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输血管理规范

输血管理规范

输血管理规范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输血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输血工作,包含血液库房管理、输血操作、监测与追踪等环节。

全部相关人员必需遵守本规章制度。

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2. 输血人员管理2.1 输血科组织架构1.输血科设立科室负责人,负责对输血科的管理工作。

2.输血科应配备肯定数量的经验丰富的输血技术人员,确保输血工作的正常运行。

2.2 人员资质1.全部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证书,并定期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考核。

2.输血科负责人要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输血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3 工作纪律和责任1.全部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保守病人的隐私和医疗机密。

2.输血科负责人要对全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依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3.输血科负责人要对本科室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 输血料子管理3.1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购1.依据患者的需求和输血指征,输血科负责人要订立合理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采购计划。

2.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购必需从正规的血液供应机构进行,确保血液的安全和质量。

3.2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存储1.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需存放在指定的血库房内,确保温度和湿度的适合。

2.依照血液的不同品种和有效期,对血液库房内的血液进行分类存放,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排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3.3 输血料子的管理1.输血料子的管理必需做到防止混用、确保标签清楚和有效期的掌控。

2.严格执行输血料子的使用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输血料子的干净和安全。

4. 输血操作规程4.1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需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血型和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在输血前,必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和适应症,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的管理制度

输血的管理制度

输血的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了治疗疾病和拯救生命的常见手段。

但是,不断发生的输血事故和不合理利用血液资源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因此,为了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输血管理制度。

一、输血的管理流程(1)献血员的筛查与登记在血液库存储和发放的前提下,献血员是决定输血安全与否的重要因素。

献血员的身体健康情况、疾病史、献血史、药物使用等情况都需要逐一核查。

筛查完毕符合标准的献血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血样的采集。

(2)血液样本的检测献血员贡献的血样本会经过多项化验和筛查,例如丙肝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等。

只有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血样赛经过照射、灭菌等步骤后才会被储存入库。

(3)血液的储存与分配经过检测和处理,符合要求的血液将被储存到血库中,并按照不同的血型和品种进行分类。

每一笔输血的数量和类型都将由专业医生为患者预约并进行管理。

(4)输血的实施在输血前,医生会核对和确认病人的身份和配血结果,并详细询问过往的输血记录和其它用药情况。

如果符合条件,将在输血室内由专业护士进行实施。

二、输血管理制度的建立(1)建立全国血液管理和信息系统通过建立国家血液管理和信息系统,使得血液的来源、采集、检测、处理和使用等信息得以准确的收集和更新。

为了确保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加强对血液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定期检查和审计工作。

(2)健全在血液的采集,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定期开展演练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同时规范输血操作和文书管理。

(3)完善输血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对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和全周期的监测和评价,在责任区域内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完善血液安全管理和监管措施。

(4)强化降低输血风险的措施控制输血的指征确保适宜性,同时减少输血的决策时间,缩短输血的时间和跨人输血的机会,同时加强输血前后的病情评估。

输血科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输血科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规程

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管理规程1.目的在输血科ABO和RhD同型血液的贮存量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时,为保证紧急情况下的输血救治,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其他医疗措施不能替代的输血。

为挽救患者生命,赢的手术及其他治疗的宝贵时间而必须实行的紧急输血。

其指证为下列3种情况之一:①患者急性失血达自身血容量的40%以上;②患者已呈现失血性休克状态;③突然发生无法控制的快速出血(如胸膜腔大血管破裂、肝脾破裂等)。

3.职责3.1 临床医师1 .1.1负责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说明临床输血紧急情况,所需血液品种及量,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名报医疗机构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3 .1.2实施紧急非同型血液输注应履行告知义务,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记载理由,由患者或其亲属签名,入病例。

3.2 业务主管部门3.2.1负责审批、备案,并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签名盖章。

3・3输血科技术人员3.3.1负责血型鉴定和输血相容性检测(交叉配血试验),其检测方法与ABO同型输血相同,执行《紧急非同型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4.管理要求4.1 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用的血标本。

4.2 输血科立即与采供血机构联系,说明哪种血液不能满足紧急输血的需要。

4.3 如果有多名医护人员处理多名伤员,此时应指定1名医师负责血液申请并与输血科联络。

每个患者的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上应清楚地标明患者姓名和唯一性病案号。

若无法识别患者(如患者昏迷),可在病案号基础上加紧急入院号(如01号、02号……),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在确认受血者身份和粘贴血标本标签时出错。

