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中名词的文体学特征
h e a r t s s ha l l b e di s c l o s e d, t h a t i f e i t h e r o f y o u k no w a ny i mpe d i me nt
n o w c o n f e s s i t . ”这 里 出现 的 “ m a r r i a g e ”和 “ i m p e d i me n t s ”会 使 来 的衔 接关 系 , 包 括重现 、 同义 、 反义 、 上下 义 、 整 体部 分义 以及 同一
处 在 特定 文化 语境 的 英语 读者 很 自然 地联 想 到 “ 结婚 仪 式 ” , 从 而 语 义场 的词 汇搭 配所建 立起 来的衔 接关 系 。 ”在第 l 1 6 首十 四行 诗 领 悟到 莎翁 所表达 的寓 意 。即 真心的结 合不 受任何 阻碍 羁绊 , 表达 中 , 莎 翁 精妙 的运 用他 优 美的语 言 , 遣词 酌 字的 构建 了 几组 重复 关 了诗人 对待 真爱的看法 勇敢而 果断 。 系, 使 整篇诗 歌连 贯 自然 , 巧 妙衔 接 , 浑然 一体 。这 里分别 从两个 类 2、 Te mpe s t s 别: 复 现和 同现 来具体 作出分 析 。 I 、 复现 在 诗 的第 二段 , 诗 人选 用 了一 个 名词 t e m p e s t 风暴 来 表 达爱 情 之路 上所遇 到的 种种 困难 。这里 t e m p e s t 的复 数形 式加 强了风 暴的 词 汇 复现 是 指 “ 某一 词 以原 词 、 同义 词 、 近义 词 、 上一 词 、 下一 强度, 为读者 营 造一 种暴 风 骤雨 的 感觉 , 更 突 出了险 阻 之剧 烈从 而 词 、 概 括 词 或 其 他 形 式 重 复 出现 在 语 篇 中 , 以达 到 衔 接语 篇 的作 突 显真 爱的珍 贵和 坚韧 。试 想在如 暴雨 般肆 虐的严 酷考 验下 , 两颗 用 。 ” 这首诗 的复现 出现的 比较频繁 : 首先第 二行 的两个 “ l o v e ” ( 爱) ・ 属 于原 词复现 , 突 出了诗 歌的 主题 即颂扬 真爱 的可贵 并起 到了加 强 真心 仍紧 紧相依 , 不离不 弃 , 支 撑这一 信念的 真爱有多 伟大 。 二、 意象 语气 的作 用 。同样 的原 词 复现 的还 有第 三行 的 “ a l t e r s ”和 第十 一 诗 歌语 言 的一 个重 要 特征 就 是运 用意 象 来表 现其 抽 象 的概念 行的 “ a l t e r s ” , 不仅 强调 了真爱的不 可改变 , 也使 诗歌 的第一小 节和 和丰 富的思 想 内涵 。“ 意象 就是 用具体 的形 象或 画面来 表现 人们 的 第 三小 节在 内容 上衔 接 起来 , 前 后呼 应 , 整齐 而和 谐 。第十 一 行 的 理智 和感 情方 面的体 会和 经验 ” 。在 本诗 中 , 诗 人主 要采 用暗喻 , 拟 “ h o u r s ” 和“ we e k s ” 和第九 行的 “ t i m e ” 是 上下义词构 成复 现关 系 , 人等 修辞 手法构建 了诸多 富有深意 的意象 , 下 面一一作 出解释 : 下义 词 “ h o u r s ”和 “ w e e k s ”的使用都 是对 上义词进 行进 一步 的说 1、 M a r k 明, 使得意 义更加 明确 。 2、 同 现 Ma r k 在这 里 是灯塔 的 意思 , 灯塔 是一 个较 为具 象的 名词 , 对于 海 上航 行 来说 灯 塔的 重要 性不 言 而喻 , 有 指引 方 向 , 不 使其 迷 航 的 词汇 同现 即 “ 人 们在 建 立语 篇 时考 虑 到一 定的 语义 特 征上 的 作用 。这 里选 用 了 ma r k这个 极富 象征 意 的名 词 , 将 真爱 比 喻成 一 必然 联 系来 遣 词造 句 的原 则 。 ”在第 1 1 6 首诗中, 莎 翁选 词 十 分精 座永 恒 的灯 塔 , 面对 狂风 暴 雨的 肆 虐而 岿然 不动 , 对 于相 爱 的两 个 巧 , 多 处出现 了衔接性 非常强 的同现词 。 例如在 第三行 和第 四行中 , 心灵, 真爱指 引他 们 一 路向 前 , 不 迷 失在 爱 情路 上可 能 出现 的艰 难 诗人 用同一个 词根 的不同形 式 “ a l t e r s ”和 “ a l t e r a t i o n ” 、 “ r e m o v e r ” 困苦 之中 。 和 “ r e mo v e ”来加 强语气 , 从而 达到 上下 句完美 衔接 。全诗 中更 是 2、 St a r ,ba r k 出现 了 数次 用 “ i t ” 、“ t h i s ” 、“ h i s ”等 代 词 指代 主 题词 “ l o v e ” , 这 S t a r( 星 辰 )和 b a r k( 小 舟 )也 同样 是有 具体 形 象 的名词 , 这 些散 布在 诗歌 各处 的 代词 使得 整 首诗 的四 个小 节从 意义 上彼 此 呼 里 诗 人将 爱 情比 喻成 星辰 , 恋 爱之 人 便是 海上 的 一叶 小舟 , 有 了 星 应 , 也 照应 了真爱珍贵 而永恒 的主题 。 四、 结语 辰 的 指引 , 小 舟便 不会 迷路 方向 。与 前面的灯 塔有 着异 曲 同工之 妙 和一脉 相承的 韵味 。 莎 士 比亚这首 十四 行诗 借助优 美 的语 言 , 生动 的词汇 饱含 深情 3、 Ros y l i ps a n d c h e e k s 地 向世人 阐述 了他 的爱情 观 : 真 正的爱 情在 一切艰 难险 阻面 前都无 玫瑰 也是 莎士 比亚诗中 常出现 的一 个意象 。这首诗 中 r o s y l i p s 所畏惧, 也不会因时间的改变而动摇。本文从不同角度对诗中出现 a n d c h e e k s ( 玫瑰色 的嘴唇 和面颊 )象征 着年轻 的容颜 , 即陷入 爱情 的具有代 表性 的名 词进行 了细 致的 分析 , 使 读者进 一步 理解 诗歌 的 中 的年轻 男女 , 这句 诗也 蕴含着 亘古 不变 的真 理: 韶华 易 逝 , 红颜 易 内涵 , 欣赏 十四行 诗特有 的美感 。 老, 真爱却 不随岁 月流 逝 。 4、 s i c k l e 【 参 考文献 】 诗歌 中 还 有 一 个重 要 的 意 象, 出 现 在第 十 行 “ Wi t h i n h i s [ 1 ] H a l l i d a y ・ MA K . &H a s s a n ・ R著 �
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的中译和解读内容提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第116首可以说是集子中的一颗明珠。
笔者认为,该诗现存所有中译的最后一行令人费解:文理不通,逻辑含混。
细读原文,笔者给出了另一种解读:“就算我没写诗,也没有真爱过”。
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中译文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8世纪后期起,一直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进入20世纪,对它的兴趣超过了对莎士比亚剧作的兴趣,相关的专著、论文层出不穷;随之,国内学界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评价亦“水涨船高”。
