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半脱位

合集下载

《肩关节半脱位》课件

《肩关节半脱位》课件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肩关节 半脱位等潜在问题。
04
肩关节半脱位病例分析
病例一:轻度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总结词:保守治疗
详细描述:轻度肩关节半脱位通常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冰敷、压迫包扎和 抬高受伤部位等措施,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可进行肩部肌肉锻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保持 关节稳定性和预防肌肉萎缩。
02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
01
02
03
磁疗
利用磁场作用于患处,缓 解疼痛和炎症,促进血液 循环。
超声波治疗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作用, 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疼 痛。
温热疗法
通过热敷或电热疗法,缓 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促进 血液循环。
运动疗法
肩部稳定性训练
加强肩袖和周围肌肉的力 量,提高肩关节稳定性。
肩关节半脱位。
注意保暖
避免肩部受凉,寒冷刺激可能 增加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风险

保健方法
冷敷与热敷
在肩关节半脱位发生后,早期 可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后期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
环。
药物治疗
口服或外用药物可缓解疼痛和 消炎,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康复训练
在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 肩关节康复训练,如肩部拉伸 和力量训练。
THANKS
感谢观看
可分为急性创伤性半脱位和慢性 习惯性半脱位,前者多因外伤引 起,后者则由于肩部肌肉力量不 平衡或长期姿势不良导致。
病因与病理
病因
肩关节半脱位的常见病因包括外伤、 关节囊松弛、肌肉力量失衡、神经损 伤等。
病理
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时,肩袖组织受到 牵拉或损伤,关节囊松弛使得肱骨头 部分脱出,同时可能伴随关节软骨的 磨损和盂唇的撕裂。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课件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课件
在胸腹前。健侧卧位
• 坐椅
– 当患者坐立时,把患肢 放在桌面或轮椅桌上 。保持肩胛向前, 肘、 前臂、腕、指各关节 平放桌上。
正确扶抱转移手法
• 病床转移及站立
– 治疗师面向患者,将患肢乘托在 自己的手臂上,再将双手按著患 者两边肩胛或臀部等主控制点来 协肋患者站起来。
• 坐姿
– 教导患者把双手摆放在椅子的把 手上,躯干前倾及将重心左右转移 ,把臀部及大腿慢慢向前、向后滑 动。治疗师可以手或膝按著患者 患膝,协助患者将患侧向后滑动。
使用上臂吊带
• 如果正确使用,可以帮助 维持肱骨头在关节盂窝 中,但无法刺激所需肌肉 的活动。
• 近年众多文献当中对于 肩带在预防及纠正肩关 节半脱位成效的认受性 普遍不高,意见参差 。
• 若须使用,紧记只在患肢处于 弛缓性瘫痪、缺乏承托时,才 短暂性使用。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 纠正肩关节半脱位 • 被动肩关节活动 • 刺激和激活肩周围的稳定肌
肩关节半脱位
肌张力 肱骨头 肩胛骨
向下脱位 迟缓性瘫痪 关节盂下 下旋、突起
肩胛下角 肱骨 肘关节/前臂 手 躯干控制
内收 内旋 旋前 失去掌心弧度 迟缓性瘫痪/没有控制
向前脱位 迟缓性瘫痪或痉挛状态 向下、内旋、关节盂前 下旋、向上 突起 过伸/内旋 屈曲、旋后 轻微屈曲 增加胸腰脊椎伸展
向上脱位 痉挛状态 压着肩峰 外旋、向上
• 另一只手把患侧肱骨外 旋 (correct internal rotation) 及 向 上 轻 提 ,以 减低半脱位的分离。
纠正肩关节前向脱位手法
• 先纠正肩胛骨的位置,治 疗师用手扶著肩胛骨的 脊骨缘及下角,同时将肩 胛骨向下及外牵拉,将肩 胛骨复原及固定在正确 位置。

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治疗-(2)

