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科技论文1

音乐与科技论文1
音乐与科技论文1

乐中有画,画中含音

——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摘要:

音乐是时间艺术,诉诸于听觉,而绘画是空间艺术,诉诸于视觉。音乐与

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音与绘画在许多属性上存在相通之处。

关键词:

色彩与调子节奏与线条情感表达

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音乐和绘画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以声音为物

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听”的艺术;而绘画

是空间艺术,用形体、色彩、线条描写客观事物,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是“看”的艺术。然而同属于艺术范畴,在很多方面音乐和绘画是有相通之处的。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绘画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

一、音乐中的“色彩”,绘画中的“调子”

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色彩原是绘画的基本属性,也常移植到音乐领域中;像音乐借用绘画名词“色彩”一样,绘画也借用音乐的名词“调子”来形容色彩的性质。主要的色调称为“基调”。曾经有音乐家这样说过:“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色彩原是绘画的基本属性,却常移植到音乐领域中。如音乐术语“和声色彩”、“调性色彩”等等。印象派作曲家对十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形式提出挑战,认为色彩效果应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作用,在和声方面利用音的结合和复杂的和弦的连接,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一样。

法国浪漫画派大师德拉克罗瓦在日记中写道:“色彩就是眼睛的音乐,它们像音符一样组合着许多音乐可能无法达到的感觉。”法国波德莱尔认为:“在色彩中有和声、旋律和对位。”像音乐借用绘画的名词“色彩”一样,绘画也借用音乐的名词“调子”来形容色彩的性质,主要的色调称为“基调”。各种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红、橙、黄是暖色调,相当于音乐中的大调式,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而绿、青、紫是冷色调,相当于音乐中的小调式,给人寒冷、宁静的感觉。

二、音乐中的“线条”,绘画中的“节奏”

音乐中的旋律体现在纵向的音程关系和横向的时间关系上,二者缺一不可。所以音乐中的旋律是“以时间为画笔”在不同音高位置上勾画出来的线条。线条可以说是音乐中最主要的绘画性因素。绘画中的线条是构图的基础,它的线条方向最终将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音乐中的线条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线条中感受到某种具体的形象,因此,抽象派的绘画比其他流派的绘画更接近于音乐,现代派的古典音乐更能体现音乐艺术抽象性的特征。

抽象派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中提到“色彩是琴键,眼睛是琴锤,灵魂是紧绷许多根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只要敲下一个个的琴键,就会触动心灵最深处的悸动。”人们在评论绘画作品时,经常喜欢用“节奏感”“韵律美”这样的词句,我们可通过画面上的线条感受到作者心灵的震撼。线条或刚或柔、或曲或直,线条的松紧、虚实、排列等,这些都构成了画面中的韵律节奏,使人觉得画面生动有起伏,有韵律感。线在这里实质上是一首无声的乐曲 ,是表现力很强的情感轨迹。莫奈画中的冷暖关系,伦勃朗画中明暗调子的虚实对比,马蒂斯的画中点、线、面的互衬,都是构成韵律节奏的元素。

三、乐中抒情,画中写意

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说过,音乐是心灵状态下最伟大的绘画。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心灵与听感官制作的艺术,而绘画则是心灵与视感官制作的艺术。可见,音乐与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共性,它们都是表现艺术家心灵深处微妙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受。

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而是整体的感受。

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

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境,获

得美感,并为之感动。李斯特在1838年间写的钢琴曲集《旅游岁月》中有一首《婚礼》,那是根据拉斐尔的名画而作的同名乐曲。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对历经

磨难的恋人终成眷属,在教堂前成婚的场面。李斯特以温柔的旋律表现了画面

上这对新人含情脉脉的神态,用洪亮的琶音奏响了祝福的钟声。

画家通过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

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感情的,让艺术融入生活,融入思维,融入灵魂。古典艺

术以人的视觉为依据,通过写实、再现的手段来表述内在的情境和涵义:俄罗

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社会,并对社

会的黑暗加以逼真曝光和有利批判。而现代艺术则强调构成要素的表现意义。

现代绘画重视线条、色彩在艺术传达中的重要性,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调和、变化、统一规律,和线条在空间不同的穿插、组合形成不同方向的造型,给画

面造成强烈的运动感,以此来表达内心的激情。梵高的《向日葵》运用大片的红和黄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活的主题。

正由于音乐与绘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在许多地方体现出意念或概念上的趋同,产生了许多相似的艺术流派。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在特点与意念上相通性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1)印象主义音乐与绘画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然而音乐上的印象主义却是直接来自于绘画上的印象主义。19世纪末的画家马奈、莫奈、修拉等人的作品打破了古典的作画风格,避开了写实的画风,而创作出追求一瞬间的光色、气氛的感觉与印象的画风。德彪西为这种新颖的画风所影响,以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创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继承了追求感官印象描绘的特征,用音乐来表现作曲家通过听觉、视觉、幻觉甚至是嗅觉所捕捉到的对周围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如同印象主义绘画那般,放弃传统音乐中那严密的组织和理性、逻辑性的结构形式,其音乐注重传达一种虚无飘渺的意境。德彪西的音乐不以旋律为生命,而以片断、零碎的形态,偏离大小调的音乐体系,削弱和声的功能性而增加其色彩性,他以这种音乐风格体现着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观念:强调光与色的效果;而注意自然界光色变化和瞬间运动感,体现着朦朦胧胧梦一般的印象。

