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九章 第二节 怎样解图表图像型计算题
高中化学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842c2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c.png)
煌敦市安放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图像题与图表题的解题方法用图表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的基本表达方式,简约化是理科考生该具有的最基本的思维特征,而图表正是化繁为简的妙法。
在这其中,图表型的计算题将数据处理与化学问题融为一体,信息量大,信息加工涉及诸如信息的寻找、选择、整理、重组、用各方面,因此学生普遍反映困难较大。
因此在平时的化学学习中我们自觉地去了解图表所呈的化学含义,掌握化学图表最基本的分析剖析方法,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化学信息,尝试用图表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表述自己的思路与思维的结果。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识表识图能力,更能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与优化自己的思维策略。
下面将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分析,说明对这类问题解决所采取得信息处理方法。
一、据图表中数据计算分析例1.将固体FeC204·2H20放在一个可称量的容器中加热灼烧,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变化,测得数据如下:根据计算分析推理,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25℃~300℃时固体发生变化的反方程式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2)350℃~400℃发生变化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500℃时产物的含氧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写出600℃~900℃时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解析:FeC2O4·2H20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物质。
其性质只能通过类比来推测,解答时主要利用信息类比策略。
将FeC2O4·2H20与硫酸铜晶体作比较,加热时可失去所带结晶水;将FeC2O4·2H20与H2C2O4作比较,加热时能分解。
解题时要将物质性质的推测与数据运用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才能完成解答过程。
(1) FeC2O4·2H20带有结晶水,在25℃~300℃失去的可能是结晶水,也可能是结晶水,若结晶水失去,则:FeC2O4·2H20 FeC2O4 + 2H20 △m180 361.0 (1.0—0.8)=0.20加热减少的质量于所含结晶水的质量,因此推测正确。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38eb1eb4028915f804dc2db.png)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作者:阚和明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12期摘要:图像图表题是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图像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解答的一类试题。
这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普通语言的理解和转译能力,常见的有叙述型图像、图表题;判断型图像、图表题;推理型图像、图表题;计算型图像、图表题等。
解答图像题的关键是要分析辨识图中“起点”“交点”“转折点”等的含义,解答表格型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再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行解题。
关键词:图像;图表;初中化学一、叙述型图像、图表题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说明化学现象或规律,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图表,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
例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二、判断型图像、图表题这类试题是将有关化学现象或规律绘成图像、图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主要是考查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某澄清透明的溶液由碳酸钠、稀硫酸、硝酸铜、稀盐酸四种物质中两种混合而成。
为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取少量该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单位:ml)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请回答:(1)该混合物由和溶液组成。
(2)请说明混合物中不含有另两种物质的原因:点拨:向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起初不产生沉淀,当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为2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稀硫酸,且混合物中一定有物质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且不产生沉淀,结合题目可知该物质为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另一物质应为硝酸铜。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权威资料]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baf5f3915f804d2a16c151.png)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权威资料] 浅谈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解题策略摘要:图像图表题是将化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其他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并将变化过程中的定量(或定性)关系以图像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解答的一类试题。
这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看图、识图、发掘图形的隐含性质和相互联系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对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和普通语言的理解和转译能力,常见的有叙述型图像、图表题;判断型图像、图表题;推理型图像、图表题;计算型图像、图表题等。
解答图像题的关键是要分析辨识图中“起点”“交点”“转折点”等的含义,解答表格型题的关键是要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再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进行解题。
