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一二章
统计学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1-2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B)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D)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B)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D)A.对2011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11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2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1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C.就调查标志而言,在单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C)A.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18、人口普查属于(D)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全面调查19、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0、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2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所谓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C.确定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C)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24、下列分组属于品质分组的是(D)A.人口按年龄分组B.住户按人口分组C.企业按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5、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全体学生,首先按文科和理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其分组结果如下: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26、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3000元,最低为500元,此资料分为6个组,形成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A.400 B.415 C.416 D.41727、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A.700 B.710 C.720 D.74028、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2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元~600元;600元~700元;700元以上。
统计学温习宝典
统计学温习宝典第一章、第二章1、在数据计量尺度中,虽然没有绝对零点,但可分类、排序、比较大小、进行加减运算的计量尺度是()。
A、列名尺度B、顺序尺度C、间隔尺度D、比率尺度答案:C2、关于众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众数不适用于定距和定比数据B、众数不受数据中极端值的影响C、一组数据只能有一个众数D、众数不适用于定类数据答案:B3在下列数据中,()属于绝对数。
A、中位数B、众数C、上缴税金额D、劳动生产率答案:C4对列名水平进行分析的统计量主要是()。
A、频数B、频率C、中位数D、A且B答案:D5随机变量Y~B(n,p),则其变异系数为()。
A、根号(npq)/npB、np / 根号(npq)C、qD、1/ q答案:A6关于均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均值不适用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B、均值不适用于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C、各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之和等于1D、几何平均数不适用于定比数据答案:A7抽样调查()。
A、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B、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C、目的是为推断总体数量特征D、现已成为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主体E、往往不如全面调查精确度高答案:ABCD8定量数据是由()计量所形成的数据。
A、列名水平B、有序水平C、间隔水平D、比较水平E、以上均有答案:CD9适合于有序水平的统计量有()。
A、均值B、标准差C、频数D、四分位数E、众数答案:CDE10、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11、将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的相对数称为_______。
答案:百分数12、表示次数分布最常用的图形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答案: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13在相对数中,根据分子和分母的不同情况可以将相对数分为_______相对数和_____相对数。
答案:比例,比率14、怎样理解权数对均值的影响?[答案:均值不仅受到组中值大小的影响,而且也受权数fi的影响。
统计学重点
第一章1、数据类型: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我们将数据分为:分类数据(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ex:血型),顺序数据(有序类别的非数据型数据,ex:喜好,产品等级),数值型数据(按照数字尺度测量的观测值)2、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它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些量,是样本的函数,样本统计量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若存在未知变量就不是统计量。
第二章1、概率抽样(随机抽样):(1)特点: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抽取样本时使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
每个单位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或是可以计算出来的。
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2)简单随机抽样:体现在每一个样本点的选取上(简单直观方便,但是效率低)(3)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差距大,体现在每一层样本点选取上(精度最高)(4)系统抽样:第一个样本点的选取是随机的(简单,提高精度,但是方差估计难)(5)整群抽样:要求:群集间互斥且周延,群集与群集间差异小,群集内类似总体每一群的选取是随机的(简单,相对集中,方便,但是精度较差)(6)多阶段抽样:先抽取群,但并不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单位,而是再进行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2、非概率抽样(1)抽取样本时不是依据随机原则,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式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2)有方便抽样、判断抽样、自愿样本、滚雪球抽样、配额抽样等方式3、比较:4、抽样误差: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影响因素:样本量的大小、总体的变异性第三章1、数据审核:(1)原始数据:完整性,准确性;(2)二手数据:适用性,时效性,确认是否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2、分类数据的图示:(1)条形图:主要反映分类数据的频数分布(2)帕累托图:各类别数据出现的频数多少排序的柱形图,用于展示分类数据分布。
(3)饼图:主要用于表示样本或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用于研究结构性问题。
统计学知识点
第一章思考题1.1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展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一样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对一千灯泡进展寿命测试,则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展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种特征的概念,比方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历变量和理论变量。
