地区(D)高山上4、各类土壤的渗水实验证明( )(A)壤土类土壤的渗水性最好;(B)砂土类土壤的渗水性最好;(C)粉砂类土壤的渗水性最好;(D)各类土壤的渗水性能是一样的5、如图所示,准备质量相同的砂土、壤土、黏土各一份,分别放入三个花盆内,把花盆放在水盆中,用量杯向各花盆缓慢地加入相同数量的水,仔细观察花盆中水流出的速度和数量。
4 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
![4 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d82ad0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4.png)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一、单选题1.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
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
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A.砂土类土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2.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3.多肉植物适宜在比较干燥、透气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长,水分比例过大的土壤将会导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已知瓦盆透气性好,瓷盆透气性不好。
则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适合种植多肉植物的是()A.壤土类土壤、瓦盆B.黏土类土壤、瓷盆C.砂土类土壤、瓦盆D.壤土类土壤、瓷盆4.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A.浇水B.施肥C.松土通气D.排水防涝5.淡溪杨梅是乐清的特色农产品。
种植杨梅理想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A.B.C.D.6.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下列实验是为了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浸出液()A.B.C.D.7.将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3种土壊分别装在相同的花盆内,然后分别种植2-3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同种植物,浇等量的水,花盆放在阳光下,但不会淋到雨,进行一段时期的实验观察,植物生长情况最好的土壤是()A.砂土类土壤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D.都相同8.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土壤中砂粒含量最多②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动物,而这些动物也会对土壤产生影响③最适合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动土④土壤供给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水分,植物使土壤变得更加肥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通常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76c94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f.png)
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各种各样的泥土教案范文1活动目的: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尝试区分泥与土,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泥、土的不同特性。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泥工技能,进行泥工创作,启发幼儿合理利用辅助材料和工具塑造作品,运用分泥、连接、捏边等技能塑造组合物体。
3、鼓励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1、准备大量不同种类的土(红土、黄土、沙土等)、水、玩泥工具、和好的泥(少量)、各种泥玩具。
2、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如:水土流失图、填海造田图。
3、录音机、《泥娃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1、感知观察土。
出示准备好的土,请幼儿仔细观察、感知。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用小棍翻一翻,看看土是什么样的?闻闻有什么气味?看看土里有什么?各种土有什么不同?”2、讨论:想一想土有什么用处?引导幼儿自由发言,说出土可以用来种花、种树、种庄稼,人们盖房子也要用土,有的小动物也生活在土里(小蚂蚁、蚯蚓……)。
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使幼儿了解土对人及动植物的重要性。
3、玩泥活动。
出示和好的泥,观察和好的泥与土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让土变成泥,老师和幼儿共同尝试和泥巴:⑴加水过少,泥土有点湿,不易成型易破碎。
⑵加水过多,泥土就变成稀泥,顺手流淌,不易成型。
⑶加适量的水和土,泥土就会粘在一起,使劲揉几遍就会变得光滑细腻。
4、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⑴玩泥巴,说一说泥巴是什么样子?揉一揉、捏一捏有什么感觉?⑵民间游戏《放炮仗》:请幼儿将手中的泥团圆、捏成碗状,念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听我放炮仗”,然后用力将泥碗口朝下,摔到地上,泥碗会发出清脆的“啪”声,比赛看谁摔出的声音响亮。
⑶欣赏泥玩具,看看这些可爱的泥玩具是怎样做出来的?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泥娃娃》边动手创作各种泥玩具,鼓励幼儿学习使用辅助材料,塑造组合物体。
5、出示有关土壤流失的图片,讲解河流两岸的土地逐渐被冲刷,土地越来越少,使幼儿知道中国的人口很多,土地资源有限。
土壤学 第一章第二节
![土壤学 第一章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0664cc884a7302768f99391d.png)
一般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3、不同质地土壤的生产特性
(1)砂质土(热性土): a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性强,内部排
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分解快, 易释放有效养分; b 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含养分少,要多施有机肥料; 保肥性差,施肥后因灌水降雨而易淋失; c 含水量低,热容量较小,易增温也易降温; d 松散易耕,缺少有机质的砂土泡水后容易沉淀、板 结、闭气。
通过合理的灌排措施,不仅可以调节土壤温 度,而且也可以调节农田内部一定空气层的 气温、空气湿度等因素。
复习思路
谢谢同学们的聆听!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第一章 第2节 土壤的组成
工学院 17农机教研室
什么是土壤???