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治疗-(2)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肩关节半脱位——病因机制
脑卒中早期,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下降,关节囊松弛,肩关节失去正常的锁定机制,可能出现 肩关节半脱位。 而此时前锯肌和斜方肌上部不能维持肩胛骨位于正常位置,肩胛骨下沉、下旋,使肩关节更易 发生半脱位。 脑卒中患者患侧肩关节还丧失了从相关肌肉的反射及随意活动中得到的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如 果卧床体位不当、直立位时缺乏支持、不适当的牵拉上肢均可造成肩关节半脱位。
中度拉力: 施加10-30%的拉力(筋膜矫正10-20%,软组织支持20-30%,瘢痕塑形30%)。 垂直于皮肤的应力较自然拉力贴布显著。 对改变筋膜分布的相对位置或固定局部软组织有较佳的效果。 支持及保护软组织,特别是延展性及收缩能力极小的肌腱或韧带组织。 对疤痕组织提供垂直应力,避免疤痕过度增生并能改变结缔组织的分布。
故弹性贴布借由适用于皮肤上所提供的触觉输入,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
肌内效贴的生理效应
2.改善循环: 当贴布与皮肤密合时会自然产生褶皱,这些褶皱具有方向性,可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势,有效改善局部循环,并改变 皮下的温度。
3.减轻水肿: 水肿是由于末梢的微血管与组织间的体液没有顺利交流,以致组织间液产生异常潴留,可借由较多分支的散状形贴布牵动皮 肤所产生的池穴效应,以及贴布褶皱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间液导引往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形。
功能性筋膜贴扎(Functional fascial taping) 采用无弹性的贴布,主要的目的是将筋膜持久的伸展引导,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麦克康奈尔贴扎(McConnell taping) 由澳洲物理治疗Jenny McConnell研发,主要为矫正关节力线、减轻发炎组织的压力 ,多应用在膝部问题上。其材料为两层,包括硬贴布、固定底布。

肩关节半脱位康复训练的七个动作

肩关节半脱位康复训练的七个动作

肩关节半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一旦发生,对日常生活和运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恢复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七个针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训练动作,帮助受伤者恢复健康。

1. 肩外旋训练肩外旋训练可以加强肩胛骨周围肌肉的力量,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受伤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手握弹力带,将手臂置于身体旁,然后进行肩部的外旋动作。

每日进行15-20次,3组。

2. 肩内旋训练肩内旋训练同样可以强化肩部周围肌肉,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

受伤者可以坐在椅子上,手握弹力带,将手臂放在身体前方,然后进行肩部的内旋动作。

每日进行15-20次,3组。

3. 辅助性平衡训练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可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受伤者可以使用平衡垫,单腿站立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动作,每日进行15-20分钟。

4. 肩部稳定性训练通过一些简单的稳定性训练,比如使用一些稳定器材进行肩部的支撑和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肩关节的稳定性。

受伤者可以在康复训练中心或者健身房进行相关训练。

5. 柔韧性训练受伤者在康复训练中可以进行一些柔韧性训练,比如使用滚轮进行一些背部和肩部的拉伸训练,这可以有效改善关节的柔韧性和舒展肌肉。

6. 功能性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受伤者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比如使用医疗波,肩部轮训练,这可以恢复受伤肩关节的功能性动作。

7. 渐进性锻炼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受伤者需要渐进性地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逐渐恢复受伤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七个动作的康复训练,受伤者可以逐渐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减少肩关节半脱位的再次发作。

但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希望受伤者能够尽快康复,重返正常生活和运动。

在进行肩关节半脱位康复训练时,除了以上提到的七个动作外,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方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8. 治疗性按摩治疗性按摩对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

肩关节半脱位通常是指盂肱关节的失稳或半脱位,其特征是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

尽管肩半脱位诊断的临床标准或放射学客观标准较少,检查者常常严格测量肩峰与肱骨之间出现缺口的手指宽度。

偏瘫患者由于存在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神经或肌肉的麻痹以及被动的损伤,故较易出现肩关节的半脱位。

