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与圆锥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立体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或图片3.练习题和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铅锤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如圆柱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矩形,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侧面是锥形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学分析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展开图、体积计算以及应用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立体图形,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刻,但立体图形的学习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2.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体积公式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圆柱和圆锥。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如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立体图形。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直观感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18-20。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能测量圆锥的高。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形实物或模型,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场景图,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如果让你分类,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2.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特征1.探索圆柱的特征。

(1)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或模型。

(2)学生合作,通过摸、滚、堆,与长方体比较感知圆柱的形状。

(3)交流:说出你认识的圆柱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共三个面)圆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指引说出:圆柱上下一样粗细。

)(4)请一个学生在圆柱上指出圆柱的高。

(5)师生共同作出圆柱的示意图。

并在图上作出一条高。

(6)看示意图或拿一个圆柱形的模型,完整复述圆柱的特征。

2.探索圆锥的特征。

(1)观察模型,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共两个面)(2)师生共同作出圆锥的示意图。

(3)学生讨论:圆锥的高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出:圆锥的高在圆锥的内部,是指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条。

教师在示意图上用虚线作高。

(4)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用尺板、三角板试着量一量圆锥形模型的高。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量高方法的示意图,指出注意点:竖立的尺板要从零刻度线开始计量。

(6)拿模型或实物复述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不选的,请你说出不选的理由。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三周《圆柱和圆锥》丨苏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第三周《圆柱和圆锥》丨苏教版含答案

本周涉及的知识点:《圆柱和圆锥》本周知识要点:1、借助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某一品牌的矿泉水瓶的容积是550mL。

现在瓶中装有一些矿泉水,瓶子正放时水面高度是20cm,倒着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5cm(如下图)。

现在瓶中有多少毫升矿泉水?思路分析:这题需要用转化思想去思考。

经过观察发现,左图中20厘米高的水面以上至瓶口部分的容积,可以转化为右图中上面高5厘米的那部分的容积。

如果把现在水的体积看作20份,那么瓶子的容积就可以看作20+5=25份。

因此,现在水的体积就占瓶子容积的20÷25=45,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出现在水的体积。

解:550×2020+5=440(毫升)答:现在瓶中有440毫升矿泉水。

提示: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左图中20厘米高的水面以上至瓶口部分的容积相当于右图中上面高5厘米的那部分的容积,进而求出现在水的体积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

例1、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量得底面周长是15.7米,深3米。

这个蓄水池的容积的多少立方米?分析:求容积的计算方法和求体积是方法相同,先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出底面积,然后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计算出蓄水池的容积。

解:r:15.7÷3.14÷2=2.5(米)V:3.14×2.52×3=58.875(立方米)答:这个蓄水池的容积的58.875立方米。

例2、一个长是30厘米的圆柱形钢块,如果截成两个小圆柱体后(如图所示),表面积会增加70平方厘米。

苏教版6下第2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6下第2单元《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例1和“练一练”,第13页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体会其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具学具:课件、圆柱和圆锥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课件出示:一组几何体的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

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我们比较熟悉?学生回答。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些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有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的认识圆柱和圆锥】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 认识圆柱的特征。

师: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学生指出来。

师:圆柱体简称圆柱。

结合课前预习,请大家用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滚一滚,比一比等方法研究桌面上的圆柱。

仔细观察圆柱,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①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②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③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汇报:生1:圆柱从上到下一样粗。

生2: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生3: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介绍圆柱(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圆柱直观图):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 两个底面完全相同。

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侧面, 只有一个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江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江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套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1、多媒体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

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

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苏教版(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苏教版(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2)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圆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了圆柱的底面、高以及体积的概念。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圆柱的体积,并引入圆锥的体积概念。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7页的“圆柱的体积(二)”。

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 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圆柱模型、圆柱体积计算器。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圆柱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2. 探究圆柱体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圆柱模型,发现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3. 讲解圆柱体积公式:讲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不同底面半径和高圆柱的体积。

