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中的价内税和价外税

合集下载

顺加与倒扣价内税与价外税

顺加与倒扣价内税与价外税

什么是顺加和倒扣顺加和倒扣是商业计算毛利、成本、售价的两种方法,现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释清楚,还是举例说明最好。

毛利=(售价-成本)/售价某商品A,成本80元,售价100元,毛利=(100-80)100=20%供应商甲,向零售商供应某商品A,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价定为100元,则供货价为80元。

2、供应商甲供应商品A,以成本价供应,供货价为80。

零售商顺加25%定售价,则售价=80*125%=100元。

毛利仍为20%如何理解解价内税的计税价格公式在我国开征的税种除增值税是价外税,其余的税种(不含附加费)都是价内税。

所谓价内税是指产品的销售价格或劳务的提供价格中已包含了税金的内容,而且这些税金并不单独体现,只以内含的形式出现。

例如,销售卷烟,如果每件的销售价格1000元(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税率为40%,则说明在1000元的销售价格中包含了400元的消费税,而增值税则是在1000元的正式价格之外计算的,因此说,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那么,这里有一个逻辑问题,即在计算消费税的同时,似乎消费税是已知的了,而且计算的消费税是在已含有的400元消费税的计税价格基础上计算的,计算出的结果与内含的消费税恰恰相等,这似乎不可思议,即计算出的结果在计算依据中已经内含了,有点令人奇怪。

这需要我们通过剖析价内税的计税价格公式来理解。

消费税的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应缴消费税=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

例如,某种应税消费品的单位成本为每件500元,利润100元,消费税税率为40%,计税价格=(500+100)÷(1-40%)=1000(元),应缴消费税=1000×40%=400元。

实际上,这400元的消费税在计税价格计算出来以后就已经计算出来了,因为1000元的计税价格减去成本500元、利润100元,就是消费税400元,同时这1000元也包含着已经计算出的消费税本身,即:应缴消费税=(500+100+400)×40%=400元。

价外税、价内税

价外税、价内税

1、价外税:
价内税的对称。

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它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

简介:凡是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

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容易转嫁。

价内税课征的重点是生产者,价外税课征的重点是消费者。

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

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

间接税包括销售税,还有对财产、酒类、进口品和汽油等所征的税。

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等
间接税:
间接税(Indirect Tax) ——“直接税”的对称,政府税收的其中一个分类,是指纳税义务人不是税收的实际负担人,纳税义务人能够用提高价格或提高收费标准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别人的税种。

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等
流转税:
流转税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流转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税收名词解释

税收名词解释

税收名词解释1. 税收: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负担: 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3. 价内税:凡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

4 价外税:凡税金不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而只是作为其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称为价外税。

5. 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与纳税方面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

6. 税基: 即课税基础,是指税制中计算税额的基础或依据,简称计税依据。

7. 边际税率: 是指随着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税基所带来的税收增加额。

8. 免征额: 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9 .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0 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归属于直接税。

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11 间接税:税负能转嫁给他人的税收归为间接税。

12.社会保险税: 是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要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

11.税目: 是指税法对课税对象的细化所形成在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和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13.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

14 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自动地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

15. 税率: 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

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分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分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分
“价”是指销售价款,销售价款中含税就是价内税,销售价款中不含税就是价外税。

例如:增值税是价外税,消费税是价内税,即增值税的计税销售额不含增值税,消费税的计税销售额含有消费税。

举个例子,某种商品既是增值税应税商品又是消费税应税商品,成本40元,利润30元,消费税税率是30%,增值税税率是17%。

因为消费税是价内税,所以销售额中的30%是消费税,而剩余的70%为(成本+利润),反算该商品的销售额就是(40+30)/70%=100,应纳消费税=100*30%=30元。

增值税是价外税,这种“价”是包含消费税额的价,但不包括增值税税额的价,因此应纳增值税=(100+30)*17%。

会计实务: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会计实务: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

关于如何理解消费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价外税是指与销售货物相关的增值税额独立于价格之外单独核算,不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

增值税的应税销售收入中不含销项税额,销售成本中一般也不含进项税额,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当然也不能作为收入的抵减项计入利润表中,因此,所有增值税的计算与缴纳,均与利润表无关。

而作为价内税的消费税不仅应税销售收入中包含消费税税额,实际交纳的消费税也需要记入销售税金中去,交纳的消费税是作为收入的抵减项目计入利润表中,直接影响纳税人最终的利润。