肩关节的半脱位通常的处理时通过限制臂在轮椅扶手、膝板或前槽的位置。

悬吊可以用来保护软瘫的臂,但也阻碍了平衡和站立活动。

肩关节半脱位即指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患者最易发生肩关节半脱位。

有报道,发病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78.3%肩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通常发生在发病后3周内。

此时,患侧上肢处于放松瘫痪期,肱骨容易从关节中脱出。

肩关节半脱位本身没有疼痛,但容易受损,发展为主动或被动活动有限的疼痛肩。

第一类习惯性肩关节脱臼患者没有明显的创伤史,许多关节也可能过度伸展和放松。

例如,拇指很容易向后折叠,触摸前臂;肘关节或膝关节过度伸展,主要原因是先天性身体组织松弛,关节不稳定,多向。

第二类,受伤引起的习惯性脱位主要是由于明显的创伤,如运动损伤,如投掷过硬,或投掷过程中突然遇到阻力、柔道、角力等身体接触的技术击中运动;例如,当你摔倒时,用手支撑地面或肩膀着地,导致肩关节脱位。

几乎所有前方向的脱位都发生在保守治疗(关节复位)后。

在中风早期,由于患肢肌张力过低,特别是肩关节周围的固定肌松弛(主要是三角肌后纤维、岗上肌、岗下肌等),肱骨头只有三分之一在关节盂内,由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固定肌)固定,以确保肩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因此肩关节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关节结构。

如果中风早期注意不当,很容易半脱位;在固定肌松弛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或家属无保护性拖拉患侧上肢;患肢自体重力作用.肩关节半脱位的症状是肩带下沉,肩胛骨上提肌张力降低,随机活动丧失,肩关节盂向下倾斜。

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治疗(1)

肩关节半脱位的贴扎治疗(1)

软组织贴扎
软组织贴扎是一种将胶布贴于体表已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
贴扎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美容等领域。
感知觉的正确、有益并持续地输入,对改善运动模式,加强运动控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神经康复可用肌内效贴矫正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改善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协调动 作模式,放松痉挛肌,促进无力肌群,帮助加强患者躯干核心肌群的稳定性等。
故弹性贴布借由适用于皮肤上所提供的触觉输入,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
肌内效贴的生理效应
2.改善循环: 当贴布与皮肤密合时会自然产生褶皱,这些褶皱具有方向性,可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势,有效改善局部循环,并改变 皮下的温度。
3.减轻水肿: 水肿是由于末梢的微血管与组织间的体液没有顺利交流,以致组织间液产生异常潴留,可借由较多分支的散状形贴布牵动皮 肤所产生的池穴效应,以及贴布褶皱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间液导引往最近的淋巴结,来改善组织液滞留的情形。
灯笼形: 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裁剪为多分支,也就是两个散状形的合体。 由于贴布两端均为固定端,故稳定效果良好,而中段散状形贴布则能促 进淋巴引流,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瘀血的问题,适用于骨折或软组织拉 伤,并伴有局部水肿或血肿问题者。
肌内效贴技术——尺寸
贴布尺寸因贴扎部位及对象迥异而不同。 建议在被贴扎者的身体部位量取所需长度再做裁剪,同时需注意肢体的摆位。
极大拉力: 施加超过30%的拉力 当弹性贴布使用极大拉力时,贴布所提供的机械力有近似白贴的作用。 可用于固定、矫正关节位置或限制关节活动范围。
肌内效贴技术——方向
(1)“锚”:指贴扎起端(基底部),为最先贴扎端、固定端。 (2)“尾”:指固定端贴妥后,远端固定端向外延伸的一端,或 称尾端。 (3)延展方向:指“锚”固定后,尾端继续延展贴扎的方向。 (4)回缩方向:指贴布“尾”向“锚”弹性回缩的方向。 另外,质量小的贴布必然向质量大的部位回缩,故而,剪裁成2分 支以上的尾端贴布均朝不裁开的贴布基部部位回缩。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
精品文档
2.意外损伤 患手可能被卷入轮椅的轮子,这些损伤都
会导致手的水肿。
精品文档
3.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 治疗师可能在无意之中使患者的肩/肘/手
做过度活动造成关节及周围结构的损伤. 引起无菌性炎症,出现水肿和疼痛。(治 疗师应注意避免活动过猛及超过正常范 围,) 4.输液时的液体渗漏。
精品文档
肩胛骨沿胸壁下移,向下旋转,可见关节 盂向下倾斜。随着肌张力增高,可见肩胛 骨后缩,内缘隆起,位于距脊柱更近的位 置,尤其是下角内收,低于对侧下角。握 住肩胛骨下端,充分的向外上方牵拉,可 使半脱位改善。
早期被动活动肩胛骨及肩关节是可感到无 明显阻力。出现痉挛后,被动运动可感到 阻力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肩痛和肩关节受 限,因失去了肌肉的保护,在处理时可因 过度牵拉损伤臂丛神经而出现相应的表现。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侧弯
精品文档
什么是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突发出现的肩疼痛
手疼痛肿胀的继发性并发症。
其发生率约占脑卒中的12%、60岁以上老人居