(2)表现主义音乐与绘画

“表现主义”针对印象主义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与再现,主张艺术要直接表现思想的本质、内在的灵魂,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作品中体现出机械文明压制人性的强烈不满。表现主义艺术流派首先出现在美术领域,再而影响到音乐。

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康定斯基。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画家反对学院派自然主义的古典风范,主张用以线条与色块体验人类思想的本质,并以个人对主观感情来取代视觉的感受。正是由于理念的趋同,使作曲家勋伯格深受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勋伯格与贝尔格、威伯恩创立了音乐上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的作曲家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德奥现实生活充满着丑恶和痛苦时,他们的音乐便以抽象、夸张、扭曲、怪诞的笔法对现实进行变形的描绘,用梦魇、幻觉来影射客观世界,用刺激、不协和的音响来揭示心灵的孤寂、恐惧、绝望乃至疯狂。

表现主义音乐与绘画的同一性在美学思想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共同体验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表现着对现实的不满、恐惧,以几乎变态的理性来反映客观现实带给人们的强烈压抑的精神、思想、信念的本质。

四、结语

音乐是时间艺术,诉诸于听觉,而绘画是空间艺术,诉诸于视觉。一个以音响堆砌,一个以颜料涂抹。绘画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音乐与

绘画相互渗透、相互关联,二者的相辅相成使得艺术家可以用无形的声音“画”出形象,用有形的形象“造”出音响,达到“乐中画,画中音”的境界!

参考文献:

《音乐艺术教育》——齐易张文川

《艺术学》——杨恩寰梅宝树

《论音乐与绘画之通感》——蔡霖

《音乐与绘画》——蔡松琦

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1、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2、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

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陶冶高尚情操,发展创造力,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和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然而,当前音乐的教育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 二、当前音乐教育的弊端 1、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音乐课缺乏创新性。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阳关三叠》赏析 系别: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舒甜 姓名:武光明 学号:105060440084

中国古典音乐《阳关三叠》赏析 【摘要】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当你真正沉浸在音乐中时,你会忘掉世俗中的一切繁杂的事,尽情的畅游在音乐中。同时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音乐节奏,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很重要的。而众多的音乐种类中我却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阳关三叠》便是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欣赏古典音乐阳关三叠 《阳光三叠》又名《阳关曲》、《谓城曲》,最早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年前),另外还有多种谱本,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的传谱。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这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泛流传。叫“三叠”是因为同一个曲调要反复叠唱三次。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是新增的歌词,每叠都不相同。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和“历苦辛”等处都多次反复,情意真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的思念之情。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

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千多年前,一位诗人举起酒杯豁达地对他的朋友说,再喝一杯吧,出阳关后,就没有故人了。语气也许是及恬淡与平和的,嘴角甚至还有浅浅的一抹笑。他深吸一口气,清新的有些鲜腥的泥土气息,地上是湿润的,柳色稚嫩,但这一切,却都像是一个虚幻的梦,他的朋友,要远去边塞了。这位诗人就是王摩诘。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幅情景交融的艺术时刻,用古筝等民族乐器凸显出来,使一唱三叹的感情像宣纸上层层铺开的水墨画,晕出些淡淡的色彩,却组成鲜活的人生百态。下面就具体欣赏一下这部古典名曲: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这是第一段。 第一段唱出送别的情景及对友人路途艰辛的深深忧虑。前面两句默默地写景,默默地叙述事情,却蕴含着一种苍劲的悲伤力量,音乐上的节奏比较舒缓,慢吟清唱,从此以后,你便只能在荒芜酷冷的边塞自饮自酌了。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情感终于第一次爆发,慢点走啊,慢点走啊,好让我再多看几眼你的背影,这一去,何时才能再相见!两个“遄行”都使用了古琴中的最低音,仿佛是咬住