例如,某一般纳税人购入A商品100件,每件10元(不含税),价税合计1170元,用支票支付完毕。

经过生产、加工后,每件销售20元(不含税),全部销售完毕,款已经收到,增值税税率是17%,消费税税率是10%,我们看以下计算:应纳增值税=20×100×17%-10×100×17%=170元应纳消费税=20×100×10%=200元税前利润=(20-10)×100-200=800元我们假设增值税税率为50%,则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20×100×50%-10×100×50%=500元应纳消费税=20×100×10%=200元税前利润=(20-10)×100-200=800元我们再假设增值税税率为50%,消费税税率为20%,则计算如下:应纳增值税=20×100×50%-10×100×50%=500元应纳消费税=20×100×20%=400元税前利润=(20-10)×100-400=600元由上述可见,无论增值税税率如何变化,都不影响企业获得的利润,而消费税税率一旦变化则明显影响企业利润。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中税网:营改增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

中税网:营改增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

中税网:营改增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在线营改增培训|营改增课程营改增之后,曾有酒店企业因为向消费者另外收取6%的增值税,被有关部门约谈,被告知不得涨价。

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导致营改增前后,价格的比较,这一很简单的问题,也有点复杂。

本文试图分析,营改增前后,价格的上涨与下降,成本的增加与减少。

一、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定义根据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将税收分成价内税和价外税,这绝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定义我们分别以营业税和增值税为例,分析价内税和价外税。

1、价内税——营业税税收含在价格里的,称为价内税。

比如营业税,如果营业收入是100元,适用税率是5%,则纳税人应从100元中,拿出5元纳税。

2、价外税——增值税税收不含在价格里,称为价外税。

比如增值税,如果收入是100元,销售的货物适用税率是17%,则应再向购买方收取17元的销项税。

如果购买方就给100元,价税合计100元,怎么办?销项税怎么计算,不是100元直接乘17%,而是将100元分离成不含税价:100/(1+17%)=85.47销项税=85.47*17%=14.53将含税价分成不含税,然后再计算销项税,这充分体现了增值税价外税的特点。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所得税区别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收入中含着营业税,缴纳的营业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所以,营业税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时,营业税是扣除项。

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收入中不含着增值税,所以,增值税(允许抵扣的)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二、价格变动与收入和成本的变动价格变动本来是个一目了然的问题,但是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如何比较价格变动,就有点困难了。

价格的变动标准,有两个角度。

从销售方来看,如果收入增加了,则可以说销售价格上涨了,如果收入减少了,则可以说销售价格下降了。

如果收入没变,销售价格既没有涨价,也没有降价。

从购买方来看,如果成本增加了,则可以说购进价格上涨了,如果成本减少了,则可以说购进价格下降了,如果成本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则购进价格没变。

五大税种计算归纳总结及相关知识(重要)

五大税种计算归纳总结及相关知识(重要)

税法基础知识和常见专业术语一、税法构成要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法律承担者,但并非一定是经济负担者)与负税人(正真经济负担者,在税法中不做明确规定,由什么决定呢?比如说房价高,想通过税法来打压,总打压不下来,所以并不是政府说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就是税负的转嫁。

2.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都站在了代征机关的中间,税款的传递业务)是代征收机构来扣和收,代纳税人去交不同:业务资金的流向的差别我国营业税、增值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都规定有代扣代缴义务人;(资金向外流动付款过程中,扣下一部分去交给征税机关)我国消费税规定有代收代缴义务人。

(收款过程中,再多收一部分金额作为税,然后转手付给征收机关)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最基本的要素)的质与量质的规定性——征税范围——税目量的规定性——计税依据——税基4.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营业税,按行业交通运输业3%,服务业5%等等,17%,13%等)(采用这个税率,收入差距不会有很大变化的,可以鼓励竞争用这个税率,对于企业比较多)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个体,承包绝对数变化),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相对数变化)全和超之分:我国没有全额累进税率,也没用全率累进税率(缩小贫富悬殊,用于个人)定额税率,固定税额,数量,重量,体积等,比如说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平方米)(车按辆,比较简单可行)5.起征点(开始征税达到的起点界限,没达到是不征税,一旦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是全额征收的,而不是超过部分征,只对收入低部分人可以享受,比如个体的增值税、营业税)与免征额(免征的数额,没达到的不征,达到或者超过是按超过部分征收,都可以享受)6.减免税种类税额=税基×税率(1)税额式减免: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企业所得税税额抵免。

