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学案(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公开课一等奖一、诗歌原文呈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背景知识介绍。
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候。
了解这个背景啊,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理解这首诗的大门。
就好比你要去了解一个人,知道他的经历、他当时的处境,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一样。
曹操这个时候看着大海,那心里肯定是豪情万丈的。
三、诗句解析。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这两句就像一个电影的开场镜头,曹操登上碣石山,目的就是为了看大海。
“临”这个字啊,就有一种很有气势的感觉,就好像曹操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碣石山上,然后眼睛就盯着那片大海看。
简单的两句,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之中。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这是在描写大海的水波啊,“澹澹”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大海的水波在缓缓地动荡,就像一个巨人在轻轻地呼吸一样。
然后“山岛竦峙”,山岛高高地挺立在大海之中,这一高一低,一水一山,画面感就出来了。
就好像大海是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而山岛就是绸缎上凸起的宝石,特别有层次感。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两句从大海转到了海岛上的景色。
你看,岛上树木长得密密麻麻的,各种各样的草也长得很茂盛。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这个海岛是充满生机的呀。
曹操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肯定也会觉得很有活力。
这就像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看到满眼的绿色,心情也会变得很好一样。
4.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一下子就有了一种秋意凉凉的感觉。
萧瑟的秋风刮起来了,然后大海里巨大的波涛就涌起了。
这两句描写特别有力量感。
秋风就像是一个指挥家,它一吹,大海就开始演奏起汹涌澎湃的乐章。
那波涛涌起的样子,就像一群奔腾的骏马,特别壮观。
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歌鉴赏——炼句 (公开课)
2.(2016· 大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并 州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
二、炼有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语句
(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 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 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 之心。 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江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 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解释句意) 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 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 不感到欣喜满足。(具体分析) 但最后一联表面虽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 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 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 酸溢于言表。(点明作用)因此不同意“喜幸” 之说。
第二步:具体分析
此处巧用比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意涵丰富 隽永。 第三步:点明作用
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 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说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的妙处。 省略了谓语动词“像”,正常语序应 是:游子意像浮云一样,故人情像落日一 样。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
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诗歌单元,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的意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静夜思》、《钱塘湖春行》等经典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意象的概念,掌握意象的分类和作用;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意象的分类、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静夜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内容:讲解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结合《钱塘湖春行》等诗歌进行分析;3. 例题讲解:分析《静夜思》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意象,巩固所学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意象,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意象的定义、分类、作用;2. 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 经典诗歌意象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书面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2. 例题讲解环节,如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提高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能力。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象的分类、作用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1. 意象的分类: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抽象意象。
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社会意象如战争、爱情等;抽象意象如时间、命运等。
2. 意象的作用: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寓情、象征、暗示等功能。
通过意象,诗人可以表达情感、渲染氛围、塑造形象、深化主题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公开课教案《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
语文公开课教案一、课题:诗歌鉴赏的对比分析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查要点。
2.丰富、积累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
3.理解掌握以对比的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二)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以对比分析的方法鉴赏诗歌,启悟其思维。
2.提高学生鉴赏评价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消除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畏难心里,激励其树立信心、踏实用功。
2.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学习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重点对比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和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互动,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五、教学步骤过程导入课题诗歌鉴赏向来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
因其能力层级高(E级),往往被学生视为“畏途”,面对考题难以打开思路,甚至无从措手。
甚至地方的高考题也以对比(类比)方式设考题,颇为发人深省。
这次市学情摸底考试的诗歌鉴赏题便是两首送别词。
这两首词为七言绝句的送别诗,风格迥异,表现手法不同,送别友人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王诗以“流水”“云雨”“明月”用象征性的手法直接抒发了虽即将分别然流水相通,风雨与共,共一轮明月,深原的友情是不会因在两地而……所以“不觉..”有离伤的。
而严诗是秋日黄昏,诗人长久伫立在江边。
江面上点点寒鸦已飞尽,只有悠悠江水流向远方……寄寓思念孤寂之情于凄清之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不尽的思念。
悟性高的同学答出了“海内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见对比分析比单独赏析一首诗有更大的收益。
我们今天就整体赏析王安石的《枝全陵怀古》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对比分析:整体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诗。
金陵为东员、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故都。
然送柴侍卿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全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枝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月,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千里澄江似,翠峰如簇。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1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精品教案
1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寻隐者不遇》、《悯农》。
详细内容涉及唐诗的基本知识、诗歌意境、艺术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唐诗的艺术特色、文化背景。
