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优质教案1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示范教案(第2课时)1
第2课时课前准备1.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器材。
2.测交实验的图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且知道了孟德尔是如何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的。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孟德尔是用统计学对子二代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分析的,这必然要统计大量的数量,假如统计的数量过少,还会不会出现3∶1的结果呢?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如果数量过少,会有一定的偶然性,结果就会出现偏差。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实验结论。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本实验用到了小桶、小球,请大家思考:(1)甲、乙小桶代表什么?(2)彩球代表什么?(3)彩球的数量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1)甲、乙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彩球代表配子。
(可深入探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的含义)(3)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相等。
[方法引导]下面请大家注意实验的要求,知道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的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师说明这是模拟F1自交产生F2的过程,学生写出F1到F2的遗传图解。
[合作探究]以两人为一组让学生按照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个别讲解。
请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保持两种颜色彩球数量相等?(2)为什么抓取小球前要摇匀?为什么要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3)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什么?(4)设计表格,记录彩球组合的类型、每种组合的数量以及彩球组合类型之间的数量之比。
学生实验,分组讨论问题。
点拨:(1)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亲本F1产生的两种配子,它们的数量是相等的。
(2)摇匀和放回桶内都是为了使抓取到的两种颜色的小球概率相等。
(3)两个彩球的组合代表F2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符合统计规律。
人教版必修2生物: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发送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能力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②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过程】首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材的问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遗传现象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哪些遗传现象与“融合遗传”相矛盾?让学生交流、探讨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否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
接下来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
设疑:豌豆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孟德尔最成功的杂交实验是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是如何揭示生物遗传奥秘的?师生共同解决以上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结合上述内容,给出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反交等概念。
设疑: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边板图边叙述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并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
结合板图,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过程,总结显性性状,隐性性状与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表现高茎?矮茎性状消失了没有?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如果不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子二代呈现3:1的数量比吗?在规律性的遗传结果中,内含的实质规律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从而过渡到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师边图解边讲解孟德尔的假说,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图解阅读教科书,阐明孟德尔假说的内涵,概括孟德尔假说的要点。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9:3:3:1;
写出遗传图解,学生填写棋盘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配子:
F1: 黄色圆粒
自交
F2:表现型: 9黄圆 3黄皱 3绿圆 1绿皱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1.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其中Y和y控制黄色和绿色,R和r控制圆粒与皱粒;
2.F1能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其比例是1:1:1:1, 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结合方式,F2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
9:3:3:1;
三、测交验证解释
四、自由组合定律
五、孟德尔试验方法的启示
教学难点
2
教 学 过 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
个性化批注
第1课时
[引入]
孟德尔完成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他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性状来说,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是不是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呢?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总结分析,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所占比例。
第2课时
回顾:学生默写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学生阅读教材,将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试验过程写出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配子:、、、
F1:表现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三维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情分析在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如:遗传学符号,遗传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假说演绎法等。
特别是学生已经在豌豆杂交实验(一)学习了孟德尔提出的分离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一些现象与本节有关。
如有的孩子不仅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些现象都是自由组合现象的体现,可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入本节的学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学生可以在积极的思维想象和推理过程中完成本节学习内容。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在教材“问题探讨”中提到了“培育优质奶牛”的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出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进而使学生产生疑惑:亲代多种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递给后代呢?2.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教材中展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为理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做铺垫。
3.课本上通过图1-8展示了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形象具体。
重点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课前准备[师生合作]完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自由组合现象[探究]1.亲本在杂交时需不需去雄,而F1自交时需不需去雄?2.是不是黄色只能跟圆粒这种性状组合,而不能跟皱粒组合?3.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有哪些?[小结]自由组合现象的定义。
回顾上节关于异花传粉的步骤并回答:1.需要,不需要。
2.不是3.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整合】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1.2.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Word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背诵相应的比例2.能够指出哪些性状是新出现的性状3.熟悉孟德尔对于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4.熟练书写遗传图解表达遗传试验的过程与结果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与验证学习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5)孟德尔是如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的?(6)课本P10旁栏思考题。
[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那么,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呢?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导入课题: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师生互动]师: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师:非常正确。