4.4 如果在短时间内发出了另外一份针对同一名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应使用与第一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上相同的标识编号,以便输血科技术人员知道他们处理的是同一名患者。

4.5 急性失血患者如经液体复苏后收缩压能维持在10.66kPa (80mm1.1.g)左右可暂不输血,以为患者维持在许可的低血压状态可减缓出血,防治在伤口处形成一个不结实的止血血栓(白色血栓)被血流冲走。

输血科用血各种规章制度

输血科用血各种规章制度

输血科用血各种规章制度Ⅰ、引言输血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严重贫血、手术失血等病情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减少输血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我院输血科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输血过程中各个环节科学规范。

本文将对输血科用血各种规章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Ⅱ、患者输血适应症1. 溶血性贫血:包括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等;2. 大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外伤导致大量失血;3. 全身性感染:伴有明显中毒症状、败血症的患者;4. 严重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已经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Ⅲ、输血前的准备1. 输血前严格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等相关资料,确保患者的输血适应症;2. 确认患者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并核对患者和献血者的血型、RH血型,以确保输血安全;3. 准备输血所需的器材和用血产品,检查用血产品的质量、过期时间等信息;4. 对输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Ⅳ、输血过程1. 输血前患者需要签署同意书,确认同意接受输血治疗;2. 输血时必须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确保输血器械的消毒和安全;3. 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度控制,避免输血速度过快导致输血反应;4.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Ⅴ、输血后的处理1. 输血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2. 输血后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输血治疗的效果;3.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如出现输血反应等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Ⅵ、输血后的随访1. 输血治疗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2. 针对输血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进行预防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康复;3. 输血治疗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和调养,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通过以上介绍,我院输血科用血各种规章制度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确保了输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和规范。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委员会及职责、会议记录一、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院临床输血管理,提高临床输血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临床输血管理原则1.1 科学、合理、安全、有效使用血液制品。

1.2 优先使用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严格控制异体输血。

1.3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第二条临床输血管理组织2.1 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2.2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检验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3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临床输血管理职责3.1 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实施。

3.2 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用血科学化、规范化。

3.3 组织临床输血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输血知识水平。

3.4 审核临床输血申请,确保输血适应症准确。

3.5 监督临床输血操作,保障输血安全。

3.6 处理临床输血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3.7 开展临床输血研究,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第四条临床输血管理程序4.1 临床输血申请: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填写输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签字同意后,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

4.2 输血科配血: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后,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血液安全。

4.3 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筛查等,确保患者适合输血。

4.4 输血过程:医护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输血安全。

4.5 输血后评估:输血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输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第五条临床输血管理考核与奖惩5.1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对违反输血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

5.2 对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输血安全,防止输血传播疾病,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输血工作,包括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发放、输注等环节。

第三条我院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务科、输血科、护理部等部门共同负责。

第四条我院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科学规范,持续改进;(三)责任明确,追究到位。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医院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输血安全管理工作,协调解决输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输血管理委员会下设输血科,负责输血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发放、输注等环节。

第七条输血科设置以下岗位:(一)主任:负责输血科全面工作,主持输血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二)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输血科日常管理工作;(三)检验师:负责血液检验工作;(四)护士:负责输血护理工作;(五)其他辅助人员:负责输血科日常事务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职责:(一)医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输血工作,监督、检查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二)护理部:负责输血护理工作,确保输血安全;(三)检验科:负责血液检验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四)血库:负责血液储存、发放工作,确保血液安全;(五)感染管理科:负责输血传播疾病防控工作,确保患者安全。

三、血液采集与储存第九条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血液采集、储存合法、合规。

第十条血液采集前,应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献血者身体健康。

第十一条血液采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液污染。

第十二条血液采集后,应及时将血液送至输血科进行检验、储存。

第十三条血液储存温度、湿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查、维护储存设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血源由市中心血站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到血站取血时要写清楚取血联系单,以免取错血。

库血不够急诊取血时,电话通知血站时要详细说明血型及血量,送血的出租车费先由当班人员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交科主任到医院报回。

二、建立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及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合理储血(最佳库存量为周用血量的____%),科学管理,杜绝浪费、滥用。

三、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标本试管上贴上标签,写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联号是否一致,然后填上收到日期时间并签名,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靠。

四、第一次输注血浆的,需送定型血标本,以后输注血浆的免送标本。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早一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

五、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胺交叉。

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优先处理、优先供给,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____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____%。