。 疼痛将影响患者进行全面康复,不予治疗,将
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
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经康复治疗愈后效果慢
而且差。
精品文档
肩-手综合征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为公认的 机制是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 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 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 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织营养障碍,产生 局部组。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 又进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 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 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精品文档
降低神经张力患侧负重
患者座位,头转向患 侧,健手协助患侧肘 关节使其伸展。腕关 节伸展,患手放在臀 部水平外侧,让躯体 向患侧倾斜。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
1、定义 2、病因 3、检查方法 4、预防和治疗
定义
定义:通常指中风后早期出现的肩关节肱骨头从关节盂下滑;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的明显的凹陷。
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病半年以上的脑卒中患者有78。3%存在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半脱位。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一般在发病后3周内就可发生。此时患侧上肢处于弛缓期;肱骨头很容易从关节内脱出。其本身无疼痛;但易受损伤发展成为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
肩关节半脱位多发生于脑卒中的早期;尤其是整个上肢处于迟缓性瘫痪时;开始站或坐时;常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发生。
预防和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治疗有三个方面: 1、通过纠正肩胛骨的位置;进而纠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部的自然绞索机制。 2、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及增加其张力。 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下;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
④患侧负重: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向患侧倾斜。
肩关节无痛范围被动ROM
①肩胛-胸廓关节运动: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个方向运动。②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治疗师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2 :1的运动比例向前上方运动;肩关节运动过程中;要将肱骨头向关节窝处挤压。 当肩关节外展和前屈超过90度时必须伴有肱骨的外旋;只有在外旋时肱骨大结节才能在喙肩弓下自由通过。这是避免肩痛的有效措施之一。
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 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 早期 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后期 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①在脑卒中早期,由于患肢肌张力过低,尤其是肩关节 周围的固定肌松弛(主要是三角肌后部纤维、岗上肌、 岗下肌等)丧失固定作用; ②肱骨头只有1/3在关节盂内,靠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固 定肌)来固定,由此来保正肩关节有最大的活动范围,所 以肩关节是极不稳定的关节结构,脑卒中的早期如果 注意不当极易发生半脱位; ③在固定肌松弛情况下,医护人员或家属无保护性拖 拉患侧上肢; ④患肢自体重力作用。
• 上肢操球训练:a.患手交叉置于球上, 尽量大可能将球滚向前方,治疗者双 手扶持肩关节,矫正姿势。b.球向患 侧滚动。c.健侧手放在膝关节上方, 患手置于球上,利用肘关节的屈曲, 伸展,完成球的向前滚动。d.患手将 球向后滚动。
• 三角巾吊带法:在BrunnstromⅠ级时, 无论有无半脱位,均使用三角巾。在 BrunnstromⅡ~Ⅲ级时,肩关节周围 肌肉肌张力充分,考虑半脱位不会进 行性加重,但担心使用三角巾使挛缩 加重时可不使用。否则如有半脱位均 使用三角巾。在BrunnstromⅣ~Ⅵ级 时一般不使用三角巾。
• 检查方法 ①触诊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自然 下垂于体侧,检查者用示指触诊患侧 肩峰突起和肱骨头之间的距离,以其 间可容纳的横指数表示脱位的程度。
肩峰和肱骨头的间隙可容纳1/2横指作为肩 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标准。
• ②人体测量学方法:用带有刻度的两 脚规分别测量两侧肩峰突起与肱骨外 上髁之间的距离。
• ③放射学方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 自然下垂于体侧,以45度角倾斜投射 角拍双侧肩关节X光片,测量肱骨头中 心的水平延长线与关节盂中心的水平 延长线间的垂直距离,或肩峰与肱骨 头间隙的距离超过14mm或两侧间隙 之差大于10mm.
早期预防 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非常困难,因此早 期的预防和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 首先做好良姿体位的摆放,在仰卧位 时患者肩下应垫高,防止肩后缩。在 侧卧时患者肩胛骨前伸。当患者处于 坐位时,应把患侧上肢放在面前的桌 子上或轮椅的支撑台上。在取坐位时, 应采取Bobath支持姿势。在治疗和护 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肩关节,防止 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破坏而延长松驰。

