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
价外税、价内税
1、价外税:
价内税的对称。
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它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
简介:凡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
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容易转嫁。
价内税课征的重点是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重点是消费者。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
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
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等
间接税:
间接税(Indirect Tax) ——“直接税”的对称,政府税收的其中一个分类,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
流转税:
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税收名词解释
税收名词解释1. 税收: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负担: 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3. 价内税:凡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
4 价外税:凡税金不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而只是作为其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称为价外税。
5. 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与纳税方面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
6. 税基: 即课税基础,是指税制中计算税额的基础或依据,简称计税依据。
7. 边际税率: 是指随着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税基所带来的税收增加额。
8. 免征额: 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9 .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0 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归属于直接税。
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11 间接税:税负能转嫁给他人的税收归为间接税。
12.社会保险税: 是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要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
11.税目: 是指税法对课税对象的细化所形成在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和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13.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14 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自动地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
15. 税率: 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分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分
“价”是指销售价款,销售价款中含税就是价内税,销售价款中不含税就是价外税。
例如:增值税是价外税,消费税是价内税,即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含有消费税。
举个例子,某种商品既是增值税应税商品又是消费税应税商品,成本40元,利润30元,消费税税率是30%,增值税税率是17%。
因为消费税是价内税,所以销售额中的30%是消费税,而剩余的70%为(成本+利润),反算该商品的销售额就是(40+30)/70%=100,应纳消费税=100*30%=30元。
增值税是价外税,这种“价”是包含消费税额的价,但不包括增值税税额的价,因此应纳增值税=(100+30)*17%。
会计实务: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外税是指与销售货物相关的增值税额独立于价格之外单独核算,不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
增值税的应税销售收入中不含销项税额,销售成本中一般也不含进项税额,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当然也不能作为收入的抵减项计入利润表中,因此,所有增值税的计算与缴纳,均与利润表无关。
而作为价内税的消费税不仅应税销售收入中包含消费税税额,实际交纳的消费税也需要记入销售税金中去,交纳的消费税是作为收入的抵减项目计入利润表中,直接影响纳税人最终的利润。
例如,某一般纳税人购入A商品100件,每件10元(不含税),价税合计1170元,用支票支付完毕。
经过生产、加工后,每件销售20元(不含税),全部销售完毕,款已经收到,增值税税率是17%,消费税税率是10%,我们看以下计算:应纳增值税=20×100×17%-10×100×17%=170元应纳消费税=20×100×10%=200元税前利润=(20-10)×100-200=800元我们假设增值税税率为50%,则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20×100×50%-10×100×50%=500元应纳消费税=20×100×10%=200元税前利润=(20-10)×100-200=800元我们再假设增值税税率为50%,消费税税率为20%,则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20×100×50%-10×100×50%=500元应纳消费税=20×100×20%=400元税前利润=(20-10)×100-400=600元由上述可见,无论增值税税率如何变化,都不影响企业获得的利润,而消费税税率一旦变化则明显影响企业利润。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品价格中包含税费的情况,这种税费被称为价内税。
相反,有些商品的价格不包含税费,需要在结算时额外支付税费,这种税费被称为价外税。
本文将通过一些计算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价内税的计算例子假设某市场上一种商品的售价为100元,其中包含了10%的消费税。
那么,这个商品的税前价格是多少呢?计算方法如下:税前价格 = 售价÷ (1 + 税率)= 100 ÷ (1 + 0.1)= 90.91元也就是说,这个商品的税前价格是90.91元,税费为9.09元。
在购买这个商品时,消费者只需要支付100元即可,税费已经被包含在内了。
二、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一道菜的价格为80元,但需要额外支付10%的餐饮税。
那么,这道菜的最终价格是多少呢?计算方法如下:税后价格 = 售价× (1 + 税率)= 80 × (1 + 0.1)= 88元也就是说,这道菜的最终价格是88元,其中税费为8元,需要在结算时额外支付。
三、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比较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在计算价内税时,需要将售价除以(1+税率),而在计算价外税时,需要将售价乘以(1+税率)。