音乐研究论文

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课题由来: 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享受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MP3、MP4、手机等产品的问世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音乐已由几千年前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就像古时候的哲学家说的那样“金无赤足,人无完人”,科技在丰富我们青少年的精神领域时也相应带来了一些令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比如上晚修或写作业是听MP3、MP4。就此,我们小组决定对此进行探讨研究,究竟背景音乐对学习效率会有什么影响? 一、题目陈述 所谓背景音乐简称BGM (Background Music) , 它的作用是掩盖公共场所的环境噪音, 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具体地讲有渲染感情, 烘托主题; 引起联想, 提高效率; 维系注意, 消除惰性; 张弛结合, 以静促动的作用。背景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是指在以音乐作为学习时的背景的情况下, 音乐性质的不同、背景音乐强弱的不同等因素, 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相同条件下, 不同背景音乐对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中选取高一学生作为被试, 通过采取3 种不同的背景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流行歌曲) 及音量的控制来研究中学生完成作业时背景音乐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二、问题及假设 本研究通过采取3 种不同的背景音乐(轻音乐、摇滚音乐、流行歌曲) 及音量的控制来验证如下假设: ①不同的背景音乐影响学习效率。②背景音乐的音量对学习效率的影响③不同的作业难度水平下的背景音乐的差异不显著。之所以选择上述3 种背景音乐和2 种不同的作业难度水平, 理由如下: 在3 种背景音乐中, 轻音乐、摇滚音乐的结果可反映出音乐节奏舒缓与强烈对中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流行歌曲的选择是为了探讨歌词的有无是否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学习效率是否会由于背景音乐的不同而不同是本研究欲验证的假设之一。选取2 种不同的作业难度水平来研究其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因为研究者欲探讨2 种不同的作业难度水平是否会对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从而使研究更全面、深入。 三、研究方法 (一) 实验类型 本实验系3 因素实验设计, 共有3 (3 种背景音乐) ×2 (2 种作业难度水平) ×3 (3 个年龄阶段) 个处理水平的结合。 实验报告一:关于音量控制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选择音乐:Freedom dive(歌手:xi)(音量档为1~10) 习题来源:《高中数学教材全解与精练高一上》期中测试卷A、B 实验一:习题:期中测试卷A .音量:3. 时间:16分21秒. 正确率:96%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系院XXXXXXXX 专业XXXXXXXX 年级 2 0 0 9级 姓名XXX 论文题目我的大学音乐鉴赏课心得 指导教师 XXX 成绩 2010 年 11 月20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2)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3)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3) 四、音乐对人的影响 (4) 五、音乐与素质教育 (4) 六、音乐鉴赏方法小结 (5) 参考文献: (5) 摘要:通过对音乐鉴赏课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音乐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上音乐鉴赏课之前,我认为音乐只是用来听的。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音乐鉴赏古典音乐西方音乐 我的大学西方音乐鉴赏课心得 学生姓名:郭成学号:20093247 院系:光电工程学院班级:09测控技术与仪器3班指导老师:尹恒 一、对古典音乐的认识 当人们听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因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生活与创作主要在维也纳,因此西方古典音乐时期又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或“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此时期

作家中,莫扎特的小夜曲、嬉游曲等都很具亲和力。海顿的第一、二号大提琴协奏曲也会是很适合入门者欣赏的曲目。至于贝多芬的作品,轰轰烈烈的音响俯手可得,个人比较欣赏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春》、钢琴奏鸣曲《悲怆》、《热情》、《月光》。 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海顿,他们拥有天才的技艺,正因为有他们,西方古典音乐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在他们当中我最佩服贝多芬,也最欣赏贝多芬,相比他的音乐,我更欣赏他的人格魅力,为了音乐不仅双耳失聪,更是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人生就是应该有所追求,才会有意义。 二、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西方音乐可以分为很多个时期,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代西方音乐。特别是以迈克尔杰克逊为代表的流行音乐,集摇滚,拉丁,舞步等等于一身,同时与强大的现代传媒科技相融合,给人以不同以往的耳目一新的惊人感觉。西方音乐又一次走上了另一次辉煌,成功引领了全球流行音乐的走势及发展方向。我觉得西方音乐之所以能够引领世界数百年,关键在于其培养了一大批极其富有创造力的音乐家,从迪费、若斯坎、汴舒阿、奥凯格姆到平克·佛洛伊德、迈克欧·菲尔德、超脱乐团,无不如此。 因此我觉得西方音乐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大中小学校要营造一种音乐的氛围,同时鼓励音乐创新,并创立一些有影响的奖项来鼓励青年音乐家积极投身于音乐创造。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音乐与科技论文1