关键词:图像;图表;初中化学一、叙述型图像、图表题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图像、图表说明化学现象或规律,考查学生仔细观察图像、图表,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化学现象或规律的能力。
例1.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二、判断型图像、图表题这类试题是将有关化学现象或规律绘成图像、图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主要是考查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2.某澄清透明的溶液由碳酸钠、稀硫酸、硝酸铜、稀盐酸四种物质中两种混合而成。
为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取少量该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单位:ml)的关系如上图所示:请回答:(1)该混合物由和溶液组成。
(2)请说明混合物中不含有另两种物质的原因:点拨:向混合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起初不产生沉淀,当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为20 ml时,开始产生沉淀,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没有稀硫酸,且混合物中一定有物质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且不产生沉淀,结合题目可知该物质为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另一物质应为硝酸铜。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f301f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c.png)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点归纳规律方法巧抓“6点”突破电解质溶液图像图表数据分析题(1)抓起点,明确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或pH 。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溶质成分和量的关系。
(3)抓“恰好”反应点,溶质的成分、溶液的性质和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4)抓溶液“中性”点,溶质的成分、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过量”点,溶质成分、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6)抓“两倍”点,溶质成分,溶液性质。
思维建模解化学平衡图像题的“五看”“两法”五看⎩⎪⎨⎪⎧看两轴——认清两轴所代表的含义看起点——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看拐点——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看是否是突变点——看改变条件时是否脱离原平衡点判定反应条件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两法⎩⎪⎨⎪⎧先拐先平——判断反应条件的差异定一议二——固定单一条件,讨论另外两个条件变化产生的影响二、专题练习题角度(一) 化学平衡中的图像图表和数据分析题1.(2016·新课标全国Ⅰ,27改编)CrO 2-4和Cr 2O 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 -1的Na 2CrO 4溶液中c (Cr 2O 2-7)随c (H +)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
解析由图中A点数据,可知:c(Cr2O2-7)=0.25 mol·L-1、c(H+)=1.0×10-7 mol·L-1,则进一步可知c(CrO2-4)=1.0 mol·L-1-2×0.25 mol·L-1=0.5 mol·L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014。
答案 1.0×10142.(2016·全国Ⅱ,27改编)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1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1)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有关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
![有关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b65c2b482fb4daa58d4bf0.png)
有关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在《考试大纲》中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储存的能力;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有关图表图形的试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含有图表图形研究,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针对题中图表图形,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利用图表图形解决问题呢?下面我根据这些年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和带高三年级积累的经验,总结了一点处理化学试题中图表图形的处理方法。
图表图形可以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同时也给“出题者”提供了出题载体,有助于考察学生的能力。
这些年高考试题中包含了很多图表图形,比如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表格、图像和实验仪器图等。
这些图表图形应该如何处理是很好完成题目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完成题目,我认为:首先,学生要学会识图,即认识这些图像、表格、结构示意图和实验仪器图等。
让学生知道这些图表图形是什么,才能更好地利用图表图形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要学会分析图表图形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数据、变化趋势、抽象性的、隐蔽性的、复杂性的以及实验装置图形等。
㈠、对于图像题目来说,我们常常采用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即一看——看图像:①看面:弄清纵坐标、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及其他条件变化等,并且要看清楚定量图像中有关量的多少;⑤看是否要做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等。
二想——想规律:如看完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且熟练、准确应用。
初中化学图表题的解答
![初中化学图表题的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48db487231b765ce050814d0.png)
初中化学图表题的解答图表题一般就是给出一幅图表,利用图象、图表的方式来呈现化学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解答的一类试题。
这类习题图文并茂,取材广泛,命题形式多样,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多种形式出现。
