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卡夫卡现代主义特点
卡夫卡的现代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语言的强烈追求。
卡夫卡认为语言是人类行为的基础,是人类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曾多次强调,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作家,首先就要掌握好语言。
2. 对真实的执着追求。
卡夫卡认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小说不应该脱离现实,而应该反映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他曾说过:“我最喜欢的小说是能够反映现实的小说。
”
3. 对技巧的崇拜。
卡夫卡认为,一个好的作家首先要掌握好写作技巧,只有熟练掌握了写作技巧才能够写出好的小说。
他说过:“一个好的作家应该首先掌握好写作技巧。
”
4. 对小说的热爱。
卡夫卡对小说充满了热爱,他曾说过:“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比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要杰出。
”
5. 对人物刻画的喜爱。
卡夫卡对人物刻画颇具天赋,他能够抓住人物的精髓,勾勒出人物的鲜活形象。
他说过:“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掌握好人物刻画的技巧。
”。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卡夫卡的小说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和环境描写的具体性,所有这些特点都是由小说内容的寓意性而来。
为了更好地显示小说的哲理内涵,更深刻地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他习惯于采用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法:一是神秘的象征。
人们常常把卡夫卡的作品说成是一个个象征性的寓言,这说明象征是卡夫卡使用得最多、也是最成功的手法之一。
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一目了然,而是给人一种神秘的印象。
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因与内幕,始终是笼罩在云雾之中。
那个法庭更是带有神秘色彩,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无限的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
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异己力量。
再如《城堡》,小说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是一直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它就是专制政权官僚机器的象征。
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那里。
这象征着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见,卡夫卡对现实的理解从来不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逼真描写,而是借助于一系列象征符号显示出来。
不仅表达多义性,更添了作品虚虚实实、若隐若现的神秘意味,从而令人陷入某种沉闷的奥秘之中。
他是用象征性的隐喻来寄托自己对社会的愤懑,同时也拓展了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读者的想象空间。
二是真实的荒诞。
卡夫卡的小说虽然在整体上是荒诞的,但他的荒诞的整体常常是建立在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之上的。
也就是说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荒诞的,但作为中心事件的陪衬物却是真实可信的。
这荒诞性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
如《变形记》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忽然在一夜之间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审判》中K被荒诞地逮捕,又被荒诞地处死;《判决》中的主人公因顶撞了父亲,就被父亲判处跳河自杀,儿子竟然毫不犹豫地服从了;《饥饿艺术家》的主人公在表演到期时已饿得奄奄一息,但他愤愤不平:为什么没让他继续饿下去? 这种自我折磨也令人费解;《致科学院的报告》中猿变成了人;《城堡》中的主人公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堡,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
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
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如下是有关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卡夫卡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以及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
后世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鼻祖。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深刻地反映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情节中带有荒诞色彩“荒诞”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
他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荒诞意识除了引领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外,还在现代艺术中形成一种普遍的荒诞观念和意识。
这种荒诞感被现代文学家引入创作,就表现为一种20世纪特有的荒诞风格的荒诞文学。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描述了一个个荒诞的情节,在《变形记》中推销员格里高尔的“变形”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形”后,起初也以为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他殷切地盼望今天的幻觉会逐渐消失,他也深信,他之所以变声音不是因为别的而是重感冒的征兆,这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但“变形”却维持到他的生命的终点,死后仍是只大甲虫。
对卡夫卡而言,采用“变形的”手法并非只在于追求神奇,而是在于以此揭示荒诞。
(2)寓言式小说蕴含深刻的内涵作者在《变形记》中使主人公变形而不是成为一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这样就能使人的真实感情暴露无遗。
若是对待一个人,即使对他烦的要命,恨的切肤,至少作为父亲也不可能用烂苹果掷儿子,用脚踩他,妹妹也不可能几天忘了给他送饭。
而现在面对的是一只甲虫,一个不再能用语言表达他的情感的“虫”,所以人就无须用任何虚假的态度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厌恶之感了。
甲虫使他从人的世界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与任何动物没有本质差别的“非人”。
于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就被鲜明而强烈地揭示了出来。
在现代社会里,这种现象似乎太普遍了,以至于人们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里作者却以一个惊人的事件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日常存在。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