这是因为价内税是在售价中已经包含了税费,而价外税则是在售价之外需要额外支付税费。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价内税和价外税也有不同的优缺点。
价内税的优点是方便,消费者不需要额外计算税费,只需要看到售价就能知道最终价格。
缺点是不透明,消费者很难知道税费的具体数额。
而价外税的优点是透明,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知道税费的具体数额。
缺点是不方便,消费者需要额外计算税费,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四、结语本文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介绍了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税收名词解释
税收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负担: 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3.价内税:凡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
4价外税:凡税金不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而只是作为其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称为价外税。
5.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与纳税方面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
6.税基:即课税基础,是指税制中计算税额的基础或依据,简称计税依据。
7.边际税率: 是指随着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税基所带来的税收增加额。
8.免征额: 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9 .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0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归属于直接税。
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11间接税:税负能转嫁给他人的税收归为间接税。
12.社会保险税: 是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要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
11.税目: 是指税法对课税对象的细化所形成在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和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13.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14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自动地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
15.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6.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种税。
如何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含义1.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如现行消费税和1994年税制改革前的产品税属于价内税。
价内税的采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用计划价格的产物。
价内税的优点在于:流转税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于: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要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所以实行自由价格的国家一般不选择价内税的模式,而选择价外税模式。
2.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价税分列的税种。
价外税不像价内税那样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来直接“挤利”或“让利”,从而调节生产,但可以用税收变动来影响消费,间接地配合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价外税,有利于全面推行增值税,简化计征手续,计税时只要依据购货发票上注明的已纳税额,按照规定的扣除项目扣除已征税额就行了。
价外税也使企业核算成本大大简化,企业只管计算成本和应得利润,税收另在价外考虑。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计算的理解根据税收征收原理: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由于税款=销售款×税率,而这里的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税款=货款-销售款=货款-税款÷税率通过上面的等式进行演算,得出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价内税: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中,增值税采用价外税模式,消费税与营业税采用价内税模式。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价内税和价外税是会计中的两种税收计算方法。
首先来解释一下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价内税指的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将税款计算在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中,也就是说,税款已经包含在价格中。
消费者支付的是税款和商品价格的总和。
价内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税后价格=商品价格/(1+税率)其中,税率是指税款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公司销售一批价值1000元(不含税)的商品,税率为10%。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批商品的价内税。
首先,计算出税款的金额:税款=商品价格×税率=1000*0.1=100元然后,计算税后价格:税后价格=商品价格+税款=1000+100=1100元所以,这批商品的价内税后价格为1100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价外税的计算方法。
价外税指的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税款与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是分开计算的,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分别支付商品价格和税款。
价外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税额=商品价格×税率税后价格=商品价格+税额同样以这批1000元(不含税)的商品为例,假设税率为10%。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批商品的价外税。
首先,计算出税额:税额=商品价格×税率=1000*0.1=100元然后,计算税后价格:税后价格=商品价格+税额=1000+100=1100元所以,这批商品的价外税后价格也是1100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的税后价格都是一样的。