乐中有画,画中含音 ——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摘要: 音乐是时间艺术,诉诸于听觉,而绘画是空间艺术,诉诸于视觉。音乐与 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音与绘画在许多属性上存在相通之处。 关键词: 色彩与调子节奏与线条情感表达 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音乐和绘画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音乐以声音为物 质媒介,表现人的主观情感,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是“听”的艺术;而绘画 是空间艺术,用形体、色彩、线条描写客观事物,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是“看”的艺术。然而同属于艺术范畴,在很多方面音乐和绘画是有相通之处的。在艺术审美活动中音乐的音响与绘画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 一、音乐中的“色彩”,绘画中的“调子” 音乐与绘画常常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色彩原是绘画的基本属性,也常移植到音乐领域中;像音乐借用绘画名词“色彩”一样,绘画也借用音乐的名词“调子”来形容色彩的性质。主要的色调称为“基调”。曾经有音乐家这样说过:“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色彩原是绘画的基本属性,却常移植到音乐领域中。如音乐术语“和声色彩”、“调性色彩”等等。印象派作曲家对十九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和形式提出挑战,认为色彩效果应该在音乐作品中突出起作用,在和声方面利用音的结合和复杂的和弦的连接,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一样。 法国浪漫画派大师德拉克罗瓦在日记中写道:“色彩就是眼睛的音乐,它们像音符一样组合着许多音乐可能无法达到的感觉。”法国波德莱尔认为:“在色彩中有和声、旋律和对位。”像音乐借用绘画的名词“色彩”一样,绘画也借用音乐的名词“调子”来形容色彩的性质,主要的色调称为“基调”。各种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红、橙、黄是暖色调,相当于音乐中的大调式,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而绿、青、紫是冷色调,相当于音乐中的小调式,给人寒冷、宁静的感觉。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是一门艺术,她可以牵动人的感情,人们炽热的情感又可以衍生出美好的乐曲;她更是一种文化,记录着远古和现在,各国各大洲,但是她又穿透着时间空间,打破着种族的隔阂,因为音乐她没有界限。爱音乐,爱她的小桥流水的恬静,也爱她策马奔腾的炽烈,心灵、肢体伴着音乐一起舞蹈,这是世间多么幸福的事。 通过大一这一学年的《音乐鉴赏》的学习,我懂得了更多的声乐类型,课堂内外接触了男女高音、男女中音、男女低音的各种歌曲,在美声民族通俗的乐曲里流连忘返。教学过程中,我对艺术歌曲的喜爱是最多的,她是诗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如同一杯美酒,细品之则愈香。 一关于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声乐创作的一种专门体裁,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德国,当时是与民歌相对而言的,专指作曲家用精致的技巧写成有钢琴伴奏的歌曲。 1她是诗与音乐的结合 艺术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2她是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如舒柏特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她的结构精致 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在聆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4她的内容丰富 由于歌词都是采用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较高。二关于舒伯特 舒伯特这个伟大的作曲家,他被人们冠以“歌曲之王”的美名,他在艺术歌曲尚有卓越的成就。 他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作为浪漫派的先驱和后古典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在他短暂的31年生命中,总共谱写了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艺术歌曲就有600多首。除了旋律动人之外,他为这些曲子所写的钢琴伴奏比他的钢琴独奏作品更令人惊叹,因为在这些歌曲中,钢琴伴奏已不仅仅是伴奏,它甚至具有诠释歌词的效果,声乐、歌词与钢琴三者融为一体。更重要是,他把从诗词中所得到的灵感,用音乐来描述,从而成为一种风格。 在舒伯特其他的抒情歌曲里,流露的思想感情也很丰富多样。从“纺车旁的玛格丽特”(1814年),“魔王”(1815年)的创作算起,舒伯特在15个年头的歌曲创作中所留下的声音强烈地反映了处于压抑人们思想感情的反动社会中,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舒伯特他追求美好的东西,却又不能得到它。 三关于《魔王》 《魔王》是舒伯特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颇高,在课堂上欣赏这首歌的时候,很多人的神思都被他所牵引。 歌曲开始的时候,我似乎可以从歌曲中听到一段马蹄声,很快整首音乐被带进了紧张恐惧寒风凛冽的氛围中。在了解了,这首钢琴曲所描绘的故事之后,再回味这首歌,我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歌曲里人物的形象特征,父亲是无知麻木不知儿子所处环境过分乐观的,儿子是天真纯洁但矜持不住诱惑的,魔王是狡猾阴险内心充满罪恶的惺惺作态者。一次次的对话,一次次的紧张,歌曲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情入境。词曲结合完美、结构统一,充分体