论卡夫卡小说的表达艺术【摘要】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的出人意料的情节铺展与荒诞离奇的场景描写以及冷峻而滑稽的文字,常常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才能。
卡夫卡的叙事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本文对其小说中的叙事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一方面他描绘出黯淡、残酷、荒诞的世界景观,辐射出痛苦、惶恐、焦虑、绝望的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冷嘲、怪诞和滑稽的情绪。
【关键词】卡夫卡;表达艺术;真实;荒诞【正文】卡夫卡作为奥地利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
卡夫卡的犹太血统、不幸的童年、狭窄的视野、深刻的思想影响着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卡夫卡的作品不从属于任何主义,但他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在后现代主义中可找到他的作品的影子,同时他的作品又具有不确定性,延展性很强,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卡夫卡。
”卡夫卡写作是把他的哲学意蕴渗入到了作品,而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好完美的体现了他的意图,独特的叙事风格也加重了作品的深邃,两者相得益彰。
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
他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把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密切结合于一体的少数作家中的一个。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把文学当作文学来做,而是把它当作自己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表达方式。
这是卡夫卡小说独特的魅力,与卡夫卡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密切相关。
卡夫卡文学成就主要是通过自己不断探索的创作实践取得的。
他没有,也不想建立什么理论体系,甚至于连一篇像样的有关论文也没有写过。
但从他的日记、书信、札记和谈话中可零零散散地见到他的一些想法,虽不系统,但其基本倾向是明显的。
那就是弃摹写,重表现。
他反对传统的艺术法则,摒弃写实主义的方法,主张通过自我来再造世界。
他把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客观转向主观,从外部转向内心,把创作当作内在的需要。
他觉得心中有个“庞大的世界”急欲“撕裂”,只有创作才能使他一吐为快。
论卡夫卡的思想艺术特征精编版
二、卡夫卡创作的艺术特征
1.荒诞的手法
“荒诞”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着的特征。他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荒诞感除了引领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派戏剧外,还在现代艺术中形成一种普遍的荒诞观念和意识:“把所面对的现实理解为一种不合理状态,不符合逻辑状态的意识”。这种荒诞感被现代文学家引入创作,就表现为一种20世纪特有的荒诞风格的荒诞文学。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西方正处于“上帝”正在死亡、人文观念发生巨变、时代激烈动荡的历史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喧哗与骚动的时代,清醒者看到的是社会的排斥,内心的孤独,群体的冷漠,个体的无助,环境的恶化,心灵的变形,信仰的荒芜,情绪的绝望,意念的癫狂和行为的荒诞。[4]卡夫卡为这部作品取名地洞,正是源于惶恐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个人对于一个理想空间的渴望,也是他源于哲学的思考和映照。这里地洞与人就是一个矛与盾的悖论,是自由与顾虑的双重折磨。
(4)障碍意识
面对冷漠的现实世界,卡夫卡将所见所感都融入到了作品中。卡夫卡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梦魇的世界。卡夫卡曾向雅诺赫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崩溃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一个困惑的世界里,一切都像不能出海的帆船上的桅缆,吱吱扭扭地不停作响。”卡夫卡的这种感受不是偶然产生的,其意识中日益严重的障碍无疑是现实生活在他头脑里一再叠印的结果,其作品有关障碍的描写比比皆是。他的主人公为了正义或辨明真情而奔走,但经常是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越是挣扎,就越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了事,如《审判》中的约瑟夫的结局。在渗透着叛逆思想、倔强地表现了不甘放弃希望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内涵。因此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毁一切障碍”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特点上与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明显不同,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基本上没有进展变化,也缺乏现实主义作家极为重视的环境描写。
作者平铺直叙地在叙述一个内容严厉的故事,语调平淡冷峻,很难遇到绘声绘色的描述。
而且,故事本身和人物的遭受往往虚虚实实,飘忽不定。
总之,卡夫卡的小说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详细性。
小说一般不交代详细的地点,没有准确的时间,也不说明详细的社会背景。
全部这些特点都是由小说内容的寓意性而来。
卡夫卡的小说是寓言小说,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包蕴其中。
在卡夫卡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诞的、可怖的、令人苦痛和无望的。
世界上的一切都被一种力气巨大的权威所掩盖。
这个权威高高在上,神奇莫测。
它使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这是一个不行理喻的世界。
卡夫卡小说中那种滞重、淡漠和沉闷的气氛,和这样的一个世界正相对应。
为了更好地显示小说的哲理内涵,更深刻地表现世界的不行理喻,他习惯于采纳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象征。
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因与内幕,始终是掩盖在云雾之中。
那个法庭更是带有神奇颜色,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无限的权力,能打算人的生死命运。
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异己力气。
再如《城堡》,小说中那个时隐时现、神奇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是始终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它就是专制政权官僚机器的象征。
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那里。
这象征着专制统治者与一般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行逾越的鸿沟。
二是荒诞。
这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消失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状况。
