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3篇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3篇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3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测量》教案优质范文一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克”和“千克”有了初步的认识。

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

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

四、单元学习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

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

六、单元评价要点1、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的观念;2、掌握并能正确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9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例11、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

2、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含教学反思,共6篇)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度的测量单位——米,学会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测量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使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米尺进行测量,并理解测量单位——米。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米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橡皮、书本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进行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把米尺,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什么工具,用来做什么。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思考长度的概念。

2. 感知(10分钟):教师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估测它们的长度。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与他们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

3. 理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米尺的使用方法,包括读数和单位。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并帮助学生理解测量单位——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测量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实践(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最准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并复习测量单位——米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测量和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长度的测量单位——米,并学会了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测量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严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测量这一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但对更深入、系统的测量知识及测量方法尚需进一步学习。此外,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单位的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提高。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它们是用来测量什么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测量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介绍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并让学生观察直尺、卷尺上的刻度,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将测量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5.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b.计算给定物体的长度,并换算成不同的长度单位。
c.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方法。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操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分享自己在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在小组讨论和练习中取得的成果。
4.实践活动,巩固知识
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例如,组织测量比赛、设计测量小任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9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9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学科:数学课题:毫米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测量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2、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根据物体的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吨和千克的进率及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的质量观念,应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以及应用吨来正确表示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尺子、练习本课时8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解读教学调整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测量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互助。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2. 长度单位换算3. 使用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进行实际测量4. 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换算、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精确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米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卷尺、米尺、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异。

3. 换算: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换算练习。

4. 测量: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练习。

5. 应用:讲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与长度单位、换算、测量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2. 长度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米尺4. 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2. 判断题:判断长度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3.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换算计算。

4. 实践题: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数据。

八、课后反思1. 教师需关注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及时纠正错误。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设计

第3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2.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预设: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预设:米和厘米。

二、探究新知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学生独立测量并填写学习单,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一样吗?预设1:我量出的长是26厘米……预设2:我量出的宽不到19厘米……预设3: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4)引出毫米的概念。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认识毫米。

【课件出示直尺】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预设:1厘米里有10个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配合演示。

)师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师: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感悟1毫米很短。

)师: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预设1: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预设1:玻璃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2:天气预报中降雨量用的毫米作单位。

……4.即时训练,深化认识。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第1~2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2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具体内容如下:例1中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故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做比较,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3中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毫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4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并通过实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为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例6为估算距离,通过估算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

例7认识质量单位吨,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

教学难点: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演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在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明确目的,提出活动要求,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对活动的结果要进行适当的评价。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对比。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在学习时,可以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量》教案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整体设计教学设计
3.教学过程: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示范使用直尺进行测量,讲解测量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测量,加深对测量方法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制定测量方案。
2.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测量活动中关注和保护环境,如节约纸张、爱护测量工具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测量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过程: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开始测量活动。
-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学生正确进行测量。
-学生完成测量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所学的长度测量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2.教学目与作业:
-请家长协助学生一起完成测量作业,了解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测量知识,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反思: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章节测量学习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自己在测量活动中的收获、感悟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布置要求:
1.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布置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2.作业布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单元教学难点: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尺、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2022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米、分米、厘米等单位进行测量;b. 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能够使用直尺、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c. 能够比较和排序不同长度的物体。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的方式,主动参预测量活动;b.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准确的态度;c.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与单位:a. 了解长度是物体的一个属性,用于表示物体的大小;b. 学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2. 测量长度的方法与工具:a. 学习使用直尺、尺子等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b. 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3. 比较和排序长度:a. 学习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b. 进行长度的排序,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罗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问询它们的长度;b. 引导学生思量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学习活动:a. 通过展示直尺、尺子等测量工具,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b.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测量工具,练习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c. 给学生提供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进行比较和排序。

3. 拓展活动:a.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他们估算其长度,并进行测量验证;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测量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c.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量,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和解决。

4. 总结活动:a.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步骤;b.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味和收获,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c. 对学生的表现赋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另外一个我觉得需要加强的是学生在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时的准确性。有些学生在记录数据时会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数据的精确性认识不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来提高他们的数据记录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但有的小组则稍显沉默。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我打算在下次的讨论中,先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这样或许能够帮助那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单元《测量》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以及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米和厘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掌握长度数据的读取和记录方法;
-难点三:通过具体案例,如测量书本长度,讲解如何读取和记录数据,强调数据的精确性和实用性;
-难点四:设计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的长和宽,引导学生运用所(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你的书本、铅笔或者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测量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测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与千克的进率。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课程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6课时毫米的认识 1课时分米的认识 1课时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1课时千米的认识 1课时吨的认识 1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1课时主备人: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三年级上方案第三单元测量