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论文

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的时刻,又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了人声的限制,并且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原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音响的信息,来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是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以超越了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来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特别是器乐曲更是如此。因“喜、怒、哀、乐、忧、思、苦”这些感情属性,只要是人类,都会有相同的感知,至于其深度如何,那倒要视具体作品来定了。即使是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其音调虽有所同异,而感情、气质的属性,仍然是相同的。 再从目前社会上人材的培养来看,音乐尚有促进人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音乐来锻炼人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的发展,五官四肢灵敏协调反应迅速、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的增强,在熟练迁移、触类旁通的作用下,使音乐以外的其它学科的感知和研究,也有着促进功能。对音乐欣赏来说,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智力作用,而且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自然而然的获得。因为听音乐时,大脑不会是空白的,必有种种多变的活动形象会泛映在脑海里。有时还会随着音乐,使人宛临其境,随音乐的音响,在内心里有种种喜怒哀乐的感情细流泛上心来。这种艺术的感情语言是非常微妙,它不可能只用文字及语言所能形容的。它可以从一星半点的标题启示下,进行丰富的生活联想,并循着标题启示,有着更扩大、更延伸的再造想象因素来“自圆其说”。这种从一点而至多点,从一线而至多线的想象,也即是音乐欣赏时的创造性思维了。并且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在一起的,是多路思维、立体思维、美感思维相交叉在一起的。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当聆听一曲、十曲、百曲……之后,人们的想象力的锻炼增强了,思维方式活跃了,思维反应灵敏了。这样,不是使人聪明起来了么?正如当代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一样:“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中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在平时大多都是音乐爱好者,或是兼有音乐家的才华,在音乐艺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他们在科学上、学术上的成就,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作用。如天王星发现者是美国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还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他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更如爱因斯坦还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音乐爱好者。 再从音乐对人们道德、意志、品格、情操来说,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有所影响。虽然,不能完全象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扩大到相当巨大的地位,正所谓“乐者,德之华也”。“审音而知乐,审乐而知政”等,但多听高尚的音乐,确实会使人们的情趣高洁起来,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也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因为它是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当然,黄色的、低级情调的、庸俗的音乐,也同样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使人意志衰退、情趣低落,甚至陷入想入非非的魔阵之中。 对于世界各国的音乐,应该了解,以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特别是欧州文艺复兴后逐渐发展起来的西洋音乐,不论在题材上,创作方法上、形式上、体裁上的丰富性和严密性上都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在技法理论的建设上也确实具有相当科学性和系统化。应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来看待。对此,绝不可轻视。例如:歌曲《重归苏莲托》、《魔王》、《鳟鱼》、《跳蚤之歌》、《北国之春》、《伏尔加船夫曲》;独奏重奏曲:贝多芬(小调悲壮《钢琴奏鸣曲》)、(小调《月光》钢琴奏鸣曲);舒伯特《圆舞曲》、尚邦《波兰舞曲》,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管弦乐约翰·斯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圣桑《动物狂欢节》、普罗柯菲耶夫《彼得和狼》,交响乐:贝多芬《英雄》、《命运》、《田园》、海顿《D大调第104》、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歌剧、午剧:莫扎特《费加多的婚礼》、威尔第《茶花业》、比才《卡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这些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音乐华章。曾经激励感动过多少代人呵!每位音乐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每次的聆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正是这些优秀作品极赋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所在。 但作为中国人,更应该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有更深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因此,我国必须在平时多多接触一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并且从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开始,让其在幼年时代就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下成长起来,这就是具体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感情上更能够感受祖国母亲的伟大深厚。近百年来经过许多音乐家的努力,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出现了不少优秀、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因此,在欣赏音乐时,应中西兼听,既不能把外国的东西认为好,也不能把外国的东西都视为不适宜给中国人听的,崇洋媚外主义及国粹主义均是片面的。但对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更加重视些,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中国古代的人民音乐生活中,通俗性音乐总是大量地存在着。古代称“时尚小曲”或“时尚小令”,今日称“流行音乐”或“通俗音乐”,例如:《十五的月亮》、《太阳岛上》、《军港之夜》、《蒙古人》、《烛光里的妈妈》、《奉献》、《五星红旗》、《雾里看花》、《涛声依旧》、《榕树下》以及各种流行乐队组合“零音乐队”、“舞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羽泉”、“黑鸭子乐队”、“黑豹”。更有分风糜世界的现代音乐流光异彩,理查德的现代钢琴音乐,黑人歌手,里奇、杰克逊,疯狂歌手,麦当娜、布兰妮……等等。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倍加厚爱的音乐人。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短小精焊,轻松愉快,它给人以娱乐、消遣,对人们精神上的调剂作用是相当突出的。但它也有两大类:一类是通俗的,一类是庸俗的。缺少艺术修养和音乐基础知识的人们是一时殊难分辨,庸俗音乐的炮制者也利用此来牟取利益。我们只有加强音乐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下才能逐步到达。它的方法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用健康的代替庸俗的,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给人们以美以娱乐、以愉快。人们是为了

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的格式 编辑 (一)题目。题目是论文的窗户,它应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好的论文题目能大体反映出作者 研究的方向、成果、内容、意义。题目引用语要确切、简洁、精炼、通俗和新颖。确定题目时,题目要专一,开掘要透,道理要深,立意要新。 (二)内容提要。就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出来,使读者了解论文概貌,以确定其有无

阅读价值。提要以二三百字为宜,不要过长。一般较短的论文(三千字以下)可不写提要。 (三)绪论(引论、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研究该课题的动机,目的、意义和主要方法,指出前人或旁人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哪些尚未解决,说明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的主要成果和 贡献。这部分占比例要小,起简介作用。文字要简洁、明确、具体,使人看到绪论,就知道本文的基本价值。

(四)本论(正文)。这部分占论文的绝大部分篇幅,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证明作者所提出的论题。这里包括课题的提出,对解决问题的设想、研究过程(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主要数据)、研究结果等。写这部分要注意理论的运用和逻辑推理,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注意主次,抓住本质。如果内容多,可加小标题。也可使用由大到小的不同序码。

(五)结论。是整个研究的结晶,是论证得到的结果,即对本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而得出的结论,审视整个课题的答案。写结论时,措词要严谨,逻辑要严密,文字要简明具体,使读者看到作者的独到见解。不得使用“大概”、“可能”之类含混不清的字眼。不能得出明确结论时,要说明有待进一步探讨。 (六)参考文献。在文章的最后注明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引用别人原话或原文时还需注