这里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变形记》中人突然变成甲虫,《致科学院的报告》中猿变成了人,《审判》中K被荒诞地逮捕,又被荒诞地处死,《城堡》中的仆人公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堡以及《判决》中父亲判决儿子自溺和儿子执行判决等等,都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
卡夫卡的小说是如何在荒诞的情节中体现真实的社会内涵
卡夫卡的小说是如何在荒诞的情节中体现真实的社会内涵导语:卡夫卡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生前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业余作家,可是等他去世很多年后,他的作品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使用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展现了现代人的异化现象。
他开创了新的文学思潮,被很多新的文学流派奉为文宗。
一、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点卡夫卡的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的模式,但是和现实主义小说也具有很大的区别。
卡夫卡的小说情节带有明显的荒诞色彩,在故事中,并没有明确地交代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身份,并且故事发展不受到时空的限制。
同时,小说的气氛也扑朔迷离,厄运往往没有预告和铺垫,就突然降临到了主人公的身上。
主人公经常会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麻烦给纠缠住,并且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都无法摆脱掉这个麻烦。
为了解决麻烦,主人公往往会进行长时间的努力,但是与主人公想象的不同,这些麻烦怎么努力都无法解决,甚至还会遇上更多的荒诞的麻烦。
主人公最后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绝望境地,并且最后的结局也以悲剧而告终。
从艺术上分析卡夫卡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的小说情节并没有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人物性格的描写也比较单薄,甚至缺乏发展变化。
环境描写也缺乏准确性和具体性,也没有生动的景物描写。
但是这些荒诞的事件使得小说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而作者平淡、滞重的语言风格,更是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卡夫卡还在世的时候,人们并没有十分重视他的小说。
他去世很多年之后,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逐渐意识到了,卡夫卡的小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新颖创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卡夫卡的小说在荒诞的表面之下,具有深刻的寓意。
小说主人公孤独、失落、恐惧感受,真实地再现了现代人的困惑感与危机意识,具有引人发省的力量。
卡夫卡的小说大多数都是寓言式的小说模式,这一类的小说并不要求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但是要求小说中要包含有深刻的内涵。
在卡夫卡的理解中,世界是荒诞而绝望的,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被某种巨大的力量和权威笼罩着。
卡夫卡创作特点
卡夫卡创作特点
1.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充满荒诞感,就像《变形记》里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大甲虫,这多荒诞啊!这种荒诞难道不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吗?它就像是把你带入了一个完全陌生又奇幻的世界。
2. 他特别擅长营造那种压抑的氛围,好比《审判》中主角始终被莫名的力量笼罩,那种压抑感是不是快透不过气来了?这感觉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
3. 人物的异化在卡夫卡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你想想啊,《城堡》里的 K 对城堡的执着追求,不就像我们有时候对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的疯狂渴望吗?这是多么独特的写法呀!
4. 卡夫卡的故事走向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像走在一条曲折的小路上,不知道下一个拐弯会遇到什么。
比如在《在流放地》中,结局的反转多让人惊讶呀!这简直就是在挑战你的思维极限。
5. 象征手法也是他常常用的哦,《饥饿艺术家》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艺术家和饥饿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象征,这就好像一道光,突然照亮了你心里某个隐藏的角落。
6. 他的文字有着一种魔力,能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就像陷入了一个深深的漩涡。
看看《美国》这本书,是不是一读就被吸引住了,很难再出来呀!
7. 卡夫卡创作的世界是那么独特又迷人,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和深刻的内涵。
他就像是一个文学的魔法师,用他的笔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作品。
我觉得我们真应该好好去感受他的创作特点,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卡夫卡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特点/风格
描述
整体暗示象征
卡夫卡的作品常常具有整体性的象征意义,通过文字表面及虚幻离奇的情节,揭示深层的思想内涵。例如,《城堡》中的城堡象征着专制政权官僚机构,体现了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的鸿沟。
荒诞性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荒诞的特点,情节和人物行为违反常情与理性。如《变形记》中人突然变成甲虫,这种荒诞的情节源于作者对“世界是荒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在写他自己,表现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人物往往与作家本人有着相似的人格属性和心理特征。
他善于将最令人难以置信、无法解释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让荒诞悖理与合情合理、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神秘、梦魇般的非现实感。
语言冷峻、客观、单调
卡夫卡的语言风格冷峻、客观、单调,他善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叙事,将悖谬与现实巧妙结合,形成独特的“卡夫卡”式风格。
独特的讽刺
卡夫卡的讽刺手法独特,主要通过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来实现。例如,《审判》中的K越是挣扎,陷得越深,这种讽刺让人物陷入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
叙述简洁、平淡
卡夫卡的小说放弃了细腻繁琐的描写,采用简洁、平淡、冷漠的笔法,这种叙述方式恰当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痛苦、困惑,并形成了独特的叙述风格。
化奇异为平凡
简述卡夫卡创作特色
简述卡夫卡创作特色摘要:一、卡夫卡的背景与创作风格二、卡夫卡作品的主题与特点三、卡夫卡的文学影响及后世评价正文: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创作特色在20世纪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卡夫卡生于捷克布拉格,他的创作受到德国文学、犹太文化和神秘主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虽然卡夫卡的作品数量有限,仅出版了部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变形记》、《审判》和《城堡》等,但他的作品却给世界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卡夫卡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