5.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圆柱体积公式:V = πr²h七、作业设计(1)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

(2)底面半径为4cm,高为6cm的圆柱。

2. 思考题:请结合圆柱体积公式,分析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公式。

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将圆柱体积公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2.1节——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我们会深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2. 能够识别和区分圆柱和圆锥;3.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难点:区分圆柱和圆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学具:学生们自己准备的圆柱和圆锥模型,以及纸张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加深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并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特征,方便学生们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圆柱是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矩形的立体图形;圆锥是一个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的立体图形。

2. 请学生们找出身边的圆柱和圆锥,并拍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关于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互相交换解答,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我选择了实物模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对圆柱和圆锥的初步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和圆锥》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圆锥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能正确判断圆柱和圆锥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1、教师准备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以及其他几种形体的实物及模型。

2、学生准备圆柱和圆锥实物。

3、教师准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梯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做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就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记时抢答)随着屏幕上出现一组漂亮的几何图形,一名同学根据已有知识在描述着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学在认真的猜着,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然后屏幕上出现圆柱体和圆锥体,由于学生还没学圆柱和圆锥。

造成下面的学生无法猜出。

此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想深刻认识圆柱体圆锥的特征这一要求。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圆柱和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一)认识圆柱、圆锥。

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实物中的圆柱形物体和圆锥形物体分开。

2、仔细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能在纸上把他们画出来吗?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贴出学生画的立体图)教师:比较这几个同学的画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想象,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立体图形。

那么,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圆柱的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对圆柱、圆锥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接下来咱们再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的看法
课时
—1
总课时
总第:4
日期
教学目的
1、使先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正面和高.
2、使先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聚看法平面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强空间观念,开展数学思索。
3、使先生进一步体验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味和学好数学的决计。
2.找一个圆柱形和圆锥形的物体,指出它的各局部称号
3、完成练习二第三题
四、总结回忆 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看法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和圆锥,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



(第 篇)
2. 提醒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员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入手实际探求特征
〔一〕看法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相互交流,什么觉得.启示先生入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正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员依据先生的回答,
并板书:
底面 2个பைடு நூலகம்面 完全相反 圆
圆柱
正面 1个 曲面
4.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先生明白: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让先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员出示圆柱的平面图形,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教员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先生画高,教员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0 页内容,练习二的1-2 题。

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使学生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和圆锥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形成圆柱和圆锥直观表象。

(1)播放课件,仔细观察影片中的陀螺,有我们认识的哪种形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形体你认识吗?老师注意适时揭示圆柱和圆锥的正规名称。

(2)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

脱去圆柱和圆锥的外衣,它们的空间图形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看。

课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空间图形,并在黑板上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空间图形。

3、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1)学生举例。

(2)小结:可见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和圆锥,我们的生活真是离不开圆柱和圆锥。

4、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2)提出问题:关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注意问题的提炼与筛选。

揭示研究圆柱和圆锥一般先从它们的特征开始研究。

二、观察实物,理解概念。

1、阅读思考完成下面的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1)圆柱和圆锥分别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用手平摸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圆锥下面的面有什么特点?(3)用双手摸一摸圆柱和圆锥的侧面,滚一滚,发现什么?(4)什么是圆柱和圆锥的高?它们的高分别在哪里?各有几条?量一量圆柱的高你有什么发现?2、集体交流,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适时播放课件了解生活中的高不同的说法。

适时板书:.精品文档3、小组讨论: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底面是圆形2个底面侧面是曲面无数条高都有高1个底面1条高1个顶点三、拓展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10 页的练一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苏教版(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苏教版(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苏教版 (9)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九课,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97页的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如何运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柱体积的模型和计算公式的PPT,学生们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引入圆柱体积的概念,例如:一个圆柱形的饮料瓶,它的体积是多少?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