肩关节脱位知识

肩关节脱位知识
肩关节脱位知识
基本介绍
儿童肩关节脱位非常少见。主要为进入青春期的儿童。随着儿童进入青春期, 其肩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增加。
解剖特点
肩关节由较大的半球形肱骨头与相对浅平的关节盂凹所组成,具有适应于上肢 功能所需要的大范围的活动,因此,肩关节几乎不存在骨性稳定作用。肱骨头关节 的表面积及其曲面的直径是相对扁平的关节盂表面积的3倍。盂唇使关节盂加深,关 节囊、韧带复合结构是肩关节主要的稳定机制。肱盂关节的关节囊主要附着在肱骨 近端的解剖颈上,但其内侧部分却附着在肱骨干近端。除了内侧部分,肱骨近端髄 板的大部分是关节囊外结构,因此,如同多数儿童的关节损伤,关节囊坚固地附着 在骨髄上,容易产生经髄板的骨折,而关节囊、韧带断裂则很少见,故发育未成熟 的儿童,骨折也比肩前脱位均有明显的外伤史,肩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伤肢呈 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肘屈曲,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外观呈“方肩”畸 形,肩峰明显突出,肩峰下空虚。在腋下、喙突下或锁骨下可摸到肱骨头。伤肢轻 度外展,不能贴紧胸壁,如肘部贴于胸前时,手掌不能同时接触对侧肩部(Dugas征, 即搭肩试验阳性)。上臂外侧贴放一直尺可同时接触到肩峰与肱骨外上踝(直尺试 验)。后脱位临床症状不如前脱位明显,主要表现为喙突明显突岀,肩前部塌陷扁 平,在肩胛下部可以摸到突出肱骨头。上臂略呈外展及明显内旋的姿势。X线检查可 明确脱位类型和确定有无骨折情况。
合并症
应注意检查有无合并症,肩关节有脱位病例约30%~40%合并大结节骨折, 也可发生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肱骨头压缩骨折,有时合并关节囊或肩胛盂缘自前 面附着处撕脱,愈合不佳可引起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可向后滑脱,造成 关节复位障碍。腋神经或臂丛神经内侧束可被肱骨头压迫或牵拉,引起神经功能 障碍,也可以损伤腋动脉。

肩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标准

肩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标准

肩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标准
一、肱骨头位置
在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头与肩胛盂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诊断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依据。

正常情况下,肱骨头与肩胛盂处于同一平面,或者肱骨头稍偏前。

当肩关节半脱位时,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向后移动,出现“空虚感”。

肱骨头与肩胛盂之间的间隙增宽,通常大于2mm。

二、关节间隙
肩关节间隙包括前下、后下和腋下三个间隙。

正常时,这些间隙保持一致,关节半脱位时,关节间隙会发生变化。

一般而言,腋下间隙会相对增宽,而前下和后下间隙会变窄。

这一特征可以作为诊断肩关节半脱位的依据。

三、周围软组织的形态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在影像诊断中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正常时,周围软组织结构清晰,形态规整。