提倡、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八、用血原则:早先用、迟后用,以免造成浪费。

九、院外出诊需用血的,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要快速按要求的血型、血量准备好出诊箱(箱内放冰袋),填写出诊领血单,由出诊医生签字后随血液带走。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输血技术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医疗机构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室或者专门的输血医疗组织,负责输血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输血科室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五条输血科室应有专业的输血医疗人员,包括输血科主任、输血科护士和输血医师等。

第六条输血科室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保证输血医疗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第七条输血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的记录完整和准确。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输血科室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二章输血工作流程第九条患者需接受输血治疗时,应由医师开具输血申请单,明确输血的指征和数量。

第十条输血科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核实患者信息,确认输血的合理性。

第十一条输血科应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确保供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输血前,需要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患者的血型、Rh因子和交叉配血等。

第十三条输血科医师应向患者说明输血的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第十四条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六条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和副作用。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定期对输血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输血工作质量。

第三章输血质量控制第十八条输血科应保证供血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定期开展供血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工作,确保供血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十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供血品质档案,记录供血产品的质量信息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一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监控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四章输血风险管理第二十二条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输血风险评估制度,评估患者接受输血的风险和安全性。

紧急输血管理制度

紧急输血管理制度

紧急输血管理制度《紧急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紧急输血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第三条 紧急输血是指在患者生命垂危、急需输血治疗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第四条 紧急输血应当遵循安全、有效、合理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进行。

第二章 紧急输血的申请和审批第五条 临床科室在遇到紧急输血情况时,应当立即向输血科提出紧急输血申请,并填写《紧急输血申请表》。

第六条 输血科接到紧急输血申请后,应当立即进行审核,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制定紧急输血方案。

第七条 紧急输血方案应当包括输血的种类、数量、血型、输血时间等内容,并经输血科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审批。

第八条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紧急输血方案后,立即进行审批,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决定是否批准紧急输血方案。

第九条 紧急输血方案经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输血科应当立即按照紧急输血方案进行输血准备,并通知临床科室做好输血准备。

第三章 紧急输血的操作和管理第十条 输血科在进行紧急输血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一条 输血科在进行紧急输血操作时,应当对输血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包括输血的时间、血型、数量、输血反应等内容。

第十二条 临床科室在进行紧急输血操作时,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

第十三条 临床科室在进行紧急输血操作时,应当对输血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包括输血的时间、血型、数量、输血反应等内容。

第十四条 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在进行紧急输血操作时,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第十五条 输血科和临床科室在进行紧急输血操作时,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最新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输血安全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组织机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血库负责。

第三条临床用血管理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四条血库设置血库的设置应当执行卫生局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试行)》,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第五条岗位职责血库应制定血库负责人岗位职责、各级别技术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以明确职能范围,作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六条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血库应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及质量控制程序,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起室内质控标准。

第七条职工培训和考核血库应在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血液制品的选择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当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并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使用规定,确保患者安全。

第九条输血前核对制度申请输血前,医护持输血申请单双方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

第十条输血过程管理1. 责任护士凭取血通知单到血库取血,并与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签名,无特殊情况一次只取一个患者的血。

取血过程中要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2.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化验单,按输血查对制度执行,“三查八对”(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如有疑问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方可进行输血。

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输血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订立本规程。

本规程订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输血相关的工作,包含输血申请、血液手记、血液检验、血液储存、输血操作、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第三条输血管理机构本医院设立输血管理机构,负责输血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资质认证及人员管理第四条输血资质认证1.本医院须具备医疗机构血液专业资质,并定期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

2.输血科医师必需具备相应职业资格和经验,并每年参加连续教育,不得从事与个人资质不符的工作。

第五条输血人员管理1.输血科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输血人员需每年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专业本领。

第三章输血程序及要求第六条输血申请与审核1.输血申请需由医师提出,并进行申请表单填写,明确输血原因、类型、数量和患者信息。

2.输血科医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试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审核,评估输血风险,并确定输血方案。

第七条血液手记1.血液手记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遵守严格的消毒程序和采血技术要求。

2.采血时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相应标本签注明,确保采血和患者信息全都。

第八条血液检验1.手记的血液样本应送至合格的试验室进行血液检验,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2.血液检验结果应及时上报输血科医师,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第九条血液储存与标识1.血液制品应储存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冰箱或冷藏设备中,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保管期限。

2.血液储存时应标注血型、保管期限、手记日期等信息,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登记。