1.7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方"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方"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三)现代统计学时期(从19世纪末到现 在,是现代统计学时期 )
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是数理统计学由于同 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 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 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 大量涌现。现代统计学时期是统计学发展最辉 煌的时期。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截面数据
又称静态数据,是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点 上获得的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空间上获得的。
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要在有关学科理论指导下,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目 的和任务,科学地确定统计研究的总体对象,明确所要搜集数 据的种类,确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及其体系并给出统一的定义和 标准,确定统计数据搜集、整理、推断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规 定研究工作的进度安排和质量要求,拟定研究工作的资源配置 和组织实施方式等。 数据搜集就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有针对地获取所需的统计 数据的环节,也就是说,要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的方式、方法 去搜集各种各类计算统计指标所需的原始数据,以及其他已经 存在的各种相关数据。 数据整理就是对通过统计观测或实验所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 必要的系统化处理,使之条理化、综合化,成为能反映总体特 征的统计数据的环节,也称为统计整理环节。 数据分析是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数据进 行各种统计分析,得出某些有用的定量结论的环节,也称为统 计分析环节。
定序数据
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 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各 类别之间有大小优劣之分。 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具体又分为定距数 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 也称数量数据,用数值来表现。是指用数值来
一、统计数据类型 定距数据 是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的类别和
生物统计学 第一二章
第一章统计一般有三个含义,即( )。
B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C.统计活动、统计管理、统计预测D.统计咨询、统计监督、统计信息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 )。
CA .选题、实验、写论文B .实验验证、形成假说、抽样调查C .形成假说、实验验证、形成结论D .抽样调查、实验验证、形成结论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了( )。
C A .选题、实验、写论文 B .实验验证、形成假说、抽样调查C .选题、查文献、假说、假说的检验、实验的规划与设计D .抽样调查、实验验证、形成结论 4.因素的水平是指( )DA .因素量的级别B .因素质的不同状态C .研究的范围与内容、D .A +B 5.生物学实验中十分重视实验结果的( )。
CA .代表性B .正确性C .A +D D .重演性6.实验方案按其参试因子的多少可以区分为( )。
BA .单因素实验B .A +C +D C .多因素试验 D .综合性试验 7.实验处理是指( )。
BA .不同的水平B .A +C C .不同水平的组合D .均不是8.用于衡量实验效果的指示性状称为( )。
AA .实验指标B .实验效应C .实验因素D .实验环境9.一个实验中可以选用( )作为实验指标。
AA .B +C B .单个性状 C .多个性状D .主要性状10.在多因素实验中可能存在( )。
C A .简单效应 B .主要效应 C .A +B +D D .互作效应11.在下列图示中,N 因素与P 因素间存着( )。
A A .负的交互作用 B .正的交互作用 C .负的影响 D .正的影响12、制定实验方案主要应考虑( )。
B A.用多因素实验、设置对照B.实验目的明确、恰当的因素与水平、设置对照、唯一差异原则C.唯一差异原则、实验条件、水平间距小些D.水平间距大些、多用单因素实验、注意互作13、与单因素实验相比,多因素实验具有( )等优势。
统计学 (1.2章)
统计学第一章导论1.1统计及其应用领域1.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标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1.1.2统计的应用领域1.企业发展战略2.产品质量管理3.市场研究4.财务分析5.经济预测6.人力资源管理1.2统计数据的类型1.2.1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的不同,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是用文字来描述的。
(如,人口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类。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虽然也是类别,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比如,将产品分为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1.2.2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将其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自然科学领域的数据大多数都是实验数据。
1.2.3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按照被描述的现象和时间的关系,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是在不同的空间获得的,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同时间不同空间/对象)。
比如说,2010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状况。
(同空间不同时间)比如,2010-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学(第1章)
排序
-
排 序 相对指标
量的差距
×
加减
有绝对0点
÷
乘除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28
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Indicaton)的含义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 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概 念和数值。
统计指标的基本要素:时间限定、空 间范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 单位、计算方法。
31
3、按计算方法和作用不同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32
(三)统计指标的特点
数量性 综合性:反映的是总体特征 质的规定性:统计指标应该具有实际
意义,包括时间、地点、条件等等。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33
(四)统计指标与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39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4
四、统计学在商务和经济中的应用
会计 财务 营销 生产 经济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5
第二节 统计学分类及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学科性质
方法论科学:定性-定量-定性 从数量方面来认识客观现象总体
6/15/2019
第一章 总论
6
二、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
对其进行分析的统计量主要是频数或 频率。
第三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
23
(2)定序尺度(顺序尺度 ordinal scale)
是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大小、高低、 强弱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定序数据,是 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特征:
计量精度要优于定类尺度。它不仅可以测度 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并可比较大小, 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统计学基础课后全部详细答案与讲解
统计学第一至四章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获取数据的方式: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特点:分类数据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顺序数据的分类是有序的;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定量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截面数据也称静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也称动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对武昌分校的全体教师进行工资调查,那么全体教师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五十名教师进行调查,这五十名教师的集合就是样本,全体教师工资的总体平均值和总体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五十名教师工资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教师的工资。
4.有限总体:指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
例如:武昌分校10 级金融专业学生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例如:整个宇宙的星球5.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同时数值型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列举,例如“产品数量” 、“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的取值指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
例如“温度” 、“年龄”。
二、练习题1.(1)数值型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型变量(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2.(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IT 从业者,样本是从IT 从业者中抽取的1000 人,样本量是1000(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3.(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第二章一、思考题1:答:1: 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4:普查的使用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统计学ppt(全)
概率沦研究起源于17世纪中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有法国的拉普拉斯和比利时的凯特勒 古典统计时期的概率论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最开始的概率论是从对赌博的研究开始。它与统计学(主要是指政治算术)没有太多的联系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概率论的进一步发展为数理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主流从描述性统计学向推断统计学发展 本世纪50年代以后,统计理论、方法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统计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统计指标系统 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几种常用的统计软件 (Software)
典型的统计软件 SAS SPSS MINITAB STATISTICA Excel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第二节 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统计学的要素和指标
学习目标
1. 理解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 2. 理解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 了解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一节 统计与统计学
一. 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 二. 统计学的性质和作用
统计数据的内在规律 (一些例子)
正常条件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比为107:100 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各为1/2;投掷一枚骰子出现1~6点的频率各为1/6 农作物的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统计学
经济学
管理学
医学
工程学
社会学
…
应用统计的领域
actuarial work (精算) agriculture (农业) animal science (动物学) anthropology (人类学) archaeology (考古学) auditing (审计学) crystallography (晶体学) demography (人口统计学) dentistry (牙医学) ecology (生态学) econometrics (经济计量学) education (教育学) election forecasting and projection (选举预测和策划) engineering (工程) 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 finance (金融)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渔业研究) gambling (赌博) genetics (遗传学) geography (地理学) geology (地质学) historical research (历史研究) human genetics (人类遗传学)
第一章-统计学(第二版)-张晓庆-清华大学出版社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需要,各类市场统计正在逐步建立和 不断完善。同时,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和完善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科技指标总体系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济实质性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预测等一系列统计实务工作。
在社会经济统计中,为了适应管理国家和管理经济的需要,又建立了许多分科,如工业、 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物价、邮电、交通运输、基本建设、人口、环境保护等部门 统计学。所有这些部门统计学都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在该部门的具体应用。 可见,在我国,统计学已发展成为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自然科学方面的 统计学等在内的独立的统计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又形成了统计原理、统计史和部门统 计学组成的学科体系。
2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导读:
本章是全书的引领,为后续章节铺垫理论基础。本章 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统计学 的研究对象、任务及方法;统计的基本含义及有关概 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对统计学及统计工作有一 个基本认识,要求重点掌握总体及总体单位的含义, 标志和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3
第一章 绪论
一、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从结绳记事开始,就有了对自然社会现象的简单的计数活 动,即有了统计的萌芽。在奴隶社会形成过程中,由于赋税、徭役、 战争的需要,已经出现了人口、土地等方面简单的社会经济统计活动 。随着奴隶社会国家的产生,计数活动进一步发展。中国从公元前 1000多年的夏朝开始就有了人口、土地等方面的记载,夏朝时将中国 分为九州,人口约1355万人,土地约2438万顷。在古希腊、罗马的奴 隶制国家里也开始有人口、财产、世袭领地等的统计,但当时生产力 水平很低,统计仅处于初级阶段。
《统计学》第一章
二、标志与指标 •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品质标志 标志的分类 数量标志 可变标志 不变标志
• 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一个完
整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 部分。 数量指标 (总量指标) 指标的 相对指标 分 类 质量指标 平均指标
