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习题
高中语文 马致远散曲二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马致远散曲二首一、随堂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刹.那/古刹. 阻塞./边塞. 处.心积虑/处.世原则 B .湖泊./血泊. 阿.附/阿.谀 罪大恶.极/深恶.痛绝 C .蹊.跷/蹊.径 殷.红/殷.实 安步当.车/螳臂当.车 D .屏.风/屏.气 复辟./开辟.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主!你是全能的,无所不为....的,因此没有人能够抗拒你的判决和权威。
B .季羡林先生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佛教,又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角度勾勒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轨迹,其论述逻辑分明,平易近人....。
C .这是一座经济繁荣、人烟稠密的城市,粮食货物应有尽有,做生意买卖的,来来往往,不绝如缕....。
D .在旅途中,每当想起被埋在坑洞中的情况,我便胆战心惊,不寒而栗;想到遇船得救,安全脱险,便喜出望外....,感到无限高兴、快乐。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不过,少数地区也出现了不尊重群众意愿,盲目追求参合率,一拥而上搞试点的争功近利苗头,值得警惕。
B .《半月谈》记者在豫皖浙川采访时了解到,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C .每年5月至8月的茂名放鸡岛,海水清澈见底,浅水区的鱼群、珊瑚清晰可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D .德宏州教育工委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全州农村小学实际辍学率近30%,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比例不足70%。
4.在文中①②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__①__,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
__②__,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B.⎩⎪⎨⎪⎧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D.⎩⎪⎨⎪⎧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二、能力提升5.阅读马致远的《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然后回答问题。
新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
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1.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元杂剧和散曲。
元代的戏剧有杂剧和南戏两种类型。
元杂剧角色:旦、净、末、杂。
2.散曲又叫北曲,是元代兴盛起来的一种交新诗体,它有曲调,泛称曲子和剧曲不同散曲只供清唱。
3.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
套数是吸取诸宫调的联套方法,把同一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
可多可少,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用同一宫调连唱的两或三支曲子叫带过曲。
4.元代散曲四大家指马致远、关汉卿、白朴、王实甫。
5.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诞生于中国北方。
它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全各种表演讲唱艺术展而成。
6.元代可分为南北两大戏剧圈,前期北方的活动中心在大都,后期南方的活动中在杭州。
7.杂剧全剧一般由主角唱到底,正末主唱的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8.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9.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水浒戏”。
元杂剧中著名的复仇悲剧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10.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幽魂》。
11.关汉卿杂剧按内容分为:公案剧、爱情风月剧和英雄历史剧。
《救风尘》的主角是赵盼儿。
它有浓厚的喜剧色彩。
12.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
他的历史剧代表作是《单刀会》。
13.《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14.“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剧中的曲子。
15.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源于唐中叶元稹的传奇小说_《莺莺传》_ 。
16.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_晓来谁染霜林醉_?总是离人泪。
17.“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出自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散曲》组合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散曲》组合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金秋,正蟹肥稻熟时节,我在盘锦第一次________了苇草被称为“海”的浩瀚与壮美:无边无际的苇草,森林般茂密,草原般辽阔,积雪般________,波涛般雄浑。
纵横的芦荡间,小船悠悠,快艇疾驶,宿鸭惊起,白鹭翩飞,看去真如一幅________的版画杰作。
A.目睹轻盈波澜壮阔B.感悟皑皑烟波浩渺C.领略厚重气韵蓬勃D.发现纯洁浩浩荡荡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于外地车辆在抓拍区域乱停乱放,交警部门也在考虑采取措施及时提醒,避免再次发生交通违法行为。
B.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C.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越演越烈。
D.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蔗。
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宽容不是忍受。
________,________。
正当的规则是,当自己求自由发展时,________;当自己成了已成势力之后,________。
聪明的批评家属于已成势力的一分子,但同时应有对新兴潮流的理解与承认。
他的批评是印象的鉴赏,________,________。
文学固然可以成为科学的研究,但只是对已往事实的综合与分析,不能作为未来的无限发展的轨范。
①对于他人的自由发展,不可不取宽容的态度②不是法理的判决③不滥用权威去阻遏他人的自由发展是宽容④对于迫压的势力,不应取忍受的态度⑤是诗人的而非学者的批评⑥任凭权威来阻遏自己的自由发展而不反抗是忍受A.②③⑥①④⑤B.③⑥④①②⑤C.③⑥④⑤①②D.①②③⑤④⑥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高中语文 关汉卿散曲二首自我小测(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