解这类试题要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并能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取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然后才能解答。
它是初中化学常见的题型,也是历年中考主要部分,近几年中考几乎每年图表题都在十题以上,因此我们要重视图表题的解答,下面就常见图表题的类型及其解法谈一点看法。
一、与实验仪器、装置及操作有关的图形题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部分,与实验有关的试题大多都与图形结合。
为了更好解答这类习题,首先要加强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各种常用仪器,了解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基本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及有关反应原理等;其次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图形,认真作答。
例1:(201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第12题)某石灰厂需要测定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小刚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来完成实验(杂质不与酸反应):图1(1)仪器①的名称是。
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装置应当选择中的(填“I”或“II”),其作用是。
(3)小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A装置改成右图所示装置,并在反应前、后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解析:(1)题显然是要认识实验仪器;(2)要看清“I”或“II”的不同,即“I”中导管插入液面以下,“II”中导管在液面以上;(3)要了解测定CaCO3的质量可以通过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先测出CO2质量,而空气中的CO2会造成干扰。
答案:(1)锥形瓶CaCO2HCl=CaCl2 H2O CO2↑(2)I充分吸收生成的二氧3化碳(3)排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能被充分吸收二、与坐标图象有关的图形题坐标图像是初中数学重要内容,但化学上有很多问题是以这种坐标图象的形式出现的。
三步解决初中“图象型”化学计算题
![三步解决初中“图象型”化学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ec81f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f.png)
新教师教学教学信息化学计算题是初中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部分的化学计算题会以文字和图形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将这一类型的计算题称为图像型化学计算题。
这一类题型普遍存在于历年中考试题中,笔者对山东、江苏、河北、福建、广州和四川6省的部分中考化学试卷进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此类计算题在2013年中考卷中出现7次,2015年的中考卷中出现6次。
在近几年浙江的中考卷中也呈现出一种增加的趋势 ①,仅2014年就出现5次③,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类题型在初中科学中的重要性[1]。
初中学生在解化学计算题时往往受到思维方式、分析方法、知识面的限制,感到困难重重,而图像型化学计算题结合了图像,更加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更加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这一类题型往往是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教授学生此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有益于学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解决图象型计算题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解题步骤。
第一步:将图像的坐标信息与文字中的物质建立起联系; 解决图像型计算题所需的许多信息来自于坐标图像中,因而首先要明确坐标所表达的横坐标表示的信息,同时要将它题中的文字之间相结合来审题。
横坐标通常是“加入物质的量”、“时间”等,纵坐标通常表示“产生气体的质量”、“产生沉淀的质量”、“反应后装置的质量装置的总质量”、“溶液的pH 值”等。
在不同题目中,图形坐标对应的量通常不一样,所以要根据题目具体分析。
对多数学生来说,这一步的难度通常不大,完成这一步所需要的是细心,切忌凭着过往的经验,匆忙下笔。
第二步:明确题中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计算相关的量是化学计算题中的主体部分,其依据就是根据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原理,因而把题目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部分题目中只涉及到一条化学方程式且比较明显的呈现出来,但更多情况下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需要我们去挖掘、去鉴别,比如验证黄铜的质量分数的时候,只有黄铜中的锌与稀盐酸会发生反应。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92779d848d7c1c709a14507.png)
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江西崇仁二中陈毅武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高考中,出现某些涉及化学平衡图像试题,可以直接考查学生对观察能力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
解图像题离不开识图、析图和解答。
识图是解题的基础,析图是关键,解答是目的。
而由于曲线和图形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隐含的,学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加工,才能总结出其中反映出的规律,提取出与考题有关的信息。
下面分类归纳各类图像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速率~时间图这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反应过程中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逆、动、等、定、变、同”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解这一类题常分三步:①看起点首先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起点应能看出起始加入是只有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还是都有。
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②看变化趋势要看清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分别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变大”和“变小”、变化后是否仍然相等等情况;⑴浓度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⑵温度的影响对于可逆反应,改变温度时,吸热反应的速率受到的影响程度大: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降低温度,v(吸)大减,v(放)小减;⑶压强的影响 a.对于体积可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方程式中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大的一侧,其反应速率受压强的影响程度大。