(2)税基式减免:国债利息不计入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残疾人员工资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加计100%扣除。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商品价格中包含税费的情况,这种税费被称为价内税。

相反,有些商品的价格不包含税费,需要在结算时额外支付税费,这种税费被称为价外税。

本文将通过一些计算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价内税的计算例子假设某市场上一种商品的售价为100元,其中包含了10%的消费税。

那么,这个商品的税前价格是多少呢?计算方法如下:税前价格 = 售价÷ (1 + 税率)= 100 ÷ (1 + 0.1)= 90.91元也就是说,这个商品的税前价格是90.91元,税费为9.09元。

在购买这个商品时,消费者只需要支付100元即可,税费已经被包含在内了。

二、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一道菜的价格为80元,但需要额外支付10%的餐饮税。

那么,这道菜的最终价格是多少呢?计算方法如下:税后价格 = 售价× (1 + 税率)= 80 × (1 + 0.1)= 88元也就是说,这道菜的最终价格是88元,其中税费为8元,需要在结算时额外支付。

三、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比较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在计算价内税时,需要将售价除以(1+税率),而在计算价外税时,需要将售价乘以(1+税率)。

这是因为价内税是在售价中已经包含了税费,而价外税则是在售价之外需要额外支付税费。

此外,对于消费者来说,价内税和价外税也有不同的优缺点。

价内税的优点是方便,消费者不需要额外计算税费,只需要看到售价就能知道最终价格。

缺点是不透明,消费者很难知道税费的具体数额。

而价外税的优点是透明,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知道税费的具体数额。

缺点是不方便,消费者需要额外计算税费,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

四、结语本文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介绍了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税收名词解释

税收名词解释

税收名词解释1。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运用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3.价内税:凡税金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称为价内税。

4价外税:凡税金不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而只是作为其价格之外的一个附加额,称为价外税。

5。

税收制度: 简称税制,是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与纳税方面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主要包括税收法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等内容。

6.税基:即课税基础,是指税制中计算税额的基础或依据,简称计税依据。

7。

边际税率:是指随着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的税基所带来的税收增加额。

8.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9 .课税对象: 又称征税对象,即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

10直接税:凡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归属于直接税。

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11间接税:税负能转嫁给他人的税收归为间接税。

12。

社会保险税:是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收,它要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资金来源.11.税目: 是指税法对课税对象的细化所形成在具体征税品种和项目。

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和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

13.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运用收政策有意识地调整经济活动的水平,消除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14自动稳定的税收政策:是指税收制度本身能够对经济波动有较强的适应性,税收随着经济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自动地影响社会需求的变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波动。

15.税率:是指政府征税的比率.税率是税收制度得的核心,反映的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制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

16。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种税。

价外税和价内税的区别

价外税和价内税的区别

价外税和价内税的区别篇一:价外税与价内税的区别价外税和价内税是两种不同的税收方式,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价外税和价内税。

首先,价外税是指税金直接由消费者承担的税种。

这种税收方式通常通过向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增加税金的方式进行征收,即拿到手的实际商品或服务价格已经包含了税金。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需要支付的总价已经包括了税金,通常以含税价格的形式显示出来。

而价内税则是指税金由商家自行承担并计入商品或服务的售价中。

这种税收方式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只需要支付标明的不含税价格,实际上税金已经由商家自行承担。

其次,价外税和价内税的核心区别在于税金承担者的不同。

在价外税下,消费者是税金的直接承担者,税金作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一部分被直接收取。

而价内税下,商家是税金的直接承担者,税金被纳入商品或服务的售价中由商家承担。

再次,价外税和价内税在税收管理上存在差异。

在价外税下,税金是通过向消费者收取税款的方式进行征集。

税务机构可以通过监管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为,来确保税金的收取和合规性。

而在价内税下,税金是由商家自主管理和缴纳的,税务机构主要通过税务审计等手段来监管商家是否按规定缴纳了税金。

此外,价外税和价内税在税额的确定上也存在差异。

在价外税下,税额是根据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和税率来计算的,消费者根据购买的商品或服务价格进行税额支付。

而在价内税下,税额通常由商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商品或服务的售价计算得出,并在售价中进行合理的分摊。