优秀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1 ——2012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浅谈中西方音乐史异同 内容摘要:音乐,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是人们精神情感的一种表示和传达方式,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精神交流的一种有利工具。音乐产生于人的思想,其文化根源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精神交流! 关键词:中国音乐,西方音乐,异同之处,文化差异,欣赏分析,精神交流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音乐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或听,都内涵着关联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直接模拟和升华。人们可以从音乐审美过程中,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感受,产生认识和道德的力量。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音乐是不一样的,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也同样不能一言以蔽之。 1、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从唐代的胡琴到孔子传六艺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过不断充实发展。中国素号“礼乐之邦”。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受着西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中国公民有责任弘扬民族音乐,当今歌星们以及作曲家们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先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在民族文化发展中占据着独特的一页,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时期是隋唐朝,也是对现当代音乐有很大影响的开端。所以我重点介绍隋唐以后的音乐发展情况: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在唐代的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受到龟兹音乐理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的乐学理论。唐代曹柔还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记谱法,一直沿用至近代。唐代末年还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和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歌舞戏。大面、踏摇娘、拨头、参军戏等这已经是一种小型的雏形戏曲。 宋、金、元时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

音乐论文

音乐教学中的品德培育-中学音乐教学论文内容提要:培育品德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从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培育高尚的品德。 关键词:以情感人音乐审美榜样行为规范 当音乐还在空气中萦绕,突然我的眼神凝聚在一个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的泪花上,它是那么晶莹剔透,透过泪花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画面:在歌曲《承诺》的歌声的感召下,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一起奋力挪开那一块块因地震而塌下的砖头...... 这是一堂以赈灾歌曲为主题的音乐课上令我铭记于心的一幕,也让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不断地在思考,这滴泪水也许在别人看来觉得很平常,但在我内心却觉得弥足珍贵,这是久违了的感动,是真诚的情感碰撞,美好的心灵洗礼。此时此刻,歌声是一条纽带,把一颗颗心连在一起。无需更多的语言,也不用去过多谈论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过去当我们把重点都放在想方设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上时,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的培育,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首先,我们的职业是教师,应以育人为本,其次作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该具备发展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历来的教育都把“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即所谓德育,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义。而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

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郑紫 外国语学院 英语4班 (共6页)

一、1.音乐:Just like fire(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2》) 歌曲充满着积极向上,表现了爱丽丝在拯救疯帽子父母过程中的艰辛,但不放弃,坚定的信念像熊熊的火焰燃烧着,以及与伙伴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歌曲,P!NK生动的演唱把一个女孩的勇敢和毫无畏惧的心态诠释的淋漓尽致,合唱呐喊 的”run it”让歌曲走向高潮。正如歌曲所写”We can do it better.You and me together.Forever and ever”,与影片结尾众仙境伙伴成功完成他们 的愿望。 2、菩萨蛮(电视剧《甄嬛传》) 《菩萨蛮》是我国著名音乐歌手、音乐人刘欢为大型古装连续剧《甄嬛传》所做的一首插曲。它是这样一首脱俗的作品。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菩萨蛮》带有"拟古"风格的现代音乐作品。作品调式调性的游移,有着传统民族音乐转调手法。 3、黄金甲(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量的人声、交响乐、打击乐与影片情节相联系,构成该剧的音乐艺术特色。实际上,音乐的魅力也为这部国产大片增色不少,《黄金甲》则是周董独树一格的中国摇滚风加饶舌,这首算是周董出道以来最摇滚的单曲,呈现出电影里千军万马的磅礡气势。音乐整体风格以低缓沉重的旋律为主,欲望与命运,去肌刮骨也脱不去的欲望,螳螂捕蝉的寓言一般令人不安的命运。有深渊,就有希冀、折堕和挣扎。

即便在幸福团聚和爱情场面中也没有惯常的欢快片段。周杰伦撇开擅长的R&B曲风,首度将重摇滚、街头饶舌与中国风三合一。 二、肖邦的夜曲风格 肖邦夜曲的创作孕育于波兰民族音乐的沃土之中。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深刻的表现出大自然夜晚的宁静。降E大调夜曲这是肖邦夜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开始即兴特点强,诉说着内心的甜蜜和辛酸。后来形成临近结束的气氛,富于热情的华彩段落。最后,乐曲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它的节奏组合、和声色彩和作品形式、体裁方面都散发出波兰民族音乐的浓郁风格。 肖邦的夜曲可以分为三类:早期的夜曲很明显的展示的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后期的夜曲稍显得平淡。肖邦夜曲是肖邦在创作生涯中突破传统音乐形式,独立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能够带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肖邦夜曲在曲式结构上,肖邦多采用三部曲式,常有一个对比性的中段。以主调音乐为主,也贯穿着复调音乐的特点。肖邦在遵守古典主义和声进行的基础上,他善于运用以大调结束小调乐曲的手法,通过音响效果的转变及功能进行来加强乐曲的感情色彩。 4、对电影《莫扎特》中莫扎特人物的探讨。 电影以宫廷作曲家萨列里的叙述为线索,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莫扎特的一生。莫扎特用音乐来诠释生命,这是一种很和谐的表现,很容易让听者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影片中莫扎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不同寻常的,与未婚妻在公共场合打闹表现了他的不羁,而故意倒着讲话则表现出了他的聪慧。莫扎特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在西

