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上,为何只有九只鸟,第十只去哪了

三星堆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上,为何只有九只鸟,第十只去哪了
三星堆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上,为何只有九只鸟,第十只去哪了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古代的一座著名“遗址”,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想到,这座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但专家在发掘三星堆遗址,曾遇到一个大难题,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上,为何只有九只鸟,剩下的一只去了哪里?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

与内容无关)

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西北地区的一位农民,在田间挖蓄水沟时,意外地发现一个人造石洞,里面竟有好几块玉器。紧接着,农民挖出宝物的消息便被传出,大量的古董商人蜂拥而至。

看到珍贵的玉器时,他们并没有察觉到,发现玉器的地方,还沉寂着更多的珍贵文物。

1980年5月,四川省的文物专家们,接到上级命令,再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而这次发掘,

专家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两年后,相关部门决定对发掘“三星堆遗址”

项目进行专项拨款。

经过长时间的发掘,专家们在二号祭坑中又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收获,他们发现一件“与众不同”的文物,它就是“1号大型铜神树”。

1号大型铜神树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物件,树干残高359厘米,通高396厘米。该件文物由

四部分构成:底座、树、金乌、龙。在铸造的过程中,工匠采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正因如此,通神树才会如此精美。

专家看到“1号大型铜神树”后,心生疑惑,铜树上共有九只金乌(传说中的神鸟),难道是有什么寓意吗?根据相关传说记载,铜树上应该有十只金乌,缺少的一只去哪了?专家们通过专业的分析,共给出三个原因。

一、金乌在值日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描述,太阳是无法移动的,所以,十个太阳是由金乌背负着,轮班上岗,十个太阳会交替着,每天按着时辰上升或下降。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日出和日落。

铜树上有九只金乌,而第十只金乌背负太阳去带给人间光明去了,所以,铜树上才没有它的身影。

二、出土时被毁掉

专家们不会主动地发掘文物,只有当它们遭到破坏时,专家才会进行抢救式发掘。文物出土很容易,但保存却非常困难。

在发掘三星堆遗址的过程中,专家并不能保障所有文物都被完整取出。铜神树的树干残高359厘米,所以,专家们推测,第十只金乌可能在出土时,遭到毁坏或深埋底下被腐蚀。

三、并不是太阳神之意

铜树共分为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专家认为,每层的三支代表祖、父、孙的一个传承周期,铜枝上的分叉代表同辈之间关联。而铜树上的九只鸟,并不是用来背负太阳的,而是有

关联的独立个体,它们代表着古蜀国不同时代的九代蜀王的传承顺序。

无论“1号大型铜神树”有没有第十只金鸟,小编相信各位读者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如今,这

件文物被收藏在三星堆博物馆,它独有的魅力,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如果大家对它感兴趣,可以亲自去看一看,说不定,您就能找到第十只金乌的秘密。

三星堆博物馆及馆藏介绍

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由《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三星永耀——神秘的青铜王国》两大展馆之分展合构而成,共辖九个单元。前者为“综合馆”(第一展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后者为“青铜器馆”(第二展馆),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阵势雄浑威赫森严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造型神秘诡谲的古蜀青铜神品重器。两大展馆陈列规模宏大,布局考究,匠心巧运,制作精良。陈列内容与展线节奏动静结合、波澜起伏,以其融知识性、故事性、观赏性、趣味性于一炉的诠释方式,有力地揭示出三星堆文物的深刻内涵,集中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灿烂,清晰地勾勒出古蜀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给人以身临其境、故国神游之感…… 综合馆 序展 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提纲挈领、开宗明义,揭示三星堆文明的深邃与厚重,表征其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杰出代表的典型意义。

第一单元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 勾勒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迄商末周初的古蜀历史大轮廓。全方位展示三星堆古蜀王都的宏大规模,揭示三星堆遗址作为西南地区文明社会初期繁荣昌盛的古城、古国的性质,彰明其在中国早期城市文明的重要地位。 第二单元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介绍古蜀国的农业与商业概貌。众多酒器及各类家养动物造型器物等说明当时的农业已有相当水平,家畜饲养业也具一定规模。海贝、铜贝以及漆器、玉石饰件、两坑出土青铜人像的服装、冠饰等反映当时商贸之盛况。

三星堆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上,为何只有九只鸟,第十只去哪了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古代的一座著名“遗址”,相信很多读者都会想到,这座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但专家在发掘三星堆遗址,曾遇到一个大难题,出土的1号青铜神树上,为何只有九只鸟,剩下的一只去了哪里?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 与内容无关) 1929年,四川省广汉市西北地区的一位农民,在田间挖蓄水沟时,意外地发现一个人造石洞,里面竟有好几块玉器。紧接着,农民挖出宝物的消息便被传出,大量的古董商人蜂拥而至。 看到珍贵的玉器时,他们并没有察觉到,发现玉器的地方,还沉寂着更多的珍贵文物。 1980年5月,四川省的文物专家们,接到上级命令,再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而这次发掘, 专家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两年后,相关部门决定对发掘“三星堆遗址” 项目进行专项拨款。

经过长时间的发掘,专家们在二号祭坑中又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收获,他们发现一件“与众不同”的文物,它就是“1号大型铜神树”。 1号大型铜神树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物件,树干残高359厘米,通高396厘米。该件文物由 四部分构成:底座、树、金乌、龙。在铸造的过程中,工匠采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正因如此,通神树才会如此精美。