关汉卿散曲二首一、随堂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删.除蹁跹.籼.米潸.然泪下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C.飙.升鱼鳔.剽.悍彪.炳青史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红楼梦》从问世起就一直谜团不断。
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它为什么会有众多的版本?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还是锦上添花?这些话题引发了世人旷日持久的争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而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尽管我们破解了许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纷至沓来,我们对它依然惨淡经营。
A.狗尾续貂B.各执己见 C.纷至沓来 D.惨淡经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探春管理荣国府之后,在管理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兴利除弊,连王熙凤也自愧不如。
B.由中影集团投拍,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建国大业》第一次圆了中国影视工作者共同向祖国母亲献礼的梦,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电影崛起的雄姿。
C.我奉劝那些心里郁郁寡欢的人要想开些,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D.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型电视文艺晚会《祖国万岁》日前正在紧张有序地排练之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相比国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目前独具导航和短报文通信相结合的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海洋渔业为例,“我在哪里”,能够使渔民通过船载设备实现自主定位;“你在哪里”,使岸上的人通过监控知道渔船在什么地方。
而在沙漠、山区、海洋等人烟稀少地区进行搜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①已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②也能知道“你在哪里”③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提高抢险救灾时效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导航定位外⑤既能知道“我在哪里”⑥还能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及时报告所处位置和灾情A.⑤①②⑥④③B.⑤②①④⑥③C.②①④⑥③⑤ D.②③④⑥⑤①二、能力提升5.阅读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然后回答问题。
明代戏剧自学习题
明代戏剧散曲民歌自学巩固练习题张天星整理说明:由于明代俗文学繁荣,需要重点分析的经典作品内容较多,而课时有限,故将明代戏剧民歌部分除《牡丹亭》外的内容以习题的形式供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相关后完成,以备巩固之需。
——整理者按。
一、填空。
1、明代戏剧主要有()和()两大部分组成。
2、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和()。
3、朱权的杂剧代表作是(),演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才子佳人风流韵事。
4、朱权的()是兼论戏曲史和曲谱的戏曲理论著作,和《录鬼簿》一起被看做明初最重要的戏曲理论文献。
5、朱有燉《香囊怨》的主要人物是妓女()和秀才(),此外,朱有燉还写了()和()两出起义英雄戏。
6、杨讷()共6本24出,超越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通常规范。
7、王九思的杂剧()是借杜甫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抒发个人不遇的情怀;他的杂剧()开辟了明代单折短剧的体制。
8、康海的杂剧代表作是()。
9、卢员外是徐复祚杂剧()中塑造的典型吝啬鬼形象。
10、吕天成杂剧()抒写敏感题材,冒犯君王威严,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多见。
11、陈与郊杂剧()和()都洋溢着一种祖国难离、游子归根的感情。
12、冯惟敏杂剧()写和尚尼姑相爱还俗成亲的故事。
13、孟称舜杂剧《人面桃花》是根据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改编而成,这该诗全句是()。
14、徐渭杂剧《狂鼓史》主人翁是(),《女状元》主要人物是()。
15、()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
16、玉通和尚和红莲是徐渭杂剧()中的两个人物。
17、明代戏曲的主体是()。
18、弘治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邱濬()是明初枯燥无味的道学戏剧的发轫之作。
19、邵璨的《香囊记》写宋代()和新婚妻子()的悲欢离合故事,开明代传奇骈俪化、典雅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20、嘉靖中叶,()融合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乃至北曲音乐在内的新昆腔,将昆山腔发展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雄踞中国剧坛榜首近三百年之久。
21、李开先()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中林冲落草的故事;《浣纱记》写春秋时()和()的爱情故事;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昆腔传奇()取材于明代反严嵩历史事件。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检测:第四单元+22张可久散曲二首+Word版含答案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他生活坎坷,一生奔波,看惯了世态炎凉。
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浙、皖、闽、湘、赣等地。
他明白百姓的疾苦和世道的险恶,写下了“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卖花声·怀古】》),“比人心山未险”(《【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等名句。
他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
前期,散曲崇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他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最近几天,夜间细读元曲,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唐诗宋词元曲,但元曲远不及前二者声名远播。
曲原是歌咏之作,表现的是画楼红袖酽酒清风明月之下的曲之美。
读元曲,静默地想,歌女吟咏,琵琶为弦,罗袂生香而舞,将是怎样的享受呢?曲成为明志、叙事、表情的一种方式。
说得不恰当点儿,当年的曲有点儿我们现代人用唱歌传情的【课内挖掘】张可久屡试不中张可久四十多岁,还未走上入仕之路,在这以前他辗转奔波,以文会友结交了当时许多有名的官人和学士,并和他们交游唱和,游山玩水,流连于酒筵歌席。
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下诏重开科举。
张可久和许多读书人一样满怀读书人的自豪感和对功名的热切期待。
张可久赶上了科举,参加了科考,其结果仍然是失败了。
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元代的民族歧视政策。