如何打造简单的“家庭录音棚” 音乐与科技 论文

如何打造简单的“家庭录音棚” 当一些自由音乐人和音频发烧友,或者是普通的音乐爱好者,在听歌的时候,常常有尝试一下自己来录制歌曲的冲动。曾经,录音仿佛是一种颇具神秘色彩的行业,录音棚也被染上了专业高贵的色彩。然而,随着高科技产品的普及,使一些过去一般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有了实现的可能。电脑以及各种电子设配的的普及,使大家在自己家里就可以享受数字录音的乐趣。 能在自己的“家庭录音棚”中把声音录到电脑里的的确令人兴奋至极。可是高兴之余,也有些遗憾:虽然声音录上了,但是自己录制的作品质量不高,很难和出自专业录音棚的作品相比。在这里,我们将就“如何让打造属于自己的‘家庭录音棚’”为论题进行探究。使业余录音作品达到近专业的水平,让音乐更加贴近生活,带给我们更多乐趣。 1.录音棚总体环境的布置 其实,业余录音作品中“杂音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录音环境不够完美。很多人会凭着自己的感觉折腾自己的小房间,将环境噪音降到最小值,然而,这么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也有一部分音乐爱好者砸下大价钱,买专业的隔音板,龙骨,吸音棉等等价格较为昂贵的东西来完善自己的录音环境,更有甚者将两个房间之间的墙壁折腾得千疮百孔,来达到吸音降噪的效果。以上这两种情况也许都不是大部分人愿意选择的。 其实,花不多的钱,布置安静优雅的家庭录音棚,是完全可能的。 1.1房间的选择 房间不需要太大,10-20平方米就完全足够了。当然,这个房间一定要有基本的隔音功能,如果是隔壁房间一个硬币落地的声音都能清楚听到的房间,那么它并不适合作为打造家庭录音室的房间。我们需要的房间,其实就是需要两个功能,一个是隔音,就是隔离外界噪音的干扰,二是吸音,就是吸收外来以及内部反射音的干扰。 这个房间最好是没有窗户的,如果有的话,也是越小的窗户越好,并且确定可以关牢。尽量避免巨大的玻璃落地窗,因为,玻璃产生的反射声是非常令人讨厌的。 另外,实木地板优于其他地板(瓷砖,大理石等),因为实木地板可以有吸音的效果,当然,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 1.2房间的布置 家里的房间毕竟不是专门为录音打造的,所以窗户、墙壁、门、家具等等,都可能成

日本音乐鉴赏论文

日本音乐鉴赏论文 日本民族音乐的概况 日本的民族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都市传统音乐是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音乐文化的交流,我国在隋唐传入日本的乐器及曲谱同样对日本形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应该算筝和琴。十三弦的筝是在唐代传入日本的,一并流传过去的还有民间的许多筝独奏曲,这些被日本人民欣然接受,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琴乐。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洋乐”并存的局面。 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 基本特征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歌声优美、音乐华丽、节奏性强。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春痕》这首日本歌曲就洋溢着这样一种凄美的情调。虽然它并非日本传统五音所作,但在唱法上颇像古老的和歌,所以依然流露出地道的日本风格实上,在那个武士专权的年代,男人女人们用别在腰间的利剑和色彩绚烂的和服演出着浮世绘上的美丽画面。男人们的生命犹如樱花般绚丽,他们绽放得那样精彩,但却随时要准备为武士道精神而献身。女人们则是寻找樱树庇护的人,她们的美德是羞涩和服从,非常内敛,但却忠诚。但就是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类,却是彼此照应,互相思念着的。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民谣音阶它分布于日本本土的广大地区,《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著名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 节奏方面分为固定节拍的节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节奏。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独特性,并且重视音色的细微变化。日本民谣按节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节奏,民谣几乎都是2 拍子的,与中国民歌相似,但日本民谣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弱拍起唱的,两拍子为一小节,两小节为一个动机,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另一类是自由节奏的民谣,没有固定的节奏循环,各个音的长短和各个乐句的长度都可以自由处理,它们往往有丰富的装饰音和长的拖腔,曲终时以旋律下行轻轻地结束,给人以终止感。 日本民族音乐的种类 在日本的音乐中影响范围较大最具代表性的三类,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一)都市传统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