但窃以为,国际学界(主要是英美学界)之所以如此关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要是因为诗人的身世、生平中有太多的未定点;在此情势下,这些主观色彩较浓的抒情诗即乘虚而入,被研究者、批评家们拿来以填补空白。
于是乎本来艺术色彩极浓的文学作品几被看成了自传性的文献、史料,一时遭“群起而攻之”。
但研究数量的多寡和研究对象的质量未必完全成正比。
姑且不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总体成就,这里仅谈谈第116首十四行诗,更确切地说,是谈谈对此诗最后一行的解读和中译。
第116首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较出色者,是被誉为“英语诗歌宝库中……一串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中的一颗。
但若一个目光敏锐的读者去细读,即会发现,这首诗的最后一行令人费解,甚或莫名其妙,不知所以。
全诗如下: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爱,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明不确,就算我没写诗,也没有人爱过。
①①(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①目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译本大致有:梁宗岱译本、屠岸译本、杨熙龄译本、梁实秋译本、曹明伦译本、辜正坤译本、马海甸译本(收入陈才宇等译《莎士比亚诗全集》)、阮珅译本、虞尔昌译本、王勇译本、金发燊译本等。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摘要: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简介-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概述-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的主题和写作背景I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第一节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第二节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第三节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第四节赏析II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的艺术特点-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的文学价值-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的艺术特点分析IV.总结-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的总体评价-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正文: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简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系列十四行诗中的一首,创作于16世纪末期。
这首诗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最为著名和广为传颂的作品之一,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脍炙人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的主题是爱情和婚姻,反映了莎士比亚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以婚姻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诚和执着,以及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追求。
II.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分为四节,下面分别进行赏析。
第一节:“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 Admit impediments.”这一节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追求,作者希望两个真心相爱的人能够排除一切困难和阻碍,顺利走到一起。
这句话中的“true minds”指的是真心相爱的人,而“impediments”则指代一切阻碍和困难。
第二节:“Love is a smoke raised with the fume of sighs.”这一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爱情比喻成烟,而叹息则像是烟的蒸汽。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既充满着甜蜜和温馨,又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第三节:“If thou must love me, let it be for nought。
十四行诗116-威廉·莎士比亚
Sonnet 116 by William Shakespeare⼗十四⾏行行诗116 威廉·莎⼠士⽐比亚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不得真爱,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便转舵,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便离开。
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哦,决不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它定睛望着⻛风暴暴却⺎兀兀不不为动;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你可量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Love's not Time's fool,爱不不受时光的播弄弄,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尽管红颜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爱并不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明不不确,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就算我没写诗,也没⼈人真爱过。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原创版】目录一、引言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116 的背景和意义三、诗歌的韵律和结构四、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五、诗歌的象征和隐喻六、结论正文一、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作品中,十四行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类,被誉为“英文十四行诗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第 116 首(Sonnet 116)进行赏析。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116 的背景和意义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有 154 首,其中大多数被认为是献给他的朋友或情人的。