因元代的法律明文规定“人分四等”,汉人、南人居于蒙古人、色目人之下,并规定政府和各级官吏的首要官职不能由汉人、南人担任,尤其是南人,备受歧视。
政府还特别有规定“南人不得登前三名”,广大的南人士子被杜绝在科举大门以外,心中的悲苦便流泻于笔端。
张可久为延揽声誉,求取功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但仕进无望,反而千金散尽,貂裘破敝。
从此之后,张可久走上了为当时一般文人所不齿的幕僚生涯,时出时隐,直至终老。
【课外运用】“松声”元代散曲大家张可久一千本《全元散曲》换不来一部彩电——你对我很黑白地感叹。
彼此一笑,微微地。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单元测试题(10-12)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默写(每空一分,共44分)1.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畔尖山似剑链,秋来处处割愁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9.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水仙子·夜雨》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
这是一首悲秋感怀之作,不但写伤秋的情怀,也包含了羁旅的哀怨,更有对父母的挂念。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水仙子·夜雨的习题赏析等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水仙子·夜雨》原文元代: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水仙子·夜雨》练习题(1)请分析这首曲前三句的意象的表达效果。
(3分)(2)“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亲之情的?(3分)答案(1)(3分)词人选用了“梧桐”、“芭蕉”、“夜雨”这些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表现离愁、客思、寂寥悲伤的意象,来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情景交融,言短意长,生动地渲染了离愁别绪。
(2)(3分)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
遂使此曲更添伤情,深扣人心。
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文已尽而意有余,荡气回肠,引人遐思。
《水仙子·夜雨》赏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
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
白居易:“秋雨梧桐叶落时。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长信秋词》)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梧桐作为凄凉悲伤的象征,给文学赋予了很深的悲情含义。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20.关汉卿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doc
第四单元聆听元散曲用错的“佞言”2013年第5期《小说选刊》所刊中篇小说《暗杀刘青山张子善》中有句话:“那帮唱曲儿的不敢再有一句佞言,只有赶紧紧锣密鼓地再唱。
”其中“佞言”用错了地方。
佞,即用花言巧语谄媚人,如佞人、佞臣。
佞言,就是佞人用来谄媚的花言巧语。
小说中写道: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在吃饭时常常要有人在身边唱曲儿。
有一次,唱曲儿的艺人因嗓子问题想休息几天,结果把刘青山给得罪了。
艺人看场面不对劲,只好继续唱了下去。
从小说中看,唱曲儿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佞言”,最多心有“怨言”罢了。
“佞言”实在是用错了地方。
年合订本,作者:杨西仑——摘自《咬文嚼字》2013相关知识元曲的组成所谓元曲,实际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散曲,一是杂剧。
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分;双方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却各有诗的与戏剧的独立生命。
识记字音咫.尺(zhǐ) 霎.时(shà) 痛煞.(shà)蹁跹.(xiān ) 绮.窗(qǐ) 雕栊.(lón ɡ) 苔痕.(hén ) 砌.(qì) 奇擎.(qín ɡ)“臼”是个象形字,战国石刻文的形体,像舂米的石臼之形,内有齿纹。
本义即为舂米的石臼。
“臼”是定形的、所盛之物不易跳出来的器具,所以引申为陈旧的格调,即如今的“窠臼”。
“臼”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臼”的字大都与臼类或坑类有关,如“舂”“舀”“臿”等。
【双调·沉醉东风】阅读《【双调·沉醉东风】》,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意境】(1)曲中“月亮”有什么特点?蕴含了什么感情?(2)送行女子是怎样一个形象?她的临别赠言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答案:(1)月亮的特点是残缺、多情。
用“月缺花飞”来喻情人的分别,从咫尺变为天涯,借残缺月亮来表达情人离别的伤痛。
(2)送行女子是一个多情而善良的形象。
散曲习题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溪又斜_____________,山又遮,人去也!1、作者是_______,号___________,大都人,是_______朝的_______家、_______的奠基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______。
2、“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从别后说起,点明了所描写的时间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后之情虽只有“一点”,却是“不绝”的。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写来,直抒其_______________的爱情。
3、“凭阑袖拂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想看看情人的身影,可是溪流曲曲折折,高山遮挡了视线,情人已经远去,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
一句“人去也”饱含了______________。
5、这支小令分两层,两层的写法完全不同。
前三句为第一层,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第二层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溪又斜,山又遮”是寓情于景,“__________”句是以叹息_______________;两者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中“四块玉”是曲牌名。
B.“一点”表现出相思之少。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13—15)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默写(每空1分,共32分)1.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5.莫听穿林大叶声,何妨吟笑且徐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记平山堂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7.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跛而望矣,。