举例说明标志的概念:
• 概念:(标志是统计研究的基础) 如全班同学组成一个总体,则每 一个同学就是总体单位。要想说明每一 个同学有什么特征,就需要从性别、籍 贯、爱好、专业、年龄、身高、体重、 视力、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那么性别、 籍贯、爱好、专业、年龄、身高、体重、 视力、学习成绩就是标志。
3、统计方法的逻辑过程
统计方法的逻辑过程就是:大量观察→分组划类→归纳推断 • 通过大量观察,可以了解许多个别事物的共同特征。大量观察也 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交流日益密切,全社会的 系统化程度逐渐提高,对更大范围内事物的充分认识是社会活动 范围扩大的必要条件。 • 分组划类的必要性体现在:人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模式不足以平 行地、一次性地深入认识大量信息,或者,事物的复杂程度相对 于我们的认识能力而言是无穷大的,有效的认识方法只能是简约 化,对大量信息进行抽象和归类,形成金字塔式的有序信息结构 之后,才能把握其较主要、较根本的特征。 • 统计学方法的归纳性质,源于它在做结论时,是根据所观察到的 大量个别情况,“归纳”所得,而不是从一些假设、命题、已知 的事实出发,按一定的逻辑推理得出的。 “推断”是指以一定 的逻辑规则,根据局部的、样本的数据来推知大面积的或总体相 应数量特征的推理方法 。
1830年—1849年,欧洲出现“统计狂 热”时期,各国相继成立了统计机关和统 计研究机构,统计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种 专门的行业。
统计学原理简答 前四章
第一章概论一、统计学研究的对象1、广义的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的数量关系。
2、狭义是指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以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
二、统计研究的一般认识方法我们要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统计研究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性。
1、统计研究要在质和量的辩证统一中,认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2、统计研究须注意到现象发展由个别到一般、由偶然到必然、由普遍联系到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三、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贯穿于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研究,其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等。
四、流量与存量的区别与联系1、流量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或劳务)而取得的收入或支出的总量。
2、存量是在一定时点上,以往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等的结存数量。
3、流量与存量的关系①有相当多的经济现象,其流量与存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有流量必然出现存量。
②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流量与存量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流量来自存量,存量越多,流量就越多;另一方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存量的大小。
③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期初存量加流量之和等于期末存量。
④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
⑤流量与存量是对总量指标而言。
五、统计三种含义之间的关系统计有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和统计理论。
统计工作就是统计的实践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工作成果与工作过程的关系,统计理论或称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统计理论与统计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
第二章统计调查和整理一、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确定统计调查目的确定统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提纲设计调查表规定调查时间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统计调查登记资料的方法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搜集调查答案的方法。
其主要方法有调查和业务记录等。
统计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统计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两重关系:统计工作是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深化,它们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
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
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
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二、统计学的对象和特点(一)从研究对象看,它研究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其对象具有:①总体性:统计研究虽然是从个别入手,对个别单位的具体事实进行观察研究,但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认识总体数量特征。
(个体与总体)②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
统计数据是客观事物量的反映,通过数据以测度事物的类型、量的顺序、量的大小和量的关系。
(定量与定性)③变异性:统计研究的是同质总体的数量特征,其前提是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不是由某些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
(同质与变异)(二)从方法核心看,它强调对客观总体进行大量观察,通过归纳推理以获得总体数量方面的综合性认识。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相关分析法抽样推断法(三)从学科体系看,它是一门多科性的学科“家族”。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
总体既可以指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是反映该事物某重要数量特征的一组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就是总体单位。
无限总体:含无限多个单位。
有限总体:含有限个单位。
样本定义: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体。
(一)标志1、定义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
(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一)指标1、定义及构成要素⏹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数值时期指标(一段时期累计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时点指标(瞬间的总量及据此计算的相对、平均指标)①数量指标(外延指标): 它是说明总体外延范围大小的统计指标。
统计学 第一章 总论
本章主要讲述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 念,从而使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 重点:了解统计的科学涵义及发展简史,明确统计学的 学科性质及基本研究方法,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
本概念。
• 难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共分为三节: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统计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统计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章总论
