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的生命与生命的道学—读吕锡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学的生命与生命的道学——读吕锡琛等道学健心智慧的几点体会
21世纪的中国道学能否走向世界? 经过二百余年西学东渐后的文化砥砺,中学是否可以西渐并在后现代的西学中引起不一样的共鸣呢?作为以人类生命与生存本身为价值主题与中心关切的中国传统道学,其自身的生命力是否恰恰在于对人类生命之洞彻的哲学观照和深沉的价值关怀?这样几个突兀的问题, 是在学习了吕锡琛教授等人的新作道学健心智慧——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互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1版。

下引该书简称吕著)之后在头脑中自然引发的问题, 或许也是笔者长期以来对中学与西学、道学与生命进行关联思考与哲学追问的产物。

在工业文明全面勃兴的时代背景下, 在工具理性日益膨胀的持续冲击下,作为前工业文明的中国道学思想是否能够又如何能够继续担当起卫护人类“生命”的重担, 这无疑是关乎到道学自身生命的重大课题。

吕著以滥觞于19世纪后期的西方哲学危机为切入点,通过对现代西方之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思潮的梳理与回应, 为全书奠定了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综合创新的理论基调。

不可否认,现代化进程中的我们会时常感觉到自己的一生就犹如一场偏离了正确方向的生存长跑。

生命, 这一人类最珍贵又最值得敬畏的神秘精灵不知从何时起竟渐次被套上了一把把无形的枷锁,生命之两翼——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异化是其突出表征。

在一个由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所主宰的生存图式中,我们对世界的精确逻辑设置整体上引发了对生活世界的遗忘: 理性的无限崇拜及其所招致
的思维方式的模式化与工具化,自我中心主义的日益凸显及其伴生的个人欲望的极度膨胀,以及日益普遍的人际关系的疏离、精神家园的颓废、心灵世界的荒芜乃至焦虑、抑郁、浮躁、偏执、狂妄、自卑等各种?心理并发症, 比比皆是, 不一而足。

从本质上而言, 这些?病症大抵根源于西方的知性形上学传统——这种传统割裂了人我、物我乃至人与其所从出的自然母体之间的源始统一联系,充满着为自然立法、为客体立法的傲慢与偏见。

然而,一个令许多人未曾想到的悖论是:当人类为征服了那个站在对立面的世界——人类因此而确证了理性的无所不能并满足了自己的无穷物欲——而沾沾自喜时, 物对人的统治——这一人类生存的真正异化状态, 却开始弥漫、扩散, 日益褫夺我们的诗性能力并渐次成为我们生存的主流样态。

客观地说, 我们都不会同意一种矫枉过正的反科学或反理性立场, 但单从人类被理性支配着到被物欲奴役着这一现代文明进化之轮的逻辑与历史链条上来看,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上述“现代化病症”实质上乃是根源于对人类生存之“根”的破坏,根源于对人类“自然状态”或曰“本真存在”的遗忘, 根源于对人类生命价值之敬畏的过度消蜕,根源于哲学领域“生命学问”的日渐丧失。

“现代病”的根治无疑应该着眼于对“现代文明”的彻底反思, 走一条有别于西方对象化哲学传统的文化之路。

道学作为一种前工业文化,与傲慢的理性主义文化相比, 却包含着一种本源性的让人类在世界和大自然面前更为谦卑的文化基因和生活态度,包含着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崇拜。

这一文化基因和生活态度及其对生命的敬畏无疑可以
让正日益膨胀着的人类理性和人类欲望从某些领域退却和收缩, 故而在当今社会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道学的这一现代意义, 已足以令我们不致于对其妄自菲薄。

道学健心智慧——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互动研究!一书,正是着眼于解决现代人所爆发的“现代文明病”与“心理并发症”而进行的哲学思考、道德批判与心理探究, 是将道学智慧与当代西方文明融铸起来而对这些“病症”进行深刻反思与深度考察的优秀成果。

吕著的意义, 首要的在于使我们深化了对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问题的认识,旗帜鲜明地捍卫了包括道学在内的中学之地位和价值。

贯穿吕著的一个基本思路是: 紧扣马斯洛、罗杰斯、荣格等人对西方主流心理学的超越,以及他们对西方文化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反省与批判,有效地澄清了道家哲学是支撑他们实现理论超越的重要文化资源这一基本事实。

这种澄清, 将不但启迪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中国哲学的理论特质和普世价值, 而且将使我们进一步克服文化上的自卑心态, 增强中国哲学走向世界的信心。

吕著的第二个特色是在一个技术统治的文化环境中捍卫了生命的尊严。

身心一如的生命观,是道学的永恒主题, 也是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中心关切。

对生命的敬畏、对心灵的关怀是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共同的价值与生命力所在。

吕锡琛教授等人将富有时代性、应用性而又具有浓厚哲学意味的西方心理治疗学与土生土长的道家道教思想进行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一方面促进了道家道教乃至中国传统哲学价值的现代转换,深化了关于中国哲学之现代出路的思考,探索了一条道学走向世
界、参与文化全球化的通道; 更重要的是, 吕著的问世祛除了笼罩在道学上空的重重遮蔽, 还原了道学以“生命”为终极关怀的理论本色。

人生的境界其实是天机流行的境界,只有这样, “生命”的价值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

“生活世界”, 这一曾经被遗忘的概念在这种理论探索中又回到了哲学的中心视域;人类生存的本质,在这里得到了严肃而认真的思考。

道学与当代西学之所以能够克服语言的不同、跨越文化的歧异而进行互动与对话, 不能不说是源于对?“生命”与“生活世界”的共同关注。

“生活世界”不是一个机械的世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技术计算的世界,而是一个生命的世界,一个感性理性交融的世界,一个生机活泼的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这曾经是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家的口号, 而在吕著中,一个始终以生命为中心的、意蕴更加丰富的生活世界被敞开了。

吕著着眼的是道学与西方心理治疗学的互动, 落脚点却是心灵的澄澈、生命的尊严与生存的质量。

这,或许是该书献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吧。

吕著的第三个重要特色是其突出的实用性。

一般的理论研究容易陷溺于“空对空”的流弊, 而吕著借鉴和运用意义治疗学、认知疗法和人本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针对浮躁、焦虑和自卑等负面心理或心理障碍的成因,阐发了道家原典中“顺应自然”、“安时处顺”、“宽容不苛”、“祸福相倚”、“不与物迁”、“宠辱不惊”、“各当其分”、“厚积薄发”等心理调治智慧,弘扬了道家思想的心理保健功能,探索出一条顺其自然、心德互养、天人合一的精神超越与人格完善之路,并将心理治疗、精神治疗与道
德矫治相结合,同时又以杨德森教授所创建的“道家认知疗法”为依托, 为陷入心理困扰、心理疾患或精神空虚、意义失落的现代人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心灵药方。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 吕著在研究方法上亦取得了不少突破。

首先是作者一改以往治中国哲学者过于注重纸上谈兵的现状,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开辟了一条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