接着,我会给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解释这个公式的含义。

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运用这个公式来计算不同圆柱的体积。

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子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两个圆柱的体积。

1. 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2. 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0cm的圆柱。

答案:1. 体积为282.74cm³;2. 体积为502.4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公式的运用,并通过更多的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研究圆柱体积的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探索圆柱体积的其他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我特别强调了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是因为,只有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圆柱体积的含义,他们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个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二、圆柱和圆锥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重点:指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难点:圆柱侧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圆柱的体积》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锥的体积》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单元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3.圆柱的体积……………………………………………………………3课时4.圆锥的体积……………………………………………………………2课时5.整理与练习……………………………………………………………2课时6.测量物体的体积………………………………………………………1课时序号:2主备人:教学时间:3.7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2.例3,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2题。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

《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探索圆柱和圆锥基本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特征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实物图片若干张;学生准备圆柱形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各一个。

剪下教材第113、115页的图形,同桌两人准备一瓶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组有关几何体的实物图(或实物),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也有圆柱和圆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物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来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哪些特征?隐去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例1的场景图。

提问:在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体,请大家仔细看一看,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根据学生回答,再隐去图中的圆锥形物体)(板书:圆柱)【设计说明: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作必要的准备。

】二、认识圆柱提问: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再问:你知道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吗?出示一个圆柱的实物模型,谈话:我们平时所说的圆柱体,一般就简称为圆柱,我们认识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请大家也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物体,仔细观察圆柱的形状,摸一摸、比一比圆柱的面,看圆柱有哪些特征,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谁来向大家汇报,你发现了圆柱的哪些特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圆柱到讲台前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结: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圆,有一个面是弯曲的。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_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_苏教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_苏教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重点:1.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圆柱体、圆锥体的物体,让学生收集一些圆柱体、圆锥体的实物。

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25、127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做成圆柱体、圆锥体。

一、前提准备1、出示圆柱,圆锥模型,提问,这是什么形体?指出:圆柱体简称圆柱,圆锥体简称圆锥。

2、举例: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学生举例)3、师出示挂图,提问,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这张图上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⑵看书对照你的发现是否正确⑶师指出:图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边说边在图上标出来)提问,圆锥的高有几条?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辨析,这是圆锥的高吗?那你认为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师出示图⑷指出你手中圆锥各部分名称3、比较: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师可引导提问:圆柱和圆柱都有一个侧面,侧面都是一个曲面,为什么圆柱滚动侧面时与圆锥滚动侧面的感觉不一样?三、拓展应用1、练一练:判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2、练习五第二题,连一连。

3、练习五第三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转一转,想象一下,再交流。

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与长方形小旗有什么关系?4、拿出硬纸做的圆柱和圆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记录再自备本上,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3)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3)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3.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2.运用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圆锥的计算,特别是侧面生成图形的绘制。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学内容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3.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4. 教学步骤1.让学生观察教师所带的实物圆柱和圆锥,辨认其基本特征:圆柱有两个底面,底面平行;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尖顶,侧面从底面到尖顶逐渐收缩。

2.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概念,并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示意图,让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理解。

第二课时1. 教学内容介绍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2. 教学目标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

3.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4. 教学步骤1.让学生观察教师所带的实物圆柱和圆锥,并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其半径和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并在黑板上演示如何求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三课时1.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

2.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练习。

4. 教学步骤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内完成相关题目。

2.强调解题步骤与方法。

3.收集、点评学生练习册,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针对六年级下册的圆柱和圆锥章节进行了讲解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实物展示、示意图和公式演示等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记忆。

在练习环节,我教授了解题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都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圆锥的侧面生成图形的绘制掌握不够,需要在下节课中重点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与圆锥
一、本周主要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二、本周学习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 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考点分析
1. 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形成圆柱的面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4.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5. 圆柱的表面积 = 侧面积 + 底面积× 2
四、典型例题
例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和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分析与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面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柱和圆锥除了底面是平面图形(圆)外,都有一个曲面。