专家看到“1号大型铜神树”后,心生疑惑,铜树上共有九只金乌(传说中的神鸟),难道是有什么寓意吗?根据相关传说记载,铜树上应该有十只金乌,缺少的一只去哪了?专家们通过专业的分析,共给出三个原因。 一、金乌在值日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描述,太阳是无法移动的,所以,十个太阳是由金乌背负着,轮班上岗,十个太阳会交替着,每天按着时辰上升或下降。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日出和日落。 铜树上有九只金乌,而第十只金乌背负太阳去带给人间光明去了,所以,铜树上才没有它的身影。

三星堆考查报告

三星堆青铜之光照耀世界 ―――三星堆考查报告 〖课题类型〗中学历史课外活动专题讲座 〖实施计划〗配合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历史的讲述,分两阶段开展:其一为专题讲座,即通过本CAI课件向学生全面介绍中国青铜文化时间为5—8课时;其二为研修班教师参观广汉三星堆后再带领学生参观。 〖选题思路〗①王国维治史强调“二重证据法”,即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中国青铜器,不论是历代遗留的、还是考古发掘的,其深刻的内容是史书及其它文字资料所无法取代的。让学生从青铜器入手,认知、理解青铜文化,可以潜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 ②陈寅恪治史主张“感同身受”;理想的教学方式也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情景,但奴隶社会实在太遥远太难于想象。而丰富多彩的青铜器世界,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科技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等等,进而初步勾勒出奴隶社会的全景图和变迁图。 ③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尤其是三星堆文化更是教育学 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良好素材。同时,也可使学生形象深切的感受到中国文化起源的多源化和同一性。 〖活动目标〗

1、基本认知目标: 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标志;了解各类青铜器的基本造型及其功用;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精品;青铜礼器是奴隶主贵族“明贵贱、辨等级”的标志物;青铜铭文;青铜器的冶铸方法;古蜀文明的遗存——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化。 2、思想教育目标: 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通过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国青铜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认识广汉三星堆青铜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忱。 ③通过了解青铜礼乐制度及其发展变化,引导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3、能力培养目标: ①通过欣赏青铜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②通过分析青铜器造型与功用之间的联系,以及三星堆青铜器与中原文化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考查过程〗 2007年4月13日,青羊区历史研修班的老师们踏上了去广汉三星堆探究古蜀文明的征程,此行虽只花掉一天,但收获的却是满满的历史沉淀及巨大的历史震撼。在此之前,研修班里来

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

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 范小平 2011-11-22 17:18:56 来源:《四川文物》(成都)1997年05期第52~57页【作者简介】范小平德阳市文化局 在80年代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1986年出土的公元前13—14世纪左右的青铜人像群尤引人瞩目。面对82件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具、兽面具、青铜大小人像所产生的艺术效应,人们很容易与西亚上古艺术中那些卓越的雕塑作品产生联想,艺术史家们力图从东方文化圈的内在联系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三星堆青铜文化与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两河文化、腓尼基及安纳托利亚等西亚上古文化中所发现的大批雕刻、雕塑作品在其文化内涵及美术特征上确有共同之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探寻出三星堆青铜文化与西亚上古文明在东方文化体系中的相互作用和联系。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 从考古意义上的时代顺序和宗教意义来看,三星堆青铜群雕的时间与西亚王国时代的雕刻、雕塑艺术的繁荣阶段大致相似,制作雕塑作品的功用及宗教意义也大致相同。 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资料表明,这个遗址代表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周之际的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过程。三星堆遗址第一期相当于龙山文化,第二、三期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时代相似,第四期则与新繁水观音遗址相似。整个遗址从距今4700年延续到3000年左右〔1 〕。出土青铜器的一号祭祀坑的相对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二号祭祀坑的时代大致相当于殷墟晚期〔2〕。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群雕,是距今3000年左右的产物。可以这样说,公元前

13—14世纪左右,在今天中国西南地区已有铸造成批青铜人像的技术和历史,当时的青铜文化已经比较发达。 在西亚上古文化中,已有成批制造和雕刻人像、青铜像的记载。苏美尔文化中,在苏美尔—阿卡德的奴隶制城邦遗址中,如马里遗址,就有许多神像和国王、高级官吏的雕像。马里位于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中游。法国考古学家A·帕罗曾于1935年—1938 年六次、 1951 年—1954年三次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该遗址最早的属公元前4000年左右,相当于三星堆遗址第二、三期。伊斯塔尔、戛马西和母神宁胡萨格等神殿遗址最为著名。其雕像大多发现于神殿之中,如《比·伊尔雕像》〔3〕。在阿卡德王国城址中,如苏萨城址中(今伊拉克北部)(公元前3000年左右),有青铜头像发现,《萨尔贡一世头像》(现藏巴格达博物馆)则是其中的代表。据认为,这是阿卡德王朝奠基者的形象〔4 〕。史家们认为,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叙利亚乌尔加里斯特和巴勒斯坦的塔利拉特加苏勒一带已广泛使用青铜器,如在叙利亚北部特勒贾迪德发现的一批青铜人立像(现藏法国巴黎罗浮宫、美国芝加哥东方研究所),史家们称之为“苏勒文化”〔5〕。在古埃及第六王朝时期,由于西奈半岛马加拉谷地所产物的铜逐渐被得到广泛的利用,古王国的艺术家已能够铸造铜像,如奎贝尔教授在希拉贡波利斯发现的第六王朝佩比一世王铜像和他的儿子蒙·拉阿王子小雕像〔6〕。这是公元前2300 左右的产物。在欧贝德文化中,乌尔第一王朝第二位国王安尼帕德于公元前2550年在欧贝德建造的神庙中,有大量的青铜铸造的人物、动物的浮雕,如《狮头鹰身伊姆杜吉德神》(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欧贝德铜飞檐》(现藏伊拉克博物馆)〔7〕。西亚上古青铜雕一直延续到公元前5 世纪左右。在腓尼基文化、亚述文化中,均有大量青铜像发现。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殷商时期,中原和蜀地均有铸造青铜器的历史,而蜀地的青铜人像艺术可以与西亚同一时期的青铜艺术媲美。不过在时代上,西亚的青铜人雕艺术有的还要早于三星堆青铜文化。这些现象,说明了作为东方文化圈中