综上所述,价外税和价内税是两种不同的税收方式,在税金承担者、税收管理和税额确定等方面有所差异。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区别后,可以更好地理解价外税和价内税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从而更好地进行税收管理和规避税收风险。

篇二:价外税与价内税的区别价外税和价内税是两种常见的税收方式,它们在税金承担者、税收管理方式以及纳税额计算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

税法名词解释1.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的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种税率,税率依次提高,但每一纳税人的征税对象则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于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采用这种税率。

2.起征点和免征额①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②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免征额制度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3.从价税和从量税①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格或金额,按一定税率计征的税种。

②从量税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

4.价内税和价外税①价内税:税金包含在商品价值或价格之内的税。

②价外税: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

5.资源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海域从事应税矿产品开采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课征的一种税。

6.土地增值税对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产权,取得增值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7.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8.车船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暂行条例应缴纳的一种税。

9.印花税是以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应税凭证的行为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10.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价外税是什么意思

价外税是什么意思

价外税是什么意思在我国,“价外税”主要指的是“增值税”,“价内税”主要是“消费税”(常见的税),下面以这两个税为例,解释一下“价外税”与“价内税”。

一、价外税顾名思义,价外税是在商品价格之上征收的税。

也就是说,商品先定价,定价后准备出售时,会要求你缴税。

1979年,中国开始试行征收增值税。

当时市场经济刚刚兴起,增值税的诞生顺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举个例子:老王自己酿了一坛酒,取名“桂花酿”。

九月初九这一天,老王就想把这坛酒拿到集上去卖,于是开始琢磨卖个什么价比较好。

想了一下,买桂花用了60元钱,自己酿酒的工钱就算30元好了,成本就是90元(60+30)啦,干脆凑个整数卖100元,自己赚10元钱的利润。

(这个100元就是商品的定价,成本+利润)。

来到集上,老王摆好摊,把一块写有“100元”的牌子立在旁边,正准备吆喝呢,突然来了1个人。

来者非是旁人,正是税务局的小李。

小李说:“王叔叔,您是在卖酒啊”,老王疑惑不解,“对啊”,小李说:“您打算卖多少钱?”,老王说:“这不写着了吗,100元”,小李说:“行啊,不过您要缴个税,增值税”。

老王说:“交多少?”小李说:“交17块钱吧,不过这17块钱您可以让买酒的人付,您不是卖100元吗,现在别100了,您改成117元不就完了吗”,老王一琢磨,117,交税17,还是剩下100,跟原来一样,还行。

于是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将牌子上的100改成117元。

过了一会儿,老王把酒卖了117元。

17元是增值税,他还有100元的收入。

这个故事就是价外税的解释,就是说商品的价格都定好了,然后针对定好的价格额外征得税,计算公式就是:含税售价/(1+17%)*17%。

一般我们看到的商品价格,除非特别说明不含税,都是含税的。

二、价内税先听故事,再解释。

书接上文。

老王卖了117元,很开心,收拾收拾东西,刚准备离开呢,只听背后有人说话了:“等一下老爷子,事情还没完呢”,老王吓一跳,回过头来一瞧,原来是税务局的小赵。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价内税和价外税是会计中的两种税收计算方法。

首先来解释一下价内税和价外税的概念:价内税指的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将税款计算在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中,也就是说,税款已经包含在价格中。

消费者支付的是税款和商品价格的总和。

价内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税后价格=商品价格/(1+税率)其中,税率是指税款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公司销售一批价值1000元(不含税)的商品,税率为10%。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批商品的价内税。

首先,计算出税款的金额:税款=商品价格×税率=1000*0.1=100元然后,计算税后价格:税后价格=商品价格+税款=1000+100=1100元所以,这批商品的价内税后价格为1100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价外税的计算方法。

价外税指的是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税款与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是分开计算的,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分别支付商品价格和税款。

价外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进行:税额=商品价格×税率税后价格=商品价格+税额同样以这批1000元(不含税)的商品为例,假设税率为10%。

我们来计算一下这批商品的价外税。

首先,计算出税额:税额=商品价格×税率=1000*0.1=100元然后,计算税后价格:税后价格=商品价格+税额=1000+100=1100元所以,这批商品的价外税后价格也是1100元。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是价内税还是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的税后价格都是一样的。

只是在价内税的情况下,消费者只需支付一笔总价,而在价外税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分别支付商品价格和税款。