他的小说常常描绘一个充满荒诞和绝望的世界,人物角色陷入无法逃脱的困境,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卡夫卡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刻画,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未知和无力改变命运时的恐惧和无助。
这种恐惧和无助的感受,成为卡夫卡作品的标志性特色。
卡夫卡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诸如城堡、地洞、变形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这些象征符号既是卡夫卡内心世界的反映,也是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解读。
这些象征符号赋予了卡夫卡的作品以深刻的哲学内涵,使其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现象。
卡夫卡的文学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在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派文学的开山鼻祖”,他的创作对存在主义、荒诞派等文学流派产生了直接影响。
同时,卡夫卡的作品也被视为人类面临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思考,对当代文学和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卡夫卡以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既揭示了现实世界的荒诞性,也体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恐惧和无助。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1. 引言1.1 卡夫卡小说中荒诞特征的定义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特征指的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荒谬、荒诞、荒诞不经的情节、人物和言行。
这种荒诞特征常常表现为无法理解的逻辑、荒谬的环境和荒诞性格的人物,让读者感到困惑和迷茫。
卡夫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无法解释的事件、怪异的人物和荒谬的发展,体现了荒诞特征的鲜明特点。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荒诞特征常常体现为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渺小和无助,以及命运的无常和不可测性。
这种荒诞特征是卡夫卡小说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他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通过荒诞特征的运用,卡夫卡创造了一个充满谜团和挑战的文学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学体验。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荒诞特征不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更是一种思想表达的方式,通过荒谬、荒诞的情节和人物,卡夫卡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命运的无常和现实世界的荒谬之处,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1.2 荒诞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荒诞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的发展。
荒诞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挑战了读者对现实的认知,引发了对存在意义和人类命运的探讨。
荒诞主义作品常常通过夸张、矛盾和荒诞的情节,揭示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荒谬。
卡夫卡作为荒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小说中充满了荒诞的元素,如变形虫、官僚主义等,引发了关于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荒诞的描绘,卡夫卡探讨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无力感,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荒诞主义在卡夫卡小说中的运用,不仅为文学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也激发了读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思考。
在当代文学中,荒诞主义的影响依然存在,许多作家受到荒诞主义的启发,创作出具有深刻寓意的作品,通过荒诞的手法揭示人类内心的复杂和抉择。
荒诞主义在文学中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它为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2. 正文2.1 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场景卡夫卡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各种荒诞场景,这些场景常常让读者感到不可思议和荒谬。
卡夫卡文学创作及艺术特色
卡夫卡文学创作及艺术特色1.评价卡夫卡是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被公认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而西方世界之所以对卡夫卡发生浓厚的兴趣,与西方社会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法西S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动荡局势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从卡夫卡的小说中找到了所谓“现代人的困惑”,人们也从卡夫卡作品的多解释性中,去认识自己和人类社会。
因此,在西方社会中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2.小说创作(1)生前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判决》、《司炉》、《变形记》、《在流放地》;以及短篇集《观察》(又译《沉思》,包括日常生活速记、散文、小说18篇)、《乡村医生》(包括14篇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包括4篇短篇小说);另有《骑桶者》等4篇短篇小说散见于报刊,但未收在集子中。
这部分加在一起约44篇。
(2)生前没有发表过的短篇小说:计有《一场斗争的描述》、《乡村教师》、《地洞》等约34篇,其中有一部分没有完稿。
(3)生前没有发表过的3部长篇小说,即《美国》、《诉讼》、《城堡》。
3.短篇小说(1)揭示社会现实的荒诞、非理性,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
卡夫卡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现人完全屈服于存在的威力之下,这方面《判决》和《乡村医生》具有典型性。
①《判决》不仅表现了对“原父”的恐惧感,也表现了对家长制的奥匈帝国的不满;与此同时,卡夫卡通过这个奇怪的故事,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荒诞、非理性。
②《乡村医生》中,卡夫卡把现实的与非现实的、合理的与荒诞的结合起来,造成一个非理性的气氛,象征着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人的自我存在的痛苦和原罪感。