1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吹角连营。
第20课 关汉卿散曲二首 学案(含答案)
第20课关汉卿散曲二首学案(含答案)散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一种新诗体。
元散曲是散曲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散曲鉴赏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感知元散曲“雅俗兼备”.“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风格。
其次,还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作家的情感.思想往往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多分复杂的情感,所以始终把握散曲的抒情特点,感知作品不同情感及其表现形态也尤为重要。
第第20课课关汉卿散曲二首关汉卿散曲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关汉卿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认识关汉卿表达的离情别绪和朱帘秀技艺的高超.风姿的秀美以及关汉卿对朱帘秀的深切关爱。
3.了解细节描写和工笔的写法。
4.体会叠声词的运用效果,领会双关语的涵义。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里堤。
注诗题一作金陵图,是指描绘金陵史迹的图画。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霏霏雨下得细密的样子。
六朝如梦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好像梦一般地消逝。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玄武湖边上,六朝时都把这里作为宫城。
诗意解读全唐诗作台城,韦庄另有一首题为“金陵图”,说“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本诗当为题咏台城,是金陵图之一,也是一首凭吊古迹的诗。
台城靠近长江,所以说“江雨.江草”。
韦庄生在唐亡前夕,对于时世的动乱和李唐王朝的日趋衰落,感到担忧和哀叹。
此诗是他的代表作,写得风光如画,情意缠绵,但基调颇为低沉。
首句写景,以江雨濛濛,江草萋萋,创造了一种迟暮的气氛。
次句抒发吊古伤今的感慨,说豪华的六朝却像梦一般地消逝了,只剩下寂寞的啼鸟之声。
三.四句仍以“烟柳笼堤”归结到图中之景上来,用“最是”二字勾勒,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虽没有说出哀愁,却使人感到哀愁。
名句识记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考点演示“鸟空啼”中的“空”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其中的韵味。
答案“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元代散曲试题及答案高一
元代散曲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元代散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散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C. 散曲的创作以诗歌为主D. 散曲的作者多为文人雅士2. 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是()。
A. 李白B. 杜甫C. 关汉卿D. 苏轼3. 元代散曲中,小令的特点不包括()。
A. 短小精悍B. 语言通俗C. 形式多样D. 内容单一二、填空题4. 元代散曲的创作背景是元朝社会经济的________和文化的________。
5. 元代散曲在形式上,小令通常由________句组成,而套曲则由多个小令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感表达。
三、简答题6. 简述元代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论述题7. 论述元代散曲与唐诗宋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主要区别。
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D二、填空题4. 繁荣多元5. 七三、简答题6. 元代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也反映了元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民间生活。
散曲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戏曲和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7. 元代散曲与唐诗宋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散曲的语言更加通俗,更接近口语,而唐诗宋词则更注重文雅和含蓄;其次,散曲的形式多样,既有短小精悍的小令,也有结构复杂的套曲,而唐诗宋词则有固定的格律和韵律;再次,散曲的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唐诗宋词则更多地表现文人的个人情感和理想。
最后,散曲的创作主体多为民间艺人和文人雅士,而唐诗宋词的作者多为文人和士大夫。
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学案(含答案)
第23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案(含答案)第第23课课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山水风光散曲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
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
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杂诗其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注蒂瓜.果.花与枝茎相连处都叫蒂。
陌东西方向的路,这里泛指路。
这两句是说人生在世没有根蒂,漂泊如路上的尘土。
此此身。
非常身不是经久不变的身,即不再是盛年壮年之身。
这句和上句是说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落地刚生下来。
这句和下句是说,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意思是世人都应视同兄弟。
斗酒器。
比邻近邻。
这句和上句是说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盛年壮年。
及时趁盛年之时。
这句和下句是说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诗意解读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应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愿望,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欢作乐。
这一点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中尔虞我诈.追逐名利的恶劣世风分厌倦的情绪的反映。
全诗直抒胸臆,率真感人,风格独特。
当然,诗的最后四句也成了千古流传的名言佳句。
激发人们珍惜年华,不断进取。
名句识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考点演示应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思想答案从后面的四句名句中可知,这首诗有应珍惜时光,不虚度光阴,要积极进取,不虚度年华之意。
但我们联系前面内容,“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诗中同时也蕴含了人与人之间应当和睦团结,相欢作乐之意。