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见下表。

例2、求下面立体图形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3厘米直径10米
分析与解:根据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圆柱:底面周长 3.14 × 3 × 2 = 18.84(厘米)
底面积 3.14 × 3 ² = 28.26(平方厘米)
圆锥:底面周长 3.14 × 10 = 31.4(米)
底面积 3.14 ×(10÷2)² = 78.5(平方米)
点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在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时只要按照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例3、判断:圆柱和圆锥都有无数条高。

错误解法:正确
分析与解: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正确解答:错误
点评: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有无数个对应的点,圆柱有无数条高。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顶点和底面圆心都是唯一的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例4、(圆柱的侧面积)体育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5厘米,高是12厘米。

求它的侧面积。

分析与解:

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剪开,将侧面展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因此,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圆柱的高就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即圆柱的侧面积。

解答: 3.14 × 5 × 12 = 188.4(平方厘米)
答:它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

点评: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不能直接求出它的面积。

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也用到了转化的思想。

把这个曲面沿高剪开,然后平展开来,就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圆柱的侧面积。

例5、(圆柱的表面积)做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0.6米,高是1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分析与解:求铁皮的面积,就是求圆柱形油桶的表面积,即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和。

解答:底面积:3.14 ×(0.6÷2)² = 0.2826(平方米)
侧面积:3.14 × 0.6 × 1 = 1.884(平方米)
表面积:0.2826 × 2 + 1.884 = 2.4492(平方米)≈ 3(平方米)答:至少需要铁皮3平方米。

点评: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这儿保留整数,十分位上虽然是4,但也要向个位进1。

例6、(辨析)一个无盖的圆柱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30厘米,高是50厘米。

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用铁皮6123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题目中是做一个无盖的圆柱铁皮水桶,只有一个底面。

在计算铁皮面积时只要用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的面积。

解答:底面积:3.14 ×(30÷2)² = 706.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 × 30 × 50 = 4710(平方厘米)
表面积:706.5 + 4710 = 5416.5(平方厘米)
答: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用铁皮5416.5平方厘米。

例7、(考点透视)一个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是一个边长15.7厘米的正方形。

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圆柱的侧面积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即圆柱的高和底面周长都是15.7厘米。

根据圆柱的底面周长可以算出底面积。

解答:底面半径:15.7 ÷ 3.14 ÷ 2 = 2.5(厘米)
底面积:3.14 × 2.5 ² = 19.625(平方厘米)
侧面积:15.7 × 15.7 = 246.49(平方厘米)
表面积:19.625 × 2 + 246.49 = 285.74(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285.74平方厘米。

例8、(考点透视)一个圆柱形的游泳池,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4米。

在它的四周和底部涂水泥,每千克水泥可涂5平方米,共需多少千克水泥?
分析与解:要求水泥的质量,先要求水泥的面积。

在圆柱形的游泳池的四周和底部涂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一个底面积加上侧面积。

解答:
侧面积:3.14 × 10 × 4 = 125.6(平方米)
底面积:3.14 ×(10 ÷ 2)² = 78.5(平方米)
涂水泥的面积:125.6 + 78.5 = 204.1(平方米)
水泥的质量:204.1 ÷ 5 = 40.82(千克)
答:共需40.82千克水泥。

例9、(考点透视)把一个底面半径是2分米,长是9分米的圆柱形木头锯成长短不同的三小段圆柱形木头,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锯圆柱形木头,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是若干个相同的底面积。

锯成三段,要锯两次,每锯一次增加两个面,锯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3.14 × 2 ²× 4 = 50.24(平方分米)
答:表面积增加了50.24平方分米。

点评:这是一道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题目,对于这一类题目,它的规律就是每切一次就增加两个面。

但切的方式不同,增加的面也不同。

如果是沿着底面直径把圆柱切成相同的两个部分,增加的面就是以底面直径和高为两邻边的长方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