(2)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
《变形记》是反映这个主题的重要代表作。
卡夫卡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一只甲虫后的思想和活动,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骑桶者》、《饥饿艺术家》都是描写异化现象的杰作。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
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级别:专业: 汉语言文学函授站点: 运城******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正文 (3)摘要 (3)(一)真实的荒诞与神秘的象征 (5)(二)逼真的细节 (8)(三)独特的叙述视角 (11)参考文献 (15)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摘要: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的出人意料的情节铺展与荒诞离奇的场景描写以及冷峻而滑稽的文字,常常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才能。
卡夫卡的叙事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本文对其小说中的叙事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一方面他描绘出黯淡、残酷、荒诞的世界景观,辐射出痛苦、惶恐、焦虑、绝望的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冷嘲、怪诞和滑稽的情绪。
关键字:卡夫卡;表达艺术;真实;荒诞卡夫卡作为奥地利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
卡夫卡的犹太血统、不幸的童年、狭窄的视野、深刻的思想影响着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卡夫卡的作品不从属于任何主义,但他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在后现代主义中可找到他的作品的影子,同时他的作品又具有不确定性,延展性很强,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卡夫卡。
”卡夫卡写作是把他的哲学意蕴渗入到了作品,而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好完美的体现了他的意图,独特的叙事风格也加重了作品的深邃,两者相得益彰。
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
他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把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密切结合于一体的少数作家中的一个。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把文学当作文学来做,而是把它当作自己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表达方式。
这是卡夫卡小说独特的魅力,与卡夫卡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密切相关。
卡夫卡文学成就主要是通过自己不断探索的创作实践取得的。
他没有,也不想建立什么理论体系,甚至于连一篇像样的有关论文也没有写过。
但从他的日记、书信、札记和谈话中可零零散散地见到他的一些想法,虽不系统,但其基本倾向是明显的。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文学特点
论卡夫卡小说中的文学特点佛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十分杰出的代表,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十分强烈的现代主义意识。
卡夫卡通过文学作品的方式,将自身的现代主义情绪表现出来,带给了读者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在实际中,对卡夫卡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时,就需要深入感悟其文学作品中的现代主义特点,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把握卡夫卡文学作品特点。
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标签:卡夫卡;小说;文学特点;现代主义前言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文学作家之一。
在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中,深刻揭示了19世纪由于工业文明发展而引起的异化现象。
这也使得卡夫成为了西方新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戏剧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奠基者。
在进行卡夫卡文学作品鉴赏时,需要对其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特点进行剖析,只有把握了卡夫卡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意识,才可以更好的理解其文学作品内涵。
1.现代主义的相关概述对于现代主义,并不是某一种文学流派、一种创作主张,而是由诸多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形成的一种文艺现象,其涉及到美术、文学、建筑等多个领域。
现代主义也可以被称作是现代派,卡夫卡文学作品属于现代派中的“表现主义”流派,其认为,人依靠感官认知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偶然的,是不真实的,不能看做是文学创作的对象。
其反对注重形式的印象主义写作,也不提倡琐碎的自然主义写作,认为文学应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人的灵魂、内心真实情感进行揭示。
因此,在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中,会着力表现人在社会中的陌生、恐惧、孤独,作品大多显得灰暗、阴冷。
2.卡夫卡小说中的文学特点2.1细腻的内心世界挖掘对卡夫卡的小说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任何一部都是指向了作家的内心,在处理人与外界关系上,卡夫卡更加看重个体的价值及内心。
卡夫卡認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于对主题思想的细致挖掘,人的主观臆想、生存体验是事物的本质,作家应该努力表现这一本质。
因此,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很难找出具有显眼的时代标志,反而像是一个个置于四海的寓言,读者不管身在何处,都能从中读出自身的不安、迷惘。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弗朗茨·卡夫卡20世纪奥地利德语小说家。
他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见仁见智。
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本文将结合卡夫卡的部分作品来论述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征。
1、卡夫卡小说情节中带有荒诞色彩,为了表现世界的非理性和存在的痛苦无望,卡夫卡把荒诞作为他的最基本的艺术方法。
“荒诞”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创作主题之一, 也是卡夫卡小说最显著的特征。
所谓“荒诞”是指关于事情的大框架是荒诞的,而具体细节描写却是真切的。
如《城堡》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来说一直是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
城堡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就是走不到那里,但进城堡的具体细节描写却是具体真切,这种情况是荒诞的。