三星堆神树原型与山海经中扶桑树考证

三星堆神树原型与山海经中扶桑树考证 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载,扶桑、樟树、桃树等都是神树。那么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更接近于哪一种树木呢? 3000多年前的古蜀王国,正处在传说中的鱼凫时代。当时的鱼凫王国,是一个以氏族为单位的社会,几个氏族构成了一个王国的整体。每个氏族都由一个祭司带领,氏族里所有的民众都听命于他。整个王国则由一个大祭司掌控。大祭司的地位相当于当时中原的皇帝,他掌握着整个王国的生杀大权、经济命脉及政治体系。 有一天,古蜀国的大祭司突然病亡,这一消息对于古蜀国来说,无疑是一大噩耗。顿时,整个王国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为了防止外族趁此机会入侵,也为了稳定人心,当务之急是要确立大祭司的人选。古蜀国对于大祭司人选的确立,并不像中原地区一样,采取继承制,而是推选制。这种制度,和我们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类似,国家领导人由群众投票推选而出。而古蜀国大祭司的推选权利,则集中在几位祭司的手中。 为了尽快确立大祭司的人选,几位祭司聚在一起,共同商讨此事。在当时,符合祭司资格的人选要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是他所掌握的财富,包括他手下的奴隶数和他所拥有的土地数;第二是他的法术能力,是否能够准确预测灾祸及治病救人;第三就是他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符合这几方面的条件,无疑就具备了当选大祭司的资格。经过两天两夜的考量,终于确定下了三名候选人。最终由谁当选,就得由

大家投票选举,得票率最高的毫无疑问就是大祭司了。经过选举,古蜀国最高领导人终于产生了。接下来,就是要举行祭祀,也就是新领导人的登基仪式。 通过观测天象,一个适合就任的良辰吉日定了下来。在这一天,新任领导者要带领人们举行一系列仪式,来向众人宣告他的就任。 这一天风和日丽,阳光普照,人们纷纷穿上最华丽的衣服,前去参加祭祀典礼。在城里的空旷处,祭台高达三米,分三层,整个形状呈梯形,全部采用木质结构搭建而成。顶层高耸着一棵青铜树,树的造型十分独特,以树干为支点,分上、中、下三节,每节上依次排列着三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栖息着一只神鸟。 中层祭台周围放置着各种造型的青铜人像和各种青铜祭器。下层是给祭司们举行仪式用的。祭台前的桌子上,放着一根全身包裹着金皮的手杖。手杖的制作十分精细,金皮上雕刻着鱼、鸟、神人头像和箭等图案。鱼和鸟是鱼凫时代的图腾,箭表示威武,神人头像则代表了鱼凫王国的各代首领。来自各地的民众将祭台围了个水泄不通,等待着神圣的一刻。 吉时一到,几位祭司依次来到祭台前,他们头戴花冠、身着长袍,手持祭文,嘴里念念有词。半炷香的时间过去了,这些祭司们合上手中的祭文,将其放在祭台上。紧接着,随从把祭司所戴的面具以及铜铃等交到了各位祭司手中。 这些面具全部用黄金制成,面具的鼻子十分饱满,嘴唇宽阔,两个硕大无比的耳朵向外侧展开,与整个面具不成比例,鼻子和嘴部都