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气体体积之和(系数和)大的一侧增加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增加的倍数;减小压强,v(正)、v(逆)都减小,气体体积之和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体积之和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b.对于体积不变的气体反应体系,改变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会同等程度的改变。
⑷催化剂的影响使用正(负)催化剂,v(正)、v(逆)都增大(减小)且改变量相等。
初中化学: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
![初中化学: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2d51e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8.png)
初中化学: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一、引言化学图表题是初中化学测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通过图表等形式呈现化学数据和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分析数据,提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推断。
这类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一直是学生感到困惑和头疼的题型。
本文将围绕初中化学图表题的解题策略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
二、审题策略1.明确题目要求:在解题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看清楚题目所给的图表类型、数据来源、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2.抓住关键信息:在图表中,往往会隐藏着一些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解题的关键,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关键信息。
3.关注数据变化:图表中的数据往往是有一定规律的,需要学生关注数据的变化,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解题策略1.判断图表类型:根据题目所给的图表,判断其类型,是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还是散点图等,不同类型的图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也会有所不同。
2.提取数据信息:在观察图表时,要认真提取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并将其记录下来。
同时,要注意数据的单位、数量、变化趋势等。
3.建立假设:在提取数据信息后,要根据所学知识,建立合理的假设,尝试解释数据的变化规律。
4.验证假设:通过分析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如果数据与假设不符,则需要重新建立假设或者更换解题思路。
5.书写答案:在书写答案时,要条理清晰,分点回答,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同时,要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要遗漏重要信息。
四、实例分析以一张表示物质溶解度变化的柱状图为例,要求学生根据图表分析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回答相关问题。
【审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张柱状图,表示某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解题】根据图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该物质在温度从X度变化到Y度时,溶解度从S增加到S'。
化学图表题的分析
![化学图表题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1eec6ce518964bce847c1b.png)
化学图表题的分析
化学图表题的分析与处理
考情深度解读
化学图表题的分析与处理常常又称为“数形结 合”,它是以图象或表格形式给出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或根据题中文字表述描出对应过程的变化图形的试题。 这部分试题与数学的函数和统计的思想紧密相连,因 此考生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数 学中这方面知识的培养,抓住数学知识中与图表相关 的知识点,如数轴的借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 空间想象的能力及不等式的迁移等多方面的知识。本 专题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3. 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 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的思想,以此开 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 简捷的解题途径。可分为利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 求解数”的题目。 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分析 化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定的数学关系(等式、函数、 几何模型、图象关系、不等式、数列、数轴等)用以解题。 二、图表问题解答时的一般思路 化学上有一类题目的已知条件或所求内容是以图象的形式表 述的,这类题型测试目标是:
误;
② 2Al(OH) 3+ Ba(OH) 2 ===Ba(AlO2) 2+ 4H2O,即图中bd 段,Al(OH) 3逐渐溶解在过量的Ba(OH) 2溶液中;从反应方程式可
2+
重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与元素化合物性质相关的图象分析
综合①、②,可以肯定,ad段时,BaSO4的物质的量一定大
于Al(OH) 3的物质的量,即C完全正确。
重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与元素化合物性质相关的图象分析 规律技巧提炼
DB段:H++OH- === H2O BA段:AlO2-+ H++ H2O === Al(OH) 3↓ AC段:Al(OH)3+ 3H+ === Al3++ 3H2O Mg(OH)2+ 2H+ === Mg2++ 2H2O (5)向K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如图Ⅷ所示: OA段:2KAl(SO4)2+ 3Ba(OH)2 === 2Al(OH)3↓+3BaSO4↓+ K2SO4,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 === + 6OH-+ 3Ba2+ 2Al(OH)3 ↓+3BaSO4↓ AC段:2Al(OH)3+K2SO4+ Ba(OH)2 === 2KAlO2+ BaSO4↓+ 4H2O,对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H)3+ SO 2 +Ba2++ 2OH- === 2AlO2-+BaS 4 O4↓+4H2O