第十条输血操作1.输血前应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并告知患者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等。

3.输血结束后应记录输血量、输血时间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第十一条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过程中如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紧急救治措施。

临床输血流程管理规程

临床输血流程管理规程




(5)在采集血标本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 A、防止血标本溶血。 B、如患者正在输液,严禁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标本。 C、如患者正用肝素治疗时,采集血标本不凝集, 应及时告知血库。 D、如患者用右旋醣酐或白蛋白或脂肪乳等治疗时, 应在输注药物前采集血标本备用。在输注后采集的 血标本,应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并及时告知血库。 2、由医护人员或经培圳的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 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




6、桔红色真空采血管(内加高效促凝剂,一次取 血3—5ml):用于快速血清生化试验及免疫学检查 等。 7、黄色真空采血管(内加促凝剂/分离胶,一次取 血4ml):用于快速血清生化试验及免疫学检查等。 此外还有灰色抗凝管,专用于葡萄糖耐量试验,不 常用。 除绿色抗凝管上部没有二条数字编码外,其他一般 都有唯一数字编码,取血后撕下其中一条贴在化验 送检单上,另一条留下并在试管空白处写上被检者 相关信息。






三、溶血反应 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多见,且反应严重; 而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一般分急性与慢性两种。 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15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 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 程度 轻度溶血:可出现发热、酱油色样尿或轻度黄疸,血红蛋白稍下降。 重重溶血:可出现寒战、发热、心悸、胸痛、腰背痛、呼吸困难、心 率加快、血压下降、酱油色样尿,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少尿、无尿 等。 休克:表现为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和血 压下降。 DIC:患者广泛渗血及凝血障碍、皮肤凝斑、伤口出血等。全麻时患 者发生伤口渗血、出血不止和血压下降是发生溶血的重要表现。

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

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

1. 总则1.1 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目的、依据1.2 开展临床输血工作的医疗机构合用本规范。

合用范围1.3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输血科 (血库) 及输血相关医疗行为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用途1.4 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科 (血库) 的建设和管理,规范输血科 (血库) 执业行为,保证输血科 (血库) 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开展临床输血工作。

对医院的总要求1.5 医疗机构应当保证输血科(血库)具备与其临床输血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

对医院的总要求2. 组织与人员2.1 医疗机构根据其临床输血业务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

输血科设置分临床输血评价指导中心、 AA 级输血科、 A 级输血科。

血库设置分 BB 级血库、 B 级血库。

临床输血评价指导中心: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区域内AA 级输血科基础上设置。

完成本单位 AA 级输血科职能,并在区域内承担以下职责:(一) 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临床输血质量安全性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承担其监督检查工作;(三)承担临床输血会诊与指导、疑难病历讨论及个案评估;(四)承担临床输血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与学术交流;(五)负责输血相关协作研究、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推广;(六)负责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七)负责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任务。

?(八)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

2.1.2 输血科是提供医疗用血服务的科室。

负责血液接收、贮存、发放、输血相关检测;参预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导临床输血;开展输血质量管理、临床治疗、教学工作。

年用血需求量较大的三级综合 医院、三级专科医院或者二级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

AA级输血科: 完成血液相关检测工作量年, 且能够开展输血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及科研工作。

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

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

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并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适用于所有开展临床输血工作的医疗机构,是对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医院临床医护人员应执行输血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诊疗规范。

第四条医院应充分发挥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的作用,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安全、合理、科学和有效用血的教育、培训和评价。

第五条医院应开展输血质量全程监控,加强临床输血培训,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建立科学有效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及应急用血预案。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开展对各临床科室及医师合理用血情况的评价,评价结果与科室质量管理和医师个人业绩考核及用血权限认定挂钩。

第二章输血培训第七条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应对临床医护人员及从事临床输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教育与培训,并做好记录。

未经临床输血培训的人员不得从事与临床输血相关的工作。

第八条输血科(血库)人员须具有国家认可(或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经过输血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经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临床执业医师,须经医院组织的输血培训合格后,由医院医务处(科)授权方可开展临床输血工作。

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第十条医院必须对新入院医护人员和其他从事输血相关辅助工作的专门人员进行临床输血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

第十一条医学生、进修人员入院教育培训必须包括临床输血知识,在带教教师指导下从事临床输血相关工作。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节选)第十二条输血前检查包括:1.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 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等)。