目录
一、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种类与化学组成 2.土壤的机械组成 二、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3.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 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三、土壤空气与土壤溶液 1.土壤的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 2.土壤溶液
第五题
砂土、壤土和粘土是根据土壤质地而划分的。一般来讲砂土 的砂粒含量超过50%,粘粒含量小于30%。因此,其土壤 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毛细管作用弱,保水性差。但砂 土通透性良好,不耐旱,土壤微生物以好气性的占优势。由 于其质地疏松,故耕作方便 。砂土的有机质分解快、积累 少,养分易淋失,致使各种养分都较贫乏。砂土中施肥见效 快,作物早生快发,但无后劲,往往造成后期缺肥早衰,结 实率低,籽粒不饱满。这类土壤既不保肥,也不耐肥。若一 次施肥过多,不但会造成流失浪费,还会造成作物一时疯长 。因此,在施肥上要注意少量多施,要多施有机肥和泥肥。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选择题(解析版)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选择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a1579ff242336c1fb95e70.png)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选择题一、土壤的成分1.小科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他在游览时对山上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
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答案】B【解析】【分析】铁块、红土、黑土的体积相同;红土或黑土中因为存在空气,加入的水一部分要进入土壤中。
【解答】此题中往有铁块中的烧杯加水是为了进行对照。
由于土壤中存在空气,所以当往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时,水就会进入土壤内部,所以加入到烧杯相同位置,有土壤的烧杯要比铁块多,用红土或者黑土中加入水的体积减去铁块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就是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再除以土壤的体积就可以求出两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2.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
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B.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答案】A【解析】【分析】(1)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2)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3)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解答】A、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外还有气体,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小学科学不一样的土壤(习题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
![小学科学不一样的土壤(习题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16b14c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f.png)
小学科学不一样的土壤(习题课件)学年三年级下册科学小学科学-不一样的土壤一、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是植物生长和生物繁衍的基础。
在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土壤和植物生长的知识。
本文将根据课程内容,以"不一样的土壤"为主题展开讨论,从土壤的组成、种类和用途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土壤的组成:1. 土壤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它主要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部分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液体部分主要是水分;气体部分主要是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2. 矿物质是土壤中的无机物质,包括石英、长石、黏土等。
有机质主要是由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等转化而成,它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3. 水分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它可以滋润植物根系并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土壤中的水分来源包括降雨、地下水和植物蒸腾等。
三、土壤的种类:1. 红壤是我国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之一。
它的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含有丰富的铁氧化物。
红壤适合种植柑橘、稻谷等作物。
2. 黄壤是我国第二大土壤类型。
它的颜色呈黄色,富含石英等矿物质,但缺乏有机质。
黄壤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3. 黑土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
它的颜色呈黑色,富含有机质,养分丰富,适合种植大豆、花生等作物。
4. 沙土是一种颗粒较大、排水性好的土壤。
它的养分含量较低,栽培难度较大,但适合一些旱生作物的种植。
四、土壤的用途:1. 农田土壤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
良好的土壤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气体。
因此,农民需要合理管理农田土壤,施加肥料、保持土壤湿润等,以保障作物的生长发育。
2. 林地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提供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保护土壤能够维持森林的健康发展。
3. 花园土壤是培育花草植物的基础。
通过合理翻耕、施肥和浇水等管理措施,可以改良土壤的质地和保持土壤的肥力,从而使花草植物健康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物
空气:25%
物质颗粒45矿% 固体情况(50%) ―49%
壤土类 空气:25%
土壤
有机物:1%--5%
水:25%
你能建立壤土类土壤模型(扇形图)吗?