总结一下,价内税和价外税是会计中的两种税收计算方法,价内税是将税款计算在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中,而价外税是将税款与商品价格或服务费用分开计算。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得到的税后价格都是一样的。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

价内税与价外税的计算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包含了税费,也有一些则是不包含税费的。

这两种价格的计算方式不同,容易让人混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一、价内税的计算方法价内税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已经包含了税费,即税费已经算在了商品或服务的总价中。

在计算价内税的价格时,需要先知道税率,然后根据税率计算出税费,最后将税费加到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

举例来说,假设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税率为10%,那么该商品的价内税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商品的税费为10元(100元×10%),则该商品的价内税价格应为110元(100元+10元)。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某道菜的价内税价格为50元,税率为5%,那么该菜的原价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菜的原价为47.62元(50元÷1.05)。

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价外税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包含税费,即税费需要额外计算。

在计算价外税的价格时,需要先知道税率,然后根据税率计算出税费,最后将税费加到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

举例来说,假设某商品的原价为100元,税率为10%,那么该商品的价外税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商品的税费为10元(100元×10%),则该商品的价外税价格应为110元(100元+10元)。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某家餐厅的菜单上标明某道菜的原价为50元,税率为5%,那么该菜的价外税价格应该是多少呢?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以得出该菜的价外税价格为52.50元(50元×1.05)。

三、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区别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价内税和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但最终得出的价格是相同的。

那么,价内税和价外税有什么区别呢?1. 计算方式不同价内税的计算方法是先将税费算出来,再加到商品或服务的原价上;价外税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商品或服务的原价和税费相乘,得出总价。

增值税、价内价外税

增值税、价内价外税

进绿色经济发展。
数字化转型
03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增值税征收管理流程,
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增值税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税收政策引导企业向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等产业领域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加财政收入
增值税作为国家重要税种之一,能够为国家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收 来源,支持国家经济发展。
增值税的类型
01
02
03
生产型增值税
允许抵扣企业外购固定资 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但不允许抵扣固定资 产的当期折旧。
消费型增值税
允许抵扣企业外购固定资 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并可抵扣固定资产的 当期折旧。
收入型增值税
允许抵扣企业外购固定资 产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但只允许抵扣固定资 产的折旧部分。
增值税的作用
增加财政收入
调节经济
增值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增 值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通过设置不同的税率和征税范围,增值税 可以调节生产和消费行为,促进产业结构 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防止重复征税
促进专业化协作
增值税采用抵扣制度,避免了传统流转税 中的重复征税问题,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 。
税收征管效率。
优化抵扣制度
扩大抵扣范围,简化抵扣流程, 使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抵扣
政策。
电子化申报纳税
推广电子化申报纳税方式,方便 企业进行税务处理,提高税收征
管效率。
增值税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发展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增值税政策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间增值税
政策的协调与统一。

营业税(价内税)

营业税(价内税)

营业税与价内税、价外税的区别根据税收和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是税款包含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之中的税即为价内税,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和营业税。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支付价款时,该价款中已经包含了商家需要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因为商品的定价是一种含税价格。

凡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即为价外税。

如增值税,其价格为不含税价格,买方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除需要支付约定的价款外,还须支付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来的税款,这二者是分开记载的。

一、价内税和价外税的含义1.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如现行消费税和1994年税制改革前的产品税属于价内税。

价内税的采用,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运用计划价格的产物。

价内税的优点在于:流转税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于: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要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所以实行自由价格的国家一般不选择价内税的模式,而选择价外税模式。

2.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含在价格之中,价税分列的税种。

价外税不像价内税那样可以通过变动税收来直接“挤利”或“让利”,从而调节生产,但可以用税收变动来影响消费,间接地配合价格发挥调节作用。

价外税,有利于全面推行增值税,简化计征手续,计税时只要依据购货发票上注明的已纳税额,按照规定的扣除项目扣除已征税额就行了。

价外税也使企业核算成本大大简化,企业只管计算成本和应得利润,税收另在价外考虑。

二、价内税和价外税计算的理解根据税收征收原理:1.价内税是由销售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就是其销售款,而税款包含在销售款中并从中扣除。

由此得出:货款(含税款)=销售款(含税款)→税款=货款(销售款)×税率2.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即货款=销售款+税款。