2.怪诞,即改变事物原来的形态,使之怪异。
卡夫卡认为艺术应该“给人以另一幅眼光”而不能像“照片”那样成为让人看不见“真实”的“铁制的窗板。
”怪诞强调的是细节;而荒诞则是指小说的情节。
例如在《变形记》中,人变成了大甲虫,却仍具有人的思维。
作者旨在以这种怪异引起人们的惊异感和距离感,达到使人深思的目的。
卡夫卡的不少短篇小说以动物为主人公,但它们的心理活动仍与人一样。
卡夫卡认为,动物没有被文明粉饰过,它们较之人显得更单纯,更具原生性,因而通过它们更能表现真实。
这种写法也是比较怪诞的。
3.悖谬也是卡夫卡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荒诞性虽是卡夫卡的艺术特色之一,但他并未止于荒诞。
如果再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作家还运用了悖谬的手法。
他所叙述的事情初看起来是荒诞不经和自相矛盾的,但细想一下就会看到其中包含着某种真实性。
表面上是“非”,实际上却是“是”,即似非而是。
在卡夫卡的创作中用这种手法所写的内容大量存在。
如小说《审判》第9章《在教堂里》的“在法的门前”那一段就相当典型。
农民为进法律之门等了多年,在等待期间,门卫还给他一把小矮凳,和他拉家常,并告知这是专为他设的门,但他就是进不去。
论卡夫卡小说整体艺术特征
论卡夫卡小说整体艺术特征论卡夫卡小说整体艺术特征卡夫卡是20世纪小说史上伟大的作家,而且尤其在揭示现代主义这一新的文学创作主题中的作用及地位,举足轻重。
同时也是20世纪文学创作中首次将人的个人命运与复杂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从而传达人类精神的作家。
卡夫卡的作品大多在传达一种深刻的寓意,即人在生存的世界中人面临的各种逆境或变异。
卡夫卡通过小说精准的表达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人如何在现实与想象中去扮演一个角色。
从而表达出人在现实面前将遭遇怎样的挑战与牺牲,卡夫卡某些作品通过童话般的故事,其中不乏尖锐的讽刺来揭示一种主体,寓意深远,发人省思。
卡夫卡的写作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心理学的那种潜意识的自由发挥的写作,因为卡夫卡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与想象的空间。
他的作品紧紧的围绕在以人为活动中心的周围,将个人的一种经历或感受紧紧的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去传达一种意识,什么意识?人在现实面前的一种痛苦,或者是寂寞,或者是空虚。
他用一种超现实的眼光去审视着一切,去注视着一切,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的事。
这种极具个人化的张扬与紧张生活的记录与全部,远远高于生活本身,高出实际很远。
他用一种永远是尖锐的那种灵活的姿态,去面对现实,去勾画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一切。
他的艺术和表现,常常给我们一张张清晰而陌生的面孔,这张面孔朝着夜晚,那些夜晚的思想就茫茫的侵来,寒冷的感觉瞬间就会袭遍全身,几乎要将人摧垮。
卡夫卡的作品,时时处处在透露出一种现实世界对灵魂的侵扰是连续不断的,几无中断,有时压抑得人快要窒息喘不过气来。
但是,卡夫卡通过艺术再造完美,将这种冷酷的侵扰一波波转化到梦想的奇幻的世界中去,从而变得精疲力竭,仿佛一个废弃的中转站。
他用一种奇特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这种满足我们又只能通过其作品夸张的手法,酣畅淋漓的去体验。
卡夫卡的作品始终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个人的命运永远是悲剧性的。
一种被时间所消磨的易耗品,但这个易耗品又是一个活动的物体。
简论“卡夫卡式”美学特征
简论“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姓名:***考号:0067考区:文山市指导教师:简论“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姓名:王绍江考号:0067 考区:文山市摘要: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折射着“现代人的困惑”,一篇篇表达了人的孤独感与恐惧感、表现了荒诞和异化的主题并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小说,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式”的美学特征。
如:借一只人化了的鼹鼠,为了保存自己,抵御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恐惧心理和生存环境的非理性的短篇小说《地洞》(1923);通过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悲惨遭遇及悲惨结局,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1915);写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并杀害的银行职员约瑟夫·K的《诉讼》(1913);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进退不得,最后精疲力竭而死的长篇小说《城堡》等。
本文试通过对“卡夫卡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卡夫卡式”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卡夫卡荒诞孤独恐惧异化象征自传色彩荒诞作为一种现代审美形态,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荒谬性和无意义,具有象征性的审美意象和怪诞的表现形式。
卡夫卡的作品无一不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矛盾,表现荒诞和异化的主题,表达人的孤独恐惧感,并运用怪诞、象征和具有浓烈自传色彩的艺术手法共同构成了“卡夫卡式”的美学概念。
一、“卡夫卡式”的思想特征第一、权威不可抗拒。
在卡夫卡的意识中,始终被一种无处不存在的、强大却又无法抵御的异己力量——权威笼罩着,这种思想意识在《城堡》和《诉讼》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现的都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领域中“异化”了的现象。
《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于一个冬日的早晨,孤身一人,踏着积雪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坐落于城堡脚下的一座小山村,并去城堡请当局批准其在该村安家落户,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直到精疲力竭而死也未能如愿。
简析卡夫卡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doc
简析卡夫卡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简析卡夫卡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导读:【摘要】弗朗兹·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
他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尤其是他的《审判》《城堡》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许多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竞相探索他那独特的艺术手法,诠释他创作思想的奥秘,形成了一股“卡夫卡热”。
【关键词】卡夫卡;沉重感;象征性;荒诞性卡夫卡的作品中有很多“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他在选择作品题材的时候总是喜欢选取那些赋有沉重感和厚重感的作品题材,这样,其作品的主题很多是揭露人生的苦痛。
卡夫卡往往在作品中揭示了现实的荒诞性、非理性和自我存在的徒然无望、苦痛和孤独感,作家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体悟成功地融入作品里,作家所做的尝试激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和在美国出现的“黑色幽默”小说等文学流派,这些足见其小说的影响力之巨大。