三年级上方案第三单元测量

未来的笔300字作文8篇未来的笔300字作文篇1又开始做我甜美的梦了。

过了50年,我来到了我的新家。

来到了新家让我耳目一新,和以前的家大不一样。

未来的家只有一间房子,上面有三个按钮,分别是:客厅、卧室和餐厅,只要你按下那个按钮,那间房子就会变成什么,它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只要你想出去旅游就能把它折叠起来放到背包里,非常方便。

未来的车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未来的车有一对智能的翅膀,如果前面有车或者一个大坑,车就会自动飞起。

如果车脏了,它就会自动把你的车洗得干干净净。

未来的学校回事占地1990平米,一个教室100平米,桌子上有文具盒和所有科目的按钮,如果一按文具盒和一个科目,它就会从书洞里跳出来。

这样也不会把书洞里搞得乱七八糟。

老师讲课的时候,只要说什么黑板上就会出现什么,还有课文、段落的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明白它的意思。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响了,我的梦也醒了。

未来的笔300字作文篇2朋友,当你100年以后再到这儿,什么都变了,一切都会使你惊讶不已。

清晨,当美妙的电子音乐把你从睡梦中惊醒,制作得像仙女一般的机器人,已经把用全自动洗衣机洗涤的干干净净的衣服,轻轻的放在床头柜上。

经计算机精确计算而配有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的可口早点,也已经放在餐桌上。

新颖的房子会像向日葵一样围着太阳缓缓转动,大地到处温暖如春,没有酷暑严寒,遍地是四季盛开的鲜花。

朋友,也许你会说:“我可能活不到那一天。

”那你大可不必担心,那时的医学水平早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但能包治百病、断腿断臂能再植、有人造的器官,而且能起死回生、延年益寿。

那时的理发室应该有这样一种头盔:只要事先输入理何种发型的指令,然后把头盔戴在顾客的头上,几分钟后就可以理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发型了,既快又美还安全,肯定受顾客的欢迎。

未来的笔300字作文篇32039年,我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科学家了。

我发明了一件多功能的衣服。

它可以变颜色,像变色龙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
1)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设疑: 基础上,重点探讨“1 毫米”有多长,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 哪里是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
子用放大镜放大,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活动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 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
时控
厘米=30 毫米),然后画线段。
三、实践应用,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
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 一做”第 1、2 题。
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
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是 1 毫米。 4)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 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 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 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
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2、画线段。(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 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 么?如何画出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 段?
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
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 15
课件演示)
一指 1 毫米有多长。
2)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 有什么关系? 1 厘米=10 毫米 3)(教师准备 1 分硬币、电话卡和银 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 对“1 毫米”的体验。)
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 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 2(米)
5
一只小花猫高约 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 8( )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 8( ),学
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 米太长,8
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 1 米小而又比 10
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
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建立较为准确的“1 毫米”的概念。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教学准备
(用 5 号字完成)
附件三
教案(20xx-20xx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学科
数学 班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9.16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毫米的认识
课时
1 课型 新授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
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
小学(数学 )学科第( 三)单元教学计划
年级:三年级
姓名:
项目
具体内容
测量
单元主题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
单元教学 目标
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15
第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 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 1 厘米
1 厘米地鼠,不满 1 厘米的再 1 毫
米 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
快捷方便。
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 2 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
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 2 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控
一、创设情 境,揭示课
题。
二、自主探 究,学习新
知。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 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
5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
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
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1、建立“1 毫米”的表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控
一、复习导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

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
学科
数学 班级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9.17
课题 教学目标
分米的认识
课时
1 课型 新授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 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 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 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毫米、分米的认识………………3 课时 千米的认识………………2 课时 吨的认识………………1 课时 解决问题………………1 课时 复习………………1 课时
二、探究新 知
新-课 -标-第 -一-网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 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
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
“分米”。人们把 10 厘米看作 1 分米。
10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 10 厘米,这
一段长度就是 1 分米。
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
四、课堂小结, 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大约
5
课外延伸。
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
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
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毫米的认识
1 厘米=10 毫米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教案( 20xx-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