三星堆导游词范文

三星堆导游词 陶器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具有不透水,而且可以经受高温烧烤,因此成为各个农业民族的生活用品。三星堆古蜀国的制陶业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 三星堆出土了数量巨大的小平底和尖底的罐、钵、杯、盏等,它们是蜀地陶器的典型器物。这种尖底器,底部小到呈圆锥状,根本放不稳,遗址中出土了一种类似器座的器物,估计是和尖底器搭配使用的。 高柄豆上面是盘状体,主要用于盛(cheng2)放食物,下部是喇叭形圈足,连接二者的是管状的豆把(ba4),有的豆把残长竟达70多厘米,这是席地而坐的古人们为方便生活而设计的一种很巧妙实用的生活用具。这件高柄豆的器座上还刻有一只眼睛,眼睛图形在三星堆文物上出现较多,必定有深刻的寓意。 三足炊器可能是古人蒸煮食物的器具,三足呈鼎立之势,足下可以生火加温,三足均为中空,与口部相通,容水量很大,宽大的盘面可以用于盛(cheng2)水或放置食物,其硕大的形体及独特的造型非常罕见。 三星堆出土的陶盖纽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从造型上讲,有莲蓬状的,鸡冠花状的,有的还像清真寺的屋顶,盖的部分是轮制而成的,纽的部分则用手工捏塑,充分显示了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遗址中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鸟头把(ba4)勺”,勺体部分大多损坏,只剩下有鸟头造型的“勺把(ba4)”。鸟弯弯的勾喙与鱼鹰极为相似。学术界认为三星堆古蜀国可能与传说中第三代蜀王鱼凫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大批鸟头勺把就是非常重要的依据之一。 三星堆的陶器以朴实无华的特质,再现了古蜀人日常生活的生动画卷,并对三星堆遗址年代的测定及三星堆文化的分期起到了巨大作用。 第四单元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玉石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我国的制玉业就很发达,这一时期以良渚文化玉石器为代表,至商代则以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石器最为著名,而三星堆蔚为壮观的玉石器群,又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神秘的三星堆古蜀国。 古人认为“美石为玉”,这几块出自遗址北面鸭子河的石料都是古人用来制作玉石器的原料。三星堆玉石器的石料大部分来自四川茂县、汶川至都江堰一带。 石料表面平整光滑的切割痕迹,很可能就是几千年前老祖先留下的手迹。玉石的硬度大、成型过程也较为复杂,在三星堆遗址中,我们尚未发现制作玉石器留下的工具,那么在青铜时代古蜀人究竟是用什么工具来加工玉石器的呢? 三星堆成组成套精美绝伦的玉石器充分说明了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技艺、极大的耐心与毅力,商代古蜀国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玉石器加工作坊。

导游词++三星堆

导游词三星堆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同时我十分乐意竭诚为大家服务。我们今天参观三星堆博物馆 现在我们来到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的东北角,位于广汉市南兴镇鸭子河、马牧河的台地上。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时间最早,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并且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的古蜀文化遗址。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三星堆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这位朋友说对了。在广汉市城西马牧河两岸,自古就有三个高于地面的土堆,当地的人们传说这是玉皇大帝从天上撒下来的,也有人说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三颗星星,因此把这三堆黄土称为了“三星堆”。其实,这是三段古城墙的废墟遗址。 三星堆遗址,最初于1929年发现,1980年正式发掘,直到1986年才大规模发掘,出土了房屋、城墙以及个祭祀坑。在这个两个祭祀坑中出土的器物十分丰富,震惊世界。两个土坑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青铜器、金器、玉器、陶器、海贝和象牙等珍贵文物上千件。这些出土的器物都是第一次在川西平原被发现,它使远古时期的古蜀王国从朦胧中渐渐显露出来。两个祭祀坑的朝向一致,埋藏的器物具有传承关系。两个坑中的器物都遭到过人为的破坏和焚烧。因而有专家认为这两个祭祀坑掩埋的器物是古蜀国同一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在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结果。在掩埋的过程中毫无疑问的进行了带有浓厚祭祀氛围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坑内器物所遭到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使用了“碎物法”和“燔燎法”两种祭祀的结果。 这些经过考古工作的研究,祭祀坑的文化遗存所表明的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距今约4740年——407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时期,距今约4070年——3600年,属于夏代或商代的前期;第三个时期,距今约3600年——3200年,相当于商代中后期;最后一时期距今3100年——2875年,相当于商代末到西汉初。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金器极具特色,最为珍贵。400多件精美的青铜器表明,早在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青铜铸造业在金属材料选择、铸造工艺、焊接工艺、金属雕刻技术等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古蜀国的青铜器文化完全可以与商代的青铜器文化媲美,显示我们古蜀先民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干。 青铜器人物像的分类有人头像、跪坐像、人头像、面具等。这些青铜像大小不一风格独特。大型青铜人立像,高2.6米,重达150公斤,比篮球巨星姚明还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远古青铜铸像中最高大的一件。而一些五官清晰可见的小青铜人像身高仅有几厘米。 有一件大型青铜面具的造型非常奇特,它宽1.35米,高0.65米,人面兽耳,两个眼球呈柱状向外凸出16厘米,有人说,就是千里眼,顺风耳的造型。 金器中的金杖,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件商代金器。金杖是用较厚的金皮包卷木芯制作而成的,金皮上刻有人头、鸟、鱼、稻蕙等精美图案,图案花纹的立体效果特别突出。 说了那么多,其实三星堆遗址揭示的是过去根本没有文字记载的古蜀文明,同时也表明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多元性。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古蜀文明以及约4000年前的中华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三星堆遗址和与此命名的三星堆文化,成为巴蜀文化、先秦文化、中国考古文化及其他领域、相关学科及世界考古界十分关注的对象。1988年,张爱萍将军为三星堆题词“沉睡数千年,一

三星堆文物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 沉睡在四川盆地广汉城西南兴镇三星村下数千年的大批三星堆文物在1929年初露端倪后,1986年,一号坑和二号坑的上千件文物相继出土。三星堆的文物很快震惊了中外,正如张爱萍将军所说:“沉睡了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据来自于宇宙搜索网郑凯源的文章《三星堆之谜》中讲道: 1、三星堆头像中怎么会有欧洲人的脸型呢?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世界各地展出,每到一国,都给当地的媒体都来一股中国三星堆文明的旋风。许多外国游客看了这些文物之后,不禁惊呼:“这天外来客,地球上怎么会有这么奇形怪状的人呢?”有人则根据人头像普遍的大眼睛,高鼻子,宽嘴巴而判断这可能是欧洲人或西亚人。然而,科学研究证实,三星堆的年代是距今5000至3000年,这一时期,中国腹地怎么可能会有欧洲人?