当肩关节半脱位时,软组织可能发生变形或移位,表现为密度不均或形态异常。

这些变化有助于辅助诊断肩关节半脱位。

四、骨性结构
骨性结构的变化也是肩关节半脱位影像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在长期或严重半脱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骨骼形态的改变,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

这些骨性结构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肱骨头位置、
关节间隙、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和骨性结构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准确诊断肩关节半脱位,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肩关节半脱位伤残鉴定

肩关节半脱位伤残鉴定

肩关节半脱位伤残鉴定
肩关节半脱位伤残鉴定是指对因肩关节半脱位而导致身体损伤的个体进行评估和鉴定。

肩关节半脱位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头部部分在肩盂中稍稍脱出,但并未完全脱位。

在进行肩关节半脱位伤残鉴定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医学评估,以确定损伤的程度和对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影响。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X光、CT扫描和MRI等医学图像技术。

根据评估和鉴定结果,医生或专业人员可以确定个体的伤残等级和相应的赔偿金额。

伤残等级通常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赔偿金额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肩关节半脱位伤残鉴定对于受伤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它可以确保受伤者获得公平的赔偿,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医学和心理支持。

- 1 -。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作业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作业治疗方法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干预,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治疗作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作业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康复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概述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不整齐肩,是指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处于自然下垂时,肩关节盂与肱骨头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改变,肱骨头明显向外侧移位,导致关节盂空虚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失衡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患侧上肢屈肌痉挛和伸肌松弛,尤其是三角肌前部、冈上肌和冈下肌等,使得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松弛,失去对肱骨头的稳定作用。

(二)肩胛骨位置异常脑卒中后患者常因患侧肢体活动受限、肌张力异常等导致肩胛骨的位置发生改变,如肩胛骨上提、后缩、前倾等,进而影响肩关节的正常运动。

(三)关节窝浅肩关节窝相对较浅,肱骨头较大,关节稳定性较差,容易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还会影响上肢的运动功能恢复,使患者难以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梳头、进食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作业治疗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治疗中的重要性作业治疗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改善关节活动度通过一系列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如关节活动训练、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等,可以逐渐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度,减少关节挛缩和僵硬的发生,为上肢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奠定基础。

(二)增强肌肉力量作业治疗中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项目,如握力训练、上肢推拉力训练等,提高患侧上肢的肌肉力量,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半脱位的再次发生。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50%~90%;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0.9%~70%。

肩关节半脱位本身并无疼痛,但极易受损伤而发展成为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的疼痛肩,这将严重妨碍上肢功能的恢复。

1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1.1 肩关节锁定机制的丧失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朝向为向上、向前及向外,肱骨头向下运动时需移向外侧,因此关节盂面向上方倾斜,如此解剖结构在预防向下脱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上臂内收时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的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这就是“肩关节的锁定机制”。

偏瘫患者由于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的失衡导致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时肱骨在体侧相对于肩胛骨来说是外展位,这时的关节囊不再被拉紧,肱骨头也就容易向下滑出关节盂。

1.2 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降低和萎缩与其它关节相比肩关节稳定性差而活动性好,因此需要关节周围强壮的肌肉系统部分地弥补肩关节的不稳定。

上肢前举或外展时关节囊上部松弛,支持作用减少,锁定机制不起作用,保持肩关节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旋袖肌,而防止盂肱关节脱位最重要的肌肉是冈上肌、三角肌和冈下肌的后部肌纤维。

偏瘫患者的冈上肌、三角肌及冈下肌的后部明显萎缩,无法活动以取代关节囊的作用,因此脱位就不可避免,同时肩关节的关节囊、韧带由于患肢的重力牵拉作用而被动延长和松弛,这样进一步加重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

