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础医学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病源、症状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较大
☆明·吴又可《温疫论》 ——提出“戾气”致病,为中医传染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勇于改正古医书在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 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神农本草经》集东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
➢ 早期对药物进行分类:分为上、中、下三品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பைடு நூலகம்的形成与发展
《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 确立了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 ➢ 是中医学论述辩证论治的第一步专著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Concept of holism
2.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天地之清气、自然中的水谷精微之气 cor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四时温热寒凉、生长化收藏、地理环境
(1)生理病理 季节气候
气血运行、津液代谢
昼夜晨昏
➢ 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载药365种:
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各种药物的名称、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别名、生长环境、采 集时节炮炙、真伪鉴别等,
主治症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170多种, 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常山截疟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生活、生产实践中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Originatio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古代解剖知识的基础
《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时期 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在人体的形态结构认识方面 部分形态学记载与现代解剖学接近
如:食道与肠管的比例 内经 1:35 现代解剖 1:37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Origination,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古代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 内服药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
➢ 外治法的起源 外用药外敷、原始按摩法、热熨
➢ 针灸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伏羲制九针” 针法 热熨 灸法
血液循环:心主血脉,环周不休 比哈维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早1千多年。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渗透 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战国至先秦两汉时期
标志:《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能量代谢
地区方域环境 节律变化
(2)诊断治疗 诊断:综合致病内外因素——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
治疗:三因制宜
二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Concept of holism
3.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社会环境——精神、心理的影响 身心疾病
二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二)辨证论治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方药学的发展
《山海经》 《万物》 《五十二病方》 《神农本草经》 《炮炙论》 《新修本草》 《本草纲目》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方药学的发展
方剂学
☆ 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载方280余首 ☆ 《黄帝内经》载方13首,剂型:汤、丸、酒、膏
组方:君、臣、佐、使——奠定方剂学理论基础 ☆ 《伤寒杂病论》组方立法严谨——“方书之祖” ☆ 晋《肘后备急方》以急症方为主,
1.辨证与论治
(1)证 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
(2)辨证 四诊→中医理论分析→辨病因→概括为“证”
综合
病性
病位
邪正关系
(3)论治 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
随法选方
据方施治
二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二)辨证论治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2.临床医学
☆ 唐末·昝(zǎn)殷《经效产宝》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最早的儿科专著 ☆ 金·宋慈《洗冤录》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黄帝内经》 《难经》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幼幼新书》 《世医得效方》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载方6000余首,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步成药典籍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四)中医针灸学的发展
☆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方法
——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确定349个腧穴部位、主治、刺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二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Concept of holism 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2.症与病
(1)症:症状、体征,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独立的具体表现:病人的 主观感觉、医生的检查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难经》秦汉时代
➢ 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个方面 ➢ 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
➢ 解剖学方面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藏象学说奠定了形态学方面的科学基础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神农本草经》集东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
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黄帝内经》战国至秦汉时期
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 确立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中医理论原则确立的标志
➢ 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相应) ➢ 系统阐述
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 疾病的诊断、治疗、养生、预防 ➢ 药性理论方面:确立了“四气五味”的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Organic wholeness of the body (1)生理上 形体结构整体性 基本物质的统一性:精、气、血、津液 功能活动的相关性 (2)病理上 内脏→形体官窍 体表组织器官→脏腑 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脏腑间相互影响 (3)诊断上 以外测内 (4)治疗上 整体调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