青铜人立像 2、青铜器皿的制作达到了高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还有一个特点:无不精湛到极致,就像是

现人的工艺制作。 国际著名的考古学家卡尔博格说:“与同时代世界任何地方的文化相比都过于精致了。”比如,距今3000年前中国有商代文明,上下1000年,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为司母戊鼎,这是一个工艺水平较高,完全人工打造的器物;差不多时代的埃及的图坦卡蒙墓的出土文物,工艺的精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也是人工打造的。这些工艺品与人类文明进程保持同步,神奇但不神秘,有清晰的发展线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确凿的年代烙印,技术含量也符合时代规律。 三星堆则不同,仅就青铜而言,就存在着不可解释的谜团: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在自然界,锌通常是与铅伴生的,这些青铜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可以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而同时代的青铜器是没有磷成分的。令人惊异的是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如铜树底座中心含有少量钙元素,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前未有过的,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铜树底部的维氏硬度值为HV=60,这在青铜器中是相当高的硬度。 上述罕见的构成必定使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何方?专家们经过初步考证认为,这个在商代以前就繁荣达到顶峰的文明肯定是一个国家的都城。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史料都没有记载,而商代后这个文明突然消失了,与后世的文明毫无联系,且没有迁徙和战争的痕迹,可谓来无影去无踪,它的一切至今还笼罩着神秘的面纱。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作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出版 开本:8开精装 册数:全三册 光盘数:0 定价:2960元 优惠价:230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迄今为止三星堆出土文物最齐全的图书,共收录三星堆历次出土文物千余件,涵括青铜器、金器、

玉器、石器、陶器几大类;彩色图片800余幅,线描图100余幅,其中三分之二图片(近800件器物)是此前未公开发表过的。详细目录:前言、青铜器、陶器、金器、玉器、石器。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全三册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三星堆出土文物全纪录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迄今为止三星堆出土文物最齐全的图书,共收录三星堆历次出土文物千余件,涵括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陶器几大类;彩色图片800余幅,线描图100余幅,其中三分之二图片(近800件器物)是此前未公开发表过的。详细目录:前言、青铜器、陶器、金器、玉器、石器。 作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出版 开本:8开精装 册数:全三册 光盘数:0 定价:2960元 优惠价:2300元 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 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永乐大钟……关于铸造那些事儿

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永乐大钟……关于铸造那些事儿 原标题:关于铸造那些事儿铜车马。长信宫灯。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晚商)。错金博山炉。宣德炉(明代)。四羊方尊。银背鎏金鸟兽葵花镜(唐代)。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从三星堆青铜器到永乐大钟……□本报记者余如波三星堆祭祀坑何以出土总重量超过1吨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如何助力文字的演变?……铸造的发展,并非一部冷冰冰的技术进步史。实际上,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与铸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百姓日常娱乐生活,也离不开铸造之功。历时近四年,由四川大学教授、冶金铸造史资深学者田长浒主编的《中国铸造发展史(第一卷)》日前正式出版。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130万字的篇幅,记录从上古时期直至清代,中国古代铸造发展的铿锵足音。1早期冶铸工艺见证中外交流中国铸造技术一开始就见证了我们与周边地区的友好往来、相互借鉴,以及先民在吸收外来技术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开拓创新。很长时间以来,包括铸造技术在内的中国冶金技术的起源及传播,一直是历史学、考古学、科技史等领域研究的重点。“究竟是本土起源,还是自其他地区传入,还存在较大争议。”田长浒认为,综合现有考古调查成果分析,尽管不能排除独立起源的可能性,但中国古代的

铸造技术更有可能来自中亚、西亚地区,见证了源远流长的对外开放和文明交流。田长浒介绍,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中国铸造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技术特点具有明显的西方因素。新疆出土了众多这一时期的铜器,并发掘了尼勒克县奴拉赛古铜矿冶遗址,结果它们与当时的中亚地区铜器在器型、材质和制作工艺上有较强联系。甘肃、河南、陕西等地遗址中,曾出土一种用作鼓风嘴的伞状陶管,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铸铜工匠墓中鼓风嘴的形制基本相同。“在中西方相距甚远的两个地区,出土形制和功能类似的器物,必然是有联系的。”这样的交流延续到西周、东周时期,进一步表现在与铸造相关的青铜器表面装饰技术、金珠工艺以及铁器表面装饰等方面。例如金珠工艺,是一种用金制成直径小于1毫米的金珠,然后将其排列成不同图案,焊接于金器主体部分起到装饰作用的工艺。我国的新疆、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地,均有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金珠工艺器物出土,而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地也发现了相同工艺的器物,且出现时间更早。“中国先秦金珠工艺制品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西亚和欧亚草原西部极为相似,应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田长浒表示。不过田长浒也表示,尽管中国铸造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外来影响,我们的先民却早已表现出根据实际需求改良、革新的能力。例如,青铜冶炼技术通过区域交流进入中原地区后,结合新石器时代