价内税的名词解释知乎

价内税的名词解释知乎

价内税的名词解释知乎价内税是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中已包含了相关税费的一种形式。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通常并不是无税的,而是包含了相关税费的。

价内税是一种价格标注方式,通过将税费直接计入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中,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无需另外支付税费。

一、价内税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价内税的基本概念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将相关税费直接计入商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中的一种税收方式。

与价外税相比,价内税不需要在商品或服务销售时再向消费者征收额外的税费。

价内税的原理是通过在定价过程中将税费纳入销售价格中,实现了税收的隐性征收。

这种征收方式可以减少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不便,避免了额外缴纳税费的繁琐程序,提高了购买时的透明度和方便性。

二、价内税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便利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无需另外支付税费,简化了交易过程,提高了购买的便利性。

(2)透明度:价内税的方式可以使消费者清晰地了解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真实费用,避免了因额外税费的存在带来的隐性成本。

(3)公平性:价内税可以避免一些商家不合法地逃税,保证了税收的公平性和合规性。

2. 劣势:(1)误导性:对于不了解价内税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所购商品或服务的金额中其实包含了税费而导致被误导。

(2)加重成本:商家在定价时可能会因为预估税费而提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三、价内税的应用场景1. 餐饮业: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餐饮店中,销售的食品价格中包含了相关的餐饮税或服务费,消费者在支付账单时无需另外支付这些费用。

2. 旅游业:在一些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社中,销售价格中可能已经包含了一些相关税费,如旅游税或住宿税等。

3. 烟酒业: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销售的烟草和酒类产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相关的税费。

4. 车辆销售: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购买汽车时的价格已经包含了销售税或车辆购置税。

四、价内税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价内税的适用范围和税率存在差异。

价内税与价外税有啥不一样吗【经验】

价内税与价外税有啥不一样吗【经验】

价内税与价外税有啥不一样吗1、价内税什么是价内税价内税就是税金包含在价格之中,作为价格的组成部分的税种。

在以产品销售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从价定率征收的情况下,价内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格,它等于成本+利润+税金。

价内税的优缺点价内税的优点:税金包含在价格之内,由于价格已定,国家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内税收的比例来调控经济。

价内税的缺点:在实行自由价格的条件下,由于价格比较灵活,而税收则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稳定,把相对固定的流转税含在价格内,会使价格和税收产生相互牵制的作用,双方难以灵活调节。

价内税的计算税款=含税价格*税率2、价外税什么是价外税价外税为价内税的对称。

是指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价税分列的税种。

一般说来,价外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制定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这样国家以流通中商品为对象所征的税款,只能作为价格附加,成为价外税。

价外税的优点价税分开,透明度高,有利于发挥价格和税收各自的独特作用,便于消费者对价格和税收进行监督,同时也便于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价格。

价外税的计算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

由于税款等于销售额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

价外税的计算公式税款=[含税价格/(1+税率)]*税率=不含税价格*税率3、从营改增角度看价内税与价外税总理强调,“实施营改增后,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你有没有思考过,营改增后部分行业税率提高,税负是如何做到只减不增的呢?我们来举个例子:某酒店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销售收入(含税)106万元,同期采购设备、材料等成本支出11.7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为1.7万元在营业税制度下,纳税人当期应缴纳的营业税为:106×5%=5.3万元在增值税制度下,纳税人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为:106÷(1+6%)×6%-1.7=4.3万元同样的收入水平,改革后增值税相比较营业税少负担税款1万元,这就是价内税与价外税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内税如何换算为价外税
造价去研究税法稍微和本专业知识远了点,但算普法教育,知道点税收知识也是一种经验的提升。

下面从几个大家经常提出的问题解释:建筑行业税制改革不管将来如何发展,现在还实行营业税,也就是价内税,但价内税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具体公式应该是税后造价总额=取税基数/(1-税法税率),做为造价人员对此公式都会进行反驳,实际造价金额取费是税前金额*(1+造价税率),但是,请大家再仔细看一下公式,前者是税法税率,而后者是造价税率,就是一个名词的改变,相当把价内税转换成了价外税,税率的价内、价外是如何转换的,继续往下看。