(完整word)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doc
![(完整word)初中化学图像图表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88246b7f1922791788e843.png)
中考化学 7 大题型轻松搞定题型复习 (一 )图像图表题一、题型简介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 “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解答图像图表题时, 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 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 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 函数图像型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 学知识结合起来, 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 1 (2014 ·南充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 电解水B .向 H SO 、MgSO 4混合24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D.向接近饱和的 KNO 3氧水在有无 MnO 2 溶液中加入 KNO 3情况下产生 O 2固体思路点拨: A. 根据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关系来分析;B. 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对溶液的 pH 进行解答; C.根据催化剂的作用来分析; D. 根据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
根据曲线的横、纵坐标轴的说明,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的落点的意义,判断曲线所表示的变化关系,是正确答题的根本。
1.把等质量的 X 、Y 、 Z 、 M 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 X 加入到 Z(NO ) 溶3 2液中, M 加入到 YNO 3 溶液中。
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
![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6179d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b.png)
2由于溶液中既有KOH又有CaOH2;则必存 在2cCa2+<cOH的关系;故当Ca2+沉淀完全 后;CO2与OH继续反应生成CO32此时不再 有沉淀产生;曲线上表现为平台;
该题重点考查学生根据相关化学反 应原理结合图表进行分析 推理的能力
例3 02将足量CO2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 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
积v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溶液中离子反 应的原理和反应的进程;同时考查学生形 图形 数数值 象化学现象结合进行分析
推理的能力
溶液为酸性
离子方程式为:
Cu2++2H2O
Cu(OH)2+2H+
(2)理论派可持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2解析: 显然理论派所持观点与Cu2+的 水解平衡有关 依据是:电解时; Cu2+ 在阴极放电析出Cu;随cCu2+降低;水解 平衡向左移动;导致cH+下降;溶液的pH 升高; pH为7时达到最大值
3实验派的结论是______ ;他们所述精确的实验 是通过______来准确测定溶液的;该来自点的理由 是从化学原理加以简述
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
一.概述
近几年来在全国高考题以及 广东高考题 中;数型结合的试题频频出现;成了高考的 热点题型 预计;以后这将是高考考查学生 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
![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4bd54d8d15abe23482f4d38.png)
例9.锌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可发生不同的反应, 其中锌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符合图示(X表示耗去Zn的物质的量,Y表 示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的是( ) (A)Zn+8HNO3(稀)= 3Zn(NO3)2+4H2O+2NO↑ (B)4Zn+10HNO3(稀) =4Zn(NO3)2+5H2O+N2O↑ (C)4Zn+10HNO3(稀) =4Zn(NO3)2+3H2O+NH4NO3 (D) Zn+4HNO3(浓) =Zn(NO3)2+2H2O+2NO2↑
显 然 , BC 段 为 Al(OH)3 逐渐溶解的过程,C点为 Al(OH)3 恰好被过量OH溶解时的情况。1份 Al(OH)3 需 要 1 份 OH- 溶 解,故此时比B点应多消 耗 1/2 份 Ba(OH)2 , 反 应 关 系 为 : NH4Al(SO4)2~ 5/2Ba(OH)2 , 可 算 出 V[Ba(OH)2aq]= 750ml。
(A)Zn+8HNO3(稀)=3Zn(NO3)2+4H2O+2NO↑ (B)4Zn+10HNO3(稀)=4Zn(NO3)2+5H2O+N2O↑ (C)4Zn+10HNO3(稀)=4Zn(NO3)2+3H2O+NH4NO3 (D) Zn+4HNO3(浓)=Zn(NO3)2+2H2O+2NO2↑ 解析:图中显示, n(Zn) :n(HNO3)(被 还原)= 1:2,而A 、 B、 C、D选项中的 该值分别为3:2、 2:1、4:1、 1:2,故选D
化学图形题及其解题策略
一.概述
化学图形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 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题型。它考查范围广, 中学化学中的所有内容,如元素化合物、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 算等均可以此方式进行考查。随着高考改 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 断提高,这种以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 题目不断增多。
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f42e7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1.png)