从各三星堆出土文物看神秘的古蜀文明——以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

从各三星堆出土文物看神秘的古蜀文明——以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铜纵目面具为例 发表时间:2019-12-27T14:53:11.16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7期作者:王姬 [导读] 本文将从世界瞩目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选取其中三例较为典型的器物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以及铜纵目面具,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揭示这三个器物象征着的古蜀文明中的“树崇拜”、“手崇拜”、“眼崇拜”,努力探寻这些器物背后代表的古蜀文明的奥妙所在以及古蜀文化的特点在这些文物上的体现。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摘要:本文将从世界瞩目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选取其中三例较为典型的器物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以及铜纵目面具,在对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揭示这三个器物象征着的古蜀文明中的“树崇拜”、“手崇拜”、“眼崇拜”,努力探寻这些器物背后代表的古蜀文明的奥妙所在以及古蜀文化的特点在这些文物上的体现。 关键词:三星堆青铜器;蜀文明;图腾崇拜 绪论 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以来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最大的贡献在于,用自身的存在昭告世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等,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被命名为“三星堆文化”。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下面我们将从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铜纵目面具这三例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物出发,发现它们身上所蕴含的古蜀文化的因素。 一、巴蜀文化与古蜀文明 巴蜀文化包括巴文化与蜀文化,其中的巴文化以重庆为地域中心,蜀文化则是由三个古族组成。巴蜀文化即巴和蜀两个地域的文化性格记忆融合在了一起,形成刚柔相济、阴阳相和的一个共同体。 从文献记载来看,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在战国以前的文献里,巴和蜀一直都是分开指称的,殷商甲骨文中也是并没有巴蜀连称,《左传》里有巴子、巴国,但没有蜀国,只有个“蜀”字,却指的是山东某地地名。这一情况表明巴蜀在战国以前的文献里,还没有可以联合指称的概念。直到战国,巴和蜀才连称,《战国策·秦一》中合称“巴蜀”是最早的记载。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割舍不断。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今四川地区的古文明。据《华阳国志》里记载,古蜀国开明王梦见一座城郭在移动,便依梦境把都城迁到了成都,人们认为这便是成都作为古蜀之都的开端。汉晋时期,包括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等在内的文献,记载了古蜀国先后经历“蚕丛”“柏灌”“鱼凫”“蒲卑”“开明”五个朝代,每个朝代“各数百年”。 赵殿增曾在《略论古蜀文明的形态特征》中提到:“三星堆神权国家的形成发展,可能是研究古蜀文明形态特征的关键。若说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经济生活——稻作文明、适应自然的文化传统——神话古史是前提条件,而以原始宗教维系的古国——神权国家,则是问题的核心。由此派生出古蜀文明另两个特征,即注重人物造型的艺术传统、多元文化有机融汇的社会构成,进而影响着古蜀历史的发展,并因其人神相通的神仙观念,成为道教思想的源头之一。古蜀文明如此鲜明的特征,使其在统一的进程中成为中华民族根基之一,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都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二、青铜神树与古蜀文明 青铜神树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二号祭祀坑,它共包括大型神树两件以及破碎到无法拼接的小型神树及一些残段,通高396厘米,残高359厘米,圈上三足呈拱形,类似树根。座上为树根,其上套铸三层树枝,每层出三枝弯曲向下,全树共九枝;二号大型神树人为损毁比较严重,残留部分为树干和树座两部分;小型神树只有一件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残高50厘米。 对于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神树的用途和象征意义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首先是扶桑若木说,主要依据是《山海经》和《淮南子》,认为神树就是古代传说中分别长在东极和西极的两棵太阳树,即太阳升起和神鸟栖息的场所,这与桐树上的九个青铜鸟也相互印证。其次是建木说,在《山海经》中,建木是一颗及其茂盛的通天神树。《淮南子·坠地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认为建木是一座神秘的天梯,但由于无法解释九只鸟,所以持该观点的学者并不多。 还有图腾说,部分学者认为建木具有图腾柱的特征,与古人对日影的观察有关,此外图腾柱的存在还满足了一个氏族的共同崇拜和信仰的需要。另外还有摇钱树说,根据汉代出土的青铜摇钱树,因此推断这个神树也是一棵摇钱树,遗址又出土了很多贝币,有人认为这些贝币本来是挂在神树上的;此外在差不多同一时间段在四川省盐源县出土的人兽纹青铜祭祀枝片,造型就与摇钱树相似,因两个器物都出土于四川省境内,人们不由得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 最后是外来传播说,分为两种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神树是从中东地区传来的象征性的装饰物,因为巴比伦乌尔王陵的出土文物大多都是这种形制;另一种观点认为神树来源于西亚民族对竹的崇拜,这是根据神树分节的这一点推断的。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里出土的这个青铜神树反映的就是古代蜀文明对于“神树”的崇拜,一般来说,对于树的崇拜是在全世界的民族中都普遍存在的,但古蜀文明的崇拜与别处的不同在于,其他民族奉祀“松”、“柏”是将其作为神主等来看待的,而古蜀人则不同,他们将其作为一种巫术意味极强,能助他们沟通神灵的图腾物来崇拜。古蜀文明对于这些神树、马桑、建木“似木又似竹”的充满奇妙意味的植物,正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印证了蚕丛等的实际存在,展现出古蜀文明的悠久历史。 三、青铜立人像与古蜀文明 青铜立人像也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的二号坑,出土时它被发现在当初埋藏时就已经被损毁,断裂成了好几截,虽然经过修复,它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形象,但其冠顶局部依旧残缺。该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整体由立人像和台座两大部分接铸而成。 从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开展以来,尽管经过一系列研究和考察,人们已经发现和确认三星堆存在着众多的祖先英雄崇拜和图腾自然物崇拜(比如上文说到的青铜神树),但对三星堆这尊大型青铜立人的一双超常巨手,至今还鲜有人从原始崇拜观念的角度予以全面诠释。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星堆七大千古之谜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三星堆青铜面具 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史学界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虽经70多年的发掘、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