卡夫卡的小说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一方面,是因为其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其小说中独特的艺术手法。
其小说中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对作品的内涵也有着生成作用。
换言之,其小说实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不确定性中的深刻性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特点上与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显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说里没有跌宕起伏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基本上也没有明显的发展变化,此外,小说里也缺乏现实主义作家极为重视的小说六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
只是平铺直叙地在讲述一个内容严肃的故事,他的语调平淡冷峻,我们在阅读时很难碰到绘声绘色的描述。
而且,故事本身和人物的遭遇往往虚虚实实,飘忽不定。
总之,卡夫卡的小说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
小说一般不交代具体的地点,没有确切的时间,也不说明具体的社会背景。
但是这并不代表小说是没有内涵,是作家“信笔胡写”的,恰恰相反,其小说所展现的这些特点都是由小说内容的寓意性在背后统领着的。
卡夫卡式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
卡夫卡式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
1、荒诞下的细节真实。
如《生死不明的人》卡尔的遭遇,揭示西方人生存状态;《诉讼》每个细节都显得比较荒诞和不可思义;《城堡》《美国》和《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都贯穿着社会批判主题,正因为这一主题所以细节就比较真实。
2、怪诞:《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虫,引起别人的讨厌,最后产生了消灭自己的决心,虽然情节显得怪诞、奇怪,但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欲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表现了人的“异化”。
3、象征:《城堡》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统治机构的缩影、神秘、异化力量的象征。
4、自传色彩:卡夫卡从小在家受到压抑、胆小脆弱,又追求美好,但却常常失败,内心幻想浓重;《地洞》中表现小人物胆小心理,权威不可抗拒,障碍不可克服,孤独不可忍受,真理不可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级别:专业: 汉语言文学函授站点: 运城******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正文 (3)摘要 (3)(一)真实的荒诞与神秘的象征 (5)(二)逼真的细节 (8)(三)独特的叙述视角 (11)参考文献 (15)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摘要: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他的出人意料的情节铺展与荒诞离奇的场景描写以及冷峻而滑稽的文字,常常流露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才能。
卡夫卡的叙事具有耐人寻味的两面性,本文对其小说中的叙事风格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一方面他描绘出黯淡、残酷、荒诞的世界景观,辐射出痛苦、惶恐、焦虑、绝望的情绪;另一方面他的字里行间又流露出冷嘲、怪诞和滑稽的情绪。
关键字:卡夫卡;表达艺术;真实;荒诞卡夫卡作为奥地利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
卡夫卡的犹太血统、不幸的童年、狭窄的视野、深刻的思想影响着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格,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卡夫卡的作品不从属于任何主义,但他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在后现代主义中可找到他的作品的影子,同时他的作品又具有不确定性,延展性很强,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卡夫卡。
”卡夫卡写作是把他的哲学意蕴渗入到了作品,而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正好完美的体现了他的意图,独特的叙事风格也加重了作品的深邃,两者相得益彰。
在现代西方文学中卡夫卡小说艺术始终有着谜一般难解的魅力。
他是西方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把文学创作与人生体验密切结合于一体的少数作家中的一个。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把文学当作文学来做,而是把它当作自己体验人生、思考人生的表达方式。
这是卡夫卡小说独特的魅力,与卡夫卡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密切相关。
卡夫卡文学成就主要是通过自己不断探索的创作实践取得的。
他没有,也不想建立什么理论体系,甚至于连一篇像样的有关论文也没有写过。
但从他的日记、书信、札记和谈话中可零零散散地见到他的一些想法,虽不系统,但其基本倾向是明显的。
那就是弃摹写,重表现。
他反对传统的艺术法则,摒弃写实主义的方法,主张通过自我来再造世界。
他把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从客观转向主观,从外部转向内心,把创作当作内在的需要。
他觉得心中有个“庞大的世界”急欲“撕裂”,只有创作才能使他一吐为快。
他在日记中谈到写作《诉讼》的时候说“一切出于我表达个人内心生活的愿望”。
他的许多作品也确实都是出自内心,一气呵成的他的作品之所以感人,显然与他“发自内心”有很大关系。
(一)真实的荒诞与神秘的象征卡夫卡不把创作看做纯美学的事,而看作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燃烧的过程。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内心有个庞大的世界,不通过文学途径把它引发出来,我就要撕裂了!”后世的批评家,往往过分强调卡夫卡作品阴暗的一面,忽视其明朗、风趣的地方,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Les testaments trahis)中试图纠正这一点。
其实据勃罗德的回忆,卡夫卡喜欢在朋友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读到得意的段落时会忍俊不禁,自己大笑起来。
卡夫卡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
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现代文学追求梦幻世界、怪诞的风格、崇尚强烈的情感、酷烈的画面。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受卡夫卡影响的作家有萨特、加缪、昆德拉等。
23岁获博士学位时的卡夫卡(1906)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活动的主要时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家庭因素与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与社会与他人的多层隔绝,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
而社会的腐败,奥匈帝国的强暴专制,政治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双重困扰,人民生活的贫穷困苦,经济的衰败,这一切更加深了敏感抑郁的卡夫卡内心的苦闷。
于是,时时萦绕着他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
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努力,强大无形的外来力量始终控制着一切,使你身不由已地伴随着恐惧与不安,最终归于灭亡。