• 笫一节 统计的产生与发展(含义\产生发展) • 一、统计的含义 • 含义包括: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的统一 体。 • 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现象、经济现象、自然现象的数据 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 •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其他 与之相联系的资料的总称。 • 统计学是阐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与 方法的科学。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 概括。 • 统计三个方面的含义之间存在下列关系:统计资料是统 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对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 括,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准确可靠。
第一章总论
• 封----我国的统计已略具规模 • 《商君书》-----强国知十三数,即“境内仓、 口(府)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 数,宦士之数,以言谈取食者之数,利民 之数,马、牛、刍、藁之数” • 封-----各个朝代都进行过人口、土地、财产 等方面的统计调查-----并建立了一定的统计 调查制度。
第一章总论
• • • • 古希腊公元前600年-------人口普查 古罗马公元前----建立了出生、死亡登记制度。 近代统计的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同步的 17世纪至18世纪-----随----资本主义的成长--人口、 工业、农业的统计登记逐渐形成制度 • “商业、工业、农业、海关、外贸、物价等方面 的统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统计学第一、二章作业答案
第1-2章作业一、单项选择1、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A.凯特勒B.威廉·配第C.康令D.阿亨瓦尔2、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重要特点是(A)A.数量性B.总体性C.社会性D.具体性3、就总体单位而言(C)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是(A)A.50名学生B.每一个学生C.5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5、对某地区所有工业企业的职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A.每个职工B.每个企业C.每个个数的职工D.全部工业企业6、某生产班组四名工人月工资收入分别是3200元、3250元、3320元和3560元,这四个数字是( B )A.变量B.变量值C.数量标志D.数量指标7、某工业企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这里的“技术等级”是(B)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职工人数是一个(A)变量。
A.离散型B.连续型C.有时是离散型有时是连续型D.无法判断9、一项调查是否属于全面调查,关键看其是否(B)A.对调查对象的各方面都进行调查B.对组成调查总体的所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C.制定统计调查方案D.采用多种调查方法10、制定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明确( D )A.统计调查对象B.统计调查单位C.统计调查项目D.统计调查目的11、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是按( B )来划分的。
A.调查组织形式B.登记事物连续性C.调查方法D.调查对象包括范围12、下列属于经常调查的是( D )A.对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B.对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C.对全国人口每隔10年进行一次普查D.按月上报的钢铁产量13、对某地区饮食业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地区饮食业的(C)A.全部营业网点B.每个营业网点C.所有从业人员D.每个从业人员14、某市工商企业2009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0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15、调查时间的含义是(A)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16、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C)A.处于较好状态的单位B.体现当前工作重点的单位C.就调查标志而言,在单体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总体中的典型单位17、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C )A.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某地区工商企业职工基本情况调查18、人口普查属于(D)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全面统计报表D.全面调查19、某灯泡厂生产一批灯泡,欲了解其产品质量,需要采用(C)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20、对某企业职工情况进行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A.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B.该企业全部职工C.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情况D.该企业所有职工的情况21、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A.重叠B.相近C.不等D.无所谓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A.确定组距和组数B.确定全距和组数C.确定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和组中值2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C )A.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B.分组标志的选择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24、下列分组属于品质分组的是(D)A.人口按年龄分组B.住户按人口分组C.企业按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产品按等级分组25、对某综合性大学的全体学生,首先按文科和理科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其分组结果如下:这样的分组属于(B)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26、某公司职工月奖金额最高为2050元,最低为300元,此资料分为6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各组组距应为(A)A.290 B.291 C.292 D.29527、某连续变量数列,第一组设置为开口组,其上限为8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88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A.700 B.710 C.720 D.74028、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C)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29、某企业职工按工资水平分为4组:500元以下;500元~600元;600元~700元;700元以上。
[统计学课后答案]大二统计学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答案]大二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一章总论2、统计有几种涵义?各种涵义的关系如何?统计的三种涵义是指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及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统计的实践活动,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实践。
8、什么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和单位的关系如何?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或元素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和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单位构成的;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统计任务的不同,可以变换位置;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联结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就不存在了。