今天我们学习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揭示仍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
孟德尔的问题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教师用课件分步显示杂交实验过程并仔细讲解,如何去雄,怎样传粉,正交、反交及F1自交等。
师:孟德尔是用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生:豌豆种子的粒色:黄色和绿色;豌豆种子的粒形:圆粒和皱粒。
高中生物: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名师精选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2)
(1)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基因对是
A. A和b B. B和bC.a和b D.A和B
(2)不能自由组合的基因是
A.A和aB.A和BC.a和bD.a和B
(3)此图的生物与基因型为的生物相交配,后代表现型比为9:3:3:1
与基因型为的生物相交,后代表现型比为 1:1:1:1
与基因型为的生物相交,后代表现型比为3:1:3:1(不考虑顺序)
2.提供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的理论依据:人们可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家系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遗传病后代发病的概率。
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项目\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的相对性状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数量及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作
业
教
学
后
记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
教
学
过
程
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
(六)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可根据需要,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到一起,选育优良品种。
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D.F2植株和F1植株
3.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4和9 B.4和27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高中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例:用PPT展示第一张图片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图文并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
2、抛出第二个问题:“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以此引入教材,为什么孟德尔花园里的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杂交后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4、根据前面学习的基因分离定律,同学们有了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若用Y(黄)y(绿)控制豌豆子叶颜色,R(圆)r(皱)控制豌豆种子的形状,那么就有以下杂交实验:9 ∶ 3 ∶ 3 ∶1数量315 108 101 32F 2F1×P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在子二代中出现了新性状类型——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
并且子二代表现性比例为9:3:3:1。
5、设置问题:(1)F2中新性状组合与亲本是什么关系?(2)在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循什么规律?(3)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9:3:3:1数量比与一对相对性状的3:1有什么关系?通过以上问题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然后我做讲评。
讲评:可以发现新性状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是原有的亲本性状重新组合的结果,即:: 圆: :同理:根据孟德尔得出子二代的性状数量比,将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拆开可以发现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说明粒形和粒色是独立遗传互不影响的。
⑴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Y、y 和R、r控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生物高二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教版
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必修二)一、教学要求: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二)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三、专家建议:遗传因子的发现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遗传基本规律的核心内容,对于这节来说,更是整个遗传部分的经典内容。
由于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入门课,因此这节的内容也比较繁琐,如:遗传学中常见的概念,常用的遗传学符号和含义,选择豌豆作为研究因此规律的材料的优点,植物杂交的方法等。
在平时测试中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大家对本节知识的认识水平,一般难度不是很大。
在高考中,本节体现了较高的重要性,高考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通常考查假说演绎法这种科学的实验方法或考查大家对分离定律的应用,结合实际的例子来考查大家对分离定律的应用水平,一般难度较大,灵活性强。
四、教学用具豌豆粒色遗传和粒形遗传的杂交示意图、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分析图解,两对相对性状测交试验图。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六、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基因分离定律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分析孟德尔的另外两个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豌豆粒色试验 ②豌豆粒形试验P 黄色X 绿色 P 圆形X 皱形↓ ↓F 1 黄色 F 1 圆形F 2 F 2(①F 1黄色豌豆自交产生两种表现型:黄色和绿色,比例为:3:1;②F 1圆形豌豆自交产生F 2有两种类型:圆粒和皱粒,比例为3:1)这节课我们在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来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新人教版)高中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必修2(生物)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与结果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 1 黄色圆粒F 2⎩⎪⎨⎪⎧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 9 ∶ 3 ∶ 3 ∶ 12.分析(1)两对相对性状⎩⎨⎧粒色:黄色与绿色粒形:圆粒与皱粒(2)显性性状⎩⎪⎨⎪⎧粒色:黄色粒形:圆粒隐性性状⎩⎪⎨⎪⎧粒色:绿色粒形:皱粒(3)F 2每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粒色:黄色∶绿色=3∶1粒形:圆粒∶皱粒=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填写对应个体遗传因子的组成P 黄色圆粒(YYRR) × 绿色皱粒(yyrr)↓F 1 黄色圆粒(YyRr)F 2 ?1.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黄色圆粒→YR,绿色皱粒→yr。
2.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类型:YR∶Yr∶yR∶yr比例:1 ∶1 ∶ 1∶13.F1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配子结合方式:16种。
(2)遗传因子结合类型:9种。
(3)F2的表现型:4种。
4.F2中各种性状表现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1)双显型:黄色圆粒:YYRR、YYRr、YyRR、YyRr。
(2)一显一隐型:黄色皱粒:YYrr、Yyrr。
绿色圆粒:yyRR、yyRr。
(3)双隐型:绿色皱粒:yyrr。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遗传图解3.(1)由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可推知:①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的比例为1∶1∶1∶1。
②杂种子一代的遗传因子组成:YyRr。
(2)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自由组合定律1.发生时间:形成配子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word教案1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word教案1(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要紧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差不多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把握的规律之一。
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要紧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讲明对自由组合现象讲明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发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觉2.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
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究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
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究过程进行摸索和从实验中领会科学的方法。
(2)在教学内容的出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出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觉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猎取科学知识和及领会科学方法。
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连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进展过程、缘故和结果。
4.本节与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的其他单元的联系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