只是在价内税的情况下,消费者只需支付一笔总价,而在价外税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分别支付商品价格和税款。
总结一下,价内税和价外税是会计中的两种税收计算方法,价内税是将税款计算在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中,而价外税是将税款与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分开计算。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得到的税后价格都是一样的。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包含了税费,也有一些则是不包含税费的。
这两种价格的计算方式不同,容易让人混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价内税的计算方法价内税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已经包含了税费,即税费已经算在了商品或服务的总价中。
在计算价内税的价格时,需要先知道税率,然后根据税率计算出税费,最后将税费加到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
举例来说,假设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税率为10%,那么该商品的价内税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商品的税费为10元(100元×10%),则该商品的价内税价格应为110元(100元+10元)。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某道菜的价内税价格为50元,税率为5%,那么该菜的原价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菜的原价为47.62元(50元÷1.05)。
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价外税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包含税费,即税费需要额外计算。
在计算价外税的价格时,需要先知道税率,然后根据税率计算出税费,最后将税费加到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
举例来说,假设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税率为10%,那么该商品的价外税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商品的税费为10元(100元×10%),则该商品的价外税价格应为110元(100元+10元)。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某道菜的原价为50元,税率为5%,那么该菜的价外税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菜的价外税价格为52.50元(50元×1.05)。
三、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但最终得出的价格是相同的。
那么,价内税和价外税有什么区别呢?1. 计算方式不同价内税的计算方法是先将税费算出来,再加到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商品或服务的原价和税费相乘,得出总价。
增值税、价内价外税
进绿色经济发展。
数字化转型
03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增值税征收管理流程,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增值税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向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等产业领域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财政收入
增值税作为国家重要税种之一,能够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收 来源,支持国家经济发展。
增值税的类型
01
02
03
生产型增值税
允许抵扣企业外购固定资 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但不允许抵扣固定资 产的当期折旧。
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抵扣企业外购固定资 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并可抵扣固定资产的 当期折旧。
收入型增值税
允许抵扣企业外购固定资 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但只允许抵扣固定资 产的折旧部分。
增值税的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调节经济
增值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增 值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率和征税范围,增值税 可以调节生产和消费行为,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防止重复征税
促进专业化协作
增值税采用抵扣制度,避免了传统流转税 中的重复征税问题,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 。
税收征管效率。
优化抵扣制度
扩大抵扣范围,简化抵扣流程, 使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抵扣
政策。
电子化申报纳税
推广电子化申报纳税方式,方便 企业进行税务处理,提高税收征
管效率。
增值税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发展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增值税政策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间增值税
政策的协调与统一。
价内外税名词解释
价内外税名词解释在我国,“价外税”主要指的是“增值税”,“价内税”主要是“消费税”(常见的税),下面以这两个税为例,解释一下“价外税”与“价内税”。
一、价外税顾名思义,价外税就是在商品价格之外征收的税。
就是说,商品先定价,定完价后准备卖的时候,再让你缴税。
1979年我国开始试行征收增值税,当时市场经济刚刚兴起,增值税的诞生也是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举个例子:老王自己酿了一坛酒,取名“桂花酿”。
九月初九这一天,老王就想把这坛酒拿到集市上去卖,于是开始琢磨卖个什么价比较好。
想了一下,买桂花用了60元钱,自己酿酒的工钱就算30元好了,成本就是90元(60+30)啦,干脆凑个整数卖100元,自己赚10元钱的利润。
(这个100元就是商品的定价,成本+利润)。
来到集上,老王摆好摊,把一块写有“100元”的牌子立在旁边,正准备吆喝呢,突然来了1个人。
来者非是旁人,正是税务局的小李。
小李说:“王叔叔,您是在卖酒啊”,老王疑惑不解,“对啊”,小李说:“您打算卖多少钱?”,老王说:“这不写着了吗,100元”,小李说:“行啊,不过您要交个税,增值税”。
老王说:“交多少?”小李说:“交17块钱吧,不过这17块钱您可以让买酒的人付,您不是卖100元吗,现在别100了,您改成117元不就完了吗”,老王一琢磨,117,交税17,还是剩下100,跟原来一样,还行。
于是非常痛快地答应地答应了,将牌子上的100改成117元。
不一会,老王就把酒卖出去了,卖了117元,17元是增值税,自己还是有100元的收入。
这个故事就是价外税的解释,就是说商品的价格都定好了,然后针对定好的价格额外征得税,计算公式就是:含税售价/(1+17%)*17%。
一般我们看到的商品价格,除非特别说明不含税,都是含税的。
二、价内税先听故事,再解释。
书接上文。
老王卖了117元,很开心,收拾东西,刚准备离开呢,只听背后有人说话了:“等一下老爷子,事情还没完呢”,老王吓一跳,回过头来一瞧,原来是税务局的小赵。