第十五条建立输血科和麻醉科等临床用血科室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

麻醉医生在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认真核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前检查等备血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应当提请患者主管医师及时备血。

手术医师、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应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术前备血进行核查,对输血患者的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确认,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第十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名。

无家属签名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输血治疗同意书》应归入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档案。

第十七条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名。

临床用全血或红细胞超过10U履行报批手续,需科室主任审核签名,经输血科医师会诊或输血科负责人同意,报医务处(科)批准。

输全血和大量用血申请单由输血科保存。

医院应有紧急用血预案,并能得到落实。

紧急用血时须征得上级医师同意,并记入病历,事后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第十八条三级甲等医院全血、成分血申请单审核合格率为100%。

第十九条稀有血型等特殊用血申请须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十二条血液资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医师应当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输血指征综合评估,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提倡互助献血。

医院对输血适应证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定期评价与分析^p 用血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操作规程一、护理人员接到临床输血申请单后,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和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二、采集血样:抽取血型交叉配血试验标本时,必须有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到患者的床边,按照输血申请单共同核对床号、姓名后方可抽血。

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备血时,必须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应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二名患者的血标本。

血标本须标明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采血时间。

三、送检: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交中心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申请单与血标本标签内容不符合时,退回申请单,重新采集血标本,原标本留中心血库保存,备查。

四、配血:由中心血库按要求进行输血前检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五、发血: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中心血库取血,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液有效期、血液外观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后方可发出。

六、输血前:由二名护理人员(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核对输血记录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实施输血。

七、输血时:由二名护士(夜间一人当班时与值班医生)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输血记录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观察2~3分钟后方可离开。

八、取回的血应在半小时内输用,血液从发出到输血结束最长时限为4小时,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输血,应及时与中心血库联系,不能将血放入病区普通冰箱内。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荡。

在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九、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中心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应及时报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4、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回中心血库保存,中心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血库保存一天以上。

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规程一、原理或目的:自体输血是手术前或手术中收集自己的血液,需要时输回到自己的身体。

这样既可以保留输血的优点,又可以避免感染和溶血反应的危险,癌症患者可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机率。

二、自身血液采集有几种形式1、择期手术病人自身储血:临床经管医生根据择期手术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 Hb>120 g/L Hct>34%,心功能Ⅱ级以上),预计手术中出血和需输血量,与输血科一起制定患者术前采血计划,动员患者采集血液储存,以备手术中、后输用。

2、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是在手术患者麻醉后采出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血液稀释,而维持正常的血容量,患者在血液稀释的生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所流失的是稀释血液,手术中、后再回输自己的血液。

3、回收式自身输血:回收式自身输血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各种大手术的创面出血等)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患者。

目前国内外有血液回收机生产销售,血液回收后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分离清洗,安全可靠。

三、操作步骤1、采血程序⑴、采血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有效证件、住院号、床号、血标签等,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血。

⑵、采血时应选择上肢肘窝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进行穿刺。

⑶、在肘窝上 5cm处系好压脉带,使静脉充盈可触及。

⑷、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及新针眼的区域为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擦拭,用 2%的碘酒消毒皮肤待干,用 75%酒精脱碘,消毒面积不得小于 10X10cm,遵守无接触采血原则,执行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静脉穿刺。

⑸、去掉护针帽,采血者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采血针柄,针头斜面向上或稍侧斜,减少皮肤阻力,针与皮肤呈 30°-50°角刺入皮肤。

当针头刺入皮肤后改变角度呈10°左右,沿静脉走行方向平稳刺入静脉,进入静脉后,阻力明显减少时再推1cm左右,可见血液流出,此时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视血流通畅,即可固定针头位置,用消毒棉球覆盖针眼,并用胶布固定。

⑹、将血袋摇动后放于血袋摇摆器上,嘱患者不停的做松握拳动作。

⑺、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流情况,血液采集过程中必须将血液与抗凝剂保存液充分均匀混合,遇有血流不畅时,应及时处理校正针头位置,以防中断采血,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则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以及血袋重量是否递增。

⑻、在采集过程中,采血者在血型标签、体检表和献血证上加盖采血者工号章、血液采集量章,在每个血袋上按要求贴上带编号的血型标签,并分别将血型标签贴在标本管和保存血清标本管上。

顺利采血200ml一般在3分钟内完成,400ml 在 6 分钟内完成。

⑼、采血到达采集量时,采血者嘱患者松拳,用止血钳在针尾部 2-3cm处夹住血流导管,松开止血带,用无菌棉球覆盖穿刺针眼,拔出针头,再嘱患者用三个手指压住棉球约 5 分钟以上,采血完毕。