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估量,以及按照估量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但估量是否正确,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讲明和进展。
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觉)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操纵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讲明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进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材与教学策略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的内容,第二节内容和第一节内容顺序相似,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都是先介绍了孟德尔在遗传实验中发现的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现象的解释,以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本节中内容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已了解“假说--演绎法”的基础上分析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掌握自由组合定律,是进行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的理想素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其实是基因分离规律的延伸与拓展,因此首先复习了前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有关知识,在掌握分离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离后重新组合情况,从而加深对分离定律的巩固和理解。
这节课在必修2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节内容的掌握可以为第二章中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图片、师生交流,能够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通过小组讨论、阅读文本,能够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2)基本技能(尝试进行图解分析,体验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3)基本思想(积极参与设计实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科学素养);(4)基本活动经验(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设疑导入设置问题:①请同学们用遗传图解的形式画出豌豆另外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图解(相对性状:粒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②分离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指导学生回顾分离定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_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
授课班级:一年班长高中教案授课时间年月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
(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
么?推出F 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
种配子类型?
(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
学生活动:阅读
并分析教材P10。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并争先恐后回答
反馈交流练习教材P12练习题第一题。
小结反思通过一些生活现象让学生有所感受后,学生再接受概念就比较容易。
分层作业A、《课时周测月考》页基础过关B、《课时周测月考》页同步测控
教学
反思板
书
设
计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出现新的性状组合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图略
备课人:集体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上最基本的规律之一,是遗传学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物学中要求掌握的规律之一。
它在遗传育种和人类遗传病推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教材内容的结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主要内容包括: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2.教材内容的特点(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
教材内容按照孟德尔的探索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
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削枝强干,重点突出,内容简洁流畅,便于学生沿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验中领悟科学的方法。
(2)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强调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呈现方式上,编者的主旨思想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浓郁的历史背景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及领悟科学方法。
3.本节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三个必修模块之一《遗传与进化》的第二部分,《遗传与进化》不仅从微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而且立足于整个生物界,从宏观层面上阐述生命的发展过程、原因和结果。
4.本节与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的其他单元的联系本节的内容都与其他单元有紧密的联系。
本单元讲述的是140年前孟德尔对遗传现象的推测,以及根据推测总结出的遗传规律。
但推测是否正确,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什么?分子生物学基础是什么?需要后期的研究成果去验证、解释和发展。
例如,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第3章(基因的本质)揭示的是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第4章(基因的表达)揭示的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是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角度解释性状的变异;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讲述的是遗传规律的应用及其发展;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从群体的角度,讲述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总之,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 识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
(4) 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 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初中学习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学习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初步解决了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
再有,学生学习的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知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必不可少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六、课前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言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
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教师强调:(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
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所以Fl的基因型为YyRr,Y对y显性,R对r显性,所以F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
(2)F1代产生配子时,Y与y、R与r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或r组合,y也可以与R或r组合。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l。
(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三角规律来:a.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
b.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三] 教学目标巩固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A.2种和1种B.4种和4种C.4种和1种D.2种和2种分析:由于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两精子的基因组成相同,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2.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A.9/16和l/2B.1/16和3/16C.1/8和l /4D.1/4和3/8分析:F2代里能稳定遗传意味是纯合体,共有4种,在16种组合里占1/4;重组型意味着是变异类型(与亲代不同的),共有6种,在16种组合里占3/8。
答案:D[四] 布置作业l.P12复习题,第一题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植株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F2代出现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A.1/16B.2/16C.3/16D.4/16 答案:B3.某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父方染色体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A.l/2B.1/4C.1/6D.1/8答案:D4.将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传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蕊,所得到的籽粒,其胚的基因型最多有()A.3种B.4种C.6种D.9种九、板书设计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十、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对试验的解释,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
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