2 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2.1 正确的体位在偏瘫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因此采取什么卧位非常重要。

Davis认为患者早期应以患侧卧为好,因为这样可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拉长患侧,从而减少痉挛;仰卧位则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这样异常反射活动最强,促使痉挛增加。

三雄等人通过X射线的检测,认为有明显瘫痪的半脱位患者侧卧位是不可取的,而以仰卧位和半仰卧位,肩关节90度为最佳体位。

但同时各人也都认为患者应定时变换体位,大约2~3 h变换1次。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 …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 …

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简称GHS),又称不整齐肩(Malaligned shoulder)有下列特征者称之为肩关节半脱位1.肩胛带下降,肩关节腔向下倾斜,严重时在肩峰与上肢肱骨之间可出现凹陷,轻者可用触诊方法触及凹陷。

2肩胛骨下角的位置比健侧低。

3病侧呈翼状肩。

一.病因1.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偏瘫患者上肢悬垂与体侧时,肩关节锁定机制受到破坏,以及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后部肌肉的支持作用丧失。

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驰、瘫痪的肢体重量破坏及长期牵拉阻碍了肱骨的附属运动。

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痉挛及脊柱直立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4.颈区肌张力的增高,上提肩胛骨和锁骨,而软瘫的躯干肌不能对抗肩胛带的上提。

二.临床表现肩关节半脱位多于病后头几周开始坐位等活动后发现。

早期患者可无任何不适感,部分患者当患侧上肢在体侧垂放时间较长时,可出现牵拉不适感或疼痛,当上肢被支撑或抬起时,上述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随着时间的延长可出现较剧烈的肩痛,合并肩关节活动受限者较无半脱位者多。

三.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当病人上肢处于弛缓性瘫痪时,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是早期预防肩关节半脱位的重要措施。

1.在卧位时,应采取患侧卧位,使患侧上肢能负荷体重。

在平卧时应在肩后部垫枕头,使肩关节向前突出。

2.在坐位时,如病人上肢肌张力低,可因本身肢体重力牵拉使肱骨头脱出。

为此应把病人的患侧上肢的前臂放置在胸前的平板上,平板可起到托起患侧上肢的作用,同时嘱托病人每天用Bobath握手上举过头,保持几分钟。

3.在立位时,应用健侧手把患侧上肢托起,或者用三角巾吊带支持患侧上肢,起到固定作用。

当病侧上肢,特别是肩部周围肌张力很低的情况下,用三角巾可起到辅助预防的作用,减少脱位程度,比不用好,因为一旦形成脱位,要复位时很困难的。

但是当病侧上肢肩部周围肌张力增高时,出现屈肌共同运动模式时,不宜再用三角巾吊带固定,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不良影响:使用肩吊带的不利影响:(1)导致疾病失认或偏瘫上肢从全身运动中功能性分离;(2)加重和促进偏瘫上肢的屈肌痉挛模式;(3)在翻身、从椅子上站起或需要双手拿东西时,妨碍用偏瘫上肢保持姿势及支撑;(4)妨碍上肢的代偿性摆动及步态训练对患侧的引导;剥夺患者外部辨别觉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引起感觉过敏;(5)因制动,影响筋脉及淋巴回流。

康复医学科肩关节半脱位并发症预防措施

康复医学科肩关节半脱位并发症预防措施

康复医学科肩关节半脱位并发症预防措施
1 .在抑制了使肩胛旋向下后的肌肉的张力过高之后,教会患者将肩向鼻子的方向抬向前方。

抑制的方法是向病侧翻身;上肢在抗痉模式中负重;用手活动肩胛骨等。

位置很重要,日夜都要维持,不活动时上肢采取双侧肩、肘手的抗痉模式放在桌子上,并常用健手帮助病手作上抬的活动。

2 .主要采用在抗痉模式上让上肢负重和对上肢关节进行压缩的
方法,在伸长病侧躯干的同时术者要保持肩胛骨的正确排列。

另外,术者可将患者上肢托于患者的前方,另一手迅速有力地从腋下向上轻拍肱骨头。

可通过引起牵张反射的方法增加三角肌和冈上肌的张力活动;让患者前屈肩,伸手向前上方,术者通过患者手的根部迅速重复地通过上肢对肩加压力,加压时要求患者保持手向前和肩不能向后,术者还可以手在冈下肌、三角肌和三头肌表面有力地抚摸、迅速地从近移向远端。