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方法胡晓杰(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ꎬ江苏南通226300)摘㊀要:图表类型题目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题目类型ꎬ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和文字ꎬ通过图表㊁模型等表达问题解答过程.通过图表问题的解答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ꎬ在图表类型问题教学中ꎬ要求学生认真审题ꎬ仔细观察分析图表ꎬ找出其中的隐含信息ꎬ快速准确解决题目.据此ꎬ文章分析了高考化学中图表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关键词:图表试题ꎻ解题方法ꎻ高考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3)34-0139-03收稿日期:2023-09-05作者简介:胡晓杰(1981.11-)ꎬ女ꎬ江苏省南通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在化学知识学习时ꎬ可以通过微观㊁宏观以及符号三种方式理解ꎬ通过三者之间的联系ꎬ有利于化学思维方式培养.在高考中ꎬ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ꎬ不仅考查学生化学思维和观念ꎬ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ꎬ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概念与理论的同时ꎬ提高其化学核心素养.图表类试题是高考化学的重要题型ꎬ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ꎬ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1实验装置类型试题在此类试题中ꎬ根据基本实验操作内容ꎬ主要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ꎬ同时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实际的解题中ꎬ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装置进行观察ꎬ通过相应的联想㊁对比和分析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化学知识复习中ꎬ教师让学生熟悉此类试题的命题方式ꎬ在实验操作复习时ꎬ让学生注意实验细节ꎬ对实验操作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ꎬ进一步提高此类试题得分数[1].例1㊀在实验室中ꎬ从废定影液中[含Ag(S2O3)3-2和Br-]中回收Ag和Br2ꎬ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在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沉淀Ag+ꎬ经过过滤㊁洗涤㊁干燥ꎬ在经过灼烧Ag2Sꎬ制取出金属Ag.制取Cl2ꎬ将Cl2通入到滤液氧化Br-ꎬ之后使用苯萃取分液.图1所示为部分实验操作ꎬ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㊀㊀).图1㊀Ag和Br2回收实验部分操作图A.在使用装置甲对Ag2S进行分离时ꎬ需要使931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B.装置乙用于在通风橱中高温灼烧Ag2S制取AgC.装置丙用于制备氧化滤液中Br-的Cl2D.装置丁在分液过程中ꎬ需要先放出水层ꎬ之后换个烧杯放出有机层解析㊀装置甲是用于过滤的ꎬ玻璃棒主要是用于引流ꎬ因此ꎬA选项错误ꎻ装置乙属于蒸发操作ꎬ但是ꎬ在高温灼烧时ꎬ使用的是坩埚ꎬ并非蒸发皿ꎬ因此ꎬ选项B错误ꎻKMnO4具有强氧化性ꎬ可以通过氧化浓盐酸ꎬ制取Cl2ꎬ在制备Cl2时ꎬ需要使用固液常温气体制取装置ꎬ装置丙符合实验要求ꎬ因此ꎬ选项C是正确的ꎻ装置丁是分液装置ꎬ在使用分液漏斗对不相溶的两种液体进行分离时ꎬ上层液体需要从下口放出ꎬ上层液体应当从上口倒出ꎬ因此ꎬD选项错误.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此题目看似非常复杂ꎬ主要考查实验中的过滤㊁蒸发㊁气体制取以及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ꎬ应不受试题情境的影响ꎬ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ꎬ分析试题考查的本质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试题.在此类试题解题中ꎬ要求学生分析考查的知识点ꎬ并且联想实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ꎬ确保可以准确解题.2坐标曲线类型试题在高中化学题型中ꎬ坐标曲线类型试题是将数学与化学结合的典型例题.以坐标系作为基础ꎬ利用横坐标与纵坐标表示量的变化ꎬ考查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化学反应原理等知识的掌握ꎬ如元素性质㊁化学反应规律以及有机物结构测定㊁化学反应速率等.在每年的高考试题中ꎬ坐标曲线类型试题较为频繁ꎬ涵盖选择题与非选择题ꎬ需要对坐标系中的点㊁线㊁面进行准确解读ꎬ是题目解答的关键.例2㊀在化学反应X 2Z中ꎬ需要经过两步ꎬ①XңYꎻ②Yң2Z.在反应体系中ꎬX㊁Y㊁Z的浓度c随着时间t的变化如图2曲线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㊀㊀).图2㊀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A.a是X的浓度c随着t的变化曲线㊀㊀B.在t1时ꎬX㊁Y㊁Z的浓度c相等C.t2时ꎬY的消耗速度大于生成的速度㊀D.t3后ꎬc(Z)=2c0-c(Y)解析㊀根据题目可以得出ꎬX是反应物ꎬ在反应中其浓度逐渐变小ꎻY是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ꎬ在反应中ꎬ其浓度先增加后减小ꎻZ是反应后的产物ꎬ在反应中ꎬ其浓度是逐渐增加.根据图中的坐标ꎬ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曲线a表示物质的量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小ꎬ因此ꎬ选项A说法正确.通过对图2分析可知ꎬ在t1时ꎬ三种物种的浓度是一样的ꎬ即X㊁Y㊁Z的c相等ꎬ选项B说法正确.对图进行分析ꎬt2时ꎬ发生的化学反应是Yң2Zꎬ此时ꎬY的消耗速度大于生成的速率ꎬ选项C说法是正确的.根据反应的两个过程分析ꎬ在t3后ꎬc(Z)=2c0-2c(Y)ꎬ因此ꎬ选项D说法是错误的ꎬ正确答案是D.坐标类型试题是将信息通过坐标图象的方式展示出来ꎬ将化学知识简约地表现.学生在解题时ꎬ需要利用适合的方式ꎬ对复杂化学知识进行解读分析ꎬ对图象中的起点㊁拐点㊁交点以及终点进行了解ꎬ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ꎬ和题目信息进行融合ꎬ提炼去有效的题目信息ꎬ对其规律进行归纳总结ꎬ发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ꎬ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在此题试题解题中ꎬ需要将问题和图象结合分析ꎬ提取有用的题目信息ꎬ保证解题更加具有针对性ꎬ避免干扰信息对解题造成影响.0413工艺流程类型试题工艺流程类型试题主要是化学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的相关题目ꎬ考查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化学实验综合能力.在此类试题设计中ꎬ结合流程路线㊁物质转化㊁化学实验以及反应原理等知识ꎬ综合性比较强ꎬ其涉及的化学知识属于基础知识内容.在以选择题类型出现时ꎬ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工艺流程图的认识.以非选择题出现时ꎬ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ꎬ是非选择题的重要题型ꎬ是一个解题难度较大的试题类型[2].例3㊀如图3所示ꎬ图中展示的是一种工业制备无水氯化镁的工艺流程图ꎬ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㊀㊀).图3㊀污水氯化镁工艺流程图A.物质X通常选择使用生石灰B.工业中通常采用电解熔融MgCl2制备金属镁㊀C.在 氯化 时ꎬ发生的化学反应是:MgO+C+Cl2高温 MgCl2+COD. 煅烧 后的产物中加入稀盐酸ꎬ将得到的溶液进行加热㊁蒸发ꎬ可以获得无水MgCl2解析㊀从海水中提炼物质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工艺流程ꎬ此类题目也是学生熟悉的题型.在解此类题目时ꎬ其关键点是理解流程图中的操作.如本题目中的 氯化 .