25%
壤
土
类
土
壤
的
组
成
模
25%
型
45% -49% 1% -5%
资料显示砂土类土壤或黏土类土壤的 模型如下:
砂土类土壤模型
黏土类土壤的模型
比较判断
矿物质颗粒(无机物)
说明: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物(腐殖 质)、水和空气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 影响、相互联系,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其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土壤结构的重 要因素
土壤颗粒的分类(按颗粒的大小)
砂粒
土壤 粉砂粒
读表
黏粒
让我来感受
实验1:用手指去感知砂粒和黏粒,你感 到这两种颗粒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1)对称比取相同质量的砂土、黏土、壤土各一份的目 的是
(2)砂三土类、土壤壤土在、水黏中土自由沉降的先因后为次构序成三类土壤 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的比原例因不是同。
砂土类土壤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质地均匀 质地较粗 质地较细
保水性能最强 透水性能最强 通气性能最强
Hale Waihona Puke 2.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25%
实验现象:砂土类土壤不能搓成条, 黏土类土壤很快可搓成条,壤土类 土壤处于两者之间。
分析实验3可知,土壤的黏性与土壤成分 的有什么关系 ?
土壤中砂粒多,土壤中空隙较大,土壤 的黏性差。
土壤中粉粒、黏粒多,空隙小,土壤的 黏性强。
结论:土壤的黏性强弱决定于土壤中 三种土壤颗粒的比例大小
土壤的黏性强弱决定于土壤中三种土壤
空气<水
空气=水
空气>水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水: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 空气: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
小结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B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2、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
C比较干旱的粘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5、钱塘江底沉积河泥在土壤的分类中最有可能属
于 (B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
C壤土类
D三类都不是
6、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 C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7、土壤中一般都含有 砂粒 、 粉砂粒 和 黏粒
三种颗粒。根据它们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 为 砂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和 黏土类土壤 三种。
各类土壤的特点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 土壤质地较均匀。
思考
根据上述三种土壤的结构,你认为: 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强? 砂土类 哪种土壤透水性能最强? 砂土类 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差 ?砂土类 哪种土壤保水性能最强? 黏土类 哪种土壤通气性能最差? 黏土类
质地黏重,湿时黏, 不宜植物生长, 干时硬。保水、保肥 可能导致缺少 能力强,通气、透水 空气
性能差。
不太疏松,也不太 黏。通气、透水, 能保水、保肥,宜 于耕种。
适宜植物生长,
因它通气透水、 保水保肥
壤土类土壤各成分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物质颗粒:45矿%―49%
固体情况(50%)
(1)壤土类土壤 水:25%
第2节 各种各样的土壤
东北黑土地
大豆种植
黑钙土
水稻种植 水 稻
红壤土
种植果木
沙漠
胡杨木
复习: 土壤里有什么
动物
生物 植物 细菌 微生物 真菌
土壤
放线菌
组成
水
液态
非生物 空气 有机物(腐殖质)
矿物质(无机盐)
气态 固态
一、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空气
土壤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
水 腐殖质(有机物)
颗粒的比例大小。砂粒多,土壤间隙大,黏 性弱;黏粒多,土壤间隙小,黏性强。
土壤的黏性与三种土壤的性状的关系:
1、土壤的黏性强,保水、保肥能力强, 通气、透水能力弱,植物不宜生长。
2、土壤黏性弱,保水、保肥能力弱,通 气透水能力强。植物不宜生长。
3、 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性状是黏性适 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 壤。
砂粒的颗粒感比较强,黏粒有一种细 腻感。
1、土壤中的水和空气存在于土壤的空 隙中,你认为堆积在一起的砂粒、粉砂 粒、黏粒,它们之间哪种颗粒间隙大, 含空气和水最多?