营业税(价内税)
营业税与价内税、价外税的区别根据税收和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是税款包含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之中的税即为价内税,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和营业税。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支付价款时,该价款中已经包含了商家需要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因为商品的定价是一种含税价格。
凡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即为价外税。
如增值税,其价格为不含税价格,买方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除需要支付约定的价款外,还须支付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来的税款,这二者是分开记载的。
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含义1.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如现行消费税和1994年税制改革前的产品税属于价内税。
价内税的采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用计划价格的产物。
价内税的优点在于:流转税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于: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要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所以实行自由价格的国家一般不选择价内税的模式,而选择价外税模式。
2.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价税分列的税种。
价外税不像价内税那样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来直接“挤利”或“让利”,从而调节生产,但可以用税收变动来影响消费,间接地配合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价外税,有利于全面推行增值税,简化计征手续,计税时只要依据购货发票上注明的已纳税额,按照规定的扣除项目扣除已征税额就行了。
价外税也使企业核算成本大大简化,企业只管计算成本和应得利润,税收另在价外考虑。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计算的理解根据税收征收原理: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税收名词解释(考试实用)
税收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税收负担: 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3.价内税:凡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
4价外税:凡税金不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而只是作为其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称为价外税。
5.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与纳税方面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
6.税基:即课税基础,是指税制中计算税额的基础或依据,简称计税依据。
7.边际税率: 是指随着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税基所带来的税收增加额。
8.免征额: 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9 .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0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归属于直接税。
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11间接税:税负能转嫁给他人的税收归为间接税。
12.社会保险税: 是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要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
11.税目: 是指税法对课税对象的细化所形成在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和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13.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14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自动地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
15.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6.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种税。
价内税的名词解释知乎
价内税的名词解释知乎价内税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已包含了相关税费的一种形式。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通常并不是无税的,而是包含了相关税费的。
价内税是一种价格标注方式,通过将税费直接计入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中,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无需另外支付税费。
一、价内税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价内税的基本概念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将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中的一种税收方式。
与价外税相比,价内税不需要在商品或服务销售时再向消费者征收额外的税费。
价内税的原理是通过在定价过程中将税费纳入销售价格中,实现了税收的隐性征收。
这种征收方式可以减少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不便,避免了额外缴纳税费的繁琐程序,提高了购买时的透明度和方便性。
二、价内税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便利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无需另外支付税费,简化了交易过程,提高了购买的便利性。
(2)透明度:价内税的方式可以使消费者清晰地了解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真实费用,避免了因额外税费的存在带来的隐性成本。
(3)公平性:价内税可以避免一些商家不合法地逃税,保证了税收的公平性和合规性。
2. 劣势:(1)误导性:对于不了解价内税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所购商品或服务的金额中其实包含了税费而导致被误导。
(2)加重成本:商家在定价时可能会因为预估税费而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三、价内税的应用场景1. 餐饮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餐饮店中,销售的食品价格中包含了相关的餐饮税或服务费,消费者在支付账单时无需另外支付这些费用。