第 116 首诗歌没有明确的标题,其主题主要是关于爱情的力量和持久性。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它可能是献给一位特定的人,或者是用来表达诗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三、诗歌的韵律和结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通常具有固定的韵律和结构,第 116 首诗歌也不例外。
它采用了四行一韵的押韵方式,每两行为一组,共分为三组。
在每组的最后一行,都使用了押韵,形成了韵律上的美感。
同时,这首诗歌也具有明显的节奏感,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顺畅、自然。
四、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第 116 首诗歌的主题是爱情,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在诗歌的第一句,“让我们不在爱情的障碍面前屈服”,诗人明确表示了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足以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
接下来的几句话,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来形容爱情的持久性和永恒性,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信仰和追求。
五、诗歌的象征和隐喻在第 116 首诗歌中,诗人使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例如,诗中的“障碍”可以理解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真爱的心灵”则可以理解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通过这些象征和隐喻,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定信仰和永恒追求。
六、结论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第 116 首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歌第116首中的暗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歌第116首中的暗喻作者:戴淑琴来源:《金田》2016年第05期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文学史上公认的大师。
他的著作有37部戏剧,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他虽以四大悲剧闻名于世,十四行诗的地位也不可小觑。
在十四行诗中,他运用意象、神话、《圣经》典故及修辞手法等,使得十四行诗中的友谊、爱情和时间等主题得到升华。
本文主要探讨修辞手法中的暗喻手法,探讨暗喻的使用如何更好地突出真爱这个主题。
关键词:十四行诗;修辞手法;暗喻;真爱1.引言作为文坛最闪耀的恒星,威廉·莎士比亚给人类留下了许多的著作。
马克思把他和埃斯库罗斯(Aeschylus)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戏剧家。
”(马集 1973)莎士比亚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同样也是重要的诗人。
他的十四行诗闻名于世,正如有人评价他的十四行诗“丰富的意象、巧构妙思、暗喻和象征。
”(罗经国 2011)那么什么是十四行诗呢?根据定义,十四行诗即“由14行组成的诗,每行有10个音节且有规律的押韵。
”(Dictionary 2009)十四行诗最初是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所写,他主要是写给一位名叫劳拉的女性的。
后来,十四行诗由汤马斯·怀亚特(Thomas Wyatt)和瑟维伯爵(the Earl of Survey)介绍到英格兰,而莎士比亚给十四行诗注入了新的生命。
“鉴于艺术力量和丰富的意象,他的十四行诗可称之为诗史上最闪耀的明珠,可以与其戏剧相媲美。
”(梁宗岱 1983)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学者数不胜数,大多是研究主题、意象、修辞手法、角色刻画、韵律等。
本文也是从修辞角度出发,来研究第116首中的暗喻的用法。
什么是暗喻?“当比喻两种不同的事物且不用“像”或“似”类的连接词,即说“a是b”而不是“a像b”,这就是暗喻。
”(Kirszner&Mandell 2006)在第116首诗中,暗喻的明智使用帮助讲话者表现和证明他对倾听者的真爱。
接受美学视角下莎士比亚第十四行诗第116首的译者 主体性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莎士比亚第十四行诗第116首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作者:李程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5期【摘要】主体性是在三百多年以前所提出的哲学概念,由于这一概念的意义在文学方面利用到的次数越来越多,索性就引入到了翻译界。
这其中也体现出了变是最大的不变的道理。
译者主体性的主要包括读者、译者与作者以及他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研究,对译者主体性的讨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译者将一定是翻译的主体,其他角色次之,但译者同样要受到译语文化的文学惯例的制约。
基于此,我们在理解主体性的深层次含义时要尽量避免两种极端。
【关键词】意境韵律;结合的方向性【作者简介】李程,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前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浪潮,文化的共享与文化的互通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翻译过程中,基本可以说已经在业界内有所共识了。