⑽、以无菌方法留取标本液(注:防止空气进入血袋),并使抗凝剂与标本管内的血液充分混匀,保证标本应来源于相对应的血液。

⑾、采血结束后,再次检查献血者身份、血袋、血液标本和相关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⑿、对采不足量的血液,在采血袋、献血证和体检表上分别标明实采血量,并通知献血者。

⒀、如需第二次穿刺时应征求献血者同意,并更换采血袋和献血者手臂,方可采血。

⒁、采血结束后,再次检查献血者身份、血袋、血液标本和相关记录。

⒂、应采用惟一的条码标签标识献血记录、血袋(含主袋和转移袋)、标本管。

应对贴标签过程控制,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袋、标本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贴签无误。

⒃、建立血液标本留取程序,并严格执行。

2、血液热合操作规程⑴、正确启动热合机。

调节热合机的电压使电压指针处于正常区,并根据血袋和季节的不同调节热合时间至合适位置。

⑵、检查血袋原始编码、血型、血量、管段是否符合标准。

⑶、按照血站质量标准进行热合(以质量控制科文件为准)。

⑷、血液采集后,热合封口,并按要求热合数段,供复检血型、交叉配血和保存血清标本用。

血袋热合处不应有漏血。

若采血管近端(靠近血袋一端)热合漏血,将此血标识并隔离放置,回站后由包装科交质检科检测。

⑸、将血液、管段放置于+2℃—+8℃的储血冰箱。

⑹、做好保持工作记录。

四、适应证:1、输血问题的病人:①、稀有血型;②、多种红细胞抗体;③、对高频率抗原的抗体;④、对血小板输注无效者;⑤、有白细胞抗体的病人;⑥、IgA缺乏的病人;⑦、有血浆蛋白抗体的病人。

2、作为同种血液的另一种用途:①、血液供应短缺;②、手术前;③、宗教原因;④、年轻妇女。

五、优点:1、无传播疾病的危险;2、没有对红/白细胞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的危险;3、解决特殊血型病例的供血问题;4、较小的、可克服的输血反应;5、解决急需输血而血源短缺的困难;6、改善红细胞氧和作用(再回收的细胞是这样);7、节约血源、减少经费开支。

六、缺点:自身输血的大多数缺点是(溶血、红细胞比积下降、污染等)均与手术中的血液回收有关,择期手术前采供血的唯一缺点是对输血科/血库血液管理增加麻烦以及有时对远道病人带来后勤供应困难。

七、注意事项、保障条件及措施: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1、医生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能在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 1次,最好采至术前 1 周,一般允许采 4~5 单位血。

如果手术延期,可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2、应让患者了解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输错血的可能性虽极小,但确有可能。

3、医生应让患者知道除需自体血外,紧急意外时还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的责任。

4、采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首次及随后的采血前,男性及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应分别高于 12 0 g/L,110 g/L,孕妇血红蛋白应在>100 g/L。

输血不良反应检测、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程序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精神开展工作,严格遵守《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委员会信息反馈制度》等规章制度。

二、输血科在每次发血后必须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密封或将试管盖紧,在1-6℃至少保留 7 天,不能马上丢弃。

若病人对输血产生不良反应,则可以用保留的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进行重复配血试验或其他试验。

三、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向家属或病人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会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的疾病,征得家属或病人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

四、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几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五、输血结束后若有输血不良反应,护士应作记录反映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

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中永久保存。

如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经确认后上报至医务科,医务科应及时与采供血机构的业务科室联系,必要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以便查找献血者的检查资料并追踪献血者。

六、经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如未发现采供血机构违反国家的有关规定,则由医务科或卫生行政部门向病人家属作必要的解释。

属责任事故则按《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与处理原则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轻者,先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继续加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撤下输血器注明“输血反应”,查究原因并对症处理(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寒颤者保温),遵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二、过敏反应:除按发热反应处理外,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有呼吸困难者,给高流量吸氧,喉头严重水肿,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

三、溶血反应:这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一旦发现,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重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双侧腰部给予热敷,以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碱化尿液,以增加血红蛋白溶解度,减少沉积,避免肾小管阻塞,遵医嘱静脉输碳酸氢钠;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止血钾增高,酌情行血浆交换(严重贫血者先输同型血);严密观察血压、尿量、尿色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