2. 旅游业:在一些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社中,销售价格中可能已经包含了一些相关税费,如旅游税或住宿税等。
3. 烟酒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销售的烟草和酒类产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相关的税费。
4. 车辆销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购买汽车时的价格已经包含了销售税或车辆购置税。
四、价内税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价内税的适用范围和税率存在差异。
价内与价外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分析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含义(一)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稅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价内税的优点在于:流转税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整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于: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要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之内,会使价格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所以实行自由价格的国家一般不选择价格内税的模式,而选择价外税模式。
(二)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价税分列的税种。
价外税不像价内税那样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来直接“挤利”或“让利”,从而调节生产,但可以用税收变动来影响消费,间接的配合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价外税,有利于全面推行增值税,简化计征手续,计税时只要依据购货发票上注明以纳税额,按照规定的扣除项目扣除已征收税额就行了。
价外税也使企业核算成本大大简化,企业只管计算成本和应得利润,税收另在价外考虑。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计算的理解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因此,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
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
因此,税款计算公式演变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价内税:税款=含税价格*税率价外税: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谓的货款中包括了税款在内,购买方无需另外支付税款。
这里的税款即为价内税。
这种情况下,如果物品的标价为125元,货物税率为20%的话,购买方只需支付125元的款项,而销货方需要扣除125*20%=25元的税款后,即125-25=100元才是归其所有的真正货款。
价内税与价外税有啥不一样吗【经验】
价内税与价外税有啥不一样吗1、价内税什么是价内税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价内税的优缺点价内税的优点:税金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比较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和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价内税的计算税款=含税价格*税率2、价外税什么是价外税价外税为价内税的对称。
是指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价税分列的税种。
一般说来,价外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制定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这样国家以流通中商品为对象所征的税款,只能作为价格附加,成为价外税。
价外税的优点价税分开,透明度高,有利于发挥价格和税收各自的独特作用,便于消费者对价格和税收进行监督,同时也便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价格。
价外税的计算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由于税款等于销售额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
价外税的计算公式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3、从营改增角度看价内税与价外税总理强调,“实施营改增后,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你有没有思考过,营改增后部分行业税率提高,税负是如何做到只减不增的呢?我们来举个例子:某酒店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销售收入(含税)106万元,同期采购设备、材料等成本支出11.7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在营业税制度下,纳税人当期应缴纳的营业税为:106×5%=5.3万元在增值税制度下,纳税人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06÷(1+6%)×6%-1.7=4.3万元同样的收入水平,改革后增值税相比较营业税少负担税款1万元,这就是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
造价工程中增值税的说明、解释
关于增值税的一些阐述1.关于含税价格和不含税价格含税价=不含税价*(1+税率)价外税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价内税如应交营业税=(商品价格+税费)*税率,这就是重复征收税的原因,价外税好处在于可扣除进项税额。
2.增值税的简易例子(1)价内税好比你买100块钱的货,这个货就是100块钱的成本;价外税你买100块的货,85.4是成本,14.6的是进项税额(这个相当于钱,能够抵减你的销项税)。
不过以上基于两个前提:1. 你得是一般纳税人(注意不是纳税的一般人,这个有本质区别,)2. 你不是最终消费者(2)增值税,通俗的描述,就是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举例来说,假如B企业向A企业购进100元的货物,B企业需要支付117元,其中17元是增值税(进项税额)。
B企业对货物进行再加工后,加50元卖给消费者,则消费者买到的价格将是175.5元,其中25.5元是增值税。
3.对于建筑工程,营改增之后,采用价外税制。
假如卖方A给买方B的价格100是不含税价格,不包括税。
卖方A交的税就是不含税价*税率(100*11%=11)[A的销项税额]。
实际上B支付的钱=不含税价格+B的进项税(100+100*11%)=111B的进项税额=进项的价格(入货价格)*11%,也就是A卖给B的价格,这个进项税额可以抵扣。
当B以133.2(120+120*11%)卖给C的时候,销项税额=120*11%为了避免重复对100进行重复征收,增值税制度只对增值部分进行征税。
则B应该交的税额=(销项税-进项税额)*11% [120-100]*11%假如B是甲方,则(100+100*11%)就是成本+进项税额,这里的11%就是计价软件里面的11%。
所以工程总造价是成本+进项税额总的来说,营改增后,工程预算总造价是一个可以抵扣增值税+成本=含税价★实际上的成本造价=含税价-增值税(11%,这是可以抵扣的税款),由于实际上买材料的时候已经包含了进项税额,所以预算的时候也要把进项税额算进去。