重点:唐诗的基本知识、诗歌意境、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庐山等名胜古迹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诗歌创作情境。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分析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讲解文化背景。
(2)学习《静夜思》,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3)学习《春晓》,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理解诗歌的意境。
(4)学习《寻隐者不遇》,分析诗歌的结构、艺术手法,了解诗人的隐逸情怀。
(5)学习《悯农》,让学生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培养关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每首诗歌,设计相关鉴赏题目,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唐诗五首2. 内容:(1)登鹳雀楼:意境、艺术特色、文化背景。
(2)静夜思:孤独、思乡、意境。
(3)春晓:春天、意境。
(4)寻隐者不遇:结构、艺术手法、隐逸情怀。
(5)悯农:农民、关爱劳动人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鹳雀楼》的意境,并简要介绍其艺术特色。
(2)比较《静夜思》和《春晓》的意境差异,谈谈你的感受。
(3)简要分析《寻隐者不遇》的结构和艺术手法。
(4)谈谈《悯农》中诗人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2. 答案:(1)意境:壮丽、雄浑。
艺术特色:对仗工整、意境开阔。
(2)意境差异:《静夜思》描绘了孤独、寂静的夜晚,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春晓》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充满生机。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一)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以下类型1、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例:《寻隐者不遇》中有隐者(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和寻隐者(诗人)的形象。
2、蕴含某种思想或品质的物例:虞世南的《蝉》,蝉的形象就蕴含了“不需外界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品质。
塑造这类形象的诗歌往往是托物言志。
3、景物古诗中的景有乐景和哀景。
以写景为主的这类诗歌往往是借景抒情。
(二)诗歌语言1、诗歌语言结构特点:(1)叠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叠词除了产生音韵效果外还分别写出了落叶纷飞秋天景象和江水涛涛的壮阔景象。
(2)倒装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但原诗是写晚上赶路,一抬头看见星星,接着头上淋到雨,所以最先进入他视觉的星星,而后感觉到的是雨滴,然后看见群山。
(3)意象名词的罗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九个意象名词的排列,使描写的景物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2、诗歌语言的内容(1)意象语言:写景、物等的语言。
(2)情感语言:流露出诗人情绪、情感的语言——悲、孤、独、愁、强、不堪等等。
(3)特定称谓的语言:多指典故、前人诗句。
3、诗歌语言的风格平淡朴素工整华丽委婉含蓄质朴真率清新自然雄奇奔放苍凉慷慨沉郁顿挫(三)诗歌内容大体概括为:1、风景诗2、咏物诗3、田园诗4、送别诗5、思乡(羁旅)诗6、怀古诗7、伤春(叹年华易逝)诗8、悲秋诗9、边塞诗10、讽刺诗11、爱情诗(四)诗歌的思想感情1、忧国忧民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超尘脱俗5、感时伤事6、怀古讽今(五)诗歌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诗歌中多采纳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记叙多简要概括。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仅唐代就留存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名篇佳作历久不衰。
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先生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
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形象(1)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李煜《虞美人》。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区分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还是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客观人物形象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客观人物形象3、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抒情主人公形象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诗歌鉴赏(高三上公开课)
“空”“独”“故园”相思”等,紧紧抓住这些字词,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感 情。
另外也有些诗歌常用议论、抒情的句子,在诗末直接或间接点题,这些句子 也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一)关注诗人的人生经历,知人论世 (二)借助诗题及注释读懂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三)重视诗歌中出现的议论或抒情的字句,把握诗歌主旨 (四)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五)抓住古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理解诗歌情感
五、作业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橘柚香”点明送别的季节是夏季。 B.第二句中,“江风引雨”用凄凄风雨烘托了送别时悲凉的心情。 C.第三、四句由描写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 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的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D.全诗虚实结合,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 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
(五)抓住古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理解诗歌情感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常常 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鉴赏诗歌时,准确把握意象的含义能既快又 准地找到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能力提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唱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B.诗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C.颔联和颈联细致地描绘了在西湖春行所见的景物,以“早”“新”“争”“啄” 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D.尾联以“行不足”三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优质教案
最新公开课诗歌鉴赏之意象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诗歌鉴赏》章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意象的辨识与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将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意象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学会辨识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意象的深层含义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意象的辨识、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具有意象的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象美。
2. 讲解:讲解意象的概念、作用以及在诗歌中的表现形式,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引导学生从意象的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意象分析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2. 板书内容:意象概念意象作用意象辨识与分析方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从意象角度进行解读。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列出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作用和深层含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积累更多意象素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意象的辨识与分析是诗歌鉴赏的教学难点与重点。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对于解读整首诗歌至关重要。
1. 意象辨识: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如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
1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二章,主题为“唐诗五首”,具体内容包括:1.《登鹳雀楼》——王之涣2.《静夜思》——李白3.《春晓》——孟浩然4.《寻隐者不遇》——贾岛5.《枫桥夜泊》——张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和意境。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五首唐诗的背景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引发兴趣。
2. 讲解:(1)逐一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模仿古代诗人,选择一首唐诗进行吟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结构、韵律、修辞等,帮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其中一首唐诗。
(2)让学生仿写一首唐诗,要求运用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板书设计1. 板书五首唐诗的和作者。
2. 在黑板上列出五首唐诗的主题和意境。