10、什么是标志?标志有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有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之分。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如人的性别、工人的工种等。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如人的年龄、企业的产值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1、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以及填报单位的关系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调查对象是需要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是调查项目的直接承担者,它可能是全部总体单位,也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
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又称报告单位。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在同一次调查中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确定调查对象是要划清所要研究的总体界限,确定调查单位是要明确调查标志有谁来承担。
填报单位和调查单位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如工业企业设备普查,调查对象是工业企业设备,调查单位是每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2、什么是统计调查?它有哪些分类?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调查组织方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统计学第一章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说明现象的本质1•统计活动2•统计数据3•统计学厂政府统计统计的含义及关系单位统计经营性统计匕其他原始数据:未加工价值更大-次级数据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萌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描述为主国势学派: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分析有名无实政治算数学派: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主张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有实无名2•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统计推断方法体系基本确立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的凯特莱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社会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还提出了“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奠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德国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等人研究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现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统计方法与应用全面发展显著特点:数理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大量涌现。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数量性(用数字说明现象本质,包括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总体性(统计只研究总体不研究个体)、差异性(构成总体的个体必须存在差异) 2•学科范畴: 方法性、层次性、通用性 3•研究方式: 描述性、推断性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职能:信息职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咨询职能(提供信息整理)、监督职能(监督经济运行状况)、服务职能(服务社会) 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须的方法和途径 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 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计量尺度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型数据: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 —定类数据:对事物属性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特点:只测度量事物类别差异,各类别地位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第一节统计数据与统计学1.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2.解释数据(结果说明解决问题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3.古典统计学阶段(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1)国势学派:使用记述、对比的方法研究国家基本国情;(2)政治算术学派:使用数字、图表等统计方法,研究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3近代统计学阶段(19世纪初~20现代统计学阶段(20世纪初至今)第三节统计学的分科4.从统计教育的角度,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5.描述统计是指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6.描述统计学的内容:(1)整理数据;(2)收集数据;(3)展示数据;(4)描述性分析。
7.描述统计学的目的:(1)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2)找出数据的基本规律。
8.描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确定性现象。
9.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10.推断统计学的内容:(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
11.推断统计学的目的:对总体的基本特征做出推断。
12.推断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不确定性现象。
13.理论统计是研究统计学的一般理论,是研究统计方法的数学原理。
应用统计是研究统计学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
第四节数据的种类与来源14.数据的种类按性质可以分为(1)定位数据,如坐标数据;(2)定性数据,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城镇、河流、道路等);(3)定量数据,如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4)定时数据,如年,月、日等。
15.数据的种类按表现形式可分为(1)结构型数据,如各种数字、测量数据及其解释;(2)非结构型数据,如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和地理信息等。
16.第一手数据(直接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或科学试验,第二手数据(间接数据):统计数据来源于已有的数据。
17.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全过程。
18.统计调查包括(1)普查,普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非经常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特点:经济性、时效性、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最重要的调查方法)(3)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调查方法。
(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占一部分,但是它们的某一主要标志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有绝大比重。
(不带主观因素)(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指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典型调查包括①解剖麻雀:总体内部个体间差异很小;②划类选典:总体内部个体间差异较大。
(虽然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但是只有抽样调查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所得资料只能形成对总体的定性认识,不能上升为总体的定量结果。
)(6)科学试验,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研究领域,通常是通过科学试验的方法获得研究的统计数据。
(7)网络获取等。