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可以说,如果解开“巴蜀图语”之谜,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透过三大文物便可了解三星堆文化

青铜器 三星堆的青铜器可以用高、大、奇、特四个字概括。“高”是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神树而言,大立人像高达260.2厘米,可堪称“东方的青铜巨人”,残高396厘米的青铜神树也是在世界上同时期发现的最巨大的“参天大树”;“大”,是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不仅形体普遍大,其整体造型都非常的大气;“奇”,是指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很奇特,如青铜人头像、面具很少属于写真,大多以夸张、抽象的奇特手法表现;“特”,是指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有许多的特别之处,如人首鸟身的人物造型、纵目人面像、人身鸟足等造型都显示出与世不同的特别之处。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面具的造型也各具特色。所谓特色,是根据当时社会特征、文化特征及其宗教意识形态诸方面的特征而塑造的。在这些造型中,有反映巫师形象的,有表现武士形象的,有表现威严不可侵犯的,有作跪拜的,有戴黄金面罩等等。这些不同的人物显示出不同的性格、表情和所出的不同地位,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体现了三千多年前蜀人的精神面貌、政治状况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造力。 陶器 一般来说,在考古学中,陶器是判断一种文化的地域性的重要依据。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来看,三星堆遗址的陶器种类有:圈足豆、小平底陶罐、尖底罐、双耳罐、高领罐、鸟首、马首、羊首把勺、高柄豆、盉、酒瓶、弧、杯、碟、盘、圈足盘、瓮、缸、长颈壶、器盖、三足形炊器等。在这些器形中,以小平底陶罐、高柄豆、圈足豆、鸟头把勺、三足形炊器、尖底罐、长颈圈足壶为常见的器形,也是最富有特点的器形,其造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三星堆文化的陶器器壁多转折变化。陶器的附件如耳、鼻、鋬、把、足、纽等,不仅装置位置得当,使用方便灵活,而且形象多样,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既实用又美观。这是三星堆文化陶器的亮点。 玉石器 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主要有装饰、武器工具类和礼器类,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玉璋,其形

《古蜀遗珍——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精选器物文字说明

《古蜀遗珍——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精选器物文字说明 1、铜人面具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26厘米,宽40.8厘米,壁厚0.4厘米 铜人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多有方形穿孔,估计它们是在面具铸成之后补凿的,或者说可能是在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加工蓄凿的,因为有些面具的方孔并没有凿穿。如果在面具上预设穿孔,经浇铸成型即可,而在已制作成型的面具上重新凿孔,相对来说就费工费时。世界许多民族认为,面具是神灵、精灵寄居之所。中国古人认为,面具有“存亡者魂气”的作用,巫祝戴上面具,就可以招引祖先亡灵及上神的降临。巫祝便和祖先亡灵沟通,向亡灵祈祷或代表亡灵说话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三星堆青铜面具用于吁请神灵降临、祭祀祈祷的对象,是神灵降临时的寄居之处。青铜面具经常性地陈设在宗庙中,便于迎接随时降临的神灵,而神灵寄居之后,面具就代表神灵了。 2、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高41厘米,宽18.8厘米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分平顶和圆顶两型,均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部分组成。人头像所戴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眼眉部分则镂空露出铜质。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采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和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整件人头像金光熠熠,仿佛人头像中的将帅首领,气宇轩昂、高贵不凡。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上包贴金面罩,说明当时古蜀人已视黄金为尊。作为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在其面部饰以黄金,目的并非仅仅为了美观,应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具有特定的功用和文化意义。估计是用为娱神以使神更加灵验,同时当也是高贵、权威的身份地位的象征。 3、铜人头像 商铜国家一级文物 通高51.6厘米,宽23.8厘米,头纵径18.3厘米,横径14.6厘米

浅析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

姓名: 丁建 学号: 112006010012

浅析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类型和纹饰特征 摘要: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区系文明中具有显著地域政治特征和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巴蜀青铜器则是古代巴蜀文化的突出表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显示出早期巴蜀文明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我国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艺术的另一个高度。本文着重对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类型和纹饰特征进行浅析。 关键词:三星堆青铜器、纹饰类型、纹饰特征 广汉三星堆遗址是我国重大的考古发现。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的青铜人像、人面具、青铜酒器、青铜饰件 等各类青铜器,标志着与中原地区风格迥异的巴蜀 文明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化作为发达的 青铜文化,其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优越的地理 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四川盆地 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自古被称作“水旱从人,不 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常璩《华 阳国志·蜀志》)的富庶之地,地理环境优越,矿 产资源丰富,为三星堆的青铜冶铸提供了物质原料。二是城市的兴起和礼仪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从商代开始,城邑的出现和社会阶层的分离意味着权力阶级的出现和统治结构的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宗教和礼制的发展。宗教和礼制的发展对青铜器需求扩大,带来了青铜器铸造艺术的发展和成熟。