1、材料价里含税了,为什么还要计取税金,是不是重复了?
这里回答得明确一点,绝对不重复!材料、半成品、甚至是象活动家具、电器等成品,里面包含的是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及其附加税费),而建筑行业所交纳的是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虽然这四种统称流转税,但计税的次序是不一样的,在没有特殊注明的前提下,计税公式顺序营业税率*(1+增值税率*(1+消费税率*(1+关税税率)),材料、半成品、还是成品在工业化大生产的流通环节中,按税法规定可能要交纳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到了建筑环节,实际就进行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税法明确规定,增值税在流通过程中只针对增值额部分征
税,在前一个流通环节交的税是可以抵扣的,最终消费者是增值税的交纳人,材料带发票意思就是如果材料卖是100元,增值税就是17元,施工企业购买材料就要花费117元,如果不考虑其他的运输、损耗、搬运、装卸、保管等费用,建设方暂估价材料确认价要按117元认价,而不是100元,所认的117元同样还要继续交营业税,如果前期暂估价材料按100元计入造价,结算时(117-100)*材料结算数量*(1+营业税率及附加),也就是清单和定额里的税率。

2、这是财务人员问的问题:预算里的税收收入怎么和交税额不等?
现在税率改变了,按以前3%的营业税,3%*7%的城建税,3%*3%的教育费附加计算,三项税收及附加合计=3%+0.21%+0.09%=3.3%如果按税法税率计取造价税金,税前造价100万*(1+3.3%)=103.3万,但交税时税法是以造价总额计税,应纳税额就成了103.3万*3.3%=3.4089万元,交完税103.3万-3.4089万元=99.8911万元,这么一返算100万的工程,因因交税施工方赔了1000多元,所以说预算的计价和税率不是3.3%,而是3.4%,下面再看一下计算结果:100万*(1+3.4%)=103.4万,纳税额103.4万*3.3%=3.4122万元,103.4万-3.4122万元=100万,预算计价时把造价中应交税额所交的税自行消化了。

没有人可以随意改变税法,但可以按税法税率倒推计取税率,这是两个概念,倒推计取税率并不违法。

纳税地点在市区的税率(%)=【1/(1-3%-(3%*7%)-(3%*3%)-(3%*2%))-1】*100%=3.48% 县镇:税率(%)=【1/(1-3%-(3%*5%)-(3%*3%)-(3%*2%))-1】*100%=3.41% 农村:税率(%)=【1/(1-3%-(3%*3%)-(3%*3%)-(3%*2%))-1】*100%=3.28%
3、我们交的是5%的税率,为什么审计(或甲方)只计3.48%的税率?
营业税属于地税,地方为了方便计税,对一些小公司企业所得税出台了定率税率,就是按营业额为课税对象,不管利润高低,收取同样比例税率的企业所得税,如果这个税率是1.6%,加上3.4%的营业税就是5%,这个5%税率统称综合税率,造价时,甲方只会对你3.4%营业税买单,不会对1.6%的所得税付款,这就是为什么交的税比得的税多的原因,回去需要花点时间跟老板解释清楚,这真不是造价人员的错,也不是甲方或审计人员的错。

4、我们要对总造价进行让利,是在税前让还是在税后让?
还拿第二题为例,如果总价95折:税前让=100*0.95*1.034=98.23万元;
如果是税后让100*1.034*0.95=98.23万元;
不管在哪让,应纳税额=98.23万元*3.3%,小学数学也很重要。

不管什么税种,都要先确定个纳税基数,这个纳税基数统称应纳税额,税法中的应纳税额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随便一个数都可以成为应纳税额,拿建筑营业税就纳税额来说,就是承发包双方签字确认的结算金额才能被称做应纳税额,不是施工方已发具发票的金额汇总,也不是合同协议书上的白纸黑字金额。

投标方打折方式不管是在什么时间,什么阶段,什么地点,什么比例,应纳税额只有一种解释,应纳税金只有一个数公式=应纳税额*税法税率。

5、甲供材税金怎么处理?
一般生产、流通行业的建筑方,甲供材是要计入工程造价的,因为涉及交工转固的问题,取不到建筑行业发票,他们自购的材料在财务帐务里不容易处理。

在造价时,甲供材其他的费用可以不取,但税金一定要取,公式=甲供材金额*(1+税率)
退甲供材时,可以什么都不留,但税金一定要留下,公式=甲供材领用金额*(1-可留取的费率),因为在退甲供材时间段,甲供材产
生的税金早就交纳一大半了,有些造价人员还要把计取的税金退回去,不是在做赔本买卖吗?
做为造价人员,了解这些税知识足够应造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