一.作者简介乔吉约1275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惺惺道人。
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既是隐士,也是浪子,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闻名。
其论散曲结构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第四单元过关检测+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揣度./置之度.外称.职/称.兄道弟薄.饼/日薄.西山B.扛.旗/力能扛.鼎行.当/行.云流水绰.约/绰.绰有余C.殉.职/徇.私枉法弹劾./言简意赅.疏浚./日月如梭.D.晦.暗/诲.人不倦揣.摩/惴.惴不安格.律/恪.守不渝答案:A解析:A项,duó/dù,chèn/chēng,báo/bó;B项,káng/gāng,háng/xíng,chuò;C 项,xùn,hé/gāi,jùn/suō;D项,huì,chuǎi/zhuì,gé/k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新的高考模式要求考生复习时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偏科,那种目无全牛....的复习方式,使不少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吃了大亏。
B.在本届大专辩论赛决赛中,滨江大学代表队的辩手们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倾倒了观众,征服了评委,无可争议地获得了第一名。
C.今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张一斌同学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D.刘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推动产品研发、促进市场拓展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答案:D解析:A项,“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此处望文生义。
B项,“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C项,“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地位,放肆、没有礼貌。
句中误作“遇事紧张,不会说话”之意。
D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 张可久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课时训练22 张可久散曲二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付梓/尘滓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肄业/翌日前仆后继/前赴后继B.媒妁/追溯卓尔不群/真知灼见籼米/翩跹强词夺理/强弩之末C.给以/给予遂心如意/半身不遂庇荫/辟邪曲突徙薪/曲高和寡D.飙升/鱼鳔所向披靡/弥天大谎祛除/祓除璞玉浑金/果园苗圃答案:D解析:A项,zǐ,chà/zhà,yì,pū/fù;B项,shuò/sù,zhuó,xiān,qiǎng/qiáng;C项,gěi/jǐ,suì/suí,bì,qū/qǔ;D项,biāo/biào,mǐ/mí,qū/fú,pú/pǔ。
2.填空。
张可久,号 ,庆元人,作品集有 、 等。
答案:小山 《小山乐府》 《张小山小令》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中“ , ”二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2)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
(张可久《【正宫·醉太平】无题》)答案:(1)人皆嫌命窘 谁不见钱亲 (2)清廉贬入睡馄饨二、延伸阅读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 梅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做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①“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②“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 张可久散曲二首 Word版含答案
22张可久散曲二首课时训练22张可久散曲二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付梓./尘滓.姹.紫嫣红/叱咤.风云肄.业/翌.日前仆.后继/前赴.后继B.媒妁./追溯.卓.尔不群/真知灼.见籼.米/翩跹.强.词夺理/强.弩之末C.给.以/给.予遂.心如意/半身不遂.庇.荫/辟.邪曲.突徙薪/曲.高和寡D.飙.升/鱼鳔.所向披靡./弥.天大谎祛.除/祓.除璞.玉浑金/果园苗圃.答案:D解析:A项,zǐ,chà/zhà,yì,pū/fù;B项,shuò/sù,zhuó,xiān,qiǎng/qiáng;C 项,gěi/jǐ,suì/suí,bì,qū/qǔ;D项,biāo/biào,mǐ/mí,qū/fú,pú/pǔ。
2.填空。
张可久,号,庆元人,作品集有、等。
答案:小山《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
(1)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中“, ”二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贪财”的社会弊端,揭露世风败坏的现实。
(2)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
(张可久《【正宫·醉太平】无题》) 答案:(1)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2)清廉贬入睡馄饨二、延伸阅读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咏梅贯云石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做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①“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溪又斜_____________,山又遮,人去也!1、作者是_______,号___________,大都人,是_______朝的_______家、_______的奠基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______。
2、“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从别后说起,点明了所描写的时间和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后之情虽只有“一点”,却是“不绝”的。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的口吻写来,直抒其_______________的爱情。
3、“凭阑袖拂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想看看情人的身影,可是溪流曲曲折折,高山遮挡了视线,情人已经远去,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
一句“人去也”饱含了______________。
5、这支小令分两层,两层的写法完全不同。
前三句为第一层,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第二层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溪又斜,山又遮”是寓情于景,“__________”句是以叹息_______________;两者都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标题中“四块玉”是曲牌名。
B.“一点”表现出相思之少。
C.“袖拂杨花雪”体现了主人公目送爱人的急切之情。