物质X的目的是 沉镁 ꎬ在此操作中有滤液除去ꎬ所以 煅烧 环节是对 沉镁 中的沉淀物进行煅烧ꎬ在苦卤水中添加生石灰ꎬ生成物是Mg(OH)2沉淀ꎬ因此ꎬ选项A的说法正确ꎻ电解熔融金属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方法是用于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制取ꎬ所以在工业上通常使用电解熔融MgCl2进行金属镁制取ꎬ因此ꎬ选项B的说法正确ꎻ根据流程图可以得出ꎬ 氯化 中的反应物为 煅烧 后的产物(MgO)㊁碳以及氯气ꎬ其产物是无水MgCl2和某种气体ꎬ可以推测在 氯化 环节的化学反应是:MgO+C+Cl2高温 MgCl2+CO因此ꎬ选项C的说法正确ꎻMgO和稀盐酸发生反应能够生成MgCl2和水ꎬMgCl2在水溶液中很容易发生水解反应ꎬ生成物是Mg(OH)2ꎬ因此ꎬ对MgCl2进行加热蒸发得到的是Mg(OH)2ꎬ并非是MgCl2ꎬ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此题的答案是D.工艺流程类型的试题ꎬ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ꎬ想要提高学生推理能力ꎬ就要夯实其基础知识.因此ꎬ在高中化学复习中ꎬ需引导学生查漏补缺ꎬ让其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在此类试题解题时ꎬ需要对流程图的每一步进行分析ꎬ明确每一步操作的目的ꎬ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ꎬ能够发现图表类试题是高考化学的必考题型ꎬ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ꎬ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ꎬ也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在解题中ꎬ准确解读图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明确每个数据和操作的目的ꎬ通过分析㊁推理和判断ꎬ完成试题解题.在化学复习中ꎬ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ꎬ提高学生题目信息提取㊁分析能力ꎬ能够有效锻炼其解题能力.参考文献:[1]严文法ꎬ孙婷婷ꎬ李毓婷.近年来高考化学图表类试题命题特点与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ꎬ2022(04):13-16.[2]刘树乾.高考化学试题中图表类试题的考查[J].高中数理化ꎬ2022(06):61-62.[责任编辑:季春阳]1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第九章第二节怎样解图表图像型计算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由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20克,将其投入到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12克B.24克C.36克D.48克
二、计算题
2 . 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 g,把80 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n的数值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计算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
(结果精确到0.1 g)
3 . 小英同学用某铁合金样品做了如下实验:称量11.4g样品,放入质量为40g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加入2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反应完毕后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251g。
求:
(1)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为_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4 . 铝合金的生产与销售是潍坊市一条重要的产业链,为测定某种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所用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该铝铜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5 . 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试求:
(1)m的值为g
(2)12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g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6 . 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样品中钠元素和钙元素的质量比为。
取一定量的该样品,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
请计算:
(1)原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
(2)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7 . 小明在实验室加热57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7.4g。
小明继续加热剩余固体至完全反应,又收集到一些氧气。
为了回收催化剂,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加热后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求解两次总共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两次加热过程中,消耗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将所得溶液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
8 . 如图所示,用干燥的20g的烧杯做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假设稀硫酸反应完全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请计算。
(1)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9 . 为了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和有关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计算: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是_____g.
(2)该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0 .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234
加入样品的质量/g5101520
生成CO2的质量/g 1.54 3.08 4.4m
(1)哪几项反应中盐酸有剩余_______;
(2)m=______g;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11 . 150g稀盐酸跟一定量含少量杂质的石灰石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与反应),生成11g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盐酸跟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求①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②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保留为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