在渗透着叛逆思想、倔强地表现了不甘放弃希望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一切都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式艺术内涵。
因此卡夫卡将巴尔扎克手杖上的“我能摧毁一切障碍”的格言改成了“一切障碍都能摧毁我”。
卡夫卡追随过自然主义,也受过巴尔扎克、狄更斯、易卜生、高尔基等作品的影响,并对其十分赞赏。
但卡夫卡的卓越成就主要不是因袭前者,再去描绘丑恶的客观生活内容,而是逃避现实世界,追求纯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慰藉,表现客观世界在个人内心心理所引起的反映。
而那种陌生孤独、忧郁痛苦以及个性消失、人性异化的感受,正是当时社会心态的反映。
因而美国诗人奥登说:“如果要举出一个作家,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的话,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卡夫卡。
”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
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人们常常把卡夫卡的作品说成是一个个象征性的寓言。
这话不假,象征是卡夫卡使用得最多、也是最成功的手法之一,这种象征是“卡夫卡式”的,它传达的意蕴既非不可理喻、晦涩难懂,又非意旨鲜明、一目了然,从而给人以一种神秘的印象。
在卡夫卡创造的非现实的世界里,人和物尽管被描绘得细腻而平常,但都是抽象化的,或者说是“物质化”的抽象概念,失去了固有的本质,成为某种隐喻象征。
评论界有人认为《城堡》里的衙门和《审判》里的法庭都是奥匈帝国国家机器的写照,是对官僚制度的讽刺。
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卡夫卡创作的本意 ,实际上这些形象只不过是奥匈帝国的现实提供给卡夫卡的“外在标记”而已,仅仅是一定的象征物。
作家企图从中挖掘人生状态的普遍意义 ,而完全无意于描绘具体的社会现象。
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 ,在现实主义作家那里 ,其外在标记和内在含义 ,即喻体和喻本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象征的外在标记又不单纯是某种概念的符号,而是从现实中提炼的完整的艺术形象,除了某种寓意之外,还可以独立地揭示某种现实。
而卡夫卡则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对于他来说 ,外在标记仅仅是某种符号,本身并没有意义,因此,跟许多象征派作家一样,他常常泯灭了象征中的外在标记与内在含义之间的辩证关系,把二者完全割裂开来。
如他想要表现人的孤独感,并不直接描写这种情绪及其种种表现,而是改变主人公的形体 ,使他与外界完全隔绝。
比如《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大甲虫以后,遭到家人的厌恶,被所有人唾弃,最后悲惨死去。
卡夫卡使人变形,就斩断了他与社会、家庭的一切联系,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孤独感。
这个甲虫人只能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象征性符号,象征着一种可怕的孤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后,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活习惯,如随地拉屎等,这一切跟象征的内容毫无关系,只是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真实感”,是一些“日常生活的附属物”,不仅不表示什么,反而模糊了象征的内容,使它含混不清。
(二)逼真的细节卡夫卡的小说在艺术特点上与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明显不同,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基本上没有发展变化,也缺乏现实主义作家极为重视的环境描写。
作者平铺直叙地在讲述一个内容严肃的故事,语调平淡冷峻,很难碰到绘声绘色的描述。
而且,故事本身和人物的遭遇往往虚虚实实,飘忽不定。
总之,卡夫卡的小说不讲求故事的明晰性,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
小说一般不交代具体的地点,没有确切的时间,也不说明具体的社会背景。
所有这些特点都是由小说内容的寓意性而来。
卡夫卡的小说是寓言小说,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包蕴其中。
在卡夫卡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诞的、可怖的、令人痛苦和绝望的。
世界上的一切都被一种力量巨大的权威所覆盖。
这个权威高高在上,神秘莫测。
它使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世界。
卡夫卡小说中那种滞重、淡漠和沉闷的气氛,和这样的一个世界正相对应。
为了更好地显示小说的哲理内涵,更深刻地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他习惯于采用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象征:卡夫卡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如《审判》中K的被捕、企图申诉,以及案件的起因与内幕,始终是笼罩在云雾之中。
那个法庭更是带有神秘色彩,它的存在模模糊糊,仿佛设在阁楼上,但它却有无限的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命运。
它无疑象征着一种与人类为敌的异己力量。
再如《城堡》,小说中那个时隐时现、神秘莫测的城堡,对村民是一直萦绕在脑际的权力巨魔,它就是专制政权官僚机器的象征。
城堡就在眼前,但就是走不到那里。
这象征着专制统治者与普通人民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是荒诞:这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
这里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变形记》中人忽然变成甲虫,《致科学院的报告》中猿变成了人,《审判》中K被荒诞地逮捕,又被荒诞地处死,《城堡》中的主人公无论如何也进不了城堡以及《判决》中父亲判决儿子自溺和儿子执行判决等等,都是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荒诞手法。
所有这些诞妄不经的事,都来源于“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
三是逆说。
荒诞性虽是卡夫卡的艺术特色之一,但他并未止于荒诞。
如果再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作家运用的是一种逆说或反论的手法。
他所叙述的事情初看起来是荒诞不经和自相矛盾的,但细想一下就会看到其中包含着某种真实性。
表面上是“非”,实际上却是“是”,即似非而是。
在卡夫卡的创作中用这种手法所写的内容大量存在。
如小说《审判》中第九章《在教堂里》的“在法的门前”那一段就是明显的例子。
某日,来了个乡下人,要求进法的门里去。
但卫士说现在不能允许。
乡下人又问,等一等是否可以。
卫士说:有可能。
但乡下人等了一天又一天,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人老,生命垂危之际,他问卫士:既然所有的人都向往法,为何这许多年却未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卫士吼道:“这道门是专门为你设下的。
”故事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描写,如卫士拿小凳给乡下人坐,和他拉家常,收他的礼物,但就是不放他进去。
乡下人老了,却发现了卫士大衣毛领中有跳蚤,等等。
乡下人等了一生,直至生命的结束,荒谬之至。
但仔细琢磨起来,故事还是有道理的。
因为,在一个不正义的社会,普通农民要想沐浴法律之光,是难上加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卡夫卡习用的产生似非而是效果的逆说法。
四是独特的讽刺:卡夫卡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
他的主人公为了正义或辨明真情而奔走,但经常是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