D.两个“又”强调了主人公依依惜别之情。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整首小令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真切、深切的离愁。
B. 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
C.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D. “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时节正值冬季。
C. “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D. 本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散曲。
B. “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 此曲的情感蕴涵在心理和景物的描写之中。
D.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1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分为两层,前三句为第一层。
B.“一点相思几时绝”为小令定下了基调。
C. 小令前后两层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
D.小令的语言通俗浅白却又充满了诗情画意。
13、下令中的“杨花雪”是指()A.飞扬的雪花B.杨花似飞雪C.飞雪似杨花D.雪杨树的花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是小令的作者_______是_______朝的_______家,_______家。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
本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曲名是“___________”。
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开头两句以6个名词并列,绘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日黄昏图,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化静为动,极富动感,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景图。
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__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本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曲子表现暮秋萧瑟冷落的语句是“一点飞鸿影下”。
B. “一点飞鸿影下”以动感打破了画面的沉寂。
C.孤、落、残、老、寒等字营造出村庄寂寥萧瑟的氛围,与白、黄、红等字营造出的缤纷绚烂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
D.本曲写尽秋意,却不着一个“秋”字,笔法自然传神,为元曲中写“秋”的名篇。
6、对曲子的理解鉴赏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曲子。
B.此曲的情感全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
C.全曲写的都是秋天凄清悲凉之景。
D.曲子前后景物和感情对比明显。
7、对本曲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曲的标题。
B. “一点飞鸿影下”一句将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展现了一种鲜活的生气。
C.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游子的落寞D.这首小令将秋日的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堪称写秋之佳作。
水仙子〃咏江南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
1、这首__________(体裁)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仙子”是________,“咏江南”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朝代的散曲家__________。
3、“一江烟水照晴,两岸人家接画檐”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采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
4、“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三句从大处落笔,先写江水,再写两岸人家,最后又回到江上表现秋色的芰荷。
5、“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这两句描写______________,沙鸥飞翔,家家珠帘里飘出香味。
“十里”为_____之词,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美丽的船儿从天边来,酒旗迎风招展,作者的视线跟着画船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之景。
7、“爱杀江南”采用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凸显主旨,又充分表达_____________之情。
8、充分表现江南水乡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水仙子”是这首曲的标题,“咏江南”是本曲题旨所在。
B.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一句点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致。
C. “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江南人家的富庶。
D.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两句描绘出一派祥和之景。
10.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江烟水照晴,两岸人家接画檐”描写的是静态的景色。
B.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描写的是动态的景色。
C.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突出了江南水乡的的幽静美丽。
D. 这首元曲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动中有静,变化有致。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一江烟水照晴,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B. “芰荷”是指荷花。
C.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描写了动态的景物。
D. “爱杀江南”句与全文风格不和谐,使小令主旨弱化了。
1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曲子写的江南秋景,其中写到了江水、芰荷、画船、酒旗等。
B. 有动有静的描写是本曲的一个特点。
C. 曲中只有一句话“爱杀江南”才是作者真正的抒情和评价。
D. 综观全曲写到的色彩很是丰富,岸边人家也成了风景。
《天静沙·秋思》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
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5、《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6、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8、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