最近几年的翻译研究越来越重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因为译者决定着译文能否完美的还原原作的精髓,所以,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英语诗歌的璀璨的文化宝库中,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伟大人物,他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使人们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萦绕心头。
在莎翁的众多作品中,十四行诗是大众最津津乐道的谈资。
莎诗译成中文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其诗译本众多且各有风格。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历来被视为英国文学的精华。
自从十四行诗被陆续传译到中国以后,受到了当时文化同仁的普遍好评。
但是因为十四行诗在意境、形式等方面所拥有的独具一格的审美特点,只有发挥其主体性才能获得更好的翻译效果,我所阅览过的众多译作中鲜有这类发挥的自身主体性形式的译文。
本文将以第116首十四行诗为主体对象,多角度多层面的去进行对比分析,且为了方便读者的理解,笔者选用了极有代表性的几首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的译作,希望能为莎诗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译者主体性与接受美学主体性是在三百多年以前所提出的哲学概念,由于这一概念的意义在文学方面利用到的次数越来越多,索性就引入到了翻译界。
诗歌翻译中情感意义的传递——评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翻译
作者简介 :薛文思 ,女 ,陕西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 院 2012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 、翻译理论研究 。
81
意义 ,这 与诗 人 的个 人 经历 、诗 人 的 全 部 作 品甚 不变的,这是诗人心中肉体之爱 与精神之爱 的本 至诗 人 所 处 时代 的 文 学 风 尚均 息 息 相 关 。一 如 质 区别 。最 后 ,他甚 至 用 自己的诗 歌 与 世 人 的爱
界里 ,也反 映 了对 于 第二 时期 悲剧 所 特 具 的生 活 矛盾 的一种 深 刻 的理 解 ” 。[5](P138)莎 士 比亚 十 四 行诗的第 116首被推为“爱”的名篇 ,其中饱含 了
莎 士 比亚 十 四行 诗 一 直 是 莎 士 比亚 研 究 的 热点 ,因为 大部 分学 者 认 为 ,比起 戏 剧 ,诗 歌 更 能 折射 出作家本人 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常常是个人 经历 和 心灵 历程 的记 录 。创 作 于 16世 纪 末 和 17 世纪 初 的十 四行 诗 集 ,是 莎 士 比亚 从 喜 剧 向悲 剧 过渡 时期 的创 作 。通过 解 读 ,无 疑 有 助 于 读 者 了 解莎 翁 的 内心世 界 以及 当时 的时 代 背 景 与 思潮 。 众所 周 知 ,文 艺 复 兴 以人 文 主 义 为 核 心 ,莎 士 比 亚 十 四行 诗 正 是 人 文 主 义 精 神 的代 表 。莎 学 专 家亚 历 山大 指 出 :“仁 厚 的 本 性 ,美 的 敏 感 ,道 德 的识 别力 ,纯 真 的热 情 ,和 人 们 能 够 在 他 的戏 剧 中感 觉 到 的感 情 ,在 这 里 都 得 到 更 直 接 的 披 露 ”。… (P146)然 而 ,对于 汉语 言文 化 的读 者来 说 ,莎 士 比亚 十 四行诗 的汉 译本 是 我们 探 究 和解 析诗 人 内心世界 的唯一途 径 。因此 ,能否真 实传递诗人 投 射 于字里行 间丰 富 、复杂 的道 德情感是 诗歌翻译 的 难 上之难 与重 中之 重 。本 文从 语 义情 感 意 义移译 的角度 ,以莎士 比亚 十 四行 诗第 116首 为例 ,对 梁 宗 岱与辜 正坤两位译 家 的汉译 本进行 比较与评 析 , 探讨 两译文 中情感 意义传递 的程度 ,试 图寻找诗 歌 翻译 中情感意义传递 的有效方法。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2452019年43期总第483期ENGLISH ON CAMPUS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文/胡旭贞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I never writ, nor no man ever loved I. Form and ContentIn form , it followed the English sonnet form with therhyme scheme of abab, cdcd, efef, gg. “Minds” in line 1 rhymes with “finds” in line 3.“love ”in line 2 rhymes with“ remove” in line 4.“Mark” in line 5 rhymed with“ bark” in line 7.“Shaken” in line 6 rhymed with “taken” in line 8.“Cheeks” in line 9 rhymes with “weeks” in line 11.“Come” in line 10 rhymes with “doom” in line 12.And in the last couplets, “proved” rhymes with “loved”. They contribute to the melodic rhyme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tent.The first four lines reveal that true love is “the marriageof true minds.” Here, the word “marriage” which means union and implies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word S h a k e s p e a r e ’s s o n n e t 116 c a n b e r e a d a s Shakespeare’s manifestation of true love. Now let’s t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in terms of form and content, figure of speeches so as to understand its theme better.SONNET 116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Abstract】 Shakespeare ‘s sonnet 116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onnet for its high praise for true love and it is also seen as an expression of Shakespeare’s love attitude. This article takes sonnet 116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theme of love through analyzing its form and content, and the figure of speeches in this sonnet.