3. 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其中一首唐诗。
(2)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主题和意境。
(3)结合所学,仿写一首唐诗。
2. 答案:(1)见教材。
(2)见课堂讲解。
(3)略。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唐诗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了解传统文化。
(3)开展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
2024年诗歌鉴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山水田园诗歌”,详细内容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一,作者苏轼。
通过对本诗的深入解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感受苏轼的诗歌意境;2. 掌握山水田园诗歌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并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教学重点:诗歌的情感、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西湖美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诗歌背景,指导学生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3. 诗歌解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结合实践情景进行讲解;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山水田园诗歌进行赏析,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对一首未知诗歌进行鉴赏,教师点评并指导;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饮湖上初晴后雨》2. 作者:苏轼3. 章节内容:山水田园诗歌4. 诗歌解读:意象、情感、表现手法5. 例题:一首山水田园诗歌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受。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诗歌解读的深度;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山水田园诗歌,进行深入鉴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结构化和要点突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渔歌子》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目标
通过《渔歌子》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了解《渔歌子》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渔歌子》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渔歌子》的诗歌文本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学步骤
步骤一:诗歌导入
教师通过诗歌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诗歌分析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渔歌子》的诗歌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步骤三:朗读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表演,让学生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步骤四:诗歌欣赏
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渔歌子》的诗歌之美,让学生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渔歌子》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情况
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展现的表达能力和艺术感悟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诗歌的欣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创造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或合作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 《赠汪伦》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瀚 《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 人回 杜甫 《兵车行》 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 《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写什么?
怎样写?
明确高考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为何写?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 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
【参考答案】 •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 抗金英雄形象。 •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 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 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 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 感慨。
【课外延伸】
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题对策】 • 1、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 (1)分析刻画人物方法。 • (2)分析人物生活环境。 • 2、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 像。
• 【步骤总结】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 (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 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 •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 (展开)。 •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 等)。 ( 抒发 …… 的思想感情;反映 …… 的社会现实; 表现 ……的情趣;寄托 ……的情怀(如爱慕、愁 绪 、 惆 怅 、 苦 闷 等 ) ; 表 达 …… 的 追 求 ; 流 露 …… 的倾向;发出 …… 的感慨;袒露 …… 的心 迹;造就……的情致)
常见人物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 【参考答案】:
•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 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 •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 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 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 •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因刚直敢 言,屡次劝谏,多次被流放。②欢:指酒。《易 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这首诗塑造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试做分 析?
参考答案:勾勒出一个在烛光 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 象。 诗人愁思郁积,只能借酒 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而烛下 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 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 表达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仕 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等复杂的情感,耐人寻味。
归纳鉴赏对策:
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 (1)分析刻画人物方法: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 (正面描写) (2)分析人物生活环境。(侧面烘托)
• [例题引路] •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 诉衷情 陆游
•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 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 三山。 •
• 作业布置: • 《全案》p227 、2 • p229、4 • p230、6
积累: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 • 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 • 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 • 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 • 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 • 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 • 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 • 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 • 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链接高考 [2010福建卷] 访隐者
[宋]郭祥正 •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 结合三、四句诗,赏析“隐者”的形象。 • 答:通过描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 居生活塑造一个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 静无为的隐者形象。
主人公)
形 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立足教材] 分析下列人物形象 《静女》静女和男青年 《念奴娇 赤壁怀古》周瑜 《迢迢牵牛星》织女 《归园田居》诗人自己
Hale Waihona Puke •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