19.间接数据的获取渠道:(1)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如各类统计年鉴;(2)各类专业期刊、报纸、书籍所提供的资料;(3)各种会议(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等)及专业性、学术性研讨会上交流的有关资料;(4)从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
20.文件检索:(1)系统检索,选取合适的数据库和检索的关键词;(2)追溯检索,Science Citation Index;(3)浏览检索,根据平时的积累。
第五节统计数据的质量21.统计调查阶段是统计研究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中,统计数据的误差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非抽样误差与抽样误差。
22.抽样误差是指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1)样本容量的大小;(2)总体的变异性。
抽样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23.非抽样误差是指由于调查过程中有关环节的失误造成的。
从理论上来说,非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控制方法:(1)对调查员进行挑选;(2)对调查员进行培训;(3)对调查过程进行控制;(4)对调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
第六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4.总体:是指所研究的所有个体(基本单位)的集合。
总体中的每个个体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单位的特点:大量性,同质性和异质性。
25.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26.标志(变量):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标志包括(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2)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量的特征。
27.指标:综合反应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具有可量性和综合性。
指标包括(1)理论指标:指标名称、核算方法、计量单位;(2)实践指标:时间、空间、数值。
常用指标:总量指标、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
例如: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总量指标),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相对指标)。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总量指标),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总量指标),增长2.1%(相对指标)。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9547元(总量指标)。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总量指标),比上年名义增长9.7%(相对指标),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相对指标)。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总量指标),比上年名义增长12.4%(相对指标),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相对指标)。
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 (相对指标)。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第〇节数据的预处理1.数据的审核包括逻辑审核和计算检查,目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整理2.统计调查阶段是统计研究的第一步,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数据按照某个属性分成不同的组别。
在分组时,如果按照性别、质量等定性指标分组,称为品质标志分组;如果按照数量或数值等定量指标分组,称为数量标志分组。
(品质标志分组)(数量标志分组)单变量值分组适用于品质标志分组及数量标志分组中变量值较少时。
3.次数分配(组距分组)是指将数据按其分组标志进行分组。
4.次数分配的特点:(1)将变量值的一个区间作为一组;(2)适合于连续变量;(3)适合于变量值较多的情况;(4)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上组限不在该组内);(5)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采用不等距分组。
5.组距分组的思路:(1)先确定组数,再确定组距;(2)先确定组距,再确定组数。
不管怎么分组,都是组数越多,组距越少。
例:66 69 74 76 78 80 82 84 88 896.与组距分组有关的几个概念:(1)下限(low limit) :一个组的最小值;(2)上限(upper limit) :一个组的最大值;(3)组距(class width) :上限与下限之差;(4)组中值: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7.累计频数(shuÒ):(1)向上累积频数(以下累计):变量值由小到大排列,表示某个变量值的位置,或者小于等于某个变量值的个数;(2)向下累计频数(以上累计):变量值由大到小排列,表示某个变量值的位置,或者大于等于某个变量值的个数。
8次数分配直方图: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
在直角坐标中,用横轴表示数据分组,纵轴表示频数或频率,各组与相应的频数就形成了一个矩形,即直方图。
9.折线图(频数多边形图)是指在直方图的基础上,把直方图顶部的中点(组中值)用直线连接起来,再把原来的直方图抹掉。
具体做法:(1)第一个矩形的顶部中点通过竖边中点(即该组频数一半的位置)连接到横轴,最后一个矩形顶部中点与其竖边中点连接到横轴;(2)折线图下所围成的面积与直方图的面积相等,二者所表示的频数分布是一致的。
10.次数分布曲线:当观察次数逐渐增多,组距越小组数越多时,所画出来的折线就会越光滑,逐渐形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即次数分配曲线。
常见的有四种曲线,即正态分布曲线,偏态曲线,J形曲线和U形曲线。
(1)正态分布曲线也称为钟形曲线,,是客观事物数量特征表现最多的一种次数分布曲线,如人的身高、体重、智商,电子管中的热噪声、电流、电压,纤维长度。
细沙强度,钢的含碳量,农作物产量,橡胶的抗张力。
一个地区多年的降雨量等。
所有的试验、测量和观测误差都服从正态分布;(2)偏态分布曲线根据尾巴拖向哪一方分为正偏(右偏)和负偏(左偏)两种分布曲线。
例如人均收入分配的曲线就是右偏分布曲线;(3)J形曲线包括正J形曲线和反J形曲线。
例如供给曲线(正J形曲线)和需求曲线(反J形曲线);(4)U形曲线又称为死亡率曲线、产品故障率曲线或浴盆曲线,人和动物的死亡率近似服从U形曲线分布。
产品的故障和报损情况也有类似的分布规律。
11.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 Gini)根据洛伦茨曲线给出了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A 表示实际收入曲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B 表示实际收入曲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 如果A=0,则基尼系数=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如果B=0,则基尼系数=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 基尼系数在0 和1之间取值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若小于0.2,表明分配平均;基尼系数在0.2至0.4之间是比较适当的,即一个社会既有效率又没有造成极大的分配不公;基尼系数在0.4被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戒线,超过了0.4应该采取措施缩小这一差距。
第二节 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12.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特点:(1)适合于数据较多时使用;(2)不受极端值的影响;(3)一组数据可能没有众数或有几个众数;(4)主要用于分类数据,也可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应用:市场中价格的确定。
13.中位数是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的是数据。
若总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21+中间数;若总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221中间数中间数+。
特点:(1)不受极端值影响;(2)主要用于顺序数据,也可用数值型数据,但不能用于分类数据14.中位数是将统计分布从中间分为面积(即数据个数)相等的两部分,与中位数性质相似的还有四分位数、十分位数和百分位数。
四分位数是指将数据分布4等分的三个数值,其中中间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
十分位数和百分位数分别是将是数据十等分和一百等分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