【Key words】Shakespeare; sonnet 116; metaphor; ploce; personification; theme 【作者简介】胡旭贞,南昌大学。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首之爱情观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首之爱情观作者:周彦渝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1期摘要: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116首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歌,其语言工整富于音律之美;内涵深厚满怀人文主义的激情;结构工整构思奇妙,值得反复品读吟咏。
关键词:十四行诗;爱情观;结构;韵律;意象中图分类号:I106.2?摇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150-02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人类文学殿堂中最瑰丽璀灿的一块明珠,无论在体例还是内容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热情的讴歌了友谊和爱,青春和美;感情充沛思想深邃,节奏鲜明辞采优美,就其艺术力量和意象的丰富而言足以和他的戏剧媲美。
纵观十四行诗,其主题不外描写时间,友谊,爱情和艺术,往往若干成一诗组,表现同一题材。
粗略一读,难免给人一种重复感,似乎是诗人随心所欲之作,但因为诗本身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所以几乎每首都存在独立的审美价值。
十四行诗的第116首,抒发了莎士比亚对永恒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坚贞,让人难以忘怀。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等方面,探讨116首诗中所折射的爱情观。
Sonnet 116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O,no,it is an ever-fixed mark,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Whose worth’s unknown,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Love’s not Time’s fool,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I never writ,nor no man ever loved.沙翁十四行诗中占统治地位的,归根结底是一个“爱”字。
译者主体性视角观照下的莎氏十四行诗第116首的新译研究
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译者主体性视角观照下的莎氏十四行诗第116首的新译研究罗晓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401520)摘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要坚持尊重原作的原则,但是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译者主体,对于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造成了不同的译本。
这主要取决于译者的意识形态、文学观点、写作特点等主体性特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译本非常多,不同的译者,由于其译者主体性不同,翻译出了各有千秋的译本。
分析研究十四行诗116首的曾轶可译本,就恰好说明了译者主体性的独特性,造成了其具独特译本的现象。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莎氏十四行诗第116首;新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5-0161-021引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直都是莎士比亚研究的热点,其译本很多,其中不乏大翻译家、著名学者的译本,而本文将要讨论的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译者的译本,因为这个译本与其他译本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语言的简洁性和翻译的改写性两大特点,所以是“新译”。
译者曾轶可是一个创作型的歌手,既不是翻译家,也不是著名学者,最多算是新晋诗人兼翻译爱好者。
本文通过对其译本的研究,具体分析译者主体性对于翻译策略、翻译风格和翻译特点的重要影响。
2译者主体性翻译的主体系统包括译者、作者、译语读者、翻译研究者,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译者主体性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主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适当的创作性翻译,是“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2]。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选择要翻译的材料、要采用的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等方面,具有适当的主观自主权。