另外在运动中各种姿势和上肢的活动都应符合无痛的原则,在活动过程中一旦出现痛即应立刻停止并改变姿势,往往改正肩胛骨的位置可使此种问题迎刃而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 偏瘫患者在上肢悬垂于体侧时,不仅丧失了 被动肩关节锁定机制,而且从反射或相关肌 肉的随意活动中得到的支持也丧失,将不可 避免地引起肩关节半脱位。下面的征象很明 显:
破坏锁定机制
❖ 肩胛带张力丧失或提肩 胛肌主动活动丧失,导 致肩胛带下垂。
❖ 是前锯肌丧失了上提关 节盂及肩胛旋向前的共 同作用,其拮抗肌—胸 小肌张力增高,致肩胛 骨下旋。
❖ 由于肩胛骨下旋、内收或 后缩,使肱骨在体侧相对 于肩胛骨来说处于外展位。
❖ 这时的关节囊不再被拉紧, 肱骨头也就容易向下滑出 关节盂。
肩袖无力
❖ 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的后部明显萎缩,
无法激活以取代已经松弛的关节囊的作用。
因此,脱位就不可避免。
前面
后面
图示:右侧偏瘫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 治疗目的: 1、通过矫正肩胛骨的位置而矫正关节盂的位
❖ 站位或行走时,治疗师应对患肢充分保护, 避免自然下垂。
2、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
3、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 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
4、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 耸肩运动,指导患者将患侧肩关节整体向上 耸起,往复进行。
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
❖ 牵拉反射: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 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
❖ 快速刺激:在冈下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 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
❖ 患侧负重:坐位,患侧肘关节伸展,腕关节 背屈,患手放在坐位臀部水平略外侧,躯体 向患侧倾斜。
❖ 关节挤压:健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 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 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手,沿上肢 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也可坐位)
置,以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 2、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及张力。 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
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 4、在日常治疗中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
矫正肩胛骨的姿势
1、良肢位摆放: ❖ 仰卧位 ❖ 健侧卧位 ❖ 患侧卧位
❖ 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一平桌,将患肢托起;
❖ 由于臂处于内收 位,使关节囊上 部及喙肱韧带紧 张,被动地阻止 了肱骨头的侧向 移动,也就防止 了向下脱位, Basmajian称其 为“肩关节的锁 定机制”
❖ 当肱骨外展时,该锁定机制不再起作用。
❖ 保持关节稳定几乎完全依赖于旋袖肌,“可 以说旋袖肌是肩的保护者”。
❖ 防止盂肱关节脱位最主要的是肌纤维水平走 向的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肌 纤维和冈下肌。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康复中心 李桥军
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肩关节半脱位的诱发因素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
Ⅰ 在坐位上肩峰下可触及凹陷 在下述条件下投照X光片 1.坐位 2.X线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的高度与锁骨外端的上缘一致 3.X线管中心的水平移位与肱骨头中线一致
Ⅱ 4.管球向足侧斜15° 5.距离为1m 结果为下列发现为阳性 1.病侧肩正位: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缝隙>14mm 2.两侧肩正位片相比:病侧上述缝隙比健侧>10mm
肩关节半脱位的诱发因素
❖ 肩关节天生就是 不稳定,2/3的 肱骨头位于关节 盂外。
❖ 正常情况下,肩 胛骨关节盂朝向 上、前及外侧。
保持肩关节无痛的全范围被动度
❖ 肩胛-胸廓关节运动: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近 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个 方向运动。
❖ 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治疗师一手扶持肩 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2 :1的运动比例向前上方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