三星堆的青铜礼器中以青铜尊为代表,青铜人像、动物等像独具特色。三星堆青铜冶铸技术较为成熟,器物造型丰富、结构精巧、富有生命力,形式和内涵达到高度的和谐,显现出恢宏磅礴、奇谲神秘和多元统一的独特风格。 三星堆青铜器不仅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在纹饰方面同样呈现出特色。三星堆的青铜礼器、青铜人物造型、青铜动植物造型等都施以纹饰,其工艺之精细、构图之巧妙均达到甚至超越同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物。 三星堆青铜器从纹饰类型方面看,大多为饕餮纹、云纹、雷纹、 夔龙夔凤。动物纹中以饕餮纹、鸟纹为主; 几何纹饰以雷纹为主。图案具有原始风 味,抽象化、符号化特征较明显。容庚先 生认为:“殷周青铜器上的图案已是把动 物的形象加以变化和精细的几何纹综合 起来应用。那就是习称的雷纹和饕餮纹; 且利用了深浅凹凸的浮雕,构成了富丽繁缛的图案。图案的构成虽很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但大部分属于非真实性的奇怪动物。”【1】三星堆青铜器的数十种纹饰,就有两、三种是幻想的动物纹,更多的是几何纹间杂动物纹。例如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上,纹饰达到16种之多,其中最多的纹样是雷纹。这些纹饰是以一连续的螺旋形所构成。这些螺旋形如是圆的,称为云纹;如是方的,称为雷纹;而当这些漩涡像呆子一般回环的,是回纹。云纹由圆到方,再到漩涡般的回

神话、原型与三星堆面具

神话、原型与三星堆面具 神话、原型与三星堆面具 原始人的神灵观念尽管还很粗糙,但已是一种具有突破性质的观念存在,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从石器时代开始,原 始人由梦境,设想到一种脱离肉身的他者———灵魂的存在,进一 步设想出不死的精灵,再设想出创造不死的“神迹”,原始宗教就 此产生。它超越了人的渐进式发展,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人类意识 与存在的混沌状态打开,并开始建立“超自然力量”的信念,神话 开始产生。 超自然之神灵观念使人产生对神的依赖,“原始人一旦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生出超人间、超自然的神灵观念,必然产生出对神灵的依赖之感和敬畏之情。随着神灵观念的演进,神的神性愈益崇高,神的权能日渐强大,人对神的依赖感和敬畏感也就相应膨胀。对神的信仰愈是虔诚,人的宗教感情便越发强烈。情动于中势必发生于外”,这种宗教感情发之于身体便是舞蹈,发之于语言便是神话,当语言和动作尚不足以表达,一种象征出现了。“神灵只是幻想中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对神有实在的感触,所以,一切表现神灵的事物便不能不是拟人化的、象征性的。或者用某动物传性的实物和 偶像象征那本属虚无的神灵,或者用比喻性的语词来表达神灵的性状,或者用模拟化的身体动作再现神灵的活动……一切象征性的表现,都是人性的创造活动,成为形象化的艺术”。在这当中,最为普

遍的象征,为东西方各国早期人类共同使用的神器,便是作为神灵 偶像的模仿之物———面具。三星堆近百件青铜面具正表明一个 神灵偶像时期在古蜀的真实存在。 一、面具与神话 按照发生学观点来看,面具与神话有着共同的起源。从时序上看,神话起源于活物论时期(袁珂先生观点),面具的起源时间在旧 石器时期的晚期,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面具起于“远古 时期”。从其构成模式来看,它们都起于一种仪式化的再生模式。 三星堆面具类型分为人面具与兽面具两大种类,人面具有21件,分四种器型,其中C型面具最具有典型性,大小、型制基本相同,皆为“面方形、宽颐、广额、长眉、直鼻、鼻翼不丰。长耳,耳廓较宽,耳垂有一圆孔。耳前面颊的上、下及额正中各有一方孔”。这类面具与人像的形式相似。五官在拟人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 兽面具则不同。三星堆共出土3件兽面具。造型相同,皆为“方颐,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圆角状向前伸出,鹰钩鼻,翼呈旋涡状,阔口,口逢深长,舌尖外露,下颌略向前伸。大兽耳向两侧展开”。其中 以A型最特殊,即称为“戴冠纵目兽面具”的标本K2②:142号器。它特殊之处在于额上有一夔龙形额饰高高伸出,夔龙有身有尾,造型极为神秘。 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神话中寻找与三星堆铜面具的内在程 式、结构模式相似的因素。三星堆面具的形式感极为明显,特别是集中在眼部:“纵目”或“大眼”。这种极易辨认的古代形式可以

三星堆解说词1

三星堆解说词1-转发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 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 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 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 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 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首先,遗址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全貌。其中有东、西、南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三星堆和月亮湾; 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 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