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是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的,而应充分考虑原语作者及其作品和译语读者,讲究翻译研究者的翻译理论与原则”[3],才能成功地做好翻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摘要:一、引言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 的背景和意义三、诗歌的韵律和形式四、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五、诗歌的修辞手法六、结论正文:一、引言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深受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在莎士比亚的众多诗歌作品中,十四行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类。
本文将对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进行赏析。
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 的背景和意义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系列中的一首,该系列共有154 首诗歌。
这些诗歌主要涉及爱情、友谊、美和时光等主题,是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的主题是爱情,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三、诗歌的韵律和形式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采用了四行一节的形式,每节都有一定的韵律。
这种形式使得整首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这种形式也便于诗人表达情感,展现了莎士比亚高超的艺术技巧。
四、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的主题是爱情。
在诗歌中,莎士比亚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诗人认为,爱情是一种美好而高尚的情感,它能使人们忘记痛苦,摆脱困境,让人们在美好的爱情中生活。
诗歌中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和渴望,表现了莎士比亚对爱情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五、诗歌的修辞手法在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中,莎士比亚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让我不期而遇的爱情,/像雨后的阳光照亮大地”,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爱情比作雨后的阳光,形象地表现了爱情的美好和温暖。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加深了读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六、结论莎士比亚的第十四行诗第116 首是一首主题为爱情的诗歌。
通过对爱情的描绘,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内在张力
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内在张力一、引言张力是个物理名词,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一个与形变方向相反的力。
张力是绳子的内力,即反对物体改变原来物状的力。
文学作品中的张力与物理学中的张力有异曲同工之效,都是在矛盾体中寻求平衡,达到和谐统一。
艾伦·退特曾说:“我提出张力这个名词,我不是把它当作一般比喻来使用这个名词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的名词,"文学中的张力追求文本的充盈感,即力求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容纳多种意义。
二、情感张力莎翁在这首诗中阐释了对爱情的定义:爱情是永恒的,是不变的。
它将克服并超越一切障碍,是两个相爱的人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幸福。
他认为,"看见人家改变就转舵,或是一看见人家转变就离开"的不是真爱。
他眼中的真爱是由两个人构成并完成的。
在莎翁看来,爱情虽像百合般纯洁而神圣,但只有被人们享受到才能够真正地将它的美丽发挥得淋漓尽致,若爱情像神般可望而不可及,那么即便是再美丽再圣洁,也很难让人们明白理解它的真谛。
如果不能形成心中的共鸣,那么爱情的美便不能真正实现。
爱情应该被享受,它是实际存在的,是现实而不是虚幻。
爱情的核心为今生的共享与愉悦。
爱情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呵护和维持的,它也是彼此间的一种快乐和幸福。
只有两者都彼此忠诚,彼此坚定不移,那么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在变与不变中快择,人们也在变与不变中徘徊并最终在变与不变的矛盾中取得爱情真经;爱情是两个人共同维护并坚持的,它是两个人对爱情的坚持与继续。
莎翁眼中的爱情是两人相守的幸福,是“两个人”,是“相守”。
看似平静的文字中却霭含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
爱情是将两个人的幸福合二为一。
"一"与"一"的融合,"一"与"二"的对立,使得爱情在矛盾中找到了平衡,达到了和谐统一,也使得此诗的情感达到顶峰,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思索爱情的真味。
莎士比亚诗歌《十四行诗第一百一十六首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诗歌作品《十四行诗第一百一十六首》更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首诗歌,以便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1. 诗歌的主题《十四行诗第一百一十六首》是一首著名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其主题围绕着“爱”展开。
莎士比亚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爱情和美的赞美,以及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爱情作为永恒的主题,贯穿了整首诗歌,使其具有了深刻的意义和感染力。
2. 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采用了典型的抱负式结构,每四行为一个节奏单元,共分为三个象征体(quatrains)和一个结尾对仗体(couplet)。
在语言上,莎士比亚的用词准确、简练,同时句子流畅,音韵优美,充分展现了他的诗歌才华。
3. 对《十四行诗第一百一十六首》的个人理解对于我个人而言,莎士比亚的这首诗歌深深打动了我。
他在诗中对爱情的描绘如此深刻真挚,充满了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而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也使这首诗歌更具有哲理的内涵,引人深思。