想一想:是否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 空隙越大,土壤中含空气就多,含水就少。
实验2土壤的渗水
器 材:取2只漏斗、锥 形瓶两只、烧杯、脱脂棉花、 砂粒、黏粒、水。
实验步骤:在漏斗口放一些 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 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 黏粒。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 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 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看哪个能渗出更多水 分。
脱
砂粒
脂 棉
棉花的作用:
花
防止颗粒物进入锥形瓶
黏粒
脱
脂 棉
现象:放砂粒的能渗
花
出更多水分
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 黏粒空隙小,通气、透水性能差,但保水性能强。
第2 课时
二、土壤的性状和植物的生长 实验3 土壤的黏性
实验器材:砂粒和黏粒足量、壤土类土壤 足量、定量水、烧杯、
实验步骤:①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砂粒:壤土 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
②配制黏土类土壤,按黏粒:壤土类土壤=5:1的 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③取少量壤土类土壤和已配制好的两种土壤,加少 许水,用手搓条。
实验4 探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控制实验条件:除土壤种类不同外,其他的实 验条件都应相同。
如:1)植株:同类、等大、长势旺。2)浇等量的水。 3)放在同一位置。4)接受阳光而不受雨淋等。
观察并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现象:___壤__土_类_____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结论:___壤__土__类____土壤最适宜植物生长。
8、我们一般把砂粒含量多,黏粒少,颗粒较粗的土 壤称为 砂土类土壤 ,这类土壤通气性 强 ,保水 性 弱。
9、育才中学308班王红同学利用下图中三个装置探究土壤 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 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 内,若渗出的水如图所标(三只锥形瓶完全一样)。试回答:
砂粒
砂粒
黏粒
a
b
c
(1)若图上所标的渗出水量有一个是错的,那么最有可能错
的是(C )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 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实验
10、某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三类土壤颗 粒的组成,做了一下实验称取相同质量的砂土、黏 土、壤土各一份,分别放入大玻璃容器中,注满水 后,反复搅拌,使土壤中的颗粒自然悬浮在水中, 停止搅拌后,让颗粒自由沉降,直至上面的水变清。 请回答:
讨论:设想一下粉砂粒的渗水情况,说说 它的特性?
实验小结
矿物质颗粒
类
别
砂粒
粉砂粒
黏粒
堆放时 空隙
最大
次之
最小
保水性 (含水量)
最差
稍强
最好
通气性 (含空气)
最好
稍差
最差
二、土壤分类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 和黏粒。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 可将土土壤分类:
砂土类土壤
分 类
黏土类土壤
壤土类土壤
读表
主要因素是( A)
A土壤中三种颗粒比例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3、沙漠在三类土壤中应属于( A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都不是
4、甘蔗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 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D)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粘地
45%~49%
25% 1%~5%
50%
这是哪类土壤的组成?
砂土类土壤
空气比例显著 大于水的比例
黏土类土壤
水比例显著大 于空气的比例
1、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是__壤__土__类__
土壤,因为这种土壤_通__气_、__透__水__、_保__水__、_保. 肥
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 力主要与_土__壤__中__三__种__土__壤__颗__粒__的__比_有例关。 3、一种土壤渗水性好,那么它的通气性 就___好_____,保水性就_____差__.通气性最好 的土壤是___砂__土__类__土___壤;透水性最好的土壤 是_______砂__土___类__土_;保壤水性最好的 __黏___土__类_.土___壤_..。
布置作业: 作业本A(第2节)
实验4 探究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植物生长实验
3
砂土类
只
土壤
花
盆
中
都
黏土类
浇
土壤
等
量
的
水
壤土类
一
土壤
次
通过前面对三类土壤的描述, 你认为这三类土壤的保水性、 通气性是怎样的?哪一类土壤 更适合植物生长?
壤土类土壤
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