价内税 逻辑
价内税逻辑一、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支出和调节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法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征收对象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
二、价内税的概念和作用价内税是指将税费纳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由消费者最终承担的一种税收方式。
与之相对的是价外税,即税费由生产者或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另行收取,并由消费者最终承担。
价内税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便利性:价内税的征收方式使得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不需要单独支付税费,减少了纳税人的操作成本和负担。
2. 公平性:价内税的征收方式确保了税负的公平分摊,所有消费者都按照消费金额来承担税费,减少了因个人经济实力差异导致的税负不公平现象。
3. 税收稳定性:价内税的征收方式可以确保税收的相对稳定,因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通常会受到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从而使得税收的征收基础相对稳定。
三、价内税的优缺点1. 优点:(1)便利性:价内税的征收方式方便了纳税人,减少了纳税人的操作成本和负担。
(2)公平性:价内税的征收方式确保了税负的公平分摊,减少了个人经济实力差异导致的税负不公平现象。
(3)稳定性:价内税的征收方式可以确保税收的相对稳定。
2. 缺点:(1)透明度:由于价内税将税费纳入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消费者不容易直接知晓税费的具体金额,缺乏对税负的直观感受。
(2)影响消费者决策:价内税的征收方式会使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四、国家实施价内税的案例1. 欧洲国家:欧洲国家普遍采用了增值税的方式,将税费纳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
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或服务的增值额来征收税费的税种,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
2. 亚洲国家:亚洲国家中,日本采用了消费税的方式来实施价内税。
消费税是一种按照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额来征收税费的税种,由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支付。
3. 北美国家:北美国家中,美国采用了销售税的方式来实施价内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
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含义
1.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如现行消费税和1994年税制改革前的产品税属于价内税。
价内税的采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用计划价格的产物。
价内税的优点在于:流转税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于: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要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所以实行自由价格的国家一般不选择价内税的模式,而选择价外税模式。
2.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价税分列的税种。
价外税不像价内税那样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来直接“挤利”或“让利”,从而调节生产,但可以用税收变动来影响消费,间接地配合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价外税,有利于全面推行增值税,简化计征手续,计税时只要依据购货发票上注明的已纳税额,按照规定的扣除项目扣除已征税额就行了。
价外税也使企业核算成本大大简化,企业只管计算成本和应得利润,税收另在价外考虑。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计算的理解
根据税收征收原理:
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
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
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由于税款=销售款×税率,而这里的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因此,
税款=货款-销售款=货款-税款÷税率
通过上面的等式进行演算,得出税款的计算公式为: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
所以,价内税与价外税的最直接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应用公式的区别:
价内税: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含税价格×税率
价外税: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
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中,增值税采用价外税模式,消费税与营业税采用价内税模式。
要注意,对于同一个业务,如果既要交纳消费税,也要交纳增值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相同的——都是销售款,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还不明白么?那么换个通俗的方式来说:
流转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的,因此购买方支付的金额中包括两部分,一为归销货方的销售款,二为归国家的税款。
在许多西方国家中,购买方在购物时需要同时支付税款,即是这一原理的实际应用。
这里的税款即为价外税。
这种情况下,如某物品标价100元,该货物税率25%,这样,购买方需要支付100+100*25%=125元的款项,才能取得该物品。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所谓的货款中包括了税款在内,购买方无需另外支付税款。
这里的税款即为价内税。
这种情况下,如果物品的标价为125元,货物税率为20%的话,购买方只需支付125元的款项,而销货方需要扣除125*20%=25元的税款后,即125-25=100元才是真正归其所有的销售款。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发现,两种计税模式下的销货方销售款与税款是一样的,分别为100元和25元,购买方支付的全部款项都为125元,而区别仅在于税率的不同,一个为25%,一个为20%。
这就是说,两种计税模式只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对国民收入的分配(税金)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识记要点】
①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在于计算税款的公式不同。
②消费税和增值税的计税基数是销售款。
③价内税和价外税对于销售方来说,销售款和税款都是一样的;对于购买方来说,支付的款项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