音乐与科技 选修课 论文

音乐在电影场景中的应用——音乐与科技 摘要:本文探讨了音乐在电影史中的发展并针对电影音乐的特性、作用及配乐的流程、原则、方式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电影音乐特性作用 一、引言 电影是综合艺术,而电影音乐发展至今,在电影整体结构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它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关系,以及音乐在电影中所起到的作用,阐述了其意义。声音进入电影画面才真正使电影成为视听艺术。它不是单纯的“配乐”,好的音乐是融化于电影总体艺术构思之中的,并忠实于电影。音乐处理好了将不仅为影片生辉,同时也大大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二、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历史回顾 1895年12月28日是电影诞生的日子。当晚,在巴黎卡斯思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里,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使用活体电影机播放了他们自己拍摄的《工厂大门》、《火车到站》、《婴儿午餐》、《水浇园丁》等人类史上最早的一批电影。 那时电影既没有对白解说,也没有音乐音响,有一种无声的缺憾。率先打破此尴尬局面的就是音乐。既为了满足人们的视听,又为了掩盖放映机的噪声,影院设置乐队为之演奏,歌手为之演唱。音乐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使电影向有声电影方向跨越了一大步。 1927年,由于电光管的发明,声波转换成电磁波记录在胶片上,随之第一部有声电影诞生了。它就是美国影片《爵士歌王》。它不仅配有音乐,剧中人还能说几句话,是名符其实的有声了。它是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40年代,磁性录音技术的灵活运用,更大限度的解决了有声电影的部分难题。从这以后, 无声电影迅速向有声电影过渡。50年代,电影行业为了谋求生存,发展了多声道立体声系统。60年代左右,声音的表现力几乎达到和画面一样完美。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电影的表现力,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电影音乐,正如我国国歌也原是电影插曲。 三、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在一部影片中,电影音乐非常重要,也非常活跃。自从有声电影诞生以来。电影艺术便被称为声画艺术,它是通过“视”与“听”相结合的形式传达,并为人们所感知、欣赏。画面天然选择了音乐作为搭档是有原因的。因为,有多位著名实验心理学家经过多次实验证明,人类获得信息量的多少与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重要

音乐欣赏论文

人类已经向20世纪告别,迈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回顾这一百年来的西方音乐,在整个西方历史发展中,它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得失如何?这些问题也许几十年后回过头来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即便是现在,我们也能从回顾中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西方现代音乐。 1909年在20世纪音乐史中或许是很重要的一年。那年8月,勋伯格完成了他第一首无调性作品《钢琴曲三首》(op.11)。无调性音乐语言显得夸张、怪诞,是与世纪初流行于德奥的表现主义流派相联系的。表现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用极端主观的方式,把内心的苦闷、孤独、恐惧、绝望、悲痛等情绪表现出来。欧洲音乐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是十二音音乐。勋伯格于1923年完成了他第一首十二音作品《钢琴组曲》(op.25)。从此,十二音音乐作为一种作曲方法被确立下来。与无调性相联系的是多调性。斯特拉文斯基在舞剧《彼得鲁什卡》(1911)中创造了所谓“彼得鲁什卡和弦”,把C大调与[#]F 大调并置在一起。于是,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中按照规则交替的重音思维习惯被打破了。作曲家们不断地从斯拉夫舞曲、爵士乐、现代机械音响,或者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复调风格音乐中获取包括复节奏在内的各种非常规的节奏形态。在声乐中,音响材料的扩展表现在勋伯格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1912)中采用了介于说和唱之间的音调。它根据说话的语调构成旋律的走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音乐的实验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愈演愈烈。不仅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参与人数亦大为增加。1945年以前,进行音乐实验的只是少数作曲家。1945年以后,继续按照传统风格写作的作曲家成为少数,出现了一大批作曲家,以进行各种音乐实验闻名于世,如梅西昂、布列兹等。他们离开19世纪浪漫主义传统已经很远,却代表了西方音乐发展的主流。五、六十年代的实验音乐可谓千姿百态,真是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步。施托克豪森说:“音乐与声音的区别消失了;”凯奇说:“我们所作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音乐,”即:音乐与生活的区别消失了。既然如此,在现代音乐舞台上还能不是无奇不有吗?然而,在这纷繁杂多的现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战后的新音乐主要集中(不是惟有)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序列音乐 2、偶然音乐 3、电子音乐 4、新音色 2、 对于“新音乐”的各种看法,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1、新音乐最终是会被接受的,只是时间而已。 2、与第一种观点完全相反,认为新音乐是形式主义 的、脱离大众的,“反映了古典精神的衰颓”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反人民的艺术流派,它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的颓废没落思想”这种看法主要流行于四、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影响直到现在还继续存在,只不过没有先前那么极端,带有那么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已。他们坚持认为,传统是好的,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现代”是不好的,是不会有前途的。3、20世纪新音乐与历史上的新音乐不一样,它之所以不能被听众所接受,是因为西方整个严肃音乐传统正在走向衰亡。严肃音乐正在被听众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爵士、波普、摇滚、布鲁斯以及它们的各种混合物——所代替。席卷世界的现代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黑人音乐。虽然“严肃”音乐界不愿承认它,但是今天很多确有创新和公众喜爱的音乐是由这种新的传统中产生出来的。4、以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评论家阿多诺为代表,他也认为现代音乐面临危机,但不认为美国黑人音乐将代替它。5、20 世纪音乐处于“一个正在被开拓和探索着”的过程之中。 2、 上述的每一种看法都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在这个问题上,似乎很难有绝对的谁是谁非。不过,就个人来说,对上述5种看法,我更倾向于第5种。 20世纪虽然产生出一批堪称优秀的作品,它们已被列入音乐会或舞台表演的保留曲(剧)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