总结而言,《十四行诗第一百一十六首》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爱情诗歌,更是莎士比亚对生命、人性以及宿命的思考。
他用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了世人的心灵,成为了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歌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真情和感悟,在情感和心灵上得到滋养与启发。
通过对这首诗歌的深入剖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欣赏莎士比亚这位文学巨匠的才华横溢。
愿我们在阅读和品味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类情感与智慧的升华。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闻名于世。
其中,他的诗歌作品《十四行诗第一百一十六首》更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首诗歌,以便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首之爱情观
误差。
②替代消除法:我们保持其他条件都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用一已知量来替代被测量以达到消除误差的目的。
例如,可以先用一个物体与被测量物体达到平衡,然后取下被测量的物体,用砝码代替被测物,在测量所得的结果当中已经不存在因为天平两臂的长度不一样而引起的系统误差了。
③对称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被测量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对称性来消除系统误差。
④校准法:在实验中,可以用更精确的实验仪器来校准要使用的仪器,或者是用经过分析得出校正公式来修正实验数据,使能够达到消除系统误差的目的。
第二,随机误差。
在系统误差已经得到消除的基础上,测量数据之间还存在差异,通常都是在最后一位数或者是最后两位数的不同,它们绝对值和符号不遵守一定的规律,大小与正负都是随机变的。
由于偶然误差没有明确的来源,这样我们就没有办法去控制它或是弥补它。
假如我们对某一个测量数据进行重复多次的等精度测量后,我们就会发现统计规律也是适合随机误差的,只是误差的出现是由一定的概率来确定它的大小以及正负的。
所以,测量次数越多,越使得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零。
第三,过失误差。
是指得出来的结果很明显的和事实不相符合的误差,它产生的原因是操作者的精神状态不佳、身体劳累、不细心或者是错误的操作。
只要实验操作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好的精神状态,认真负责,有耐心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种误差。
在各种实验中,测量误差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存在一点或大或小的差异。
为了使得测量数据更接近真实值,不得不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找出正确的误差来源和性质,用正确简便的方法计算出误差值,画出图形,从而得到比较接近的测量结果。
三、学会分析误差,减小实验误差我们了解了误差产生的来源和所属类型后,可选择适当的方法对误差加以限制或减小。
1.减少偶然误差。
①减少测量中读数时引起的误差,一般情况,仪器的读数规则是:测量误差出现在哪一位,我们读数就应读到哪一位,它是由测量仪器的最小刻度值来确定读数误差出现的位置。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16赏析
莎士比亚的第116首十四行诗阐述了诗人对于爱的理解,言辞刚烈,寓意深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的开头,诗人便表达了自己对于真爱的理解。
他认为,真正的爱不应该存在任何束缚和羁绊,而是彼此心灵真挚的结合。
这种爱不会因为时间、距离或者其他因素而改变,它亘古不变,即使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命运的考验,也依然坚定不移。
诗人坚信,真正的爱如同天空中的恒星,虽然高高悬挂,但它的价值却无法估量。
它不会被时光所玩弄,即使红颜老去,这份爱也不会改变。
在诗人的心中,真正的爱是一种纯粹而坚定的情感,它不受外界的影响,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爱的追求和信仰。
这种爱不仅是浪漫的,更是恒久不变的。
它如同一束明亮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尘世中找到了温暖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
18 Sonnet 116 by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16首
Mahler - Symphony No.3 - 6th Movement (excerpt).
背景音乐:古斯塔夫;马勒-第三交响曲-第六乐章(节选)
Lennie James
朗读:连尼;詹姆斯
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admit impediments.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会有任何障碍
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爱算不得真爱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
Oh no,it is an ever-fixed mark,That looks on tempests,and is never shaken;
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whose worth's unknown,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
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Love's not Time's fool,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
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
If this be error and upon me proved,I never writ,nor no man ever loved.
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